剪枝的学问6月反思

2024-06-28

剪枝的学问6月反思(共10篇)

1.剪枝的学问6月反思 篇一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作者依照事物的发展顺序,依循我的心里发展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热切盼望又惊又喜这一线索,紧扣题目记叙,思路清晰,便于学生阅读,再说本学期语文的新课教学已经结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初读感知。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迫使学生去精读课文。

第二,精读感悟。指导学生围绕上述疑问反复朗读,通过分组读和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感悟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第三,深化主题。

为了深化主题,特地安排了一个补充练习:请看下列事件中蕴含着 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1、兵在多,而在于精。

2、妈常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3、减少玩的时间,多看些课外书。

4、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第四,课外延伸。老师结合上面的分析进行引导: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也可以向家长请教),适当的时候我们再开一个交流会。

2.剪枝的学问6月反思 篇二

本课《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第六册的课文,讲述的是种桃能手王大伯为了能让桃树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剪去桃树的枝条的故事。我想薛老师设计这么一堂精彩的课,也是经过了精心修剪的。他保留了核心内容,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经过王大伯的修剪,能结出甜美的桃子,经过了薛老师的修剪,学生也能学有所得。

❂ 听写字词,重点把握关键笔画。

薛法根老师这种听写生字的方法我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听写又不是普通的听写,而是教师报一串词汇或者是说出几句带有同一个词汇的句子,让孩子们根据这些词汇或句子猜出要听写的字,这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了起来。新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写字应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而薛老师提出一个词汇——主笔,也就是一个字的关键笔画,一个字的关键笔画把握到位了,字也就端正美观多了。

❂ 设置填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在阅读方面,第一学段的孩子只要求理解文章大意,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而第二学段要求孩子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薛老师根据时间顺序设计了三个填空题板书在黑板上,带领着孩子们抓住关键词汇,按照顺序、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 朗读指导,诲人不倦

3.《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篇三

《剪枝的学问》一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课的道理写得含蓄蕴集,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剪枝的学问》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以事情发展为记叙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之所以选择这篇教材,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课文叙述主线明朗,层次清晰,便于学生模仿写作方法

课文以事情发展为记叙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将“我”三进桃园所见(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所闻(王大伯的话)、所悟(减少是为了增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刚起步,这样的文章是便于学生模仿的好范文,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叙述方法。

2.课文文字简而不白,道理含蓄蕴集,引发学生深思

这一课的道理写得含蓄蕴集,没有直接的阐述,而是以对春天桃园花开烂漫,夏天桃园硕果累累极尽渲染,对课文的道理虽未一语道破,但让读者心中自明,读后意味悠远。

3.课文内容取之于生活,能激发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见剪枝,有的是果树的剪枝,有的是花儿的剪枝,有的是行道树等一些高大树木的剪枝,常见了也就不会特别地去在意,去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常见,所以漠视。课文就是以生活中的现象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读了课文后,学生静下心来过滤生活中的场景,往往能将以往忽视的东西清晰呈现眼前,印证“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一道理。同时也引发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4.课文字里行间充溢着情感,触动学生心底的柔软

课文以“我”的情感变化过程为线索叙述,以“我”的视角审视出现在自己

身边的事情,在浅显易懂的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王大伯”这位种桃能手在自己种桃领域的专业,对自己种桃这项工作的热爱,一个“抚摸”让我们看到了王大伯对自己栽种的桃树的爱,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抚摸”中真情感人,触动着学生心底的柔软。

二、教材的解读

1.把握内涵

每一篇教材都有它独特的魂魄,也就是精神所在。要做到把握魂魄,首先是通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找到震动读者的文本精神。《剪枝的学问》一课取自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讲述的对象“王大伯”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劳动者,但是就在这位平凡的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课文描述王大伯的话语不多,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种桃技术精湛、视桃为子女的老人,尤其是王大伯的一番话,简洁、生活化但却意蕴深远。所以,对本文的内涵把握,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一层面,也要走进“王大伯”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真情,体会他之所以能成为种桃能手,不仅是技术精湛,更是他对种桃本身的情有独衷。在王大伯身上,“劳动的快乐”与“剪枝的学问”紧密结合。

2.理清脉络

课文以事情发展为记叙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将“我”三进桃园所见(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所闻(王大伯的话)、所悟(减少是为了增加)以5个自然段叙述出来。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剪枝的学问》“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减少是为了增加。

3.剖析重难点

在把握了文本精神、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

1.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朗读感受王大伯对种桃的钟爱与技术的精湛,感悟王大伯那普通而不平凡的形象。

2.把握叙述主线,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

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4.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认识生字,借助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四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段意合并法,以“我”心理变化为线索来概括)。

过程与方法:

(1)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

(2)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感受“我”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

(2)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3)大伯”对种桃的情有独衷。

5.语言特色

每篇课文的语言都有其特性,有的流畅平直,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朴素简洁,有的华丽优美……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剪枝的学问》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在文本中比较有表现力的是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春天桃园景色的描写、课文第五自然段对夏天桃园硕果累累的描写,思考在这些地方可否设计一些语言的训练点:

(1)桃子的香甜引来了?

模仿的句式为: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2)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结合课文四、五自然段的意思,将这句疑问句改成陈述句。)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讲读教学:

(1)多种形式、多层次朗读指导,朗读中感悟,朗读中提高。

(2)抓住重点字词句,想象与说话训练结合。

(3)课文与生活紧密结合,拓展思路。

2.问题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2)合作交流讨论,在积极的思维中解决问题。

3.多媒体辅助:

(1)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事例。

(2)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当辅助运用。

四、学习方法指导

1.以朗读为抓手,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

2.以想象为辅助,自主阅读中有问题的发现,有文字的流动,有画面的呈现。

4.剪枝的学问阅读答案 篇四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chācā)、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cūchū)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fēnfèn)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我将(jiàngjiāng)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1、用“”画去括号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加“△”的词可以换成。

3、“将信将疑”的意思是 ,要读好“将信将疑”必须读好画线句子中“ ”一词。

参考答案:

1、不正确的读音依次为:jiē、cā、chū、fēn、jiàng

2、文中的词可以换成(家喻户晓)

5.公开课《剪枝的学问》教案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

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

(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

(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

(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

(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

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6.《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通过课文对话,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和哲理。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向家人或其他人了解果树剪枝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二、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自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朗读下列词语,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三、二读课文,理清层次,读懂课文

1、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读懂课文!)

2、完成下面两个练习,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①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看到 ;春天到了,“我”又到桃园,看到了 ;暑假里,“我”再到桃园,看到了 。

②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让“我” ;王大伯忙着剪枝,又让“我” ;听了王大伯的介绍,“我” ;看到王大伯家的桃子光鲜红润,“我” 。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书写提示:“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描红,临写。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2、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

换词理解能手( )、远近闻名( )。

2、读好这一段,应该读出( )的语气。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一读第二段。体会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

2、走进桃园,我看到了什么?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

3、再读,说说还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4、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好作者他问王大伯的话。

温馨提示: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 )

5、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

结合课文理解并读好“将信将疑” 。

6、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学习第三段

1、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2、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3、读一读,体会语气。( )

五、学习第四段

1、暑假里,“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读读相应语句。

2、王大伯桃园里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 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总结延伸】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作业设计】

1、你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7.小学《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七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利用词串进行说话,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写好舞、熟番等字。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剪枝,生谈谈对剪枝的认识。

2、板书:学问,想想剪枝中会包含怎样的学问。

此环节重点是让学生对剪枝这个名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下面的读文作一个知识上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提出读书要求,通过读、思、想、议的方法自由学习课文,对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让学生在读书时调动多种感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读书情况:

(1)把你读得好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生适当评价。

(2)把你读不顺的句子请同学读一读,并试着自己再读一读。

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在读的过程中穿插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并通过正面的评价去再读相关段落或句子,把握情感。

3、学习生字:

哪些生字你一看就会读了,难记的生字你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去记住它?

采取此种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让枯燥的环节充满探索的乐趣。

(三)学习生词,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生词。

疑惑、盼望、将信将疑、疯长、浓郁、光鲜红润、远近闻名、充满信心。

2、找规律。

看一看,词语之间有联系吗?请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将以上词语圈出来。(第一行生词是写我的心理活动的,第二行生词是有关桃的,第三行词是写王大伯的。对生词进行适当归类,能够让学生在读词的过程中对词语进行想象上的再加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说词语。

你能够用这些词语说几句有关课文内容的话吗?(通过词串让学生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内容,并教给学生方法,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可以提炼出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感情朗读,感悟哲理作内容上的准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舞与熟的写法。

(五)作业:

用所学的生词把课堂上所说的话写下来。(这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三、教学反思

上午第二节课,完成了《剪枝的学问》第一课时的教学,因为是同课异构的教学,而我又是打头炮的,从教学思路到教学设计都没有参考任何的参考资料,连参考书都没有看,我想自己独立地去解读文本,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学校搞同课异构的目的并不是去比拼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而是着眼于常态的教学,考察教师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与把握。所以,我想把自己日常的课堂完全展现在听课老师们的面前,没有任何虚假,没有任何表演。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是我充分考虑到学情去设计的`,如果换一个班级,我可能就无法去驾驭,我相信我的学生。

(一)所得有二:

1、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上,从释题到读书,学字,串连课文,我把时间全部交给了学生,学生自己去讲,自己去评,自己去读,自己去写。学生的思维由于相互的刺激而变得格外开放,整节课思维跨度大。如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时,对于如何记挥字,唐仁杰是这样记的:指挥官大手一举,后面的军队就向前冲。王世宇立即就补充:四川发生地震了,胡锦涛的手一挥,解放军和全国人民都去抗震救灾了。张博驰是这样记熟字的:把肉丸子放在水里煮,就熟了。王子豪是这样记蛋的:蛋的上半边是半个定字,虫子一般都是蛋生的,虫子没出壳时都被定住了。

2、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课文内容本身的理解。

主要是通过三个环节,一是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二是通过学生评价初步体会感情,三是通过词串说话,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从读通到读顺到复述,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二)所失有二:

1、自身的文本大局观意识差了些。

在第一课时,就应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将本文所要讲的哲理有所体现,可是自己因为追求每一个环节的完整性,把这一点给疏漏了。

2、教学容量不够,有高时低效之嫌。

8.剪枝的学问6月反思 篇八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9.剪枝的学问6月反思 篇九

东台市港镇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课 题 26剪枝的学问 第二课时 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参 加 人 教学准备 第一教案

(个案) 集体修改意见

(共案) 个性意见

(特色教案)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 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

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 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 抚摩着”“充满信心的

说”,这是为了什么?

(4)“我”听 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

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

(5)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导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读。

(2)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

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

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

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10.剪枝的学问 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观看剪枝并认识剪枝的过程,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桃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实,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关键

1、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2、了解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实,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启发:根据班级找某某学生。

2、观看剪枝图,出示课题。

3、看王大伯图片,引入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什么样的人?(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2)读好这一段,读出敬佩的语气。(3)设疑:王大伯真的如此闻名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想去看看究竟。板书:满怀好奇。(2)怎么他家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3)自由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

(5)再读,剪枝动作表演,说说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剪枝动作熟练)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读“我”问王大伯的话。板书:一脸疑惑。

(7)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注意王大伯说话的语气)(8)分析王大伯回答的话。(分两个层次:剪下的枝条,留下的枝条)(9)试用“因为„„所以„„”说话。(回答“我”的问题)(10)表演“我”与王大伯之间的对话。

(11)现在“我”能确定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吗?板书:将信将疑。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

(12)指导读好此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来年”桃园情况如何呢?指名读第三段。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当时的场面怎样?播放图片欣赏桃花美景。(3)此时的“我”盼望什么?你能预想到什么?(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2(1)“我”很较真,一定要知道事情的结果。所以暑假到了,“我”又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看图,试用“又__又__”描述桃子的样子。

(3)看到这些桃子“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板书:又惊又喜。(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代表的感情。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回顾王大伯说的话。(7)王大伯不愧为“种桃能手”啊!

(8)小结:冬剪一根枝,夏收万个桃。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要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引导得出:“减少”是为了“增加”)

2、启发思考:

(1)如果王大伯不给桃树剪枝,结果又会怎样呢?

(2)这个暑假过后,再次见到王大爷,“我”又会说些什么呢?(3)如果你是一棵小果树,你想对自己的主人说些什么话?

3、生活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向文中的“我”学习)

4、送给大家八个字:删繁就简,勤学好问。

四、作业设计

1、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剪枝 ——→ 满树桃花 ——→ 挂满桃子 满怀好奇

上一篇:爸爸妈妈的育儿感悟下一篇:“空中课堂”学习心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