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1.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一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水浒传》人物形象评析
张文杰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尽可能多读一些古典名著,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这是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水浒传》之后,教师针对小说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的一次水浒人物形象分析活动课,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师:“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中刻画英雄人物形象最多的一部小说,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既可以领略英雄的风采,了解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前,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读过水浒故事,有的可能读得是删改版,有的可能读得是少年版,还有的可能读得是原著,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
(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个故事)
“这些故事你们都看过吗?”
“喜欢它吗?”
“是啊!要想读懂《水浒传》就必须读懂其中的故事!”
(板书:读懂小说就要读懂故事)
“请大家接着往下看,他们是谁?”(水浒英雄)
“大家都认识,谁能将这些水浒英雄与这些故事联起来?”(学生做题)
“这些人物是这一故事中的人物之一。我们要想读懂故事就要读懂这些人物”
(板书: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
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
误入白虎堂 林冲
醉打蒋门神
武松
大闹清风寨 花荣
斗浪里白条 李逵
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
2.师:“那么如何读懂人物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一片断描写的是谁?”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片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
“请大家读一读片断,找一找表现武松动作的词语,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划下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特点,把你对词语的感受写在片断旁,做一个眉批。”(注意提示“四
闪”、“抡”、“劈”、“揪”、“按”、“踢”、“提”、“打”)
“这些都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板书:要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二、运用方法,实践阅读。
1.师:“请大家拿起身旁的卷子,这里有三个长片断,请大家先泛读这三个片断,然后再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精读,读完后,再说说你读懂了哪个人物,从他的身上你读懂了什么?”
2.生精读,交流。
3.师:“大家讲得非常好,能否给你喜爱的人物写几句话的评语?”
4.生写作交流。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合作交流,评议出大家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2.各组派代表上台,阐述心目中最喜爱的水浒英雄形象,并阐明喜爱的原因。
第一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他是水泊梁山最有用的人,结交广泛,广纳人才,知人善用。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第二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他是水浒中最光彩照人的英雄之一,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第三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他率真、豪爽、敢作敢为。
第四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3.小组互评。
三、教师总结
四、课外作业:
课后写篇作文《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案例反思:
这堂课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文学作品体裁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重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从而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方式,遵循了组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起到平等参与、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这堂课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它的成功之处:一是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二是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三是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五是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有计划的安排和指导,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也应该明确,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认真安排,周密计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二
第一,课堂定位要准确,目标落实要到位。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和平时的课内阅读课教学有本质区别,课内阅读课的目标是从朗读与默读、词句理解、表达方式、内容把握、情感体验、标点符号、积累运用等方面提出来的,各方面的年段目标具体明确。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旨在能开阔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熏陶学生文化传统。 我以指导阅读《西游记》为例来谈。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2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技巧,加强学生阅读名著的信心;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节课目标设定清晰而紧扣“课外阅读指导”的核心,是一节指导学生如何读名著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读名著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最终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第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应抓两个关键词—兴趣和方法。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必须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读古典文学作品最大的障碍就是有字词不理解。教师引导总结方法:问(亲友、师长)、查(网络、工具书)、 猜(偏旁、上下文、联系旧知和生活)、 跳(适当不求甚解)。
这四个字包含了所有学生课外阅读中常用的方法。所谓课堂开放,并不是老师问了几个开放的问题,学生说了几句延伸思维的话就是开放了,我觉得应该是老师在学生具有灵性的学习基石之上“点石成金”,并将学生生成的开放资源经过提炼重新以学习的结构和学习方法再“反哺”给学生,也就是让学生由课前的混沌到课后的清醒,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说是有效开放。
第三,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要有主线意识,要有“大问题”。
如果一个老师走进课堂,自己都是混沌的,一心只想着那份教案,脑海中没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那学生无疑也是糊涂的。我们仍然以《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一部厚厚的《西游记》如何在40分钟内去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如果老师课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学生一定不会有所收获。
读原著的好处有很多很多,原著是经典,它是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不同的人在这一座宝藏中会有不同的收获。
“同学们,你们又会在这一座宝藏中收获什么呢?不要急着告诉老师,我想你现在读、将来再读,都会有你的角度,你的眼光,你的收获!”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幸福的, 因为老师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点,这个点就是学生走出课堂之后,脑海中留下的六个字:“品原著,更精彩。”如果我们再问学生怎么精彩,我相信,学生至少应该会知道,品原著可以积累我们的语言,可以丰富人物形象,可以感受传统的文化等,甚至后面再追问如何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生也都可以从自己的课堂学习中找到答案,这就是所谓的有效学习,这就是缘于老师的脑海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第四,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还应该依托课内,延伸课外。
毕竟,我们的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如果没有了课本这个根本,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仍然以《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本节课很好地依托了苏教版课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人人皆知,但是从知道到了解,再到认识,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
老师问:“我们学了六下第八课的 《三打白骨精》,你们还记得从课文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同样的章回,读原著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更加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孙悟空,其他人物也是这样,所以说读原著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人物饱满。”
这是老师教学《西游记》阅读指导课的第二个环节——丰富人物形象。丰富人物形象,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认知过程:如果说在学习《三打白骨精》课文之前,学生仅仅是知道孙悟空的话, 那么在学了这篇课文后应该上升到了一个“了解”的层次,了解了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然后再通过这一节课内指导课之后,学生又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认知高度,知道了孙悟空不光神通广大,还是一个有情有义、忠心耿耿的人。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提升,实际上都是依靠了课内阅读这个垫脚石。这样的课内垫脚石还有很多,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林冲、《三顾茅庐》中的刘备三兄弟,这些都是通往课外阅读的垫脚石和支点,那么如何让这些垫脚石成为学生通往阅读殿堂的基石,就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和利用了。
3.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三
(一) 体验读书的第一重境界
1. 看图片,猜书名。(《鲁滨逊漂流记》)
这堂课,老师就同大家一起伴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同走进这本世界名著。
2. 听说有几位同学已读过这本书了,还想读吗?(想!)名著是百读不厌的。大家都知道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那么,读书还有三重境界,知道吗?(不知道)
3. 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体验读书第一重境界:“吞”书。真把书“吞”下去吗?当然不是。“吞”字有双引号。那么“吞”比喻什么呢?(课件映示,指名读)囫囵吞枣,浏览概要。“吞”书,就是整体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4. 假如,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看到书的什么呢?(封面)从封面上,我们应该最先关注什么?(书名)读出这本书名,一起读:《鲁滨逊漂流记》。
5.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个书名,你想问些什么呢?(为什么漂流?怎样漂流?漂流到哪?漂流中遇到哪些困难?)拿到一本新书,只有带着疑问,带着好奇,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让我们把大家刚才提的问题带到书中去,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好吗?
【点评】唤醒阅读期待,阅读灵感,把悬念与回味留给学生,让他们与名著更多地亲密接触。
6. 从封面上,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英国)
7. 读一本书,最好再对作者作一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走进作品,理解作品。关于笛福,老师这里有一段简单的介绍。(课件呈现略)读了笛福的简介,你又发现了什么?(笛福传奇经历告诉我们,他不但崇尚英雄,而且他也是英雄)
8. 要想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除了看封面,了解作者,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读简介,读目录)读了简介和目录,不但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还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到此,我们就达到了“吞”书的境界。
(二) 体验读书的第二重境界
1. 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呢?(映示:“啃”书)谁能告诉大家,“啃”书比喻什么?
(课件呈现)被故事情节吸引,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坚持将一部书读完。
2. 读一本书容易,读10本也不难,但我们小学阶段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课外书,可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所以说,读书贵在坚持呀!
3. 老师想给大家两点友情提醒:第一,我们在“啃”书时,最好能订一个读书计划。大家看《鲁滨逊漂流记》有多少页?多少字?每天打算看多少页?多少字?(全书220页,21.5万字。我打算20天看完,每天看12页,约10000多字)对,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分远期、中期和近期。第二,我们在“啃”书时,要尽量克服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谁先来说一说,我们有哪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什么说是不良习惯?(交流后小结)
(三) 体验读书的第三重境界
1. 下面,我们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煮”书。
2. 书怎么“煮”呢?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材料,各人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读一读。(学生自由阅读,教师行间巡视并个别交流)
3. 指名介绍读书方法,分享“煮”书快乐。
师:你是怎么读书的?
生:我边读边做记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煮”书。你做了哪几种记号?
生:疑问号、重点号、摘录记号、诵读记号等。
生:我边读边摘抄好词好句。
师:你摘录了哪些词句?
生:描写狂风巨浪、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
师:这是“煮”书。
生:我遇到生字词,例如,“飓风”“面面相觑”“泅水”就查字典。(交流“飓风”“面面相觑”“泅水”读音、词义)
师:勤查字典,既是好方法,又是好习惯,是“煮”书。
生: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师:这是“煮”书最好、最重要的方法。你读了这些材料,有什么感受?
生:读完这几段,我想说——鲁滨逊,你太幸运了,你命真大……
生:我觉得,也许鲁滨逊骨子里流淌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血液,也许是好奇与冲动、是固执与倔强让鲁滨逊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这条冒险求索之路。
师:精彩,你不但是一位小哲学家,而且还成了英雄鲁滨逊的知音。掌声送给他!
【点评】积极主动地倾听,真诚坦然地表达,尊重包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
师:还有其他“煮”书方法吗?
生:我对精彩句段反复读,多读几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煮”书。谁能把船长此时虔诚、凄惨、绝望的语气读出来?(生读)
4.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奖励你们看《鲁滨逊漂流记》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将目光聚焦到三百多年前的英格兰。(观看电影片段视频)
5. 看完后,你发现电影片段与阅读材料是什么关系?
生:对应关系。电影表现了文字,文字描述了电影。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读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边读边在头脑中放电影,也就是说,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也是“煮”书的一个好方法,不但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还能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
6. 通过刚才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概括读书的第三重境界,“煮”书就是——(课件呈现)反复阅读,品味书的精华,积累其中精彩的内容。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吞”书,坚持“啃”书,反复“煮”书,我们不但能一步一步地走近《鲁滨逊漂流记》,而且还能走进《鲁滨逊漂流记》,与作者、与主人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交流。
【点评】阅读分享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言语上的“你来我往”,应着力创设富有内涵的情境,增添趣味,引发学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与探讨,聆听与吸纳,欣赏与评价,从而分享阅读感受、思考见解,品味阅读的真正乐趣。
二、 介绍作品影响,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
1. 同学们,老师早在30年前就拜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最近,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又“啃”了一遍。书中许多内容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我的心。其实,这本书何止打动我、打动你、打动在座的各位。这本名著,曾打动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无数的读者。请看大屏幕作品影响。
2. 关于这本书,很多作家、名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课件逐条呈现)
3. 人们之所以喜欢名著,不仅因为它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吸引众多读者,还因为其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语言,给人以启迪,给人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老师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赠送给大家。(课件呈现)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丹尼尔·笛福(齐读)
三、 总结升华,拓展阅读视野
1. 鲁滨逊从小就不喜欢安逸、平淡的生活,他脑海里充满了闯荡世界和外出冒险的念头。为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我想,如果时光倒流,鲁滨逊仍然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2. 关于生存历险、执著奋斗的图书,除了《鲁滨逊漂流记》外,还有很多!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本,希望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
(好书推荐:课件呈现推荐书目封面)
3. 最后,老师想用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祁智先生的一首小诗《我就在书中等你》来结束今天的课程。(课件呈现,师诵读)
【点评】教会读书,更教会做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师生相约共读,其义绵绵,其乐融融。
4.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四
《城南旧事》是一本描绘作者在父亲和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我们的孩子也是刚刚走过“英子”的年纪,完全可以很快在书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我希望这种共鸣能最大程度地带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同时用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多种感观的刺激下感悟悠然的情境。
细心回味我和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1、主题明确:
一本书的内容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也很多,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我几次品读了这本书,也上网浏览了其他教学设计,发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林海音(英子)的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确定了“那些人 那些事”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进行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主题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清清楚楚一条线,层层递进;
2、设疑导读:
为了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身世及命运走向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一步一步的带领他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童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情高涨,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醉于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3、影音结合:
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阅读指导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在阅读指导课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让这堂课锦上添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耳熟能详的骊歌在课堂开始时想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隽永而有淡淡伤感的意境之中。在介绍完小说人物后,一段截自电影《城南旧事》的视频,再次让各个主要人物依依浮现于学生们的脑海中。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是近来阅读指导课讨论较多的教学方法。我觉得,适时适量地插入影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名著人物。
课堂结束后,通过老师的探讨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的确有很大提高,对于人物的喜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也都表现出孩子们的成长。此外,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中的导入部分没有最大程度地地渲染相应的气氛。孩子们对于导入时的音乐并不熟悉,这一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长亭外,古道边”的氛围,我不得不延长了音乐欣赏的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
其次,通过本次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文字的感悟略为生疏。他们平时的阅读量较少,以至于在阅读速度、理解速度、信息筛选速度中都较为缓慢,这也使得在导入环节中,无法最快速地进入到老师营造的氛围中去,也便无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要更简洁,在朗读某些文字时,应该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这都提醒着我要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孩子们大都能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但仍未达到完全调动所有学生的情感的程度,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仍不够。这需要平时课堂上的沟通与引导。相信更多的引导能够使今后的课外阅读更加深入,更有实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2.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范文
3.微课教学反思
4.备课教学反思
5.唱歌课教学反思
6.思品课教学反思
7.听力课教学反思
8.心理课教学反思
5.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五
马浩红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感受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学会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角度运用停顿阅读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草房子》有一段时间了,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地谈一谈你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
二、指导略读方法
1、老师想了解一下,《草房子》这么厚的一本书,你一开始是怎样快速地了解这本书的?(读封面、读作者简介、读提要、读目录、读导读)
2、师:这就是初读一本书时的整体把握(课件出示):翻书,通过看封面、作者、故事简介和序言、目录等,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3、在读《草房子》的时候,读到哪里最让你感动?
4、的确,《草房子》催人泪下、撼动人心,令阅读它的人感动不已。老师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还久久出现书中那感人的一幕幕画面和那一串串纯美的文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纯美而温馨的草房子。
三、品味作品,指导阅读方法
在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给你一段文字,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全班交流
1、她有着乡下孩子少有的灵气和书卷气,却没有一点点傲气,她丝毫也不觉得她比其他孩子有什么高出的地方,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她让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居然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纸月)(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
2、那时,她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中觅食。她听到喊声,转过身来,隐隐约约地见到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向天空拼命地抓着。她在震撼人心的“奶奶”的余音中,来不及爬下河堤,就扑了下去„„(秦大奶奶)(一个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善良、执着的老人。)
3、这年秋天,他卖掉了七十多只羊,只留了五只强壮的公羊和二十五只特别能下崽的母羊。然后,他把卖羊的钱统统买了刚出窑的新砖。他发誓,他一定要给妈妈造一幢大房子。(细马)(哪句最能体现他是细马?
一个有孝心有责任心的细马。)
4、他是一个男孩。他最崇拜的就是他的语文老师蒋一轮。他一直把蒋一轮、白雀间的事情当作他们三人之间的事情。(桑 桑)(1)(出示图片)桑桑是谁?桑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能说说桑桑都做了哪些调皮事?
(2)课件出示:我们来看描写桑桑的两段文字。①生读。
②这两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桑桑?(患了鼠疮、面临死亡)
③(板书:读情节)好的,你读书关注了情节的发展。我们读书都很关注情节。不要说你们,就是我们大人读一本书,往往最感兴趣的也是情节发展。
(板书:思形象)但仅仅读故事情节行不行呢?阅读一部作品还需要我们读人物的形象。④(出示划线句)注意划线的句子,体会桑桑的形象。学生齐读。
这两段文字让你感受到了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珍视友情、勇敢、坚强、乐观)
⑤小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这样读,不能只重情节发展流水式一口气地往下读,要慢下来思考、品味。
5、陆 鹤(秃鹤)
(1)陆鹤在你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尊和倔强)(2)(出示图片)漂亮吗?为什么?(秃子)
(3)陆鹤的成长故事离不开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脑袋,作者曹文轩用他细腻的笔法对秃鹤的光头做了特别传神的描写。看屏幕。课件出示:(外貌描写)①生默读勾画精彩的语句,写感受。
②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很精彩?(板书:悟表达)
(4)说真的,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顶着这么一颗打了蜡一般的光头确实让人挺受不了的,但是在第一章最后一句话,作者却这样说: 课件出示: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①你会产生怎样的疑惑?
②如果让你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这本书,你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静下心来快速读一读第一章《秃鹤》最后两张纸上的内容。
③交流。
④小结:是的,秃鹤倔强的外表下也有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
四、读书总结
同学们,美丽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温馨的细节构建了曹文轩作品的纯美。读书,不仅要读故事情节,还要学会品书,停顿阅读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此外,我们还可以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批注,读出感受,品味语言的魅力,表达的精彩。
五、拓展延伸
如诗的《草房子》是曹文轩叔叔写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部,这个系列中还有其他优秀的作品,如:(课件出示)《根鸟》、《红瓦黑瓦》、《野风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希望大家课后去购买或借阅,细细品读,你会走进一片纯美的文字天空,那浓郁的书香,独特的意境一定会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
板书设计:
草 房 子
读
思
悟 情节
形象
6.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 篇六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芮琼
2011 版新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课堂是语文教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听过大量课外阅读指导课后,按阅读指导阶段把课分为三大类,并尝试从中提炼了一些经验策略。读前推荐课
以推荐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
一、推荐课的内容选择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加拿大】培利·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与“基于阅读层面”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基于功利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应付考试,或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所进行的灌输性阅读,这往往成为阻碍儿童阅读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基于阅读层面”的阅读是阅读能够持续的根本保证,它与“读好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好书”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要让人能读下去,“能够让人思考与感受”。对于儿童来说,“好书”是能让他们“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儿童的朋友的。
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优秀作品应该是阅读推荐的首选。中国的《小猪唏哩呼噜》《乌丢丢奇遇》《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外国的《窗边的小豆豆》《浪漫鼠德佩罗》《喜乐和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不胜枚举,这些好书,从儿童的视角呈现儿童的生活,于是儿童的生命里多了许多“爱、承担、理解、包容、勇敢”等丰富和积极的情感,有了更多“想象、幽默、理性、规则”等感性、具体的生活智慧,儿童的生命因此生动起来。
课外阅读是个性行为,儿童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读相同的书。课外阅读推荐就是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
二、阅读推荐的基本策略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儿童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所以设置悬念是很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通常有几个设置悬念的切入点。
(1)片断阅读设悬念
用书中的片断设置悬念是最常用的手段。教师可以抓关键情节,也可以抓一些有趣情节出示原文让学生阅读后戛然而止,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果在阅读片段前教师做适当铺垫,不仅会让学生对书中情节发展的探究欲罢不能,还会增进情感互动。
南京的马莉老师推荐童话《吹小号的天鹅》。书中的路易斯是一只哑巴天鹅,但它非常善良、勇敢、好学、执著,童话故事曲折、动人。老师先介绍了路易斯经历,让学生对这只天鹅产生了同情、敬佩的情感,接着出示了这样一段话:“有一次,路易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游到它心爱的塞蕾娜面前,鞠了躬。它的石板照旧挂在它的脖子上。它用嘴叼起石笔,在石板上写上‘我爱你’,把石板给塞蕾娜看。塞蕾娜看了看石板,游过去了。它不会读,虽然它也很喜欢这只脖子上挂着个什么玩意儿的天鹅小伙子的长相,可是它不能对一只不能说句话的天鹅产生兴趣。一只吹号天鹅而不能吹号,依它看来是毫无价值的。”学生阅读这个片断后,立即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孩子对路易斯的同情、敬佩、喜爱,都希望塞蕾娜能爱上路易斯,但它们最后到底是否相爱了呢?这个悬念一定会让孩子们自觉去翻书的。
南京的潘宁老师推荐《外公是棵樱桃树》,出示了我和外公“学爬树采樱桃”“潜泳抓鱼引来救援队”等有趣故事后,出示这样一个片断:“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外公心中竟然有一根刺!这根刺深深刺痛了外公,这根刺也彻底断送了我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这根刺是什么?孩子们自然去书中找答案。这根刺穿起小说情感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体验到复杂的人生、珍贵的情感,产生“思考与感受”。在推荐作品时,有时往往因为小说情节发展慢,或文字多而导致课堂出示片断比较困难,教师则可以通过叙述设置悬念。这种叙述可以是通过片断阅读的串联,也可以是教师组织语言串联。
(2)图片想象激悬念
在儿童作品推荐中运用书中插图激发悬念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在低年段儿童刚刚进入整本书阅读时,往往会一边看文字一边寻找图画的支持,图画能帮助儿童进入阅读情 境,帮助儿童理解文字。
图
(一)是《淘气包埃米尔》的插图。南京的杨树亚老师推荐这本书时,请学生猜测“小女孩怎么会升上了旗杆?”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会引发学生多少奇思妙想,又会产生多少阅读渴望。图
(二)是《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插图,南京的孙艳老师请学生猜这位阿嬷腰上拴的绳子后拖着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做?这超出儿童生活经验的奇特画面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当学生真的去阅读这本书时,这条线索带着学生走进“二战”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感受苦难中的智慧,体会到爱的伟大,还懂得抗日战争给日本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个画面一定会久久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画面所附载的思考和感受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上。推荐一本书,有时只用一个画面可能就成功了。除了用片断阅读、图片想象设置悬念,还可以利用目录引发悬念。目录是一本书的阅读线索,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资源。有些教师利用目录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也收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效果。
2.品味情趣,引发阅读期待
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儿童是需要有想象力,有趣味的东西的。
寻找能够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的切入点:如学校生活场景、温馨的家庭生活。南京的张静老师在执教《那个可爱的小香咕》时,出示了书中这么一段话:“一天,香咕梦见把小饭丢了,找不到了,她急得吸溜吸溜哭起来。香咕哭醒了,一看小饭就在枕头边。她不打算再哭下去,可心里却还是难过:虽然是梦,可小饭总归是丢过一次了,她不想失去它,它老陪着她,已经像她的小妹妹了。香咕把小饭抱紧了,闭上眼睛。她要再做一个梦,如果梦见找到小饭,该多好!”这段话呈现的情景是儿童的生活中常有的,那么简单,那么可爱,自然会引发儿童对香咕和小饭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如杨老师在推荐《淘气包埃米尔》时,从埃米尔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我要‘俄的墙(枪)’!”入手,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乐不可支,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3.感受影响,产生阅读向往
阅读期待除了来自于作品本身,有时还源于对作者喜爱,或者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心。《淘气包埃米尔》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林格伦的作品,当老师出示了这样几个数字:“译成88 种文字印了130000000 册摞起来175 个埃菲尔铁塔高、排起来绕地球3 圈”这些数字让学生吃惊不已,阅读向往随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柳林风声》是美国的童话小说,老师推荐时告诉学生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口气把这本书读了三遍。推荐《夏洛的网》时,出示这样的一段话:“在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告诉孩子们这是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并告诉孩子们,这本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十部儿童文学之首”,这些信息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后(中)交流指导课
主要针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的课。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持续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一、明确阅读交流指导课的主要目标
虽然指导阅读大多数是语文教师承担的工作,虽然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交流指导中,更应该关注阅读内容对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意义。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儿童情感世界、增进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因此,课外阅读交流课和课内阅读指导课在主要目标上应该有明显的差异。课外阅读交流多属泛读、课内阅读多属精读,课外阅读交流最重要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能更多获得阅读乐趣,从而能够保持持续阅读的兴趣;课内阅读更多注重阅读策略指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欣赏感悟以及字词句篇等工具性目标的落实。两者是有交叉的,但绝不可相互替代。在我所看到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有一些教师用概括大意、语段欣赏、写法手法分析、积累好词好句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心生厌烦,这样的指导和设置课外阅读指导的初衷南辕北辙,应该引起警惕。
也有一些读后交流课老师认为乐趣就是好玩,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这样也不可取。儿童阅读要使儿童获得乐趣,到底阅读乐趣在哪里?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罗列了获得阅读乐趣的途径,“文字本身的乐趣、引发我们情绪的乐趣、引发想象的乐趣、故事的乐趣、重复心安的乐趣、新鲜感的乐趣、为自己找镜子的乐趣、认识文本结构的乐趣、逃避的乐趣、获得认识的乐趣、与其他人讨论对所读文本之回应的乐趣、对我们的回应产生更深层理解的乐趣„„对话的乐趣”,当我们发现阅读会有那么多方面的乐趣时,阅读课的设计就会丰富起来了。
二、课外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基本策略
1.重视儿童阅读回应
首先,儿童对阅读作品的回应反应了儿童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现自主阅读的本质属性;其次,学生对作品的回应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得到重视与反馈,并因此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乐趣;再者,对学生自主感悟的回应的重视,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的抓手。因此,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
在此理念下的操作其实并不太复杂,就是把课堂表达的主动权真正地让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
南京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上课伊始,教师交待了本节课交流任务、背景,只用两分钟时间,老师就坐到了学生中间。接下来,各小组在学生主持人的组织下,轮番上场,有的小组专门讨论“人物外号”,有小组专门讨论“兵器”,有小组对“人物性格”感兴趣,还有小组对“地名”感兴趣,有用PPT 展示的,有出题考同学的,有表演的,有朗读的„„学生表现虽然稚嫩,有许多卡壳,也有很多错误,但不管是台上的,台下的,七嘴八舌,兴趣盎然。在遇到学生说不清楚的,老师会问一句,或点拨一下,组织一下,一节课上完了,老师做了一个小结。
这样的课真实地体现了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特质。因为给学生时间、空间,学生可以真实表达其对文本的回应,于是促进了课前真实的自主性阅读;课堂中的多角度的交流丰富学生的阅读视角;更多学生的参与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课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了解、推进,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此时无声胜有声。
南京程洁老师在组织学生交流《雨啊,请你到非洲》时,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写下了诸如“痛心、幸福、害怕、难过、珍惜”等近二十个关键词。教师就请写下这些关键词的学生用“读读议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简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断,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应别人的想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分析、没有说教,有的就是以书的内容为媒介的心的交流。
这两节课设计是简单的,但又是匠心独运的,老师给学生自主回应作品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成长。
2.丰富阅读表达方式
儿童的年龄、能力背景、智力倾向等都决定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方式是多样的。在阅读交流指导中,教师有责任设计多种方式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阅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以及阅读书籍的特点进行选择。
南京陈林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永远的童年》主题阅读,学生在读了《城南旧事》《草原上的小木屋》《好小子———童年故事》一系列的书后,一个班组成若干个团队按要求进行了课前准备,老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了阅读交流指导课。她设计了多种交流方式:(1)“阅读大擂台”,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书中的关键细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领悟要关注关键细节的阅读策略。
(2)“辨论”。老师设计辩题是《城南旧事》中的“疯子疯不疯?”,让学生按团队分成支持“疯”“不疯”两大阵营展开辩论。最后,教师站在两大阵营中间,用辩证观进行陈述:疯子既疯又不疯,当我们用自己体贴之心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接下来,老师再抛出一个辩题———“书中的小偷坏不坏?”,仍然让团队间辩论,聪明的学生们也学着老师辩证地分析问题了。
(3)“博文欣赏”,老师选取一些优秀阅读感言让学生读一读,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
(4)“团队阅读特色展示”,有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电影、歌曲的,有展示自己比较阅读的体会的,有朗读相关诗歌的。
(5)“自制记忆书”,在一张小“足迹卡”上写下自己在这阶段阅读中最想说的话。这张“足迹卡”将伴随孩子读书的时光,几年以后,当他们把自己的阅读“足迹卡”串起来时,这不就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成长的轨迹吗?这值得珍藏一辈子!
3.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教师做为专业人员,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交流中,教师应该关注
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7.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篇七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 使之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做法谈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的具体做法。
一、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与教材课文配套的《高中英语读本》
英语读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训练他们快速阅读的技能。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 题材较为广泛, 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活动。一是读前活动, 通过提供未知的背景知识, 提出关注的问题,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读中活动, 专门设计了读中思考的简短问题, 编加了大量的边注。这些边注有词汇词义注释、复杂语句解释、背景知识补充、文化知识补充、值得模仿的语句摘录等。三是读后活动, 这部分主要有阅读理解活动或学习写作活动。我在每上完一单元教材后就利用一节课时间, 安排学生当堂独立完成相关阅读活动。
二、《新概念英语》
笔者认为《新概念英语》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最好的一本书。我们一般利用周五的早自习进行阅读训练。第一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口头回答课后的问答题及理解选择题, 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录音朗读课文。第二步, 要求学生利用一些连词把理解题内容按要求连句成文, 写在专门的作业本上。第三步, 向学生解释KeyStructures部分, 为了节省时间, 让学生口头做后面的语言点专题训练。此书文章短小, 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又很强, 学生容易接受,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收获明显, 因此学习兴趣浓厚。结果, 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 写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套路。
三、外国文学简写本
进入高二,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英语简写本 (即英汉对照本) , 重点推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书虫》系列, 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阅读, 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拥有同一本书的同学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和体会。有些同学写得很好, 不但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上也下了一番工夫, 可谓刻苦用功。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 供学生阅读欣赏。
通过两年不断的课外阅读训练, 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同时笔者鼓励学生间交换读物阅读, 以方便学生之间切磋。
四、《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
进入高三, 在我的推荐下, 学生订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此报提供时事新闻、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各方面报道, 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思维和交际能力的报纸。该报在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上颇具匠心, 特别吸引学生眼球, 加上选文语言地道, 文字优美, 图文并茂, 报道信息新、时效性强, 贴近学生生活, 成为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笔者在使用《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进行辅助教学前, 先仔细研究该报的栏目设置, 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读报课让学生阅读报纸, 以保证阅读的时间和质量。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习作共赏”的文章必须阅读, “Testyourself”题目必做, “Help”中的词汇及短语必记。利用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下去。
通过教学实践, 学生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学习兴趣, 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笔者认为应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然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给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 为今后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3]范泽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6 (4) .
8.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方法探究 篇八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内指导 翻阅 猜想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占30%,课外占70%。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根据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阅读经验,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究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以指导小学生阅读《大自然的文字》一书为例,谈谈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一、学会翻阅着读,增强阅读兴趣
翻阅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关键语句,弄清主要观点。采用翻阅法,能快速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生从自己的抽屉里惊喜地拿出《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后,我问学生:“拿到一本新书后,首先我们会随意地翻着看看,你会翻看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根据平时的阅读经验说:目录、书名、扉页、作者、出版社……对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细节,我再进行引导。很快,学生们都了解了拿到一本新书后应该翻阅哪些内容。接下来,我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翻阅眼前的这本新书,看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学生兴致高涨。3分钟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收获,纷纷举起了手。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将 “要我读”转化为 “我要读”。学生学会翻阅着读,能够增强他们对一本书的阅读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通过翻阅,能够快速地大致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能够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当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后,他们就会处于高度自觉阅读的状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课后去阅读这本书。
二、学会猜想着读,增强阅读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学生天性好奇、好想象,喜欢新鲜、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在课堂上,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学生没有接触作品内容的前提下,依据已知部分,尝试以猜想着读的方式指向阅读内容,学生就会借助已有的经验、阅历、储备与文本展开对话。这样,他们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开发,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动力也会得到加强。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堂中,我尝试运用猜想着读这一方法。
师: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了第一章中的《自然的语言》,其实在书中伊林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还告诉我们很多科学知识。瞧!还有什么?(ppt出示目录,教师引读)
师:你们喜欢哪一章?我们来猜猜你喜欢的这一章会讲些什么呢?谁先来猜一猜?
生:我喜欢第二章,我猜这一章应该是讲雪花和冰雹的故事,可能是讲它们怎么形成的吧。
生:我喜欢第六章,这一章肯定是讲跟我们书包有关的故事,可能是书包里有什么小秘密。
……
师:是不是这样呢?那就请大家课后带着思考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以上对话采用的是猜想着读的方法,旨在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充分发挥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彰显儿童的个性,让学生对书中某个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这也是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宗旨所在。
三、学会思考着读,感受阅读滋味
阅读一本好书,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翻阅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着读,需要像好茶一样慢慢地品味。思考着读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读书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思考着读,在备《大自然的文字》这节课时,我尝试以学生的视角、学生的眼光去捕捉《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中有意思、好玩的段落。最终,我选取第一章第一篇《自然的语言》跟学生一起品味、咀嚼、内化。
在《大自然的文字》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给学生时间自主阅读《自然的语言》并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们读完《自然的语言》后,很快便完成了这个表格。我相机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肯定和表扬。虽然表格很简单,但让学生尝到了思考着读的甜味,初步感受阅读的滋味。
要想让学生学会思考着读,进一步感受阅读的滋味,仅仅靠一个简单的表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情境。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我播放大森林的视频,镜头逐渐往森林深处走去。当走到森林最深处时,视频结束,画面定格在一块巨大的、长满青苔的花岗石上。我提出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它是怎么来的”等。这时,我出示作者伊林的两个问题,学生们都惊叹不已,自己提出的问题居然跟大作家伊林不谋而合。学生们感受到了思考着读的乐趣,个个热情高涨,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去阅读《自然的语言》,很快便找到了答案。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着读,一次次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寻找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最佳结合点的探索中,只有立足课堂,面向课外,以阅读教材为桥梁,才能在课内课外来回走。只要搭建好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金桥,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学生,指导和评价相结合,这样就能使课内外阅读得到良性循环,让学生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敏.课外阅读六字诀[J].山东教育,20104(10).
[2] 施蔚青.读进去 记得住 用得出——谈谈如何搞好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11).
[3] 朱苗英.浅谈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J].吉林教育,2009(14).
[4] 陶翠玲.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J].赤子(中旬),2014(03).
[5] 杨春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例谈[J].时代教育,2014(16).
9.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九
分类: 读书浅悟(学习类)
这段时间,我读了芮琼老师的《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受益匪浅。在细细品读后,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芮老师的文章,似乎一瞬间能够领悟些许。“以人为本”始终在我脑海中浮现,无论是阅读推荐课的基本策略,还是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基本策略,甚至是图画书的阅读指导基本策略,芮老师始终以“乐”贯穿,而芮老师的“乐”又非“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而是“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芮老师认为“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始终都以儿童的感受为先,以儿童为主。对此,我也有几点拙见想表达。
一、“淑女”风范给学生广阔空间
芮老师主张:“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实际上也是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常常忽略的。我们的出发点都是想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殊不知,有些“粮食”是否能为儿童所消化?为此,我们在课堂上“上蹿下跳”,不辞劳苦,尽可能多地将我们的问题,我们认为的好词好句等抛给学生。
其实芮老师的观点就是让我们变“淑女”,少言少语,正如芮老师提到的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的课例一样,老师静下来,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做到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让我们的“淑女”风范给学生足够的广阔空间。
二、“孩子”心态与学生共品经典
芮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阅读的表达方式:“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其实是告诉我们“走近”儿童,“了解”儿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儿童阅读。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记得童年时期阅读过的某本读物,它就标志着我们童年时期最最纯真的想法,而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束缚、去批判孩子们的纯真世界。芮老师介绍的几种阅读的表达方式正是从儿童的角度,用“孩子”心态,用儿童最喜爱的游艺形式,促使孩子阅读,“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而“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则是需要老师与孩子们共同阅读,在学生出问题后才能适时点拨;才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才能关注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才能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真正成为“孩子王”,用孩子的心态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品味,才能“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润物无声”。
三、“睿智”抉择为学生保驾护航
“睿智”抉择是对“好书”的选择、是对阅读策略的选择、阅读表达方式的选择、是在课上教师点拨时间与次数的把握。
芮老师眼中的“好书”是能让儿童“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儿童的朋友的。首先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孩子们“筛选”“好书”,但当老师“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之后,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而老师的“睿智”抉择无论从阅读课的哪个层面,都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10.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十
教案《一》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 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
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
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作业:完成阅读卡
走进神话世界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11.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精心选编推荐的读物
选择适宜孩子阅读的好书。所谓好书,我想必须思想健康,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味性。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不良读物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过于深奥或浅易的读物,枯燥乏味的读物,都不适宜初具阅读能力的小学生。“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就像是孩子生活的翻版,情节错落有致,语言生动活泼又幽默诙谐,充满热闹、轻快的气氛。这是一部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推荐这套约10万字的儿童小说,能够点燃孩子课外阅读的火种,开启孩子课外阅读之门。
精心编排推荐的读物。“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共有19本书,讲述了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充满童心、童趣;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形象,语言易懂、生动幽默。我从不同侧面筛选出9个片断作为指导阅读的推荐材料,全面展现马小跳独特的个性,并给每个片断编上小标题:如《马小跳出生》——马小跳出生时一蹦三尺高的奇特经历;还有《给人浇水可以长高吗》、《半夜惊魂》、《聪明的猪》、《夜半琴声》、《大闹动物餐厅》、《未来城市》、《米洒了以后》、《智斗盗贼》。以这9个故事为蓝本,成功落实了课外阅读竞赛课三个教学目标,即激发阅读兴趣,走近马小跳、了解马小跳,学会欣赏精采之处。
二、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采取多种鲜活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指导他们阅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提问先行,吸引学生。教学伊始,先吊学生胃口:“如果让你交朋友,你想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学生表达交友愿望后,老师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他,愿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学生兴致勃勃,急切的探究欲就来了:马小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再如:我出示马小跳在深更半夜弹琴的图片,问学生:“猜猜马小跳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话锋一转:“马小跳可不是在废寝忘食地弹琴,而是在乱弹琴。他为什么这样做?事情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情不自禁地到书本中遨游去了。
情节连环套,吸引学生。我把前面提到的9个片断设计为连环套,课堂教学波澜迭起。先总起:“马小跳长大以后,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故事”。展示第一个片断《给人浇水可以长高吗》,让学生感受马小跳的顽皮淘气。“马小跳的淘气事可不止这一件”,展示第二个片断《半夜惊魂》,揭示“马小跳的淘气事数不胜数”。接着展示马小跳教猪学溜冰和深夜弹琴的画面,学生感叹说,“马小跳真是一个十足的调皮蛋!我们不喜欢跟他交朋友”,“先别急,马小跳还有他的另一面呢”,然后播放动画片《大闹动物餐厅》、《未来城市》;听故事《米洒了以后》、《智斗盗贼》。学生在连环套中,从吸引、怀疑、批评到认同,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从不同的侧面感受到马小跳调皮、富有爱心、机智勇敢、想象丰富的个性。“现在,马小跳来了,你想和他交朋友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自已的想法和理由。
三、渗透读书方法,指导有效阅读
变换读书方式。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对《给人浇水可以长高吗》这样浅显易懂的片断,采用浏览性泛读,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未来城市》安排了两次阅读,第一遍速读,知其概要,第二遍叫两个同学分角色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未来城市的画面。《半夜驚魂》写得精采,采用品味性精读,让孩子们静下心来,细嚼慢咽,欣赏佳词妙句。
读与思结合。指导课上每一个故事的阅读,都让学生读中思考,每个环节的“思”各有侧重。如阅读《给人浇水可以长高吗》提出两个问题:想想片断讲了一件什么事?马小跳是个怎样的孩子?目的是要让学生读后思考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征。读《半夜惊魂》,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片断中哪些地方写得精采?你的感受如何?读思结合让孩子感受文段精妙之处,获得自己内心感悟。
读后谈。通过组织学生读后谈,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鉴赏能力,煅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共享了读书的智慧。
12.新课标下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究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 也才会热爱上阅读, 反之则不然。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既有家庭的影响, 又离不开学校的指导。教师有意识地感染、引导和培养, 可以使学生由偶尔的自发喜欢成为持久的自觉爱好。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 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产生的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因此, 小学生最喜欢就是爸爸、妈妈、教师讲故事。他们常常都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我们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喜欢听的物点, 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听、讲。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 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 讲到高潮时故意“卖关子”, 制造悬念, 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多方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和体味读后的成就感。
二、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并且要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这么大的课外阅读量, 我们如何来实施教学呢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内外相结合
我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或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 让学生读读《水浒传》;学了《只捡儿童多处行》, 向学生推荐冰心的著作《繁星》《寄小读者》等;学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让学生读读其他写夏天或西湖的诗词, 并了解苏轼其他的作品。
2.根据学生的兴趣, 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读物, 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有的学生喜欢当代儿童文学作品, 我就和他聊聊高洪波、秦文君、班马等, 谈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花季·雨季》;有的学生爱读经典名著, 我推荐他读读名家短篇佳作, 有能力的甚至还可以读读四大名著等。
3.捕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契合点
根据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 电视里播放《西游记》, 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朗读“孙悟空大闹天宫”精彩片段, 建议学生读读原著。在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 介绍有关节日的来历, 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 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
三、探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是完成课外阅读的关键
有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好书后,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学生该怎样读书?读书的方法和技术固然是一方面, 但教师最应关注的是把自己作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学生, 同时要设法让学生长时间地具有阅读的热情与欲望。
1.开放学生的阅读方式
每个月末我都给学生们安排一定的讲书时间, 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所看的书讲给大家听, 讲时还要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影视主题会、有新书推荐会、有游戏辩论会、有新闻发布会。强大的吸引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了阅读的圈子里, 还养成了看书时思考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写的笔记要在课堂上阅读交流, 写得好的在班级的成绩栏进行展览。这样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他们的思考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
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累积很重要, 我们当然希望学生把这一过程视为累积知识积累与素材的大好时机, 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下一些好词好句, 谢谢读书后的感想感悟, 胆这一切都要在学生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进行, 不能强求, 引导阅读和让学生保持持续不断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首要任务。我们希望学生能在轻松和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开展积极的自主阅读, 而不希望为了完成课外阅读中的某种学习任务而使本可以生机盎然的课外阅读变成“干涸的沙漠”, 让学生望而却步。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 结果是习惯虽然渐渐形成了, 但与此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 它可以持续不断地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并能在品尝和收获成果的同时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阅读的习惯有很多, 比如, 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偏好、阅读的风格……只要是学生乐意阅读、享受阅读, 我们就大可不必过分关注阅读的细节。
4.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课外阅读是一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行为, 受学生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其阅读结果一定会有差异, 对此, 我们要支持和鼓励课外阅读中的体验差异, 只有这样, 课外阅读才会鲜活而有个性。只有这样, 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成长与发展的动力。我们要防止将我们成人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实践证明, 如果让学生在阅读后开展讨论, 可以让他们在各种知识和文化学习方面获得更大收益。例如, 阅读了《哈利·波特》之后, 有的孩子喜欢手持一根小棒指指点点;有的孩子变得喜欢深思;有的孩子会聚在一起热烈地交谈书中情节, 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切都是孩子阅读后兴奋溢于言表、激情真实流露、冲动难以自抑的表现。所以, 我们要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持续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兴趣、欲望。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希利尔讲世界史》08-09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07-03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09-17
课外阅读写人文章指导07-20
采用科学措施 ,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07-21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小结10-13
浅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10-26
三年级课外阅读课教案09-09
《走进课外书籍》课外阅读教学反思07-26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措施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