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2024-08-21

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精选8篇)

1.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篇一

创新教育载体,提升党员素质

郴州市国资委党委共有包括驻郴中省企业在内的基层党委53个、基层党支部632个、党员1.8万名。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党委根据“创新教育载体,提升党员素质”的原则,紧扣“严教育,勤栽培;规章细,制度全;求实绩,讲实效”的工作思路,在党员教育上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教育载体,从提升党员队伍素质能力入手,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促进党员的成长,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构筑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理念创新是前提

加强党员教育,必须根据时代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党员教育工作理念。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党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工作水平要比一般人高出一筹,因此“学习”是广大党员的终生事业。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之外,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学习理论文件。重温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从各种书籍、文件资料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高理论素养和改善工作方法。唯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作、服务于人民。一名合格的党员,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而应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带动集体共同进步,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人。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1-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在党员教育工作上应着眼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加快知识的更新,努力建设一支“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的新型的“知识分子型”党员干部队伍。

通过开展“百名支部书记讲党课”、“读书心得大家谈”和“书香型企业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国资委广大职工的读书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形成“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风尚,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风,进一步提升了全员文明素质。在创先争优·书香型企业建设”活动中,各企业广泛参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为创建学习型党组提供了详实的理论数据与实践经验,也为学习型党组成功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二、形式创新促发展

党员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需要党委结合生产实际,以创建“党支部工作示范点”活动为抓手,以优质党课评比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以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为内容的党性分析,不断创新党员管理和党员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形式,推进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促进各企业转型发展。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向党员干部系统传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和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详细掌握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2012年,参与“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

产党员推荐”,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陈舒藻同志荣获“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殊荣。面向全市县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推荐活动”,由公众投票,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选出广大人民认可的优秀党员。举办“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提升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组织开展“2010—2012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经国资委党委和国资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决定授予中共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党支部等25个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授予廖余红等81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谭正尧等40名同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党员只有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心中有人民才能真心为人民,想要在工作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党员教育培训要以提高党员干部履行职责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岗位技能业务知识和政治思想培训。不能在人情事故和工作准则之间游刃有余,更不能在个人利益与国家法律之间摇摆不定。对待每项工作都要谨慎和仔细的处理,不能将公共资金作为情感砝码,更不能肆意滥用手中职权。唯有真诚的对待工作,坦诚的承认错误,竭诚的提供服务,最终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把干部廉洁自律作为

必修课程,引导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各项法律法规。用生动的典型教育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三、机制创新是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是关键。组织人事部门探索实行党员岗位任职资格制度,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党员干部任职应具备相应知识和知识水平的标准,培训长远规划和指导性计划,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并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成为创先争优的楷模,因此要把他们当成主力军来建设,以其一言一行来示范带动其他党员。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对党员队伍进行整顿。清除影响恶劣的不良分子,教育宗旨意识不强的党员。从各个时期强化对党员成长之路的教育,有问题找根源,无问题抓预防。真正坚守为人民服务宗旨,取信于民。同时,把待遇和特权彻底区分开来,清除特权,保留待遇。在定期考试中,达不到相应的政治理论和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专业水平者,一律不予提拔,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成果作为党员干部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

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激励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在岗位上创先争优,营造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更好的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全系统大力营造讲学习、比技能、强素质、当先进、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凡是每次在省、

2.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篇二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不足及成因

大学生党员大多是具有优良品质的学生。他们积极进取, 勇于开拓, 责任心较强, 并且富有进取和竞争精神, 具有较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 但也应看到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值得关心的问题。

1.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重视不够, 教育缺乏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 就是在高校中党员教育工作不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特点, 党员教育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比如有的院系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的院系平时重视党员发展的数量, 轻视党员的质量, 缺少对党员的持续教育, 入党后党员素质降低;基层党组织本身缺少学习、教育机会, 工作应付了事;相关活动所需经费得不到保证, 也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化, 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特别是面对扩招、选课制、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党支部建到班级等等, 缺乏深入调研, 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举措。

2.党员教育队伍数量不足, 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的专职教师很少, 大多数的学生党务工作是由团委书记、学生辅导员来承担的, 而他们大多日常工作比较繁杂, 常常无暇把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位。特别是辅导员, 按照正常比例, 每180个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 繁忙的学生管理工作使辅导员根本不能专心于学生党务建设, 更谈不上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有的学生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不熟悉, 缺乏实际的党务工作经验。从学生党组织的现状来看, 部分基层学生党组织松散, 有的学生党支部除了发展党员和党员转正之外, 基本不组织什么活动。有些学校发展学生党员只注重数量不重视质量, 工作做得不细致, 使一些本来不具备党员发展条件的学生蒙混过关。

3.学生党员教育形式和载体缺乏新意

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只是依照形式化的要求, 上面有什么文件就照本宣科地读、讲, 从来没有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等情况进行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创新。不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落后于被教育者, 不能提供给受教育者更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信息, 更有甚者脱离教育的实际, 抓不住学生的思想脉络。部分高校党员思想教育工作手段落后, 方法单一。即使是在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中, 也往往是教育者坐而论道, 讲授的理论空洞无物, 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提不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久而久之, 党员们对此类接受学习教育的机会便会漠然置之, 心生厌倦。在提倡现代化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 不少党员教育活动形式还停留在“听报告、念文件”的低层次水平上。教育内容也严重脱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必须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深入研究探索, 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使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1.坚持与时俱进, 实现思想教育观念的创新

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 各种思潮不断产生, 影响学生党员思想变化的因素明显增多, 各种现实思想问题的偶发性、随机性大大增加。如果一味墨守成规, 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实现思想教育观念创新方面, 党组织应抓住关键环节, 改进工作方法, 争取主动权。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要对大学生党员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引导做到心中有数、做好预测、工作前移、增强教育针对性;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党员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去, 开展谈心活动, 及时抓准时机, 把握关键, 增强教育的及时性;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打牢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基础, 帮助学生党员学好理论, 把握方向, 提高政治自觉性。

2.建立、健全体系, 实现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建立健全学生党员责任机制, 督促学生党员履行好党员义务, 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有效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具体地说, 就是把学生党员工作与具体班级、具体学生寝室挂钩。其主要任务有:指导低年级班委会、团支部开展理论学习;开展结对联系帮教活动, 深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 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尽快成熟;协助党组织做一些组织发展的材料准备工作;开展党员寝室挂牌活动, 让党员在创文明宿舍等活动中起带头作用。

建立健全行为约束机制, 防止学生党员消极和不作为行为的发生, 主要的约束机制包括:组织生活制度, 就是每一个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认真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党日活动制度, 高校学生党组织每隔一定时间要安排一次党内活动, 通过活动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通过此项制度检查和评估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表彰优秀学生党员, 处理不合格的学生党员, 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 通过这种机制监督和培养学生党员, 树优秀党员旗帜。首先, 各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对照党员标准, 科学制定系统、客观、全面的考评指标体系;其次, 学生党员考评标准设置要公平合理, 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信性;第三, 要严格考评程序, 增强考评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第四, 考评结果要与预备党员转正、年度考评、评奖评优挂钩, 对于优秀党员要表彰、宣传, 对不合格党员要严肃处理或要求整改, 以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加强探索研究, 实现教育管理的方法创新

第一, 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党组织, 注重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让党员自己教育自己。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需立足实际, 尤其是对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应当固守一种模式, 可按系、专业、年级党员数量灵活设置。如, 在学生党员数量少的情况下, 可以按年级建立学生党支部;对于高年级学生, 可以按专业建立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可以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学生党支部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

第二, 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 增强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时效性。面对学生党员教育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 要积极探索教育的新形式, 开发教育的新载体, 改变传统的集中学习, 统一说教的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让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增强党组织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和尝试:首先, 结合形势政策, 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目标, 确定不同的主题, 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党员活动形式上创新。其次, 充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资源, 比如利用广播台、宣传窗宣传;建立党员接待室, 开展党员接待活动;设立支部书记接待日, 为学生答疑解惑等。再次,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比如建立党员教育专门网站、创建“网上党校”、开辟“学生党员论坛”“入党积极分子论坛”等, 占领网络阵地。最后,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活动, 突出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使学生党员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 加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调整充实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 充分发挥普通教师党员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 各级党组织应该根据学生党员人数情况, 为他们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干部, 负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并对这些干部定期进行培训, 以保证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能够保持先进水平;同时要在经费上加大投入, 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和保障。

3.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篇三

[关键词]适应时代变化;创新管理;提高素质

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有效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塑造亮点”,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措施。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强化学习保持先进

为了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结合党员思想实际、文化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形成学习教育经常化,有效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不断加强对党员管理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专题讨论会,强化党员和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只有创新党员教育管理,保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以规范制度建设为中心,完善机制增强实效

“党员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与专业技能培训结合,与日常工作结合,让其形成一种常态”。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旨在以制度规范建立为中心,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为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完善约束激励机制。首先完善约束机制,用《中国共产党章程》约束每一个党员,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要求,逐条对照检查每一个党员,及时查处违纪案件和腐败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对不合格党员,严格惩处。要把党组织监督与党员廉洁自律结合起来,要求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自觉过好权力关、名位关、人情关、生活关,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用党员队伍中的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激励党员群体。通过正面激励,逐步形成了党员争当“学习型、勤奋型、创新型、服务型、自律型”的先锋带头人,在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以强化载体功能为基础,丰富形式充实内容

“党员职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必谈,产生矛盾、产生思想问题时必谈,受到批评或处分时必谈,受到表彰奖励和职务调整时必谈,入党入团必谈。”

“党员职工生病住院时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时必访,生活出现困难时必访,婚丧大事时必访。”

“生产科研关键时必到,节日加班加点时必到,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时必到。”

要坚持开展的“五必谈四必访三必到”活动,将教育管理内容从“虚”变“实”,让党员、职工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要针对一些患病和行动不便的职工,采取“党员领办制”的做法,向党员发出“党员领办制”的号召。由基层党支部的党员领办、带办基层单位的每一件便民、助民、帮民、富民的实事,以此鼓励、激励、带动更多有能力的普通党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不仅拓宽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还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围绕“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这一重大课题下功夫,充分调动、发挥党员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性和热情。“党员十分努力、群众十分满意”、“为党旗增添光彩、为农场无私奉献”等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生产一线亮明身份、发挥作用。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以扩范围优结构为突破,壮大队伍拓展影响

质量和结构攸关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针对越来越多的党员、职工、群众没有被党组织所覆盖的现状,农场加强探索与研究,着力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网络化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入手,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本着“改进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一线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中发展党员”这一原则,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按照“青年团员推优规程”发展新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广泛听取党内外同志对他们的反映和评价,全面地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工作表现。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毋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为了提高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战斗力,要坚持“把思想素质好、技术业务强的职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业务骨干,把党员队伍打造成企业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提高队伍素质。

4.党员学习教育创新心得体会 篇四

“边学边考”增强学习积极性。为强化学习效果,桥西区在农村党员中发放了 《党员干部应知应会明白纸》,组织区镇包联领导、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目前,区镇两级包联干部已深入各村累计讲党课70余次,并在每次集中学习结束后以学习课程为内容组织专题测试,以考促学,增强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微信平台”创新学习新载体。桥西区充分发挥微信的及时性、互动性和便捷性等特点,运用微信群短信、图片、语音等功能,创新党员干部教育新载体。在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进行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在全区各村推广全市首个村级微信公众平台“幸福村庄石匠窑”,通过定期推送党章解读、党规要求、党课辅导等学习内容,供党员选学,为流动党员提供了便捷性平台,做到了早安排,双互动,收效好,让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

“上门送学”创新学习新形式。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采取上门送学的形式,入户为老党员提供学习辅导材料,将《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学习材料,“打包”送到老党员手中,并以党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为老党员耐心讲解“两学一做”的主要内容与精神,目前镇村干部已为32位行动不便农村老党员开展“送学”服务,推动镇村党员教育全覆盖。

5.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篇五

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党员,分类施教,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落实教育责任,确保教育效果。

实施分类教育。对教师党员,加强与“敬业,师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对学生党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增强就业创业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采用简报、专刊等方式,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通报、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基层党委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负直接领导、指导责任,并好党员教育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基层各项工作运行制度的安排落实,做好对基层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结语

6.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篇六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我们走在改革开放生机盎然的春天里,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民主制度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党特别注重自身的建设、学习,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我国如今的腾飞。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要使我国保持持续、快速、可持续地发展,必须继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在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是我国在党的带领下继续稳步前进。

我党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加之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党要维护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教育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帮助党员们更好的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念,从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有助于党员坚定革命立场,把好思想关,在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以及利益的诱惑下,依旧可以不为所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帮助党员更深入地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进而予以带头贯彻实践,从而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更好更快地完成党的任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在群众中的威信。由此可见,无论是就党自身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富强来说,加强党员的教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党员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党对党员的教育工作一直常抓不放,但是,目前我党的教育模式和手段相对滞后,培训内容陈旧、单一,与实际联系不大;培训方式落后,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我们的党员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问题。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党员教育存在不足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改革党员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从而提高党 员的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要促进党员教育的改革,首先要做到的不是改,而应该是了解分析党员教育现状。各党总支可以开展党员教育现状的调研,组织“党员教育现状”调研队。凭借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党员进行调查,了解党员所喜爱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弄清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对党员教育进行改革。

党员教育的改革主要应该从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就教育理念而言,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合当前党员教育的教育形式,我们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党员教育培训与党员个人的发展愿望结合起来,根据党员的需求来安排学习内容,在选择党员教育方式上充分考虑党员的学习特点,党员教育的时间安排也要充分考虑到党员的闲暇时间,同时也可以打破原有以支部为单位的培训模式,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流动状况自行安排时间进行跨支部学习。

二、创新教育内容,因材、分类施教

在教育内容上,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保证党员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内容实用性的探索,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施教”。搞清党员在思想认识、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按照党员的需求特点编写教育内容,并在党委在党员教育的统一要求下,针对不同职位党员的不同情况教授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党员领导干部应着重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的教育,促进党员清正廉洁建设。对各工作岗位上的党员应着重服务人民、爱岗敬业,争做文明先锋,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教育。对于学生党员应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加强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做好“因材施教”“分类施教”的同时,还应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科技进程和社会建设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部署等加入到其中,避免教育内容的陈旧。

三、借助各种工具,丰富教育形式

在党员教育的形式方法上,可采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以增强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开设讲坛,强化理论学习

(1)开办领导干部、专家讲坛,加强党员教育权威性

各支部可以设专家讲坛,开展系列讲座。在以本支部领导讲授的基础上,可同其他支部联合,不同支部的领导专家交换授课,同时也可以定期邀请上级领导莅临讲坛。以这种形式提高党员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权威性,可以端正党员学习的态度,使党员强化理论学习。

(2)开办党员讲坛,加强党员对理论的理解

各支部在开办专家讲坛的基础上,还应开办党员讲坛。党员可以讲述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也可讲述自己或周围党员同志的感人事迹。这样既可以使党员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将党员的自身反思、先进人物的现身说法与党员对照讨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党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党员教育的成果也很显著。

(二)开展主题教育,对党员进行重点的系列教育

根据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开展主题教育。除了加强在理论知识上的学习,还要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创办主题知识展板,主题知识竞赛,主题教育征文等系列活动,使党员时时保持对党的时政方针的关注和理解。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全方位覆盖教育

一是各支部可以建立支部网站,将党的时政方针、先进理念整理成文后发布到网站,可以设立党员教育论坛,在论坛内就某一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各抒己见。可以请专家做客论坛,解答党员们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疑问。这样可以解决党员教育的空间限制,使党员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接受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二是利用多媒体授课,这样可以避免过去枯燥的讲述,而是可以采用影视教学、DV教学,从而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利用广播形式,各支部可以根据本支部党员的具体工作时间在党员工作学习的休息时间里播放广播,广播的内容可以是党的重要思想文件,也可以是党员个人的心得体会。这样可以突破党员教育的时间限制,充分利用小时间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耳濡目染,使党员思想内涵 逐渐增深。

(四)对党员进行学历管理,督促党员学习

针对个别党员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可采用学历管理制度,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学分评估制度。对于学分高的党员提出表扬,对学分低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列出一系列党员学习的资料、书籍,由党员自主挑选、学习,最后将学习情况、所看书籍记录在党员学历中;并且支部应该将党的重要时政文件编制成简便易带的小册子,供党员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党员自备学习心得、党员教育感悟的小册子,可以将随时产生的学习感悟记录下来,最后放在党员学历档案中。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党员学习,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

(五)寓教娱乐,丰富党员教育内涵

把党员教育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进行党员教育,如每年“七一”“十一”期间举办大型文化娱乐活动,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写入歌曲、话剧里,可以把先进党员的光辉事迹以小品、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根据党的方针路线举办文化周、文艺晚会等,各支部也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通过各种活动把党员教育工作寓于文化娱乐之中,增强党员教育的文化性、趣味性。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出真知

党员教育理论学习是一方面,亲身践行理论政策是一方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加强党员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各支部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践计划。如党政机关的党员应开展下乡等亲民、爱民活动,向群众展示党员领导的良好作风。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应积极创建服务性党组织,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确立扶贫助残项目,组建党员实践服务队、党员志愿协会等,可以针对国家出现的重大灾情事故积极采取各种救援活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其他各岗位的党员首先要在自己的生产线上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其次应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给更多的群众,如医生党员可以开办义诊活动,售票员党员可以在休息日去做马路引导员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党员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党性修为。

五、创建党员评估机制,评选“优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各支部应对本支部的党员进行评估,实行“党员推优”制度,将本支部表现突出、学习认真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党员选出来作为本支部的“品牌党员”“优秀党员”,发挥品牌效应,将他们的事迹给予宣传,用典型事例对党员进行教育,使党员们体会到每一个“我”作为党员学习教育服务的重要性,在“品牌党员”“优秀党员”的激励下,让越来越多的党员抓紧学习,争做学习先锋。

7.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篇七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新特点

1. 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从以往的“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 再到今天的“提高素质”, 充分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1]。在这个背景下, 高校的党员教育理念也要实现转变, 强调以人为本, 帮助广大师生解疑释惑, 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帮助人、提高人、激励人, 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人、凝聚人, 激发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核心。

2.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着学生党员思想的激进性和复杂性的挑战。学生党员由于处在象牙塔里, 缺少实践锻炼, 思想上可能会出现偏颇的时候, 而他们通常不会采取正当的渠道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反而容易走向极端, 做出激进的选择, 甚至会出现逆反或信任危机, 需要党组织尊重主体教育的差异性和学生党员个性化教育的权利, 使学生党员心服口服。

3. 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内容由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和具体项目等部分组成, 各个层次与整体之间存在内容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大学生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知识, 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党员教育工作的内容, 保证教育内容的时代性、鲜活性。

4. 教育信息的多样化。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能够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丰富、及时、容量无限的信息。

面对信息多变性、多元性的挑战, 各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相互击撞, 给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党组织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独特教化功能, 加强正面主流信息的更新和引导, 避免出现政治信仰迷茫、入党动机模糊、组织观念淡漠、党员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

5. 教育载体的多要素组合。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载体要素主要由主体、工具、内容和形式等部分组成。在新媒体环境下, 高校通常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应用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上, 不断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广泛性和科学性。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总体上适应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发展, 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具体工作上许多高校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现象, 急需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1. 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式单一, 质量难保证。

二级党课教育内容多为党的理论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理解受到影响。

2. 学生党支部班子不健全。

低年级学生班级缺党员, 高年级学生党员忙于考证、找工作或升学, 大多数班级没有学生党支部, 有的建在团总支, 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是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担任, 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忙。

3. 学生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很传统。

固定的、单一的、枯燥的党的组织生活和组织活动形式, 对学生党员缺乏吸引力。党员理论学习流于念文件、读文章等形式, 很少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基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4.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真空时段。

高校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的像断线的风筝失去联系, 有的人认为这部分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小部分, 抓不抓无足轻重, 无碍大局, 党组织活动不经常。

三、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与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组织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立足于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 使每个学生党员成为学生中的一面旗帜, 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以饱满的政治热情, 出色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是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立足点。

1. 创新理论培训载体。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世界在变化, 形势在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2]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增加他们先进性意识,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分布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要使基层党校切实成为培养党员纯洁性、先进性和健全高尚人格的重要熔炉和坚强阵地。组织政治理论学习, 要创新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新方式:将上课的内容由较多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幻灯片和课件, 穿插主持人解说和引导;安排看录像、看自做的幻灯片、学习讨论、知识抢答作为学习教育活动的形式;把党章知识、党的发展史、优秀党员先进事迹、颁奖晚会等作为学习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 使党课教育具有更多的参与性、针对性、启发性与实效性。

2. 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的活动形式和载体。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 贴近功能定位和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创新教育形式, 丰富活动载体, 开展形式多样、寓学于乐的活动, 不断提高党组织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创造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针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构筑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氛围;坚持走出校门、面向社会, 通过主题党日、社会实践等形式, 开展新农村建设调查、科学知识普及、中央政策宣讲和电脑知识服务等活动, 推动学生党员走进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 发挥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参加支教、希望工程、下乡扶贫等活动, 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根据形势任务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学习活动, 采用专题党课、形势政策报告、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教育基地等集中教育方式, 用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形式, 提高学习教育效果。让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提高党性修养,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3.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机制。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信息内容, 改进教育的形式和手段。高校党组织需要建立党员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机制。

一是创建一个红色网站, 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园地。校、院系均要有党员教育工作网页, 形成上下互动, 资源共享。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形式, 开展网上党员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党员教育工作论坛、网上党课等活动, 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建设好一支信息管理队伍。由学校党委分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 各院系配有一名专职的信息员, 各班级配备学生通讯员, 定期交流, 及时准确地沟通各种信息。三是开设党员网上之家, 召开网络会议。开设“网络组织生活”、“党员论坛”、“网络党校”等特色版块, 将无限网络变成日常所需的会议室, 与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学生党员通过网络视频、留言版和网上聊天等功能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针对外出实习和毕业班党员难以管理的问题, 可专门设立“网络临时党支部”、毕业班党员QQ群, 学校及时向毕业班党员传递各种党员教育工作信息, 完成支部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四是设立工作邮箱。党总支 (支部) 书记及信息员建立自己的工作邮箱, 建立联系人电子邮箱地址库, 以Email形式传送学习资料和文件, 把对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4.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进社团、进公寓等阵地。

在高校开放办学和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 学生社团、网络媒体、公寓寝室等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活动和相互交往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 健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责任体系。学生工作部门在学生公寓设置工作机构, 延伸服务和管理, 指导物管部门和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把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落实到每一个党员。在相对稳定的大型学生社团中可以设立基层党组织,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生社会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宿舍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岗和党员活动室, 发挥党员在文明宿舍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全心全意为辖区同学服务;加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 做好推优工作;进一步优化学风, 推动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5.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条例, 首先要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毕业生党员的管理机制。对应届毕业生党员进行毕业前的集中教育, 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 对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学校的党员提出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发挥作用等明确具体的要求。组织毕业生流动党员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和参加组织生活, 按时做好毕业后学生流动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二是建立学生党员行为约束机制。建立组织生活制度、党日活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通过落实制度促使学生党员在校做到:入党后做到学习勤奋刻苦, 学习成绩不降低;工作积极努力, 业绩不降低;全面提高素质, 综合测评不降低。三是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二级党校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进行质量管理, 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建立监督保证体系, 使政治理论教育在动态中发挥作用。科学制定全面的考评指标体系, 要严格考评程序, 考评结果要与预备党员转正、年度考评、评奖评优挂钩, 以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树立优秀党员的旗帜。

参考文献

[1]李秋夫, 张立红.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的特点与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

8.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篇八

摘 要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式与任务。加强与改进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迫在眉睫。培训模式的创新对于增强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云南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理念、类型、机制、内容与方式方法5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3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受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及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直处于薄弱的地位,发展党员程序不严、质量不高,党员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够,缺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等问题,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来抓,加强农村党员培训阵地建设,拓宽农村党员培训的渠道与途径。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着力在全覆盖与务实管用上下功夫,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需要。

1 云南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现状及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云南省一些相对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关于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研究的成果比较少,各地关于培训模式创新见诸媒体网络报道的很多,其中不乏较为科学可供借鉴推广模式,如元谋县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学历教育、党课教育、观看电教片、组织外出参观、党员一帮一结对扶贫、一对一传帮带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做法;如牟定县整合资源,开办“乡村讲坛”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做法;如凤庆县创立“农村家庭党校”,搭建教育培训新平台的做法等。总的说来,在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上,创新方式方法,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培训的意识已树立起来,对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培训模式日渐丰富。但在培训模式的理性思考、体制机制束缚、支撑保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研究解决。

1.1 对培训模式概念内涵把握不准

根据模式一词的定义及学术界关于农村党员培训的研究情况,我们将农村党员的培训模式作如下定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针对农村区域的农民党员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技能培训或短期再教育活动的标准样式和理论体系。可见,农村党员培训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主要由培训目的、目标、主体、客体、内容、规则和评价体系等要素构成。农民培训模式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各个构成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1]。但长期以来,由于专业知识与精力所限,各级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建工作人员对培训模式缺乏理性思考与专业探讨,把模式等同于方式、方法,将通过不同渠道与途径、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的农村党员培训都称作模式的创新,形成的经验材料或媒体报道材料都冠以“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的标题。从培训模式的定义内涵来看,这种将“模式”泛化滥用的利弊确实值得商榷。在此,我们认为,要让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健康发展,在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上步入正轨,对培训模式概念与内涵的把握必须回归到理性、专业与科学的轨道上来。

1.2 体制机制的束缚

任何一项工作的创新要取得突破,具备创新的空间与动力是关键。现行的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激活了农村发展的要素,但也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与组织上的松散,给党员的教育培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再加上由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特殊性,体制内的各项规定与要求较为严格,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上有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在领导体制与职能归口上,实行的党委领导、组织部门具体落实的做法,由于工作力量、保障上的局限,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深入与落实上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各地针对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的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规律把握不足,需求调研深入不够,使创新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亟待健全、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运行、保障、激励、考核和管理等方面体制机制,解除存在的束缚,方能为创新营造更好的条件[2]。

1.3 对培训理念与机制的创新注重不够

纵观云南省各地现行的农村党员培训做法,可谓形式多样,近年来的探索成绩斐然,对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理性地看,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培训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及内容的创新,对培训理念与机制的创新重视不够,致使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水平难以迈上更高的台阶,工作长效机制的完善与健全推进滞后,各地的做法与经验大多是自弹自唱,更多地停留在对培训方式方法的介绍上,不具有培训模式所要求的标准样式与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推广借鉴的价值相当有限。就培训机制而言,以考核评估机制为例,由于尚未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考核监督、培训效果的评价工作未得到有效地开展,造成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若不加以重视,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1.4 支撑保障不足制约了创新步伐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支撑保障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人,就是缺师资,制约了培训效果与质量的提升;缺有较强培训专业理论水平、懂培训业务的人才,使培训工作始终在较低的层次上徘徊;缺抓具体培训工作的业务人员,导致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抓一阵放一阵,时紧时松,有的地方搞培训完全出于完成指标任务,做表面文章应付考核,工作上的被动难以催生创新的思想与热情。二是缺钱。据调查,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经费投入上加大了力度。但客观地说,目前的经费投入与培训工作任务相比,实在是太少,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要做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是不可能的。况且在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特征的背景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培训模式的创新,取得务实管用的培训效果,就必须从渠道、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着眼,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解决经费投入保障不足的问题。

2 加强培训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模式,要以理念创新为前提,从培训机制、内容、方法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模式优化与转型,把农村党员培训的改革创新落到实处,为提高农村党员培训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3]。

2.1 创新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在培训工作中起着把关定向的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目前,云南省农村党员在年龄、学历、收入、生活水平、存在困难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差异较大,而现行的培训较多采取的是“大锅饭”“一刀切”式的做法,培训的组织实施机构对农村党员的成长规律和培训需求把 不准,致使培训在供求上存在脱节的情况。对此,唯有将培训工作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开展“菜单式”“模块式”培训,尽可能做到“干什么学习、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激发农村党员参训的热情与动力。要树立提升能力的培训理念。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不同于学历教育,要切实避免知识灌输的倾向,突出能力提升;在增长其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政治素质,树立起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增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2.2 创新培训模式

按照培训工作实施主体的不同,我国目前开展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等培训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政企配合、市场运作三大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有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和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模式有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和科技示范型,市场动作模式有合作组织型、产为促进型等。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中、示范、就地、异地和远程培训等模式。培训环节有研训一体、学习研究实践一体和课题引领等模式。就农村党员培训而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各地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效果明显的做法与模式。目前,农村党员培训进入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在培训模式的探讨与创新上,要着力在理念、机制、内容与方式方法四个方面上下功夫,形成“政府主导、多元运作,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进村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的运行机制[4]。努力在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2.3 创新培训机制

一是要建立各级党的“一把手”负总责,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党政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多方联动抓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政企合作、市场运作”抓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机制。注重整合企业、社会团体及农村现有的合作组织、协会等方面的人才、技术与资源优势,用市场运作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与途径。三是区县以上党委要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和县委新农办为主体成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培训工作的指导力度,做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逐步实现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化。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农村党员真学、真懂、真用。五是建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改善培训条件,逐步实现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现代化。

2.4 创新培训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内容,要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围护农村稳定开展培训。一是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二是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党员法治观念,提高农村党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三是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村党员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四是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培训内容适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推动和促进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与时俱进。

2.5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日益丰富的内容只有通过更加实在的方式,坚持实际、实用与实效的原则,努力适应农村党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和科技服务相结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在培训方法上,围绕农村党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要求及思想教育规律来加以创新。一是要尊重农村党员在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就业方式、思想状况与学习需要上的差异,做到分类分层施教;二是要把农村党员就业、致富情况纳入视野,发现和捕捉党员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实际困难与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教育;三是虚实结合,注重运用就事论理、由感性到理性的方法,使他们从自己看得见的人和事中,悟出正面的道理;四是要情理交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教育、引导和激励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力量,更好地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其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式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薛俊楠.关于农民培训模式与培训体系的研究综述[J].才智,2011(1).

[2]陈新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12).

[3]梁玉红.新形势下创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7).

[4]张艳,赵晓莹,张默. 辽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业经济,2010(9).

[5]梁玉红.新形势下创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7).

上一篇:外研社小学三年级上下册英语语法下一篇:描写赞美关帝庙的好诗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