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

2024-06-18

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7篇)

1.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 篇一

关于如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

度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提升我市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我们深入府谷、靖边、绥德等县调研,通过对我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研究,并经过认真讨论,就如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道德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雷锋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力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巩固和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主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广为弘扬,人民群众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尤其是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民生、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xx战略任务,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文明创建的凝聚力、感染力和竞争力,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开 展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xx”活动,全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设立便民服务点提供义诊、义务理发等,广泛动员开展清理白色垃圾大行动,推动了全市学雷锋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促进了文明向上道德风尚的形成。围绕“文明交通建设”,通过对非机动车、行人安全通行、文明乘车行为的劝导和教育,通过严厉查处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违法行为,xx交通文明形象不断得以提升。通过读书征文、爱心赠书、优秀读物展销、送书下乡等“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xx人”主题活动,规范了市民日常言行,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市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开展文明单位、“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全市涌现出许多市级文明机关、文明单位,以及府谷三完小、靖边三中、绥德一中、绥德国税局等一批省级文明校园和文明单位,还涌现出全国十佳美德少年段红艳、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任凤祥、贺军等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人物。可以说,这些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与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二、道德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公民道德和文明建 设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有的片面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思想道德建设就会自然而然地跟上去”,“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道德失范,行为不文明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个别人诚信缺失、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部分人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道德败坏现象时有发生。不讲文明礼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讲脏话粗话、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按序排队。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见义勇为精神、不关爱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不爱护公物,乱涂、乱画、损坏公共设施。在遵纪守法方面,个别领导干部“官德败坏”,给社会道德环境恶化带来负面影响。食品、药品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业制假售假现象严重,导致人们对行业监管部门、生产销售企业的信任缺失。这些问题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损害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三是宣传教育不到位。我市提出了“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xx人”等基本道德规范,积极推行了“道德大讲堂”、“xx好人”等宣传教育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涉及的 主要是机关单位干部,尤其是道德大讲堂活动还没有真正的涵盖到全体市民,宣传教育的收效还不是十分明显,广大市民还没有准确的理解好并践行于具体的生活中,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还没有深入人心。同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够强,在道德教育普及程度上,部分农村、学校、企业还是空白。四是制度不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公民道德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地方性规范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不够具体,公民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规范还没有制度化,职业道德的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干部道德的规范、准则、要求及其相应的评价等还没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五是监管执法不到位。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没有形成合力。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刚性不足,往往执行不力、不严格、不公正,责任追究落不到实处,引发了社会的不公正,造成了行业道德的失范。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对道德失范现象的监督不够,法纪道德监督同群众监督结合不够紧密,对党员干部的道德评议工作还没有深入开展起来,有关部门对严重违反道德要求、影响恶劣的党员干部劝戒和惩罚力度不够。舆论导向上负面东西太多,客观上对不良社会风气起着示范作用。六是文明创建的组织、阵地作用发挥不够,文明活动设施不足,群众精神生活单调匮乏。普遍存在着活动不能经常坚持、群众参与率不高的问题,有的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重形式、轻效果。

三、对提升我市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提高认识抓提升

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目前,各级对加强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没有充分的认识,由此造成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使xx人的道德素质严重滑坡,社会文明程度与经济的发展反差太大,有人形容说:“xx人穷的只剩下钱了,”直接影响到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强化公民道德和社会文明建设,并将此做为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决策目标,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确定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本系统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评力度,建立合理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将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增加精神文明建设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中的权重。二要完善制度。各个行业都要建立文明程度评议机制,制定出台行业道德评议标准和办法,形成强有力的道德约束,规范和矫正人 们的行为,使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要求,文明行为,成为人们明辨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的依据,增强自觉维护社会道德、构建文明和谐xx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积极推行重点企业和公民特别是食品药品等行业道德储蓄卡制度,对基本道德行为进行储蓄,建设企业和公民个人信用档案,并作为评价企业、公民个人以及参与和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指标,逐步构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三要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队伍。市、县区要加强文明办工作人员的力量和培训力度,使之充分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职能以及在考评工作中的作用。

突出重点抓提升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解决公民道德和社会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要加强对食品药品行业的教育和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也是关注度最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引导食品药品从业者自觉履行法律义务,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用道德良心做产品;要充分发挥食品药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完善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药 品安全诚信体系,完善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要着重梳理和整治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存在的道德诚信缺失问题,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大力清理监管死角,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药品安全观察员、行风监督员、道德模范、志愿者和新闻媒体等深入到餐饮服务单位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开展定期巡查和明察暗访,找出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问题,督促整改并向社会公布,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要加强执法部门的教育和管理。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和交警、城管人员,代表党和政府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领域。其职业道德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执法类人员执法理念存在偏差,执法领域普遍存在行为个人化,以言代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和罚态度款、以罚代管、以罚代批等问题。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执法人员一直将执法相对人简单地看做是被管理者或被管制对象,对他们缺乏同情心,缺少人情味,工作态度上简单、粗暴,甚至时常出现辱骂、殴打行政相对人的情况。要加强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建立一系列可操作的执法规范、办事规范、服务规范、对外窗口规范等,使每个从业者照章行事;要通过灌输式的强化教育,抓好岗位培训,使 每个从业人员真正懂得抓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克服“官”本位思想,认真服务人民群众。要研究和探索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制约措施和激励惩处手段,改变目前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仅仅靠检查、靠暗访的局面,形成领导常抓、从业人员自律、纪检监察部门检查、社会群众监督的机制。同时,对职业道德建设有成就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加大表彰奖励的力度;对有悖于职业道德的要严肃惩处,营造良好的执法职业道德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要抓好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场所的职业道德建设。各级政府及其各行政部门的办公室,代表着政府直接接待群众、给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是我们社会最重要的窗口单位。要着力解决这些单位中有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以及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差的问题。通过推行阳光操作、公开办事流程,使相关单位、行业自加压力、自我约束,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和避免慢作为、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现象;通过推行承诺服务,激发工作人员提升服务效能的内在动力,打造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的品牌;通过推行问责管理,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绩效奖惩制、群众评议制等问责管理等制度,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构筑提升服务效能的制度保障。另外,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也都有窗口单位,也是 公共服务场所,诸如文化方面的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活动广场等,卫生方面的门诊部、药店、餐厅等,交通方面的车站、停车场、公交候车厅等,都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各行各业都要制定自己专门的职业道德守则,以及规范的文明用语,印发到人,张贴到墙,并在公共场所的合适位置设置尚德重礼警示牌,以督促和启发干部职工提升道德素质,自觉做文明有礼的xx人。当前特别要大力推行文明餐桌行动,配发大批宣传品走进餐厅,走上餐桌,形成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就餐习惯。

四要加强重点人群的道德建设。首先要强化“官德”建设。近年来,与官员有关的各类“门事件”频繁发生、各种“雷语”层出不穷,涉及领导干部的“花边”新闻甚至比娱乐八卦更加吸引大众眼球,严重丑化了公众对官员群体的认知,官员“官德”缺失现象凸显。因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必须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放在首要位置。要加强制度约束,建立一套规范、一个体系,包括选拔机制、养成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使道德“软约束”获得制度“硬杠杠”的威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让官员不敢贪、不能贪。要加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让群众能反映、会反映、敢反映官员的失德行为,将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让领导干部不存侥幸心理,更加自重、自醒、自警,从而自觉加强“官德”修养,严于律 己,防微杜渐,自觉用社会公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要开展对机关单位、公务人员的道德评议工作,将文明程度情况列入对单位的考核,记入公务人员的个人档案,切实发挥机关单位和公务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其次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社会、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抓实抓好,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和利用,全面开展学校道德讲堂、日行一善和日思一过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创新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歌曲演唱、爱国主义教育图书阅读,开展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文明公约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再次要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文明素质的教育培养。随着xx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xx创业生活,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xx的“新市民”这个特殊群体,要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外来人员知晓并认真履行必要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与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相协调。借鉴张家港市的经验,推行外来务工人员文明卡管理办法,将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等纳入外来务工人员 培训内容,并采取积分方式,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德行为、文明诚信、遵纪守法等行为进行量化管理,并与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购房等政府优惠政策挂钩,极大地激发外来务工人员主动融入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强化工作措施抓提升

一要丰富宣传教育的活动载体。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广泛深入地宣传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开辟社会公德专栏,报道正反典型,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公德评价、讨论,通过舆论的力量净化社会空气,升华人心,扶正祛邪,弘扬正气。xx自古就是一块文明典范辈出的土地。有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等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民主革命时期,涌现出李子洲、张季鸾、刘澜涛、马文瑞、胡星元等一批革命先烈、知名人士和党的高级干部。建国以后,xx人民“南治土、北治沙”,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创新进取的延安精神,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涌现出李守林、高祖玉、牛玉琴、石光银等治沙造林英雄,打造出了高西沟、尔德井等一批生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为事业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要继续开展好道德模范和xx好人评选活动,全面开展美德少年、美德教师、美德家长、最美警察、最美医生、优秀公仆、诚信商户、好公婆、好媳妇、当代活雷锋、优秀志愿者、五好文 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百名xx好人评选活动,打理宣传介绍道德模范和xx好人,并对他们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彰奖励,促使道德模范和xx好人不断涌现,使广大干部群众时时刻刻感到身边有好人、行动有榜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见贤思齐,使修“四德”、行“六礼”蔚成风气,促使整个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建议编印xx英雄模范人物光荣谱,要通过社会正能量的宣传让广大市民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二要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市目前公共基础设施的现状,要重点完善相对匮乏且迫切需求的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菜市场、停车场、建筑垃圾消纳场、公共厕所、垃圾箱等等。要重视文化娱乐、体育等设施建设,如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设施的数量,更要注意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达到便捷、舒适的高标准。三要强化执法,以法促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和维系,离不开规章制度、法律规范的强制约束。要进一步修订完善xx市民守则、道德规范以及各种规范性制度,以政策规定的形式加以明确,以增强制度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加大对 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具体处罚标准和办法,对乱扔垃圾、乱贴广告、损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在教育、劝导的同时,实行必要的经济处罚,以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使社会公德成为市民自律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对危害社会治安、损害公众利益、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依法予以打击,追究刑事责任,对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要坚决清除,为我市社会公德建设和“四城联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 篇二

一、信息社会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些大学生还存在明显的“知”与“行”脱节的现象, 如在取得成绩问题上, 一方面, 具有强烈的取得优异成绩的愿望, 另一方面, 又缺乏勤奋刻苦的学习和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恒心。这些是需要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学习,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摒除社会上的一些不利因素来完善自己。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高校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行为的系统理论知识,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 帮助的高校生看清是非观, 汲取精神上的养分,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重要的意义。

“知行合一”是我国明朝著名学者王守仁提出的, 意在客体顺应主体, 知是指科学知识, 行是指人的实践, 知与行的合一, 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 认为知便是行, 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 认为行便是知。“知”, 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 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 知行关系, 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知行的统一强调践履, 这正是由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使大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讨论掌握了一些道理, 这就是所谓的“知”;但获“知”并非是上这些理论课的最终目的, 其最终目的是为“行”而“知”, 是为了践履, 此乃“不行不为真知”。因此, “知”与“行”的结合, 注重践履, 就成为高校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这要求高校生在学习一些大道理时要重视“知”与“行”的结合, 坚持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 边获知边践履, 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大学生如何在信息社会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于每一个学生, 即便是学校也被信息社会所涵盖在内, 那么, 大学生如何在信息潮流中分辨信息的良莠及如何在其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课题。现代的思想道德理论表现在研究方法上的特征是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的, 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文化历史等众多学科, 这是因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涉及诸多方面的探究领域。

多学科整合研究让我们不可否认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将不良影响摒弃或彻底根除的, 需要借鉴一些学科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时效性。虽然一些书刊所强调的理论体系和较强逻辑性的辨别能力, 但大学生往往是对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有时候甚至会起反向作用认为一些不良思想很深刻很哲理因此而效仿盲从。所以, 首先要从根本思想上消除不良信息的危害性。

平日学校氛围、学习气氛、教师水平都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文化熏陶保障。熏陶的过程并不只是传授知识, 需知年轻人的思想极具可塑性, 通过长期或反复的灌输可培养定性的道德意识。因此, 大力营造多层次多样化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 广泛组织思想、文化、娱乐及学术于一体的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 能让广大青年大学生看清历史与现实, 熟悉中外文化知识异同, 了解国情民意, 从而使大学生摆脱颓废空虚的不良信息。社会的实践也是对虚假不良信息的治理。无论任何事情, 实践, 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理论只有经历过实践的考验才能屹立不倒。学校可以以院系或班级、社团等集体为单位, 通过实践的检验, 得出自己的判断, 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说服自己。虽然就目前来看, 国内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及次数较少, 理想主义色彩与情绪化思维活动较浓。

一些人觉得控制学生的社会能力范畴就能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危害, 其实青年人的思维极活跃并不受任何束缚, 通过组织平等、自由的对话和讨论来抑制不良思维的发散有经可寻。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思想的交流平台, 让自己阐述当今信息社会的利弊, 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得出正确的、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通过同龄人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 和对待不同信息流的不同态度, 正确分析出我国当代信息社会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现象, 克服社会经济大潮面前失落感和对山品文化感性上的盲从,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三、信息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就当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 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的征程, 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信息社会背景中。人是自然之人, 有人的自然属性, 更是社会之人, 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生的价值就是要从个人所得和社会贡献这个辩证的关系中去把握, 并以社会贡献为主要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个人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甚至对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它必然要用它的思想和意志去推行确立与之适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一是西方国家对我过的西式化影响, 极力的通过方方面面的途径对时下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全球主义的蔓延, 使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得到恣意推行。一些大学生因此而崇尚西方的“海洋文化”、全盘否定中国的“黄土文明”, 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信奉“金钱至上”, 以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由此成为“西化”的俘虏。在对我国输入的大量报刊杂志影视、电子游戏和电脑软件上等多种精神文化测评中, 都在宣扬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 一些负面的报道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与思维模式。第二是当下社会的频频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极端丑恶现象, 更有甚者是封建迷信思想, 都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现在的信息社会是一个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时代, 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已网络为载体, 以极快的传播速度、广度和声势来腐蚀着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学业的重视, 同时也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大挑战。对此,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 不仅要从社会大环境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更加要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着手, 开设大学生的德育课, 对高校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等一系列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这也是对引导当代社会背景下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要善于分析观念的正确与否, 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 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 这也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 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如个人主义, 这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和实质, 它与我们倡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相对立的。再如拜金主义, 这方面的影响最深最广。

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 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 否则, 学生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一切言行向人民负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增强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一些信息的传播, 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易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 大学生要修身律己, 重视自我修养,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摘要:大学生如何在信息社会中选择正确的途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妥善的处理学习、心理、社交等方面的问题, 关系到大学能否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 怎样汲取信息社会中有利、有益的信息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情操就成了高校工作者一个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信息社会,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王志文, 周志明.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金卡工程, 2009, (05) .

[2]林俊云.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J].南方论刊, 2007, (09) .

[3]马秋霞.在教学管理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03) .

[4]康强.思想道德修养[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3.

[5]刘涛.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J].文教资料, 2005, (23) .

[6]高云.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J].兰州学刊, 2006, (12) .

3.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 篇三

【关键词】个人品德修养;社会道德建设

一、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道德是人们做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行为规范,道德首先是通过对个人的作用来实现其社会作用的。

作为个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而有社会关系就必然有维护这种关系、要求个人予以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便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这就是说,道德是以规范的形式表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关系,表现着人的社会本质。一个人有无道德,是其是否由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标志;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道德素养,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接纳,才能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所以,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是人之成为社会的人的主体性资格之一。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凡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道德的存在,道德规范这一“应然之则”依据于社会的“必然之理”。因而,把握了道德,也就从一个方面把握了社会和人生。因此,个人品德修养,也是个人认识和把握社会的重要方法。

个人从来都不只是孤立的个体,他总是生活在特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原本就产生于调节人们关系的需要,因而,调节和融洽人际关系是道德的根本职能。正是基于此,人们将道德通俗地理解为“处世之道”。掌握这一“处世之道”,即修养个人品德,人便可以在人际关系的调节中,化干戈为玉帛,化紧张为宽松,进而建立起和谐、融洽、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道德不仅对个人具有约束性,即“不应当做什么”,同时,道德对个人还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即“应当做什么”。个人品德修养正是以“应当如何”的独特方式为个人提供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为个人指明正确的人生目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这一主体的能动发展过程,就是在道德“应当”的感召和推动下,个人品德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能动作用

道德与其他社会现象的重大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个人的道德心理并形成相应的义务感和良心来发挥作用的。没有大多数社会成员个人的道德自觉,没有人们的自我完善活动,就难以为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道德上的保证,更不可能有社会的道德进步。个人的品德修养,既是实现社会道德价值的实践,又推动着社会道德的更新与进步,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个人的品德修养

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扬弃社会道德的抽象性,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道德规范同特定的道德情境结合起来,实现对个人行为活动的操作、调控,将社会道德具体化;二是在超越道德冲突时,在相互矛盾的社会价值中,区分其道德性及其价值等级,以进行行为选择,把社会道德价值现实化。这两个条件的创造都要靠个人的道德活动来承担和实践。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怎样,一种群体的道德状况如何,不在于它们有多少道德规范和准则,而在于这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个体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遵循和实践这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广度和深度。而个体要在自己的活动中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具体化、现实化,就既要认清个人的利益同这种道德规范要求的一致性,扬弃个体需要的盲目性和偏执性,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又要分析具体道德情境的各种条件、扬弃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性、随意性,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时,还要面对不同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同一道德体系在特定情境中不同准则及其价值的冲突和两难境地,确定自己行为选择的价值方向和价值等级,解决或超越各种道德的矛盾和道德冲突,实现理和情的交融、意志和信念的统一。所以,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绝不是一种照章办事的刻板过程,而是个人进行积极活动的能动过程。这是个人品德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二)个人品德的修养也推动着社会道德的进步

社会道德的进步,包括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一定社会道德体系总体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根据社会现实利益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自己的道德活动中创造部分新的道德成分,如开创新的道德领域,建立新的道德关系,形成新的道德规范,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等等,以发展和完善已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后者是指当某种社会道德体系成为社会前进的阻碍时,个人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认识,把握社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的发展趋势,扬弃旧的道德,创造符合发展需要的新的道德体系。

三、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个人品德包括许多构成因素,有着复杂的结构。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情感到意志的过程,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必须遵循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当前,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智育至上的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是社会的产物,更是教育的产物。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形成与统治阶级加强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还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其核心内容都是伦理道德思想。当前,我国社会片面重视智育的现象尤为突出,尤其是以考试为基础的教育使知识教育事实上成为了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杠杆。必须真正扭转观念,重视品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要有具体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也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规定的正是一个人整体的道德要求,对于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将具有根本性作用。

(三)以榜样作用来带动全社会个人品德修养

首先,党政领导干部是个人品德修养的示范群体,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以自身良好形象走在品德建设的前列。

其次,从公务员队伍来说,加强公务员个人品德修养就是旨在通过修养个人品德,使我们的公务员既是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又是一名受到公民学习、模仿、关注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也就是公务员群体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篇四

道德个体的心性觉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养所要推崇的某种境界,而达此境界的道德修养方法、途径及其过程在本质上则既受制于人们生活所依的微观生存处境,更受制于人类发展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放宽到这样一个认知框架下来谈道德修养,目的在于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之传统方式的道德修养置于一个恰当的社会语境进行讨论,以给予其道德社会学的重新关注,而不是褊狭地将其嵌套在某种既定话语下进行传统式的个体道德解读。由此看来,道德修养与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伦理学问题。任何企图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修养,无异于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伴随人类生活公共化与异质化的演进,原本植根于同质性社会形态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体系已欠活力,顺应现代社会异质化与公共化的转型之势,从封闭走向开放,以构建一种合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语境中的道德修养理论,乃是笔者想要言说的重要理论旨趣。

一、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中的道德修养

从社会的性质和形态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主要可分为两类:同质性社会与异质性社会。同质性社会通常表现为社会民众归属于共同的政治共同体,并拥有大致相同的政治认同、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异质性社会中的民众虽然在信仰、价值和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依然能够谋求其基本的价值共识和文化理解。“家国”一体的制度安排和封建的自然经济构筑了中国传统的同质性社会形态,即:维系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宗法血缘关系,不仅加固着君权与族权的联盟,而且也构筑着君主意志转变为社会意志的基本通道,从而使多地域、多民族的中国华夏大地形成了基本雷同的社会结构、伦理纲常及其可沟通的行为方式。这种同质性社会形态成就了以“成德、成性”为境界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观念:既有西周的“敬德配天”、“修德配命”之说;先秦儒家的“存心养性”、“反身自省”的“内在功夫”;宋明理学家的“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的“向内求索”;还有老子的“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释家的“觉悟”、“渐悟”、“顿悟”;等等。无论是儒家主张的内省自身、格物致知以成圣贤,道家坚守的致虚极、守静笃以返璞归真,抑或是释家力行的净心觉悟以求“修炼成佛”,都在向世人澄明这样一种镜像: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修养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推己及人”的社会价值旨向,但终因其片面推崇“诵读经书”、“颂经参禅”、“坐而论道”、“三省其身”,以实现道德个体心性觉解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修养过程,就已然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方式的道德修养仅仅视为一种可以远离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以内省、自责、内修、悟道为主要方式的私人生活领域的心性求索。这种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同质化结构相适应的传统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内向性和精英性的文化特质。

5.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 篇五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学

院:; 专 业: 小组成员: 制作时间: 任课老师:

【社会实践目的】走出课堂,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有关大学生生活状况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对该现状的进一步了解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与技能。

【社会实践时间】2012年4月14日—2012年4月24日 【社会实践内容与收获】 一. 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首先,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更容易被那些新潮,时尚,趣味的事物所吸引,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突出的特点是更易于受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大学生自我独立性逐渐增强,对家里及身边的人的依附性逐渐降低,使得他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商品,这种更加注重感官上的满足的消费方式很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钱财的后果。

其次,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所限,他们的消费行为受到自身所处的位置所影响。大学生接近于社会,但他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到社会,这就决定了他们绝大部分在钱财上的支配是受到不自由的。据了解,95%的大学生生活费来自于家长 的给予,极少数的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助学金,奖学金及兼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生活费(按月来计)在500—800元的同学除了日常吃喝等基本开销外,用于享乐的花销就比较少;生活费在800—1000元的同学可支配的钱财相对来说就可观很多了,他们绝大多数追求于物质更好上的享受,往往更容易产生攀比现象。不管是消费多的,还是少的,均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即消费超支。为了满足自己的

消费需求,许多同学又不敢再问家里人要钱,可能就会选择兼职这种方式去缓解经济压力。

第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节约意识淡薄,浪费资源严重的情况。比如,有同学生日或者考试得了高分,自己可能就会送别人礼物,或者怂恿他人办聚会,这些人际交往上的“潜规则”往往都会消耗一大笔钱。一旦拒绝别人的邀请,便可能被认为不够义气或者不给面子,这些现象实在太普遍了。针对上述状况,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二.学习现状

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组调查了,大学身的学习现状。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能够较全面的反应大学生的情况和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对我校5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一. 大学阶段的目标

有10%的人选择提素质,为人生理想做准备;有48%的人是为了获得文凭;32%是问了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10%的人不确定。二. 对专业的兴趣

只有6%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32%的人可以接受:50%的人不太满意;12%的人完全不感兴趣。三. 对于自己的现状满意度

30%的人对目前的现状感到满意,48%的人基本满意,22%的人不满意。四. 对于考试的期待

一定要达到优秀的只有20%,不挂就行的有32%,40%的觉得达到平均就行了,8%的人无所谓 五. 对于考试的态度

64%的人选择重视,30%的人选择一般,6%的人无所谓 六.平时怎么准备考试的

36%的人靠平时积累,48%的人靠考前突击,16%的人靠人品 七. 课外主要活动是什么

玩电脑的占到了48%,32%的人会哦选择看书,10%的人会参加各类活动,10%的人谈恋爱。

八. 玩电脑主要干什么

玩游戏的站56%,看电影的占32%,22%选择查资料或写东西

九,你平均每天的自习时间

66%的选择1小时左右,22%的超过一小时,12%超过两小时。

十,去图书馆的情况

56%的人 偶尔去,38%的人经常去,6%大的人从来不去,十一.逃课情况

20%的人表示没逃过,58%的人表示逃过几节,12%的人选择性的逃,10%的人经常逃

十二。上课状态

32%的人能认真听课,48%的人能基本集中注意力。5%的人进场睡觉,5%的人做其他事

十三 学习的动力

68%的人表示有,26%的人不强,6%的人没有

十四 学习计划

48%的人表示有长期的,32%的人有短期的,10%的没有

十五 遇到难题你会

请教他人的找58%,自己看书解决的占30%,12的人不予理会

就以上的问卷来看,现在大学生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对专业不感兴趣; 3.对网络的抵抗力低; 4.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5.逃课的情况不容乐观; 建议

1.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树立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2.加强对专业的教育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专业,是指爱上自己的专业,或者建立良好的专业机制,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

3.加强对适当玩网络的教育,让学生不至于无法自拔 4.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

5.机枪对到课率的检查力度,促进学生的到课情况向良性发展.三.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一种很严重但又很普遍的现象,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面对这很重的就业压力。我想,这其中出来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之外,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也是很大的原因。

什么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指其获取就业岗位的能力,还应包括维持就业岗位、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岗位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由通用能力、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和求职技能构成。通用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等;求职技能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个人素质包括时间管理、诚实、自信、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专业技能是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后,具备的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有以下6点: 1.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决策盲目;

2.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应有的职业道德; 3.缺失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4.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拓展能力差; 5.专业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低下; 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

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不到提升,而想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并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2.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3.提醒学生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重视社会实践,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社会是一个残酷的竞技场,只有不断适应、不断成长的人才能成功。一味的怨天尤人,也不可能成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四.道德现状

大学生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心从对世界充满幻想发展为对社会国家世界的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自个儿已经形成独立的道德底线,只要不低于道德底线,大都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好人。但每个大学生的道德底线都不一样,于是就形成了校园大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现状。

大学生在看着别人遇到不公平待遇时,会想:

A:“别人?不关我的事,忽略之。”这是道德底线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类人。“自我“就是这类人道德底线,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犯,饭照吃,觉照睡。

B:“嗯,太可怜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这是道德底线于平均水平几乎齐平的一类人。“心里想”是这类人的道德底线,仅仅停留在心里如何的叹息,慨叹事实。

C:“不行啊,得过去帮忙,太不公平了”这是道德底线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类人。“助人为助己”是这类人道德底线,心想实作为,帮助别人同等快乐自己。

如果大学生抄袭,会想:A?B?C?

如果大学生不还贷款,会想:A?B?C?

如果大学生图乐费学,会想:A?B?C?

„„„„„„„„„„..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善恶分明,丑恶知晓。大多数都是B,C选项,像长江大学的救人的大学生,湖北大学生救人事件等等都展现了大学生的风貌,但不乏一些A选项的人才像卢刚,马加爵之类,让人叹息。五.大学生休闲娱乐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娱乐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休闲消费市场日渐成熟,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人群,日益受到休闲娱乐产业商家的青睐。

现代大学生出去平时上课时间,闲暇的时间越来越来,因此我们组以“大学生休闲娱乐现状”为主题对周围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总共随机在校园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男女各25份。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0份。课题问卷统计方式采取数据与总调查人数百分比,以及分类统计方式。

调查内容如下:

男生中:80%宅在宿舍玩电脑;12%体育锻炼;8%在图书馆自习。

女生中:40%宅在宿舍看电影;32%出去逛街:20%在图书馆自习;8%体育锻炼。男生中:68%认为生活中的娱乐非常重要;24%认为生活中的娱乐重要;8%认为生活中的娱乐可有可无。

女生中:72%认为生活中的娱乐非常重要;24%认为生活中的娱乐重要;4%认为生活中的娱乐可有可无。

男生中:92%认为自己休闲娱乐方式是满意的;8%认为自己休闲娱乐方式不满意。

女生中:96%认为自己休闲娱乐方式是满意的;4%认为自己休闲娱乐方式不满意。

经过以上调查我们组得出如下结论: 现代大学生的休闲时间比以前宽裕的多。2 现代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比以前的广。现代大学生都普遍缺少体育锻炼,身体没有上一代的好。感想:

希望校方能够加强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多安排点课外活动加强学生锻炼,争取培养出一个不但学历过硬,身体也能过硬的现代大学生。

六、大学生恋爱现状

离开高中步入大学,每位学子都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与高考的压力,也有了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处于大学时代的人们,各种生理机能逐步的增长直至成熟,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发展出对异性的渴望和追求,希望了解异性,因而恋爱关系有可能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远离了家人朋友,少了许多的关爱和照顾,因此,会寻找一位身边的伴侣,来补偿这身边角色的缺失。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没有类似高考一样的课业压力,课余时间丰富,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未来生活的压力逐渐加大。在这种表面无所事事,但无形当中又感到压力重重的情况下,难免心中烦闷堆积,形成寂寞的心理。再加上如今大学校园恋爱成风,当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出双入对,自己便很容易跟随大流,开始为自己寻找伴侣,希望以此来排遣内心的寂寞。

经过调查,有的同学为爱而爱。这部分同学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大于理智的成份。一旦有爱的心声在召唤,则犹如“寂寞梧桐”般从心底发出幸福的回应。他们的信仰是“不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或者是“只求曾经拥有,更求物质占有”,只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也有的同学是有的同学为满足虚荣心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没人追求或追求不到对象,则是自身价值不高、低人一等的象征,心里产生自卑。只有追求到了或被追求了,才能显示出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或高出他们一等。更有的

同学是为摆脱孤独寂寞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读书是苦行僧,非常寂寞孤独,只有谈了恋爱,才能解决临时的困难。

然而在大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正确面对爱情。

大学生心理现状

如今进入大学,中学生一下子转变为大学生,心理状况当然也随之发生大大的改变。这也是环境改变的结果吧!步入大学,面对着许许多多的事情,面对着大大小小的事物,面对着各种诱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约为:1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过心理困扰,另有10%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此,可以总结为大约9成的大学生存在心理的问题。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份的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为居然是上到大学感觉失去人生目标,感到迷惘,并且感到没什么压力,听课想去听就去,不想去就逃。小部分人是由于上到大学,自由爱情造成的烦恼。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9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并不是随便打发打发就行,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而且可能引发一些疾病,甚至引发一系列的校园消极面,再甚至出现关于人命问题——马加爵就是一个大家不愿接受的现实的例子。

因此,大学应该开设一定的心理调整课程,并应该设立一些专门的心理医室以供同学倾述并解决;上到大学大部学生都是背景离乡的,但是家长也应当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督促和关心,多与子女沟通;学生自身也应做好本分,自己知自己事,学会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就算自己解决不了,也应及时向身边的人求助或倾述。

6.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六

一、准确把握“严以修身”的内涵

3月9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就是“三严三实”提法的由来。

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中的第一名句话,可见这句话在“三严三实”中的分量,说“严以修身”就是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修身乃做人之本、从政之基、成功之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贯要求、干部成长进步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唯物辩证思想认为,“仓天”能使日月星辰有规律的运动,天是刚健的,人们应效法于天,对自己要严格,严以律己、严以修身,像苍天风雷那样,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拼搏,不断进取,永不停息;“大地”能使苍生万物持续繁衍,地是厚道的,人们应效法于地,厚德为本、修德为上,像大地母亲那样,孕育、滋养万物,宽广辽阔,按照客观规律厚德苍生与万物,做人就要像“仓天降下雨露,大地资生万物”那样,遵照客观规律和人生规律修身为本、修德做事、有德有才。

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中华民族最核心、最重要的精神文化、道德规范、修身理念,千古传承、生生不息。《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让天下都知道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好家庭;要整顿好家庭,就要先注重自身修养。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表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修身为本、修德为上、德才兼有”的思想智慧,早在夏商周就已具雏形,历经古代先贤的演绎、革新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体现着人们修身做人、做事、创业的客观规律。

中国共产党人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批判地继承了“修身”智慧,赋予了“修身”智慧崭新的涵义。“三严三实”揭示了共产党人严于修身的实质和内涵,使其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小康、和谐等一样,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典范。

严以修身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贯要求,党一诞生,就致力于解放生产力,将“为人民谋取幸福”写进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严以修身的首要任务,明确了修身的根本目的、目标。同志从人民利益至上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严以

修身的根本原则—“三严三实”,进一步回答了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键问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政治品格、做人准则,阐明了党政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体现了共产党人修身、用权、律己和谋事、创业、做人的基本遵循,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严于修身指明了方向和具体路径。 二、“严以修身”重在修为

为人,要不失本心。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要做到不“失其本心”就必须要心存敬畏。只有如此,才能修身以“严”,才会“慎独”,才能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

同时,“修身”不能忘本。中国人历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卢梭讲“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建设成果来之不易,其中浸透着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先行者们把历史的重担交给我们,每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勤勉工作,不辱使命,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为名,要宠辱不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名誉要有超脱之心,要不为名所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爱国、敬业、勤于奉献;要不被世俗的花环和糖衣炮弹所俘虏,以工作实绩为名誉增彩;要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来面对名誉;要把自己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功过留与后人评说,才能真正立起一名共产党人独立的操守,丰满的人格。

为利,要公私分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把家变成了“权钱交易所”,河南省人大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长期占用云台山乃至焦作市的公共资源来成就个人梦想,公权私用,最终都成为了全党为之警示的典范。

俗话讲“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调说:“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其要义是要求公私分明,官员不

要被“物化”。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欲望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足是最大的祸患,贪得无厌是最大的过失。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是最快乐的。对于每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严以修身就一定要珍视名节、懂得“舍得”,深刻认识领导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想,共产党员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是第一位的要求。严以修身的根本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具备和保持过硬的政治素质。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终身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政治免疫力,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处理好“公”“私”关系作为重中之重,始终遵纪守法、秉公用权,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要把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矩作为自觉行动,切实增强党性意识、纪律

意识,筑牢法律和纪律“两道防线”,使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以修身的关键是必须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忠实践行党的为民宗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珍惜和用好手中的权力,勇于担当、勤政为民,做到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同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严以修身的底线是必须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抵制贪欲和歪风邪气。要坚持修德立德、遵纪守法,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要防微杜渐,严把家庭关、亲情关。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防止“四风”反弹,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严以修身的目的是切实做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三、不断锤炼党性,加快某银行分行转型创新发展 银行是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行业,要时刻面对经济周期、监管政策、行业竞争、市场波动等方面因素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严”和“实”对银行从业人员来说有着更严格的意义。我们一定要遵循管理的铁律,承担“严”和“实”的客观需要。作为一级分行的党委书记,我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认真落实“六个带头”。一是带头明德修身,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锻造好过硬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品质。二是要自省、自尊、自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有格调、有品位的人。三是要在经营管理中按规矩用权,按“三重一大”工作要求,定期召开党委会、行长办公会或行务会议,不搞“一言堂”。四是要坚持五湖四海,拒绝小圈子,做到干干净净履职、规规矩矩用权,做严于用权的表率。五是要做务实谋事的带头人。谋事干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奋斗者为本,以贡献者为本,打破“大锅饭”、“小锅饭”。要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强化勤奋敬业、建功立业的工作导向。要践行简单清新的文化,干部员工之间要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坦诚相见。要树立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反对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使每名干部员工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鹜的干事创业。六是要做敢抓敢管的带头人。要严格问题导向,经常分析干部员工的作风状况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坚持违规必纠。要做到规则在先,教化在先,发现问题要及早解决。要强化合规教育,培育合规文化,让广大干部员工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要认真落实“五个做到”。一是做到工作要有思路,像伏安董事长说的那样,“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放到全行总的布局上,以及所在地区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对于大的发展机遇一定要认识到并牢牢把握”。对某银行分行而言,实现转型创新发展战略,就是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某银行金普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建设机遇,从战略高度,做好发展定位、资源配置、客户服务等工作。向市场学习创新,将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二是做到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班子一把手要切实担起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的责任。

要讲团结,不允许私利重导致班子不团结,只有班子团结协调才能一心一意干事做事,只有班子团结协调才能带好队伍。要有胸襟,一把手要有容忍之量,善于听大家的意见,善于听班子每个成员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我行我素。要善于培养人才,给员工创造成长环境,让员工在工作中、在锻炼中出成绩、长智慧、提高技能,成为行之重器。三是做到树立业绩导向文化。业绩导向就是能够创造业绩和绩效。要引导员工以为分行创业绩、做贡献为荣。要让全行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能够创造业绩就会在中行受到尊敬,干事的人就会在中行受到敬仰。四是做到组织的公正性。要在用人、分配上提升透明度,体现组织公正性。要按照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去用人,使各级人才都能够脱颖而出。要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进行分配,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促进人人向前。五是做到懂得管理敢于担当。要注重管理之道,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要敢于担当,提升临机决断的能力,担当起每个“战区”指挥员的职责。要懂得激励和约束,会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能够指挥全局,懂得“排兵布阵”,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战斗员的作用。

作为分行党委书记,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好用好干部。对违规用人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严格问责,不仅查处当事人,而且追究责任人。对群众举报的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组织力量进行查核,依纪依规严肃处理,让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同时,要坚决查纠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回应客户和基层员工关切。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问题,治理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侵占公物、公车私用、内部公关和吃拿卡要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坚决纠正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乔迁履新、就医出国等事项,违规收受礼金、有价证券、会员卡、商业预付卡等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推进查纠不正之风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7.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 篇七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 围绕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 对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向、目标以及任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进行了整理, 在新形势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提前就是要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好, 新闻工作者应以此为指引, 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

1 加强党性和职业道德修养对基层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

新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并与党的命运相连。与此同时, 还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相关联, 党性原则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原则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原则, 尤其是党的新闻工作者, 需要无时无刻的站党的立场上、站在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作为党和政府的基层新闻工作者, 是人民的代言人, 它与新闻媒介和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广, 联系也最密切, 对人民群众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基层新闻工作者而言, 对党性和职业道德不进行增强, 对舆论的导向就没办法进行正确的判断, 对于新闻宣传工作的真实性与公正性也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维护, 还会关系到群众心目中对党的看法, 对党的执政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党性所关联的辩证与思考

2.1 党和政府与人民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委、政府把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在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有着集中的体现, 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党的政策进行宣传, 不仅仅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还需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吁。

2.2 党性与新闻工作的多种性

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三个方面进行要求, 作为新闻媒介的基本保障,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 新闻工作者积极向上和主动奋发的状态也不受起影响。

2.3 党性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若想对客观事物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 做到实事求是, 只有这样, 报道的消息才能从最根本上展现出大多人的利益, 并做到公正公平。

3 加强基层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3.1 理想信念要坚定

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抱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这也着实对人们的未来与追求有所反映, 这种理想信念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胡锦涛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强调表明, 如果想要社会发展做到客观规律的认识, 必须要学习, 以增强党性, 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明确前进的方向, 保证人民在理想信念中从不动摇, 只要做到这些, 才能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良好的树立。

3.2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 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进一步明确了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与使命, 揭示了舆论引导工作的价值内涵, 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现在, 我国各族人民正集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下, 大踏步前行, 这种大的趋势, 作为新闻界需要把握好, 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发展, 对“中国梦”进行传播, 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丰富, 将实现“中国梦”的意义进行展示, 使其在中国以及世界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一份对希望、期盼和嘱托的传递, 一份对信念、勇气和力量的传递, 一份对社会正能量的激发, 这就是“中国梦”的传播, 因此, 作为新闻工作者而言, 要对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的中国人民, 要进行大力的讴歌, 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方面赢得重大成就, 将中国在突破发展“瓶颈”进行充分展现, 打破利益固化“藩篱”, 对全面改革进程进行了推进作用。

3.3 强化辩证思维, 提高引导艺术

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工作, 还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领, 掌握科学方法, 强化辩证思维。

1) 要透过现象抓本质, 不为表面现象迷惑, 分清表里主次.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各种现象的开始主要是从人们的直接感触得知, 在事物的表面都有这种现象的存在, 它具有肤浅性和流变性等特征, 最根本的确是裸露在表面的, 是事物比较稳定深刻的内涵。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 紧紧抓住其本质, 对现象与本质进行区分, 将主流和直流进行区分, 根据很多成功的实例得知, 由内至外, 由局部到整体, 对事物进行了解, 层层剥笋, 用辩证思维对新闻事件进行审视和升华, 从而帮助人们获得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2)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防止片面性与绝对化.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普通联系的观点, 善于从宏观上、整体上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 深入挖掘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将线性单一的因果律思维方式摒弃掉, 在当今形势里, 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很复杂, 隐藏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不能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一因一果”等思维看问题。对于新闻工作人员而言, 需要把报道对象看作一个多维的整体, 不能将其看做一点或一线, 更不能将其看做一个面, 要从上至下, 由内而外, 进行多方面的调查, 这也展示出社会问题的丰富内涵与其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宣传报道中, 新闻工作者要用辩证思维把握好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经济改革与其它改革之间的一系列内在关系, 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

3.4 讲究引导策略, 把握好实效性

包括时效、时宜、时机, 处理好媒体早发声、何时发声的问题。新闻之新, 首先体现在时效上。在传播渠道多样、新闻信息多元的情况下, 新闻时效的竞争从过去的以天、以小时计时缩短到以分秒计。特别是在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 谁能抢先一步、先声夺人, 谁就能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因此, 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快速反应, 抢占先机, 避免“真相还在穿鞋, 谣言跑遍全球”的被动局面, 赢得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一般来说, 引导舆论贵在早, 重在先, 但不是所有报道都要“抢”, 还有拿捏时机、把握时宜问题, 要讲究时间节点。例如, 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存在, 即使问题稍稍表现出, 但是种种客观条件进行限制, 短时间内即使主观上再努力, 对于问题而言, 也没有解决的可能性, 就要搁置一下, 等问题充分暴露、条件成熟后再去作报道。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 对客观实际情况如果不顾及到, 只凭暂时的冲动, 对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 甚至会从反面产生一定得影响, 最终使得问题繁琐化, 社会的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得影响;另外, 对突发性事件, 有的要快报, 有的要慎报, 如对事件的性质和影响, 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正确估量与认定, 当事件还正在演化发展时, 媒体如果匆忙作结论, 就会给实际工作添乱。

参考文献

[1]苏成峰.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J].青年记者, 2009 (20) .

上一篇:resume简历下一篇:别让爱成为遗憾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