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工业发展现状(8篇)
1.俄罗斯工业发展现状 篇一
俄罗斯旅游资源概况
俄罗斯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自然资源也构成了俄罗斯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俄罗斯有很多独特而又著名的建筑,同样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比如俄罗斯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勘察加火山,贝加尔湖,西高加索山区,喀山克里姆林宫建筑群,费拉蓬特修道院,索洛韦茨基群岛,圣彼得堡,诺夫哥罗德历史古迹,基日岛乡村教堂。俄罗斯还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俄罗斯国家模范大剧院,城乡博物馆,冬宫,圣母升天大教堂,基督诞生教堂,涅瓦大街,红场,普希金城(皇村),金门建筑,克里姆林宫,叶辅米罗夫救世主修道院,列宁墓,夏宫,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彼得要塞,瓦西里大教堂,喀山大教堂,新圣母修道院,青铜骑士,阿尔巴特街,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卡洛明斯科娅庄园,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博物馆,库斯科沃庄园,普希金博物馆等。
欲了解俄罗斯,必先了解其首都莫斯科,这是一座古老伟大的城市,也是极具现代化的注明旅游城市。
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它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芬兰湾的最入处。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200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圣彼得堡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不夜城)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圣彼得堡有很多著名景点,如夏宫,冬宫等。圣彼得堡也是一座极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俄罗斯还有很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如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诺夫哥罗德,摩尔曼斯克,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这些地方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俄罗斯旅游发展历史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启蒙时期阶段
2.商业化旅游形成阶段(3.计划经济下的旅游阶段(1969年~1989年)4.计划旅游向市场旅游过渡阶段(1989年~)
80年代末俄罗斯国内发生的严重的危机迫使前苏联领导层同时解决三个不同层面的任务:1)认定经济及其它社会生活领域的危机状况;2)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3)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在这一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下旅游业开始由行政命令向经济调控过渡,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形成建立在新法规基础上的旅游市场;2)旅游消费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旅游市场开始分化;3)由垄断的旅游经济转向多层次的旅游经济;4)过渡到利用自然资源及建立在各种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文化资源;5)由对旅游经济的行政调控转变为以新法规为基础的对旅游市场的经济推动。这一时期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消极因素也在急剧增多:计划经济下的旅游补贴实际上已消耗殆尽使得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旅游价格大大提高;许多民族企业停产或者亏损,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收入;国民没有足够的资金休养,但是旅游需求依然存在。到了21世纪,俄罗斯对旅游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政府部门制订了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把旅游业考虑为优先发展产业,增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俄罗斯旅游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旅游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内旅游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俄旅游业连带周边效益占全俄GDP比重6.5%,其中旅游直接收益占3%。俄国内游客数量年为3200万人,比上年增加1%。酒店和旅游运营商有偿服务收入2030亿卢布,增长3.1%。据悉,俄罗斯目前有旅游运营商4500家,旅行社1万家左右。总体上,受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的影响,俄罗斯旅游者近年来更青睐在国内休闲度假,国内游人次是出境游人次的5倍。随着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休闲的认识,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呈现出快速而强劲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国内旅游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各个地区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不尽相同。有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并没有得到全面开发。例如,尽管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他们原先一直认为应该主要发展种植业,现在情况有些改变了,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二是阻碍俄罗斯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俄罗斯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国家对旅游业的投入亟待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国家及地方发展旅游的法规及经济的推动力不足、办理出入境手续繁杂、收费高、耗时长等因素都成为俄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阻力。
2.入境旅游发展缓慢而平稳
近几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的入境旅游开始恢复并实现增长。欧洲依然是主要客源地,俄罗斯的旅游景点对中国公民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其接待设施、酒店员工意识跟不上现代化服务的要求,而旅游主管部门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还较大,这都制约了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
3.俄罗斯出境旅游的几个特点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俄罗斯出境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从我们的市场调研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重欧洲市场 由于受地缘、民俗、交通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俄罗斯人大都选择距离较近的欧洲出游。低廉的价格、短暂的距离和便捷的交通工具都使得欧洲成为俄罗斯人出游的首选,欧洲作为俄罗斯传统的旅游市场不可能被远东的亚洲市场所替代。
2)重度假产品
俄罗斯游客青睐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海南已成为俄罗斯人在中国旅游的首选,不少俄罗斯人利用假期赴海南度假,纯出游人数少于度假人数。目前俄罗斯人在中国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北京和海南,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华东旅游线在俄罗斯未形成市场,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俄罗斯旅游业的发展滞后的原因: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旅游价格上涨。当前苏联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时,旅游行业享受着国家财政的补贴,而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减少,市场上遵循竞争原则,优胜劣汰,这时旅游公司在缺少国家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的运作成本是很高的,因而,旅游价格上涨,费用高昂,影响了游客的选择。
2.投入的不足:
1)吸引旅游业基础设施投资出现障碍,对资源没有有效的开发利用。2)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接待能力有限制约俄罗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足够数量的2-3星级酒店,基础设施欠发达,旅游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推动缺乏,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低。俄罗斯的旅游业竞争力排名全球第68位,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自然和文化潜力排名世界第5位。
3)宣传方面问题包括在大众传媒中,推进规范的广告信息运作,发行广告信息印刷产品,保证境外政府旅游部门的负责广告信息功能的办公室,组织和实施国际旅游展览和参与国外此类展览等等,俄罗斯做得不是很好。旅游公司缺乏在海外进行宣传促销的资金。俄政府每年拨给旅游业的预算只有300万欧元,而欧盟各国每年用于旅游广告的费用则高达3400万欧元。
4)旅游从业人员方面的培养不足,整体上专业技术人才处于匮乏状态 3.签证手续繁琐而且费用高。4.恐怖事件高发,这是游客望而却步。俄罗斯的旅游会有怎样的未来呢?
1.俄罗斯商务旅游前景广阔
俄罗斯商务旅游行业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外国公司纷纷在俄罗斯开设办事处,合资企业应运而生。俄罗斯将会迎来旅游投资热潮。商务旅游业需要大资金投入,利润丰厚。目前,俄罗斯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可为客户提供全程的服务,包括布置展台、搜索潜在伙伴信息、提供公关帮助和各种语言广告等。一些旅游公司还可提供咨询服务、经济状况报告和商务中介服务等。
目前在俄罗斯还是以出境商务旅游为主,俄罗斯人去国外参展和参加会议比外国人到俄罗斯来更积极。但是俄罗斯有条件发展商务旅游,只要增大投入,必有高额利润回报。
3.中俄旅游合作的展望
在经历了1992—1994年严重经济危机之后,俄罗斯经济自1995年出现一些积极现象。俄罗斯经济由衰退开始好转也影响着来华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俄罗斯来华旅游已经在一些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变化趋势。
1)单纯的购物游比重开始降低,购物游开始向购物加观光、购物加度假的方向发展;
2)俄罗斯游客来华度假休闲出现较迅速的增长趋势; 3)俄罗斯游客逐步向内地和中国沿海地区延伸。中、俄的旅游合作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就被确认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传统的钢铁、汽车等产业。而中国与俄罗斯也意识到这一点,作为邻国的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也成为必然。2006年中国举办了“俄罗斯年”,2007年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2009年中国举办了“俄语年”,2010年俄罗斯举办了“汉语年”,这些都有助于对国家形象的宣传,同时也能为旅游宣传提供良好的基础。2012年中国欲举办“俄罗斯旅游年”,2013年俄罗斯欲举办“中国旅游年”,中俄之间真正的旅游合作即将来临。
人员流动不仅会促进彼此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更能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扩大更大范围的合作。毫无疑问,中、俄的友好合作对亚洲乃至世界安全和发展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邻邦,国土彼此相连,经历非常相似,传统友谊把两国联系在一起。就旅游发展而言,中、俄两国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使得两国“政热经冷”状况的改善面临良好的机遇。
俄官方数据表明,去年出国旅游的俄罗斯人达937万人次,赴俄外国游客仅为221万人次,俄罗斯人出境游的消费比外国游客为俄旅游业带来的收入多出127亿美元。旅游业已经成为俄罗斯这一旅游资源大国向别国“输血”的管道。、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俄罗斯是出境游客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去年前往欧洲其他国家旅游的俄罗斯人增加了16%;而俄罗斯接待外国游客的潜力为每年4000万人次,目前的实际数字仅为这一预期的二十分之一。
俄工商会旅游委员会主席巴尔济金指出,影响外国人到俄旅游的因素包括旅游价格过高、宾馆数量有限、旅游车辆及游艇数量不足、旅游签证制度复杂及治安不好等。
在俄一线旅游城市,普通三星级饭店的房费普遍每天超过100美元。每到旅游旺季,饭店订房异常困难,不少饭店房费之外的服务项目收费上浮50%,甚至更多。另外,针对外国人的治安事件不时发生。在俄最大旅游城市圣彼得堡,针对外国人的盗窃和抢劫频见于街头和车站,往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的列车上不时发生的包厢入室盗窃成为外国游客的梦魇。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东西横穿11个时区, 南北跨越4个气候带, 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俄罗斯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国家, 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使得俄罗斯开展旅游事业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旅游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公民,各种旅游设施基本上是为职工疗养服务的。俄罗斯独立以后,原有的单位职工疗养制度逐渐取消, 而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俄罗斯人不再只满足于国内旅游, 纷纷走出国门旅游观光。与此同时, 国外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地涌入到俄罗斯旅游, 一睹世界第一大国的风采。
一 旅游基础设施及现状
俄罗斯的旅游基础设施基本上是苏联时期建造的,主要分布在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建成的诸多特色疗养区:山地疗养区、气候性疗养区、泥疗疗养区、治疗疗养区、海滨疗养区、森林和草原疗养区等。1992年以后,由于俄罗斯连年经济状况恶化,疗养院和休养所机构及其提供的服务都大量减少。1992年有各种疗养、旅游和休养机构6931家,床位108.4万个,服务人次为1334.8万。2001年, 疗养、旅游和休养机构为4795家, 减少了1136家; 床位76万张, 减少了32.4万张;服务人次为864.4万人,减少了470.4万人。
苏联时期,旅游业以接待国内各单位职工休养和疗养为主要任务, 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当时旅游机构均属国家所有, 各疗养机构均由各主管部门和工会进行管理。1992年以后,在私有化大潮的冲击下,俄罗斯的旅游业迅速转轨改制。原来隶属于联邦财产的各大饭店纷纷转为市政所有制企业;小型旅馆和招待所均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合作社制企业、私人企业或合资企业。
俄罗斯独立初期, 旅游市场全面放开, 国家只负责登记注册、发放许可证,不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 造成旅行社鱼龙混杂, 出现了大量皮包公司, 还有一些大型旅行社搞垄断经营,严重阻碍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旅游市场一度处于混乱状况。从1996年起,国家体育运动和旅游委员会加强了对全国旅游业的管理。1996年12月俄罗斯联邦议会通过《俄罗斯联邦旅游活动基本法》。该法是第一部规范俄罗斯旅游市场的法律,它对保护旅游者的安全、健康都作出明确规定。该法以法律的形式支持和发展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社会团体旅游和自由结合式的旅游;对各种旅游机构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不允许搞无照经营。国家号召大力开发疗养地的潜力、刺激和发展家庭旅游和青少年旅游,不搞大规模的境外旅游。[1]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旅游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过去,旅游往往是组织国内公民徒步、滑雪、登山、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小汽车旅行,而现在则是组织境外旅游,尤其是境外商业旅游,并形成一种热潮。1998年俄罗斯有1万家旅游公司,95%的公司都经营境外旅游,完全不搞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2] 商业旅游的热点由近及远逐渐增多:由起初去波兰、德国、法国、发展到去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而后又发展到去土耳其、希腊、东南亚、中国、韩国、日本。境外商业旅游由于可以满足旅游者购物和浏览的需求,深受俄罗斯公民欢迎。
据统计,1996年俄罗斯公民出境总人数为778.8万人次。他们分别到达17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商业旅行占20.5%;单纯旅游的人数占44%;而2002年俄罗斯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143.6万人次, 其中单纯旅游人数为442.6万人次, 占39%。
1996年来俄罗斯观光旅游的外国公民有549.6万人次。他们来自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商务旅行占41.4%,单纯的旅游占31.2%[3];2002年来俄罗斯观光旅游的外国公民有788.1万人次, 其中单纯旅游的268.6万人次, 占34%。
目前影响俄罗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问题引起恐怖事件增多、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缺少保护旅游者的法律等、二 旅游景观
俄罗斯山水秀丽,景色迷人。在各个州、共和国和自治区都有引人入胜的旅游景观。比较而言,俄罗斯欧洲领土部分的旅游景观众多,更能体现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首先,理顺旅游管理发展体制。国外宣传俄罗斯旅游资源。
其次,实行离境退税,提振游客的消费热情。从今年起,莫斯科、圣彼得堡将率先实施退税服务,即在俄罗斯购买商品的外国游客可以得到返还的增值税。随着销售额的提高,享受退税的最低购物金额还将逐渐降低,并有望出现可以现场退税的商店。
第三,通过品牌战略提升旅游认知度。外国游客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莫斯科市正准备着手通过对旅游潜力的全面分析,定位优势找出不足,帮助莫斯科市提升旅游竞争力。为此,莫斯科市政府拟斥资500万卢布,借鉴新加坡、墨尔本等外国城市的先进经验,研究切合莫斯科城市面貌和特色的宣传标识,通过统一的品牌战略推荐莫斯科的旅游资源,拉近与游客的距离,提升旅游认知度和吸引力。
第四,国际活动搭台,旅游经济唱戏,借助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着力发展旅游经济。从今年开始,俄罗斯将进入一个大型国际活动集中举办期: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将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2013年喀山将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4年索契将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18年俄罗斯还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俄罗斯政府打算借举办大型活动之机,大力向外界宣传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吸引外国游客,将旅游业培养成俄罗斯经济的新增长点。
第五,积极简化签证程序,为外国游客提供便利。
2.俄罗斯工业发展现状 篇二
(一) 科技投入
1. 科研机构
目前, 东部地区共有602家科研机构, 其中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最具代表性:西伯利亚分院现有工作人员29631人, 其中科研人员8878人 (155名院士, 1853名科学博士, 5075名副博士) , 包括9个地区研究中心, 75个研究所和工艺设计单位, 100多个科研站以及一系列俄罗斯最大的研究设备综合体, 其在新材料、光电子与激光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催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多门类仪表制造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远东分院现有工作人员7400人, 其中科研人员2543人 (34名院士, 344名科学博士和1172名副博士) , 包括6个地区研究中心和35个研究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远东分院主要在与资源开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重点项目应用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如海洋工艺、地质学、生物工程与材料科学等。
2. 科研人员
从科研人员总数来看, 东部地区科研人员流失严重。2000年东部地区科研人数为76661人, 2011年减少到66201人, 十年间减少了10460人;从科研人员的类型来看, 研究人员居多, 其次是技术辅助人员, 而技术人员偏少:2011年, 东部地区科研人员中研究人员有33292人, 占东部地区科研人员总数的50%, 而技术人员仅有7545人, 占东部地区科研人员总数的12%, 如图1。
3. 科研资金
从科研资金投入总量来看, 东部地区的科研资金投入稳步上升。2000年东部地区的科研资金投入为6476.8百万卢布, 2011年上升到51818.1百万卢布, 十年间增加约8倍。但从科研资金投入强度 (科研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 来看, 东部地区科研资金投入强度明显不足, 2000—2010年东部地区科研资金投入年平均强度为0.73%, 而西方发达国家科研资金投入强度普遍在2.5%以上, 如图2。从科研资金投入结构来看, 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最多, 其次是应用研究, 最后是试验发展。2011年, 东部地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方面的资金投人分别为22173.9、10138.2和17313.4百万卢布, 分别占东部地区科研资金总投入的45%、20%和35%,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三者的比重分别是15%、25%和60%。可见, 俄罗斯东部地区基础研究资金投入较高, 应用研究资金投入略低, 试验发展资金投入明显偏低, 资金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数据来源:2012年《俄罗斯地区社会经济指标》
(二) 科技产出与贸易
1. 专利
2011年, 俄罗斯东部地区专利申请量为4447项, 专利授权量为3571项,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238项, 占专利授权总量的62.6%, 见表1。由此可见, 俄东部地区的发明专利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专利授权的质量较高。但发达国家该项指标都高达75%以上, 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数据来源:2012年《俄罗斯地区社会经济指标》
单位:件
数据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网站
2. 技术贸易
2011年俄罗斯东部地区签订各类技术贸易合同450项, 合同成交金额达8268.3百万卢布, 其中技术出口合同290项, 金额为2839.3百万卢布, 技术进口合同160项, 金额为5429.0百万卢布, 见表2。由此可见, 俄东部地区技术贸易呈现贸易逆差现象, 说明东部地区的技术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较弱, 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
单位:项;百万卢布
数据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网站
3. 创新产品
从创新企业来看, 2011年东部地区实施科技创新的企业数比重为10%, 较2000年的6.2%增长了3.8个百分点, 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逐步提高, 见表3。但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比重普遍在40%~50%以上, 因此东部地区的企业创新活跃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从创新产品产值来看, 2011年东部地区实现创新产品产值376956.7百万卢布, 占全部工业品产值的11.3%, 见表3。其中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创新产品产值为270353.3百万卢布, 约占东部地区创新产品总产值的71.72%;其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船舶、飞机、空间飞行器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分别占创新产品总产值的3.8%和3.78%, 制药业、纸浆以及造纸业等行业的创新产品则相对较少。
单位:%;百万卢布
数据来源:2012年《俄罗斯地区社会经济指标》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 科研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东部地区的科研资金投入在逐年增加, 但在科研资金投入强度上却明显不足。其原因在于:1.俄罗斯经济发展不稳定, 东部地区经济又相对落后,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均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 财政支出有限, 而这些财政支出往往又会偏重于国防和自然资源领域;2.俄罗斯的整体投资环境较差, 东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差, 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对东部地区的投资热情普遍不高, 即使有投资意愿也往往倾向于自然资源领域。
(二) 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近年来, 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呈逐年减少趋势。其原因在于:1.东部地区气候恶劣、经济落后而且基础设施不完善;2.科研资金投入不足, 致使科研人员的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低下, 进行科研活动所需的技术设备得不到满足, 科技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
(三) 科研成果转化困难
虽然东部地区科研成果丰厚, 但真正转化成生产力的却很少, 致使东部地区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其原因在于:1.东部地区缺乏充足的科研资金。一项科研成果从研制到中试、最后到试生产,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且越到后期投入越多, 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大体为1:10:100, 而资金的匮乏使得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多数只处于研发阶段或中试阶段, 很难进行二次转化和试生产;2.科研体制不合理。东部地区的国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主体, 而作为技术应用部门的企业则被长期排斥在体制之外, 加上两者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渠道, 致使其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被闲置。
(四) 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俄东部地区的科研主体为国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企业则普遍缺少创新动力。具体而言, 从东部地区的大型企业来看, 多数大型企业属于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 并且以资源型企业为主。这类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具备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 但普遍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因为它们只依靠资源的垄断、开发和生产就可以赚取丰厚利润, 并不愿意为未来不确定的市场和收益进行科技创新, 从事的科研创新活动也仅仅局限于资源领域。从东部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来看, 由于在市场准入、获取资源、行政审批和融资等诸多方面存在限制, 东部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 创新能力有限且创新动力不足。
三、促进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引导资本流向, 建立资金投入体系
1. 加大对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银行贷款为支撑, 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研资金投入体系, 并努力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 以吸引更多的外资支持东部地区的科技发展;2.加强对资本流向的适度引导, 使资本在自然资源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间合理分配, 以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 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
1. 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后备人才;2.适应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对知识更新和技能水平提高的要求, 加强在职培训, 促进在职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和理论水平的提高;3.提高东部地区科研人员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 为其提供现代化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以稳定现有的科研队伍, 防止科技人才的进一步流失。
(三) 优化科技体制,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 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体制, 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增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 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真正走向市场;2.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园区等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平台,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企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 以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活动;3.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共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的投资与合作,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1.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 俄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与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积极拓展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 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体系, 鼓励中小企业上市,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2.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保障体系;二是要消除政策歧视, 简化中小企业设立及审批手续,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三是要减轻中小企业的财税负担, 对中小企业尤其是进行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3. 东部地区应把握俄罗斯加入WTO的有利时机, 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使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培育自身竞争力, 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
摘要:俄罗斯东部地区包括西伯利亚联邦区和远东联邦区, 不仅自然资源丰富, 而且科技潜力巨大。基于阐述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发展现状, 并对东部地区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在此基础上围绕怎样促进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引导资本流向, 建立资金投入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优化科技体制,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增强企业创新动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力.俄罗斯东部地区高科技产业水平及对外产业政策[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7 (9) :10-14.
[2]邹秀婷.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创新经济[J].俄罗斯中亚东欧场, 2007 (4) :23-27.
3.俄罗斯工业发展现状 篇三
在世界人们的心目中,俄罗斯艺术是成功的,而这成功的背后,却没有剥离开对俄罗斯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延续。继承,是对俄罗斯艺术的承接,而延续,则是在俄罗斯艺术中注入了时代的色彩。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艺术并没有将其轻盈的步伐停留在某一个时代,而是将斯拉夫人特有的融合精神渗入到艺术形式当中,以其开阔的胸怀接纳来自八方的艺术形式,以俄罗斯的艺术理念塑造了俄罗斯艺术特有的风格。有人说艺术史家是极具有冒险精神的,并会以乐观主义面对一切,恰恰是这些精神,成为了俄罗斯艺术创作的理念。艺术作品是写实与虚幻的完美融合,然而这种艺术的表达却是宛若仙境一般的高贵,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用心灵去体会,感受艺术形式的内在涵义。也许俄罗斯的传统艺术是用手描绘出来的,而蓝图则是在心灵深处塑造,并以俄罗斯风格表达出来,那种威严之感令人肃然起敬,却没有因此而失去热情,而且还实现了雄壮与优雅的完美融合。
一、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
对于俄罗斯的油画,我们并不陌生。当踏入俄罗斯的美术博物馆的时候,俄罗斯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会从这些陈列品中渗透出来。俄罗斯民族味十足,其华丽的装饰,丰富的表情,极富感染力的造型,都会令人不禁想到了俄罗斯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境界。如果观看原创作品,就会发现这些油画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自我展示,更是生活的升华。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陆地邻国,在油画创作风格上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国有着同样的深厚文化底蕴,这让油画艺术作品更容易解读。与中国的油画相比较,俄罗斯油画更具有明显的精神气质。如果说深沉、大气和理想主义情怀是俄罗斯油画艺术的传统特色,那么,那种浓重的人文气息和以写实为主体的现实油画艺术,则是当代俄罗斯油画艺术的经典。在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堪为是最高成就。
从中国的俄罗斯当代精品油画展中,可以体会油画写实中鲜明的现实主义元素,这成为了俄罗斯美术中的一大特色。近些年来,俄罗斯油画艺术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主要是基于俄罗斯油画与世界艺术潮流发生碰撞而产生的结果。俄罗斯油画极富民族特色,在传统美术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艺术因子,实现了艺术的升华。民族特色以现代的艺术风貌展示出来,形成了不同以往的艺术风貌。
俄罗斯新生代画家具有创作精神和探索的勇气,这种创作的时代特征中同样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原则。但是他们所遭遇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油画的艺术样式中还要有其它艺术样式的运用,以彰显出本土特有的审美情趣。如果说20 世纪80年代为传统的“现实主义”题材搪塞的年代,那么,真正的现实主义是当代画家所创作的,其中所涵盖的时代元素更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并在绘画样式上表达得恰如其分。以“俄罗斯当代油画展”的展示为例,这些高水平的油画风格清新而优雅,刻画细腻,虽然富于时代的气息,但是民族传统底蕴却蕴涵于其中,将俄罗斯风土人情静静地陈述出来,油画的艺术魅力也因此而散发出来,并给人以理性的思考。俄罗斯油画进入新生代,其所呈现出来的不仅是民族的自信和开放,更多的是民族的凝聚力体现。
二、俄罗斯的雕塑艺术
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俄罗斯的雕塑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的艺术史。如果说雕塑在艺术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持续的推动作用,那么,俄罗斯的雕塑艺术,则可谓是对人类的美的历程的述说。
俄罗斯雕塑伴随着这个国度成长,一路走来,无论是政治上的统一,还是文化上的成就,都有雕塑在其中留下痕迹。俄罗斯雕塑受到当时苏联严肃题材的影响,逐渐由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发起了了挑战。从艺术创作的特点上来看,主要是从传统的民族精神出发,实现了古典审美与时代的融合,并将这以精神贯穿于现实主义雕塑的艺术风格当中。带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雕塑,在雕塑语言的表达上,仍然坚持着古典主义,这就是深受俄罗斯人民喜爱的史诗性主体雕塑。
以斯维什尼科夫的雕塑创作为例。其雕塑作品虽然没有延续古典主义,但是在造型上却延续着古典主义的风格。因此,斯维什尼科夫的雕塑具有现代主义的风采,与古典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别。这一点从创作思想上也足以体现出来。斯维什尼科夫的雕塑无论是从创作思想,还是价值取向上,都把持着现实主义的观念。其所采用的都是现实主义的语言和雕塑表达形式,而情感和理性则是从民族意识出发,在肯定了物质特性的同时,还将具象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终极表达勾勒出来,显示出当代现实主义的新的文化语境。
艺术总是紧跟着时代脚步,雕塑作品尤其如此。人类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变革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拥有着人类艺术的精华,也诉说着人类世界文明。当一些人类本体精神脱离了政治之后,就会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作品中流淌出来。但是在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上,总是离不开本土的传统文化色彩。
在斯维什尼科夫看来,艺术是人的精神体现,应该对人的认知进行解读,并对社会问题、文化风潮以及生活现实都要有极高的敏感度。斯维什尼科夫所创作的雕塑是以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但是与传统的写实主义有所不同,现实主义的写实更能够将人类的心理状态反映出来,是现实社会中升华的新的语言文化和当代意识。
斯维什尼科夫认为,在进行雕塑艺术创作的时候,要注重写实,更要注重写实直觉性。真实的事物,也是客观的,作为一名雕塑艺术者,要以冷静的态度思考雕塑创作,才能够使艺术成为现实主义观念下所创作出来的具有独立意识的艺术作品。艺术是抽象的,雕塑艺术是以写实的手法而表达出来的艺术抽象。斯维什尼科夫的雕塑作品虽然是以当代写实作为主题,但是其内核仍然延续了俄罗斯传统,所凸显出来的依然是俄罗斯灿烂的文化。
艺术作品的内容源于“形式”本身,俄罗斯雕塑即是如此。如果说20 世纪中期的雕塑艺术具有明确的主题,那么,当代的雕塑艺术则呈现出具有大众性和宣传性的色彩。雕塑艺术家的内容世界已经不再从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而是以单纯的艺术形式,实现其导向性的作用。此时雕塑艺术则更为体现为现实主义的大众艺术。
在俄罗斯的艺术发展进程中,雕塑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这就需要对俄罗斯雕塑艺术从其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加以解读,才能够做到客观对待,并从更高的层次充分认识俄罗斯雕塑艺术的成就。
三、俄罗斯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
(一)俄罗斯传统艺术走向创新之路
俄罗斯于2006 年设立了当代艺术创新奖。关于艺术创作的特征,在评奖标准中就已经体现了出来。其一,艺术创作要能够将俄罗斯的现实生活深刻地体现出来,并对当今的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其二,艺术创作要具有前卫性特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样式要具有当代性,并体现为影像、表演以及装置的形式。其三,艺术创作要具有综合性特征,要求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多种艺术样式之间不再界限分明,而是逐渐模糊化。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俄罗斯传统艺术要跟得上社会的脚步,就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时代的因子,以实现艺术形式的创新。比如,原本破旧的文化宫音乐厅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变成了苏联记忆的殿堂。其艺术创作的目的是提醒人们,这里留存下来的仅仅是历史的回忆,虽然依然留存有材料支撑的外壳,但已经日渐损毁。这当然也是在昭示着苏联的命运。因此而被命名为“行进过程”。
在2005 年的一部艺术创作作品“墙”,则是艺术创作综合性特征的代表性作品。艺术创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是当中国正处于“美术馆时代”的时候,当代艺术正在被官方的美术馆所收容,或者在商业画廊上展出。但是这堵横亘在前卫与体制之间的那堵墙已经逐渐消失,也预示着两者之间的对立正随着这堵墙的消失而致使墙内和墙外的对立趋于融合。
(二)俄罗斯的画廊艺术
所谓的画廊艺术,事实上是创建艺术交流的途径。进入21 世纪以来,俄罗斯艺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越来越多的俄罗斯艺术家走上了世界艺术殿堂。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绘画交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艺术画廊成立起来,不仅促进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交流,而且还起到了艺术品收藏的作用。比如,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其所收藏的艺术作品已经超过了五万件,以其作为载体,在促进艺术交流的同时,还可以将俄罗斯当代艺术推向更高的层次。
(三)俄罗斯的艺术作品展览
一些经历了苏联时期的艺术家往往会由于画风等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排挤。为了促进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私人美术馆的发展为这部分艺术家提供了作品展示的机会。比如,俄罗斯有“当代艺术收藏俱乐部”,其艺术展览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传统艺术,同时还展出艺术收藏。这些艺术商人,或者其本身就是艺术家,已经成为了艺术媒介,以俄罗斯的艺术作品搭建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推动俄罗斯艺术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将艺术价值推向了极致。
结语
4.白俄罗斯渔业现状 篇四
白俄罗斯拥有池塘总面积达36.8万亩,其中31.2.万亩属于国有鱼类养殖场,5.59万亩属于社区地方的农业企业所有。养殖商品鱼总产量1990年为1.54万吨,1992年为8600吨,1997年为3000吨。2004年报告给粮农组织的水产养殖总产量为4150吨。
目前白俄罗斯主要养殖种类是鲤鱼,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9.7%。其他养殖种类如鲫鱼,占10%;中国鲤科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全部产量占大约8%;白斑狗鱼,占1.8%。丁鳞、欧鲇、虹鳟和小体鲟等其他种类也有少量养殖,但是这些种类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0.5%。在鱼类养殖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是杂交(鲤鱼品种间杂交和品系间杂交)。获得属间杂种的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少量技术成果得到利用。白俄罗斯的水产养殖主要采用池塘养殖、工业化养殖、温水网箱、天然水域等四种养殖方式。池塘养殖是生产的主要方式,占淡水鱼总捕获量中的比例达到83%。工业化养殖场的产量比重没有超过总产量的0.3%。温水养殖场的产量没有超过0.2%。来自天然水域的产量占总产量的16.5%,其中包括本地种的商业化捕捞。
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90%的淡水鱼都是以鲜活的方式出售,主要是产区附近的城市居民和少部分农民直接从养殖场零售者手上购买,通过此渠道可以减少30%的附加费用,因为通过商业部门主要是运输费用价格比较高。另外,少部分制作成罐头或熏制成千品在商店或渔场销售。商业网点缺少保证鲜活的设备,很少销售活鱼。
农业和食品部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壤改良司是渔业管理的最高机构。它对全面工作进行规划并监测国有企业落实规划的情况。这些职责在地方一级由管理社区和私营企业的州农业和食品委员以及地区执行委员会履行。
该司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国家对渔业活动的行政管理;制定并实施共同和国家一级的政策,包括科研和技术政策;制定和执行水产养殖立法;确保水体产能增加,包括选种和繁育工作、渔业改进活动、有关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环境适应和混养、在水体中的放养;组织在天然水域中放养苗种的培育工作;保障专业鱼类养殖企业的技术更新;实施行政管理,包括池塘和其他生产设施的过度利用状况以及其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白俄罗斯的水产养殖业隶属于农业部门,没有涉及水产养殖的具体法律。水产养殖参照相关的法律执行,土地法、水法、畜牧业系谱法和兽医法等法律条文。在天然水域开展
水产养殖活动相关的问题以及环境影响问题通过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租赁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法、鱼类资源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和商业捕捞条例等法规进行管理。
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为了吸引投资者,根据其本国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先后签署了《关于保护投资者权利公约(1997年3月28日)》与《投资活动领域合作协定(1993年12月24日)》,从1992年起白俄罗斯共和国分别同意了《关于国家之间及外国人之间解决投资纠纷办法》协定(1965年3月18日)和《就投资提供保障的多方代理机构》首尔公约(1985年10月11日),以确保投资安全。
除此之外,白俄罗斯还积极签署双边和多边协议,以为外国或本国投资者提供最优惠条件的,并在全球水平上保障投资者权力。目前,已与欧盟、独联体国家、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分别签订了约50份关于促进及相互保障投资权利的补充协议。
除了保障投资者权益,白俄罗斯还建立了促进投资活动的体系。因此,国家为自由经济区、中小城市、农村以及高科技园区的投资者出台了一系列的特惠政策。先后建立了6
个自由经济区,在经济区内的外国投资企业5年免征所得税,进口生产所需的设备及用品实行免关税和免税收。
到目前为止,白俄罗斯的自由经济区内有超过280户商家,6.1万多名工作人员,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3.6亿美元的外国投资资金。
投资环境分析
目前,白俄罗斯还在市场经济转变的初期,同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十分相似,经济建设和渔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潜力。
白俄罗斯与周边国家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丹麦、波兰等国家。据了解,在白俄罗斯的中国人特别受欢迎,也许是这些年看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成就,同时中、白两国高层沟通比较多,中方期望在经济建设方面能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同时,也出台了许多关于保证投资者权益的协议、公约等文件。
在税收方面,优惠也比较大,五年之内除非企业开始盈利,否则免收所得税,这项政策比我国当年改革开放对外资的政策(三免两减)还要优惠;独联体国家之间互免贸易关税。
白俄罗斯河流与湖泊众多,境内大小河流2万多条,大小湖泊1.1万个,素有“万湖之国”的美称,水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联合国几年来养殖产量数字统计,养殖总产量4150吨,养殖发展比较慢,养殖技术相对我国差距很大。养殖的品种也十分单一,主要以鲤鱼为主,且经济价值较低。适当的开发些冷水资源的品种,如鲑、鳟和鲟鱼等高经济价值的品种以及能加工鱼片的品种如斑点叉尾回等,前景可观。白俄罗斯政府急需在养殖方面加强改善。据了解,目前白俄罗斯还没有形成规模的鱼品加工企业,商店销售的生鱼片大多是进口产品,且品种较少,而且价格比较高,普通老百姓恐难消费。因此,配合养殖企业搞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如鱼片、烤鱼、熏鱼、鱼子等加工企业,利润空间会很大,特别是周边的独联体国家互免关税,如我们所熟知的俄罗斯一直是水产品进出口大国。
查阅近几年我国水产品海关出口统计资料,2007年,俄罗斯3.08万吨、10.44亿美元;乌克兰2.37万吨、5787.9万美元。2008年俄罗斯10.09万吨、3.76亿美元;乌克兰3.09万吨、1.01亿美元;白俄罗斯2586.9吨、956万美元。2009年出口量增长比较多。
参考我国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经济发展过程、外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经验,如果在白俄罗斯设立
一个渔业投资咨询公司应该是非常有机会的,一来是帮助我国渔业企业走出去谋求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帮助白俄罗斯加快渔业的发展。
白俄罗斯渔业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泛,并亟需渔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无论水产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行业谋求大步发展的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
5.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论文 篇五
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摘要:俄罗斯的政党体制的发展呈阶段性。普京执政时期是俄罗斯政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政党制度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点。期间,普京重视政党政治,制定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政党制度向规范化发展。政党政策放宽,多党制开始定型,过去不成体系、支离破碎的多党体制正在缓步发展成一个影响力扩大、拥有不同纲领和稳定选民的多党体制。但是,俄罗斯的政党体制发展仍然受到多方制约,多党制的发展任重道远。关键字:政党制度、规范化、多党制
政党在现代社会的代议制民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党的功能在于能够将市民与政治连接起来,有助于了解和表达个人、集体与社会阶层的利益,同时有意识地发展选民队伍,在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纽带,从而支持某一种要求,实行某一种管理。俄罗斯的政党形成后,非常有限的具备了这些功能,政府独立于一会和政党的监督及控制,国家又实行的是一种强有力的总统集权体制,这样一来,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党难以有所作为。所以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要发展完善任重而道远。在普京时期,政党制度的发展有其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普京之前,戈尔巴乔夫时期,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分立,社会派别加速分化组合,多党制出现雏形;叶利钦时期,立法机构以议会党团作为运作的方式,加速了政党制度的发展。经过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奠定政党发展的基础,普京的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党制度逐步发展至规范化,《俄罗斯政党法》及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定和实施,但是与此同时,政党制度仍旧受到国家至上主义的抑制。
自普京当选为总统后,政权政策放宽,积极推进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改革发展,试图建立规范化的政党制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普京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肯定政党的地位与作用。普京当政时,主要依靠的是民众和党政机 关的支持,而与金融寡头和家族势力保持着距离。所以执政时,他意识到了提高政党地位、发挥政党作用、实现“府院合作”的重要性。在普京刚上任时向俄罗斯联邦议会提交的该国情咨文中指出:“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党可以确保人民与政权当局之间的经常联系。借助选举,政党这种最重要的手段目前已经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没有党派就不可能推行多数派的政策,也不可能保护少数派的立场。在其他国家多年的议会制和多党制传统的反衬下,我们的政党体系存在的不足尤为突出„„俄罗斯所需要的是有广泛支持和稳定威望的政党,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靠当局庇护但又想取代当局的官僚党。”普京执政后一直保持着对政党政治积极态度,不断推进政党制的发展完善。
二、果断推出《政党法》等法律。2000年初,普京授意俄罗斯中央委员 会组织专家开始起草《政党法》。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政党政治,大多数国家仅是在先发货法律中规定有关政党的条款,或者是通过单行法对正当问题的某一方面作出特别的规定,有些国家甚至仅仅依照惯例或者传统来解决政党问题,制定专门《政党法》的情况不常见。但是普京刚刚上台执政,便非常重视《政党法》的制定,这充分表明了他决心改变俄罗斯政党无序、混乱、甚至是恶性竞争的现状。
从2001年2月到6月,杜马经过三度的审议,通过“总统草案”,随后草案被提交至俄罗斯联邦上议院审议并获得通过。至此《政党法》正式被颁布。这部法律详尽地规定了政党的名称、目的、宗旨、成立条件、活动准则、纲领章程、权利义务、以及国家对政党的财政支持、对政党的监督、中止和取缔等等,法律还要求总统在任期间必须中止其政党党员资格。《政党法》颁布之后,俄罗斯政党发生了变革,出现了政党之间重新组合的浪潮,政党的数量大大减少,小党林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俄罗斯政党开始走向量与质的双重规范,政党政治逐渐从混乱无序走向稳定有序,为推进政党法制奠定基础。
到了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迫使普京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明确提出:能够保障社会与政府在与恐怖主义斗争中进行对话和互动的机制之一就是全国性政党。而且,为了有利于加强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
2004 年11 月3 日,《政府法》修正案被颁布, 取消了《政府法》中对联邦政府总理和部长级官员担任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领导职务的限制。这意味着政府官员可以直接参与政党活动,也从理论上使得议会制责任制政府成为可能。
2004年12月22日,普京签署了《俄罗斯政党法》修正案,其中规定了全国性政党的党员数量不得低于5万人,并禁止地方性政党的建立。根据该修正法案,截止到2007年9月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前夕,符合《俄罗斯政党法》规定的政党只有15个。俄罗斯政党的大变革已经显现出来。
2005年5月19日,《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颁布。该法的主要规定为:第一,俄罗斯在国家杜马选举中, 将取消“混合选举制”,改为全部按照“比例代表制”的方式进行选举,即国家杜马所有450 个议席, 将在取得进入国家杜马资格的政党中,按照其得票比率进行分配;第二,获得参选资格的政党的全联邦性候选人不得超过3 人,其余候选人须全部登记在地区选区的选票上,且参选政党须在不少于4/5的联邦主体内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名单;第三,只有获得7% 以上选票的政党才能进入国家杜马。也就是说,单一选区制的取消导致独立候选人将不能参加国家杜马的选举,国家杜马的运行机制将完全是议会党团体制,原先存在的独立议员团被取消。选民只能通过投票选举某个政党的方式参与国家杜马选举,政党因而成为选举的唯一主体,这将极大的促进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2004年12月12日,普京签署了《关于联邦主体立法机关和执行机关组织总原则》,标志着总统实际上拥有了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实际任命权。在2005年国情咨文中,普京表示,为进一步提高政党在组阁方面的作用,建议将联邦各主体政府首脑权力新规定的细则提交俄罗斯国务委员会讨论。总统可以推举在地区选举中获胜党派的代表出任该地区行政长官。
根据该建议,国家杜马对《关于联邦主体立法机关和执行机关组织总原则》进行了修改。2006年1月1日,普京签署了修正案。按照修正案法律规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有权提出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人选。由于政权党“统 ①
①别斯兰人质事件:2004年9月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伙头戴面罩、身份不明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刚参加完新学期开学典礼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赶进学校体育馆劫为人质,并在体育馆中及周围安放了爆炸物。俄罗斯军方包围了学校3天试图解救被围困的平民和学生,事件在9月3日结束但导致了326名人质死亡,从而成为俄罗斯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全国范围内的强势地位,总统实际上依然牢牢掌握着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命权。不过,该规定提升了地方议会选举的政治意义,并促进了政党在地方政权中的作用,有利于政党制度的发展。
正是在普京的大力支持下,他执政期间与政党制度相关的法律一再被颁布施行,大大推动了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改革发展。
三、大力扶持俄罗斯党,其作为自己的政治依靠力量。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目前第一大党,成立于2001年12月1日,由“统一”党、“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运动合并而成,又称为全俄罗斯“统一和祖国”党。这个政党依靠普京的支持而崛起,所以全力支持普京。它的政策主张属于中派政党,明确支持普京总统的方针,强调强大的总统政权是政治稳定的保障,并且它主张改革,提高公民对国家的信任度,深化经济和司法等领域的改革,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统一俄罗斯党目前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政治力量。该党奉行的是务实路线,党派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俄罗斯国内第一大党和新的政权党。2003年12月,该党在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打败其余政党,大获全胜,取代俄共成为影响议会的核心力量,值得一体的是,该党前任主席为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此政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政权党”控制议会的情况下,俄罗斯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协调运作的局面得到不断的加强,从而为“普京计划”的推行以及普京连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俄共自居“不妥协的反对派”,而右翼政党则亲西方,它们的影响力持续下降。2007年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中,普京虽然是无党派身份,却完全无视过去总统超脱于议会选举之外的惯例,直接出面为统一俄罗斯党助选,并在其竞选名单中占据首位。按照新的选举办法,投票结果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参加议会的11个政党中,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轻松拿下64.1%的选票,赢得议席315个,支持普京的另外两个政党即自由民主党和公正俄罗斯党,分别获得了8.2%和7.6%的选票,议席为40个和38个。俄共的得票率仅为11.6%,议席57个。国内外的舆论惊人的一致,这不仅是统一俄罗斯党的胜利,更加是普京的胜利,是普京推广实施的政党方针的胜利。
统一俄罗斯党借助普京取得执政党的位置,而普京则依靠统一俄罗斯党加强巩固自己的位置,使其成为自己的政治依靠力量,借助该党实施推行政党的改革,推动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
普京在政党制度方面的措施实施之后,对俄罗斯的政党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仍旧受到国家至上主义的制约。
一、在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党制度实现了有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构成型的转变。
普京时期,根据《关于国家杜马代表选举》这部联邦法,议会代表的选举将只按照党派得票比例原则进行。运用这种体制以后,2007年12月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大获全胜。而2007年的国家杜马选举,标志着俄罗斯的政党体系开始制度化,形成了围绕统一的中心即“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力量。“自由民主党”和“公正俄罗斯党”也加入亲总统的多数派。
2007年12月进行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显示,许多政党在争夺选票的斗争中明显不具有独立性。11个参加选举的政党中,只有4个获得代表的授意书。这可以清楚的表明,分散的政治力量必须要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去争夺2011年的代表席位。
以上事实充分表明,小党将很难在俄罗斯正当竞争中幸存下来,只有联合政治力量组成大党,在以后的国家杜马选举中争得一席之地。小党林立的状况有望改变,数量增长型的政党制度终于向着质量构成型转变。
二、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普京认为,俄罗斯的人权与自由得到了宪法的保障,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形成,多党病例的局面成为现实,现在要做的是促使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他认为俄罗斯政党制度的不足在于:一是政党的作用和建设公民社会的要求不符;二是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强力权力体系的要求不一致。
正是基于以上的判断,普京一直立志于对俄罗斯政党制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政党的制度化水平,使俄罗斯政党活动更规范、竞选活动更完善。从2001年到2005年,普京签署了《政党法》、《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正是基于以上基本的宪法性法律的保障,俄罗斯政党制度在机制运行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规范化最终得以确立。新《政党法》还取消了对联邦政府总理和部长级官员担任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限制,使政府官员参与政党和议会活动成为可能。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政党的发展壮大,更是为议会中的“政权党”提供法律的支持。
多党制发展仍任重道远。
俄罗斯的历史上缺乏真正的多党制经验,没有多党制传统和政治文化。政党政治的发展是靠领导人的尝试和摸索。
普京时期,由于普京掌握国家大权得益于叶利钦的扶持,他的政见与风格与一脉相承,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信奉中央权威主义。普京上台后表示,他的政府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他认为,“俄罗斯需要真正的多党体制”,不是那种只代表自己利益的多党体制,而是代表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多党体制,只有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成为国家的政策。这种多党体制可以是两党或者三党体系,与叶利钦相比,普京愿意同亲克里姆林宫的政权党保持一致,并正式决定建立一个总统党。2001年12月1日由“团结”、“祖国”、“全俄罗斯”三大中派组织联合建成“统一俄罗斯”。它是中派政党的代表,实际上是一个政权党,与现政权关系密切并得到支持。该党不仅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而且许多成员本身就是当权派,在中央和地方担任重要职务。目前国家杜马中,按照影响大小排序,中派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居于首位,并且有一党独大的趋势;左翼政党“俄共”第二,影响日趋下降,甚至有分裂的可能;右翼政党“亚博卢”和“右翼力量联盟”居第三,影响更弱。俄罗斯政党政治这样的基本格局使得政党体制向一党独大发展,多党制的推进反而很困难。
更何况在俄罗斯政治和政党生活中,领袖的力量要大于制度的力量。不论其意识形态的取向如何,政党的领袖通常具有权威地位。这种情况下,多党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政党同盟与联盟的空间便会缩小,妨碍了多党制的发展。一旦原先的议行合一、党政结合的政治体制崩溃,稚嫩的政党将无法控制局面,填补政治真空的必然是政治强人或者政治寡头。
总之,在普京执政时期,他非常重视政党体制的发展,并且积极签署颁布了《政党法》等法律条款,以统一俄罗斯党为政治依靠。这一时期的政党制度逐渐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但是,由于俄罗斯中央权威主义的存在和多党制经验的缺乏等原因,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发展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俄〕安德烈·尤里耶维奇·舒托夫
《俄罗斯政党和政党制度发展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2009,(5)[2]陈新明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政党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 [3]王超 《浅论当代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变化及特点》[J].《西伯利亚研究》,2008,(1):30-32 [4]林怀艺 《析20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嬗变》[J].《聊城大学学报》,2009,(4):106-112 [5]庞大鹏
6.俄罗斯教改向多元化发展 篇六
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举措的相继实施,给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任务,以俄罗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院为主导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正努力于寻找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手段,把向最高委员会和政府提供有关俄罗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的状况和它的发展动态视为首要任务。他们认为:俄罗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重新审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价值和目的,用人文主义文化内容来替代极端片面地对待青年一代教学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技术主义立场。专家们认为,这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内容要求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去对待,而技术主义则基本上把学生作为教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影响的客体去看待。
为完成上述基本任务,俄罗斯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研究目前已拟定了12个综合性的研究规划: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发展的策略;国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标准;宗教的复兴和文化;因材施教;个性、市场和职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信息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社会学;家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生态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农村学校;有发展意义的游戏实物环境。明确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方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理论问题重点放在制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的策略,确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目的和价值以及建立连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理论。个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文化这一方向是要集中反映现代科学研究的走向,要求建立个性定向模式,以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和与文化的关系的现代理论。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内容与方法上则包括在考虑现代文化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教养的内容,探讨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和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艺以及教学方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的发展主要涉及到普通中学(包括农村的)职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各个阶段以及师资培训的各种问题。地区和民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一个新课题,重点探讨地区性的俄罗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民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揭示在全人类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俄罗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具体民族特点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条件。儿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着重围绕“对天才儿童和有才能的
7.俄罗斯工业发展现状 篇七
一、俄罗斯东部地区传统研究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俄罗斯在基础研究、核能、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等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并在多种科技的研发能力上与美国并驾齐驱。其中,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在俄罗斯整体的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功实现了很多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第一,在基础研究领域。西伯利亚分院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开展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俄罗斯重振科技大国的雄风贡献力量。第二,在核能领域。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核聚变能的国家之一,在核能发电与激光技术等核能利用方面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目前,俄罗斯拥有核电站十余座,并计划在极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造海上核能发电站。在利用核裂变能量开发超大功率激光装置方面,西伯利亚分院所研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种激光技术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医学及军工领域,而且应用于加工和处理战略性矿藏。第三,在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西伯利亚航空科学院作为俄罗斯东部最大的航空科学研究中心,其员工不仅在多种飞机的装配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对200多种飞行器和各种现代航空器进行过结构测试或测验,而且参与研制了SSJ-100客机和苏-35战机。而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的导弹袭击预警雷达站的独特技术,已超越国际竞争对手,在性能方面创下一系列纪录。截至目前,俄罗斯已经同75个国家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并向66个国家提供特殊军事用途设备。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高新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问世和原子能利用兴起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核心,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形成的一大批相互关联的高新技术群落。俄罗斯东部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既强化了空间科技与核能利用上的技术优势,也促进了下述各领域的长足发展。第一,在新能源领域。俄罗斯东部地区丰富的植被资源、水流资源、活动性构造带、夏天充足的阳光分别为生物能、水电、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在以纳米科技为主导的新材料领域。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等数十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将纳米材料研究作为研发新材料战略的优先发展方向。托木斯克州作为西伯利亚地区的科教中心,在新材料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优势。托木斯克科学城的科学家首次找到了使金刚石纳米粒子与其它物质合成的方法,并用于改变金属和半导体等材料的性能;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利用电离子电流脉冲来改变材料的性质。第三,在信息技术方面。拥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新西伯利亚大学在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其所建立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自动化系统,部分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俄罗斯第一家IT科技园———新西伯利亚科技园的建立,对整个俄罗斯IT产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第四,在生物技术领域。东部地区的生物技术不仅在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诊断试剂、生物芯片、新型给药系统、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生物技术的应用还扩展到农业、食品工业、石油天然气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中俄科技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近20多年来,中俄科技合作从最初的技术贸易转为共同研发,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有效结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龚惠平提出,“做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目前已经成为两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共识,科技合作当之无愧地成为维系中俄两国关系最重要、最持久、最活跃的纽带之一”。目前,随着中俄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形式不断拓展,领域不断扩大,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推动着中俄科技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合作重点转向高新技术领域
2013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举行总统任期内第九次大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中两国正在持续推进高科技领域的合作。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向前推进,两国科技合作的重点逐渐转向高新技术和创新领域,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更加务实和理性。2006年,中俄高新技术和创新合作工作组的成立为协调中俄双方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协作关系,促进高新技术共同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两国境内大量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和科技园陆续建立,充分发挥了两国在高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技术优势。
(二)合作重点转向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
中俄两国早期开展的一些科技合作项目,总体规模有限,合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满足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需要。2007年11月6日,中俄总理第12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俄罗斯联邦科学与创新署关于在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共同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生命科学、纳米科技、信息技术、能源与节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领域开展大型项目的实质性合作,目前双方已成功开展了多个大项目的技术合作。同时,为了规范两国在科技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中俄双方签订了《中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知识产权保护和权力分配议定书》《创新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政策文件,并在中俄总理会晤机制框架下设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分委员会,统一协调和管理在科技合作领域中的事宜,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单向流动”转向“双向互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物理、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诸多研究领域的科技水平仍居世界前列。为了推动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以技术贸易为主导的对俄罗斯科技成果的引进逐渐形成规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信息技术、高铁技术等诸多领域,中国拥有足够的实力与俄罗斯开展平等互利的科技合作。中俄两国为了推动两国纳米科技的共同研发,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国家纳米技术股份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完成了锂电池项目在新西伯利亚的投资建厂。中俄科技的“双向互动”,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两国科学家的原始创造能力,更有助于充分利用两国广阔的市场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四、结语
8.俄罗斯汉语现状调查 篇八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语言学博士奥莉加·扎维亚洛娃說,俄罗斯人学习中文有着悠远的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俄国使节领略了“骑马绕城走一圈也需要10天时间”的北京之后,将神宗皇帝朱翊钧致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的国书带回莫斯科。半个多世纪后,这份国书又被原封不动地送回,原因是汉字在俄国无人可辨——而当时,中国的政权更迭已到了清朝的康熙皇帝。
史料记载,18世纪20年代,第一批俄国留学生4人到北京。随后,清政府开设了俄罗斯馆,并令国子监选满、汉助教各一人往馆教习。而沙皇也命在北京的教会负责人督促俄国留学生勤奋学习。1755年,俄国外务委员会发布指示,规定派往中国的留学生,“自他们到达北京之日算起,学习期限为12年,期满后即行返回俄国。”
在方块字的帮助下,俄国留学生了解了中国先进的天文、地理、农政、救荒、政治、贸易、工艺知识,神秘的东方邻国的风土人情令他们大开眼界。北京一度成为俄国汉学后备人才的培训基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在“蜜月期”内也加大了互派留学生的力度,并加强了本国学生和学者学习、研究对方语言、文化、历史的工作。而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学习汉语不再吃香,就业门路也很窄。
时光演进到2009年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互致新年贺电,并宣布正式启动俄罗斯2010年“汉语年”。对于俄罗斯人来说,2010年3月23日正式开幕的“汉语年”将是个学习汉语的新学年。
上中文学校要“走后门”
在莫斯科,有一所1948学校,在全俄罗斯的汉语教育界赫赫有名。它是俄罗斯政府定点教授汉语的两所学校之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7年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曾参观这所学校,并亲自拿起教鞭,教学生们唱了一首中国童谣。
1948学校外观并不起眼。它位于莫斯科西南区一片普通居民楼内,开车要七拐八拐才能找到。主楼仅三层高,门前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小广场算是体育场。但一进入主楼,瞬间就可以感觉到它的不同:你仿佛一下子到了中国。走廊两边是对称的两个中式小花园,红砖绿瓦,庭院深井,小桥流水,背景则是绵延的长城。
校长奥利加·谢苗诺娃向本刊记者介绍说,这座中国园林最早只是一张由该校学生自己设计的草图,在2005年的莫斯科市中学生创新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向该校捐赠5000美元修建出了这个中国微缩园林。
1948学校成立于1998年9月,目前有1000多名学生,65名教师,其中汉语教师16人。学校所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语(俄罗斯实行中小学一贯制教育,共11年),1至4年级的学生每周有4小时汉语课程,5至9年级的学生每周有5~9小时汉语课程。5年级开设中国国情学课程,8年级开设中国旅游课程,10年级开设汉译俄翻译基础课程。
学校的汉语教学设施在俄罗斯可谓非常先进,有一个多媒体语音教室和11个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2000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参观该校时,代表中国政府赠送了价值约150万人民币的设备,现在学校里就可以接收到央视国际频道的中文节目。
校长奥利加·谢苗诺娃今年62岁,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汉语专业,早年曾在上海学习生活过一年,并多次到中国进修、访问。副校长维克托·谢苗诺夫是她的丈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两人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们的三个儿子也都在学习中文,大儿子已经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
据他们介绍,1948学校的毕业生“几乎百分之百”都能顺利升入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这样的名牌大学,“未来的就业出路也都很好,很多孩子都进了外交部等国家机关,在企业里工作的人月薪一般也可以达到2500至4000美元。”
由于是公立学校,费用全免,所以他们以接收附近的孩子为主。但每年报名的学生有300多人,很多是住在离学校很远的莫斯科市北部、东部的孩子,他们宁愿每天在路上花两个小时也要来这里上学,这种情况在莫斯科很少见。而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学校每年只能从几百个报名者中遴选出几十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莫斯科市就有1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达到2000多人,但还是难以满足家长们的需求。记者的一位同事就曾被俄罗斯朋友“请托”,问他可不可以“开后门”找中文学校的校长帮他的孩子上学。
汉语人才需求很大,相对短缺
近年来,掌握汉语逐渐成为俄罗斯年轻人求职过程中的加分项目之一,俄罗斯的很多高校也适时开设了中文课程,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中文的高级人才。
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校长弗拉基米尔·库里洛夫告诉记者,现在俄中两国各领域交流发展迅猛,使得精通汉语的各专业领域高级人才都供不应求,因此在俄罗斯不仅汉语系的学生学习汉语,国际关系、法律、经济等其他各院系的学生也都在积极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比如,我们大学有一届汉语竞赛的冠军就是数学系学生。”
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东方学系主任弗拉基米尔·库尔久莫夫说,俄罗斯很多高等院校对于这个需求反应很快,已经开始培训汉语翻译和教师,因为很多地方都愿意花大价钱聘请出色的专业汉语人才。
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裴玉芳对记者介绍说,目前,俄罗斯已有近百所国立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其中以中文为第一外语的大学就有40多所,学习中文的大学生、研究生人数已经过万。
而随着需求的扩大,俄罗斯出现了汉语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于是各地开始竞相申请开办孔子学院。自2005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开办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目前俄罗斯已有12所孔子学院、两所孔子课堂和一所广播孔子课堂,遍布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远东等地区。
据悉,今年“汉语年”期间,还将开办五所新的孔子学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俄罗斯孔子学院的学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所在大学学生,包括汉语和非汉语专业学生,他们可以在孔子学院学习,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也可以通过参加由孔子学院承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获得奖学金到中国留学,后者对他们来说有强烈的吸引力;二是面向社会招生,包括吸引中学高年级学生和社会上需要学习汉语的成年人,这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人是从零开始学习汉语的。
仍有某些官员对扩大汉语影响怀有戒心
毋庸讳言,俄罗斯人学习中文的人数和热度尽管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
师资匮乏是中文对外传播一直存在的难题,特别是像俄罗斯这样汉语升温较快、教师需求大的国家,仅靠中国公派教师无法填补师资缺口。另一方面,俄方中文教师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目前,孔子学院多设立在有较好汉语教学基础的大学校园里,许多教师还兼任中小学的教学任务,课程繁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楚瓦什共和国,虽有强烈推广汉语的愿望,但缺少汉语教师。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易福成(中文名)则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中文教材比较丰富,但最新的汉语教学资料仍然很難找到。
记者在调查后发现,目前俄罗斯各校采用的汉语教材五花八门,国家汉办提供的教材多为通用类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从年龄层面上来说,针对大学的教材多,针对中小学的少。有的学校,如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俄罗斯老师们使用的就是自己编写的教材。
据俄罗斯新地区通讯社报道,俄国内的汉语教学大部分只是教授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而不教授诸如起草中文贸易合同和能源术语中文翻译等一些具体技能。
莫斯科市实验学校校长巴甫洛娃特别希望,中方能多向中小学提供汉语教材和教科书、文化和哲学书籍以及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音视频教材等。另外在教学手段上,尽管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丰富,但大部分开设汉语的俄罗斯院校无力建设语音实验室。
而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贵友则建议,中俄有关高校在合作开办孔子学院时,应当加强校际交流,校长和主管副校长可举行定期会晤,探讨孔子学院下一步发展思路。“有一些问题只有在现场才能解决,在北京泛泛一想,有时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仍有某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对中国在俄罗斯扩大汉语影响怀有戒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孔子学院老师介绍,一次俄联邦教育署领导在检查工作时态度不甚友好,曾当面质问其来俄罗斯“目的到底是什么”,与俄罗斯学生交谈时也仔细询问中国汉语教师在授课中有没有涉及西藏、台湾等“敏感话题”。
需要指出的是,在俄罗斯虽然经常能感受到汉语的热度,但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语言的“霸主”地位仍然不可撼动。目前,在莫斯科上千万人口中,汉语学习者只有几千人,虽然增长的速度很快,但在人口比例上还是相对很低。
希望《士兵突击》和《金婚》在俄罗斯播放
俄罗斯文化传播机构“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执行经理维亚切斯拉夫·尼科诺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学习对方语言的需求与日俱增的同时,“俄罗斯和中国都需要更积极地向对方介绍自己,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印象不应该滞留在数十年前。”
尼科诺夫说:“我们欢迎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活动,并认为这是十分重大的事件。”这不仅局限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商界人士,俄罗斯知识界对中国的“软力量”——政治、哲学、文化、实用艺术等领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尼科诺夫说,两国应该更加重视人文交流,比如文学作品的翻译。他说,自己曾在北京逛过书店,想寻找一些中国作品的俄文译本,但最终只在北京一个大型书店里找到三本这种类型的书,而且其中两本因为翻译得很糟糕,根本无法读懂。而在俄罗斯书店中,中文作品的俄译本也极为罕见。尼科诺夫建议说,“应该尽量多地翻译两国经典作家和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
【俄罗斯工业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10-31
普京的政治理念与俄罗斯的未来发展07-16
俄罗斯论文07-27
俄罗斯文化感受09-03
俄罗斯电影赏析09-15
狼与俄罗斯文学06-22
俄罗斯旅游禁忌课件07-04
俄罗斯能源外交分析10-29
俄罗斯加入WTO报道08-13
《俄罗斯民族风情》课件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