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024-06-16

近期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共10篇)

1.近期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2016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吴珊吕桥

一、问题提出

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笔者于2016年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研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研结果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21%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2%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30%的学生还没有考虑。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几点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吴珊 吕桥中学

2.近期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我院学生的数量比例, 抽取8个中职班级, 共442名学生, 6个高职班级, 共394名学生。总计836名学生。

1.2 方法

由经专门培训的心理学教师和班主任担任调查员, 要求学生在15 min内实名填写交回。

1.3 调查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SCL-90共有90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法 (1=无, 2=轻度, 3=中度, 4=相当重, 5=严重) 进行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价, 9个方面的精神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1.4 评估标准

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 总均分或任意因子分>常模时认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分认为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4]。

2 结果

2.1 836名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国内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检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185名, 占总人数的22.12%;其中有中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28名, 占检出人数的15.13%。与全国常模比较, 接受调查的学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 接受调查的学生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得分较低, 焦虑得分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中职班级8个, 总计442名学生, 其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者116人, 占总人数的21.00%;有中重度心理问题者21人, 占检出人数的18.10%。其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睡眠方面得分较高。

2.3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高职班级6个, 总计394名学生, 其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者69人, 占总人数的17.50%;其中有中重度心理问题者7人, 占检出人数的10.10%。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恐怖以及睡眠方面得分较高。

3 讨论

3.1 结果数据讨论

SCL-90内容广泛, 涉及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 主要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 对有心理症状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调查结果表明, 我院接受调查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百分率为22.12%, 其中, 中、重度心理困扰者约占15.13%。阳性结果较相关研究[4~5]为低, 原因可能在于本次测查是根据金华等制订的全国常模因子得分大于常模95%范围而判定被调查对象为存在心理问题者, 较相关研究的判定方法 (因子分或总均分任意一项大于2分) 更合理[6~8]。

我院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睡眠障碍, 特别是住校学生, 原因是学院硬件条件不够。躯体化问题并不突出, 说明近期在校学生身体健康状态良好。最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几乎都是由于人际关系造成的抑郁、焦虑、强迫等。但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在人际关系应激源上有差异, 高职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家庭, 中职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同伴。这点也符合其年龄特点。

我院高职学生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说明我院高职学生承受的心理应激较强。强迫症状除与人格特征有关系外, 还与压力过大有关, 焦虑及强迫症状与压力舒缓密切相关。高职学生学业压力较中职学生大, 往往需要达到较高的要求, 这些要求来源于多个方面, 如学习、人际关系、毕业等。值得注意的是, 就业前景同样成为压力来源之一, 行业内的紧张状况如医患关系紧张、就业形式不乐观等, 使他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另外, 高职学生因为年龄与素质的关系, 思维更为理性严谨, 比中职学生更容易将冲突合理化, 改善自身状况, 因此, 与中职学生相比, 他们的焦虑得分较高, 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较低, 但同时这也会成为掩盖其压力来源强度的因素之一。

我院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中职学生大都处于16~18岁, 按照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最主要的心理发展为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他们将对其心理发展有影响的重要他人视为同伴, 希望体验忠诚的心理品质。而中职学生往往由于心智不成熟常常交友不慎, 面对朋友的“背叛”、学生的“非议”常常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们又处于“第二反抗期”, 家人和教师也很少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卫生。所以他们面对不良人际关系时, 常常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 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不自然, 有自卑感。面对心理应激源时他们的应对方式常常是逃避, 用幻想、否定等方式逃避现实;移位, 把不良情绪释放到较安全的环境, 因而个别中职学生有攻击自己的行为。

结果提示,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困扰及来源的不同分别制订和实施干预措施。由于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相对笼统和简单, 只能初步提示某些影响因素对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如要深入了解, 还需进一步做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3.2 高职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1) 自卑。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 高考决定了他们只能进入高职高专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他们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近30年来, 我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应试教育社会氛围。从家长、教师到学生, 都是以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志。没有进入这一行列的学生, 多数会产生一种失败心理, 别人问起在哪个学校读书, 往往羞于启齿。二是对高职认识上的误区。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教育类型。目前, 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 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 把护理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再加上当前舆论宣传不到位, 部分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较差等原因, 造成部分高职学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 焦虑。高职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压力下来上高职的, 自己内心并不愿意;还有些学生是所报志愿未实现, 被迫同意调剂到现在学校的;也有些学生是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而盲目报考的, 到学校才知道与自己原来的理解完全不一样等。二是就业压力。全国范围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 在毕业学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 高职学生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 自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3) 人际交往错位。处于青春后期的高职学生, 自尊心和好奇心都很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里一般都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到高职后, 这种优越感消失殆尽, 便产生了许多人际交往问题。首先, 社会交往萎缩。到了学校, 失去了家庭小环境的庇护, 再加上自己是高职学生, 感觉地位低, 怕别人瞧不起, 就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 难以在现实社会获得满足的学生, 很容易被吸引到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久而久之, 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他们更加忽视真实可靠的现实人际关系, 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其次, 异性交往错位。青春后期年龄段的学生, 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 都到了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期。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信任他们的异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冲动性和迷惑性, 部分学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不少学生甚至还以没有男 (女) 朋友而感到羞愧, 极易诱发品德心理问题, 极个别学生可能由感情问题产生自杀念头。再次, 师生交流障碍。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 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 常被教师忽视、指责或排斥, 因而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师生间的不信任、敌对和疏远的心理。这种心理很自然地带到了高职学校。还有就是高职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少数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 也是产生师生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

3.3 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3.1 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是了解、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定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教师一对一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在较深入地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课、进行网上心理咨询、举办心理教育讲座、设立专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班级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等。

3.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一, 学校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 创造一个赏心悦目、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二, 我们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第三, 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 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 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加强班风建设, 严明班级纪律, 优化人际关系, 增强凝聚力, 提高荣誉感。第四, 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 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讨论有关热点问题[9]。通过一系列文化环境建设, 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

3.3.3 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学校应为学生配备心理辅导员, 为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定位。心理辅导员可以为学生设计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 通过对学生状况的逐条分析和心理辅导, 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同时对自己的职业也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位。通过这类测试, 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 学生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学习中拾遗补缺, 找工作时就能沉稳应对。就业心理辅导员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求职心态调整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开设就业形势指导课, 请知名人士做专题讲座等。同时, 给学生配备就业心理辅导员,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 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毛富强, 李振涛, 王建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10) :663-665.

[2]刘彩谊, 安晶卉, 亢蓉, 等.北京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 (12) :1121-1122.

[3]陈志霞, 沈丹.研究生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 (7) :479-480.

[4]余芬, 吴磊, 章军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05 (3) :264-266.

[5]史太平, 何朝阳, 陈冉, 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9) :1638-1639.

[6]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5) :260-263.

[7]柳晓琳, 许瑞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10) :1125-1126.

[8]孙艳平, 吴谅谅.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03 (5) :514.

3.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大一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研究

高职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在文化课成绩、就业方向以及社会期待等方面与本科生存在区别,因此高职生历来被视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诸多研究结果也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2]。我院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其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我院大一学生适应期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心理教育工作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對象

调查对象为山东某职业学院2015级新生5171人。有效被试4809人,其中单招生889人,统招生3920人;男生1793人,女生3016人;会计系1515人、经管系903人、机电系495人、食品系390人、建筑系467人、信息系674人、外语系365人。平均年龄在17~21岁。

(二)工具

该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按1~5分为5级评分。

(三)数据处理

采取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一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SCL-90评分标准,单个因子分超过2分即表示被试在该因子上表现为阳性症状。

我院大一学生各因子的均分都在2分以内,表明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单个因子分超过3分表示有明显心理问题或中度心理问题,共检出192人,占总人数的4%。排在前四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见表1)。

(二)与中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我院大一学生各因子上得分均低于常模,且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三)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单统招、性别差异

单招生的检出人数为51人,占单招生总数的5.7% ;统招生的检出人数为141人,占统招生总数的3.6% 。从检出率看,单招生高于统招生,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二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五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三)系别差异

大一学生SCL-90各因子在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三、讨论

(一)大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SCL-90测评检出可能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共有192人,占总人数的4%。SCL-90各因子均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大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水平。这一结果与张丁香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2]。从检出情况看,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结果显示强迫症状排在第一位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常模的样本主要是本科生[3],也可能是本研究中的大一学生已处于第二学期,大部分学生已度过适应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减少,有较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活跃期的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人际环境和关系质量,因此人际关系敏感问题成为最突出的心理困扰。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各问题时,大一学生受经验限制,缺乏处理方法,情绪波动大,易呈两极分化趋势,因此敌对、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表现突出。

(二)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单统招、性别差异

统招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高于单招生,可能是参加高考的压力,统招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比单招生要大[2],同时对自身人际关系质量的要求也比单招生高。单招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诸因子的得分略高于统招生,说明单招生在处理问题时比统招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谢德光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可能是因为谢德光等人的研究并未做年级的区分,而本研究的对象是大一学生。但笔者认为我院从学生一入校在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对单招生与统招生并没有做区别对待,同时积极开展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一个学期学生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因此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没有显著差异。从各因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男生分数均低于女生,这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这一结论符合辛自强等人的研究结论[4]。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除了女生因生理特征产生特有的细腻、羞涩、依赖等心理素质的影响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有研究者认为,近年来就业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具有竞争优势,这种性别差异导致了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较为明显[5],有研究者指出整个社会也似乎比以往更加强化了男性的支配地位[6]。

(三)不同系别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不同系别的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各系的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管理方法、专业等各方面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影响作用。

四、建议

首先,对男女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深入了解各系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提升系部管理水平。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方面工作中的渗透,这对培养具有优秀心理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德光.高职单招生与统招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2):44-47.

[2]张丁香,顾昭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5):735-737.

[3]仲稳山.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03):251-253,256.

[4]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05):664-679.

[5]李芬.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力市场排斥——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07(05):59-63.

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二 级 院 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班 级:报关A1401 学 号:0309140152 姓 名:曾 月 指 导 老 师:程利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钟媛媛 曾月 熊欣 黄凯琴

报关与国际货运

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我将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为此次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情绪、学业、感情等等因素,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学生共120人。(2)问卷发放过程:

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性别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120份,回收问卷108份。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法为主,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概述(一)、人际关系问题

根据调查可发现,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负的心态,待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表现自己,经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不关心。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调查中发现有4%的同学当自己不受到别人理解时会和别人冲突,缺乏理性,15%的同学会有不同程度的怨愤和心情压抑!不愿和同学交流、合作,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二)、学业问题

调查发现1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就是三点一线之间教室、寝室、食堂缺乏激情与热情枯燥乏味。据了解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

1、学习压力大;

2、学习动力不足;

3、学习目的不明确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4、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三)、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大都处18 ~ 25 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已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不少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但在如何处理恋爱与性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

(四)、情绪问题

进入大学后, 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了大学生许多的心理冲突,大学生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

1、抑郁。

2、焦虑。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增加等。

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内向, 常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与人交往。

4、冷漠。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一)、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

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二)、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

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三)、异性之间的问题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

(四)、遇到困扰的问题 当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

(五)、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

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相关成因的讨论或措施

据了解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

(二)、家庭因素

现在的还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下来嘴里就含着金钥匙是家里的宝,从小的娇生惯养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

(三)、个体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个体的人格缺陷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

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表现为孤僻、冷漠、多疑、悲伤、急躁、冲动、固执、好钻牛角尖、易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个性发展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宋艳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 科教导刊 [2] 赵川林,吴兆方 大学生心理健康 经济科学出版社

[3] 王玉萍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健康研究 第31 卷第4 期

[4] 赵园园 张海燕 大学生学习心理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分析 学术研究 中国教育技术设备 第27期 附件:

大学生消费需求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消费需求情况,我们特组织本次调查,此调查不记姓名,麻烦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与信息。谢谢!!

1、进入大学,哪种感觉最符合你目前的心态?()

A终于解脱了,可以好好玩了

B平时多玩点,到期末再用功学习

C学习和玩两者都要

D一心一意搞好学习

E多投身于社团或其他活动

F其他:

2、你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

B偶尔

C较少

D无

3、对异性交往的现状()

A一般交往

B有玩的很好的异性朋友

C有过约会

D恋爱

E单相思

F失恋

G无交往

H其他

4、当你不被理解、信任时,你会()

A产生对抗心理

B心情会压抑

C怨恨

D与之产生冲突

E向朋友倾诉心里的委屈

5、你对你的大学校园生活怎样评价()

A很一般

B三点一线,很枯燥

C有滋有味

D非常精彩

6、你是否经常反复检查自己已经做好的事情?(如锁门后反复确定)()

A是

B否

7、遇到不愉快,觉得郁闷的时候,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A自己一个人闷气

B和同学或朋友聊聊

C出去发泄一下

D去心理咨询

8、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你会去寻求帮助吗?()

A一定会

B可能会

C应该不会

D绝对不会

9、你是否害怕在大众面前讲话()

A是

B否

10、看到别人穿戴比自己优越,你会()

A嫉妒

B自卑

C有点怨恨

D无所谓

11、大学里的排名对你有影响吗?()

A很大

B比较大

C一般

D基本没有

12、你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很少

13、在过去,你是否想过自杀?()

A是

B否

14、面对学习,就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你()

A自信乐观

B迷茫彷徨

C逃避

5.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五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此次调查以大连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83.33%,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79.17%.。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

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

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

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大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

实存在差距的。

从上述分析可见,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

理疾病。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觉得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应该进行了多一点的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

列工作,以下是个人建议: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

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

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

们身上持久扎根。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

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

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 篇六

一、中国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必要经济支持

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寻找工作需要支出的成本,比如打印个人的求职简历,购置相关的服装,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些在一般的学生身上不是什么难题,但对于贫困生就要另当别论,也许这些使他们的生活费用,但因此影响了他们找工作,由于贫困,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本该拥有的机会。

(二)匮乏渠道和资源

不能否认的是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他们和他们远在乡下辛苦劳作的父母,在所谓的“社会竞争力”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渠道和资源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长期心理困扰

走出乡村进入大学,他们有着家人的期盼,父母的期待更有乡亲们的经济支援的压力,仅有的那点钱也只能作为生活费用,他们都努力的通过自己来改变生活的处境。在就业和贫困的双重压力之下,贫困大学生就很容易发生各种的心理问题,更进一步的影响到他们的的行为,这就给贫困生本身和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对学校和社会来说,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认识上的问题

(1)贫穷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心理上的自卑,就会对同学产生心理上的疏远,虽然他们自尊又自爱,并希望和其他同学建立友谊,融入群体,更好的接受其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早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但自卑心却让他们远离大众,孤立无

援。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性格也有差异,性格中自主能力强,吃苦耐劳等优点,也很珍惜学习机会。

(2)因贫困产生的封闭心理

多数贫困生,因为自己的经济拮据的原因,尽量的缩小自己的交往范围,不想过多的把钱花在社会交往上,也不想参加各种社会组织,自卑感折磨着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变得更为封闭,很少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一直以一种戒备的心态和他人交往,其实他们也很渴望融入群体,但由于过强的自尊和封闭心理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1。长期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受到长期的自卑心理的折磨,因此而变得更加的敏感、非常的脆弱。

2、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贫困大学生普遍的存在忧郁和焦虑情绪,焦虑和忧郁成为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内容,急需化解他们的忧郁和焦虑心理2。贫困大学生产生焦虑和忧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贫困生生活上有更多的顾虑和压力,不可能和来自大城市的其他同学相比,其他同学只要好好学习,生活有父母的大力支撑,无忧无虑,然而贫困大学生既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搞好学习又要赚钱来养活自己,虽然有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少量支持,但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已上万,仅仅依靠亲朋和社会资助的方式是难以支撑的。

(二)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而且原因也有社会、家庭、自我本事、政策等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1、社会的因素

目前的社会竞争激烈、贫富收入的差距拉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下岗、离异)、各方面的人群的生活压力增大,这就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更大,挫折感进一步增强,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此外,不平衡心态使得安1李宗建..和谐校园视域中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传承.2009(10).李蓉.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全感大为下降,这一切都增加了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感,也因此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的因。面临来自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以及社会责任的压力、生活方面的负担、以及充满快节奏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等,都使得他们身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疲惫感。

2、家庭的因素

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多数是农民,因此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相对有限,在处理各方面问题时,方式方法可能显得粗糙,这对于贫困生来说,最初的言传身教来自于父母,深受父母的言行的影响,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其行为习惯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了。农民家庭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也是因为贫困所导致,这就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上留下了一个阴影,对贫困有一种不敢说的恐惧感,当这种恐惧感从小就在其心中萌芽后,很渴望将其摆脱,但实际生活中发现并不容易,因而心理上变得更加忧郁,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3。

3、学校因素

(1)校园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风气会直接的影响到校园生活,因此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在校园中看到,学校作为贫困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多数时间在校园度过,学校生活对其身心发展必然会产生影响。学校中的教育、学习、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的负面效应直接的作用于他们,就会使其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果长期的下去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2)学习环境的压力

在大学的校园里,是一个“高手如林”的环境,以前的天之骄子现在变得很为普通,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因为贫穷有一种失落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加之他们多来自农村,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一些现代化的学习工具,都不会使用,而来自城市里面的大学生经多见广,许多新学习工具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而且充分的利用,这样必然会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留下很大的心理落差,加之生活贫困,既要赚钱生活,又要继续努力学习,如果生活环境压力很大,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3 叶小华.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党史文苑.2008(22).4、自身因素

(1)为了父母的期望

从开始读书到进入大学,贫困家庭的家长对孩子寄托着很大的希望,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贫困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当初父母为了自己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都操碎了心,为了能让自己上一个好的大学,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来自父母期盼成了贫困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压力,他们既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深情的期待,但另外一方面,现实竞争的残酷,让他们心力憔悴。

(2)缺乏能动性

贫困大学生生活有困难就应该积极主动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基金,先解决生活的困难等实际问题,之后才能进一步的排除心理负担以及因为贫困产生的忧虑情绪,但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并没有申请相关的援助,心理上消极被动,不愿意承担负面的责任和影响;其次,一些贫困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只要稍有挫折就心灰意冷,情绪低落,还没有学会接纳自我,需要一种积极对待人生的态度,将贫困要化为一种动力,奋发图强,才能更好的生活学习。

三、总结

7.近期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学生1825人, 其中男生902人, 女生923人。

2、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 (SCL一90) 。该量表采用由1-5的5级评分制, 包含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症、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方法

(1) 测量法

首先, 把2009级学生的个人资料导入《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 再组织学生在网上用学号登陆系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检测结束后, 对有效学生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

(2) 因子程度分析法

我们根据学生心理检测的结果, 采用五级评分制, 即 (1) 无, 即自觉无该项症状; (2) 轻, 即自觉有该项症状, 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 或影响轻微; (3) 中, 即自觉有该项症状, 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 (4) 重, 即自觉常有该症状, 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5) 极重, 即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对受检者的影响严重。这里所指的“影响”, 包括症状所致的痛苦和烦恼, 也包括症状造成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轻”、“中”、“重”的具体定义, 则由自评者自己去体会。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2]

我们统计分析了学生检测后9个因子的程度、样本数、样本比例等方面的状况, 由此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3) 差异显著性检验法

统计检验——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思想, 是以概率P<5%和P<1%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在正态分布曲线中, 若样本T值小于1.96或2.58, 那么显著性的概率P>0.05或P>0.01, 则为差异不显著;若样本T值大于1.96或2.58, 则显著性的概率P<0.05或P<0.01, 则为差异显著或差异非常显著。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分析

从检测结果得知, 除“强迫”因子以外, 其他各项指标中绝大多数学生属于无症状;有轻微症状的学生, “强迫”症状占了半数以上 (54.90%) , “人际关系” (46.36%) 、“敌对” (41.97%) 、“偏执” (44.71%) 、“精神病性” (42.79%) 症状占了四层以上;有中度症状的学生, “强迫”症状占了18.25%, “人际关系敏感”占12.16%, 其余各因子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 “抑郁”因子接近10%;有重度症状的学生, “强迫”症状占1.64%、“人际关系敏感”占1.04%、“抑郁”症状占1.15%、“敌对”症状占1.15%, 其余都在1%以下;症状极重的很少, “躯体化” (3人) 占0.16%, “人际关系敏感” (1人) 占0.05%, “焦虑” (1人) 占0.05%, “敌对” (4人) 占0.22%, “精神病性” (1) 占0.05%。

由此可见,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轻微的心理偏差,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强迫”因子,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这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比较高, 其次要关注“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 对于“抑郁”因子也不可小视。

2、高职大学生总体和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高职大学生总体和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 在心理检测指标的9个因子中, 只有“抑郁”因子差异显著, “恐怖”因子差异非常显著, 其余各因子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由此可见, 高职大学生男生群体和高职大学生总体比较, 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但绝大多数因子差异并不明显。

3、高职大学生总体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高职大学生总体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 在心理检测指标的9个因子中, 只有“恐怖”因子差异显著, 其余各因子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由此可见, 高职大学生女生群体和高职大学生总体比较, 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高职大学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高职大学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 在心理检测指标的9个因子中, “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差异非常显著, 其余各因子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由此可见, 高职大学男生群体和女生群体比较, 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女生更容易受情绪的困扰, 表现为情绪低落、容易为琐事烦恼、担心等, 但是其它方面并没有明

三、对策与建议

1、社会广泛关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生源结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服务定向等方面的特殊性, 他们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的大背景下, 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更多困惑与压力, 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所以, 我们应该唤起全社会都来关注高职大学生, 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泛的社会环境,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学校更要重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四级网络。

即以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为一级网络, 以指导为主, 对学生的重大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处理作出决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二级网络, 以咨询为主, 收集和掌握全校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信息, 为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或通过网络提供咨询服务, 使求助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学生处、团委会、各教学系 (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等) 为三级网络, 以预报为主, 主要负责收集和掌握各系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信息, 并汇总上报;班主任、学生班长、心理委员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会员为四级网络, 以预防为主, 随时收集、报告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每一级网络都指定专人负责, 定期、不定期地向上级网络报告, 随时了解和监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学校开设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并在思想品德课程里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学课程作为选修课。通过课程教学,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授心理科学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训练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树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学生通过学习, 能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 正确地面对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恋爱问题、学习与成才、人格发展、未来的择业与就业, 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的健全, 以全面推进我们的素质教育。

4、加强对学生心理社团活动的指导, 进行学生心理素质的自助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协会和每个班级的学生班长和心理委员, 协助教师定期开展活动, 特别是每年的“5.25”活动月, 通过举办影展、讲座、沙龙、知识竞赛、心理剧、心理电影观摩、热门话题讨论、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 指导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朋辈”间的心理互助, 这样,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相结合、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培养高职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摘要:通过对泸州市2009级1825名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检测, 结果表明:大多数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也有四成以上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 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为此, 我们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三级)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2]方百盈:《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年8月, 27卷第3期。

8.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SCL—90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56-002

一、引言

大学期间虽然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他们的心理还在不断发展着。为了解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大一新生的健康状况,研究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数据分析,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首先对大学生整体以及各因子分析得出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对大学生的性别进行差异性分析。接着通过三个年级的比较以及研究生、在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比较,得出大学生独有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方法

2. 1研究对象

使用心理测试软件获得1910个样本,去除38个无效样本,得到的有效数据共有1872个。其中包括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大学教师,其中男性728名,女性1144名。详细的被试情况见表一。

2.2仪器

本心理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心理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此量表采用五分制。在1-5评分制中,粗略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因子分是否超过3分,若超过3分,即表明该因子的症状已达到中等以上严重程度。

2.3 程序

调查采用 SCL - 90 项自觉症状评定量表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施测时, 对他们讲明调查目的, 打消同学们的顾虑, 让调查得以顺利进行。待同学们都完成了测试后,使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电脑筛查和分析。

三、结果

3.1 本科生SCL—90 各因子得分分析

采用SPSS19.0的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本科生各因子得分及中度以上症状者所占比例见表2。

从表2中看出:得分最高的因子是强迫症状,其次是敌对、抑郁、人际关系、躯体化,得分最低的是恐怖,其次是偏执和精神病性和焦虑。不过总体上在1210名个体中中度以上的症状者并不多。

3.2 本科生SCL—90 阳性项目数(有症状项目数)的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绘图,本科生阳性项目数的情况见右图。

从右图可见,被调查者的阳性项目过半的约占34%,而完全没有症状的只有七个人,结合表2可见,虽然大学生心理状况不是很严重,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3.2 本科生SCL—90 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将被调查的总体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科生的所有因子都显著高于正常成人常模。

3.3 本科生SCL—90 各因子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

用SPSS19.0软件包对不同性别的本科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九个因子中,本科生明显存在男女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的得分。特别是在敌对因子分上,男生的平均分远高于女生,其次是精神病性和躯体化。

3.4 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在各因子上的差异

通过对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各个因子分的方差分析,从而得出大一(N=137)、大二(N=175)、大三(N=438)和大四(N=460)在各因子间有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本科生的各种因子分在四个年级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大一的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些因子中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此外,大三学生在躯体化,抑郁和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和大四学生。3.5 本科生和硕士生及老师在各因子上的差异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科生、硕士生和教师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师在SCL—90的各因子中的差异极其显著,而且在各因子中本科生都明显高于老师和研究生。

四、讨论

4.1 本科生整体状况的结果分析

因为绝大部分本科生都会有各自得以交流的朋友以及解决心理烦恼的小经验,所以心理问题虽时常有,但总体上并不严重。然而正是时代不断的发展,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及价值观等都与常模时期展现的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本科生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当然也有很少的因素是由于本科生自己错估自己的健康水平。而对于男生和女生在各因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男生被社会给予了坚强等形象,致使他们很少吐露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集腋成裘。而女生恰恰相反,她们总是可以寻求倾诉对象,甚至哭诉等。这有利于快速解决她们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男生的攻击本能远高于女生,再加上遇到一些矛盾、不顺心的事,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2 本科生在不同年级的差异结果分析

同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相比,大一学生远离了父母家人以及以前的朋友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学校和人群,他们总会有一定的适应阶段。在这期间大一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不当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大三的学生是学习压力和对未来选择压力最重的时期,因为大一我们可以懵懵懂懂,大二我们依旧糊涂,但大三我们必须考虑将来,考虑大四我们是工作还是继续读研。因此本科生在大三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正如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在躯体化、抑郁和敌对因子上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和大四的学生。

4.3不同学历中本科生的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9.近期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九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西华师范大学的实习老师,因实习工作,要对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以真实反映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现状,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写在每道题目后面的括号里。

真诚地希望您配合调查活动!不甚感激!

1、面对高中三年的学习,你的感觉如何?()-1-

A.目标明确B.没有方向C.只需完成高中学业

2、你认为你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哪方面?()

A.老师的期望B.家庭的期望C.自己的期望

3、你认为现在读书对以后我们的事业用什么影响?()

A.有利于事业的成功B.没什么关系C.至少对考大学有帮助

4、在学习过程中你对学习的态度和对老师的希望(可多选):()

A.对学科感兴趣B.希望学其他些有用的知识C.希望得到老师帮助

5、一次考试失利,将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A.情绪波动很大 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D.认为自己很无能

6、你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A.完全可以B.只能完成某几门C.每门都只能完成作业的部分

7、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会()

A.废寝忘食,通宵达旦B.参考别人的C.完全照抄别人的8、你认为下列哪些人最赚钱()

A.大学毕业生B.高中毕业生C.初中毕业生

9、你认为高中的学习大多是()

A.记忆性学习B.理解性学习C.理解与记忆性并存的学习

10、你认为学习的作用是()

A.提高自身素质B.考大学C.没有考虑

11、你对自己的学习的热情?()

A.热情较高B.热情适中C.害怕学习

12、对于自己定的学习目标,出现困难可能达不到时,你会()

A.继续努力B.缩小目标C.完全放弃

13、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会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A.会B.有时会C.不会

14、你认为你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哪方面?()

A.老师的期望B.家庭的期望C.自己的期望

10.近期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

一、调查对象:桥冲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二、调查方式及调查步骤

调查方式:随机问卷

调查步骤:

1、向全体初二学生发放《当代中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

2、根据调查的情况仔细分析,找出造成当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3、通过和一些典型的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心理压力的症因所在,进行疏通,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压力过大的困惑。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1、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压力,6%的学生不确定。事实上,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学生多用好烦、太沉重、好辛苦、非常郁闷等字眼来形容心理压力,这表明学生的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了。

2、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人际关系及环境方面。

首先,学习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试;成绩排名;学习方法。

(1)当谈到考试时,67%的学生的反应是:紧张、害怕、厌烦、讨厌、想逃避等消极情绪,1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平常心。考试时适当的紧张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过于紧张或害怕等情绪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在考试中发挥正常的水平,树立自信心。

(2)考试结束后,70%的学生认为最关心的是成绩,65%的学生认为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绩排名。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却畏惧成绩排名。成绩排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沉重的心理压力。

(3)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苦恼、无助,带来心理压力。

其次,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父母平时对孩子过问很少,一旦出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对待;父母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以家长权威压服孩子;父母爱将孩子与他人比较……41%的学生认为这些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继而带来心理压力,59%的学生则认为与父母的关系是和谐的。

(2)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30%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为此深感烦恼。

(3)相对而言,82%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为和谐,而老师的批评、老师不公平对待、评价不当或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则容易在师生关系上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再次,环境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

(1)父母离异或突然死亡,父母经常争吵,父母性格不良,经济困难等家庭变化和不良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2)学生是基本认同并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41%的学生则对如校服里的衣物穿着、发饰等仪表方面的规定持有异议,在行为中形成个性的张扬与学校制度的冲突,造成心理压力。

(二)、中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方式

中学生有心理压力时,他们的调适方式是:48%的学生默默承受、忍让、自慰;25%的学生靠运动、游戏来转移自己的情绪;5%的学生会以发脾气、搞一些小小的破坏活动求平衡;71%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包括上网聊天);19%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宣泄自己的不快与抑郁;13%的学生会与师长谈心;21%的学生能哭时就大哭一场;8%的学生大睡一觉或听音乐等。

(三)、互联网的出现与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关系

我们的课题研究方向是信息化条件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故在这次问卷中对此问题作了初步调查。

首先,当问到互联网的出现给你带来什么、是否带来压力时,学生一致认为,互联网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开拓人们的视野,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45%的学生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压力,而是快乐;37%的学生则由于自己未能熟练利用电脑工具自由地畅游网络世界或者担心迷恋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影响学习感到苦恼,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总的来说,互联网既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以使学生与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想象力,因此,学生非常愉悦从容地接纳,这是令人欣喜的景象!由互联网而引发的心理压力或许没有那么沉重或消极!

其次,当问到网络工具能否帮助你缓解心理压力及采用方式时,58%的学生认为网络工具不失为缓解心理压力的快捷渠道,主要采用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听网络音乐等方式来宣泄和倾诉以缓解压力。

四、改进建议

根据上面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和造成这些压力的来源。为此,针对不同情况,我们相对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上一篇:《寒号鸟》 教学设计下一篇:西北工业大学党建活动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