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2024-10-16

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通用11篇)

1.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一

个人三年成长规划

(2016年—2019年)修武县实验高中 刘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为了对自己做出完整而综合的评定,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使自己能够更快速的成长起来,特制定规划以更好的发展自己,以下是我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一、个人现状:

2006年7月毕业至今,我已执教十年,十年来我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担任七年班主任工作。同时负责我校的语文中心教研室工作,始终带领全校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摸索。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语文同仁的热心帮助下,我在教学成长以及班级管理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个人成绩多年获教学成绩一等奖、荣获过市优质课一、二等奖、“一课一名师”市一等奖荣誉称号,每年都有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尤其是去年焦作市举行的综合实践与社区服务的评选上,荣获焦作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荣获过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以及市名师培养对象、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今年有幸成为爱琴海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通过聆听宋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聆听童志斌教授的课以及讲座,让我为名师的风采折服;通过成员之间的不断沟通和交流,让我成长了很多。同时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应在这有限而宝贵的时间里,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成为专业成长质的飞跃。

二、总体发展目标

作为教师,奉行着“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态度,去读懂每个学生,让学生在爱中成长。严格按照学校、年级要求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注重落实、创新,带领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担任班主任工作,并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争取所带的班级在历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三年之内争取成为市级名师。向科研型教师的目标发展。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通过阅读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积累,很难真正解读透高中教材,在专业发展这条路上也不可能走的远,所以我要坚持阅读和本学科有关的书籍以及班级管理的书籍,因为教书育人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把一些大家的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严谨治学,孜孜不倦。

作为教师,术有所经,业有所专。为把自己锻炼成为业务精湛、教艺高超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念,博学心理学,并学以致用,大胆地实践。学生崇拜有才华、有学识的老师,紧密配合现代化新课程的教学观,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享受课堂的快乐和学习知识的快乐。

(三)钻研业务,求实创新。

社会是进步的,时代是发展的,一个老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 2 想取得更大的成绩,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会一直积极参加省、市、县等各级组织班主任培训、课题研究等培训。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写好反思,力争自己主持的课题获省级奖项。

三、未来三年研修目标及实施措施: 第一阶段(2016年——2017年)

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学期参加一次校公开课,上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出令学生和自己都满意的课。

2、做好高三教学的积累,通过三轮复习对各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真正形成知识网络框架。争取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

3、合理统筹好三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多组织三个年级的集体教研活动,通过语文同仁的共同探讨,解决组内人员的困惑。第二阶段(2017年——2018年)

1、提升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去影响学生,在工作中“多做”、“多想”、“多听”。

2、多参加全市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每一次比赛可以不断磨砺自己,争取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向着专业方向不断发展。

3、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阶段(2018——2019年)

1、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高中语文学科活动,借助这个平台不断向全市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从而提升自己。

2、将两年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等资料整理出来反复修改以提升理论修养。

3、继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争取对教材有更深入的解读。

4、加强教研,增加组内凝聚力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而努力,争取让自己所在的团队获得嘉奖。

四、研修措施:

(1)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及语文专业水平,多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和文学专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王开东《最好的老师不教书》《古代文化作品选》等,同时认真写读书笔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宽广专业知识背景在工作中才得以得心应手。

(2)养成“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习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及时进行反思,多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及时积累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

(3)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广泛地学,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自己具备综合的文化素养,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较科学系统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要想在今后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不会停步,更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

2.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二

关键词:C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能力

随着三网合一、物联网等概念的普及, 势必推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更快的发展及更深更广的应用和普及,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必备的基本技能, 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必备的素质。目前, 各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C语言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因其处理和表现能力极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的特点, 使其能在各类各型计算机上广泛使用, 因而作为很多高等院校 (包括高职院校) 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首选。由于学生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学中困难重重, 学习效果也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 不论是教还是学, 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此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探究欠深, 在此, 本人结合十余年程序设计教学经验, 谈谈C语言教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意义及作用, 进一步明确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程序设计的必要性。

1、程序设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关系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 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 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 思维会比较清晰, 不但关注事物现象, 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分析, 其思考方式也会比较严密。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 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 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产生融会贯通的作用, 因此, 掌握逻辑思维方法, 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很多大一新生还没从高中那种"听知识"学习方式转变成"学知识、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是基础课程教学目的之一。

程序设计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程序设计能力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和开发环境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组成。通过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调试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英语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程序设计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C语言教学过程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软件设计及软件开发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C语言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2、基于程序设计能力认识的C语言课程目标和要求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 C语言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唯一课程, 学生的程序设计兴趣是否能被激发, 基本程序设计思想和观念是否能够培养, 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否能够形成与C语言教学目的教学与强调紧密相关。

C语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利用高级语言编程的基本概念, 熟悉高级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程序设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在传统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授学习本课程目的、意义仅安排在第一次课概念部分, 仅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谈C语言的专业地位与作用,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听了感觉空洞, 听后认为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今后不会从事软件设计, 此课程学不学无所谓, 因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 我发现实用主义对师生的影响都很大,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少从理论上谈多从实用的角度展开。从学生切身利益得失上入手。比如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 所有类型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要找到工作都要参与社会竞争:或者参加招聘考试, 或者参加求职面试。无论是考试还是面试, 用人单位除了考查必须的专业知识外, 还将着重考查求职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归结起来就是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 报考考公务员之类的考试, 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考试, 都要考核考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属于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 也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同样的, 在各种面试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就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 因而大学期间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随后强调C语言教学目标正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正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并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具体到对学生本专业课程的影响, 进而对他生活、人际交往, 甚至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这种目标不时强化, 让学生产生必须学好的动机, 从观念上坚定必须学好的信念。让学生明白学习C语言是他提升自我, 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唯有明确了目的, 学生才会重视本课程, 学生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本课程才有可能学好。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C语言课程目标教学要点分析

基于对程序设计能力的认识, 为了有效实现C语言课程教学目标, 除培养学生基本语法、语句等语言本身的要素能力外,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还应注意强调以下几个基本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

3.1 强调人机交互基本概念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结合具体实例的演示, 向学生反复强调程序设计, 强调人与机器的交互等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基本要求, 并注意学生对程序设计各基本概念的理解。大学生对英语的基本词汇和句法都已经熟练掌握, 这为他们学习C语言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英语这一"天然拐杖"作用, 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学中心", 通过多媒体课件将C语言基础知识的要点用精炼的英文关键字或短句显示出来, 同时提示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 演示与学生专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实例, 用具体实例, 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自然语言的思维, 自主地建构C语言的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这种运用自然语言的思维建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解决"C语言抽象性强、学生难以学通"的教学难题, 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而达到强化基本概念的教学目的。

3.2 着重培养学生画流程图的能力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 重点在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结合控制语句结构和函数学习, 应着重培养学生画流程图的能力,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着手画几种控制结构的流程图, 启发学生解决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 比如鸡免同笼、水仙花数等问题, 以前学数学时可能他百思不解的问题, 使用程序方法轻松解决, 倍增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引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采用"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控制结构。通过一系列具体实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降低了程序学习的难度, 使学生容易掌握, 不再畏难。

3.3 注重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组、指针和结构体较抽象的内容, 在教学中采用FLASH动画展示与通俗比喻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C语言虚拟存储结构特征,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程序的目的和任务。进而能够认识如何把现实问题抽象到计算机中, 从而得到处理。开拓学生创新能力, 增强学习兴趣。

3.4 游戏设计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大一新生刚离开高中老师及家长严管的环境, 不知所措。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将多数时间是用在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上, 如果不好好引导和控制, 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推进。引导学生编写较简单的游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步转化成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学生的学习情趣明显增强, 还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

4、结束语

在C语言程序教学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 除了在C语言课堂教学上得到培养, 更重要的通过上机操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课后在线作业, 加强程序设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组织程序设计比赛、程序设计思路交流加强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组织参观软件开发公司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冬.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7 (9) :94-96.

[2]张宏.浅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焦作大学学报, 1994, (02)

[3]David Jonassen, et al.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Vol.9 No.2, 1995.

3.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三

一、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3+1”培养目标的定位

1.职校会计专业学生现状

当前,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会计专业,知识点较多,长期固定单调的学习方式约束,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倦。用人单位的反馈是毕业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对会计技能的整体掌握,缺乏对新业务的思考和应变能力,对独立进行财会工作缺乏信心,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缺乏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等。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如何定位、突出哪些特点、通过何种途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已成为职校会计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3+1”培养目标

职校会计专业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应为社会培养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三项能力和一项素养,面向基层企业事业单位的初、中级会计专业技能人才。

通过“3+1”培养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及其他相关岗位的工作。

二、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3+1”培养目标的特点和内容

1.“3+1”培养目标的特点

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3+1”培养目标相对于其他层次的会计专业培养,充分体现了与社会接轨,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职业教育特点,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会计岗位需要,形成学生“零距离”的就业能力,充满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2.“3+1”培养目标的内容

(1)专业能力。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构建自己职业要求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的重心在于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包括社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等。通过两年的学习,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如下:

具有面向市场经济一线技能型人才应必备的专业及文化知识;

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手工及计算机处理各类企事业单位业务核算的方法;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知识;

熟悉与会计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

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ERP、统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软件的操作。

(2)方法能力。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想,“综合能力”为人们所接受。学生能力结构的构建应以“适用、够用”为原则,由模仿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完成岗位所需的能力训练。能力结构包括自我教育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的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取得会计电算化中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取得秘书中级证书;

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通过全国公共英语一级考试;

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处理经济信息,取得办公软件中级证书。

(3)社会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提高表达能力和培养人际融合能力。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来看,个人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已成为人才最重要的评估标准之一,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实现真正的与人合作,从而达到1+1>2效果,实现“积极相关”。

(4)职业素养。职校会计专业应使学生具备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培养沟通技巧,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并能应对职业变化,不断地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职校会计专业“3+1”培养目标的实现条件

1.课程整合优化,适应社会需要

课程整合优化,对于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3+1”培养目标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发展需求,围绕职业岗位需要,对传统教学体系进行调整。按岗位设置课程,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岗前实习构成新的课程体系。具体设置有出纳、仓管会计、统计员、税务会计、销售会计、成本会计、工资会计、总账会计等岗位。

改变传统的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都是“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重视应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选择内容。考证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学习获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

2.文化课重基础,专业课重技能

文化课重基础,在重视发挥文化课为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服务的功能的同时,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功能。为此,努力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其中基础性文化课主要在低年级开设,为学生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打基础;高年级则侧重于应用性的学习,如在语文学科中加强应用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数学学科中渗透统计方法、计算器的正确熟练使用等;在英语学科中渗透会计专业术语的学习等。

专业课重技能,专业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灵活有效组织模拟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既注重知识的相对独立完整,又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实际业务中解决具体问题,将知识点通过实际操作,消化、理解并加深了记忆,提高将来参加工作后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3.职业任务驱动,提高学习兴趣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职业任务驱动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通过职业任务驱动来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例如,《成本会计岗位》讲授费用核算的支票填制过程见表1。

本课例就是“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态度。如教师仅以讲授形式将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不能参与或以团队合作形式去获取信息。学习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步步深入,循序渐进。

4.思想道德教育,强化职业意识

学校应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能同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原则一般较枯燥、抽象,若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真正领会,甚至会反感。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案例资料,鼓励学生思考,例如讲授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时,可以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职业道德行为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关系一起讲授,使学生明白会计工作虽然重要,并需要经常接触金钱等财产物资,但具体工作却是平凡而琐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计算机专业就业职位介绍1 篇四

【职位名称】程序员

【是什么】

程序员是指从事程序开发、维护的专业人员,一般分为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编码员。

【做什么】

① 项目策划、市场调查; ② 用户的需求分析,策划程序框架、流程; ③ 编写代码,开发程序,同时编写开发文档; ④ 测试,运行程序; ⑤ 帮助客户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⑥ 软件版本的更新。

【怎么样】

随着计算机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客户对于一些专门的应用软件需求量大增,所以对于程序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虽然现在中国的程序员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但是还是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尤其对于一些技术熟练、有很好的编程习惯的优秀程序员,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而且程序员的发展空间很大,可以经过努力升级为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等。不过程序员有事工作相对繁琐,有时需要经常加班,技术更新快,所以压力也很大。

【谁能做】

① 大专以上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至少熟练掌握两到三种开发工具的使用,同时对于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有很深入的了解,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相关的数据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② 通过初级或者高级程序员考试或者拿到一些国际、国内认证的证书,有一年以上相关经验; ③ 软件结构设计/分析能力,出色的编程能力,掌握了几种软件的开发技巧,同时需要有严格的软件工程思想; ④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精神,具有永攀高峰的精神。

【小贴士】

程序员可以分为很多种,像Unix程序员、Windows程序员,或是C++程序员、Delphi程序员,等等,由于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则是一个要求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不能固步自封,稍不注意就会被甩开,所以好多程序员都是做上三五年就往技术管理方面转型。

2.【职位名称】软件工程师

【是什么】

软件工程师指从事软件工程的立项、分析、建模、编程、测试、发布等工作并能够进行软件开发职业的人。

【做什么】

① 指导程序员的工作; ② 参与软件工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等过程; ③ 协助工程管理人保证项目的质量; ④ 负责工程中主要功能的代码实现; ⑤ 解决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 ⑥ 协调各个程序员的工作,并能与其它软件工程师协作工作。

【怎么样】

软件工程师收入较高,就业也比较容易,但工作量大,繁琐枯燥。

【谁能做】

①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软件专业或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 ② 通过了软件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了微软专家认证、Cisco专家认证、3COM资格认证、ADOBE资格认证、Oracle认证等其中一家或几家的资格认证书; ③ 具备1年以上的软件开发和设计工作经验,熟悉一种以上数据库的使用和开发,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软件架构设计; ④ 具备比较高的英语读写与交流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为人诚恳,有敬业精神,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贴士】

堪称最走俏职位,在很多大小IT企业都有发挥的空间。

3.职位名称】软件测试工程师

【是什么】

软件测试工程师是指那些通过使用一定的测试工具,找出软件缺陷从而提高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的技术人员。

【做什么】

① 修改测试案例; ② 用自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尽早找到软件缺陷,并确保其得以关闭; ③ 项目可行性、可靠性分析,风险分析; ④ 制定测试计划; ⑤ 测试自动化开发。

【怎么样】

随着IT行业的发展,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人们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设计和测试上,以提高产品质量。目前从事软件测试的工程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招聘已经成为IT招聘的一个新亮点。月薪从一千到四五千不等,依个人经验和所在的公司、具体的工作而定。

【谁能做】

① 电子、电机、网络、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毕业,有一定的编程知识,有穷追到底的精神; ② 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组织管理,精通软件测试工具。获取ATA软件测试工程师或elphi初级程序员或Java初级程序员认证; ③ 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编程经验,懂测试软件的操作,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同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以书写软件缺陷报告; ④ 责任心强,力求完美,具有团队精神,善于沟通,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热爱学习,善于利用书籍、网站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

【小贴士】

作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有一定的测试经验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时刻关心市场上时时涌现出来的软件产品,还要经常通过书籍、论坛等多了解别人的测试经验。

4.【职位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

【是什么】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是指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进行机械、建筑工程、环境工程设计等的技术人员。

【做什么】

① 设计方案的演示与论证,支持远程协同工作; ② 室内装饰设计效果展示与体验,城市规划方案的虚拟漫游及环境评测; ③ 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指导加工和制造; ④ 能够为客户提供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有创新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 ⑤ 城市、小区绿化,道路、桥梁的设计效果图,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建筑用图、宣传用图; ⑥ 广告用图,多媒体宣传片。

【怎么样】

计算机辅助设计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领域,同样广泛应用于环境工程领域。同时网上日渐丰富的设计资源和知识信息将改变工程设计者现有的工作方式,为全球设计者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谁能做】

①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独立的设计能力,或者能够把别人的设计思想用图表达出来; ② 同时能够熟练使用CAD等绘图软件进行机械、建筑绘图,制作效果图,最好具有独立设计的思想和能力; ③ 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三维动画制作的各种软件,精通房产动画的所有制作流

程,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从事建筑规划,房产楼盘虚拟现实或三维动画编程工作2年以上经验; ④ 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一定创新设计能力,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

【小贴士】

5.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2、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盘古开天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说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一二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同桌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出示课件:宇宙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盘古醒来后,又是

怎么做的呢?)

2、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一片,有一天,沉睡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

3、“沉睡”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从“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句话中读懂的。)

4、能把读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下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谁能够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6、讲得真好,用上“抡、猛劈”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那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些呢?(“缓缓,渐渐,慢慢”这三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天和地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开的;第二段中的反义词也非常重要,(出示课件:反义词句子)“清和浊”,“轻和重”,“上升和下降”,因为只有清而轻的东西才能缓缓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才容易慢慢下降,变成地。)

7、很有道理,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谁能具体讲一讲?(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8、讲得不错,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和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2、请同学们看着

(出示课件:插图),谁来复述这一段内容?(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天和地之间,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了还要评一评呢?

3、谁来评一评?

4、复述得好,评得也不错,是啊,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天和地固定住了,但是盘古也已经筋疲力尽,终于有一天,他轰地一声倒下,倒下去之后,他的身体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呀,同学们,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作者在这儿抓住了盘古身上的器官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那么,作者由盘古身上的什么器官想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物呢?小组议一议。(出示课件:相似特征)

5、你们真会读书,是啊,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让我们拥有了这么美丽的世界,盘古真了不起,同学们,请你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出示课

件:第四自然段)吧。

6、读得真不错,那你们自己能不能把整个神话故事比较详细地说下来吗?自己先试一试吧。

7、谁能够比较详细地讲一讲?

8、说得真精彩,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都非常好,能够详细地把这个神话故事讲下来了,课后,你要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吗?

9、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神话故事吧!

(出示课件:课文朗读)

四、课后总结,拓展升华

1、这课中还有好多写得好的词语呢,请打开书,把它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积累起来,2、你们都摘抄了哪些词语呢?

3、说得真好,同学们,学了课文,还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呢!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已经感觉到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有盘古的开天地,才有我们美丽的宇宙。

4、想欣赏更多的神话故事吗?

(出示课件:神话故事)

五、作业:(出示课件:

1、积累短语。2、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第18课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2、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盘古开天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说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一二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同桌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出示课件:宇宙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盘古醒来后,又是

怎么做的呢?)

2、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一片,有一天,沉睡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

3、“沉睡”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从“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句话中读懂的。)

4、能把读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下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谁能够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6、讲得真好,用上“抡、猛劈”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那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些呢?(“缓缓,渐渐,慢慢”这三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天和地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开的;第二段中的反义词也非常重要,(出示课件:反义词句子)“清和浊”,“轻和重”,“上升和下降”,因为只有清而轻的东西才能缓缓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才容易慢慢下降,变成地。)

7、很有道理,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谁能具体讲一讲?(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8、讲得不错,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和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2、请同学们看着

(出示课件:插图),谁来复述这一段内容?(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天和地之间,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了还要评一评呢?

3、谁来评一评?

4、复述得好,评得也不错,是啊,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天和地固定住了,但是盘古也已经筋疲力尽,终于有一天,他轰地一声倒下,倒下去之后,他的身体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呀,同学们,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作者在这儿抓住了盘古身上的器官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那么,作者由盘古身上的什么器官想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物呢?小组议一议。

(出示课件:相似特征)

5、你们真会读书,是啊,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让我们拥有了这么美丽的世界,盘古真了不起,同学们,请你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出示课

件:第四自然段)吧。

6、读得真不错,那你们自己能不能把整个神话故事比较详细地说下来吗?自己先试一试吧。

7、谁能够比较详细地讲一讲?

8、说得真精彩,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都非常好,能够详细地把这个神话故事讲下来了,课后,你要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吗?

9、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神话故事吧!

(出示课件:课文朗读)

四、课后总结,拓展升华

1、这课中还有好多写得好的词语呢,请打开书,把它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积累起来,2、你们都摘抄了哪些词语呢?

3、说得真好,同学们,学了课文,还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呢!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已经感觉到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有盘古的开天地,才有我们美丽的宇宙。

4、想欣赏更多的神话故事吗?

(出示课件:神话故事)

五、作业:(出示课件:

6.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2、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情景俱到,既细且清”“真切灵活”的散文特色。教学难点: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

二、释题:从文章的题目中,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

明确:“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

三、作者介绍: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l923__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四、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用两个字来概括。

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绘秋部分可概括为几幅图画,用四个字概括。“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

阅读这一部分,请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1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写故都的秋的? 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

提问:2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清、静、悲凉

①牵牛花:“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写“静”同时也写“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

②槐树落蕊: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

提问

3、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

点拨:由于作者当时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热闹。“是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这就点名了“时椙闂景”三者的关系,感时生情 ? 以情驭景 ? 以景显情。写自然之秋,抒内心之愁,便是这篇散文突出的特色。提问

4、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点拨: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提问

5、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

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提问

6、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提问

7、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点拨:为了对比,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提问

8、思考第12自然段的议论有无必要?(试从议论的落脚点上考虑)点拨: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提问

9、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

点拨:作者由故都的秋写到江南的秋,由故都秋中的槐树、蝉声、果树写到南国秋中的“二十四桥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由现实中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受,写到外国著名诗人、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对秋的描写。

作用: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了故都的秋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在这一时期作者的苦闷、忧愁的思想感情。

提问

10、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分析: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提问

1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分析: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秋花——色

秋槐——形

秋蝉——声 秋雨——味

秋果——实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提问12、1、课文结构是怎样的,文章怎样前后呼应? 2.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解决思考题

本文能反映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选取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学生归纳分析)①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的作用。②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③语言的特色: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4.归纳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①诵读,朗读最好,便于深入领悟语言和情感。②联系背景,便于深入理解。③分析思路结构。

④鉴赏文章写作上的特点。⑤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彩色的色彩。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彩色的色彩。

7.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七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中职计算机专业,学业成绩测评体系,背景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教育, 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 具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的就业率超过了本科生。然而, 在高就业率的背后, 却存在着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频繁更换工作、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 就业率上去了, 而就业质量却不见改观。特别是极富创新性和科技前沿性的计算机学科, 对毕业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 需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构建全面、合理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 合理对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科学评定, 充分发挥学业成绩测评结果的导向功能, 培养出技术熟练的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内涵

“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 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 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依据, 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衡量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业情况, 帮助学生习得良好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本课题论述的学业测评体系主要是针对已经完成在校两年专业课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这类学生经过两年专业的系统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 并且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但是中职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 现行的中职教育制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职毕业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 是不是具备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因此, 本课题中所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是以M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为研究样本, 将从M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构建入手, 制定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测评标准和课程题库, 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探索与研究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构建的方法与步骤, 进而建立M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绩测评制度, 实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开设, 由于学校专业建设的差异, 出现了专业课程设置不一致的问题, 存在着学业测评内容不统一、学业测评方式不科学、学业测评体系尚未形成、学业测评推行仍存在障碍等问题, 这就出现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随意, 测试虽然开展了, 但是测试的成绩与评价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 无法为就业单位提供科学评判依据。

(一) 学业成绩测评内容尚不统一

首先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自主性导致学业成绩测评内容不统一。本课题的研究样本M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各校授课教师的不同, 没有统一的授课要求与授课内容, 各校教师根据自己挑选的教材进行课程安排, 因此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各不相同, 对于课程的学业成绩测评也是由教师自主命题、自主评判, 并没有统一的内容和准则。

其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多样性导致学业成绩测评内容不统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针对中职课程来说, 更偏重于实践性。在实训环节的操作过程中, 如何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科学的评定, 如何进行测试内容选择, 仍需要多方位的实验和验证。

(二) 学业成绩测评方式尚不科学

首先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在测评过程中的缺位导致学业成绩测评方式不科学。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的影响深刻, 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仍未摆脱普通教育的桎梏。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测评发展的过程中, 学校和教育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政策推动适合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学业成绩测评方式。

其次是企业在测评过程中的缺位导致学业成绩测评方式不科学。“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对人才的需求是促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归因。特别是在学业测评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应该与培育人才的中职学校相一致。然而在当前的学业成绩测评过程中, 企业并没有参与到测评的过程中, 企业在学业成绩测评中的缺位导致了测评方式的不全面。

(三) 学业成绩测评推行仍有阻碍

首先是教师对于学业测评态度的不一致。本课题所构建的是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有的教师认为, 不同的学科进行分别的、针对性的学业测试就足够了, 学生修完二年级课程前也都取得了如平面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便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肯定, 不需要再通过统一的学业测评体系的测试。统一学业成绩测试的开展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压力,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其次是学生对于学业测评态度不积极。计算机专业的中职生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意识淡薄、爱玩游戏等问题。在专业课程的考核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即将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本课题所构建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是让学生进行标准化的测试, 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业测评的态度不积极。

第三是缺乏专门的测评人员和经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所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测评思路, 在提出科学、合理的题库建设理念后, 如何出题、如何整合建设题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忙于教学, 并没有多余的精力致力于题库的建设, 而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并没有提供专门的人员和经费来支持学业成绩测评工作的进行。

三、中职动漫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也是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重大举措;要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教育质量、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 其中的重要一环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 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技能水平、职业能力, 并以此为依据改革教学设置。因此, 要帮助中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巩固专业技能, 构建符合时代特征、专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深入研究中职校学生评价, 提出新的改革方法, 既能促进中职校的发展, 又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新政策支持, 呼唤新测评体系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的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 同时也是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教育质量的道路上, 针对中职教育培育学生直接对接企业就业的特点, 企业应根据行业要求, 提出全新的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采纳企业建议, 在构建全新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过程中融入企业的用人要求。今年6月,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引导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 都明确指出了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而中职教育质量的评定必须从评价体系入手, 因此, 新的政策呼唤全新的中职生学业测评体系的构建。

(二) 新就业形势, 呼唤新评价体系

“中职生‘高就业率’背后是‘低质量就业’”, 虽然中职生的就业率提升了, 但是在欢喜就业的背后, 却隐藏着“不对口就业、低层次就业、低收入就业、不稳定就业、缺乏转岗和再就业能力”等问题, 而全新的就业形势是需要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能够与企业紧密对接的中职毕业生。

近年来, 在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中, 中职招生经常采用的是一种“宽进”的模式。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多、课程杂, 现行的中职生学业成绩测评体系基本采用谁教课谁命题考试的方法, 中职生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种情况很难保证中职毕业生的质量。“宽进”呼唤“严出”, 因此中职生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需要的是能够掌握前沿科技、对工作能马上上手的毕业生, 而当前中职教育的毕业生, 由于缺乏综合的测评体系, 企业只能以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人才评定的标准, 而这一标准存在着片面性等问题, 不能完全反应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面对全新的就业形势, 需要构建全新的、全面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三) 新职教理念, 呼唤新评价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人们对未来职业教育前景的理想期望。”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理念日益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中职教育与企业的全新对接, 这就呼唤全新的学业测评体系的构建。全新学业测评体系的构建, 以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 推进中职毕业生与企业更好地对接, 即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也提升就业质量。

全新的中职教育更加强调就业的重要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呼唤中职生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构建。中职生学业成绩测评体系要有自己的特色, 不能沿用普通教育的测评体系, 普通教育以升学为导向, 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中职生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又要符合教学评价的普遍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受到全新职教理念的影响, 为促进毕业生与计算机企业更好对接, 必须采用全新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和测评方式, 充分发挥学业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 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今后的事业进步和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生, 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3]王清连, 张社宇著.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4]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光明日报.

[5]邱永渠主编.当代中等职业教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

[6]新浪新闻中心.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4-6-23.

8.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八

关键词:行动力;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6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我国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分位逐渐增强。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课程基本理论与实际运用联系在一起的一门桥梁课程。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可以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设计是高职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行动力引导方向为目标的计算机课程设计则更有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行动步骤、行动计划和行动目标,从而提高高职计算机学生的素质。

1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一般模式

同计算机普通理论课堂教学不同,计算机课程设计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课程,能够非常鲜明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评价学生专业素质水准的有力杠杆。现阶段的计算机课程设计一般大都是教师提出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被动地接受,然后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指定的题目,其间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这种模式通常导致以下一些问题出现:

(1)课程设计的题目通常都是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进行命题,但是并不是每个命题都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学生在不了解专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会感觉到迷茫,甚至厌烦的情绪,最终导致课程设计不理想,偏离教师给出的研究方向。

(2)在课程设计中,教师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是起指引、答疑和跟踪学生课程设计过程的作用,学生自己是整个设计的主角。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一般都是教授、博士,每天的工作量极大,而很多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的依赖性太强,指导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细致的指导。这样,学生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无助的情绪,最后致使课程设计失败,被指导教师退回。

(3)高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与积极性的问题。同普通全日制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差异性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学校招生范围扩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各种层次的学生都会碰到,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已经相当高,而有的学生的专业水平相对较差,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的时候没有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实践操作,导致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脱节,这样,他们的课程设计就会无疾而终。

2行动力引导方向的课程设计

行动力引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并不是简单的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指定行动步骤,而应该是教师给出行动方向和学生执行行动力的有机统一。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执行力了解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和方向。学生根据自我的行动执行力,可以知道自己进行的课程设计所需求的能力,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所培养的实践方向,从而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设计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在整个计算机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行动力引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选题

指导教师在给出多个课程设计的命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的偏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选题作为行动力引导方向的第一步是关系到课程设计的后续部分的关键一步,一旦课程设计的选题定下来,以后的课程设计的过程都将围绕这个选题中心展开。学生在执行这个行动力的时候,指导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再执行,选题原则是创新性和可行性。创新性要求选题角度新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行性要求选题是可以通过课程设计解决相关问题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命题之余,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在征得指导教师的询问和同意之后,可以进行自己有所想法的课程设计,不一定都局限在教师给出的命题中。教师非常鼓励高职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专业水平进行自己课程设计的命题和后续操作。

2.2收集资料

在执行了选题的步骤之后,接下来就是收集资料了。收集资料作为行动力引导的第二大步,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信息载体工具,收集各种有效的和选题相关的资料。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选题的相关性提供资料,当然更多的是教师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库、网站、报刊、图书等资料来源。教师在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性、实效性和丰富性作为衡量学生执行行动力的标准。科学性要求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正确,材料真实,符合规范的参考文献;时效性要求所收集的资料是当下计算机应用的热点,符合专业的最新进展;丰富性要求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内容详实丰富,是充分利用书刊网络等媒体查阅的相关资料。收集资料这个行动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所以教师在这个行动力上要经常地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概况,要敦促学生执行好这个行动力,因为这一步是关系到整个课程设计成败与否的关键。

2.3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最能体现课程设计特点的一步。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向学生说明设计方案的格式和关键要素,也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示历届学生课程设计的优秀方案。学生在制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对自己的选题和收集的资料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然后在脑海里生化成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严谨性。在这个行动力导向的步骤中,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和教师沟通,获得设计方案的最为细节性的步骤过程。

2.4课程设计过程

课程设计过程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中心。学生一般在课后完成,在课后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学和指导教师经常性沟通和讨论,可以咨询自己遇到的难题和讨教更为科学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步骤,探求多种方法,使自己的设计层次分明,观点鲜明,说服力强。设计过程是考验学生静下心集中注意力和精神的过程,要求学生精准和稳妥,切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心浮气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详细记录完整的课程设计过程,以便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很快找到问题的出处。

2.5课程设计结果报告

这是课程设计的行动力导向的最后一步。学生在做最后结果报告的时候,要将自己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全部展现出来。结果报告要表达科学,结论明确,逻辑严密;要有表现力,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成果丰富,有吸引力等。学生要强调自己在课程设计之后综合能力的提升,展现自己在课程设计之后对专业的态度、热情和是否继续探索的兴趣。

3总结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且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以行动力导向为目标的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不仅丰富了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方式,还保证了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之后整体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设计之后获得对自己专业的全面的了解和自己能力的认识。笔者个人认为以行动力引导方向为目标的高职计算机课程设计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高职学校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石熙,韦鹏程.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课程设计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3).

[2]冷永平.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方向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007(11).

[3]王海霞.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J].职校论坛,2008(28).

9.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九

混合遗传算法及其在翼型气动[1*9/9]多目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把基于实数编码的自适应遗传算法(SAGA)与可变容差法相结合,建立了数值优化设计中的混合遗传算法(HGA),并将其与翼型的气动分析相结合进行跨声速翼型的单目标和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相比,混合遗传算法的优化质量略有改善,优化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优化结果表明混合遗传算法在翼型单目标和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中是十分有效的.

作 者:王晓鹏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年,卷(期):19(3)分类号:V211.1关键词:混合遗传算法 跨声速翼型 气动优化设计

10.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十

本专业创办于2006年,截止2012年6月,专业已累计培养毕业生380人,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直接对口率80%以上,在同类院校和专业中处于较高位置,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二是专业适应面广,本专业适应文、理科学生,男、女学生学习,专业主要开设网站前台美工、网站后台程序、网站运营推广三个方向的课程,由于这三个方面对人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总有一个适合你的!当然三个方向课程都要学习,有一个方向将是你擅长的,你的就业方向。

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掌握网站开发基本知识与原理,具有网站规划与设计、网页设计、美工设计、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推广、网站管理与维护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后主要任职于网站、网络公司和有网站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策划、网页设计、美工设计、网站程序开发、网络编辑、网站推广、网站维护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有网站策划、美工设计师、网页设计师、Javascript工程师、PHP工程师、网站编辑、网站推广、网站维护等。

专业主干课程:

网站规划、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图像处理、网页动画制作、网页美术基础、网页美工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PHP网站开发技术、PHP开源系统应用、网站运营与推广、WAP网站制作、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等。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11.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目标 篇十一

【摘要】针对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实际,分析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比较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性质,剖析创新能力激发的过程,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并提出激发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创新能力 计算机 课程 教学

【项目成果】本论文为武昌理工学院2015年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大数据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测评及教学模式革新研究”(武昌理工校字[2015]38号2015J0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76-01

1 计算机类课程特点分析

每个即将步入大学课堂,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都曾设想过这样大学课堂:少了枯燥的听讲、大量重复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多了活跃的课堂讨论、丰富的知识领域、心甘情愿的刻苦研究。大学的课堂越来越注重探索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那么对于大学的计算机类课程,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呢?

以四年制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为例,一般在低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这些课程绝大多数是结构化的问题。高年级则逐步进入综合性、前沿性课程,比如: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等,这些课程则包含了较多的非结构化问题的分析。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为高年级的综合性课程奠定基础,主要还是以知识教学为主,辅以探索教学,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相对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应更多地使用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知识教学作为理论辅助抑或通过自学完成,比如《软件需求分析》。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对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索。

2 激发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

承前所述,提出以下幾点激发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实践。

2.1 实践项目要求为引导,教材案例分析为支撑

教师预先准备若干课题,包含多种类型供学生选择,比如有前人做过的经典课题、切合实事的新课题等。也允许学生自行提出实践课题,经教师审阅符合本课程研究领域的即可。教师预先设计好实验理论教学计划,所选课题贯穿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基本按照课程学习进度完成。在探索课题解决方案过程中,主动寻找所需知识,以教材、参考书为理论支撑,辅助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同学们在应用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就将这些知识内化为了实践技能。

2.2 分组合作,交换角色扮演

将学生按照4人左右一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每组人数可根据班级总人数或课题大小划分。在项目进行中,不仅实践了专业素质,同时也实践了非专业素质,比如人际沟通、领导组织、分工协作等。“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教学也是如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该种教学方式实施前期,一个课题在整个学期都是由一个小组完成,后来研究发现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比如在《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课程中,一个项目的实践活动主要包含有3个连续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需求分析结论的正确性直接影响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对于其他阶段同理。如果这3个阶段都由一个小组完成,则在需求分析出现的错误会一直延续到最后,而且每组对于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工作的连续性也理解不够。

于是,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设计调整。要求每个阶段实践结束,下个实践活动交换组进行。举例来说,1、2、3组分别完成A、B、C项目的需求分析。然后交换角色,由2组继续1组A项目的系统设计,3组继续2组B项目的系统设计,而1组继续3组C项目的系统设计。交换方式如表1所示。这样,如果前组完成的不够好,则后组会深刻体会前面工作的重要性。反之,他们就会重视自己手中的工作。

2.3 鼓励学生创新,在经典中创造亮点

说明:i为需求分析阶段

ii为系统设计阶段

iii为系统实施阶段

每学期学生选择的实践课题,既有前人做过的经典,也有勇于探索的新课题。在做经典课题时,有许多可参考的案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经典的同时尽可能加入创新的亮点。那些前人未涉足的新课题或亮点,教师应多给予帮助引导。

2.4 课堂讨论激活热情、爆发头脑风暴,课外积极自学

前面说过,一些综合性前沿性课程很多都是指导性的,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唯一答案,只有更佳答案。特别像《MIS》这样的课程,一个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不能简单地用少数技术来解答。越是综合性的问题,越难得理解,众人的力量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还是以《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课程为例,在完成一个阶段实践后,要求每组进行阶段性报告,制作演讲PPT,选代表在课堂中展示说明。讲台上讲解,讲台下提问。每组既是项目开发人员,又是用户,相互学习相互质疑。通常,在这样的课堂讨论中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头脑风暴,常常讨论到热烈之处全班都争先恐后的发言。被提问的同学有时暂时想不出合理的解释,就激发他们课下自学积极探索新知识。

2.5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作品优劣与难度系数共同评分

激发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同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考核。理论掌握的系统性、实践应用的熟练度、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可作为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的考核内容。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

既然采取了分组选题的实践方式,每组的课题难度系数就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课题的难度系数与最终完成的程度给出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3 结语

以上阐述各点是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研究总结而来,已验证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内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应用这种设计方法时,不能生搬硬套,需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比如:每个学期教师提出的预选课题都要有所调整;问题分析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根据实际引导。这些工作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形式不能拘泥,要求不能单一。

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教学设计本身也应在不断的探索中更新。

参考文献:

[1]姜丹.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6.02

[2]程军锋.浅谈大学计算机课程案例和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3]战德臣,王浩.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

通讯作者:

上一篇:小学给圣诞老爷爷的一封信作文下一篇:人行2012版征信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