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随笔

2024-09-23

语文教育随笔(共12篇)

1.语文教育随笔 篇一

语文教育随笔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 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在朗读时,让学生改读为吟诵,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去年的的树>时.让几个学生表演小鸟,树等人物,让学生根据故事进行对话,体会鸟儿珍惜朋友,信守诺言的品质。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很好看的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2.语文教育随笔 篇二

1.1 读课文。

达到“三读”, 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 足见其重要性。“三读”, 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 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1.2 理解课文。

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 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 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 也要把握好, 以便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运用。老师领悟得深, 学生才能领悟得深, 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 超常发挥。否则,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包括鉴赏能力) 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3 认真思考课后习题, 有的要先做一做。

例如, 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 (或全文) , 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 我先读好。

1.4 查阅资料。

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 二是上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2. 提倡创意阅读, 注重读写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会拿书里的世界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作比照, 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 既理解了作者, 又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从而实现“有创意地阅读”。因此, 有时朗读中闭眼想象的效果反而要比看图片更好。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霍金的形象, 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近人物, 用心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惨。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实现的, 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书是无声的, 但它有生命。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让那些方块字涤荡幼小的心灵, 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 让学生眼前出现一个辽阔而绚丽的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 不自觉地体会课文的思想与情感。

《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感悟霍金人格力量时, 我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在读中感悟霍金的哪一句话最打动人心, 学生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带着无比感动景仰之情全体站起来表达了对霍金的崇敬。教学效果较好, 但如果我能把最后总结的话换成:“假如霍金来到我们教室, 来到我们身边, 面对这样的科学巨匠, 面对这样的生活强者, 你难道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动笔写出内心感受, 这样, 一定会比教师用美的语言渲染效果好得多。语文课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3. 关注学生行为, 帮助学生学会感恩, 懂得尊重他人

在生活中, 每天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 家长送孩子来上学, 家长给孩子们背着书包, 孩子们在一旁边走边玩、打闹。快放学的时候, 家长早早地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 尽量找显眼的位置, 让孩子能很快看到自己。放学后, 赶紧接过孩子手中的书包, 嘘寒问暖, 给孩子递上提前买好的吃的东西。孩子们一边悠然自得地吃着一边走, 无视家长的存在。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里, 会作何感想?我想要说的是: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之心, 不懂得尊重别人。

作为老师,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 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 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 懂得尊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爷爷奶奶娇惯, 爸爸妈妈忙于自己的工作, 很少有时间管孩子, 再加上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很多,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要什么家长买什么, 不买就发脾气。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只管享受, 不懂感恩, 认为这些就是父母长辈们应该给的, 把“粒粒皆辛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抛诸脑后。我们在学校, 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感恩, 知道父母长辈的不容易。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 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长辈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平时在家里做些家务, 长辈们生日时, 能为他们做点事情, 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理解的眼神, 一句体贴的话语, 父母都很满足, 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懂得关心别人了。

4. 引领孩子读书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 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 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 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 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 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 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 我愿做一个牧羊人, 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尽情享受。

5. 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 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 学习及方法上的, 都要十分重视, 努力从多方面积极引导, 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 培养习惯, 正面引导固然重要, 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 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 似乎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 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 真正的“以人为本”, 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 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学生, 必要时, 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 教师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非常重要:一是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 说普通话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3.责任教育随笔二则 篇三

班级的“钟事件”

已经两周了,班级墙上的钟就是个摆设,因为它已经停了。我没督促,我在等那些责任意识“强”的学生主动管一管它,可是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无人问津。我非常恼怒,心想:班级干部都是干什么的?自从责任课题开展以来,几乎每节班会都讲这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在会上讲的头头是道,看来白讲了,说做两回事儿,怎么办呢?这天早上我走进教室又习惯性的往钟那儿看了一眼,唉,钟又开始“工作”了,我心里一阵兴奋,总算解决了。顺口问到:“是谁把钟修好了?”半天,我班“学困生”赵峻慢腾腾地站了起来,不以为然地说:“老师,钟没坏,只是没有电了,我买了两节电池换上就好了。”我认为我终于抓住了题材,使劲地表扬他。这时,赵骏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咱班窗帘掉了也是他主动挂上的,后面的板报坏了也是他主动贴上的……”“那你们怎么没选他当责任之星呢?”“可他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科代表,又不是……”我无话可说,内心在不断地思考,感到无比内疚。责任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怎么能只设立最佳班干部、最佳科代表、最佳监督岗、最佳值日生呢?多打消像赵骏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呀!另外也给那些所谓“好同学”局限了职能,只管好自己分内工作就可以了,其他事一概不管,学生的责任意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要不然钟两周不走了怎么也没人理他呢?

用劳动惩罚学生

以前,在我班有个成文的班规,迟到一次罚值日一天;上课讲话罚倒垃圾一周;旷课一次罚擦黑板一周……班级的“不法”现象有所好转,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好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在家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父母都是农民,有时回家很晚,孩子什么事也不帮忙。放学后我找到这位同学,劈头盖脸地将他批评一顿,说父母是多么地辛苦,你怎么一点也不体谅呢?他不仅没服,还说:“那是他们没本事,你看我在学校表现好,几乎都不用值日,我的活全让那些表现不好的,爱讲话的,迟到早退的干了。”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坏习惯是我养成的。怎么办呢?第二周我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体中,都应该对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家庭、班级、社会才会和谐,人间才有温暖。这一次班会鞭策了那些经常犯错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同时也教育了那些自私自利,对他人不负责任且冷漠无情的同学。

反思:1.责任教育不能过于形式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孩子们都会变成思想上的富翁,行动上的乞丐。

2.责任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强调个人责任,要注重总体氛围。否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所有的事情分得很清,对不属于分内的工作默然视之,我们的教育就成了失败的教育。

3.责任教育必须和情感教育相结合。否则孩子们会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失去爱心、友情和亲情。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第七中学)

4.教育随笔:感恩教育 篇四

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围绕“三八妇女节”展开,我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了解一下孝心作业的完成情况。

一上课,我就和孩子们聊起来:“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这个难不倒大家,在早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已经给孩子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开始的交流是顺畅的,孩子们自信的话语流露出自豪感。

“妈妈是无私的,把爱给了我们,对我们却无所求。”我看了看孩子们,他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谁为妈妈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期待地看着大家,有的孩子眼中放光,脸上含着笑意,挺着胸脯,抬着头。有的孩子面露难色,悄悄地低下了头。显然,他们没有完成这份孝心作业。

“妈妈养育我们很辛苦,我知道咱们班里几个孩子的妈妈每天按时接送,照顾衣食住行,还要工作……”我的一番话似乎勾起他们的记忆,触动了他们柔软的心灵。焦子涵的眼里包着泪,丁怡菲神情凝重。

“其实,妈妈并不需要我们的回报,但是作为一直接受爱的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行动来给操劳的妈妈送上爱的表达。”我停了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们沉默了。

“表达的方式很多,除了洗衣服、拖地,我们还可以融入更多的创意啊!”孩子们陷入沉思,片刻,小手举起来了。“我想给妈妈爱心心早餐!”秦佳明兴奋地说。“不错,好主意!”“我想给妈妈洗脚。”腼腆的蒋雨晨笑吟吟地说。“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刚刚一直沉默的杨承鑫脱口而出。“没问题,这一定是妈妈听到最动听的声音。”我笑了。“我想给妈妈画幅画!”“我想给妈妈打电话!”“我想给妈妈一个爱的拥抱!”“我想给妈妈捶捶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匣子打开了。

“爱的表达方式很多,接下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给妈妈献上一份诚挚的祝福,送上一份充满爱心的礼物,陪妈妈过一个难忘的妇女节。”我鼓励大家。

育人要育心,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更需要精神的滋养。在今天的班会课上,我们恰恰利用身边的节日作为教育的契机,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带着孩子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他们感恩。让孩子们懂得我们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学会给予。我相信,在这样点滴言行的熏陶中,在传统文化的浸润里,孩子们会成为精神充盈、会感恩的“人”。

5

5.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篇五

然而,现在的我,还并不优秀,我只是尽量让自己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

一、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

学生爱听故事,语文老师,就要善于讲故事。神秘的神话传说,悠久的历史故事,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感人至深的感动中国,最美人物的美丽人生……只要你会讲故事,只要你讲得生动有趣感人,学生就会被你吸引,学生的学生时代的回忆里,一定有你的故事,美丽着他们的成长记忆!

还记得我给他们讲“四大吝啬鬼” 的故事,很是让他们困惑;我讲阿Q的哲学,又让他们感叹;还记得我给这些农村孩子讲《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讲到宝玉摔玉的情节后就戛然而止,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于是,班级上,就出现了两个“红楼迷”,竟然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也就有了给全班同学讲《红楼梦》的伟大殊荣!

我,不仅让自己会讲故事,也要让我的学生会讲故事。在我的班级中,有“宏瑞讲坛”,主讲人是袁鸿瑞,讲述的是他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故事;也有“海垚开讲”,讲的是很多女生都不爱看的三国故事。能成为主讲人,真是学生羡慕得不得了的荣耀啊!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更希望自己的班级中,故事多,讲故事的人也多!

二、做一个能写文章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是必须要教学生学写文章的,不能想象,一个自己都不会写文章的语文老师,是怎么能够教会孩子们会写文章。所以,语文老师想要让自己优秀,就一定要让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你不必成为作家,成为诗人,只要你能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告诉学生,文章可以怎样写,就可以了。那么,在你的学生的心目中,你就是作家,你就是诗人。

还记得在学过《背影》之后,我在作文指导课《父亲》的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下水文《父亲,你在天堂还好吗?》,感动了学生哭泣,也让自己落泪;还记得在学过《春》之后,我给学生朗读下水文《春之遐想》,他们看我时的眼神,充满敬慕;还记得在研究课题《古诗词积累与运用》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的下水文《中国诗,歌四季》中,因为化用大量的古诗词,学生看我时那崇拜的眼神。其实,我的文章写得并不太好,而我,也许是太自恋了,但是,我的自恋,却给了学生具体的引领,让他们学会了写作,当然,有很多学生也和我一样,变得自恋,变得总是相信自己,可以写好作文,并且,真的写好了作文。

三、做一个善于朗诵的语文老师。

语文,是用文本建设起来的学科,文本,是无声的歌曲,是无声的诗行。语文老师,要学会用自己的声音,对文字进行再创造,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讲述成动人的故事,谱写成优美的诗篇。窦桂梅老师说过:“语文老师,要修炼自己的声音。”语文老师,要让自己的声音具有一种魔力。当你的声音响起,学生就会被你的声音吸引,然后跟随着你的声音,走进语文的大千世界。

还记得自己在七年级第一节语文课上为学生朗诵《在山的那一边》,这些刚刚成为初中生的农村孩子惊讶的眼神告诉我:原来,课文可以这样好听!还记得我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的第一句话“他,是一个盲孩子”的低沉的声音一出现,这些孩子们的情绪就被调动到状态,一篇无声的童话,就在我们师生共同的讲述中,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美丽故事。

四、做一个爱唱歌的语文老师。

你能说,有哪个孩子不爱唱歌,不爱听歌吗?我的孩子们,都那么爱唱歌,唱歌不太好听的学生,也喜欢听歌。于是,他们喜欢什么流行的歌,我也要学会,和他们一起唱;他们不会唱的歌,我有时候会给他们唱,让他们知道这些歌词就是诗歌,就是倾诉,就是写作的一种方式。

我不仅和学生一起唱歌,还教他们唱古诗词,也让他们自己给古诗词配曲子,然后当老师,教给同学们;我不仅唱歌,也唱戏。唱评剧,唱黄梅戏,也唱京剧,唱二人转。当然,我唱得不专业,但是,只要语文课堂需要拓展,需要点缀,我就会不时地亮两嗓子,让学生知道,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

五、做一个懂学生的语文老师。

学生,是孩子,是孩子,就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是管束和说教。于是,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成为他们可以安慰的家长,也是我的追求。因为不是班主任,学生并不怕我,于是,善良的我就成了他们的知心人。有时候,学生有些不能跟班主任说的话,就到我这里来掏心,到我这里来找安慰,寻求帮助。

还记得曾有一个男生来找我,告诉我有个学习特别好的女生很喜欢他,而他不爱学习,也不喜欢这个女孩,但是,因为她学习好,多愁善感,怕直接的拒绝伤害了她,让我帮助他劝劝这个女孩。我给这个女生写了首诗,告诉她,秋天里的果子才更甜更美。没说什么大道理,聪慧的她便懂得了,从此,收心学习,考上重点高中,而那个男生,过着打工的日子,也很快乐。

还记得一个女生总是叫我“二妈”,她说我就是她的第二个妈,虽然这个称呼叫起来容易让人误解,但是,我还是坦然接受,因为,我知道,这个称呼里,是她满满的爱。

六、做一个可爱的语文老师。

青春已过,不惑当年,我的年龄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是,我的热情不减,激情仍在。我让自己时尚,给学生一个美丽的仪表;我让自己温和,给学生亲切和微笑;我让自己幽默,给学生欢乐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让自己宽容,给学生空间,给他们改正自己的机会;我让自己可爱,拥有学生的爱,就拥有了我的语文教学的未来。

6.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篇六

---------关爱学困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人们给了教师无数顶桂冠,每一顶都那么诱人,这也许是我最初爱上这个职业的原因吧。

今年,幸运的我如愿以偿成为XX中心小学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第一次以小学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美好,然而,醉酒方知为师难啊!才几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觉一扫而空,面对一大群麻雀似的孩子们,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是何等的艰辛和琐碎。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难啊!这难道就是我将要为之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吗?我有点茫然。这时候李校长看破了我的心事,对我说:“教师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有时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必须记住教师干的是良心的活。”听了这些话后,我很惭愧,也豁然开朗。“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啊!

此后,在校长的建议下,没课时我就旁听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的上课经验。我也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还记得开学第二周,我们班有个叫少博的小男孩,能说会道很可爱,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动作很慢,不肯动脑筋,书面作业相当潦草,发现问题后,我找他谈话,希望他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能改,争取进步,可是刚说完后,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课竟然变本加例,当时真的心都冷了,想想还是算了,要不放弃吧,但又觉得非常不干心,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一定要转化他!为了转化他,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 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为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

② 在批改作业时我用了足够多的激励语言,尽可能的激发他的进步。例如:这次作业很棒,有进步;老师其实很喜欢你,如果你把字写的再好一点就更完美了等等。

③ 在课堂上,反复地提问他问题,在回答正确时,我毫不吝舍地给予肯定,表杨,回答错误时,我会稍微引导他,让他再想想。

④ 课后,我会询问他旁边的同学,看一下他的表现情况,以及在生活上家庭上的一些情况。

一周以后,我发现他的情况有所好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作业安时完成,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于是,我开始反思这种情况,我发现,我把这种方法用在了另外一个不爱说话其他情况与少博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身上,效果是一样的,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这件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一个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及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XX中心小学

7.仁者爱人——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篇七

仁者爱人,要做一个认真的人,有激情的人,一个平和的人。笔者有这样的感悟,一是得益于恩师,二是来自于实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是大家公认“教书认真”的,从打教书那天起,教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历次抽考,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同轨班级前茅。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后,发现别人赶超我也很容易,为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原来我教过的学生来看我,他说我讲课很有激情,我听了感到很欣慰,是啊,过去我真的很有激情的,可是现在在成绩面前,有时会有点自以为是了,更多的把精力投到了对教材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方法多了,激情少了,动不动还板起面孔一本正经的,自以为常考第一,摆老师的臭架子,有时甚至露出一副“阶级斗争政治脸”,不走“群众路线”,想想过去笔者能爱上语文,都是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在我的心灵里播下文学的种子,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他让我们读“朱自清”,读“鲁迅”,读“季羡林”,读生活。我们写的内容他都熟悉,他说的事情我们也了解,就连作文的感受大抵都相同。“平易近人”的处事方式带来的是和风细雨的教育,说起自己的老师,想到自己的教学,忽有所悟:做事要先把人做好,“人性”的多少决定了师生之间的远近亲疏,做个仁人,可亲可近,学生才会跟着跑,记着你,想着你,爱着你,以你的人格魅力去让学生做个好人,就像医生一样让你做个健康的人,像会计一样让你做个富裕的人。当我们以一种亲和力去带动学生的时候,学生亲近我们,我们自己也会开心起来,温馨起来,沉浸在幸福的美好的回忆中,人性的光芒,寒冰也会融化。

笔者在教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情味,出示了笔者在高中、大学时的毕业留言,让学生从教师成长的相册中真切地感受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在谈及课题“之”字时,没有直接去灌输,而是让学生去想还有哪些诗中用到这个“之”的,许多学生立即想到《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字,并由此得出这里的“之”有“到”的意思。在讲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时,没有讲太多的概念,只是边说边画,画出简笔画,然后设问:“从长安怎么可能望到四川,难道作者是千里眼?”接着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句子“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学生去联想、去对接,去感悟情感的深厚。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作者的可亲可近,作为教者也要学会从日常生活和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由易到难,这样的教学便于学生接近人,接近文本和作者。

二、仁者爱人,可尊可敬

做一个平和的人,学生会亲近我们,可以成为友,但未必可堪当师。习近平同志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者爱人,要让学生尊重你,你必须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要让学生敬佩你,就必须要扎实学识的学生,别小看现在的学生,他们人小,见识不小,在网络社会里,他们见过的我们未必见过,他们懂的我们未必懂,而在他们心理,我们教师应是什么都懂的,如果让他们晓得我们还有这么多的“残缺”,私下里,也会小瞧我们一分两分的。初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了,对他们进行教育,光靠嘴巴说是没用的,关键是要看我们的行动,身教大于言传他们才会更信服。

如《甜甜的泥土》教学: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自读——思考——评价——悟读”读文章,感受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并通过写作训练找准本课通向课外的联系点和扩展点,把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延伸向课外,让学生的学习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通读全文理出文章的思路:送奶糖——传奶糖——分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尝奶糖,进而得出文章的中心。再读全文,找出典型动作表现母爱,如:“倚着”“一动不动”“射出”“热切”“跌跌撞撞”“扑过去”“紧抓”“使劲”“背过了身”这些动作来表达母亲的爱,也有教师的爱。然而如果就点到这里,不能算是到位,因为当我们用心去解读时,我们会发现笔者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作者让奶糖被冰雪消融、渗入了泥土——爱无处不在。作为孩子不能只想到、看到后妈及父亲的严厉,生活中有个例,更多的人还是富有爱心的,就如最近才放的电视剧《后妈的春天》中后妈一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爱更多的是一种传承,你认为自己是最可怜的人,最不幸的人,你就不可能感受到至爱亲情。接着笔者让学生写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例子,写出人间的大爱,也如本文中所写的一样,王小亮本身未必缺少爱,至少从文章中,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了他在学校周围人对他浓浓的爱意和真情回馈。

要引导学生有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也要有宽广的胸怀,生活是缤纷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理解和包容不同家庭出现不同的裂痕,但不能让已经心灵受伤或可能受伤的孩子雪上加霜,要引导他们站在光明处,看到光明事,自己要争取做一个发光体,温暖着别人,也温馨着自己。

仁者爱人,可凭可借,不能光借着别人,也要给别人点什么。

摘要:孟子说,仁者爱人。“仁”,是社会的精华,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仁者爱人,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要欣赏学生,要信任学生,要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白,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 篇八

情感、思维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让学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加深体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审美

的乐趣、获得启迪。因此怎样对语文阅读进行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值得教师们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06-0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三、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之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2、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强调说和写的训练。大作文以外,要重视平时结合阅读的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一篇课文讲读过程中,除了读书之外,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写练习。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如教学《观潮》一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让学生读写结合,提高了写作能力。

9.语文教师教育心得随笔 篇九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达到爱读、善读、自己照着读的境界。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经常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范读领略,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师范读,当然,范读是随机的,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再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我才范读。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朗读的形式有:齐读与知名读;轮读;男女轮读、小组轮读等。配乐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较多,故事性较强,语言生动的活泼的课本可以分角色朗读。比如:《松鼠和松果》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我读旁白,这样反复读了两遍,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接着我又让学生换角色读课文,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读的投入,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五、注重朗读评价

我们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的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的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我们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与肯定。学生们在我们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中流淌。

10.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的异同 篇十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1.短小精悍。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2.迅速及时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3.取材广泛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随笔的分类(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

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1.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 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

11.教育随笔记录生活真知 篇十一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记下来平时一些值得回味的人和事,随时记录教育教学中有趣的东西。空闲时,翻开来看一看,我不禁从这些案例中领悟到不少道理。有时候,我感觉到与学生的关系有些紧张,可能对学生要求太高,可能教育的艺术还不够,也可能与学生沟通较少。我曾努力改变自己,也曾尝试一些方法接近学生,可是个别学生的违纪或班级的不良行为时常把我推到学生的对立面。我曾为此苦恼过、心灰意冷过,也曾为此吃不好睡不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生包容心理的增强,我逐渐在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遗失的雨伞

上课前,我把雨伞放在教室里,开始正常教学。下课后,雨停了,我忘了拿雨伞,直接回到办公室。第二天上课前,我在教室找了一圈、问了一些学生,雨伞不知落到谁的手里。我心里有些郁闷,认为肯定有个学生故意拿了我雨伞,和我对着干。

那天刚好讲一篇阅读理解,故事大概意思是一个人丢失一把心爱的雨伞。他的一个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当地报纸上登一个声明,“本人在公交车上遗失一把雨伞,如果不想上法庭,请您把雨伞送到***大街***路211号”。声明第二天,他没想到他家门口放了十多把雨伞,各色各样,可是就是没有他丢的那把雨伞。

讲完这个故事,我随后补充了一句,“昨天本人也遗失一把黑色雨伞,如果你不想找麻烦,请你于今天放学前悄悄放到我的办公室门前,过时不候。”说完,所有学生都笑了,我也露出难得的笑容。学生笑得更开怀了。

放学后,我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把雨伞送来;这个结果我早已料到了,我也不再指望看到我的那把黑雨伞了。

又是一个下雨天,上课前,我还在考虑怎样跑到教室,课上我还会旧事重提,但我不会再怪怨学生拿了我的那把黑雨伞。正在这时,班里最调皮的那个男生跑到我的办公室,“刘老师,外面在下雨,您没有雨伞,同学们让我来接您。”我看着这个平时让我头疼的学生,心里充满了不少愧疚,连忙说了声谢谢,发自内心的话语。当我撑着雨伞和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大家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那天,我讲的课最投入,学生听得也最认真。

学生身上的人性光辉有的是显性的,但更多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激发、去呵护,让美好的品性在学生身上尽量保存得久一些。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如何关心学生提出要求:如果您不了解儿童—— 自己的学生—— 如果您不与他们息息相通,如果您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他们,那您是不会有成就的。

很幸运,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了解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老师又请假了

由于某种原因一周内我班有两个任课教师请假,学校不好安排课务,班主任协调或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我感到很高兴,正好利用请假老师的空课让学生多做一点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何乐而不为?

第一天,我上了两节正课,进行了一次强化训练,还有一节辅导课。我感到有些累,备课、批作业、阅卷、批默写等等工作,学生更累,一天多数时间花在英语上,乏味、无奈、昏昏欲睡。

第二天,老师继续请假。我又上了两节课,把其它空课分给了另外的任课教师。老师蛮辛苦,学生还是那么累,上课、做考卷、做练习等等。

第三天,老师还是没有来。我有些吃不消,害怕听到学生的抱怨声,害怕看到学生那不耐烦的表情。尽管两位任课教师没来,但是他们打电话给学生布置了相关作业和练习。

我走进教室,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沟通,“你们选择上自习呢,还是上其他课?”。学生看到我民主的姿态,一起回答上自习。我又接着说:“如果上自习,你们自己自觉学习呢,还是班主任坐在教室监督?”学生发现我给他们空间和自由,一起回答自觉学习,不吵闹。

我发了一份数学考卷,要求学生一节课时间独立完成。那节自习课,我偷偷地观察了几次,发现学生都在认真做考卷,没有说话声,没有抄袭现象。下课后,课代表很负责地收齐考卷,交到老师的办公室。

下午第一节课,语文老师打电话布置了阅读内容。同样,我以商量的口气征得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决心后,开始布置语文阅读内容。“请大家阅读课本P86哈利波特。”话音刚落,学生们哄堂大笑。我非常纳闷,准备生气。课代表说:“老师,应该看哈姆雷特,不是哈利波特。”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我也笑了。一会儿,笑声停下来了,我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搞错了。语文老师要求上课看哈姆雷特,我要求你们下课看哈利波特。”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

上课了,学生很快安静下来,开始认真看书,包括几个平时爱睡觉的学生也认真阅读。

回过头来考虑这件事,我们总认为学生自主能力差,教师需要每时每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经常提醒,经常督促,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孰不知,这样做却剥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无形中损伤了他们的自尊。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放开手脚,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自己学习、自觉竞争。

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学生对学习任务、课后作业和考试内容有不同的希望和要求,但是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老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的一些需要和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12.语文教育随笔 篇十二

(一)开放性

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把握好随笔练习的开放性,也就是把生活中的各个元素都纳入到写作范围中来,让学生们立足于生活进行随笔练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学生们能够搜集到多种写作素材,因此,他们可以通过随笔练习来记录下生活中的小事和生活中的感悟。其次,随笔训练的过程也是开放性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在讲台下听课,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这种知识的单向传输让学生们缺乏思考,没有进行语文写作的深入探究,因而学生们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而随笔训练则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在教学中处于一个主体地位,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话题进行随笔训练,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在随笔训练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感情,遵从自己的内心,让写作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

(二)目标性

要想高效开展语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要让随笔练习变得具有目的性,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和随笔训练中,我们必须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们放置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随笔训练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运用文字和表达感情的能力,最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随笔训练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贯彻这种教育理念,并围绕这个理念开展各项工作,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而不断努力。

(三)多样性

在随笔练习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写作的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法,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具体到随笔练习中,学生们所选择的材料和表达的感情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们应当认可学生们的这种多样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即便是针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同学也会有不同的写作思路,教师们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们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让写作内容充满新意,不拘泥于内容和形式,从而把随笔练习当作朋友,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下开展随笔练习和作文创作,最终达到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随笔练习对作文教学的具体提升策略

(一)引导学生们树立写作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引导学生们确立科学合理的写作目标,从而为随笔训练树立一面旗帜,指引着训练的方向。在作文训练中,教师们应当与同学们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通过这节课的随笔练习,我们能够学习到什么知识?能够提升哪一方面的写作技能?例如,当教师为学生们布置《生活中感动你的一件小事》这个随笔练习的时候,应当树立起写作目标:能够详细描述这件小事,并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对他人表达感激之情;能够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和排比句。这样一来,我们就为学生们树立起了明确的写作目标,让他们能够在写作中有侧重点。

(二)制定多样化的评改标准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应当制定多样化的评改标准,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在多样化的评改标准中,我们十分注重灵活性,初中学生们的性格、爱好和学习能力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当多加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了解班级上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并对他们每个人的写作能力有一个大致的分析,从而在批改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千篇一律的评价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写作就能够得到教师们有针对性的中肯评价,他们就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适当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们进行写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写作要求和写作目标,对学生们的作文展开发散式、多样化评价,并发掘学生们的写作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三)鼓励学生们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初中语文作文中的重要一环,在随笔训练中,为了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积极搜集写作方面的教材,立足于生活,发掘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知识库,只有心中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够避免随笔练习中的“假大空”现象,让文章变得有血有肉,能够引起其他读者的共鸣。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多加阅读,让课外阅读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抒情散文都应当作为学生们的阅读材料,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自己的视野,当学生们阅读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就可以进行素材的积累和整理,每个学生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作文素材本,把日常阅读中见到的一些经典素材记录到本子之中,然后经常翻看,从而做到写作时有话可说。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随笔练习对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助力,教师们应当多加关注随笔练习,多加引导学生们进行高效高质量的写作,从而不断提升写作技巧,最终培养起高水平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陈伏兰.随笔写作:初中语文写作指导的突破口[J].基础教育参考,2016(7).

上一篇:2017小学英语毕业考试试题下一篇:公司办公楼落成乔迁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