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2024-07-05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共10篇)

1.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

2.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篇二

一、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相较于城市的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更令人堪忧。一方面, 农村留守老人无所谓“退休”,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仍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往往得活到老劳作到老;其次, 农村留守老人无“退休金”, 他们唯有靠自己的双手, 不停地劳动, 或者从打工子女处, 才能获得必要的生活费;再次, 由于儿女长期不在身边, 农村留守老人内心往往产生孤独感。

(一) 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子女、基本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 自主的经济能力非常微弱。然而, 来源于这些方面的收入也是比较有限的。一方面, 外出打工的子女大多数在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工作, 条件艰苦、收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定位于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和促发展。所以, 虽然空巢老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也一部分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贫等政策照顾, 但领取的养老金及低保水平比较有限。

(二) 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 农村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比重较高。同时, 由于行动不便、交通不便、无人陪护, 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当然, 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患病不能及时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 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农村空巢老人不容忽视的问题。精神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信心。但是,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加之农村的生活贫乏, 所以, 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经常或频繁感到孤单寂寞。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主要依靠闲坐聊天、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等消磨时间。

二、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拮据

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 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儿女供养及基本养老金。而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 仅能维持日常生活, 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所以, 老人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贴补日常生活。但这也是以老人的身体健康为前提的, 一旦生病, 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更绝望的境地。

(二) 健康堪忧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 使得该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加之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 “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当然, 更多的是老人怕给儿女添负担, 隐瞒自己病情不说。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 无人照顾, 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 生命时常受到威胁。

(三) 精神空虚

心理空虚寂寞是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状态下, 有心里话没处说、有时间没处打发, 生活单调乏味。一部分空巢老人带着孙辈一起生活, 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 但是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 这又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常年的身体劳累、情感孤独, 加上经济、医疗压力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负担, 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更有一部分老人同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 造成双方关系紧张, 甚至有的诉诸法庭, 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四) 安全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 农村空巢老人还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 意外摔倒、磕绊, 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 都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 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 由于一些空巢老人年龄大、警惕性差, 行动不便, 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目前,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案件越来越多, 使得老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

三、完善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的建议

(一) 生活救助方面

建立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助老补贴救助制度, 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经济困难。

政府应整合各种帮困资源, 为生活艰苦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 对无生活来源, 长期患病, 久治不愈,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 政府要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范畴, 给予定期救助或使其享受低保待遇, 提供生活补贴,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同时,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出台相应的政策,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 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 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 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 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医疗救助方面

适当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救助水平, 满足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

从2003年起全国陆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得到推行。黑龙江省“五保”老人、贫困老人、70岁及以上老人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并帮助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费用。同时, 应适当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报销比例, 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 使老人看得起病。对体弱多病、常年患病的空巢老人实行大病救助。

另外, 在农村要加强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 减轻他们去县城或乡镇看病的负担。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 发放健康卡, 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等服务, 解决空巢老人看病难问题, 努力实现空巢老人各种医疗服务需求。

(三) 心理健康救助方面

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 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缺乏, 所以, 生活、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更加脆弱, 承受能力更低。因此,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心理救助尤为重要。

1. 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农村村委会可以表彰敬老养老典型, 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一方面, 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 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虽然身在外地, 但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通讯设备的多样化, 除了能和老人进行电话沟通, 还可以利用手机与老人进行视频聊天, 从而使空巢老人心理得到慰藉。此外, 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 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 鼓励邻里之间相互帮扶, 使空巢老人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关怀。

2. 加强农村村委会的作用, 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的业余活动, 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 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例如, 村委会可以修建老年人室外健身场地、建立老年人棋牌室等活动场所, 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 从而改变过去农村单一的搓麻将的现象, 消除心里孤独寂寞感。

在增加老年人社会活动和交往的同时,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当地政府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 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

3. 开展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

组织农村志愿者, 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 可以陪老人聊天、散步, 进行心理疏导等, 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 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的关爱。也可以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 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 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

4. 空巢老人自身要调整心态。

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衰老感, 都会逐渐失去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经常被寂寞和孤独感所困扰, 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无用的人, 对生活失去信心, 没有幸福感, 身为农村的空巢老人这种心理感受更为强烈,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所以老人自己调整心态极为重要。作为留守的空巢老人要学会正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新的社会角色,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丰富自己的生活。

(四) 法律救助方面

建立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 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 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 逐步完善空巢老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针对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 尤其是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现象提供法律救助服务。此外, 也可以在农村建立老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为空巢老人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 建立空巢老人维权信息系统, 将农村空巢老人纳入法律援助对象的信息库, 方便老人就近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 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古以来, 尊老敬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我们也一直倡导要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决好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老人大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更不能忘了这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 也要让他们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关注留守老人, 不仅是政府的责任, 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要尽可能地让农村留守老人们衣食无忧的生活, 真切地感到社会、家庭及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从而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刘书平.解决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困境的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 2015 (5) .

[2]严佩升.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现状及贫困防治政策体系研究——基于云南大关县的调查[J].绿色科技, 2014 (6) .

[3]祝雪花, 等.温州城乡585例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6) .

[4]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转型[J].社会科学研究, 2003 (6) .

3.社会应多关心空巢老人 篇三

芳华介绍,她接触的一些空巢老人,因为有各种兴趣爱好,参加唱歌、跳舞、朗诵等各种活动,生活丰富多彩;有的热衷做公益、当志愿者;还有的倾心于学习、研究,比如上老年大学、听讲座等。再加上性格开朗,这些老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却一点不寂寞。但也有一些空巢老人由于身体不太好、性格内向比较孤僻等原因,不怎么出家门,感到孤独寂寞、生活不方便,“社会应该多关心这样的老人。”芳华也希望这些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到社会中,“接触社会后心情就能开朗,身体也会好起来,生活也会变得多彩,心里自然就不觉得孤单了。”

电视剧《空巢姥爷》中,周开启过着表面上多姿多彩、实际却缺少情感寄托的生活,后来和保姆谈起了黄昏恋。对此,芳华表示,她赞成孤寡老人再找个老伴儿,“老伴儿老伴儿,老来作伴。儿女再孝顺,也抵不过身边的老伴儿。”芳华希望有条件的单身空巢老人,遇到合心的人就大胆表白,再找个晚年的伴侣。

对于空巢老人的子女,芳华也希望他们有机会多回家看看父母,“多沟通、多交流,才能知道父母的想法和身体状况。”芳华表示,很多老年人不太在意自己,或者身体、精神出现问题了却不知道,孩子经常和父母在一起并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他们身体上的隐患或情绪上的不正常,比如抑郁。做儿女的,如果没时间或因为距离远不能常回家,就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现在手机微信联系方便又能视频,芳华建议,子女们腾出点时间教老人学馓用手机发短信和微信。

4.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__年达到__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我们“爱尚崇阳”实践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湖北崇阳县路口镇。路口镇位于崇阳、通山、赤壁、咸安四县市区交界处,是崇阳县的“东大门”。面积23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截止到年总户数为8962户,其中农业户为8409户,总人口约4万人,农业人口约3.6万人。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0万元,分别比年增长17%和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路口镇区位条件优越。106国道和省道横路线穿境而过,与京广铁路相距35公里,__年建成通车的宁樟高速公路贯穿集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时可到达省会武汉。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路口镇地区5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路口镇市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

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57.10%,71~80岁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镇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35.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而85.80%的老人经济主要来源是农耕,自给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赡养;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没有保障的。

三、现状分析

(一)健康问题——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而有42.90%的老人多病缠身。令人难过的是,有一位老爷爷凄凉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没有人愿意照顾了。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党中央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有34.80%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

(二)娱乐活动—— “老有所乐”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声。 在我们进入福利院进行文艺表演的时候,爷爷奶奶们都看得很认真,也看得很开心。我想这样的文艺表演虽然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天中的亮点,一天中的美好回忆。像路口镇这样的小乡村,老年人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且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乐部。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娱乐的小圈,打麻将,下象棋,钓鱼,看话剧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我们调查的尾声,老人们提出的意见和希望: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多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给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从而可以保障家庭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保障他们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因此,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有经验。例如,德国政府通常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时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用缴纳房租。这样,即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还能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政府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些措施可以给我国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带来启迪我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后记

5.社会实践报告之空巢老人 篇五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

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据,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依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

6.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增长,所谓空巢老人,就是指没有儿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人,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现如今,空巢老人已从原本的一个家庭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身为一名中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用青春活力给空巢老人传递一份温暖与正能量,所以,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与照顾是否让他们感到满意,我和小组其他成员决定实地走访一户空巢老人的家,听一听他的内心想法。

今天早上,我们小组4位成员请本村支部书记给我们介绍了村里空巢老人的情况,他先给我们看了一份“当地人口组成”的资料,并为我们解说起来:“我们建民村二组现在有39位上60岁年纪的老人,其中就有25位空巢老人,但这中间有将近20位都有老伴陪着一起生活,所以真正是一个人料理自己的起居生活的只有几位老人,这些数据与前两年相比上升倒是上升了一点点,但有了政府的帮助,这些空巢老人还是生活得十分安逸。”听到这里,我的心里荡漾起了几丝欣慰的情绪。

之后,我们请村支书带我们去走访了当地一户空巢老人的家。

他住得并不远,走过几条狭窄的小路之后,一栋四四方方的平房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门前悠闲地下着棋,看上去身板挺硬朗的。村支书上前跟他说明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之后,他立马招呼我们坐下,还说要给我们去倒水,非常客气。四周环顾了一下他的家,并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也没有种类繁多的家俱,电器有的只是那几件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与设备和那一份深沉的静好岁月。

不一会儿,他端着水朝我们走来,步履虽然缓慢,但带着一种沉稳与沧桑之气。坐下来后,他首先给我们作了自我介绍,“我是×××,今年75岁,老伴在40多岁时就去世了,没有儿女,现在一个人生活,虽然有时会有点寂寞,但生活还是过得蛮充实,像有时候可以去镇上赶集啊,在家看看电视啊,吃完饭去外面散步啊,去田里种下菜啊……平时,我还和村里其他老人一起出去晨练,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跑几圈,但多少也要绕着村子走几圈,一边走一边甩甩胳膊,踢踢腿,这样每天下来,我的身体也不至于又太多毛病。如果有阴雨天、下雪天,那我就在家里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自个儿琢磨着下下棋……生活也算充实。”他慢条斯理的说着。我们对于他还能下田种菜这一点很是惊讶,可他说:“我身体很好的,吃的什么都不缺,民政部门每年都会派人送来慰问金和米啊油啊这些慰问品,还为我办理了低保医保,今年又把我的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盖上了新瓦,粉刷了墙壁,使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不少,真的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的关爱,真的非常感谢!”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微笑,混蚀的眼睛里透露着一种真挚与满足,我们也被他的乐观所打动着,这种乐观,难能可贵。

7.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篇七

贵州安顺农村的空巢老人,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 思想较为封闭, 所以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随之而形成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成为当地的主要养老模式。因此, 帮助他们丰富和完善家庭养老模式, 让老年人有一个安详的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 问题的由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 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 养老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在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 贫困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是十分困难的。贵州省安顺市作为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 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涌入城市, 形成了很多空巢老人家庭。通过我们的调查, 我们了解到, 在贵州安顺的农村地区50%以上的老人都更倾向于家庭养老, “养儿防老”是他们的一种主要观念, 并且一部分人难以接受家庭养老模式以外的其他模式。目前, 学术界对家庭养老也没有一种统一的定义。尽管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是总的来说, 就是一种基于血缘亲情的养老模式, 子女基于血缘关系对父母实行义务养老的模式。

2 贵州安顺XX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不足, 负担沉重

据调查, 贵州安顺作为我国西部较贫困地区, 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使得父母留守在家成为空巢老人, 在这之中有66.6%的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只是一般够用, 30%的空巢老人收入不足, 生活困难。老人在自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一般都是自己下田劳作, 赚取生活费用。但有的空巢老人由于田地被征用或者身体原因而无法耕种, 不能获得足够的经济收入时, 就需要子女的支持。部分老人能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自我供养或部分自我供养, 但仍需要获得子女的经济帮助。然而有的子女认为在外挣钱太难, 收入也不高, 甚至还要抚养他们的子女等诸多原因给予父母的赡养费很少或者不给, 导致老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负担更加沉重。在安顺农村地区仍然有30%的老年人没有购买医疗保险, 有超过六成的老年人担心医疗费用, 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老年的经济负担。

2.2 病无所依, 无人照顾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退化, 一般情况下很容易生病。对于生病的老人来说, 有良好的医疗设施的治疗和家人的陪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这些空巢老人来说, 他们虽然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模式,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 交通不便, 生活贫困等原因,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留守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小孩。一旦老人生病, 子女能够在身边照顾的不多, 一部分老人是自己照顾自己, 好一点的有老伴的陪伴。对大多数老人来说, 在生病时, 有子女的照顾与陪伴已是一种奢侈, 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或者与老伴相互扶持。另外, 贵州安顺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 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据调查, 贵州安顺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有超过一半的老人认为有待改善, 甚至有一成的认为设施不好。医疗卫生设施的不完善, 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无法获得良好的保障。

2.3 孤独寂寞, 精神空虚

贵州安顺农村许多青壮年受经济压力, 不得不外出工作, 把孩子留给父母, 只是寄点钱回家供父母生活或者一两年才回家看望父母一次。他们大都觉得只要给父母钱让他们可以好好生活就是对他们的孝, 从而忽视了父母的心理状况。调查中, 有近一半的空巢老人在生活中感到孤单寂寞。调查显示, 在贵州安顺的农村地区大多数都没有养老设施, 老年人休闲场所也很少, 60%的老年人在闲暇时间都是待在家里看电视, 有的也会下地干农活, 老年人的生活很是单调, 有90%的老年人认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身体的病痛是折磨老年人的一大原因, 心灵的寂寞, 精神的空虚则是折磨老年人的又一重要因素。

2.4 养老风险意识、敬老爱老意识淡薄

据调查只有两成的老人通过年轻时的储蓄来养老, 这也让他们在老年时由于经济条件的的限制很容易受到伤害。然而在商品经济的主导下, 在利益的趋势下, 人们对传统的“敬老、爱老、养老“观念已经日益淡薄。许多人把父母视为累赘, 他们认为养父母还要花费一大笔钱, 因此, 粗暴对待父母, 语言讥讽父母的情况时有发生, 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3 对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建议

为了老年人在晚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何发展和完善家庭养老模式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 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对西部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3.1 宏观层面, 国家应从相关经济、政治、法律、社会风气等方面支持家庭养老

3.1.1 经济支持

经济是基础, 有了经济的保障, 我国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才会更好的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促使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人口流动性大, 贵州安顺农村作为我国的西部农村地区, 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人口流失较多, 人们生活水平较低, 迫于生活的压力, 许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 将老年人独自留在家中成为空巢老人。因此帮助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展经济, 使其摆脱贫困状态, 是支持家庭养老的最好方法。

3.1.2 政策支持

在农村的集体经济体制下, 政府要充分保障空巢老人的权益, 要保障空巢老人能够有一定的土地能养活自己, 而不需要过多的依赖子女的帮助。政府应完善老年人养老保险机制, 给予老年人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倾斜, 给予其一定的资金补贴, 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另外, 政府也可以在各村建立相应的养老设施, 供老年人锻炼身体, 休闲娱乐, 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3.1.3 加强立法

近年来, 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子女不赡养老人, 当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变差时, 许多子女会认为老年人是自己的包袱, 不想履行赡养义务。加强了立法, 不仅能给子女一些约束力, 还能让空巢老人在子女不赡养自己时, 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 微观层面, 从社会工作具体的工作方法出发

3.2.1 个案工作

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开展个案工作, 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困惑,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另外, 能缓解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还可以向老年人宣传一些养老保障和法律方面的知识, 让他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权利, 保障自己的权益。

3.2.2 小组工作

在小组中, 可以让空巢老人在闲暇时有说话的人, 不至于总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而感到无聊空虚。让空巢老人了解到本农村社区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社会性支持, 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自己的晚年生活稳定充实。在互助小组中, 可以组织空巢老人相互支持和帮助, 让那些身体较好的帮忙照顾身体较差的,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另外, 在兴趣小组中, 可以组织老年人成立广场舞小组、象棋小组等, 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在小组中交流学习经验, 组织友好比赛, 相互学习, 相互进步。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不仅减轻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压力, 缓解了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 还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2.3 社区工作

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可以与当地的社区相结合, 让农村空巢老人不仅可以享受到家庭养老带来的好处, 还可以利用农村社区的资源, 资金使自己生活更有质量。社区可以联系一些志愿者或社工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让他们定期来为本农村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一些心理辅导或者义诊等, 组建帮扶小组, 举办文艺活动, 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还可以联系附近的乡镇企业, 让家庭经济困难、家中老人身体状况不好的青壮年就近就业, 这样既可缓解经济压力, 还便于对老人进行生活照顾。

4 结语

笔者借鉴以往学者的思考, 从宏观的经济、政策、法律和社会风气等四方面和微观的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我国西部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完善, 让老人拥有更有质量的家庭养老。

参考文献

[1]刘晓英.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探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7.

8.沈丘县寒冬关爱农村计生空巢老人 篇八

本刊讯 “大娘,您的血压偏高,可要注意啊。这是降压片,如果感到头晕不适的话,可能血压高了,每天吃三次,每次服一片。如果不高的话,每天吃一片稳定血压。这是《计生连心卡》,上面有我们的服务电话,如果您需要我们帮助的话就打上面的电话,我们会随时为您提供帮助。”“谢谢你们上门给我量血压,你们服务真周到。”近日,沈丘县付井镇陈营村72岁的刘翠兰对两名乡计生技术服务人员上门服务连声道谢。这是沈丘县开展寒冬关爱农村计生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

沈丘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不少家庭就剩下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他们的生活、安全、健康都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让农村计生家庭空巢老人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入冬以来,沈丘县通过多项举措在全县开展亲情关爱农村计生空巢老人活动。一是建立农村计生家庭空巢老人档案,组织人员逐村逐户对计生家庭空巢老人家庭情况、健康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和登记,并分类存档建卡,开展关爱服务。二是建立安全机制。上门对空巢老人进行防电、防盗、防火等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巡逻,建立应急救助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助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空巢老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三是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县人口计生委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计生空巢老人家里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各乡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定期上门为计生家庭空巢老人健康检查,全县计生空巢老人免费到当地卫生院体检一次。乡镇卫生院开展一次大型义诊咨询服务活动,免费为计生空巢老人检查身体,防治疾病。四是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与计生空巢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各乡镇文艺宣传团体还定期巡回为空巢老人演出,不少村还成立了老年腰鼓队、秧歌队,既丰富了计生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又使他们锻炼了身体。同时,在冬至、元旦节日,县、乡领导和计生部门深入计生空巢老人家中开展亲情慰问,并对困难计生家庭空巢老人提供救助。

nlc202309032316

9.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篇九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实践报告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团队

项目名称:2013年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名称:走访农村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实践主题:走访农村空巢老人、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团队负责人:张永芳

所在班级:11级信管2班

团队成员:王钰、王真、陈丽君、李颍、李靖慧、李海燕、张林林、孟丹丹 二零一三年八月三十日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实施方案

1、调研内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及经济状况

2、调研对象:农村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3、调研时间:8月20日-26日

4、调研地点:团队成员老家的农村

5、调研背景:

在我们享受幸福快乐的大学时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迈多病,儿女却无暇照顾;他们孤独寂寞,身边却无人沟通交流。当很多人都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90后“的成长历程,关注城市发展、经济变革时,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们是读书同学的爷爷奶奶,是数目不断增加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各偏僻的农村静静的生活,数着日子盼望儿女能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问候。他们年迈,生活上有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孤独抑郁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急需社会上所有人的关注、关怀和问候。

6、调研目的:

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每个人的梦,只有实现每个人的梦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真正实现中国梦。所以,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通过走访慰问老人的形式,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呼吁社会关注空巢老人、呼吁政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力争做到空巢老人生活有保证、孤独能排遣、困难有人帮。同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展示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7、调研具体实施过程:

(1)活动进展前由团队负责人到各村村委会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我们以走访空巢老人为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目的及意义。获得村委会的赞同和支持后,收集村里50岁以上老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基本生活状况,然后制定合理走访路线,为走访工作做准备。

(2)确定小组成员的食宿交通问题,实践期间确保队员的食品、住宿、交通安全问题。向亲戚朋友借自行车尽量做到环保、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收集生活健康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编订成册向老人宣传普及。宣传国家三农问题、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向空巢老人传递国家和民族关爱老人的正能量。

(4)每个人都带好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必要时可以用这些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

(5)由队长张永芳查阅资料做好走访问卷调查,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在取得认同,调查问卷合理的情况下,将问卷发给实践团队所有成员,队长并联系好实践基地负责人。

(6)各方面联系好后,团队成员在8月19日做好调研的相关所有准备,8月20日-26日每天早上8:00-11:00、下午15:00-18:00由村里负责人带着走访老人做问卷调查。在问卷中,陪老人聊天解闷、了

解老人生活现状,帮助身体不好的老人做家务等。每天晚上活动结束后自己反思活动中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时改正以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8、活动后期

二、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提纲

1、调研指导思想和目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有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代表着每个人的梦想,也代表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期盼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方针路线。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解决好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及中国梦的实现。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的形式,增加与空巢老人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融入到社会集体中,缓解他们孤独感、抑郁感,也能让老人感觉到整个社会国家都在关心关爱他们,生活中,他们会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空巢老人的心声传达给全社会,让更多的关注空巢老人,让老人的需求被大家了解认知。呼吁儿女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多抽出实践陪伴老人,让大家都知道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他们更渴望精神上的快乐。

2、调研内容

通过走访慰问聊天的形式,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保障、养老服务、情感需求等现状和“空巢老人”面临的现实困难。

3、调查方法

团队成员选择自己村庄年龄在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随机选择20人左右填写问卷。

4、相关要求

调查问卷的填写必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不得虚化事实。成员根据走访调查统计问卷结果并将统计结果发给团队负责人。有团队负责人作进一步总结分析。

三、团队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本文根据走访慰问农村空巢老人的形式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调篇二: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

报告

班 级:****************** 学 号:2011********** 姓 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13年8月 24 日

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表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了提高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本文通过对路口镇上起生活状况多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生活自理困难,经济拮据,身体健康没有保证,身边无人陪伴,情感孤独,与子女缺少联系等等,为此,针对此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措施

一、调查基本概述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访谈,自制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我龙海市程溪镇对下叶村、顶叶村、圩底进行问卷调查和对个别的“空巢老人”进行访谈,其内容涉及到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经济保障,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问题,访谈的对象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陪伴,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人照顾,受精神和物质上的折磨,其生活充满辛酸。

二、调查结果

此调查,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生活上的无助,例如无人照料,生活不易,疾病困扰,就医困难,更在于精神上的空虚感和寂寞感,郁郁寡欢。

有的“空巢老人”其子女住在同个镇上,但却未住在一起,但由于子女嫌弃其老人生活方面,“代沟”等问题,之间的共同语言就少,交流就少,自然而然不愿居住在一起。有的“空巢老人”其子女在外打工忙于工作,很少回一次家,甚至过年都未回家一次,有的很久一次才给老人通一次电话,且通话时间很短暂,让老人陷入孤独寂寞之中。

农村由于缺少一些娱乐场所,健身的地方,大约老人都是独自守着自己的空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的过着。很少有人去看望他们。

老人们经济来源于农村低保,和子女的赡养费,可这些钱除了买生活用品,买油,盐等,都很紧张了,更别说其他地方了。让人看了心酸不已。

老人们的情感世界是孤独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回家看看自己,没有多大的要求,他们并不需要子女给自己多少赡养费,只是那一句句问候,常回家看看,仅此而已。

三、结果分析

(一)娱乐问题

在城市里,我们到处可见很多老人自行组织跳舞,快走,唱歌等活动,她们都很认真,也很快乐,还有一些老人院里,老人可以下下棋,练练太极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修身养性。如此看来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可在农村里,老人们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而且也较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和娱乐场所。这样就造成了老人们的生活上的单一,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二)健康问题

经调查显示,老人们的健康问题,大部分是身体状况良好,而有的老人则

疾病缠身,或有这有那得疾病,却没去医治。他们一生病,其有的子女就开始抱怨甚至有的不闻不问,不愿照顾。无不凄凉。而政府,党中央虽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仍有些老人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导致其有病没钱医治。

(三)经济问题

老人们经济上的问题,大多是拮据的,他们的经济来源农村低保,和子女的赡养费,可这些钱是远远不能满足老人除生活方面以外的享受的,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的,老人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如何有病就可以马上医治,如何去更好的利用钱去更好的锻炼身体,参加娱乐活动。这些都都归于经济问题。而且他们他们的生活方面,也是如此不堪,住的房屋很小,用的都是很以前,用煤用柴的,不像现在,家家都用液化气之类的甚则更先进的都有。生活看了让人很心酸,产生怜悯。

(四)精神慰藉问题

其实老人们的精神慰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子女所忽视的,他们以为给了老人经济上的帮助就可以了,其实老人精神上的慰藉问题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一是子女没有常与老人多联系,多陪陪老人,其二是老人经济上的问题,导致老人无法享受更好的物质,使其老人精神上的空虚,受精神和物质的折磨。

四、对策思考

综上所述,针对调查分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月对策,可分为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娱乐措施

针对娱的乐场所的缺少,在社会上,利用网络渠道或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教导,让人们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广泛呼吁子女们珍惜机会,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多联系,多陪陪父母。在社区里,可多组织老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组织老人们一起娱乐,其次让社区工作人员多探望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以扩大老人们交际圈,让老人们有事可做,精神上得意慰藉,不让其心灵空虚。还有一点,政府上应加大养老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发展养老机构,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让老人们有所依靠,不再有后顾之忧。其次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如对喜欢孩子的老人可以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带来快乐,或者喜欢植树的老人,可以提供为社区的树木修修剪剪等,都可以缓解其孤独与寂寞,也可成为他们娱乐的一部分。

(二)健康保障

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老人们的生活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健康方面对老人们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首先要重视老人们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在农村里,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普遍存在,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问题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人们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对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应该主动去帮忙,让其在家里医治,解决看病的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多宣传队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治措施,以便无人照顾时,可用得到。其次是老人们自己应该多锻炼身体,如晨起跑步,或跳跳舞,唱唱歌,爬上之类的。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政府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等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些措施可以让子女更能照顾好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经济供养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老人的经济来源于其农村低保,其次是子女的赡养费,子女供养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是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之类的,这当然更需要国家更好的良好对策,帮助老人解决经济困难,构建和谐社会。

(四)精神慰藉

老人们辛辛苦苦将自己的子女拉扯到大,然而子女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照顾不及自己的父母,是使老人独守空房。有的老人其子女有的不在身边,有的离自己很近,但老人们依然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与呵护,甚至他们的子女希望他们早日去世。可见,老人们的精神受着巨大的折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为“空巢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空巢老人”,呼吁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从而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赡养费,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的孝敬父母,一起共创和谐社会。

(五)加强孝道文化宣传

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在农村里,老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他们子女亲人的关爱,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同时要教育分住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感情,照料生活,此外,在大学里,开展敬老主题教育,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五、后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空巢老人”家庭问题日渐突出,而通过这次的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更是令我难忘。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子女,子孙们的帮助,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人们更了解到“空巢老人”的现状,“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反思和体会“空巢老人”生活的不易,探寻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让他们生活不再险难,可以不再面临太多的心酸。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学会感恩,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温馨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的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余仰涛: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篇三: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2011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专 业:地质工程 年 级:09级

班 级:地质09-3班

姓 名:闫常魁

学 号:310903010330 2011年 7 月 30 日

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2011年7月10日——2011年7月25日 调研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主题:

调查人员: 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东村 东村村委及部分空巢老人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构建和谐社会 闫常魁

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在本学期暑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部门以及部分“空巢老人”,搜集到了相关资料,加深了我们对“农村空巢老人”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懂得了社会调查是开启社会之门的金钥匙,同时我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个人摸索以及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熟悉了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了大学生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学会了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本次社会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收益非浅的。当然由于人员和个人能力有限,因此亲身所调查的一些资料仅限于我的居住地--民权县北关镇,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部分缺陷。另外在这次活动之中,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将手头掌握的当地资料与报道的其他地区的资料作对比,进而对全国农村“空巢老人” 的生活状况做整体评估。

正文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10.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篇十

(希望维权团队 姚佐春 易亮 湖南绥宁)

一、摘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所产生的问题之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大量存在,成为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的弱势群体。本调查将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分析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现状,对湖南绥宁农村特困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措施,提高和改善特困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特困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建议或措施

(一)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打破了传统的城乡隔离与封闭的二元经济结构,同时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城镇的加速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家庭结构,造成社会劳动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留守原地。根据清华大学李强1999年所做的农村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为:21-25岁占26.6%,26-30岁占27.7%,31-35岁占18.7%,36-45岁占7.8%,46岁以其以上的仅占4.1%。(李强,2001)由此可见随着城乡生活方式与思想的转变,最终使特困农村老人从主观或者客观地选在独居。形成众多的空巢老人。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然而这些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使他们无论在生活照料还是在精神慰籍上都处于“无人问津”的地步。在原本生活就一直拮据不堪的情况下,也只能考虑其“基本生存”问题了。这种基本生存保障的不稳定往往又让他们感到孤独,而孤独感的增加通常造成老人对生存的无望,进而表现出身体素质的下降以及抗病能力的减退。一方面他们必须亲自耕来维持自己基本的生活,另一方面身体条件差而且又缺乏关照,在经济、医疗卫生、情感需求方面更是得不到满足。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本文旨在描述空巢老人在生活料理、医疗保障、精神生活的现状,并探讨存建立健全保障体制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的保障体制。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珠玉村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来收集资料,调查小组以走访的方式进行调研,对全村特困的空巢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二、湖南绥宁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

此次针对湖南绥宁特困空巢老人的调研,我们主要选择了珠玉村,对村委会和群众提供的特困老人通过走访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健康状况。

(一)低保享有现状调查

李克强考察湖南湘西强调保障贫困人口生活

新华网长沙10月12日电(记者陈二厚)地处大山深处的湖南湘西州凤凰县都里乡古 双云村。“像他家这种情况,政府有哪些补助?”李克强问一旁的村干部。

“他们家目前享受农村低保和合作医疗保险,又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有计划生育补贴。”村党支部书记石其凤说。

“各种补助加在一起,能保证温饱吗?”李克强问龙光金。

“有政府帮助,温饱能保证。”龙光金说。

“村里其他贫困户的保障情况怎么样?”李克强问石其凤。

“在政府的扶持下,目前村里107名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保险,76人享受低保,3人享受农村五保。”石其凤说。

“关心贫困家庭是政府的职责。”李克强说:“各级政府一定要多想办法,切实保障每一个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引自http://news.sina.com.cn/c/2011-10-12/2***.shtml 然而在一山之隔的湘西南绥宁,以调研的关峡苗族乡珠玉村为例,目前村里有15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却无人能享受养老保险和计划生育补贴,有60人应享受低保待遇,却只有不到10人享有,而其中基本上是富人在享有低保。

贫者没有享有低保者:

(1)以珠玉村二组王克勤为例;现年91岁,中风一年后现仍偏瘫在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现完全依靠81岁多病的妻子照顾,居住环境相当恶劣,二人独居在面积不超过10平米小茅房里,生活相当拮据,现唯一经济来源是子女年共负担约1000元生活费,无低保,且无政府任何补助。

(2)苏仁福抗美援朝志愿兵,现年84岁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且体弱多病,妻子黄长清现年80岁,左眼失明,右眼仅有些许余光,且患有胆结石、风湿病,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子苏在华,现年50岁因智障,一直在家照顾重病的父母,至今仍未婚,生活环境和条件极其恶劣。2010曾得到过民政部门送来的30斤大米。申请低保多年,至今未得到批准。

(三)珠玉七组苏炕梅约70岁,丧偶多年,独居,体弱多病无人照顾,子女不孝,曾在村干部的调节下才同意给付赡养费。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现在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上山采药。至今无低保和其他保障。

在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评价中,结合问卷和访谈结果可以发现空巢老人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很差,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在调查的高龄特困空巢老人中无一人享有社会养老保险和低保。富者享有低保者;

(1)珠玉村二组黄跃建约50岁,健康状况良好,职业为建筑工人,且刚修建好现在装修的房子,在村中算中产富有阶级。系该村书记弟弟。(2)珠玉村三组李成飘约50岁左右,自由职业者,前几年自建乡村大楼,身体良好,在村中比较属富有者。

(3)珠玉村四组邹坤元约60岁,属村级电信营运商,大儿子在当地电信局工作,其他儿子在外务工。经济条件属相当优越。(4)珠玉七组刘春秀约60岁,家庭条件尚好,子女孝顺,享有低保且政府每月有30斤大米补助。

符合低保条件者:

(1)珠玉村二组马昌松,71岁,其长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生活不能自理,现在依靠其他子女照顾和政府提供的低保。

(2)珠玉村一组邹新梅,65岁,依靠打豆腐、烧米酒为生,生活特别苦难,大儿子英年早逝,二儿子因违法被判入狱10年。其在多次申请下才办理了低保。

(二)湖南绥宁农村特困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

1、健康状况

调查中认为自己好的仅2人,其余都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差。身体经常生病的农村空巢老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和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如风湿、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眼耳疾病,皮肤病、痤疮等。部分高龄空巢老人中风后,长期偏瘫在床(如王克勤)。特别是那些单独生活或者与病偶生活的老人,往往需要生活护理服务等多种社会服务。

除了身体的健康外,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我们调研关注的重点。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老人与子女关系不和谐,以及长期受疾病困扰,精神状态相当差。此外,他们也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常识。

2、医疗保障

调查中的空巢老人都加入了新农合,但是收到补助的力度根本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需要,遇到多发的慢性病和突发严重疾病或事故时,依然相当无助。尽管在珠玉有被空巢老人称为神医在世的华佗姚金富老中医时刻为他们的健康提供贴心的医疗服务,但要根本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三、湖南绥宁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分析得知,农村中的“空巢老人”都面临着经济供养、医疗健康、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这“四大共性问题”。

(一)湖南绥宁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1、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

老人生活状况偏差,绝大部分老人生活较为困难。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得知,大约只有5%的空巢老人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和政府的生活补贴,绝大部分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只能依靠子女供养。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无任何收入,这对当前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绝大部分空巢老人身患多种疾病,健康状况堪忧。

这次调查的全部空巢老人中,基本上所有的老人都有多种疾病缠身,日常生活处于半自理与完全不能自理的状况。由于缺乏经济来源,生活缺乏照料,精神上缺乏亲情,他们很有可能称为老年群体中患病的高发人群。

3、“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体系不健全,相应的社会帮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空巢老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身边无子女,日常生活缺乏应有的照料。有80%的空巢老人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顾,而实际上仅有30%的空巢老人一年之中偶尔得到过照顾。

(二)湖南绥宁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传统孝道面临挑战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儒家文化精髓之所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孝道难以为继。传统的孝道文化依靠伦理和道德的力量长期担负着农村养老的重要角色,而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严重冲击了农村的孝道文化,农村中的孝道缺失成为农村老人老无所顾、老无所养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部分空巢老人很少甚至没有得到子女的生活费,致使其不得不亲自下田耕作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状态。这种老无所顾,老无所养的道德缺失对农村老龄人的保障产生严重的冲击。2.思想观念的转变

过去,国人都恪守这“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年轻人都希望离开家乡,去大城市甚至国外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过这次调查中空巢老人没人愿去养老院,基本上独居在家。3.经济状况及住房条件的改变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大为改善,多数子女有经济能力来购买或自建新房单独居住,但他们并不愿意和老人拄着一起,怕在一起由于什么纠纷原因,影响家庭和谐。

4.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政府政策落实的公开化、公正性和公平性没有充分的保障。

据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存在特殊情况的老人才享受低保。大多数老人反映这不公平,应该有很多的老人都有资格享受低保,但是当地政府却没有将这些有资格享受低保的老人纳进低保范畴。一方面是有“富者有低保,贫者无低保”,该享受到低保的没有享受到。基层干部落实政策时没有建立在深入调查和村民参与评选的基础上,以至普遍存在以低保送人情的情况。有一部分老人房屋破旧,年老体衰、身体多病,却没有享受到任何的补偿和生活保障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确保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老年化现象严重,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也是积极应对老年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解决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严重现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力量共同协调与合作。

(一)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目前,农村老人几乎全部由子女赡养,养老方式主要为家庭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在经济上得不到援助,精神上得不到慰藉,养老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农村养老社会化,赡养老人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社会,可以分算风险,降低不确定性。

(二)大力宣扬赡养父母美德,提高村民自身素质,用“孝敬父母”的感情去抓。

老人在抚养教育子女上耗费了自己的青春与心血,同时,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父母而成为老人,作为子女应积极为赡养父母承担义务。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素以孝文化文明,大力宣扬赡养父母传统美德,提高村民自身素质,使村民乐于为赡养老人承担义务,明确自己将是养老的最终受益人。对待农村老人特别是农村的空巢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不仅要实现物质方面的投入,最重要的是感情投入,这样的农村空巢老人才能在马斯洛所阐述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爱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方面得到满足。

(三)实现“应保尽保” 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制度,加大扶贫力度。

最低生活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和核心,基本农村低保就是解决农民“生有所靠”的问题,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是一种保底措施。但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三级审批的程序。首先由个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核实后提交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再交乡镇人民政府审定,最后报县级民政局批准并予以公示。总结

“空巢老人”现象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同时,它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近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持续增多,使得这一问题日益凹陷。另一方面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 空巢老人能够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帮助,能够将尊老爱老的美德一直传承下去。

(希望维权团队 姚佐春 易亮 于湖南绥宁)

上一篇:珍惜水资源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