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2024-10-31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13篇)

1.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一

三个方法教你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妙妈

要想在如今竞争压力大的社会下脱颖而出,除了要具备过人的技能和智慧,还得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我们的教育体系注重的是知识,在传授知识之外几乎很少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因为不看学业重负而选择了轻生。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比什么都重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他未来的发展也会很有帮助。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呢?

1

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麻烦和挫折,这个时候如果你被挫折给吓倒,那么你也就失去了走向成功的机会。

就连范冰冰都说“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所以要想以后获得多大的.成就,那么你首先就要去经历挫折,这样你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担起那份奖项。

2

让孩子认清自我价值

要教孩子抗压,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他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实力,这样孩子才会有目标有把握。

当然,在孩子挑战的过程中,家长尽量不要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实在做不到的话,家长可以适当给予提示。

3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家长在一起,他会感受到父母的心情和各种情绪,如果大人情绪经常暴躁,那么孩子也会深受影响变得暴躁。

因此,家长们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也会很有帮助。

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二

一、培养学生接受自我、悦纳他人的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既能了解自己, 又能接受自己, 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 对自己没有非份期望, 不会提出苛刻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 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 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 也能安然处之。如某位学生由于身体肥胖的原因, 体育项目一项都无法完成, 但他从不自暴自弃,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我参与了、运动了, 我就是成功的。心理健康的人也乐于与人交往, 不仅能接受自我, 也能接受他人, 悦纳他人, 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 为他人所理解, 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 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 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 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 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之感。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多开展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 加强人际交往, 促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锤炼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

从中学生心理发育特点来看, 他们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比成年人弱。而且每个学生对失败挫折心理压力的承受力各不相同, 受到遗传、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 特别是对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的学生, 在实施心理辅导和制定目标时, 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实际能力, 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场地和器材设备。如对正规的竞技项目的器材设备的规格等进行适当改造, 或增设一些新的器材设备, 并通过改变规则、动作要求与组合等, 增加学生完成动作的可能性, 提高参与运动的乐趣, 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最终完成教师设置的目标,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 这才真正达到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

三、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 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地帮助他们, 为他们排忧解难, 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 使他们不管有什么事, 都能向老师倾诉, 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个性, 又可以锻炼、发展自己。那么, 如何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 与学生民主平等相处。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 努力消除他们畏师威的精神负担。课堂上,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激发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的权利。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

2. 多参与学生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四同”, 即“同学、同玩、同乐、同忧”。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 教职员躬亲共守。”例如, 游戏可以和学生一起做, 长跑可以陪学生一起跑, 比赛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教师参加学生的活动, 一方面以身作则, 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多与学生交往, 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 理解、尊重并宽容学生。

体育教学常受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 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也能防止运动伤害。但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课堂纪律过分严厉会影响他们个性的自由发挥。所以, 在遵守课堂常规的同时, 教师应对课堂纪律实施弹性管理, 松紧有度, 多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多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教师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 少些斥责, 多些理解和宽容, 多运用表扬鼓励的办法, 帮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人们在互相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的心理关系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离不开群体背景, 受认识倾向调节, 并有相应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广交朋友, 扩大生活领域, 学会与他人共处,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自我调节能力是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教师应在课程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 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自选学习内容, 自主进行学习。同时, 协助学生发展稳定的情绪, 学会调节情绪, 防止情绪波动过大, 避免心理失衡。

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体育锻炼相辅相承, 但不可以互相取代,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浦洛夫说:“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战胜疾病, 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 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 通过体育运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个性与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心理素质, 增进身心健康。

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 篇三

【关键词】幼儿;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人们的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转变。大多数的家庭都只要一个孩子,使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的溺爱心理也越来越严重,这导致了现在幼儿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家长们只注重了幼儿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现在幼儿存在任性、自负、过分敏感、依耐赖性强、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而学校教育和老师的影响则是社会因素的主要方面。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和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与合作,才能更好完成这项任务。当前学校教育正尝试新课程改革,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就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人的生理发育是按遗传规律出现的,在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兴奋抑制不平衡,经常有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幼儿的心理发育则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程,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老师则是幼儿最尊重的对象,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加强自己的修养,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让自己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正确的教育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切忌粗暴喝斥,甚至打骂,对幼儿的疑问要耐心的解答,切勿胡编乱造,要尊重幼儿,要使自己成为幼儿的朋友,教育方式要循循诱导,耐心讲理。

二、父母对幼儿的要求应合理,期望要适当,防止给幼儿造成过大的压力

“望子成龙”之心,每个做父母的都有,可不是每个幼儿都能“成龙”的,所以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提出合理要求。只要孩子努力了,不管结果是怎样的,我们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并根据结果来调整我们的期望值。另外,我们要正视孩子所犯的错误,寻找孩子犯错的原因,根据原因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而对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不要吝惜自己表扬和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成人要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幼儿,使他们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正确面对现实,笑对人生。

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进取勇气

一个人是否具有自信心和进取的勇气,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关爱太多,担心幼儿受到意外伤害,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这个不准,那个也不许,使得幼儿失去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怯懦、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实际上我们要相信孩子,并且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幼儿去接受锻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勇敢的去面对,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意志力磨炼,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由于家长的担心和溺爱,现在许多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要想让幼儿具备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遇到挫折时要勇敢面对,冷静处理,积极应对,使幼儿从父母和教师那里渐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要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要积极的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挫折,鼓励幼儿积极去克服困难,不能逃避,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体验战胜困难的欢乐,使幼儿受到良好的心理刺激。我们应有意识地创没情境和机会给幼儿制造挫折,磨练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

五、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的意识

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而良好的性格是在与同伴友好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父母和教师必须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才能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并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才能取长补短,适应社会,取得成功。

总之,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庞大工程,是细小、繁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父母或老师单方面的事情,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游戏之中,通过多种途径、多个方位的反复教育,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陆燕.健康心理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浅析幼儿爱听好话的现状[J].教师,2010(33)

[2]张迎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5)

[3]周效英.如何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4]苏知劳.感受·体验·表达——刍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7)

4.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四

一、从细处入手,使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是一个具体实践活动,以认知、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学会尊重、关心最亲爱的父母长辈开始,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将“关心他人”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主动的发展。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的无理和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闹着玩,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教他们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道声晚安,并养成习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他们就会感受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让父母代劳。其实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信心的形成。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们逐渐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失败的挫折,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十足的学生,将来会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及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让学生学会独立。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犹为重要。许多教师和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总是不自觉地说“你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的话,这种干涉孩子自主活动的行为,会造成孩子失去探索、主动学习的机会,成为你“指挥棒”下的小“木偶”。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孩子学习一样新知识时,总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他们自主、独立地学习,然后根据孩子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孩子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

5.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篇五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应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起点,使每个学生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高尚为基调的心理素质。每一位老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位孩子自由地发展,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思考机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尽情地享受人生这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中更从容,更出色。这是我们一群阳光老师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为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我们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

一、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有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育教育。

统观小学各学科教材,每科教材都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于是,我们就从各学科整合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如:

A:思品科:注意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B: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感知语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模仿与学习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素养。

C:作文教学:写作需要观察、逻辑、记忆、想象,又需要热情、兴趣、毅力等,写作的结果能反应一个人的思想、心态和思辨能力。文如其人,教作文要先教做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是一种时势所趋。心理健康教育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充分调动、激发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通过心理诱导、行为激励和成功体验的内化功能等方法,求“趣”、求“新”、求“活”、求“实”、求“美”、求“效”,切实消除、解放学生习作的心理重负和疑虑,用手写出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情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做到人文练达、文道统一,学以致用、教学共享,乃至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一挥而就尽展风采。

D: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活跃思维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全面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在高年级着重对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对心理有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心理教育,以提高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E:音乐学科:在音乐课上通过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创设优美的境界,营造良好的心境,不断提高心理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文明、开朗、自尊、友爱的“阳光儿童”。

F:体育学科:在教学中,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游戏和体能锻炼,克服学生怯懦、畏难的心理,培养勇敢、耐挫、团体精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G:美术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美、体验美、感悟美的熏陶,培养鉴赏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儿童成为追求真、善、美,性格开朗、行为文明、思维活跃、善于合作的人。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对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形成积极、乐观、向上、自主的学习态度,奠定了创造性人格和文明、高尚品格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构筑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的平台,使每位孩子认识自己,善待自己,超越自我。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每个世界存在着千差万别。心理指导的老师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不同性格类型、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对多动症、厌学症、焦虑症等作矫正性指导,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学习喜悦和快乐生活的情趣,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原本与父母无话不谈,但长大后,特别升入了小学高年级,不少孩子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与父母的碰撞越来越多,常认为不被理解,这种成长的烦恼是他们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渴望跟成人一样,不受太多的约束。他们为证明自己长大,说的是大人话,唱的是流行歌,做的是追星赶时髦的事,穿的是品牌衣裤装酷扮靓,神态表情像大人一样深沉、冷峻……然而他们毕竟是孩子,不具备把握自己的能力,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差,常犯这样那样的错,与家长的矛盾大,因此会陷入苦恼、孤独和痛苦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后,“阳光人”专门开设了“阳光心语室”,找这些渴望长大而常出“乱子”的孩子对话、沟通,引导他们学会与父母亲交朋友:要珍惜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要会感受父母给予的爱,还要以孝顺之心懂得回报。其次教孩子要不拘形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告诉给爸妈,让他们理解自己。我们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和父母的关系融洽,教育孩子在父母生日时送一份小礼物,说一句温馨的祝福语,写一封慰问信给父母,做一件使父母高兴的事。为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们还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中秋佳节等以“烛光晚会”、“阳光音乐会”、“感恩•沟通•奋进畅谈晚会”等联欢活动的形式请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对话、聊天,增益理解,深化亲情。

我们除了和学生面对面谈心外,还用写信、上网聊天、打电话等形式与孩子沟通。心育组的黄珍老师最受学生拥戴,她每天都收到多封学生信件,她怀着一颗高尚的爱心和无私的责任心一一认真写回信。在她的耐心帮助下,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关心、善待他人,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学会以平常心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解决了来自学生心中的烦恼和困惑,达到自我实现。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认识到:通过健康有益的沟通、对话等形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来自学习、交友、生活、身体、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烦恼和痛苦。从中我们也意识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片圣洁的天空,那就是爱的天宇,爱他人,爱自己,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精神的支柱。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有“爱的话语”回荡,那将是快乐的、幸福的。

三、以学生群体中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为辐射点,使更多的孩子懂得生活、生命的真谛,从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苏晟同学原是我校六年1班的学生,他在人生的一场极其特殊的考场上(于2001年暑假发现自己的左腿不幸患上恶性骨肉瘤),坚强地战胜了剧痛、胆怯、自卑和绝望等一系列重难关,十分顺利地做完了左腿高位截肢手术,而且情绪稳定、思想畅通、乐观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断挑战、完善、重塑和超越自我;在2002年上学期期末总复习期间,是他装上假肢后训练走路的黄金时间,为了学习与治疗两不误,他每天上下午在课堂与距离家里三公里的训练场来回奔波,开创出学习生涯的新篇章:除上复习课外,整个学期没有来校上过一节课的苏晟同学在期末语文、数学考试中成绩全部是优!我们心育课题组利用苏晟同学这个感人的案例,在学生中开展为有困难的人献爱心、与不幸的人分担痛苦、给困境中的人以希望、力量和快乐的心育活动。在课题组蔡风义老师的组织下,大家为苏晟同学捐了款,送去了慰问信、贺卡、鲜花、水果、自做的各种礼物。这一活动不仅让苏晟体会到亲情,而且也从中培养同学们金子般的爱心和同情心,并让全体同学以苏晟为楷模,热爱、珍视自己的生命,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不屈不挠地面对、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超越自我。如今,苏晟同学已走出母校漳州市实验小学,就读于漳州三中初二年级。他经历了狂风暴雨的考验,他拥有了明媚阳光的沐浴后,更成熟、更快乐,他懂得以爱回报爱。一上初中,就乐观地融入新集体,心灵更为坚强和坦然,每学期考试均在班级前5名。一个在绝望中被爱所拯救的孩子,他所回报的爱也感染了所有的人。爱,创造了奇迹。

现在就读于漳州一中高二年级的刘煜佳同学,原是实小的学生,她在语文老师蔡风义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小学毕业时就有10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还写了一本6万多字的自传《超级女生•缤纷小学路》,毕业后又有多篇有份量的习作发表于《海峡都市报》《中学生语文报》等报刊。刘煜佳初中就读于漳州八中(学校办有初中与高中年级),那里的文学社在她的影响下迅速开张了,并有幸走马上任了第一届社长,同时兼校学生会的学习部副部长,还出版了社刊。

我们心育课题组,抓住这个契机,开发这个典型人物的宝贵资源,请她为母校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接受采访、咨询,和同学们探讨问题。刘煜佳同学的成长故事令人感动,启人深思,大家明白了:只要以快乐的心情去学习,以负责的态度去思考,以坚强的毅力去挑战困难,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人,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就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成功就属于自己。

我们心理健康活动小组为全体学生架设起一座通向美好未来的阳光心桥:“阳光心桥”是阳光使者的心桥,是希望的心桥,是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心桥,是无私奉献的心桥,是阳光明媚、充满朝气的心桥。

四、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使更多孩子学会学习、思考、交际、合作,学会体验分享快乐,懂得共担责任。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是不同的,知识能力和整体品质也有差异,仅靠课堂教学使他们达到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困难的,再进一步要求每个学生自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就很难奏效。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这个缺点,它的重点在于“扬长”,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增长才干,培养自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为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心育组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课外活动。在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基础上,指导他们再进行筛选、整合,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心育活动。其中阳光晚会“感恩•沟通•奋进”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是学生童年生活中一个美丽的亮点:

我们要“感恩”的,是感谢家长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之恩,感谢各位相识或不相识的关爱和奉献之恩;我们要“沟通”的,是让我们拉近彼此间心灵与心灵对话的距离,或者讲讲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者谈谈自己生活、工作的感想,或者叙叙自己的现场感受,或者说说亲人间的情深与隔阂等等,敞开心扉,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我们要“奋”的,是让我们奋发图强,精益求精,继往开来,不懈前进。

2002年1月30日,适值寒假的第一天。在“阳光心桥”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感恩•沟通•奋进”联欢晚会在漳州市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从晚上7:00至9:00,扣人心弦,掌声不断。出席晚会的嘉宾有“阳光心桥”的顾问代表蔡勇强

副教授、漳州市宣传部副部长翁福、原漳州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龙溪师范学校副书记周汉清(已退休)、《漳州广播电视报》《漳州广播电台》《闽南日报》《漳州青年报》《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等在漳的记者代表、“阳光心桥”的6位辅导老师、新老朋友以及漳州市实验小学部分老师、2-6年级的部分学生、家长代表近200人,记者之多、参加人数之多均超出我们的预料之外。更令人难忘的是晚会中魏冠正同学的妈妈,用激动的心情,声泪俱下向大家讲诉了她曾不堪忍受病魔折磨,几次想自杀时,孩子怎样用爱、用优异的学习成绩给了她生活的信心,让她对生命有了期盼的故事,以及苏晟妈妈讲诉苏晟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战胜自我的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终生难忘。

阳光晚会倡导学生学会把爱和关怀送给别人,学会展示自己、和谐相处、富有爱心和合作精神,学会让心声开放,让心灵飞翔。

因为健康的集体,可以健康很多人!因为高尚的个人,使更多人拥有高尚。

6.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六

《职业学校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宽城县职教中心 庞继平

各位领导、专家、教师们:

《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课题是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060913)。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加。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最主要的是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作为职业学校,承担起这一教学任务是责无旁贷的。那么,如何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呢?除了办学规模、结构、设施以及课程设置的模式外,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学生的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先决条件。所以,作为学校这一培养人才的摇篮,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日本就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工作。这些国家和地区日趋完善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制度化的辅导计划,有序而有力的组织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的巨大作用,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句话,心理辅导已成为现代学校的标志。

80年代中期,心理咨询的理论和经验开始引进到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来。沿海发达城市起步较早,而内陆地区几乎没有。结合近几年我县几所高中学生尤其是我们职高的学生心理问题,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与其等待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后去引导纠正,还不如在问题形成之前去指导梳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意识,主动抑制不良心理的泛滥。为此,我们正在进行这主面探索与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素质培养:是指依据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范围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要素。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素质包括自我激励能力:意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勾通协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1

决定》,科学发展观、心理学、教育学、心理素质培养的有关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更具体地说:其一,根据心理发展规律,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心理正在发展,个性心理特征还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其二,根据形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炒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困此,通过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学习,可以纠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三,根据认知疗法理论,不健康的心理主要是由于对事物的认知偏差所导致,通过调整认识,改变人们对事物的不正确对待看法,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健康。其四,根据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表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学校教育经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落实、系统和深刻的,因此,通过教育的手段可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品质。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心理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初步探索与规划的研究。

2、开发班级心育功能、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研究。

3、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方法建立的研究。

4、培养职教学生合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研究。

5、加强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知识传授法,就是通过语言或借助其他手段,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行为训练法,就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在长期、反复、严格的训练中,改变学生原有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方法。

3、榜样激励法,就是以他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行为教育的方法。

4、情景感动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的方法。

5、辅导助人法,就是利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帮助及时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惑,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在一个健康水平。

6、气氛烘托法,在班集体建设集体活动中进行心理教育研究,通过健康班集体心理特征研究,总结班主任心理健康对班集体建设影响经验,让后进生在良好课堂集体心理气氛中健康成长。

七、课题研究步骤

1、心理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初步探索与规划阶段(2007年3月—2007年7月)运用调查研究法,了解学生现状,具体掌握学生心理情况,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提供具体事实依据。运用文献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充当学生心理保健员或学生咨询员,为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提供有力保证。(负责人:陈守权,张艳华)

2、心理教育活动的调查研究阶段(2007年7月—2009年1月)

运用文献研究、知识传授、行为训练、榜样激励、情景感染法、气氛烘托等方法,具体实施培养计划。从学习、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体系,逐步培养并及实总结经验,形成理论。(负责人:孟艳民,韩立国)。

3、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结题工作。(负责人:庞纪平,韩立国)。

八、课题研究条件

此课题研究,有学校的大力支持。以主管教学校长为领导,有教导处、德教处的通力配合,在人员上、理论上、时间上都做了合理的安排和调控,力求把此次研究落到实处。学校培训了大批心理咨询教师,为研究提供了师资力量。课题组的成员,都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都从事过相应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所以有能力承担此课题,并且就学生主体来讲,有过心理健康培养成功的个例,以上的条件,为心理健康培养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心理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初步探索与规划》论文,完成时间:2007年7月。

负责人:陈守权,张艳华。

2、《开发班级心育功能,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论文,完成时间:2008年1月。

负责人:陈守权,庞纪平。

3、《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方法建立的研究》论文 ,完成时间:2008年7月。

负责人:韩立国,孟艳民。

4、《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研究》论文,完成时间2008年10月。负责人:张艳华,韩立国。

5、《加强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论文,完成时间2008年12月。负责人:韩立国,庞纪平。

7.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七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 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 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最好的帮助是使学生学会自信, 即自立自主地处理问题。班主任要让学生学会面对问题, 分析问题, 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给学生多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如在班级管理中, 可以实行轮流班委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 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 也干不好班干部, 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 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 参加管理班级事务, 使他们增强自主意识。实践证明, 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舞台, 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管理者, 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 他们会越做越好, 学生在锻炼中也就不断增强了自主意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要让学生充分明白, 人的自尊就是对个人价值的自我认知和肯定, 而个人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 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一道共同创建良好的集体,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合作调查活动, 班级之间交往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 夏令营活动、小组比赛等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 更多的交往对象, 更多的交往内容, 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培养他们正确的交往观念和良好的交往习惯, 使他们丰富的情感得以释放和迁移, 由此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对社会、集体的责任, 并富有强烈的正义感。此外, 班主任要言同身教, 以身作则, 以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学习及生活上的榜样。班主任应放下架子, 友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 把你当做“知心朋友”。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举止表现出对遇到挫折的学生充满期望, 让他们心情愉快, 精神放松, 以增强其自信心,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是正确对待生活的基本素质, 一个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就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力、耐受力及控制力。有了自我调节能力, 不仅对知识方面可以进行调节, 对心理、能力、情绪、身体、环境诸方面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课教育的途径来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利用班会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发挥潜能, 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情绪, 良好情绪可以调节人们的知觉, 记忆思维的认知过程, 有助于学生文化学习和生理成长的发育。其次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然后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要有一个宽容的胸怀, 能以博大、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最后班主任要时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方面的动态信息, 能较好地把握时机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工作,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时代要求每一个人应具备的人格品质, 尤其是对肩负祖国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学生来说, 进取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身上表现出的进取精神不尽如人意, “胸无大志,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还悲观自卑, 有的甚至自甘堕落”等等。作为班主任要高度关注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激起他们心中奋发向上的动力, 培养出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合格人才。学生只有具备了为国为他人奉献的进取心, 个人价值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班主任只有培养出具有进取心的学生, 才能算是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

8.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八

1 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积极意义

1.1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含义。

1.1.1素质。 素质是个体对人类社会的文化、技术和行为规范内化和升华的结果,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标志。

1.1.2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挥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主要包括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与心理行为五个方面。

1.2 良好心理素質的积极意义。

1.2.1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医学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人一生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因素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未来的成功,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课题。

1.2.2良好心理素质是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积极关心别人的意识。美国调查报告指出: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二者是同等重要。日本航空在录用毕业生时,注重独立人格甚于学习成绩。医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1.2.3良好心理素质是正确面对困难的关键。人生难免有很多困难,要敢于面对和克服,否则,将会受到诸多影响。美国《托萨世界报》报道说,据美国心理健康资料中心统计,近几年,美国产业界有关人员因在竞争中受到心理压力导致生产力下降,每年平均达180多亿美元的损失。可见,良好心理素质是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关键。

2 当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原因分析

9.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九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要义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希望大家能记住:无论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事业,你对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1.好坏习惯对人生的差别影响是决定性的。成功者每到关键时刻,遇到挑战,就想冲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败者每到关键时刻就撤下来。孩子也是一样,当他在生活、学习上有良性的习惯,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

2.确立好习惯的标准。作为家长,你一定知道你要给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这需要思考来确定标准。

3.让孩子从小养成成功者的习惯。自信、勇敢、坚持到底、做事认真、积极思考,这些都是成功者的优良品质。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这些特质。

4.为孩子确立生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确立好原则:“这件事由你来负责,我监督你来完成。我们多长时间内把好习惯养成。”

5.鼓励孩子反复行为形成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是经过不断反复的,这里需要家长有绝对的信心、耐心,允许孩子失败,允许重犯错误。孩子需要经过反复的行为、反复的鼓励,最后形成好习惯。

6.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形成,家长必须马上跟进确认,把好习惯巩固。强化、强化再强化,直到他巩固住。

7.家长的榜样作用。如果孩子发现家长有坏习惯没有改掉,他的坏习惯就不会改掉。孩子发现你有坏习惯和行为,你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你的话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孩子无法养成良好习惯的原因1.没有榜样。孩子没有带着不良习惯来到这个世界,他的所有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在孩子的生活里,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样。

2.认为好习惯等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痛苦,他经历的感性经验太少,所以他无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如果成年人向他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会贻害他终生。

3.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变。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我们只有做对了动作,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点和毛病。

4.不良习惯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会自动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样,那他学坏就几乎是不可避免了。

5.不正确的思考方法。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其实人的好习惯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而坏习惯,由于没有标准,不需要努力练习就会做,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有绝对的耐心,反复指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6.家长的行为没有一贯性。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就必须反复沿着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动作才可以。

7.没有改变习惯的动力。家长要想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就必须先强化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觉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变得更好,这样他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产生改掉旧习惯的动力。

8.家长的反强化作用。当孩子身上有了不良习惯的时候,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就反应在嘴上。先是不厌其烦地批评。发现批评不管用,就开始升级为打骂。这恰恰起到了反强化的作用。家长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改不掉旧习惯,等于在强化孩子的旧习惯。如

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只有建立起自尊心,才能逐渐建立起自立精神。任何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都是从小培植起来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以下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要义:

一、尊重孩子。一方面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准则,家长首先要改变同孩子说话的口气,其次要改变同孩子谈话的方式。另一方面是教他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来尊重,即自尊。只有尊重、承认、喜欢自己,孩子才会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价值感。

二、信任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是对待孩子的第一态度,要相信孩子的话。家长不信任的态度将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怀疑的种子。

三、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孩子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待遇,却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样做对事情。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有天壤之别。当成年人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这将是孩子一生的幸事!

四、态度魔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向:如果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父母的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

五、保全孩子的“面子”。如果生命初期就没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根本无从树立。我们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没有面子,实际上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有“面子”了。所以我们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伤了孩子的“面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六、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做主。让孩子自己做主,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基本方法。对于饮食起居,孩子力所能及的,让孩子自己去做;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上学;对于孩子该学习什么课外知识,家长应该提供意见,而让孩子决定该学什么,使孩子从小就产生这样的观念:是他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从而建立起做人的尊严感。

七、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教养。当一个人不尊重别人时,他自己也无尊严可言。卢梭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所决定的。”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其实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萌醒是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点。

八、表达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就要把对孩子的爱跟对他的行为的评价分离开。爱孩子就要不断地表达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明白:无论任何情况,父母都决不会减少一分对他的爱!当孩子感受到我们总和他站在一起时,他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才有得以生长的环境。

九、确认孩子的优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所有的能力都是潜在的。我们的家长用批评孩子的眼睛,专盯孩子的缺点。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确认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无处不渗透你的观点。确认孩子的优点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规定动作”。

十、表扬孩子的成绩。这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天条。表扬孩子就是把孩子推向你希望的方向,如果你将孩子推向和你希望相反的方向,那么你在亲手毁孩子的前程。给孩子正推力,就要通过他做的事,把好的事情重复放大反复放大,通过不断确认,最后表扬他做好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取得多大成就,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一些知识上或训练孩子一些技能上,而忽略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这是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每个家长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任何伟大事业,他要想取得成功,他必须得首先做人成功,他必须首先成长为一个正常的具有善良品性、具有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很多家长以为批评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孩子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的,他需要家长的不断鼓励和赞扬,这样他才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从现在起,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每天试着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目光、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

二、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试图激发孩子上进是极为有害的,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嫉妒心、失去个性。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长。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孩子遇到失败与挫折时,他们不需要父母的训斥、嘲讽,也不需要父母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四、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要义1.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即积极的心态;2.培养孩子的自信就必须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3.培养孩子的自信就必须确认优点;4.表扬和鼓励——良性的推力;5.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积累自信;6.教会孩子准备;7.教会孩子自我操练;8.教会孩子自我表扬与暗示;9.教会孩子接受失败,真正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10.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而

不是结果上;11.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孩子的优点上,而不是弥补孩子的缺点上。

五、孩子自信心的杀手1.父母为孩子设立不适当的目标;2.没操练却希望有卓越的表现;3.没准备就匆忙上阵;4.失败的阴影或形成的负面心理;5.破坏性批评;6.拿别的孩子比较;7.消极情绪;8.身体不健康;9.过分保护孩子;10.自我价值严重缺乏;11.强迫孩子做事。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以下11点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做为精神意义上的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象肉体意义的人没有脊梁骨一样,无法站立起来。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就会沦落成寄生虫、懒汉、乞丐、小偷和流氓。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2.父母行为轻浮

3.忽略孩子的存在4.当众批评孩子

5.破坏性批评孩子

6。不尊重孩子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大敌。

7.不信任孩子

8.拿别的孩子比较

9.打骂孩子

10.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10.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篇十

正直

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惟有具有正直的人格,才是一个健康、无私、光明、崇高的人,因此,培养孩子正直的品德应该在诸健康心理素质之首,并通过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作出表率。

自信心

只有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时,才有可能战胜它。然而,很多父母并非真正尽力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诱导他们,鼓励他们对成功抱有信心。

热情

缺乏一定程度的热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容易成功。热情,对大多数儿童来说,都生而有之的。然而,不使其受伤害,继续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因为脆弱的热情很容易被考试的分数、他人的嘲笑、父母的不正确的褒贬和接连的失败等挫伤,甚至摧毁,

因此,应十分注重保护孩子的热情,切莫随意伤害它。

富有同情心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动物,父母应该通过小动物来教育孩子对生命的爱惜和同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经常关心他人,自然会在孩子幼儿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灵活性

应变能力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是一种起决定性作用的性格。怎样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呢?最好的方法是尽早用成年人的爱心和感情去对待孩子,使他们能早日成熟,避免由于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来自社会的各种冲击。

希望

它能使人在黑暗中见到光明,敢于迎接挑战。要培养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信念产,父母本身就应该是乐观主义者。一个家庭若受到悲观、恐惧和忧郁的侵蚀,孩子身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可能早夭。应经常教育孩子说:这次遇到失败,可能还会遇到第二次。这样,当困难真的来到时,他们就会敢于面对现实,临危不惧,从而建立起坚强的个性和忍耐力。这一点正是他一生成功的希望所有。

11.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心理素质;激发;培养

众所周知,学习是要下苦功夫的,而推动和维持这种学习和实践的动力是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和自我激励等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平时以潜在形式存在于学生个体身上,在教师的激发和培养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动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呢?

一、真诚与鼓励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给予他鼓励,给予他信心。信心是心灵之魂魄,生活之基石,拼搏之先导,征途之路标,成功之桥梁。信心是一只鼓起的风帆,一股冲天的能量,一团燃烧的烈火。”对于孩子们来说,信心能使他们从内心进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它能帮助人战胜自卑和恐惧,它能使人走向成功。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能因此改变人的一生。

一次上公开课,我和其他同学耐着性子等了4分钟,小雨才把课文读完,此时早有同学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小雨也是读得满头汗水,我知道他现在已经为没好好预习而后悔了。于是我把他请上台,对全班同学说:“小雨同学读得不够熟练,但他不气馁,坚持把课文读完。老师坚信,只要有这份坚持到底的精神,他一定能把语文学好。为了他这份勇气和精神,老师现在要单独教他一个学语文的好方法。”说完俯下身去,在小雨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小雨听了连连点头,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乐滋滋地走回了座位上。果然,过了不久,小雨的朗读水平就大有进步了。那附耳传授的“机密”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几句平常的话:“以后上课前,请你把课文先预习好,多读几遍,这样课上你就能读得比较好了。知道了吗?老师相信你会学得很好!”

其实就是这么几句亲切的耳语和那俯下身的平等对话让全班学生感受到我的真诚和关爱。尤其在小雨心理最脆弱的时候,我真诚坦白的话语巧妙地消融了他刚刚建立的心理防线,给了他一句鼓励、一份亲切、一点自尊、一片希望。一句“他不气馁,坚持把课文读完。老师坚信,只要有这份坚持到底的精神,他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自信、自强的心理动机,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的学习装上了助推器,为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关爱和接纳

卡耐基就曾告诉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渴望。学生希望自己被老师理解、关爱、信任。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无私地爱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多调皮,只要我们能透过那张使人生气的表情,看到他们广阔的内心世界,对其正面教育,这样教师就能得到学生的尊敬、热爱和信任。走进学生的心里,要对他们多一点呵护,多一份激励,给他们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给他们一个舒展的平台,让一个个甜美的梦想飞起来。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爱,被赏识,被重视,自信心就会树立,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就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

在一节语文研讨课上,教师请一个女孩读课文。或许是平时就有点儿胆怯,而此刻又有这么多的听课老师,女孩站起来迟疑了几秒钟,在老师、同学们的期盼下,她终于开口读了,但声音却很软很细,旁人难以听清。这时,亲切的语文老师转身把讲义卷成话筒样,轻轻递到她嘴边,笑着说:“借个话筒给你好吗?”同学们笑了,小女孩也笑了。在话筒的帮助下,女孩接下来的读书声响亮了许多。

教师的关爱唤起了学生的勇气和自信,为其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表达氛围,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同学所接纳。“借话筒”其实是一种巧妙的暗示,是耐心、爱心和期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教学机智。这源于教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和接纳,源于教师对学生心灵世界的洞察和学生个性的全面了解。教师要无条件地、积极地关注和接纳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等,要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体验,而不必担心因此失去教师的信任和接纳。

三、理解和共情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以情激情、以心塑心的工程,师生心心相印,教育就能感同身受。“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让他们的情感有所依托,观点能够表达,爱恨敢于流露,教诲乐于接受。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学生思维灵活;发言踊跃,大胆地谈论着自己的独特体会和感受,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成成也涨红了小脸,挥舞着小手示意要发言,我高兴地朝他点点头,微笑着说:“请你说吧!”他猛地站起来,正准备开口,却又停下来迟疑了好几秒钟仍未出声。此时,我并没有说“你先坐下,想到了再说”,我相信他可能是一时紧张,此时他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如能帮助他迈过这道槛,他一定会取得大的进步,于是,我抓住时机说:“成成同学能够大胆站起来回答问题是他最大的进步,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表扬他!”“哗——”同学们那雷鸣般的掌声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从那以后,成成同学果然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发言,满怀信心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了。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许多学生都会有胆怯、不自信、怕挨批等一系列的心理负担。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相对较少,心理素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在教学过程中多多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而不能不理不睬,或有意无意使其难堪,造成学生更为严重的心理负担。当学生遇到尴尬时,教师要设身处地理解他们,清楚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改变困境的动机和潜在的能力,使他们迅速树立自信,突破自我,切身体会到自己是被老师、同学高度重视的。

教师支持、理解、溫暖工目光,一句适度夸张的赞许或鼓励的话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或一次充满温暖、欣慰具有安全感的交流,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时刻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努力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勇于大胆地实验、探索、研讨。教师要在给予和关心学生时注意科学性,不能无原则地滥夸一气。对于那些有较强依赖性的学生,要把握好支持的度,鼓励他们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其独立性。

1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十二

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课堂上的契机,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使英语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阵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 自卑来源于失败的暗示。为什么启而不发, 厌学的现象屡屡发生, 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缺乏自信。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总有不同程度的喜人之处, 但由于时间的推移, 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们渐渐地对自己所有过的优点淡忘了。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从认识自我开始, 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树立自信意识和成功心理。例如, 在课堂上你可以问学生一些很简单的日常用语。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并对他们的回答作充分的肯定, 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有时老师一句“你能行, 你准能赶上”能唤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利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要面对很多的挫折。大多数同学都有很强的好胜心, 希望各方面都能超过别人。对于竞争, 他们都抱着“只许胜, 不许败的心理”, 一旦受挫就很容易灰心丧气, 产生自卑心理。我们要告诉学生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应学会接受失败, 正确对待失败。在教学中, 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失败体验较多的学生来说, 他们容易形成自卑感, 产生退缩心理, 在各种活动中都抱着一种观望态度, 很少做主动的尝试。因此, 我们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长。

三、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 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评价学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评价要客观

评价要做到全面与客观,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看一个学生, 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 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其次是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 要全面了解情况, 要防止“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就作出最后的结论, 甚至形成对人的偏见和成见。

2. 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人的做法, 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 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只要有进步, 就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一次在英语考试后, 我表扬了一位只考了40分的同学, 因为他在以前的考试中只得了18分。这次表扬成了他增强自信、继续努力的新起点, 从这以后, 他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评价要有发展性

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标准来评价学生, 要看到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他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在的丑小鸭都可能变成以后的白天鹅。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目光来看待他们, 要看到他们的努力, 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 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在评价标准的掌握上, 要有一定的相对性。

四、借助英语教学, 和谐学生人际关系

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语言习惯, 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例如, 打搅对方, 要说:“Excuse me.”;做错了事, 要勇于说:“I'm sorry”等,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与人友善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醒学生学会宽以待人, 对别人大度一些, 宽容一些。可经常使用这样的提示语:“你要别人怎样待你, 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遇事要拿得起, 放得下”。学会关心别人, 在别人需要时主动给予帮助。创建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学习、生活氛围。

1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十三

一、从婴幼儿就带孩子上图书馆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他们逛逛图书馆,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很有益处,不妨在您有空的时候,一齐去图书馆,精心为孩子借阅两本好书。

二、为喜欢的作者过生日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文化素质都影响着孩子,家长[微博]爱书、爱读书,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你喜欢的作者过一个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向孩子讲述他的博学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经历,让知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

孩子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有所进步的时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礼物之类的物品,一本好书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朋友们借鉴一下。

四、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幼儿园的教学当中,一些童话和故事可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最后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五、把喜欢的材料编成一本书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童话或诗歌,那么你在阅读报纸或杂志的时候应该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将它剪切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每天傍晚,将笔记本打开,品尝里面的丰富果实,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

六、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局限于童话故事、卡通漫画,可以看一些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七、背诵儿歌

儿歌语言通络凝练,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可以熏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和自然开启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八、成立读书会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个读书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提任会长,定期到会长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既可以增强幼儿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九、特殊节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教师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十、与书生活

上一篇: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述职报告下一篇:建筑公司一般部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