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11

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

1.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已是毕业班,教学任务自然较繁重。时间很仓促,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经过不断努力最后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几乎是一

个月一次考试。每一次考试都对学生们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形式多样地做好学生心理稳定工作。思想问题解决了,学生们就能够安心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备好课,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根据这个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的情况。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备课充分,资料拓展更宽阔,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掌控课堂节奏,注意学生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课堂内容丰富,翔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以这种情绪来感染他们。这样,学生上课就有了一股“劲儿”,授课就事半功倍。

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尽量采取合适的方式或用手势、或用眼光、或用简单的语言及时提醒,尽量使自己的情绪不受到影响,不带到教学中,避免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影响教学效果。、关注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的是一群适逢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提高成绩的主体。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我觉得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在快乐地学习当中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首先应多了解学生与其谈心,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压力。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家长期盼的压力,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还有青春期的迷茫。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

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语文科任教师,我注重与学生进行谈心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努力的目标。、紧抓课堂教学这块学习阵地,积极探索有效教学

能严格组织好课、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分析。紧抓后进生的学习督促跟踪

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督促,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对于每个班的后进生,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谈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坚持听课、评课,注意学习组里骨干教师的好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

自己的教学模式。与组内老师积极讨论学习兄弟学校课程改革好的经验,并试着拿一些适合学生教学方法来用。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仍然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不够有激情等,但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面对全体学生,尤其注意培优补差,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让众多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学好语文,就要让他们喜爱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多读一些源于生活的优秀文章,让他们更了解语文,学会欣赏语文之美,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

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很有好处。另外再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

研究中招试题,提炼解题规律。

加强个人学习,研究中考试题的基本形式、考察方向、中考考点等,规范学生答题,加强与教研组内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对学生应对中考的指导。同时借鉴一些名教师和专家们的做法、经验和理论,力求在试卷应答和成绩提升上有所突破。

2.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语文教学,普通话,中职生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语言政策。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 逐步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已成为每位推普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一名推普人员, 我深感责任重大。因此, 我利用工作特点, 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 不断摸索, 强化推普意识, 积极推行普通话, 注重在示范引导、语音教学、朗读训练、活动延伸等方面搞活语文教学, 促进学生爱讲普通话, 会讲普通话, 讲好普通话。

一、言传身教, 说好普通话

江苏省语委早在2001年5月就发出了《关于在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通知》, 南通市语委、南通市教育局也随后发出了《关于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各县 (市) 区语委、教育局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和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把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当然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说好普通话, 用好普通话。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总能凭借特有的语言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

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作了这样的开篇导入:

(屏显) 毛泽东图像。

(音乐声中, 展现毛泽东各时期图像。)

(师配乐朗诵) 毛泽东,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 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用他的信仰、他的理论和实践, 营构了一个充满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欣的独特的世界, 同时, 又用他那一支出神入化的笔, 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充满魅力的诗词。

他的诗词, 想象丰富, 形象鲜明, 意境深远, 气势磅礴, 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顿生万丈豪情。还记得吗?——“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音乐声中, 我字正腔圆、音色优美、充满激情的朗诵, 一下子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朗诵已学过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在朗诵中, 学生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精神处于愉悦、亢奋的状态, 为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时, 学生的心中也早已埋下了要学好普通话的种子。

二、吟诵儿歌, 掌握普通话

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 吴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平、翘舌音不分, 前、后鼻音不分。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区别, 我在语音教学中常穿插一些儿歌进行愉快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四”是平舌音, “十”是翘舌音, 我让学生背诵这样一首儿歌: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谁能说准十四、四十、四十四, 谁来试一试。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 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两字的读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 也有意识地分清平、翘舌音。

再如, 学生对“程”和“陈”一直混淆不清。“程”应读“chéng”, 是后鼻音, 而“陈”应读“chén”, 是前鼻音。针对这种情况, 我让学生朗读并背诵一条绕口令:“Xìng chénbùnéng shuōchéng xìng chéng, xìng chéng yěbùnéng shuōchéng xìng chén, hémùshìchéng, ěr dōng shìchén, Rúguǒchén chéng bùfēn, jiùhuìrèn cuòrén.”

三、朗读训练, 学好普通话

朗读是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矫正语音, 使文字的音和形得以统一。朗读是搞活语文教学, 促进推普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学生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的有利渠道。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1. 教师范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的范读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讲读课文前要先把课文范读一遍, 而且要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才有兴趣学习文章内容。尤其一些文章, 有的段落需要以读代讲, 这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进入意境。

2. 学生个别朗读

这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乃至语文程度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运用个别朗读方式时, 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 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不漏读、增读、回读、错读, 声音清晰、响亮, 读出重音和停顿。反复地朗读, 能使学生读得正确, 读得流畅, 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 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职高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 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 指导学生朗读, 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集体朗读

这种方式的运用是有条件的, 课文要熟悉, 短小精悍的诗文更适宜, 长课文可选片段。其优点是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锻炼, 人多声音宏亮, 气氛热烈, 效果好, 兴趣浓。集体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注意人物的语气、节奏的快慢、停顿的把握、感情的投入等方面。

4. 分角色朗读

阅读教学的分角色朗读旨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进入文本描摹的情景, 把自己置换成文本中角色, 把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变成有声语言, 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对话情境, 进而理解人物的情感、思想等。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活动延伸, 巩固普通话

1. 加强口语训练

中职生虽然具有一般说话的能力, 但他们还不具有适应各种场合的语言能力, 所以常常说出一些不得体的话。有的学生平时说话清楚, 到了公众场合就面红耳赤、战战兢兢, 讷讷不能成语, 说起话来口齿不清、条理不明, 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训练。因此, 我们必须将口语教学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中, 贯穿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为此, 在课堂上要完成两个转化:教师由独角演员转化为导演 (教师为主导) , 学生由听众转化为主角 (学生为主体) 。教师可以在授课时, 多设置恰当疑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表达欲;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结合游记类文章, 让学生改写导游解说词并口头表达;利用阅读赏析课活跃学生的思想, 拓宽思维的领域;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讲一个故事、谈一段感想、模拟导游一个景点、评议一则漫画, 等等, 根据学生的水平, 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 有梯度、有步骤地开展课堂上的口语训练。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推广普通话, 开展练说普通话活动, 是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普通话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鼓励学生坚持讲普通话, 我常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大胆展示, 练习演讲, 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如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诗歌朗诵会、习作交流会、古诗文吟诵, 以及汉语拼音知识竞赛、猜字谜比赛, 等等,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生动活泼, 学生喜欢, 参与机会多。这些活动, 激发了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 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同时, 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促进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3.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单承彬,男,1966年生,山东郓城人。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院长,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尤长于先秦两汉文学和儒家文学文献研究,曾在《文史》、《文史研究》、《齐鲁学刊》和海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山东省第十七次和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两项。在对儒家经典文献《论语》的研究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产生了较大反响。

桑哲(以下简称桑):作为全国知名的(《论语》研究专家,您认为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和学习(《论语》?

单承彬教授(以下简称单):去年在上海的《解放日报》上,我已经撰文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人重复宋代赵普的那句老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一点都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孔子弟子“听课笔记”的汇编,而不是“圣经”。“论”有“编纂”的意思,“论语”就是对“孔子之语”的“编纂”。当年孔子身边有许多学生,他们后来也收了门徒,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弟子之间相互交流的内容多而杂,孔子死后,徒子徒孙们根据多人多年的记录和记忆,把孔子和学生们交流切磋的话整理编辑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论语》。

表面上看,《论语》的内容十分庞杂,举凡读书学习、立身处世、修道养性,出处行止、事上御下、奉天使民等,应有尽有,但其核心则是关于古代知识分子内在修养和外在事功等方面的讨论。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希望通过从政入仕来谋求个人发展,孔子本人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所以《论语》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想。

孔子是特定时代的人物,其许多言论也是就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发的,所以今天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它。例如,孔子主张礼治,希望用“礼”规范君臣上下的举止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仁”是“礼”的根本,不“仁”就谈不上“礼”。“仁”的实质是“爱人”,这种爱是一种源于“孝悌”,从家庭出发的有尊卑长幼、贵贱亲疏差别的爱。这就是孔子基于当时的具体环境而形成的思想。但孔子认为,只要人们都能爱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推而广之就可以逐渐渗透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各层面,从而交织成一个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爱”的网络。从积极方面说,即“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从消极方面说,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具备了跨越时空的普遍性质,孔子的伟大之处在这里,《论语》一书的价值也在这里。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如果不做深入的学术研究,最恰当的态度应该是舍弃其中因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而形成的东西,关注那些带有普遍性质的如何做人、治学、行事的道理。

桑:对于《论语》,各个版本的中学教材都有选入,您认为其中哪些篇章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哪些篇章虽然优秀,但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呢?

单:中学教材面对的是青少年朋友,我认为《论语》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部分,应该是那些关于学习和修身的章句,比如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对待老师的态度,对社会、对人生、对国家的责任等,都是极好的内容。至于那些过多涉及古代礼乐制度、历史沉渣的部分,等将来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提高了再去研读,甚至舍弃不读也可以。

桑:在古代,《论语》一直被作为学生读书的基本教材,对这一问题您是怎么看的?《论语》在古代教育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

单: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是学童读书的入门课程,以后各代都是这样。杜甫《最能行》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就是说儿童刚刚就学,水平仅限《论语》而己。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调侃、讽刺的意味更多。古人拿《论语》作入门教材,主要是因为该书简明朴素而含义丰富,当时社会上倡导的各种规范,《论语》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而且语言平易,冷僻字不多,篇幅又短,十分适合作为教材。这也给我们今天的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通过《论语》和古代的许多蒙学课本,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标准:一是老师易教,二是学生易学,三是教学效果很好,三者缺一不可。像《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动辄使用数百上千年,就是很好的例子。

桑:您刚才提到了古代的“蒙学”教育,现在许多家长也尝试让孩子背诵“三、百、千”,能就此谈谈您的意见吗?

单:首先我要声明,尽管我十分看好古代语文教学,但我并不主张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学习甚至背诵古代的某种教材。我只是说可以从古代的语文教学或蒙学教育中总结经验,发掘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用的东西。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把丰富的学习内容浓缩到极其有限的篇幅里,便于学生识记、诵读、理解、领悟。例如《三字经》,全文仅一千多字,采用三字韵文形式,结构简单,上口上手,内容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生,应有尽有,一经诵念,可终生不忘。而《龙文鞭影》,全书517句,4136字,包含古人读书做人、为官处世的典故1028个,涉及古代典籍数百部,知识点之密集,今天任何一部语文教材都难以望其项背。全书每句押韵,所押之韵为“平水韵”之平声韵律,有规律并成系统。每句内又有两个四字对文,看着美观,读着上口,可谓声文并茂,赏心悦目!

二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融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于一体,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众所周知,人的语文能力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势必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尽管我们往往要厘分为识字、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单元或环节,但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语文教学又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密切相关。任何孤立地对待语文教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古代的语文教学讲究反复训练和交叉训练,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是一个整体,彼此包含,一石数鸟,所以效果好。通过学习,学生既可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也可从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同时在反复的识记诵读过程中培养语感以及掌握使用语言文字及写作诗词文章的能力。今天的语文教学好像没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们分得太细,而且训练不得法,往往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学生的基本功不行。这是古代语文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在《千字文》、《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等教材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三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效果,培养目的十分明确。古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识字明理、读书做官;今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交流和升学。古今其实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差别。单纯就语文教学而言,它的教学目的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如识字、解词、阅读和理解:二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如组词、

造句、分析和写作;三是由语文学习而培养的人生习惯,并由此形成独特的个人文化气质。在这三个层面中,第一、二两个层面显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第三个层面由潜移默化中得来,是无法强求的,千百个中学生中也不见得能有一个达到这样的水平。惟其如此,任何时代的语文教学,一般都要把目标锁定在两个方向:一是让学生确实学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流,二是让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语文考试。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并不都要成为语言文字学家,他们中更多的会是社会各行业的普通员工。语文教师明确了这两个目的,就会发现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效率是多么低,向学生们传授了多少根本无用的知识。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我想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桑:您认为今天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单:如果从刚才我们谈到的总结古代语文教育经验的角度来反观今天的语文教学,问题就十分明显了。析言之,我们的识字教学进行得怎样呢?国家公布了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识字教学的核心,但到学生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3500个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孩子们如果真正掌握了这3500个字,或者仅仅是2500个字,他们的语文水平就已经很高了。可惜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整个识字教学支离破碎,造成精力浪费。有些字反复练习识记(甚至是些很不常用的字),有些则很少接触,所以高中生的作文仍然不能避免错别字,甚至十分常见的字词不能读、不能写、不会用。

再说写字教学。古代有篇《千字文》,是典型的写字教材,运用了上千年。而现在,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写字教材,学生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及运笔的轻重,都无所适从。不能正确、流畅地书写汉字,就不能培养对汉字的深厚感情。简单的一个“一”字,气势磅礴,威风四射,不用心去写,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学生对汉字没有喜爱之情,而被要求去认真钻研、揣摩,这是不可能的。不能很好地写字,也就不能很好地识字和解字。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不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何谈爱国家爱人民!、

我认为,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都要考虑到汉字的特殊性。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渗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而这些意味恰恰就是学好语文的酵母。学语文,没有比从汉字入手更有效的了。反过来,忽略汉字教学(或者不得其要领),整个语文教学将一塌糊涂。,

再说阅读。汉字组合成句子、篇章,是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文字的组合,其实就是思想和感情的组合,对文字的推敲,同样也是对思想和感情的推敲。阅读的第一层面是理解字面的意思,这一层面不解决,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势必会影响其他层面。第二层面是字面以外的意思,即所谓的话中有话,这是语言最具魅力、最诱人的地方,它是通过字词安排的顺序、语气的轻重缓急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曲折表达出来的。这一层面看似很难,其实不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语言运用入手,进而分析课文,体会种种味道。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我们的语言经过数千年的文化锤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可能随便的一句话,一段文章,就是艺术精品。

阅读和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它涉及到好几个领域的知识,如叙述、描写、抒情、修辞和逻辑,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展开。学生要了解它,中间隔了许多层,这就需要教师由简及繁、由表及里,打破坚冰,不求篇篇都去透彻分析,而是每篇深挖一个点,多篇连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教师没讲到的地方,学生可顺着这一系统的引导自己体会,举一反三,.这样效果会很好。

最后说作文。说到底,作文其实就是把平时学习的字、词、句子等知识综合地运用起来。所以必须考虑到作文教学与字、词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深层关系。正确识字、写字,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组词、造句,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阅读、理解,也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写出的东西没有错误;写出的东西能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此而已。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集中解决错别字的问题,学生写的文章只要没有错别字,就是好文章。有些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恰当,这都不重要,关键就是没有错别字。初中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消灭病句。这时学生的作文已经没有错字了,只是句子还不够好,就集中训练句子。只要没有病句,就是好文章。结构上有残缺,内容上有缺陷,都不要紧。高中阶段,集中训练文章的结构,起承转合之类,写的文章要有头有尾,表达意思要顺畅、全面、准确(注意:不是正确,是准确,即学生想说什么,说出来的就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提出一个外在的所谓“正确”的标准),只要文章结构完整,就是好文章。这样,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试想:一篇文章没有错字,没有病句,首尾完整,表达清楚,这样的文章能不得高分吗?

4.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当我班的语文成绩被同事电话通知的瞬间,欣喜之余,内心深处更多的是感慨。我慨叹平日里对这班孩子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也慨叹每每学校总务工作与我的语文课冲突时,我竭力选择先上课后校务是正确的,因为这事多次惹怒我们的校长也还是值得的!

这班孩子还真争气,从一接手这个班级,我一直嫌他们不如我之前带六年的班级的程度,然而,今天,他们用全镇第一的成绩给了我最好的证明,证明他们也不差!

“不到最后,决不放弃!”这是本学期复习阶段,我跟我班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深知兼职学校总务主任,零零散散会有许多与教学不相干的工作,这些工作会牵扯我不少精力,但是,在我心里始终都有一个信念:我首先是一名好老师,然后才有可能是一名称职的校干。如果,我带的班级语文成绩一塌糊涂,那么,我没有任何底气再任职校干!

参加工作十几年,我还从来没有不被派出去监考。这次因为考试当天要采购监考老师招待用品及午饭材料,有幸被留在学校负责我们二年级组的组织工作。那天早晨,我七点前到校,第一件事情是进班把复习过程中孩子们容易出错的生字、生词又默写了一遍。第一场考数学时,我去镇上采购。回来后,我请亚梅老师帮忙洗招待用水果,我赶紧把孩子们早晨默写的生字词批改出来,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让他们订正两遍后我再批改,用以加深记忆。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有时候我很相信这句话。

我在总务处批改孩子们的默字作业的时候,有几个外校监考的老师进到我的办公室,她们进来看我马上就要考试了,竟然还在批改孩子的默字作业,忍不住开腔说:“真的假的,到什么时候了,你还默字!?”我头也没抬回应她们:“我最讨厌人家这样了--自己不干,还用自己的消极情绪打击别人的积极性。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当时我没有跟她们多说,她们看我有点“顽固”,识趣地走开了。其实我想把我和孩子们的约定告诉她们,但是,当时我很忙,没时间多说一句话。现在,我想告诉她们:我的想法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我愿意付出自己认为最正确,最高效的努力,最终让所有跟我上过学的孩子学的扎实,用的准确。

有的同事可能会说,难道你带着学生“临时抱佛脚”就能考第一吗?我肯定地回答所有人:当然不是!取得成绩,绝非一日之功!我现在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功在平时。

我反对任何形式的题海战。功夫用在平时。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引领着本班孩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骨子里的坚定和对教学工作的负责、孩子的求知欲被有效激起……这些都是最终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比如:全册要求背诵的课文,每位同学必须到我这儿背诵过关。再比如:课前一定要预习,做到通读课文,圈画生字词、给生字扩词、提前布置搜集与课文知识相关的课外资料……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长期坚持,定然有效。

二、善于观察。

身为工作十年多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留心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最容易混淆的学习内容;善于捕捉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比如本册生字“牛郎”的“郎”和“晴朗”的“朗”,少数学生容易记忆混淆,我们在黑板上强调后,要求让学生写在语文书的扉页,每天打开语文书,先看扉页记下的备忘,久而久之,深入人心,就不再有出错现象了。一学期下来,我班孩子语文书的扉页,已经记载的满满当当了。

三、建构剖析。

具备建构和剖析的能力。比如:本学期第一课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春雨》和《春晓》时,您是否安排学生搜集整理,背诵探究课外更多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了呢?我认为,光做这些还不够,我还安排学生搜集整理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成语、描写春天的好的语段,交流过后请学生抄写并背诵。这样的建构整合,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更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四、遵循规律。

记得上中学时,教我数学的胡江老师曾经告诉我们:练习买了不做等于白买,做了不批改等于白做,批了不讲评等于白批。我始终遵循这个规律学习和工作。我认为,题海战术不可取,少而精的讲练过程才是最必要的。复习中的练习题以导学评价附带的练习卷为重点,张张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我晚上加班批改,留心出错最集中的试题并整理,第二天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讲评,讲评重点即是前一天晚上整理的。通过讲评,加深学生掌握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次复习,我把重点放在本册的生字、生词(生词即本册新学的两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健康、征兵、蜜蜂等)上,侧重点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再次是本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学文后应该懂得的道理。层次清晰,这样以来,复习起来就有抓手,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了。

五、坚持不懈。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掌握尤为重要。因此,从一开始学习,我们就坚持每课生字都经过“默写--批改--订正--再默”的规律。长期坚持,我发现我班的学生,生字词掌握很牢,不容易出错。

六、精神养料。

考试前给孩子们加油鼓劲。鼓励学生用心审题,认真答题,潜心检查,并且表示信任他们,给足他们信心。他们带着满满的自信答题,对好成绩的取得也是有帮助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不妨再和他们有个约定--如果考试在前三名以内有奖品。这样孩子们参加测试既有精神支持,又有物质鼓励,相对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好成绩来自平时。复习阶段我们每天至少默写30组生字词,每天坚持做题--批改--讲评--订正的规律。直到进考场前,我还在鼓励学生,考前的任何一秒钟的复习准备工作,都是你考出好成绩保障,如果你学会充分利用每分每秒,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这次考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绝非一日之功!一句话:不到最后,决不放弃!有志者事竟成!

梅 花

5.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等方面。

(一)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就经常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

(二)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上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还需要我不断地努力,多向其他老师学习。

2、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虽然本次期末考试学生成绩较好,但是班上还有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下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6.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单位:板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

琨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板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朱琨

这学期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第一阶段(一至四周):我主要是完成第六册的语文课程并配以练习。

教授新课程,我主要是利用教材进行补缺补漏,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捕捉语言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上课的方式也加以改变,主要是以学生分析文章为主。我让语文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自行分析课文,学生分析完以后,我再针对他们上课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亲自实践后,很多学生对于分析文章,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他们个人受益良多,而且也让下面听课的学生有新鲜感。当然,这也让我要更认真的备课,因为学生上课的思路与我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二阶段(五至十一周),我主要是围绕考试大纲分块复习。

(1)针对考试内容进行答题指导,让学生对考试有明确的目标。以《学习之友》为主,并辅以大量的专项练习,如五本名著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常见文言一词多义、开放性古诗词默写。

(2)语言综合运用的训练。包括分类落实训练和综合达标训练。(3)综合性学习训练。包括考纲题型攻略和综合达标训练。(4)阅读训练

第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第二,现代文阅读训练,包括说明文阅读训练、议论文阅读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第三,文学名著阅读训练。

(5)写作训练

以《中考新突破》作文解读给学生讲解指导中考作文环节突破的训练。

这个学期来,我对上个学期分块未完成的部分进行复习。比如对历届中考文言文练习、基础知识练习、历届中考材料作文荟萃、中考阅读题集等进行专项训练。

第四阶段:整固提升阶段(十二至十九周)配合学校模拟考测,辅以其他形式的考练讲解,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的能力和水平的发挥。通过指导让他们加快了答题速度、掌握了答题技巧以及提高了应试作文的能力,这些努力都为他们参加中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这学期的工作,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有所提高。

本人在吸收他人经验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力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充式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问题,以启发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接受知识。并适当地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回答,让他们从回答问题中树立信心。还通过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这不但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一种团队合作精神,集体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他们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平时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较少,这就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有选择的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籍,主要是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而在课堂上,注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回答问题,并适当地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后,学生的知识面不但扩大了,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第三,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坚持要求同学们写日记,并指导日记的写法。同时建议把日记写成成型的小作文,有的要求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我倡导同学们互相批改日记和小作文,并给出批改标准和细则,多写鼓励性的批语,对于缺点和不足,也要给予委婉的提出诚恳的建议,使同学们能够同时进步,共同前进,这个过程就能够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写的好的同学,对于批的认真的同学也加以表扬,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7.谈怎样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心理健康,多媒体

一、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幸福与成功的第一要义在于是否健康, 在很多时候、在某种意义上, 心理健康的价值远在身体健康之上。世事变化如风雨, 人心自在总是晴。漫漫人生路, 挫折与坎坷在所难免, 而厄运虽打击弱者, 但能够强者益发强大;机会必然垂情追求者, 却会把庸人抛离更远。

教师要注意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这个年龄段, 心理发展非常迅速, 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而他们所学的语文学科又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在这个年龄段, 他们渐渐地形成自我意识, 抽象思维能够迅速发展, 他们为自己认识的片面性无所知觉, 他们的情感丰富, 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变化而波动。

在这个年龄段, 他们的意志力逐步培养, 智力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远远缺乏稳定性。作为教师要给他们进行有利的疏导, 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在古往今来, 成功的大师必是发挥了本人的强项;失败的英雄多数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作为小学教师, 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对小学生们要循循善诱, 让学生们洞察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希望, 就是精神的发条, 而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莫过精神,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 要充分看到自己的优点, 要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要把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 要善于细心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朝阳, 让自己的精神健康起来, 使之与青春共舞, 像珍珠那样璀璨夺目。

二、注重德育

“道德永远是教育的中心思想, 做人永远是做事的主要内容”。

德育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豁达、积极的性格入手, 要多激励、赞美学生。当然了, 知易行难, 每一位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质有待挖掘、有待激发。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位低年级的学生, 他的学习不太好, 性格又调皮, 由于其貌不扬, 个头又小, 经常被同学们欺负、嘲笑, 一天他画了一幅图来让我看, 并给我讲他画的故事。他指着图说:“老师, 我画了一条大鲨鱼, 把嘲笑我的人都吃了, 我还写了一首诗呢!”我一听, 问到:“别人都被鲨鱼吃掉了, 这样的结果好吗?剩下没被吃掉的你孤孤单单的有意思吗?”他挠挠后脑勺说:“不好。”我说:“那你想个办法救救他们吧。”他马上跑回座位上画了起来。当他再让我看的时候旁边多了一条小船, 鲨鱼身上多了几条线, 并且重新填了一首“诗”。他给我讲解说鲨鱼被人用线绑起来钓走了, 小船救水中的人, 诗的意思是他喜欢别人, 也喜欢鲨鱼。我夸奖了他, 并为他的这种转变而欣慰的笑了。他的画虽然不怎么样, 几个不规则的圈圈, 几条弯弯曲曲的线, 诗就更是词不达意了, 但却表达了一种思想, 他画的救人的方式有的地方虽不尽合理, 但却体现了一种思想上的转变—这位小同学原先讨厌别人的思想变成了宽恕、博爱的思想, 虽然他对这些哲理一窍不通, 但是善的观念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加以影响, 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缺少了德育, 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教师对待学生, 没有先进与后进之分, 没有好坏之分,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一展才能的舞台, 教给所有的学生心地善良, 富有爱心。

三、从小就启发学生认识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文字就慢慢地产生了, 之后, 记录文字的图书也像雨后春笋一样随之产生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演变, 图书馆就应运而生。图书馆的功能很多, 在收集、综合文献资源方面功不可没, 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财富, 一个人, 当他走进图书馆, 眼前的图书琳琅满目五光十色, 他就会被激发起对文化的喜爱, 他就会感觉到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 作为一个学校, 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 要引导学生们对图书馆重视起来。如果条件充足, 在学校的领导下, 组织学生们在学校建立图书馆, 引导学生们自发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 同学们各尽所能。经济情况如果不允许, 就可以到国家图书馆, 可以定时参观学习, 也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统一去图书馆学习。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 在学校的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思想, 这种思想长期以来统治着人们的大脑, 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 他们认为和课本无关的无关重要, 这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经常去图书馆, 能很好地开阔小学生视野, 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 如果和语文教学文化很好的联系起来, 就会增加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快乐, 燃烧起学习语文的激情, 使教学和学习拥有个性。太史公司马迁说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样一来, 就能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人才。

四、使用多媒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培养优秀的人才,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拥有创新的能力, 能否达到这一目标, 就要看在课堂上, 就是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们去学习, 或者说是采用何种手段去学习。《慧人慧语》中说:“先要求最不同, 再要求最出色。”这一条就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标志, 也就是说要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的人才要与众不同。因为这一点,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就泾渭分明。多媒体的教学,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充分的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的画面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能够刺激学生的眼球, 使得教学内容非常直观具体, 形象逼真。只有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加上适当的引导、一定的问题设计, 就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 冲击力学生的大脑, 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长此以往, 新一代的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新一代的创新教育就会走上新的一个台阶。

五、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教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 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 也随时随地用到语文。例如, 有的学生家长是做生意的, 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个响亮的商铺名称;有的学生家长是园林工人, 则可以让他写一写园林景色方面的诗歌等。这样, 不仅学生的兴味盎然, 家长更是感受到了子女的成长。语文教学生活化, 既能够改善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死板僵化, 又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质量, 加强了学生的兴趣和练习, 使素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总之, 教学方法很多, 不一而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方面要为他们“量体裁衣”, 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好一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慧人慧语·家庭百科报.河北报社集团.

8.高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八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收效不大,况且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学生要在刚入学时就抓紧对语文的学习。如:刚开学,我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复习中加强记忆。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文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不必再专门进行语法方面的教学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发展,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抓好常规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教师特别注重抓好常规课教学。

1.教师应在刻苦钻研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每周按学校要求每个年组按固定的时间集备一次课,备课时统一目标、重点、难点、关键。教师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人,因为备人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各位教师要掌握所教班级的整体水平,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不断增强备课力度。

2.课堂教学。努力贯彻“三主”原则,尤其重视训练为主这一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树立大语文观,全面进行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聪明、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这一学年我通过各种比赛、评选活动来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我在班里就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唐诗、宋词就开展了“唐诗大战”、“决战宋词之巅”两个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就举行了“联合对抗”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基本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四、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若某科成绩连续出现“滑坡”现象就容易自暴自弃,这时,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时,我们教师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因此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进行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学生的阅读量有限,鉴赏水平较低,必须让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有了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就会增加。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高中的学生也有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抄袭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另外,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要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上一篇:卧床病人护理要点下一篇:黑与白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