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精选13篇)
1.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一
PBL联合EBM模式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要:目的 探析PBL联合EBM模式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200例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观察组采用PBL联合EBM模式带教,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进行集中授课和示教,向其详细介绍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诊断和治疗知识。实习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患者相关病史的询问,完成病历书写,参与到晨检、换药和手术观摩中。
1.2.2观察组 ①提出问题:由带教老师挑选神经内科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病例,实习生负责收集、汇总病例的相关资料,带教老师讲解核心知识,构建临床问题,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提出的临床问题相结合,掌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②查阅文献:指导学生根据选择病例和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数据库、图书馆等处检索、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循证医学根据,获得关于疾病的相关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技术、治疗进展等系统化知识。③小组讨论:基于PBL教学法组织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要求每位实习生畅所欲言,带教老师要掌握总体方向和讨论进程,适当抛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④汇总提高:经过文献查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对进步之处提出表扬和肯定,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要求和方向,帮助实习生不断丰富自己,达到学习目标。
1.3?u价指标 ①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考核与评价:理论考核总分50分,临床实践操作考核总分70分,分数越高,表示知识或操作掌握情况越好[3]。②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实习生的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在20 min内填写完毕,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200份,回收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问卷调查的相关结果用[n(%)]表示,用独立样本χ2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用(x±s)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P
2.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二
1 PBL教学法中的教师与学生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PBL教学法强调的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其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知识的学习更加便于理解和记忆。在PBL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激励者[2]。
P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教师作为主导和指导,与学生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PBL教学法的模式。实施PBL教学法时,每组学生以8~15人为最佳人数,每节课称为一个教师指导期,每个案例由2~3节辅导课组成。PBL一般的操作方法如下:(1)在学习时,以一个实际的或者模拟的临床案例作为切入点,而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接触到过多的医学知识时,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问题。比如,张女士,年龄51岁,血压为180/100 mm Hg,由此能够判断出张女士的健康状况吗?(2)通过该问题,能够将一系列的相关医学知识和护理技巧引出,如为了该问题的解答,则会使学生对什么是血压、正常的血压范围以及血压与年龄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有目的性地了解。(3)在学生将上述问题提出后,可以分别进行讨论和学习,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寻找答案。(4)当学生们再次聚集到一起,就会将自己所查到的信息,与其他同学分享,并且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最终得到一个正确完整的答案。
通过PBL教学法的反复运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正确答案并且参与了与其他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能够同时学习到生理学、病理学等神经外科临床护理相关方面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2 PBL教学法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对教师产生依赖,也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1 PBL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1 知识准备阶段
由带教教师结合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科室内的多媒体以及其他资料,将其制作成幻灯片或者其他类型的影音资料,由神经解剖的基础知识讲起,对学生凌乱和片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如“硬膜下血肿”,其顺序应当从大脑的解剖层次讲起,对血肿的位置、出血来源以及血肿的严重后果等都进行讲解,同时借助病例的头颅CT片,讲解CT片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判断病例的方法进行了解。
2.1.2 讨论和学习阶段
带教教师根据病房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比如硬膜下血肿,但是只提供病例,却不公布诊断结果。由8~15名学生和一名导师作为一个讨论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病例,由学生对患者的体检情况、病史、CT片以及其他资料进行阅读,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诊断结果和治疗初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以教师的问题作为主要内容,采用学生发言的形式,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或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2.1.3 总结阶段
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们的表现和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包括体检的步骤和方法、询问病史的询问重点等,同时对患者临床表现的生理原因进行讲解,对CT片的阅读事项进行讲述,提出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某一病例详细的处理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向医生转变的角色转换。
2.2 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优势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吸收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信息;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及时得到解决,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的过程缩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PBL教学法模拟了临床工作程序,使学生能够尽快从教科书走到临床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在今后的实践中手忙脚乱[4]。
2.3 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当首先对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能力有综合的了解和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从教学大纲中提炼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临床病例对教学和讨论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制订,PBL教学法得到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就是临床病例的选择[5]。教师要不断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对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向进行及时地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6]。
PBL教学法的实施对配套的设施建设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就对学校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图书馆以往的纸质资料,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时,对临床病例的问题上,需要求教于专家,因此,在实施PBL教学法之前,应当确保各种信息资源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3 结论
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将孤立的疾病和片面的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这正是学生能够顺利适应临床工作的基础,不至于在临床工作中手忙脚乱的去鉴别和诊断。在PBL教学模式下,使用临床环境对学生神经外科护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察,能够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7]。
参考文献
[1]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1-2.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等.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3]Schneider S,Bazarlan J,Spillane Letal.Educational Prescription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ED[J].Aead Emerg Med,2002,9(10):1053.
[4]何贵蓉.问题-讨论-指导式教学方法在《护理科研》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67-69.
[5]曾勇.在PBL课程中指导自导学习、终身学习技能发展的理论框架[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41-44.
[6]王欣然,韩斌如,张琰.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危重病护理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9):2352-2353.
3.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三
摘 要:研究PBL教学方法,对于操作系统这样一门理论理解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特定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协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关键词:操作系统;PBL;教学改革;用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39-03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重在实践。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学科层次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学习者的学科发展方向及专业水平。本课程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方法,掌握其作为用户和操作系统的接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为开发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基础知识储备。
一、PBL教学法简介
(一)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第一次提出,PBL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即学习的起点,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是先问题而后内容。不同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不以教师讲授为主。PBL教学法的基础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畴之内。建构主义有这样的认识,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是通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相关人员的帮助,比如说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共享学习资料等获得。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医学类等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PBL教学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PBL学习空间
PBL的学习空间划分为问题空间以及信息空间两部分,在计算机支持PBL学习环境中这两个子空间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进行协作问题求解力图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获取最多信息。分析PBL学习过程,解决好下列三个阶段:即问题阶段、学习阶段以及解决阶段。PBL学习过程中,第一步要从问题出发,并且始终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也就是说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瞄准某一相关问题,获取与该问题有联系的信息直到最终得到问题答案的过程,既进行了高效率的学习,又形成了对目标问题的多方位求解途径。
(三)PBL基本要素
1.学习用例。学习用例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核心,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单方面,可来自教师、教程以及网络资源等。用例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某一案例、某一研究报告或某一段视频资料等,设计优质的学习用例是教师组织该教学法的核心工作。用例必须目标明确,应该涵盖在相关课程知识体系以及认知结构框架之内,教师要对相关教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特点,难易程度要适中,最好是学习者比较熟知且带有一点趣味性;任务的设计要考虑连续、渐进以及层次性。学习者通过学习用例展开自己的学习过程时,本质学习工作并不是求解,分析、思考、在相关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挖掘必要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学习相关知识以及收获问题求解技能才是这些用例的本质目的。
2.分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在PBL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或者对于学习者来说更客观的是作为一种资源,学习者自己负责相关模块的学习,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的交互。分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的,每组人数一般为4到8人,学生在各个小组内开展工作。通过教程、图书馆、网络、教师等途径各分组学生自己查找并获取必要资源,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促进及帮助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推荐策略使学生高效利用相关学习资源,协调各分组之间的技能交互。小组内任务划分必须明确具体,团队协作过程中各组员都对其他组员负有责任,协作学习过程中产生激励,分担压力,不仅锻炼研究能力,也要增强协作精神与意识。
3.任务实施与考核。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持指引学生参与到实训任务中,以学习者主动解决问题为主,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探索、发现、创造性学习,经历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互相探讨、咨询教师、翻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用信息,促使学习者主动借助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重视学习者实际操作调试能力的考核,开展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革新,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记录平时提问、实验任务完成情况等,全面公平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二、PBL教学模式下《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一)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主要问题
1.课程理论性强、教学方法单一。该课程理论性太强且大部分内容抽象枯燥,当前很多大学生普遍重技术轻理论,从而对这些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重点偏向理论教学,与操作系统实际使用的融合存在距离,学与用之间互动不够。教学方法机械死板,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大部分高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学时数较少,基本都在十个学时左右,有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实验课,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很少,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基本上没有自己动手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操作系统实例的过程,理论与实践没有良好结合,学习者基本上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PBL教学模式下《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性
通过分析最近几年的教学活动,总结得出西藏民族学院学生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过程存在下列薄弱环节,首先由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以及数据结构等前期课程的学习欠缺,不能良好进入后期专业课程学习,前后期知识没法有效融合;其次很难独立开展某一具体问题的思考、分析以及解决等,不能有效锻炼逻辑思维。通过任务驱动来促进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置具体任务,将有关知识点穿插在该任务中展开本节课程的学习,在兴趣驱动下进行分析、思考、解决、总结。
PBL教学法能够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比较容易,使相关问题尽可能当场暴露。分组讨论除了加深理解基础理论,还可以不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缩短学习过程,加深印象。课程主要任务是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分析我院学生尤其区内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实践能力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通过具体任务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持侧重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任务中,检查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指示知识及技能要点,总结实践模块以及理论知识点。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主动经历全部解决过程,亲自体验探索、发现以及创造的学习过程。比较复杂的任务将其分解成若干子任务,任务划分好后根据学生特点将各子任务布置给各小组,学生首先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实践操作完成后给教师提交文档报告等。通过巡回指导教师可以分析各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文档检验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各高校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较少。分析操作系统课程本身的特点,PBL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分析该课程教学过程及知识结构,教学过程构架比较适合采用以问题为主轴,我院学生尤其区内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此类较抽象专业课时更适合使用问题导向吸引其学习兴趣。
三、PBL教学模式下《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授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一般情况下大学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使用比较普遍的是问题式教学法以及讨论式教学法,它们和PBL教学法在教学理念、组织及形式上区别较大。具体实施PBL教学法之前教师应该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从前台隐向后台,由主讲变成主导,指导学生认知学习技巧,策划教学内容、制作纸质或电子教案、提供教学所需资源、把握教学过程、正确引导和促进教学实施,评价及总结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和学习PBL教育观念,注重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设计的质量。
(二)教学用例设计
针对具体任务学生要自主探究进行问题解决,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工作之一是任务的设计,要保证各部分实训任务之间有相关联系也要使学生有切入点。设计者应该全面把握具体用例对于学习目标的指导性、问题所处的情景、学生的认知水平、资源可获取性、技术难度等方面。
(三)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识别
指引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识别问题,探讨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自发融入学习内容情景之中,积累专业经验,培养专业技能。启发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之上挖掘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采用叙述或探讨的方式描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然后在小组内部交流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对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为掌握及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和基础。
(四)组内交流、协作学习
基于问题识别,形成有关该问题本质的假设,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并归纳可以进一步发掘的问题,识别有用概念以便应用到具体问题,借助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解决。开拓自发学习的领域,主动分析并利用组内成员提供的资料及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进行专业研究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内部展开交流沟通,最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分析,然后依托PBL问题思考相关领域内的专业知识。
(五)建立合理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配合,促进被考核者综合能力的不断进步。能够敦促学生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更新自我认识。考核者获得考核对象的相关反馈信息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使教学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
PBL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等特点,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索。评价PBL教学效果、评价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评价PBL的教学适应性等。PBL教学过程更注重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教学结果,即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自我评价、结合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1.
[2]胡永,杜理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0-83.
[3]张银.浅谈对PBL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3):53-56.
[4]何文孝.PBL的学习模型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4.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 篇四
但由于解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对学习解剖学丧失了信心,为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埋下了隐患。
而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神经系统这一部分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难点,学习的时候就“迷迷糊糊”,复习的时候更是“无从下手”。
为了不让这一部分的学习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拦路虎”,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
1 注重整体观,理清学习思路。
神经系统之所以难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这一系统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不能够把本章的内容有机地串起来,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
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脑才是思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各种感觉的产生部位和各种运动的发出部位。
这就为以后传导通路的讲解打下了基础,即:上行传导通路一定和感觉相关,下行传导通路一定和运动相关;其次,要让学生知道神经系统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譬如:脑是司令部,脊髓是信息员,脑神经和脊神经则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和具体感觉的产生者。
我们把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只是说明它们的位置和作用不同,是为了讲解的时候更加清晰,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最后,还应让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和人体其它各个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都密切相关,它通过传导通路到达各器官、组织发挥功能,使全身各系统之间的活动更加协调。
所以,它还是人体上最重要的一个调节系统。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对神经系统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学习起来就有了方向感,思路也就更加清晰了。
2 精讲基本概念,扫清学习障碍。
神经系统的名词较多,而且有些看起来还还比较相近,容易混淆。
很多学生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由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深,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神经核和神经节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很大差别,如果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老师在讲解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就不知道老师所说的部位在中枢还是在周围,学习效果当然就很差。
经验告诉我们,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是提高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前提。
全面深入理解关键概念比积累大量信息更为重要,它能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无论再繁杂的内容,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神经系统中的“常用术语” 作为重点给学生讲解。
例如:神经核与神经节的异同;纤维束与神经的异同;灰质与白质的异同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不会出现分不清楚“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核”等类似的常见问题了,也为整个神经系统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神经系统这一章和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不同,直接到实验室观察,只能够看到大体外部结构,而内部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纤维联系几乎不能用肉眼观察到,这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难度。
但如果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就可“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
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三维立体效果和动态画面,大大弥补了教师用语言、教具和实验课所无法表达清楚的缺憾。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繁琐枯燥而又非常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而又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以往我在讲解“传导通路”这一节时,需要在黑板上反复画图,还要一直重复前面有关端脑、脑干的相关知识,但学生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
自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后,竟然有80的学生理解了“传导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链作用,也能把前后的.知识串起来了,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外,网络的普及也给教学带来了方便,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自学,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开拓了视野。
4 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神经系统的内容相互之间联系多而繁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五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③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②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②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③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2教学难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教学用具
教案、课本、黑板、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 引入新课 引言: 我们知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来实现的,今天我们来具体学习这三大调节,先看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思考与讨论(课本P16)提出问题:
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 经过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
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 器官同样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 实现的?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设问: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学生答:反射。设问:什么是反射?
学生答: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之为反射。
点拨: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二者作用的中枢不同。
设问: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学生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设问: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是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了兴奋,那么什么是兴奋?在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学生答: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在反射过程中兴奋通过反射弧来进行传递。
设问:构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学生答:神经细胞
点拨: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7思考与讨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尝试回答下列四个问题。
1.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答: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点拨:神经元细胞核所在的部位称为细胞体。突起一般包括长的突起和短的突起两种,长的突起长而少,称为轴突,短的突起短而多,呈树枝状,称为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是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概括起跳反射和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学生答: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要求:在学生的图B和C中找出参与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神经元的个数,然后回答。学生答:膝跳反射有两个神经元参与,缩手反射有两个神经元参与,由此可知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点拨: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学生答: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例1】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D)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手掌上长出水泡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解题指导: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属于应激性。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设问:我们知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兴奋,那么神经细胞的兴奋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个实验——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
课件呈现:图(1)
设问:蛙的坐骨神经表面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答: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
课件呈现:图(1)的箭头,箭头代表刺激神经。
设问:当在图示神经的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电表上的指针有何变化? 课件呈现:依次出现图(1)图(2)图(3)图(4)设问:电表上的指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答:指针先往右偏,在往左偏,最后又恢复到原来状态。设问:请根据图描述电荷移动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提示:物理学上已经定义了电流方向就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学生答:由图(2)可知:首先a点出现了负电位,电流从b流向a,由图(3)可知:然后b点出现了负电位,电流从a流向b,由图(4)可知:最后a与b点的电位由恢复到原来相等的状态。
设问: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兴奋是以什么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呢? 学生答: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先a点兴奋,电流从b点传到a点,然后b点兴奋,电流从a点传到b点,使电表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最后恢复到原来状态。
强调:兴奋传导的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设问: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课件演示:静息电位的形成。
设问:为什么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液,而钠离子则低于细胞外液? 学生答:由于钠—钾泵的工作, 不断地把 Na+泵出细胞,K+泵入细胞。设问: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这种电位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答:钾离子的通道开放, 钾离子从膜内进入膜外。
点评:当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即处于静息状态时,钾离子的通道开放,可从浓度高的膜内向低浓度的膜外运动.当膜外正电荷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此时,膜外带正电,膜内由于钾离子的减少而带负电.这种膜外正电膜内负电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钾离子流向膜外形成静息电位的过程,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副板书:静息电位:钾离子的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协助扩散)→外正内负 课件演示:动作电位的形成。
设问:请你描述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学生答:刺激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
点评:当神经细胞受到一定的刺激即处于兴奋状态时,钠离子的通道会开放而钾离子的通道关闭,故钠离子可以从浓度高的膜外流向浓度底的膜内运动.当膜外的钠离子进入膜内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阻止钠离子继续向膜内运动.此时,膜外由于钠离子的减少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这种外负内正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钠离子大量流向膜内的过程,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副板书:动作电位:适宜的刺激→钠离子通开放→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散)→外负内正。
课件演示:动作电位的传导。
板书:如上图
画图:在膜内和膜外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均会形成电位差,电位差的出现必然导致电荷的移动,而电荷的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请同学们在图上标出膜内外电流的方向。
学生画图(抽另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来画,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各自画)。答案见图2 点评:膜内电流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设问:局部电流对未兴奋区起什么作用?
学生答:局部电流将引起未兴奋区的离子通道开关情况发生变化。点评:局部电流回路的作用使邻近的静息区膜电位上升而产生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又会按同样的方式影响与它邻近的区域产生局部电流回路,于是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设问: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学生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借助离子运输进行的,在离子运输的过程中形成局部电流使得兴奋在神经纤维由兴奋的部位传导到未兴奋的部位。
点拨:兴奋区兴奋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钠—钾泵的作用是把钠离子运出细胞外,把钾离子运入细胞内,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
总结提升:课件呈兴奋传导的过程小结
【例2】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C)
6.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识记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
2、理解脑和脊髓的结构及功能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和脊髓的结构及功能
三、学习交流
1、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举例
2、神经系统的组成
3、脑的功能
(1)脑由,和 三部分组成。
(2)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表层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作,又称,大脑皮质的内部是许多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被称为。而大脑上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灰质/白质)。是调节各项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观察图16-4,了解大脑控制哪些生命活动。
(3)小脑的作用在于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4)有“生命中枢”之称。里面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
4、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脊髓由 和 组成,从横切面上看脊髓的 在中央,呈,分布在 的周围。脊髓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受脑的控制。思考:
1、脊髓的神经中枢位于灰质还是白质?
2、人体的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为什么婴儿易尿床,而成人不易尿床。
体验:神经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四、典型题例
人们都说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你了解脑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吗?
(1)人喝醉洒后,走路摇晃,站产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醉 的缘故。喝醉后还会语言不清,这是由于酒精麻醉 的缘故。
(2)调节人体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位于 中。
(3)大脑的表层叫 具有调节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现象的功能区,这些功 1
能区被称为。表层凸出的叫。
五、达标检测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起 B.神经元 C.细胞体 D.神经未稍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和轴突 C.细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
3、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元 B.神经 C.神经纤维 D.突起
6、大脑中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分布在()A.大脑的白质 B.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的沟中 D.大脑皮层的回中
7、在下列哪组结构中含有神经中枢()A.大脑和小脑 B.大脑皮层和脊髓 C. 脊髓和脑干 D.脑和脊髓
8、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脑干 B.小脑 C.大脑灰质 D.大脑白质
9、某人脑部受伤后,出现失明现象,说明其受伤的最可能部位是()A、小脑 B、脑干 C、脊髓 D、大脑
10、杂技演员走钢丝时,协调身体平衡动人选的器官要是()。A.大脑 B.小脑 C.脊髓 D.骨骼肌
11、神经系统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
A.神经冲动 B.神经信息 C.刺激 D.神经调节
12、脊髓的主要功能是()
A.反射和传导 B.调节运动 C.维持身体平衡 D.语言
7.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七
1 LBL教学
教师先在大班教学中结合板书及多媒体进行教学, 主要讲授3 方面的内容: ( 1)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要求学生掌握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肌肉、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 2) 神经电生理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要求学生掌握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 3) 重症肌无力: 要求学生掌握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措施。上述教学内容约需8 学时。教学完成后通过课堂提问及笔答考试方式, 考查学生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 多数学生对第一、二部分内容只是机械记忆, 与第三部分内容不能有效结合。
2 PBL教学
在LBL教学结束后, 为更好达到教学目的, 我们设计一个PBL病例: 患者, 男, 45 岁, 6 个月前出现复视、双眼睑下垂, 有晨轻暮重现象, 1 个月前出现吞咽困难, 有时饮水呛咳; 逐渐出现四肢力弱, 劳累后明显并伴气短,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新斯的明试验结果阳性; 发病后饮食差, 体重减轻5 kg。PBL教学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 由教师设置引导性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 ( 4 学时) 。第二阶段: 学生针对疑难困惑问题查阅资料、文献, 汇总讨论结果 ( 8 学时) 。第三阶段: 教师对本次病例分析进行总结, 提出学生需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 ( 2 学时) 。第四阶段: 考核, 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课堂的表现, 结合笔答考试成绩, 给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 解决的问题
两种方法结合教学解决了如下问题: ( 1) 病史询问思路: (1) 针对复视、眼睑下垂询问发病缓急、有无疲劳现象问题、有无诱发因素及视力下降。本例患者隐袭起病, 无明显诱发因素, 在疾病初期有晨轻暮重, 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无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 由此考虑存在眼外肌麻痹, 继之累及球部及四肢肌肉, 考虑非局灶的神经病变, 应该为某一系统的疾病。 (2) 询问伴随症状: 患者无肌肉疼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 暂不考虑肌肉系统的疾病及周围神经疾病的可能。 (3) 询问其他可能伴发的系统性症状: 尤其是免疫系统疾病, 因患者曾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且体重下降; 外院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支持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诊断。 ( 2) 体格检查: (1) 体格检查前需在分析病史询问情况后, 有重点地进行, 如患者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 提示脑神经支配的肌肉受累; 肌力检查时注意是肌病引起的近端肌肉无力, 还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疾病引起的肌肉易疲劳性; 仔细检查有无感觉障碍。 (2) 查体后分析: 患者眼外肌麻痹、疲劳试验阳性、球部肌肉及四肢肌肉的疲劳不耐受, 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进一步验证疾病为突触后膜病变引起。 ( 3) 辅助检查: 患者肌酶谱正常可暂时排除肌肉疾病; 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现象, 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支持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诊断; 重症肌无力为最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易合并胸腺病变, 进一步行CT检查胸腺未见胸腺增生或胸腺瘤。 ( 4 ) 初步诊断: 重症肌无力, 甲状腺功能亢进。 ( 5) 治疗: 首选对症治疗, 在症状控制后需进一步行免疫治疗。通过上述PBL病例分析, 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 教学体会
我们针对研究生的神经病学教学进行了LBL结合PBL教学实践, 有以下几点体会: ( 1 ) 此种方法较之本专科的教学更适合研究生的教学。对于一个PBL病例, 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讨论及总结, 本专科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业余时间较少, 难以对一个病例做到全面细致的了解与分析。本专科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如研究生系统、连贯。而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 学习了基础和专业知识, 再通过LBL教学可进一步巩固此部分的理论内容。 ( 2) 教师对于病案的设计, 应完全模拟临床实际的病案, 逐层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演变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针对提示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得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 充分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方法。 ( 3) 在LBL结合PBL教学结束后, 需要安排一次回顾总结课, 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针对学生所学理论及病案进行总结, 点评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以便持续改进。
LBL结合PBL教学对于研究生神经病学教学是有效的方法, 二者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能力, 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摘要:针对研究生的神经病学教学, 将LBL、PBL教学方法相结合对重症肌无力疾病进行深入学习, 发现LBL结合P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生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关键词:LBL,PBL,研究生,神经病学,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8.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八
关键词: 神经系统 调节 教学建议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正当你悠闲地漫步在公园里时,突然前方有条蛇挡住了你的去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逃避。教师肯定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提问:为什能在短时间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与人体的什么系统有关?引入主题。
2.自主学习、提升能力
带领学生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问题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展示神经元结构图,要求学生指出神经元的结构,并辨析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神经等概念。
问题2:神经元的功能呢?演示实验图,并提问:刺激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有无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回答:肌肉收缩。得出神经元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问题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回忆反射定义及分类,并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3.层层设疑,逐步探究
(1).探究兴奋的传导形式
再一次演示实验图,并提问:刺激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有无变化?说明什么?学生观察回答: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的,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 过渡思考:兴奋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并传导的呢?
(2).探究兴奋的产生
展示膜内外连有示波器的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前后的波形图。思考: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为什么出现-70mv的电位值?受到刺激后,波形图又为何发生改变?
引导学生阅读P18然后多媒体演示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出现-70mv的电位值的原因:首先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膜内K+ 高,膜外Na+ 高);其次: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差异(K+ 通透性大)。 要求学生完成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图和膜电位变化图。
过渡思考:静息电位是膜内负,膜外正,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有将如何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P18然后多媒体演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原因是: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加,Na+内流。
要求学生完成兴奋状态下膜内电位图和膜电位变化图如图1。
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受刺激部位始终处于内正外负的状态吗?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同时,展开小组合作与讨论、分析、归纳:一旦形成动作电位后,膜对K+通透性增强,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继续完成恢复静息电位过程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进一步设疑:恢复静息电位的部位与其受刺激前的状态完全相同吗?引导学生从膜电位和离子分布两个角度比较。小组讨论后得出:膜电位一样,但离子分布不同(简要介绍Na+ - K+ 泵) 过渡思考:受刺激部位如何将兴奋传给相邻部位?
(3).探究兴奋的传导
引导学生阅读P18,完成兴奋与未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图如图2,指出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的关系。
思考:这是兴奋由树突传导细胞体,再传导轴突,若刺激发生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将如何传导?
(4).课堂小结、内容升华 为了使课堂小结不流于形式,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小结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
4.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了下面的课堂反馈练习,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展示图3,在示波器上,电位变化曲线将如何变化?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提升学生构建曲线模型的能力,同时,通过图文之间的转换促使学生提高迁移能力和变通能力,让相关知识得以拓展和深化,达到训练学生推理、判断、概括等各种能力的目的。
(2)展示图4,判断:在A、B、C或BC、CD之间给予相同的刺激后,指针偏转方向。若是将电流表一极接在膜外,一极接在膜内,情况又如何?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刺激前后膜内外电位情况的掌握,即兴奋时表现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则为内正外负。突破点是要分清电流表电极的连接位置和具体的刺激部位。
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方法教育。设定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分层设置一些经典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对于本节重点和难点,利用flash动画效果会好得多。
参考文献
[1]李德元;古詩《江雪》教学建议[J];安徽教育;2011年08期
9.PBL教学 篇九
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 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
首创,目前已成为国
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 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 将学习与
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
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
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 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 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 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0.pbl教学法 篇十
利用网络课程实施PBL教学方法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但其一般的操作流程都包含了教师备课、教学实施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PBL教师备课
(1)确定问题。问题是PBL的起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意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等相关方面提出的问题。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实施PBL的根本保障。随着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3)对学习成果提出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PBL教学实施
(1)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后,要让每个小组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确定好小组内每个成员具体的任务分工。
(2)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布朗、科林斯)等学者认为,认知是以情境为基础的,发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活动是学习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吸引学习者。教师--实施PBL教学方法的根本因素
教师是实施 PBL教学法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的心理准备、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问题创设与选择 PBL教学法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牵涉到理智探索、认知策略和情感领域等。
11.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能力,管理信息系统,PBL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与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是现代管理观念、方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创新模式建设中, 形成一个PBL教学模式, 以应对职业能力岗位培养的更高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是从是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中构建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问题式学习) 教学方法, 是一种全新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国内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推动了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新模式的发展, 使部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出现了PBL等教学模式。
一、管理信息系统PBL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 创造性的职业能力岗位培养是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需要去完善与创新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开展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创造性的培养居于核心地位, 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社会、企业、教育对创造性的要求, 需要对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施创造性教学的具体思路和培养途径加以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个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 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需要去不断完善与创新。
(二) 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PBL教学模式的核心, 这将对管理信息系统与时俱进的技术推进和学科建设生产巨大的驱动力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手段和方法, 它的目标是推动职业能力岗位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对管理信息系统与时俱进的技术推进和学科建设生产巨大的驱动力。
(三) 革新教与学的理念, 以一种新的PBL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在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岗位培养上, PBL教学解决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一般高职院校的教学以理论为主, 实际操作受限等问题, 实现教学规模无限扩充和教学水平提升。
(四) PBL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向技术型与规范型转变
PBL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能满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需求建立健全PBL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导引机制, 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依托, 结合了实践与探究性教学, 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向技术型转变。
二、管理信息系统PBL教学的改革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PBL教学的改革总体目标是以职业能力岗位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适应性为主线, 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PBL教学模式与实现方法, 创造性构建出一套可操作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体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改革核心是解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 体系结构的动态构建、高效建立PBL实现实践教学环境与教学体系, 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职业能力岗位培养目标。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岗位培养的PBL方法与职业能力岗位培养理论与方法, 以学生职业能力岗位培养为核心设置PBL教学课程, 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观、质量观、实践观、创新创业观,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 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体能力发展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要进行即时评价。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力度, 以企业的实体为载体来充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 并加以实践式的检验, 使PBL教学更具现实性。
三、管理信息系统PBL教学改革的体系构建
1)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与操作技能培养为目标, 强化创新与校企合作工程实践, 围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和管理体系构建PBL的教学模式。
2) 动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环境与社会化实践体系, 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管理等PBL教学模型。
3) 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新兴技术模型, 以及基于标准化体系的自动评价教学体系,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方法中, 在各个实践环节,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实践教学的各种设备与系统实现资源管理式的动态监控, 利用评价系统对实践环节进行计算, 得出各种预定目标的判断值实现教学目标的量化管理。
4) 科学建立职业能力内涵培养与企业岗位诉求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确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掌握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能力观, 有效地促进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 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程式化向创新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PBL教学推进教学模型的建立, 利用PBL教学方法嵌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形式化教学中。
四、管理信息系统PBL的实施过程
决定整个PBL教学过程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因为问题是PBL的核心, 问题给出了学习的目标、范畴和本质, 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特点设计出教学情景, 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使他们深入思考并融入整个教学中, 确定了PBL问题的内容之后, 明确学生应该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管理信息系统PBL的实施过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教学中将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软件系统开发的全生命周期,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主要包括:规划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维护与评价阶段等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作为独立的子项目或子系统, 后一个阶段开始的前提条件是前一个阶段的完成。
第二步:将6~8 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 小组按照管理信息系统项的要求, 结合教师的理论讲授, 明确团队选定项目的组织结构、目标与结果。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进行结构分解, 完成与之对应的计划, 如时间计划、控制计划和评定计划等。
第三步: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小组的每位成员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 并将项目小组的成果与别的小组进行交流与探讨, 最后进行综合评定。
第四步:每个小组要提交本小组项目的计划文档和规格说明书。经过评审规格说明书并通过后,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下一个阶段开始的前提是每个阶段的评定结果, 直至最后一个阶段完成。
第五步:在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方式, 选择一种编程语言完成该项目编码阶段工作, 实施完成该项目。
五、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是管理科学、计算机等学科融合组成的课程, 在实现技术上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 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课程。以职业能力岗位培养为目标, 以传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为基础, 以PBL为突破, 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的特性, 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在课程内容的规划上, 从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实际的应用背景和重视实践能力出发,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PBL方法的应用中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在实践环节, 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背景和职业发展需求, 组建各种PBL管理信息系统合作团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锻炼, 促进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岗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学林.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夏晓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物流科技, 2014.
[3]杨元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联网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J].学园, 2013.
[4]胡笑梅.PBL教学方法在管理类各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5]刘伟, PBL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6]赵浩宇, 宋传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 2013.
[7]庞淑侠, 李明.B/S和C/S混合模式基于PBL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9.
12.PBL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PBL 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已被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它采用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以讨论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PBL 教学法最初主要应用于医学院校的教学中,但目前已成为多学科、多领域广泛采用的教育模式,亦已成为心理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之一。
变态心理学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与分类,力图揭示异常表现的原因与机制,从而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心理障碍的防治,为学生日后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变态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对各类心理异常进行正确的表达和叙述、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理解与分析、对各种心理异常的发展和预后进行判断与估计、制定异常心理的咨询、治疗和预防措施。
综合上述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教学目标,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对临床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鉴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实现以上目标,因此将PBL 教学法应用于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本研究将以实现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选择PBL 教学章节、创设适合PBL 教学法的具体问题等环节,对变态心理学教学中采用PBL 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进行架构和探讨。
二、实施PBL 教学法的必要准备
(一)确定教学章节
以刘新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出版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规划教材《变态心理学》为例,该教材的具体内容包括变态心理学绪论、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变态心理分类、诊断与评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以及各类心理障碍等章节。在以上内容中,除绪论、理论模型、分类与诊断等章节以外,症状学和心理障碍等章节都有大量理论联系实践的内容,适宜采用PBL 教学模式,可以将其作为PBL 教学法的授课章节。
(二)完善教学资料
PBL 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因此,完善教学资料,根据具体章节内容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编辑相应的视频材料,是PBL 教学法顺利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三)明确实施步骤
经典的PBL 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教师讲解背景知识并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根据PBL 的教学理念,在变态心理学课程中实施PBL 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实际问题→学生形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展开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以解决问题→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三、PBL 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提出具体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PBL 教学法的起点,也是实施该教学法的关键。以《变态心理学》教材中的神经症一章为例,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神经症的特征、类型,掌握神经症发生的心理病理机制,重点和难点是影响神经症发生的心理社会及生物学因素。在神经症一章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个神经症的具体临床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讨论几个问题:该案例的具体症状表现;影响症状形成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
(二)构建学习小组
按每组4~6 人的规模形成学习小组,一个班级可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确定各组小组长。每个小组都需要解决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小组长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给予每个成员明确的分工,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组内交流合作
完成分组与小组内分工后,教师根据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指导每个小组明确学习目标,以及为解决问题所必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然后由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分头查找资料,通过独立思考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小组成员之间通过沟通与交流巩固所学知识、纠正错误认知,使具体问题在争论、探讨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并在小组内形成较为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展示成果与总结评价
各小组在小组之间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教师根据成果展示内容,归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把握到的要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巩固所获得的知识与思维技能。
四、影响PBL 教学效果的因素
在PBL 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具体问题的设定、教师指导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
教学准备既包括教师对教学素材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PBL 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储备程度直接决定其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变态心理学课程适宜开设在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第四或第五学期,此时学生前期已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基础类课程及方法类课程,逐步形成了分析及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思维模式,能够为后续变态心理学领域中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奠定基础。
(二)具体问题的设计
设计问题时需要把握几个原则,即难易适中、以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为核心,以课程目标为基础。过于容易的问题或任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当任务难度过大过难时,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内容要紧扣对应章节的内容,并以实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
(三)教师的指导水平
教师在PBL 教学过程中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同时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把控者。Barrows 认为,理想的指导者既是一个学科专家,也是一个指导专家,必须同时具备学科能力和指导技能。教师指导能力的高低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教师在开展PBL 教学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PBL 教学培训,通过不断提升指导能力以实现PBL 的有效教学。
五、结束语
13.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篇十三
(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课本七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方面“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知识点只需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这一知识点,则只需“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根据新课标理念,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既要符合课标基本要求,又要结合不同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由于我校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尤其对自身神经系统的调节更充满好奇心,学生也基本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对本章节的学习。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及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的运作、潜能和记忆。2.能力目标: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区分。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参考书: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媒体与课前准备:PPT、柠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吗?(播放PPT第1页)学生:有或没有。
老师: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跟士兵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口水(由于条件反射),从而暂时缓解了士兵的口渴。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又充满兴趣有带有疑问。老师:那么,“望梅”为什么可以“止渴”呢? 学生:因为梅很酸,听到就流口水,就可以止渴了。
老师:没错了,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把生物知识应用到历史典故去了。原来,“望梅”之可以“止渴”是因为我们知道梅子很酸,从而刺激到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所以才会流口水的。那么我们人的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呢?又是怎样调节的呢?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板书: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二. 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老师:同学们,刚刚老师观察到了这一场景: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就纷纷的走回到自己的座位,拿起书本准备上课。那么老师想问你们,你们是通过什么调节方式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完成刚刚的一系列动作的。学生:有些学生脸上充满了疑问:什么是神经调节?
老师:那么什么是神经调节呢?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71页,跟老师一起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板书: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脑、脊髓、脑神经、脊髓神经„„。
老师:好,看来同学们基本都知道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知识点二: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老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同样,神经系统也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有个特别的名称,叫神经元。
老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神经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课本71页,待会我叫同学上来完成PPT上的连线。(板书: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播放下一页PPT)
老师: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完成PPT上的任务?请举手。学生:同学们都积极的举手。
老师:好,就叫***同学上来,其他人比较一下***同学跟你做的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做对了没有? 学生:对和不对两种情况都有。
老师:咦!刚刚老师听见有些***同学说不对,那请你说说你的答案。学生:***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老师:现在大家看回书本71页,图12—2 神经元模式图,跟着老师一起说出正确答案。这端又大中间又有和核的结构我们称为胞体,它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在胞体的周围有很多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短的突起叫树突,树突有多个;长的突起叫轴突,轴突只有一个,轴突的末端则称为轴突末梢。看来,***同学是对的。(板书:
1、结构:胞体,树突,轴突,轴突末梢)
老师:知道了神经元的结构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学习神经元的功能。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生物电变化称为神经冲动,简称冲动。神经冲动可以由胞体经轴突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就好像家里用的电从电源经电线传导到电器上那样。因此,概括起来,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板书: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知识点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同学们吃过柠檬吗? 学生:吃过。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柠檬(拿出柠檬),看到柠檬后同学们的口水是不是比没有见到柠檬之前要多? 学生:是。
老师:当我们的手碰到火,你有什么反应? 学生:会缩手。
老师:当眼睛进沙子时,是不是会不停地眨眼啊? 学生:是。
老师:手碰到火会缩回来、眼睛进沙子会不停眨眼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人体受到某些刺激时做出的反应,也就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请同学们在课本72页找出反射的概念,找出来了吗?什么是反射?
学生: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老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的看书。反射就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要记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板书:
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那反射需要什么结构才能完成呢? 学生:反射弧。
老师:嗯,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那么这五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呢? 老师: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那传入神经呢? 学生: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教案09-17
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08-10
神经系统的调节的过程10-10
神经外科教学岗位职责08-15
神经精神病学07-12
神经外科自我小结08-14
神经内科病历分析10-05
神经生物自荐信10-26
神经内科会议幻灯11-16
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评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