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赏析(共5篇)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赏析 篇一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处深情话离别
白居易的诗,平实如话,浅近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好诗后,总是要念给不认识字的老婆婆听。只要老婆婆们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认真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
当然,自己的作品仅仅能让老婆婆们听懂还不行。想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还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金榜题名的机会和希望。这也是一种凭借作品进行自我介绍的手段,称之为“行卷”。
《赋得古原草送别》相传是白居易16岁时的一首“行卷”之作。白居易因为年轻而声名不够响亮,他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访了当时著名的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个字,便开玩笑说:“长安城物价昂贵,想在这里住下很不容易。”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时,立即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佳句,居住在这里很容易啊!”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两句,对仗何其工整。“野火”对“春风”,前者无情,后者有意。“烧不尽”对“吹又生”,前者陷入绝境,后者萌发新生。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外在的环境愈显恶劣,内在的坚守愈显顽强。千百年来,这两句诗带给多少人战胜逆境的力量。
如果说诗的前四句重点在写“草”,那么第五、六两句重点就落到了“古原”。就是这种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长满荒原、古道,在阳光的照耀下,青葱翠绿,茫茫地和荒城连成一片。
这是一个春草疯长的世界,这是一个绿意蔓延的世界。在这里和朋友深情话别,离情就像春草一样无边无际,别意就像绿色一样浓重深远。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愿为天下忧
在解读这首诗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划粥割齑”的故事。“齑”,音同“记”。意为:捣碎的姜、蒜、韭菜等,即咸菜之类的食物。
据说,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为了磨砺自己,他一直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这就是“划粥割齑”的典故。
范仲淹的艰苦生活,有点像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自得其乐。
数年苦读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等,早已了然于胸。人们赞颂他,是因为他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
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这份“忧国忧民”之情,在他的诗作中随处可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指的是情绪智力的高低程度,它主要包括个体对情绪的自我认知感受能力、控制冲动能力和调整人际关系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80%取决于“情商”制约着智商发挥的程度和限度。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使教书育人完美结合。
一、 小学低年级儿童“情商”的特点
一般来讲,高“情商”的低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 自信心强。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什么时候、有何目标,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到。
2. 好奇心强。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
3. 自制力强。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时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4. 人际关系良好。指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与其他儿童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少一些。
5. 具有良好的情绪。“情商”高的学生活泼开朗,对人、事、物都有热情,经常保持愉快。
二、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情商”特征的分布
笔者对苏教版低年级语文四册教科书所涉及的儿童基本五种基本“情商”特征的课文进行统计分析。在一、二年级共有86篇课文,其中体现“情商”特征的课文共有65篇,所占比例达76%,说明在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还是比较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
由上表可以看出,低年级课文中“情商”特征的
见。在《江上渔者》这首诗中,诗人“愿为天下而忧”的博大情怀可窥一斑。
诗的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写岸边、船上,人来人往,嬉笑喧哗。对味道鲜美的鲈鱼,更是先得为快,欣喜忘形。
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人是在提醒“往来人”,在享用鲈鱼美味的同时,不要忘记捕鱼者的生存艰辛。看看那些可怜的捕鱼者吧,他们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人命危浅。
诗作语言质朴,对比强烈。没有一颗悲悯的情怀,怎么会对渔者有这样一份深刻的同情?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心中必装着天下,他的眼中是黎民苍生。
难怪,南宋国学大师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如今,范仲淹早已隐入历史的深处,而他留给时代的,是一个伟大的背影。
2.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想 篇二
衡阳市雁峰区六一小学
贺玲
“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话道出了不同人之间不同的阅读感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彰显设计者的教学理念,碰撞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我想这也许正是“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语文出版社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16岁时的一篇诗作,它寓情于景,热烈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讴歌了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笔者十分喜爱这首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于是大胆地对其进行了教学设计。将其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理解诗意。
2、感受野草不怕烈火焚烧的顽强生命力,体会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拥有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设计一
一、故事导入:传说16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访当时的诗坛前辈顾况,顾况看到面前这个衣着朴素的少年,又看了看诗稿上的名字,笑着说:“你名居易,现在长安城的米价很贵,你想要居住下来可不容易啊!”可当他翻开诗稿看了片刻之后,脸上却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情不自禁地吟起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他亲切地对白居易说:“孩子,你能够写出这样的诗,看来你想在长安城居住下来并不难啊!”
二、新授:
1、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板书诗题,理解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并结合书中注释理解诗意。
(3)指名朗读古诗,师生评议。
(4)师强调古诗的停顿及重音,生自由练读。
(5)全班齐读古诗。
(6)质疑解疑: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1)生选读诗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边读边体会。
(2)指名读诗句,并说说原因。
生1:我喜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它让我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茂盛的野草。
生2:我喜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即使野草被烈火焚烧,但只要它的根还在,它就能长出新的叶子!
生3:我喜欢“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句,它让我好像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野草一直向远方蔓延。
生4:我喜欢“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句,我体会到了诗人和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得好,说得也好!老师很满意!
3、品读古诗,感悟诗魂。
师:自古以来,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赞颂了野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有人则认为它表达了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老师认为他们说得都有道理,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好吗?(师生共同感情朗读)
4、引导想象,拓展思维。
师:读了这首诗以后,同学们能否想象一下在辽阔的草原上,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呢?(课件出示辽阔草原画面,播放谷建芬老师作曲的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生闭眼想象情景图。)
5、背诵古诗,表扬先进。
(1)指名背诵古诗,看谁背得流畅、有感情。
(2)分组比赛背诵。
三、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今天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课后请阅读白居易的诗歌《问刘十九》,不懂的地方可以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设计二
一、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草原美景)多么美丽的草原啊!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此而写下了一首传诵至今的千古佳作——《草》,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这首诗,不过大都只背四句,其实这首诗共八句,它的完整诗题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板书诗题)。
2、理解诗题,学生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朗读诗歌,明意悟情。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白居易作诗讲究明白如话,他的许多诗连不识字的老奶奶也懂得意思。让我们读读这首古诗,想想意思。(生读古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师生评议。
(2)课件出示古诗停顿及重音,师范读,生练读。
(3)比赛读,齐读。
3、畅谈感受,加深体会。
师:同学们,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这首诗赞扬了野草不怕烈火焚烧的顽强生命力,我读完之后更加佩服小草了,它虽然默默无闻,但却那么勇敢!而且它绿化了环境,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
师:你说得很好,老师赞同你的观点!
生2:这首古诗不但写了景物,而且写了友情,读完诗后我仿佛看到诗人在草原上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你说得很好!(课件出示“草原送别图”)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与朋友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话呢?
生3:虽然我们就要分别了,但是以后还会再见的!
生4:分别之后,大家回去刻苦读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来谈诗论画,比试一番!
„„
师:同学们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真棒!
4、熟读成诵,感悟主题。
(1)生练习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3)分男女生比赛背诵。
三、练说练写,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总结升华。
师:这首古诗以草为题,既赞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又讴歌了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古诗?
生:我们学过的王冕的《墨梅》、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师:你说得对!同学们最喜欢以上哪一首诗?能用几句话说说原因吗?
(指名说,及时鼓励。)
2、课后练笔,读写结合。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最欣赏、最喜欢的物品(包括动物、植物)是什么?为什么?
(指名说,师生评议。)
师:课后请选择一种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一以故事引路,用朗读贯穿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避免了逐字逐句讲解诗意的枯燥乏味,保存了诗歌的完整性和鲜活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二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自由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触类旁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今后的阅读与写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3.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篇三
篇二: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鲁教版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和诗意,背诵古诗。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
1、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小朋友们,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新长出的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草》。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枯”不能读成“gu”,不可写成“姑”。荣不要读成yóng;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3.写字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观察。
4、小组讨论后汇报。
(1)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2)多媒体展示辽阔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样?(惊讶,舒服,心旷神怡。)读出你的感受。(3)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4)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
(5)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说一说。它们无情摧残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
5、师点拨:此时,你最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6、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读?(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读重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篇三: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4.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能准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运用方法学习古诗,并懂得古诗的意思。3 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抓字眼,理解古诗的意思。2 多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大家都很喜欢听音乐,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音乐)2 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引出课题,谁来把古诗读一读?个人读,集体读。
二
方法指导 学习古诗是有方法,说说你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大家说的方法都对,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归纳出来,请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朗读,悟诗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来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有不懂的地方请做好标记,等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三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师巡视提示)2 小组汇报学习。
(1)解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作者和朋友在草原上离别的情景。对于这个诗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吗?(解释“赋得”:诗歌的一种体裁。古代科举考试时规定题目后写成的诗,诗题前面必须加上“赋得”两个字,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诗叫做“赋得体诗”。)
(2)知作者:白居易,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现实主义诗派的诗人,他的诗大多都是反映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被后人称为“诗魔”和“诗王”。(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明诗意:草原上长得茂盛的野草,秋来枯萎,春来繁荣。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便又是茫茫的绿野。远处的野草长得太过繁茂,把古道都给遮掩住了,阳光照耀下青翠的野草延绵不断,一直接连到荒凉的古城。今天我又在这里送别我的朋友远去,路边长得茂盛的野草就像我此刻对朋友满怀的依依不舍之情
(4)“荒”字写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作为他的好朋友,我非常的舍不得。(课件出示草原送别图)假如这个时候你就站在古道边上,你会对朋友说些什么呢?(想想说话)
(5)悟诗情:多伤感的离别啊!请大家闭起你的眼睛,用心地倾听,然后你来告诉大家,你听出了什么味道?(播放配乐朗诵)
提示:听着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播放配乐,引导学生读诗句:看到茫茫的大草原,你会怎么读?看到大火焚烧野草,你会怎么读?看到古道被野草覆盖,你会怎么读?看到两个好朋友在草原古道上分别,你又会怎么读?你这样读,是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师生合作读。? 多美的草原,多伤感的离别啊!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送别诗,一起来重温一下。(出示诗歌,让学生读一读)
五
学法迁移
出示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一首我们没有学过的古诗,现在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它,有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开始吧。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小练习
(1 王维是-----朝诗人,他是------诗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
”和“
”。
解释词语
罢:--------
日暮:-------------
掩:-----------
柴扉:---------------
归:-------------
诗中“---------”点明了地点,“-------”点明了时间,“---------”点明了事件。“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朋友------------之情,意思:--------------------------)。学生汇报小练习。(诗意:在山中送走朋友之后,太阳一落山我就关起柴门。等到明年春天小草再绿的时候,朋友你到底能不能回来?)
六 写法迁移
5.《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赏析 篇五
丁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11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诗、童”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培养主动积累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内容】
《村居》+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丛书《春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5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村居》《春郊》《赋得古原草送别》,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景色的图片
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说出理由。
是的,杨柳、风筝、展现新绿的树林都告诉我们,这是春天。早在清朝,诗人高鼎就作了一首七言诗《村居》,描写了在绿草青青、黄莺啼叫的春季里,河边的杨柳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人们陶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白天渐渐长了,小孩子们放学回来,时光还早,赶忙趁着东风在大好的春色中快乐地放风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代诗人眼中的春天的美。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齐读课题。
二、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教师范读、领读古诗:注意停顿和字音。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停顿。3.同桌互相读诗,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相机正音学习:草长莺(yīng)飞、拂(fú)堤(dī)杨柳 醉(zuì)春烟、散(sàn)学
评价:你可真会读呀!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4.学生齐读:一起来试试看。
6.我们也快来和诗中的孩子们一起放放风筝吧!
读词巩固生字: 陶(táo)醉 散学 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生字认识了,诗不但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感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进这首《村居》,那诗中的小朋友一起在美好的春光里游戏。
三、图文结合,感悟大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诗句,边读边把诗中写到的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把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在旁边写一个小“?”,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完成后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
2.交流:
⑴学生互相解决提出来的问题,老师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⑵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圈出哪些相关的词语。如:河边草绿,杨柳轻拂,鸟儿啼飞;草,莺,杨柳,儿童,纸鸢。这样的山村春光多么令人陶醉啊!
3.第一幅图配上诗中的哪两句最恰当啊? 出示第一、二行诗,也可以相机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如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前两行诗意。
“堤”字要联系画面,使学生知道是指河岸,组词河堤、江堤、堤岸,并与“提”相区别。
第二幅图配上诗中的哪两句最恰当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放风筝的感受。一个“忙”字写出了孩子们的玩儿的心情和乐趣。
四、想象画面,感情背诵。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读这首诗想到的画面也不一样,下面请大家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想到的美景,用有感情背诵的方式,告诉大家你背诵的村居很美。
1.展示背诵。2.师生评价。
我们都是小诗人,让大家感到景美情更美,让人陶醉。
五、分类指导,写好生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指名回答交流注意什么,最后老师总结范写。1.左右结构:诗 村
⑴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左右结构
⑵回答交流:左窄右宽;“诗”左低右高;“村”左右等高。⑶老师总结范写,学生书空。2.上下结构:童
⑴ 指导学生观察字形:上下结构
⑵回答交流:上矮下高;“立”部在横中线上,且主笔长横要写长。3.学生描红,练习写2个。4.老师评价,同学互评。
六、学习园地《赋得古原草送别》、丛书《春郊》。
学习古诗《村居》时,我们先读正确读好停顿,再结合图理解,最后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地背诵,很快就把一首读学会了。接下来,我们用这种方法,小组内合作学习园地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丛书中的《春郊》两首诗。学完后我们全班交流。
1.汇报《赋得古原草送别》学习成果。⑴有感情地读一读,理解“枯”和“荣”的意思; ⑵有感情地背一背,说一说诗的大意。2.汇报《春郊》学习成果。
⑴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答不明白的词句的意思。
⑵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春天。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我们学习了三首写春天的古诗,不但能有感情的背诵,还能根据古诗想象画面,说出春天的美景。大家真会学习。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古诗,给它配上一幅画,让人一看就能猜出你画的是哪一首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村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郊
枯 荣
边读边想画面
第二课时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内容】
《咏柳》+丛书《清江引·立春》《城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咏、绦、裁”等6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碧、剪、丝、妆、绿”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咏柳》《清江引·立春》《城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3.感受《咏柳》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对柳树和春天赞美之情的好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谁还能背诵? 评价: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先来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2.板书课题《咏柳》,齐读课题。
二、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学生尝试自读古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注意停顿。2.指名展示自读古诗情况:字音准确,停顿恰当。
相机正音学习:妆(与“装”区别)、裁(与“栽”区分)绿丝绦(tāo)、剪(jiǎn)刀
3.同桌互相读诗,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价:你可真会读呀!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大家不用老师教,就会运用方法把诗读好了!真会学习,很了不起。
4.学生齐读:一起来试试看。
6.学习古诗,不但要读得有感情,还要了解意思,有感情地背诵。上节课学习古诗时,我们用的是看图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背诵古诗的。下面也请你用这种方法,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样了景色。完成后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
三、图文结合,感悟大意。
1.同桌互相学习。2.交流:
⑴学生互相解决提出来的问题,老师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⑵ 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绿;用“绿丝绦”打比方,写出了柳条的多和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看图理解: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
⑶ 看图理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二月春风”比喻成 “剪刀”,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到,柳树发芽,一片碧绿的景色。
四、想象画面,感情背诵。
边读边想象春风拂柳时的画面,把想到的美景,用有感情背诵的方式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
1.展示背诵。2.师生评价。
我们都是小诗人,让大家感到春天的景美情更美,让人陶醉。
五、分类指导,写好生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指名回答交流注意什么,最后老师总结范写。1.左右结构:妆 绿
⑴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左右结构
⑵回答交流:左窄右宽,“妆”写好右边的“女”。⑷ 老师总结范写,学生书空。5.上下结构:碧 丝 剪 ⑸ 指导学生观察字形:上下结构
⑵回答交流:“碧”上下等高; “剪”上高下矮;“丝”下面只有一笔横,所以上面的要写得足够高,且主笔长横要写伸展。
6.学生描红,练习写2个。7.老师评价,同桌互相评价。
六、学习丛书《清江引·立春》《城南》。
我们仍然用学到的方法学习这两首诗词:先读正确读好停顿,再结合图理解,最后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地背诵,很快就把一首读学会了。接下来,小组内合作学习《清江引·立春》《城南》两首诗词。学完后我们全班交流。
1.汇报《清江引·立春》学习成果。
⑴这是一首词,注意读时节奏把握好,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区分“载”与“裁”;
⑵有感情地背一背,说一说诗词的大意。2.汇报《城南》学习成果。
⑴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答不明白的词句的意思。
⑵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这首诗写得晚春的什么景色。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我们学习了六首写春天的古诗,不但能有感情的背诵,还能根据古诗想象画面,说出春天的美景。大家真会学习。
请你选择其中的几首古诗,分别给它配上一幅画,可以按照时间排序,也可以按照景物排序,让它成为一幅春景连环画,每幅画配上一句诗或一句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清江引·立春
咏柳
词
比喻
立春
初春
边读边想画面
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