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

2024-06-30

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精选8篇)

1.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 篇一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

1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1设计深度不足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无法合理预测市政道路未来交通量的增长趋势, 只是根据当前的交通量进行设计, 但是随着交通量的剧增, 特别是超限超载车辆的增加, 使得原先的路面结构设计厚度和强度不满足剧增的交通需求, 这样就容易造成路面承载力不足而出现病害;有些设计文件并没有结合市政道路特点进行相应的改进, 使得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相对不合理;对于交叉路口及公交车站台等车辆制动冲击破坏较为厉害的部位, 设计文件并未对该部位的基层及面层做出特殊设计, 设计深度不足导致这些部位普遍存在车辙、沉陷、龟裂、麻面等病害现象。

1.2水损害破坏

水损害破坏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常见的破坏形式。水损害破坏一般分为基层水损坏和面层水损坏两种, 前者是指当自由水通过沥青路面进入基层后, 使得基层材料受到水的侵入,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基层就容易出现翻浆、唧泥等现象, 使得面层出现裂缝等病害;后者是指由于排水不畅使得雨水渗入沥青路面的上面层的孔隙中, 在温度胀缩和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使得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下降, 沥青被车轮带走或者从集料表面剥离, 从而出现松散、麻面、坑槽等病害。

1.3施工控制不当

目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大多数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在基层施工时, 存在集料级配不合理现象, 粗集料比例较大, 细集料数量不足, 容易出现集料离析现象;基层施工缝较多而且处理不规范。这些问题使得基层质量不稳定, 容易出现裂缝, 使得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增加。基层透层油洒布后由于受到粉尘和污染等影响, 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粘结作用;沥青面层间的粘层油施工不规范, 层间连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压路机配置不合理, 碾压工艺不标准, 接缝处理不当, 导致沥青路面质量不稳定而出现病害现象。

1.4管养力度不足

车辆超限超载是出现路面病害的直接原因, 当前车辆超载现象十分普遍, 这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极大, 也是困扰交通管理部门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沥青路面的管养缺乏预防性养护机制, 没有相应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手册、指南和规范, 缺乏引导文件;当沥青路面出现病害时, 管养中心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处理, 使得病害继续发展, 诱发新的病害, 使得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2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对策

2.1提高设计深度

沥青道路工程的设计应选择信誉好和设计质量高的设计单位, 设计者定位好所修建的市政道路在交通运输网中作用, 根据设计路段交通量的情况,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 对交通量进行分析与预测, 然后对设计交通量进行确定, 再根据规范要求换算成当量轴载轴次, 从而确定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在路面结构设计时, 应结合气候、环境、地质、水文及周边已建沥青道路使用等情况, 来选择稳定、密实、抗滑的路面结构, 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 确定最优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应关注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新的研究成果, 结合当地沥青路面的运行情况, 汲取成功的经验并加以改进与运用, 使得设计方案更趋合理化和适用性;在进行交叉路口和公交车站台等部位设计时, 应提高基层的设计标准, 使得基层能够抵抗住车辆反复制动力冲击作用, 比如增加路基处理深度、增设透水层或者增加基层厚度等;道路面层的沥青混合料掺入抗剥落剂或者选用优质改性沥青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 并做好面层层间的连接设计, 选择最佳油石比, 降低路面病害出现概率。

2.2做好防水与排水工作

市政道路的排水方式是先横后纵, 也就是雨水从路面往路缘方向流聚, 然后由路缘下的收水井和支管排出。城市主干道的路幅较大, 跟公路排水沟排水方式相比, 地表水在市政道路上滞留时间较长, 沥青路面受到水损坏更严重。所以,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防水与排水应满足疏堵结合的要求。沥青结构层的空隙率应<7%, 基层与面层的连接应有防水层或者透油层, 沥青面层间洒布粘油层以提高面层的整体性, 沥青路面与路缘石的接触面应涂刷沥青;收水井间距应为10-15m, 交叉路口处的收水井间距为5-10m;中央绿化带下应合理设置排水盲沟和透水层, 将地表水引入雨水管;在沥青路面最边缘面层下设置排水盲沟, 加快地表水的排出, 减少沥青路面受到水损害破坏, 提高沥青路面防渗能力。

2.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选择技术力量较强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要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检查, 充分发挥监理在沥青道路施工的重要监管作用;其次, 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管控, 施工材料进场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厂家资质和检测报告等质保资料, 并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申报, 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沥青路面采用的碎石应采用二次破碎工艺处理的碎石, 这种碎石的针片状含量较低, 碎石的强度有保证;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不定期对沥青路面施工材料进行抽检, 从源头上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再次, 加强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先铺筑100m的试验段, 并对该试验段的各项设计参数进行试验, 现场取芯对空隙率进行观察, 并做马歇尔试验, 严格按照施工质量要求来确定施工配合比, 并制定级配允许波动范围, 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水泥碎石半刚性基层施工级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 严格控制碎石最大粒径≤31.5mm, 形成良好级配, 避免出现集料离析现象, 将水泥用量控制在5%之内, 减少干缩裂缝出现概率;尽量采取封闭施工方法, 基层混合料采用全幅摊铺的施工方法, 减少施工纵缝, 当施工纵缝无法避免时, 应将松散基层挖除并形成垂直整齐交接面;尽量做好合理施工部署, 合理安排施工长度, 尽量减少横缝;根据试验段施工参数, 选择合理压路机型号, 采取适当的碾压速度与碾压遍数, 基层碾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并洒布透层油;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查, 加大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的检查力度, 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各项温度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供应及施工机具的安排应满足施工长度的需要, 要求压路机至少要配置3台, 采取合理的碾压工艺, 切实对初压、复压和终压等施工步骤进行质量控制, 确保碾压的密实度;沥青路面的接缝处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 建议沥青混合料摊铺设备加装沥青加热装置, 将冷接缝实现热处理, 安排专人负责接缝质量的检查, 及时处理接缝离析的现象;最后, 严格工程验收程序, 提高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视程度, 地基、基层、面层、管道安装等施工工序的质量验收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切实保证沥青道路结构层的质量。

2.4提高管养水平

市政道路管养中心应与市场接轨, 及时引入新的管养技术, 根据道路等级、文件要求及竣工资料等情况对沥青道路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养护, 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超限超载的车辆进行管制。对于无病害发生的沥青路面应制定一系列病害预防措施, 比如微表处、雾封层、稀浆封层、灌缝与封缝、薄层罩面和沥青再生处治等, 加大沥青路面管养力度, 防微杜渐;对于已经出现病害的路面, 根据沥青路面相关规范与标准对路面进行评价, 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使得新的病害不再出现, 从而降低维修费用,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结束语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产生原因是多方面, 主要集中在设计、环境、施工和管养等方面, 对病害的防治措施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与处治措施, 采取科学的技术与手段来加强工程管理, 提高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 从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JTGF40-2004.

2.浅谈沥青路面的病害及预防措施 篇二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预防措施

Shallow talk asphalt road the disease of the noodles to harm and prevention measure

Xie Zhi-feng

(Luquan city highway engineering corps Luquan Hebei 050200)

【Abstract】Asphalt road noodles crack, the car Zhe's problem be the asphalt road noodles disease to harm.This text is from the crack, car Zhe creation of the reason commence, to the asphalt road noodles layer should the dint carried on more detailed of analysis, also to sex grou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the asphalt road noodles disease from harm appear of correspond measure.

【Key words】Asphalt;Road noodles;The disease harm;Prevention measure

1. 高速公路病害情况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及交通管制趋于成熟,车辆速度大大提高,而且大量重车行驶在道路上,交通量的增加,重载车、超载车比例的提升,路面破损现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车辆荷载越来越集中地分布于道路轮迹带处,引起交通渠化。轮载越重,轮胎气压越大,行驶速度越大,交通渠化越严重,则车辙就越容易产生。

沥青路面在使用期开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且不论其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路面裂缝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产生唧浆、台阶、网裂等病害,从而加速路面破坏。

2. 沥青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1 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另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

2.2 沥青路面温度裂缝应力。

沥青面层上的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有两种,一种是低温收缩裂缝或简称低温裂缝,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

2.3 影响裂缝及车辙产生的主要因素。

2.3.1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质。

沥青和沥青结合料的性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合料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

2.3.2 基层材料的性质。

基层材料的收缩性愈小,面层裂缝愈少。基层上有透层油以加强与面层的粘结对抗开裂是有好处的,基层材料种类对沥青面层的裂缝率有明显影响。

2.3.3 气候条件。

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数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

2.3.4 交通量和车辆类型。

半刚性基层中的最大拉应力,通常是由最重的车轮荷载产生的;并且对于半刚性路面,不同轴载对路面的破坏作用远不是4次方的关系,而11~13次方的关系,即使是通过次数较少的重荷载也对路面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3.5 施工因素。

主要指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碾压含水量,半刚性基层完成后的暴晒时间等因素。

2.4 减轻沥青路面裂缝及车辙的措施

2.4.1 选用适宜的集料及矿粉。

选用坚硬、安定、表面粗糙、颗粒接近立方体的与沥青有较好粘附性的集料及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均可大大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瀝青路面抗车辙能力。

2.4.2 采用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对沥青路面车辙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集料的级配组成;二是各种材料的配比这两方面均应按设计要求,以马歇儿实验及车辙实验结果为依据进行确定,但对集料的极配组成在现有的规范范围内尽可能地采用大粒径较多的骨架密实型结构。对沥青的用量则应选择最佳沥青用量范围的下限。因为沥青用量的大小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具有敏感性。

2.4.3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

采用间断型级配沥青混凝土(如SMA结构)作为抗滑表层,面层采用连续级配的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以承担疲劳、耐久、防渗任务,这样就可满足抗车辙、抗裂、防水、抗滑、耐磨等要求。

2.4.4 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在施工中,除了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外,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控制;二是沥青路面的施工碾压。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从这两方面控制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包括料半温度、出厂温度、到场温度、初压温度,应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尤其是拌和时要分别控制沥青温度、集料温度,任何一个温度控制不到位,都会影响混合料的性能。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易导致沥青的老化,过低时又会给摊铺碾压造成困难。而及时有效压实更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防止或减轻路面车辙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沥青路面压实机具的配备不仅要满足施工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有足够的数量和压实功能的机具,以确保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毕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压实。

3. 结束语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的病害治理是目前公路建设管理的任务之一 ,在加强日常养护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道路的维修,如何在设计、施工、养护各个环节严密控制确保减少道路病害,增加其使用寿命将是每一个参与公路建设的技术人员应该思考并注意的问题。如何提高沥青面层的防裂性能、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品质应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5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山西交通科学研究所。

[3] 李俊.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研究.西安公路学院硕士论文。

3.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 篇三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成因及预防措施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原则,认真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优的沥青用量,为保证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有足够的.沥青用量,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水能力,缩小沥青用量允许误差的范围,将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0.3%缩小为±0.2%-±0.1%.

作 者:刘美华 金开元 作者单位:岱山县公路管理段,浙江,岱山县,316200刊 名:管理观察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年,卷(期):2009“”(24)分类号:U4关键词:路面 破损 预防

4.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篇四

2、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及其特点。所谓同步碎石封层,就是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及粘结材料(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自然行车碾压或轮胎压路机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他主要作为路面表处层使用,也可用于低等级公路的面层施工。头同步碎石封层将粘结剂的喷洒与集料撒布两道工序集中在一台车上同时完成,可以使碎石颗粒立即与刚喷洒的粘结剂相接触。此时,由于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流动性较好,能是随时更深地埋入粘结剂内。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缩短了粘结剂喷洒与集料撒布之间的间隔,增加了集料颗粒与粘结剂的裹覆面积,更易保证他们之间稳定的比例关系,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设备培植,降低了施工成本。沥青路面经过同步碎石封层处理后,使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防渗水性能,能有效治愈路面贫油、掉粒、轻微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主要用于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都可以使用此项养护新技术。在美国,据记载同步随时封层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10年以上;澳大利亚有关机构研究表明,同步碎石封层技术能使损坏比较严重的道路寿命增加10~15年。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步碎石封层实质是靠一定厚度沥青膜(1~2mm)粘结的超薄沥青碎石表面处治层,其整体力学特征是柔性的,能增加路面抗裂性能、治愈路面龟网裂、减少路面反射裂缝、提高路面防渗水性能,用于道路养护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10年以上,若使用聚合物改性粘结料效果更佳。

(2)同步碎石封层可以大大提高原路面的摩擦系数,即增加路面防滑性能,并能使路面平整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3)通过采用局部多层摊铺不同粒径石料的施工方法,同步碎石封层能有效治愈深达10cm以上的车辙、沉陷等病害,这一点是企图养护方法无法比拟的;

(4)同步碎石封层可以作为低等级公路的过渡型路面,以缓解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

(5)同步碎石封层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可即时限速开放交通;

(6)无论用于道路养护还是作为过渡型路面,同步碎石封层的性能价格比明显优于其他表处方法,从而大大降低道路的维修养护成本。

3、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法国被大规模采用,20世纪90年代传播到整个欧洲各国及美国,还在俄罗斯、印度、非洲、澳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得到推广。据统计,在欧洲有95%以上的公路均采用这项技术进行养护。

4、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目前,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我国辽宁省、湖南省等地的高速公路下封层及国道、省道的建设中大已经得到应用。由于这项技术优越的性能,许多公路建设部门大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总的来说,由于这项技术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得到应用,许多施工工艺还没有完全掌握,更缺乏施工经验,在施工材料的研究上还处于空白,在同步碎石封层车的研究上还没有开始,还有许多理论上和应用上的问题没有掌握。与其他技术如稀浆封层技术相比,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具有较强的防水性,极高的防滑性,北京具有处理路面裂缝的良好性能,这非常适合我国许多地方降水多、雨季长、山区广的气候特点。我国区域辽阔,公路状况差异大,而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既适用于高等级公路,也适用于普通城市公路、乡村公路等,而且不受各种不同的气候、交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能耗较低的路面养护技术,即不需要花很大的投资就可以覆盖较大的使用区域,这也是该项计划素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适合的。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

1、要求:从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的技术相比,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并没有对施工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为了提高养护性能,充分发挥这种新技术的优势,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要对公路表面损伤进行诊断,明确将要进行修补的要害问题;充分考虑沥青结合料和骨料的质量标准,比如其润湿性、粘合性、耐磨性、抗压性等;在技术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摊铺操作;正确合理地选择材料,确定级配,正确操作摊铺设备。

2、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

(1)常用的结构:普遍采用间断级配结构,碎石封层所用石料粒径范围有严格要求,即等粒径石料最理想。考虑到石料加工的难易程度及路面防滑性能的要求不同,可2~4mm,4~6mm,6~10mm,8~12mm,10~14mm等5档,比较常用的粒径范围为4~6mm,6~10mm这两种,而8~12mm和10~14mm两档主要用于低等级公路过渡型路面的下面层或中面层。

(2)根据路面平整度情况和抗滑性能要求确定石料的粒径范围。一般路面掩护进行一次碎石封层即可,在路面平整度较差说可选用适宜粒径的石料作为下封层找平,然后再做上封层。碎石封层作为低等级公路路面时须2层或3层,各层石料粒径应互相搭配以能产生嵌挤作用,一般遵循下粗上细的原则;

(3)封层前要%考试大%对原路面进行认真清扫,作业过程中应保证足够数量的胶轮压路机以便在沥青温度降低之前或乳化沥青破乳后能及时完成碾压定位工序。另外,封层后即可通车,但在初期应限制车速,待2h后可完全开放交通,从而防止快速行车造成石子飞溅;

(4)使用改性沥青作为粘结料时,为保证雾状喷洒而形成均匀、等厚度的沥青膜,必须保证沥青的温度在160℃~170℃范围内;

(5)同步碎石封层车的喷油嘴高度不同,所形成的沥青膜厚度会不同(因为各个喷嘴喷出的扇形雾状沥青重叠情况不同),通过调整喷嘴高度使得沥青膜的厚度符合要求;

(6)同步碎石封层车应以适宜的速度均匀行驶,在此前提下石料和粘结料两者的撒布率必须匹配;

(7)作为表处层或磨耗层的碎石封层,其使用条件是原路面平整度和强度满足要求。同步碎石封层的材料:

1、粘结料。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领先性能很高,但对适用沥青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可以使用不同的沥青结合料,如软化纯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乳化沥青、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等,热沥青主要由于大规模封层。

2、石料。碎石要求经过反击破碎(或锤式破碎)得到的碎石,针片状石料严格控制在15%以内,几何尺寸要好,不含杂质和石粉,压碎值小于14%,对石料酸碱性无特殊要求,并严格经过水洗风干。同步碎石封层设备:

5.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 篇五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裂缝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 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四个方面。下面就以上几种最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1.1 裂缝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 特别是在旧路基拓宽地段, 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控制不严, 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 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

和纵向裂缝一样, 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 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 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 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

1.2 水破坏

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 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

形成水破坏的原因除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空隙率过大外, 还与沥青和碎石间的粘结性能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重载车比重及公路沿线降雨量等因素有关。

1.3 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 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

(1) 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 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 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 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 并使集料颗粒脱落。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

(2) 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 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 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1.4 泛油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 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 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 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 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 产生泛油现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泛油仅产生在行车道上, 而且是间断式的片状分布。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1.5 推移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油层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 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洒布不均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 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 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2.1 预防裂缝的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是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特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 (涵) 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 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 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 沥青往往随着时间增长而老化, 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会逐年降低, 所以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

2.2 预防水破坏的措施

由于水破坏的产生数量及速度与沥青混凝土密实性及空隙率大小、沥青与粗集料的粘结力大小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及重 (超) 载车辆的多少有关。所以, 有效防治水破坏发生, 应从以下两点着手: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2) 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

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 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 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设法加强沥青面层间粘结力也是有效防治水破坏的措施之一。

2.3 预防松撒的措施

松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所以为有效预防松散现象的产生, 应该做到:1) 选用合格的原材料, 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2) 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 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 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 防止混合料离析。

2.4 预防泛油的措施

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 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 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 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2.5 预防推移、壅包、波浪的措施

推移、壅包、波浪往往产生在行车道上, 特别是沥青面层只有一层时, 由于长期荷载作用下, 因基层与沥青面层粘结力较差而产生推移, 推移严重时会产生壅包、波浪等破坏。所以有效防治推移等病害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 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再者, 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 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 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2) 有效阻止超载车辆。

参考文献

[1]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6.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 篇六

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主要有裂缝、网裂、松散、坑槽、沉陷、翻浆等, 应根据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路面结构类型、维护季节的气候特点等情况, 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下面就几种常见病害的处治方法做一些简要分析。

1 路面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处治方法

1) 沥青混凝土路面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水泥稳定砂砾等半刚性基层, 由于路面基层温缩、干缩引起的纵、横向裂缝, 可视其缝宽做分别处理, 对缝宽在6mm以内的, 要先将裂缝缝隙内的尘土及杂物清扫干净, 并用吹风机吹去沙尘后, 将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入, 灌至缝深三分之二处, 然后填入干净石屑或粗砂捣实;对缝宽6mm以上的裂缝, 将缝隙清理干净并除去已松动的边缘部分, 将热拌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入并捣实。2) 对轻微的裂缝, 在高温季节能愈合的可不做处理, 不能愈合的在清扫干净后, 均匀喷洒一层沥青后再撒铺石屑或粗砂, 用轻型压路机碾压;也可进行小面积封层, 在低温或潮湿季节可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封层或采用相应级配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 由于路基基层的病害或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 应先处理好土层或基层, 再重新铺沥青路面。4) 由于沥青性能不好或路龄较长油层老化原因出现较大面积的裂缝, 经弯沉检测基层强度值还可以时,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可选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改性沥青薄层罩面等方法。

2 松散的成因及处治方法

1) 因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少、油石比偏低或因低温施工, 压实度过小而造成的松散, 要待气温上升到15℃以上后, 将松散部位清扫干净, 按0.8kg~1.0kg/m2用量喷洒热沥青, 然后撒铺3~5mm厚的石屑或粗砂 (5~8m3/100m2) , 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2) 由于水分渗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 造成沥青粘附性降低, 逐渐丧失粘结力, 而使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出现松散, 或沥青混合料拌制时温度控制不好油温过高, 粘结料老化而造成的松散病害, 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铺沥青面层。3) 因选择酸性骨料造成石料与沥青粘附性差形成的松散, 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 重铺沥青面层, 在缺乏碱性石料地区, 应在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 抗剥落剂掺量一般为沥青质量的0.4%, 以改善沥青与矿料的粘附力,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 坑槽的维修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坑槽多是由于路面产生的龟裂或松散等病害没有及时修补而造成, 不论面积大小、形状如何都应及时给予修补, 并根据病害的原因确定经济、合理的挖补方案。1) 当基层没有损坏时, 可按“圆洞方补”的原则, 划定维修面, 画出修补轮廓线, 其纵横边线应与路中线平行或垂直, 所画轮廓范围要比实际坑槽边缘线外扩不低于30公分, 用切割机沿划定的轮廓线切缝, 用风镐将维修范围内的沥青混凝土凿松, 为避免损坏切边, 要由中间向四周开挖, 开挖至完好稳定的底面;当处理深度较深时, 分层处要凿出台阶形, 每层台阶不低于10公分宽。将挖好的槽底及槽四壁清理干净并去除松散的粒料, 在坑槽底面及四壁上洒布粘结沥青, 如果需分层填料、分层碾压时, 要分层洒布粘结沥青;然后填铺准备好的沥青混合料, 填铺时从四周开始, 逐步至中间, 以防止坑槽四周拐角处形成空洞。夯实或碾压完成后要在新旧沥青接缝处用沥青粘结剂涂抹, 起到防水作用, 还可防止接缝处沥青混合料松散或啃边。2) 当基层损坏时, 要先将破损的路面和基层挖除, 重新填筑基层, 再铺筑沥青面层。3) 在雨雪寒冷等不适于施工季节, 为方便通行并控制坑槽发展, 可采用白灰土、冷补料等新材料或水泥混凝土临时填补, 待天气好转后再按要求重新挖除修补。

4 路面沉陷的处治方法

1) 仅由于面层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和轻微下沉, 而土基和基层密实稳定, 可先将沉陷四周凿成台阶, 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 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 并压实平整。面积较大时应加铺面层。2) 因路基填料不好、压实度不足, 半填半挖路基结合部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沉陷, 应先将路基处理好后, 再修复沥青面层。3) 桥梁、涵洞的台背回填因机械作业面小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或回填材料不符合要求引起路基压缩沉降, 要重新开挖路基处置好后再重铺面层。

5 路面啃边的处治方法

1) 挖除破损边缘, 切成纵横规则断面, 并适当挖深, 采取局部加厚面层边部的办法修复或加铺路缘石防止啃边现象的发生。2) 采用碎石或混凝土硬化路肩, 使路肩平整坚实, 与路面边缘衔接平顺, 并使路肩横坡按3%设置, 以利于排水。3) 在平交道口处, 可适当加宽路面, 衔接顺适, 以减轻行车冲击力对边缘部分的破坏。

6 翻浆的处治方法

1) 由于沥青面层透气性较差, 雨雪水下渗后路基土中的水分不能顺畅地从表面蒸发, 造成基层水稳定性不良或含水量过大造成的翻浆应挖去面层及基层全部松软的部分, 再修复面层。2) 低气温施工的石灰、水泥稳定类基层, 在强度未形成时雨水渗入发生上层翻浆, 应挖除到坚硬处, 重做稳定层和重铺面层, 或根据情况和条件, 采取短期封闭交通的办法, 防止翻浆蔓延扩大。3) 由于排水不良造成的翻浆, 应采取加深边沟, 设置盲沟等排水措施, 在特殊路段为降低路基地下水位, 拦截并排除流向路基的层间水, 可采用截水渗沟的办法, 采用水稳性好的砂砾垫层, 石灰、水泥稳定类基层, 重新修复路面。

7 路面拥包的处理方法

沥青路面产生推移拥抱的原因是由交通量大小、车辆超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温度高低、拌料时油石比的控制、路线线性、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 属于基层局部含水量大, 沥青面层于基层结合不好产生的拥包, 应将面层挖除, 晾干水分或换填基层, 重新铺面层。2) 由于油石比高或局部细料集中引起较严重的拥包, 路面基层仍属稳定的则应将拥包全部除去, 面层较厚、拥包范围较大的, 在低温时可采用路面铣刨机铣平。3) 已趋稳定的轻微拥包, 可在高温时直接铲平。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因此必须做好农村路面的养护工作, 以确保交通通畅, 经济顺利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公路, 路网完善畅通了, 人民群众出行便利了, 交通工作就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事实出发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村交通问题。

摘要:本文对农村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破损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处治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7.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 篇七

一、病害分类

我国在公路上的研究已快速得到了发展, 这样在相关的部门与机构上不管从功能上还是在种类上都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工作, 特别是对于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原因上, 相关的部门也已经对其是非常重视, 而且将不间断地做出相关公路维护的工作。在沥青路面损害上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这两种形式是: (1) 结构性的损害, 主要体现在路面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受到了损害, 使路面不再承受相应的荷载设计值; (2) 功能性的损害, 功能性的损害与结构性的损害是不相同的, 可能会与结构性的损害不同时发生, 可是由于它的平整度与抗滑的性能等, 做不到所预定的范围与要求, 从而使路面实现不了所预定的功能, 影响了有关的车辆通行。不管是结构性的损害或是功能性的损害, 都要求足够的重视。

二、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

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害不单单是随意发生的, 而是有规律的产生的, 其中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 大致包括了施工的质量问题、材料因素、构造问题、使用以后管理上的问题、路面维护的问题等。用最为重要的构造问题为例, 目前很多公司在设计上几乎为虚设, 设计单位之间相互抄袭, 不加任何改变投入使用半刚性的基层沥青路面, 从而形成强基薄面情况的结构, 在如今流量大的车流下避免不了会产生破坏;同时很少考虑到排水系统设计, 使沥青在长期在雨季被水沁泡, 很大程度上降低沥青使用寿命;另外也很少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 这些原因都会加重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路面沉陷和车辙问题。

1、路面沉陷

路面沉陷也就是指路面发生大面积下沉和变形,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 公路的排水系统差, 造成路床的路基变湿产生不等程度的沉降, 使路面部分下陷; (2) 路基强度不够, 主要是基层, 周围的强度不一, 在车辆行驶荷载作用下, 破坏路基, 使路基发生沉陷; (3) 在某种指定施工段上因为压实不够使得路面沉陷。在一般的情况下, 局部或小面积地路面沉陷是因为路面压实不够、强度不一造成;但大面积的路面沉陷就是因为路面上的不均匀下降或是局部地滑移所造成的。

2、车辙问题

导致车辙的主要原因是车辆行驶在同一条线路上, 多半的车辆行驶在同一条线路上使车辆上轮胎的荷载大致是在同一条的线路上, 反复的碾压所形成。车辙按类型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性的车辙, 这中车辙的车辆荷载远远超过路基荷载设计值, 导致路基面层的下部、基层或垫层破坏而永久性的变形, 表现在宽度变大, 两端部位没有隆起, 凹字形断面多;二是流动性的车辙, 多辆车辆的反复作用, 荷载的应力超过路基稳定的极限, 在流动变形上不断地叠加从而形成车辙, 表现在车轮部下凹, 两侧车辙朝上隆起, 在弯处向外延伸。

三、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实施养护的重要意义

对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实施养护, 可对路面存在的微小病害以防止水分的过渡浸入对路基造成破坏, 对路面的整体结构具有严重损失, 使道路翻修的次数降低, 节约大量维修费用, 使路面延长, 更还发挥道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前我国道路设计及施工方面的不足, 并对道路后期的养护与管理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沥青路面受到损坏在所难免。因此, 需应当加大道路的养护管理, 对路面病害与破损现象及时发现, 并对导致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科学、高效的养护措施, 减缓道路破坏速度, 对路面的整体结构实施保护。

四、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防范措施

针对沥青路面产生问题的描述, 要积极采取对应措施进一步防范, 使得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在最大限度上有所提高, 沥青路面病害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开槽灌缝, 车辙维修, 碎石封层, 机械化养护以及强化日常养护等。

1、开槽灌缝

因为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不均匀的沉降形成的, 开槽灌缝是运用了专业开槽工具朝裂缝开具一定长度与深度的空间, 在这基础上利用了灌注一体和自行加热的灌缝机把热熔型的聚合物注入槽形内, 这样的开槽工具极为灵活, 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这种工艺用的密封胶料也很优越, 因此这样的防范工艺大大提升了路面的裂缝处路基质量和耐久性,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进而达到所预期的目标。

2、车辙维修

车辙的产生使行车道的所有结构承载力通通达到了极限, 而两侧车道的承载力还是有部分盈余, 对于车辙维修方案分两个方面:一是全部整体的重新铺基层, 这种方案可以彻底的修复路面, 提高整个路面性能, 但是整体的维修, 却会加大开支;二是分期去维修行车道和两侧的车道, 这种方法大部分是先维修行车道, 等到时候两侧的车道被损害后再维修, 与第一种维修方案比较, 第二种维修经济实惠, 但是效果却远不及第一种的维修方案。

3、碎石封层

碎石封层在早期表面的石料上有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为解决以上问题, 在有着较大的交通量路面上, 可使用双层的碎石封层, 来加强石料间衔接作用, 进而提升路面稳定性。另外, 使用稀浆作为封层, 等到稀浆凝固后才可开放交通, 可以较明显的提升道路使用上的寿命。

4、机械化养护

如今, 路面养护多办实行的是机械化的模式, 这样就会在很大限度上提升养护的效率, 但是机械化模式必然是高成本的, 对机械化模式的实施必须要实行这五项原则: (1) 机械养护要实现主动地养护和病害的养护之间相结合原则; (2) 机械养护要体现出安全性的原则; (3) 机械养护要体现搭配、经济、高效率、因地使用的原则; (4) 机械养护要体现出方便维修和功能性之间相结合原则; (5) 机械养护要体现出新技术、使用材料的原则, 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

5、强化日常养护

除了上述四种防范的措施外, 对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也要严格地授予重视, 养护的工作是项长期辛苦的工作, 它的最后结果是离不开平日里的日常养护, 所以认真做好日常养护的工作同样是延长沥青路面使用期限的一个最重要方式。

结语

修筑维护公路的经验随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发展, 变得越来越丰富, 技术水平也随之提升, 对路面基层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中病害的发生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路面使用质量及使用寿命, 也相应增加了养护成本。进一步分析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因素, 提高预防性的措施和病害治理的措施, 是目前增加对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的首要任务。希望今后我国的公路病害治理方法可以不断地进步, 从而进一步满足我国公路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党社, 李红牛.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与防范[J].中国科技博览, 2014 (27) :301-301.

[2]刘洲.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与防范[J].未来英才, 2015 (17) .

8.浅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与预防对策 篇八

近年来, 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 公路工程建设速度加快。但是, 沥青砼道路建成并投入运营后, 发现一些沥青砼路面的使用质量和寿命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很多路面出现了各种病害, 增加了道路养护资金的投入, 也引起老百姓的不满。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形式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现象有:开裂或断裂、波浪、拥包、坑槽、沉陷、松散、泛油、车辙等等。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 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造成沥青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 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存在不足、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使用后交通量大且超载车辆管理不严等几个方面。

3 破坏原因分析

3.1 路面结构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气候、水温、材料情况有所不同, 需对路面结构设计和配合比设计进行实验研究且需铺筑试验路段, 但由于公路建设飞速发展, 建设任务重, 设计时间紧迫, 设计中调查、研究不够, 使得一些沥青路面的结构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合理, 从而为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埋下了伏笔。

3.1.1 沥青混合料类型不合理。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砼面层除能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外, 还要能满足面层不渗水;所以可选用粒径较小, 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 也就是说,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 以提高沥青砼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如果选用了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砼路面, 必须在沥青砼面层下设下封层, 防止雨水渗入。沥青混合料选择不合理, 将有雨水渗入, 从而造成许多病害的发生。

3.1.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一方面, 按规范要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经过四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 (即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 ;各阶段都应该达到一定的目的。然而, 施工时, 很多单位都不能完全按这四个阶段一步步进行, 有些单位甚至全凭经验去施工, 因此沥青混合料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 公路建设工期较短、中标价格偏低, 为节约成本, 沥青拌合站大多向个体采购, 而个体料场管理不善, 设备落后, 且一般量不够, 就要向多家采购, 材料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别, 造成配比、油石比都在变化, 从而导致路面出现一些病害。

3.1.3 基层、面层设计厚度不合理。

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应该与公路等级、当地气候、水文条件有关, 还要与交通量及材料组成相适应;最后还应根据施工工艺等合理设计各结构层的厚度。3.1.4其它设计的不合理。比如路面面层、路面基层的排水设计考虑不周;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当;由于路面所处段土质和水文情况与实际出入大, 使得路面设计参数不符合实际;地基处理设计不合理, 使得地基沉降未达到允许的工后沉降等。

3.2 施工方面存在问题

路面施工过程是其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的施工、基础施工及相关联接层施工。

3.2.1 路基压实度不足。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也是提高路基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之一。由于压实度不足, 会导致沥青砼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

3.2.2 基层施工质量低劣。

(1) 由于抢工期、赶进度, 放松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再加上没有合理的龄期或养护不到位, 造成基层的破坏, 反射到面层, 面层出现网裂;水从裂缝处下渗到路基中,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又会出现唧泥。 (2) 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 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 在雨水作用下, 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 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3) 基层因厚度达不到而进行二次补加层, 二次补加层与下承层不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再加上补加层厚度本来就小, 因而极易松散, 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 (4) 部分基层碾压不密实, 易松散。

3.2.3 沥青面层本身施工的问题。

(1) 面层施工过程中只注重平整度而忽略了压实度, 沥青面层压实度达不到施工规范的要求, 造成空隙率大, 产生水破坏。在通车后平整度迅速衰减, 面层压实变形明显。 (2) 由于同一沥青拌合站往往由几家石料厂供应, 造成集料颗粒组成不均匀性比较大, 再加上运输和摊铺过程中易造成粗细颗粒离析, 使得沥青与矿料的粘接力小, 抗剪强度低而出现松散;若局部粗集料偏多, 细集料偏少, 则不易压实;局部细集料偏多, 粗集料偏少, 则热稳定性差, 容易出现车辙、拥包等破坏。 (3) 施工时, 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严, 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 使沥青砼路面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早期病害。 (4) 不能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 拌合温度时高时低, 有的沥青砼拉到施工摊铺现场仍将近180℃, 而有时却达不到110℃。摊铺时温度过高导致沥青变质, 没有粘性使沥青混合料松散;温度过低, 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匀, 影响级配。碾压时, 温度过高, 会出现推移, 发生微裂;温度过低, 则碾压不密实, 达不到压实标准。

3.2.4 施工过程中的路面污染。

一般情况下, 公路施工的工期较紧, 大多要采取平行作业, 比如在摊铺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时, 路基施工队要刷边坡、挖边沟等, 再加上车辆要通行, 可能会造成路面的污染, 从而使沥青砼路面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受到影响, 特别是当沥青面层较薄时, 在车辆高速行驶荷载作用下, 沥青路面产生脱落, 推拥、扭曲裂缝, 严重的地方, 造成路面局部松散、剥落。

3.3 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3.3.1 施工前管理不足。

我国的公路建设, 为了加强质量控制, 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 并推行招投标及监理制度, 制订了质量评定标准, 加强了政府监督力量, 但仍存在一些管理上的不足。

不能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前期工作滞后;路面设计方案研究、试验不够。不能严格按招投标制度办事, 甚至有些还有违法行为, 使得一些技术力量差的施工队伍承担了路面施工。

3.3.2 施工过程中管理不严。

施工方和监理方对于材料、工艺各个环节的把关不严;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不严;施工方不能严格按标准、规范、规程办事, 监理方不能严格监理。

3.3.3 投入使用后交通量急剧增大、超载车辆管理不严。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 车量急剧增加, 而设计时又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交通量或者周边道路维修的较多, 车辆转移到该路行驶, 造成该路交通量增大。另一方面, 车辆运输成本大, 为节约运输成本, 大多数运输车辆严重超载;目前, 我市在重要公路上设立了超检站, 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3.4 养护不及时。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沥青路面病害, 大多数是在竣工后的1~2年内显露出来的;而大多数工程都存在只管竣工通车, 不重视养护管理的重建轻养思想, 路面竣工后至交、竣工验收阶段的养护管理不及时, 不能把病害消灭在萌芽期。

4 结束语

总之,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或是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高度重视。针对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特点, 在优化设计的同时, 还应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加强养护;以有效降低早期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 .

上一篇:新员工岗前培训总结会讲话下一篇:《北京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