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共9篇)
1.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 篇一
孩子最反感的父母行为
1、孩子们普遍反感的做法——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孩子们是如此反感唠叨,而父母却喜往往欢唠叨,可以说矛盾突出。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爱唠叨,而孩子又这么反感唠叨呢?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报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孩子,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醒,不要大事小事都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谈话指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易于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效果的教育。
2、脾气暴躁,不问是非,逮住就骂
这种情况虽不是普遍现象,却排在了第二位,足见孩子们对父母粗暴态度的反感。
孩子是如此不喜欢脾气暴躁、方法简单的家长。所以,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长应当加强自我修养,尽量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为一丁点小事大动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为发火的对象。当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时候,家长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千万不要简单粗暴,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不动就埋怨、指责,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这似乎是大部分家长所共有的毛病。由于他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过于苛刻。当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时,就埋怨、指责孩子。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级甚至全校、全世界最优秀的。他们对于孩子的表现,这也不合心,那也不满意;而且老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做比较,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激励孩子,但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孩子成长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因为你老是说他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听惯了负面的评价,他哪里还有自信心,哪里还有成功的欲望?
所以,要给孩子自信、给孩子追求成功的欲望,家长就必须克服埋怨、指责和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缺点比较的坏习惯,对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采取命令式,不通情达理,过分限制自由
这样的家长虽然也不是多数,但还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见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个性的愿望之强烈。
所以,对待孩子不要太严厉、太细、管理太多,也不要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采取命令式,多一些协商,让孩子在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关心,滥报各种辅导班
这似乎是所有家长的共性。他们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他们只要求孩子成绩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出众、拔尖、多才多艺,他们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特长、有没有兴趣。
在此,我要提醒家长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孩子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6、脏话连篇、爱瞎吹,穿着不得体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只是少数,但也是孩子所反感的。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一个女学生的妈妈邋里邋遢就来了。和其他打扮得体的父母相比,他的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回家后就和妈妈大发脾气,并且要求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到学校去找自己。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当着孩子的面,他的爸爸口若悬河,云山雾海地说了许多,而且时不时带着脏字,搞得孩子很尴尬。第二天,这个学生来找我,为他爸爸的瞎吹和不文明表示道歉。
我从教20多年,期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文雅、谦虚、得体,但也有少数家长,真的有失体统。有的大大咧咧不说,一开口就带脏字,而且脏话连篇,他自己倒不觉得,但是听他说话的人却觉得别扭。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爱瞎吹,和谁说话都云里雾里的,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少数家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太不讲究、太过随便、邋里邋遢。孩子摊上这样的家长,自然会觉得丢脸。因此这就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注意。
以上种种是孩子们最反感家长的几种做法。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比如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者放任自流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就得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以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家庭教育。千万不要用孩子们反感的方法去对待他们。
2.中小学生最反感老师动辄叫家长 篇二
中国青年报 -12-12
新华社银川12月11日电(张彦)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辖区中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被当地学生们认为最不满意的3件事依次为:“周边环境”、“可供学生选择发展个人兴趣特长的设备设施太少”和“动辄叫家长”。
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对这3个问题的感受程度也不同,中学生的反映尤其强烈。他们认为,学校门口经常有卖小吃、卡通画片的小商小贩,既不卫生又扰乱秩序。另外,有些学校周边的网吧、录像厅、歌舞厅等并未按规定拆除,经常有打架、闹事现象发生,危及学生安全、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有些学生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但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图书、实验仪器、活动器材太少,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他们最反感的事情是老师动辄叫家长,有的老师见了家长,不是平等地探讨问题,而是居高临下地训斥,挨了训的`家长又将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一位14岁的学生就说:“我特别怕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因为我爸说太丢脸了,一回家准得骂我!”
3.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 篇三
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对这3个问题的感受程度也不同,中学生的反映尤其强烈。他们认为,学校门口经常有卖小吃、卡通画片的小商小贩,既不卫生又扰乱秩序。另外,有些学校周边的网吧、录像厅、歌舞厅等并未按规定拆除,经常有打架、闹事现象发生,危及学生安全、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有些学生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但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图书、实验仪器、活动器材太少,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他们最反感的事情是老师动辄叫家长,有的老师见了家长,不是平等地探讨问题,而是居高临下地训斥,挨了训的.家长又将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一位14岁的学生就说:“我特别怕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因为我爸说太丢脸了,一回家准得骂我!”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专家分析认为,这3个问题在各地中小学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是各个地区存在的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问题提醒我们,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决不只是在课堂的45分钟之内讲好课那么简单,还要下更多的工夫在课外,以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张彦)
4.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 篇四
至于“信赖”的“赖”,是指“依赖”的行为。只要你不断地做出“依赖”孩子的举动,孩子就会认为“我被相信”、“我被认同”。
不过,作妈妈的总认为孩子还小,难免会左右他的一举一动,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说话时就成了命令口吻。另一方面,孩子老是听父母指挥他做这或禁止他做那,心里就会想:“我不被信赖。”在这点上,不光是孩子,连大人也是一样。
5.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 篇五
此时,家长的态度如若表现得敷衍或厌烦,会将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和热情推入冰谷,折断孩子思维的翅膀,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认真、耐心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对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犟劲儿,不训斥、不挖苦、不回避。否则,家长的冷言和漠视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投下阴影,且终生挥之不去。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记得儿子三岁那年,突然向我发问:
“妈妈,鸡是从哪里来的?”
“母鸡下蛋孵出来的呀。”之后,儿子接着追问:
“那母鸡又是从哪里来的?”
“也是它妈下蛋孵出来的呀。”我的话言刚落,只听得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泣不成声地继续问道:
“那它妈的妈,又是从哪里来的呀?哇......。”
显然,孩子是在为自然界最早出现的一只鸡而困惑,这个物种来自何处?且一定是困扰了许久。对孩子的好奇和发问,我表现得漫不经心,故意敷衍和搪塞,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和失望,故而才哭得那么伤心。世上的第一只鸡究竟来自何方?实则是在争论生命的起源。如今,学术界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都有诸多非议,连哲学界都争论不休的古老课题,我岂能一两句话说得清?
儿子的发问和气恼,对我震动不小。父母教育子女,态度必须坦诚,对孩子的提问,必须且只需认真答复。自己不清楚的问题,要直接坦白地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与孩子一起去查书,或向他人请教。要真诚地告诉孩子,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有很多疑难课题人类搞不清楚,鼓励孩子长大要攻克这些科学难关。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共同学习和探讨,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使父母与孩子心灵距离缩短,净化了灵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与孩子一起锻炼成长。教育子女,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历程,父母只有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答疑,才能赢得孩子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回首童年往事,我却没有儿子这么幸运。因家庭变故,小时候我也曾做过两年“留守儿童”,因年幼无知,不会看大人是否闲暇和眉眼高低,依旧像在父母面前一样刨根问底。一次,我的“为什么”激怒了大人,换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
“真讨厌,贫嘴寡舌!你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要想知道,拿镐头来,刨开根儿看看吧!”
一句话,令我终生难忘,就如同一瓢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心中的疑虑和兴致顿时烟消云散,心中泛起莫名的惶恐、失落和委屈。大人不回答也就罢了,为何如此凶狠对我?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里不是我的家,既然不受欢迎,就多干活,少说话,学会看人下菜跌,别问那么多为什么?免得招人嫌、讨人厌。难过了,想家了,就偷偷站在街口的高台上,拼命向着远方呼喊妈妈。小小年纪,因生长环境的突变,家庭爱的缺失,将许多困惑埋藏于心底,久而久之,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直至学生时代,在老师给我的操行评语里,还频频出现“性格孤僻”的字样,直至影响了我后来一生的发展。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拔高和浮躁。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必须俯下身来,静心听取孩子的心声,认真回答他们的“为什么”?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无穷奥妙。在大人眼里,也许就是芝麻大点儿的小事,荒唐、幼稚、可笑,但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无限神往,胜过于天。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那就应该尽到启蒙教师的职责,不要为孩子的“为什么”而烦恼,不要把爱发问的孩子拒之千里之外,而要将其问题视为家庭共同探讨的课题,一起来研究,共同去探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6.寒假家长为孩子做什么 篇六
寒假家长为孩子做什么
随着距离新年的临近,孩子们迎来了2014年的寒假,很多家长非常困扰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寒假过的更加充实一些?家长应该如何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度?请参考如下建议:
总结得失
帮助孩子在学期结束之后做好总结工作。具体可以包括学习、交友、学校集体活动、特长等内容,在为上学期的学习做好盘点之后。关键是帮孩子找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并分析薄弱原因。
制定计划
这一计划包含两部分,一是寒假的详细计划,另一个是下学期开学后的整体计划。家长首先应该保持不要过度关注考试分数,而要多花精力帮孩子分析在学习上还有哪些提升空间,提前制订寒假以及新学期学习计划。如果孩子在某个学科上基础偏低或学法不明,可以考虑找相应的老师进行针对辅导,以使孩子拨开迷雾,找对学习的路子,快速提高成绩,同时提醒家长,不要盲目报辅导班。调整心态
有些孩子一到放假,就想到可以大玩特玩了,心态往往会摆的不是特别正,提醒家长,虽然进入寒假,但家长继续帮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早上早起、坚持锻炼身体、不要沉迷于游戏、学习与练习相结合等。“替”孩子充电
如果家长有精力的话,还应该多了解中考、高考的讯息,并且与孩子交流这些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为孩子规划一个更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未来。
以上仅为部分方法及建议,重要的还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多交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好沟通,尽力给孩子搭建能“飞起来”的平台,让孩子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预祝孩子们寒假快乐!
荐荐荐荐我2013简
年单寒的寒的假寒假
计寒
假划假计
计书
计范
划
文
划
划
7.父母的什么特征,孩子会遗传到? 篇七
孩子会与父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材高矮、体形胖瘦、肤色深浅、眼睛大小、鼻子高低……很多很多都与父母的遗传有关......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在怀孕后,除了开心之外,难免会烦心一些事情,害怕自己的一些缺点会遗传给宝宝。例如爸妈的身高、肤色、胖瘦等等会不会间接地影响到宝宝。近日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的某些特征是会遗传父母的,而且爸爸妈妈各自影响的程度还会有所不同,遗传的概率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以下的内容来了解孩子会遗传到父母的哪些地方吧!
一、肤色
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对自己的肤色特别的重视,女孩子嫌自己不够白,男孩子也会嫌自己的皮肤太女孩气,其实孩子的皮肤是父母皮肤的中间状态,如果父母的皮肤都比较的白皙,那么生出来的宝宝肯定是白白嫩嫩的,可是如果父母的皮肤都不白,那孩子的皮肤肯定不会白到哪里去。如果你们夫妻俩一个白,一个黑,也是取中间状态,当然也会有少数意外出现。对于孩子的肤色这个问题,孩子是百分百会遗传两个家长的。
二、体形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很胖,而且长大后也没有减下去,好像是那种吃什么都会长胖的体质。但这些状况是与母亲有关的,如果母亲体态比较的丰腴,那孩子肯定不会瘦。研究结果表明,母亲的身体胖瘦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体形的。
三、外貌
有的家长说,双眼皮是可以遗传的,没错!一般情况下,爸爸的双眼皮会遗传给孩子,即使是宝宝刚出生时是单眼皮,后天也会慢慢变成双眼皮。另外宝宝的下巴、眼睛、鼻子等,都是会遗传到爸妈的,这些我们可以在宝宝的成长中观察到。
四、头发浓密度
可能我们在生活中很少会关注到这个方面,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称中,孩子头发的稀疏是会受父母影响的.,如果爸爸的头发比较的少,那么爸爸可能会遗传给男孩的比例相对大一些。就算是外祖父,也会有遗传给孙儿的可能性的。
五、身高
在一般情况下,男孩子的身高是受爸爸的遗传因素所影响的,爸爸的身高越高,孩子也会越高,通常据我们观察,一般个子高大的男性,他的孩子也不会低。
8.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 篇八
小雪脱口而出,好有爱心啊!
我们都笑了,说你挺会说话的嘛!
我想起刚刚她写作文半天写不出来,就说,既然你能说出如此贴切准确的话,为啥你写作文那么空洞乏味呢?
她扭扭捏捏说不出来。
随后还特意针对这个有趣而极具普遍的现象和朋友们展开了讨论。
会说话的人写不出好文章,不善言辞的却能?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还是回到小雪身上。
她平时说话挺正常的,虽然不像伶牙俐齿的小林同学那样时时有金句爆出,但是依旧能准确无误的表达意思。有些时候还暗暗地带着小幽默。
可是她的作文啊,就是惨不忍睹。
干瘪,空洞,无趣。
很多时候我辅导她的作文,简单相当我在做作文了。
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是不利于她的作文进步的。
小学生作文,最缺的真情实感。
小学生作文训练也在强调这点。
不过有时候往往就是他们说得出来,却写不出来。
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显然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如何让会说话的小朋友也会写呢?
我的个人经验是,还是多练习。
我一直觉得写日记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不过很多小孩子不愿意坚持,有时候写着写着就放弃了,或者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那就失去了练习的意义。
这里面有个现象是很多孩子缺乏一颗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眼睛。
他们眼里,每天看到的是千篇 一律没有变化的。
以至于他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写的。
所以家长在陪同孩子做这个练习时,在最初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启发式 引导孩子发现每天的不同是坚持写日记的有效动力。
而坚持写日记则是写好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著名作家麦家说过,好作品都是烂作品堆积出来的。
即使最有名的作家都不能保证他的每部作品是精品。
第二,多看书。
阅读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孩子写不好作文的困境。
多看多读,时间长了积累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这样,实际上我也是这样做的。
我一直有坚持写作的习惯。无论什么题材都积极尝试。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自然就变得会写能写了。
我也一直有坚持读书的习惯。各种文体的都阅读。
9.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 篇九
1.对孩子期望太高
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们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为孩子筹谋,从未生、出生、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上大学、孩子工作、结婚、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几乎无一日间断。
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
这么累的根源,就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压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还有孩子。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期望这么高呢?他能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看开这一点,抛开对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禄的期待,关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育儿生活,会轻松很多。
2.父母之外的人参与太多
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父母,婴儿车上推一个,怀里抱一个,手里还牵一个,两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带上一小队娃儿。
而中国家庭的典型景象,却是一队人,带一个娃,爸爸妈妈呵护着,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伺候着,甚至还跟着个保姆阿姨背着大包小包做后勤支持,排场阵仗,简直能赶得上皇帝出巡。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一个小家庭,好比是一间公司,原本爸爸妈妈自己应该是全资股东、最高负责人,有各项事务的决策权。
但不少家庭,接受了来自长辈的各种“投资”——资助买房、伺候月子、帮助带娃等等,于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因为自己的“投资”,拥有了这个家庭或多或少的所有权,成为了“股东”。
既噬东,就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有的还要求自己有“一票否决权”。这样的治理结构,让原本简单的家庭事务变得复杂无比,作为一家之主的爸爸妈妈,如何能不累?
甚至更糟糕的是,有的爸爸妈妈,连一家之主的地位都不保,自己的家庭事务,还需要听凭自己的父母做主,于是大家更是劳心劳力,矛盾丛生。
3. 攀比之心过重
别的孩子都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了,我们要不要上?如果不上,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别的孩子都在吃好几百块一桶的洋奶粉,我们不吃,会不会影响孩子发育?
别的孩子都在穿名牌、大牌,我们不买,会不会被笑话很穷?
别人、别人、别人……在相当多爸爸妈妈的眼里,时时刻刻都看到太多别人,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常常以别人做什么、怎么做为准则、指南。
既要时刻看着别人,自己又要时刻努力跟上,以免掉队,如此怎能不焦虑、不累心?
但是,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我们自己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为什么要跟着别人跑呢?
相信爸爸妈妈们能看开这一点,育儿之路上的劳心劳力,又会省去很多。
4. 对孩子事务插手太多
做父母的,都希望对孩子尽心尽力,但常常是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培养出从小到大都不能自主的孩子。
孩子上学,帮着背书包、记作业;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在一旁陪着、盯着;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妈妈已经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帮着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说盯着孩子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
这样被“照顾”着的孩子,生活中几乎只剩下了上课、上兴趣班这两件事,既发展不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展不出自主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只好一直照顾着、伺候着、累着了。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包括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爸爸妈妈才能做到真正的轻松。这样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让孩子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5.信息过载,缺乏主见
中国爸妈养孩子累,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原因,还有一个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很确定存在的原因,就是接触过多信息,但对如何育儿,缺乏主见。
这里看到孩子需要胎教,就赶紧去学着做胎教;那里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赶紧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这里看到新生儿需要游泳锻炼,就带着娃去婴儿游泳馆;那里看到孩子要补这个补那个,就赶紧去买给孩子吃。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跟着这些信息东奔西跑上了。
育儿生活中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断舍离”——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的阅读、学习,形成自己的“主见”——我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好的,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要坚持,哪些方法要调试。
这样,既不需要被过载的信息冲击、淹没,又能够在育儿生活中采取简洁、有效、恒定的方式,整个过程,会简单、轻松很多。
6.爸爸参与过少
有一个很犀利的说法,叫“丧偶式育儿”,说的是爸爸不参与育儿、缺席孩子成长的状况。
爸爸不参与带孩子,带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恐怕是不少中国家庭的常态,也是相当多妈妈觉得带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
父母一起带娃,既分担育儿生活中的具体工作,也共同讨论关于孩子的各种大小问题,得出一致见解,然后一起付诸行动。
这样做的好处,一胜作量通过分担得以减轻,二是孩子与父母两个人,都可以建立起亲密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共同陪伴,让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得更健康、健全。
7.消费不够理性,造成过大经济压力
养孩子累,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最不可回避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压力。部分爸妈片面地认为要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消费不够理性,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
有这样一个个案:一位普通工薪族爸爸,给自己三四岁的女儿买一条裙子,就花了700块。700块一条的裙子,当然很可能是品质和设计都很不错的,而且孩子穿起来,可能确实非常漂亮。
但是,爸爸妈妈不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一味地如此消费,又能坚持多久,怎么能不感到压力巨大呢?
俗话说“一个孩子十亩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养育成人,要说一点都不辛苦,肯定不现实,但辛苦不等于压力、疲惫。我们见过带孩子累得不行的父母,也见过不少带娃倍感轻松、愉悦的父母。
【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家长】推荐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06-24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书笔记10-12
孩子最不需要什么08-25
16岁孩子耳鸣是什么原因07-27
吃什么给孩子补脑呢08-20
有关孩子的创业项目有什么09-15
孩子学钢笔字需要注意什么06-22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们09-24
孩子一开始学英语最重要是什么?08-13
成都孩子小升初择校时应该注意什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