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2024-10-15

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共10篇)

1.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篇一

语文中心教研组工作总结

我们语文中心教研组共28人,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我们语文教研组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使各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环环相接。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一些教研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我们组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相关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不仅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专业书籍,还阅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在学校的资助下,老师们又订购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书籍,学习专家老师的经验,并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转变我们的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2、组内成员互相学习。通过互相听课、反思、评课,有助于老师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全面性,也大大地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

3、加强外出学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我们组的老师都按时到会,认真听讲,好好学习,积极发言,把自己在校内的困惑勇敢地提出来,和全区的领导、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一致好评。

4、加强网上学习。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也很方便,我们就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老师集中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像,观看名师讲座,谈自己的观后感受,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自己的经验、困惑,大家各抒己见,开诚布公,受益很大。

二、建立教研制度,落实常规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万事都要有基础,而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就是教学常规的要求。我们组对各位老师的常规要求都非常严格。首先备课要精心,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都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每位教师的教案突出精讲、实用的特点,做到既备知识,又备教法、学法,做到“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其次,认真上课。全体语文老师都能以现代化教学的观点,不断更新教法与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到“四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育人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启发式教学,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突出教书育人。还有认真布置及批改作业。现今实施素质教育,所以要求老师布置作业时,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准绳,认真取舍,因人而异,不搞机械重复。批改作业要全批全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最后,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既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一系列的工作,我们都做得扎实、有效,为以后的教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抓课堂教学,促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而且课堂也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的舞台,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1、在每学期伊始,我们就组织老师研读新课标,研读教材,是教师对自己及其他教师执教的学段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学段教材特点及要求。

2、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学校领导不打招呼,随时到班级听课,听后领导评课,自我反思。其他老师也可以互相学习,到别的班级去听课,听后互相交流,共同改进,既督促了老师的课堂教学,又提高了老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锻炼。

3、开展备、说、上、评活动。首先由执教老师自己备课、说课,然后各位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修改教案,再由执教老师上课,课后大家再一起评课,肯定优点,改正不足。通过全体老师团结协作,集体备课,通过观点的碰撞,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也能更好地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使我们的语文

课堂上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同时也达到了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而务实有效、团结协作的集体备课也是我们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的独特之处。

四、搞好校本教研,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全体语文教师都根据本校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有明确的目标,人人有课题。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求也是十分扎实的。因为没有扎实的研究过程,选题再好也难取得成果。我们的研究过程力求“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每个月都有一定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改精神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虽然我们的学校条件有限,但我们老师的工作热情极高,我们语文教研组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克服任何困难,勇于探索,积极教研,打造一支更团结、更独特、更先进的教研队伍!

语文中心教研组工作总结

北 重 一 小

20110年12月

2.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篇二

一、设计导学单, 过好预习关

导学单是学习的前奏曲,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 导学单成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起点。在导学单上的“先学导航”部分应该是少而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有效设计, 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整合, 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为学生学习文本做铺垫,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如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的预习设置。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相信这些词语或词组难不倒你们。

师:想一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海边的沙滩上, 一位画家请一个小姑娘 () , 小姑娘一直 () , 画家回来后要把贝壳送给她, 但小姑娘 () 。

【思索】设计导学单目的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 此单也是课堂教学的线路图。导学单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授之以鱼, 只供一餐;授之以渔, 可供一生。”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和问题意识才是教学的前提。

二、发现契合点, 过好词句关

小学语文阅读课应加强学生的理解、体验, 使之有所感悟、思考, 受到情感渲染, 享受审美情趣, 习得方法。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合作的双边活动, 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将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有机衔接, 从而让阅读课堂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重现精彩。

1.导在易错处, 拨云开路引深。

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学情的真实流露, 此时也是教师导学的最佳契机。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多方面, 教师要用火眼金睛, 正确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 促进学生情感与智力的发展。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一词组“花的脊梁”, 教师可以抓住“脊”这个难点展开教学。“脊”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表示背上正中间的骨头, 也指动物背中间的骨头, 后来引申为部分事物中间高起的部分。“脊”左边两笔点、提与右边的撇、点可以表示脊梁上很多骨头的有序排列,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感受“脊”字大篆与小篆的动态书写过程。

【思索】教师通过对“脊”字的拆分, 让学生明白该字的构造特点, 自然而然地将“脊”字刻在心间。通过如此层层深入地学习,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其书写要领。由此可见,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易错之处巧引领, 注意捕捉学生理解不完整之处, 教师不要急于补充, 而要将机会留给学生, 引导他们在思考中发现不足, 寻找捷径, 这就是学的过程。

2.导在肤浅时, 咬定文本不放松。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师生在课堂中共研文本是对课文进行深层次质疑、感悟、提炼的经过。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不能进一步理解语言、揣摩语言时要抓住关键词, 无痕嫁接, 带学生进入豁然开朗之地, 品出语言之韵味, 体悟其内涵。如《荷花》一课中有一个小泡泡:“冒”字用得真好。这个特殊的泡泡就向教师们提示了应引导学生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在表情达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教学时不能一读了之, 而应在学生充分诵读, 整体感知上引导发现“冒”字的独具匠心。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冒”字可换成哪些字? (长、钻、顶、穿、伸、挺) 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冒”而不用其他词?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急切地、争先恐后地、迫不及待地、生机蓬勃地, 代入句子反复读一读, 体会词语的妙用。

【思索】教师要启发学生精思深掘, 才能在遣词造句方面播下善用词语的种子, 并能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产生思想的融合, 得到情感的共鸣, 把握文字背后的智慧和情思, 读出语言的深度, 将阅读向深处延伸。

三、小组共研讨, 过好合作关

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巧设“合作点”,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提出能激起学生探究、交流欲望的焦点话题。如在教学《生命生命》的研讨课时, 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出人生的哲思是教学的重难点。

师: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对此句话的感悟)

生:我们组对这一段话最有感触, 都认为生命应体现价值。

生:生命是非常有限的, 作为学生应在生命的每一天绽放出自己特有的华彩, 努力学习新知, 长大做一位有用的人。

生:记得王光美说过一句话, 努力学习, 勤奋工作, 让青春更加光彩。我们应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勇敢拼搏!

师:同学们, 每个学习小组的发言都体现出大家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啊, 人人珍爱生命, 必将创造出自我价值。

【思索】以合作方式讨论重点句, 自我表达其观点, 畅所欲言。仔细聆听, 每一位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都是智慧火花的碰撞, 是对生命的珍爱与呼唤, 是孩童世界值得珍视的生成性资源, 也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真正实现。在小组交流中, 在教师点拨、引领下, 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课堂自然高效。

3.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篇三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此,巢宗琪先生作了注解:“‘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①有人据此认为,语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语言教育体现的是工具性,文学教育体现的是人文性。

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的问题,其实质是对语文教材的处理问题,是对课文的处理问题,具体又落实在文体的分类上。

文体的分类研究源远流长。“五四”以后,文体的二分法日趋一致,研究者们以是否虚构和使用典型化手段为标准,把文学作品和文章分开。文学作品一般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文章则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

现行语文教材文体分类正是基于此。

一、关于语言教育

“语文本体乃语言。”而“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语文科的主要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和提高母语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教会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它的特有任务、专有任务乃至根本任务,而并非要培养什么作家、诗人”。②据此可知,语文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进行语言教育。具体到教学上,“我以为语言教育要做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与典范的汉语言作品双管齐下,并使之相得益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能使学生对汉语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理性认识,并为培养准确、灵敏的语感打下必要的基础”。③

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人的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语文教育也不可能培养出一群具有相同语言能力的“标准”个体,而只能培养一群在语言能力上有着层次差别的人,实际教学所达成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有的学生难以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对有丰富言语义的句子感到无从理解,而有的学生对此却得心应手。

二、关于文学教育

首先对什么是文学教育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须引起注意的是,“文学教育”是个有歧义的概念,目前至少有三种内涵:一种是在语文教育视野中的文学教育;另一种是审美意义上的文学教育(即文学课),以及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文学教育。譬如:“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语)爱因斯坦说:“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论述都是立足于后两种意义上的文学教育。

显然,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是语文教育视野中的文学教育。在这一特定视野中,文学教育是作为语言教育的特殊形式,即通过作为语言运用典范的文学作品而进行的语言教育。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学作品的教学绝不等于文学课。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须力避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坚持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教的原则。”④这里的“文学课”显然是指文学欣赏课。

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大多数受教育者来说,接受语文教育是为了今后能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首先应将其作为语言运用的例子加以对待。这是将文学作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出发点,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当初是怎样一个开始。当然,这样做还应该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服从语言教育的需要”。⑤

有人担心“把文学作品作为传授语言学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和范例,其实是消解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意义,文学的审美意义没有得到强调”⑥,“因为文学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活、人的命运进而对人的生命体验最后落实到对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这与以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为旨归的语言教育毕竟是两回事”。

其实,不管对文学教育的功用进行怎样动人的描述,虽然文学作品和普通文章是文体的两大类别,但在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方面,二者又具有同一性。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上语文课,其实不是去“学”文,而是主要“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选文有关的语文活动。也就是说,不在于学习“写什么”而在于学习 “怎么写”。“写什么”毕竟是有限的,而“怎么写”却可以让学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能从容应对语言运用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文体的这一共性,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来教,这也与文章阅读的基本法则相符合”。⑦

对此,叶至善在《文章例话》的《重印后记》中就明确指出:“在讲文学作品的时候……主要讲如何理解,如何体会,如何从中学习一般的写作方法,而不谈什么文艺创作。”⑧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还作出了示范。他引导我们从小说中学习事件的记叙和景物的描写,从剧本中学习人物的对话,从诗歌中学习情境的真切和语言的精彩。例如他选读《社戏》时,就特别注重其开头部分,他写道:“为的拿它作为例子,说明写文章的一种方法。”例如,《社戏》中写作者第一回看戏时的情形:“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用叶老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依看着听着的当时的感觉写”的方法。教师应当运用这段描写的文字作“例子”,教给学生掌握这种依据当时当地感觉写事物的方法。这样,便是把小说当作记叙文“例子”教学了。⑨

有人曾把文学教育比作青少年身上的“通灵宝玉”(王尚文语),但实际上真正能获得这种灵性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课带给他们的教益主要还是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从学生将来的发展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成为普通劳动者,成为作家、诗人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从务实的角度考虑,语文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以免事与愿违:期望“鱼”和“熊掌”兼得,结果却是两头落空。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贪多求全的思想,其结果是“少慢差费”。

联系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文学教育为主导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贵族化教育的痕迹,因为以文学教育为主导的语文教育虽有其正面作用——有助于个体修养的提高,但也有其负面作用——为日后少数人所使用的教得很多,为日后多数人所使用的教得很少”。⑩这里的“少数人”即前述之培养“作家、诗人”。

其实,要进行文学欣赏或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文学教育,现行的语文新课标已经为此提供了充裕的实施空间,通过选修课程就可以满足部分爱好文学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这样既实现了全面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又兼顾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包括语言的形式及其承载的内容),其最重要的媒介与载体便是言语作品,文学作品当然是一类重要的言语作品。” 因此有人提出,“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教的原则”。这与新课标相符,也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相适应。

显然,文学作品只是“一类”言语作品,此外还包括非文学作品的文章。在语文教育界还存在一种倾向:一讲到人文性,似乎只有通过文学作品才能达成,以致形成文学化的教学倾向。固然,文学作品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来说确实是它的擅长,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在其他非文学作品的文章中不存在人文精神的因子。例如,在应用文中我们可以体会简洁之美、效率意识;通过议论文,我们能体验到哲理之美,思维的严密;一些说明文又让我们领略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人文性的成分。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经典“例子”(叶圣陶语)言语作品的价值;一是满足人情感、道德等需要的审美价值,或可称为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两个层面,即语言教育的大众化层面,及部分学生的文学欣赏(审美)或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发展层面。

参考文献:

①巢宗琪《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7)。

②屠锦红《关于“文学教育”的几点意见》,《语文教学之友》2006(3)。

③⑤王尚文《语文课程的复合性》,《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④⑦⑧⑨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⑥胡俊国《对建国以来文学教育论争的清理》,《教育评论》2004(12)。

⑩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篇四

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最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也逐渐扩大。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扎实开展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诊断、优质论文交流等多项活动。其中公开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途径。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的中青年教师处处带头垂范,新上岗教师敢于大胆创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朱保进老师和范桂英老师就代表淝南学区参加了中心校举行的公开课评比活动。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如教研组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备课组活动效率不高,一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水寨乡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5.语文学科教研中心上册工作计划 篇五

本学期,本学科中心组将在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等部门工作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把握教改契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科的教学改革,现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学科改革

1、加强本学科组教师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利用网络、书籍等媒体资料积极学习,共同探讨,并且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出适合职教发展的方式方法。

2、加强组内合作和组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二、重视青师培养,打造“三力”队伍

1、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并督促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各类赛教活动。

2、为青年教师提供平台,以老带新,以老帮新,一起研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研究力、指导力、创新力”的“三力”队伍。

三、开展扎实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1、积极思考,积累资料,为学校的.语文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2、加强课题研究,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各类的课题建设活动。

3、积极参加省“教海探航”、“职教论坛”等征文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级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切实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科研能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建设水平。

4、配合学校工作,为自身长远发展考虑,积极参与“微课”建设活动。

5、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做好每一次的听课议课,多交流多探讨,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

6、全力以赴十一月份的中职学测,加强系部和校际之间的交流,争取20xx级学生的学测能够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

7、狠抓本科部15级学生的单招考试,与兄弟学校多交流,与对接高校多交流,争取在20xx年的单招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能够培养符合高校要求和社会要求的毕业生。

6.虎门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六

(2008—2009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校语文教研工作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改六年的反思”为主题,以市小语教研室、镇小语教研组及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总结上一学期的经验教训,结合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和本学科的特点,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我校语文的教研水平。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

继续加强学习新课标及教育理论,掌握新的信息和新的知识,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转变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观念,不断完善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

(二)重抓课改反思,深化业务学习。

1、通过看课例、听讲座,外出学习和内外交流等各种形式,了解课改最新动态,全面铺开“课改反思”的专题校本教研活动。

2、继续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加强进行业务学习,提高

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

⑴时间安排:以级部为单位每周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或集体备课,同时要求每次活动必须有科组长或行政领导到会。

⑵学习内容: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学》为主,观看课例光碟谈体会为辅,要求备课组长务必做好学习活动记录,然后把收获到的在课堂教学上实践,最后总结,即学习——实践——反思。

3、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模式,完善口试制度。

(三)落实“校本教研”的开展。

总结上学期校本教研活动经验,根据市、镇语文教研组本学年工作重点实际情况,确立我校本学年校本教研的主课题和子课题,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四)本学期主要开展的活动:

1、科组: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组织各种语文科比赛活动,如开展评选校“书香班级”活动,国庆即席作文比赛,迎接镇教学工作大检查等。

2、老师:集体备课,参加校内各种基本功比赛。四十岁以下老师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份新设计,一个新课件,一堂公开课,一份评课汇总,一份课后反思。按要求各级部出好校语文科组墙报。

3、学生:参加学校及各级部自定各项比赛活动。

(五)、配合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每月出一期黑板报。

三、工作进度。

第1—2周:⑴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写一篇学习心得。⑵明确每周业务学习制

度。⑶确定本学年教研专题,写好科研计

划和教学计划。⑷毕业班语文教师参加毕

业考核情况分析会。(5)制定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带徒计划。(6)筹备校文化艺术

节。(7)组织人员参加镇“中华经典朗诵”

比赛。

第3—4周:⑴举行四、五、六年级学生“国庆即席作

文”比赛。⑵公布“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有关要求。⑶开展推普周活动。⑷举行学

生普通话朗诵比赛。⑸举行教师普通话演

讲比赛。(6)各年级制定四十岁以下老师

开展“五个一”活动计划。

第5—6周:⑴六年级四十岁以下教师公开课汇报。⑵

五年级四十岁以下教师公开课汇报。⑶筹

备镇语文观摩课。(4)参加校际课堂教学

交流。

第7—8周:⑴参加镇语文课观摩活动。(2)校常规教

学工作检查。(3)四年级四十岁以下教师

公开课汇报。(4)三年级四十岁以下老师

公开课汇报。

第9—10周:⑴迎接镇教学工作大检查。⑵二年级四十

岁以下老师公开课汇报。(3)一年级四

十岁以下老师公开课汇报。(4)期中考

试。

第11—12周:⑴教学工作检查总结。⑵期中考试总结。

(3)各级部上交体育艺术节节目安排表。

第13—14周:⑴出一期教育成果展。⑵参加校体育文

化艺术节

第15周:⑴布置口试的准备工作。⑵总结学期业务

学习情况。(3)师带徒效果总结验收。(4)

常规教学工作检查。

第16周:(1)进行口试。(2)评选“书香班级”。第17周: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7.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篇七

一、立足学生的立场

什么是学生立场?一般认为是以学生为本,应关注学生的视角,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师的追求。

有位青年教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衣”字旁和“示”字旁,尽管教师已经讲得很清楚“:衣”字旁表示与衣物有关,有撇和点,“示”字旁表示与祭祀有关,只有一个点,可是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始终不是很理解,在写生字的时候总会把这两个偏旁写混。教师觉得很困惑。经过反复几天的练习,仍觉得效果不明显。其实这并不奇怪,这位教师缺失的就是学生立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上例中,“衣”字旁的识记可以通过结合“衣”字的变形推及这一偏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这学生还能理解;但是“示”字旁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学生无法将它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就不好理解了,不仅读音不好记,形和义的教学同样让学生感觉陌生和深奥。因此,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出错是难免的。我们必须立足学生视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经常犯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错误综合起来进行思考,进行仔细具体的分析,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 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了学生立场,就会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切入点,同时也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正因为如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沟通,谨防受自有立场和固有经验的影响。

二、尊重学生的起点

要让禾苗长得好,就得把它的根培育粗壮。同样道理,要想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就得客观地认可与接受学生的起点。就目前来看,无视学生学习起点以及武断地以教师自己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学习起点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在结尾时引入了《江雪》一诗,让学生比较这两位“渔夫”“:为什么同是渔夫,一个得意,另一个却失意呢?”有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在《渔歌子》里,作者所处的时间是春天,景色优美,所以心情就特别好,而《江雪》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到处白茫茫一片,一只鸟也没有,作者心情自然就很失落了。”这显然不是教师所期待的答案。于是教师通过资料补充,告诉学生他们分属道家和儒家两种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然后把这两种文化的处世态度作了分析,同时不忘旁征博引孔子、苏轼的文字,最后还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去朗读这两首古诗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有明确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仅此而已。上述课例中,对于教师“得意、失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合乎其年龄特点、学习起点。如果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学生不可能得出教师所期待的答案。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教学的这一目标定位明显虚高。

不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置学生于高起点或是低起点,抑或是将有差异的几十位学生视为同起点来定位目标、选择内容都是与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分析学情可以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而设定合理的教学起点,打造更为有效的语文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借助学情找准起点呢?

1.以学生的已知为起点

只有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等储备情况,把教学重点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把学生的“已知”当“未知”,不视学生的“未知”于不顾,这便是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教师知道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对于时间概念不是“一张白纸”,那么就可将学生的学习起点定为具有初步的“珍惜时间”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习重点。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以学生的未知为起点

崔峦老师说,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个人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对话解惑的过程,是解决提出的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教学从问题开始,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能够分清主次,采取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来解决问题,以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如果学生的问题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重点,教师可以此为抓手,直奔教学主题;如果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次生问题,只要将重点弄明白,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以学习目标的“终点思考”为起点

“终点思考”即意味着要思考学生上完课后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这是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学生最终学习什么,学到什么。教师要做到终点思考,最佳路径是从“起点”出发。要把“教案”的设计转化成“学案”的设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学中以教学的终点(课时目标)为起点,从教学的终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会有质的提升。

三、关注学习的状态

传统地、狭隘地理解学情关注,是造成其缺位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学情关注不只是课前功课,而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时刻都在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洞悉学生的真实需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师生在这里面对面地交换信息和情感,其间所显示出的学情是最为鲜活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行为,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获取各种反馈信息,进而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会放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课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虽然“教”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但却无法正面体现出学生的“学”,学生是不是真的用心在学,是否积极、愉悦地在学,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往往难以获得确证。因此教师在处理文本、设计教案时,应树立还学意识,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放手。学生会的,我们不教;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的,我们也不教;教师要教的是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环节设计应力求简单,自学、讨论、言语训练,有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就够了。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2.学会倾听

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成了引导者。教师应以欣赏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对话,包括无声的体态语言,多听多看少干预。以往我们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其实教师也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交流,它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表达的意愿,同时也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态和学习状态。教师通过倾听捕捉学情、理解学情、顺应学情,能机智地处理教学活动中的生成问题,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精彩画面。

3.学会引导

宏观地看,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可以分为积极学情和消极学情两类。对于不同的学情,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引导。积极的学情,我们要紧紧抓住,加以肯定,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消极的学情,如学生常常会因为知识或经验不足而导致理解上的偏颇,甚至出现知识性、价值观等方面的错误,我们也不能疏忽,要加以巧妙的转化,让错误生成美丽。因为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

四、评价学习的结果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40分钟的活动,随着文本学习的结束,对学情的关注随之终止。科学地说,学情分析并未到此结束,它是一个包括课前学习起点分析、课中学习状态分析、课后学习结果分析的连续体,是一个不断更新、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对学习结果和学习潜能的分析是完整的学情分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后目标的达成,了解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也是教师进行下一课课前学情分析的依据。

学习结果分析所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之分。知识、能力、方法是显性的结果,它们是可以量化评价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隐性结果,它们是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较难进行即时的量化评价。显性的诸如学生的口头语言、书面作业、行为表现等,它们都蕴含了相关的信息,教师可以从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中,收集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近年来,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尝试把典型的错例用手机拍摄下来,一周进行一次书面梳理,分析错误原因,以此来研究学情,反思和改进教学。试卷分析也是学后学情分析的一种形式。在试卷分析时,笔者把学生做错的题目和有疑难问题的题目事先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开展讲评活动时,让学生借助小组力量,通过组内的错题会诊,关注归类,突出易错点、易混点及典型试题,自主进行帮教或交流,让不会的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又分享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8.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篇八

一、建立核心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一个任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课堂中,教师要化有形为无形,要从台前走到幕后,始终处在“核心”的地位。

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教材,但可以合理地利用教材,可以把教材合理分类,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以专题研究性的学习形式呈现,分阶段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学生自习为主,进行大量的专题研读。而教师则只是作为一个“陪客”的身份,适度地加以引导。

这种专题性的学习分为阅读、思考、写作、思辨等阶段。这些阶段呈现出时间上有先后,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几个方面又是有机结合,交叉进行着的。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思考后进行口语或

书面表达,表达之后的辩论,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铺路搭桥,和学生一起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不仅能使学习过程顺利有效地完成,而且教师的核心地位也凸显出来了。

这种专题性的学习方式不是把教材扔到一边,而是把教材和经典的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语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当然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二、打造平台

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源头活水。因此,除了课堂这个学习的空间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打造一个新的学习平台。这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师生互动。

精心开辟一系列学习专栏:浏览专题、品读专题、精读专题等;精心设立学习区块:学习区、展评区、交流区、工作室等,这样就可以呈现多种类型的文本资料可以供学习查阅研读。教师还可以开发出专题学习的相关链接:文学网、教育界知名博客、百家讲坛、开讲啦等大量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在这个知识的殿堂里,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肯定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

“以学为本”的主体教学理念,只有结合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真正显现;才情智慧才能得以真正显露;自主的意识才能得以真正张扬;思想才能得以真正地成熟;健全的人格才能得以真正建立;学习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会获得知识,还能积蓄丰厚的精神力量,为今后走向社会,走进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调控

在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中,教师要对知识、信息的筛选、过滤进行科学调控,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资料的高养分、高品质。学生也不会在面对众多的网络资源时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更不至于沉迷于网络而变成“负学习”。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强有弱,这些因素也自然会导致学习进度的不一致。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科学调控。对于提前完成专题学习的学生,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或是针对兴趣爱好,给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适合提升他的能力的需求的内容,进行一些拓展性阅读。这样就可以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饿的吃饱”“饱的吃好”的理想境

界,让他们各有所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只要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懂得学习,教师便要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机会。

四、强化合作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中,体现课堂的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情绪积极调动,自信展示自我,养成团队意识等。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先设计好学习提纲,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这样合作起来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合作团队的组建也要精心地安排,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合理进行搭配,形成互补,使各个小组之间竞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小组学习竞争后,做好总结评价。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补充和完善。

五、致力交流

通过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上总结交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很好地展示。总结中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来谈谈学习心得,这也是给学生的写作水平、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读了《诗经》,学生品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如《周南·桃夭》的第三章分别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有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起兴。用桃花来烘托出一种喜庆的氛围,桃树果实丰满、枝繁叶茂的样子又象征着美满的生活。

读了《论语》,认识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老人家——孔子,有原则,又通情达理;有思想,又不高深莫测;有学问,又不咄咄逼人。孔子也是个有抱负的人,为了推行自己的“仁”的学说,东奔西走,不知疲倦,不知道老之将至。他也是个讲究生活细节的人,在高兴时会弹弹琴,唱唱歌,伤心时也会哭泣流泪,也是个会玩会休息会开玩笑的人……而不是一本正经地板起脸来说教的孔老夫子。

读了杜甫的诗,读出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读出了他崇高的儒家仁爱的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读了李清照,感受到她富有女性特有的敏锐。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着鲁迅,学生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缕阳光;读着新诗,学会了用眼睛去仔细谛听;读过莎士比亚,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缺憾美; 读了斯宾塞,学生明白了变化无处不在,我们只要调整好自己去适应……

以上这些展示中,充满着学生睿智的思想、流畅的表达、到位的赏析。

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收获是:使他们得到了有用的、高效的学习资源,培养了他们人道主义的包容精神;使他们的阅读、写作、思考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层层地全面地渗透,让学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刘开秀.鲁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思想摭谈.中学教学参考,2012(13).

[2]周志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定位.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

9.语文中心组工作总结 篇九

级(3)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杨惠

六年级(3)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1

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五、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4课、《索溪峪的“野”》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21课《老人与海鸥》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24课、《金色的脚印》可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保护法》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法制渗透,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能初步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向家长宣传自己了解和学到的法律知识,让法律保护自己。

(三)教学方法

紧密结合课文,合理使用课程资源,尊重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对法制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努力做到与教材有机统一,达到顺理成章,一箭双雕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10.牌坊中心校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

张宇兰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教师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稳步提升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教研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扎实进行校本教研,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规范教学常规,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打造我校的语文教学品牌。继续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以学校工作为主线,以县局教学工作大检查为契机,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目标一致,方法灵活,张扬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职业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学期相关工作,全力确保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1、以课文为有效载体,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阶段性地逐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在继续训练并培养学生认读、感知能力的同时,侧重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好过渡和衔接。

3、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5、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6、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7、注重骨干培养和带教工作,提升组员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校教学工作检查为契机,营造教研氛围。

8、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教研组,出色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二)常规要求

第一、备课

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时间和组织形式

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1次(周一下午),按单元(章、节)进行集体研究。

2、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

(二)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1、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

2、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在集体备课之前,个人必须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再参加集体研究。在集体研究后,个人按课时编写教案。

3、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六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达到“五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六备:备教材、备考纲、备考点、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5)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6)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基本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4、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理解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着重研究每个单元的特点: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一单元在知识上有哪些联系,与后一单元在知识上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知识迁移,有什么内在联系;本单位(章、节)的教学目的应该怎样确定,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采用什么教法,教给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课前需要作哪些准备。做好单元测试、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的命题及试卷分析、评价工作。

5、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1)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2)主讲教师扼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的教案。第二、上课 严格执行教学目标,能放能收;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简明、连贯、得体,风格平和风趣,吸引学生注意。注意教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考纲为本纲,不随意授课,传授知识准确,疑难问题注意研究讨论,务求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注意差生的教育,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能够个别提醒指导;不辱骂、体罚、恐吓学生,也不放任自流。每天要有少量作业,每周检查作业不少于2次。课堂结构严谨,有头有尾;授课课型明确,讲授课、讨论课、活动课、写作课区别分明。第三、作业 七、八年纪练习分为两部分:与教学的同步训练,语文课后练习。九年级练习以选定的复习资料和教材的练习为主,适时据情补以中考相关的练习。

第四、作文训练

七年级重点训练学生写复杂记叙文,八年级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克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形成作文教学的系列性。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九年级年级面对的是中考,作文训练尽量一周一次,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课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在规定的60分钟内完成;课外训练学生可以尽量地查找资料,充实作文的素材。必须注意并解决学生的书写问题,书写较差学生教师可令其交练字作业。尽可能进行片段训练,逐点逐项落实。

第五、听课

全学期听课每人不少于10次,备课组长不少于12次,教研组长不少于15次,每月初或每月末检查。

年级组内听课的原则:听完组内每一个老师的课,可以反复听一个老师的课,听课后可主动写听课心得,争取共同进步。

第六、检测命题

以备课组长为中心,由备课组长成立命题小组,一般为两人。命题小组成员必须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务必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命题思想、过程成熟起来。

命题规范:合乎教学大纲的阶段性目标,不超纲,以教材为本,适当拓展,否定“偏、难、怪”。传统题型与创新题型的比例为8:2。原创题保证70%,并配置详细的答案解说。

命题错误分为三类:一是知识性错误,二是适应性错误(于大纲、考纲、学情之间的适应性),三是校对性错误。命题错误达到满分的20%,算“命题失误”。第七、辅导

各教师在任教班级内自选培优补差对象,鼓励优秀生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各年级可以成立语文学科的活动小组;要善于培养差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定要争取所有的学生爱母语,爱语文老师,爱语文学科。要大胆创新,逐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语文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一定要占领学生语文学习的思想阵地,使课内外的学习辅导成为一体,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科成绩。

第八、教学进度与教材使用

本学期起,七年级、八年级除完成教学进度规定的任务之外,单周用一节课时阅读“语文读本”,双周用一节课时自主性阅读(在阅览室或教室进行)。本学期七年级、八年级的课本教学必须严格依照教材编排的体例,落实大纲目标和考纲具体考点,不得提前结束课程。九年级要认真积极地做好中考复习冲刺阶段的工作,科学地、有序地安排好各个环节;复习中力求做到:强化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扬长补短,争取在中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三、工作安排

(一)重点工作(中心工作)1.以课堂为主阵地,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课堂的45分钟时间,向课堂要质量,要成效,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使用率。2.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语文教研组阅卷等相关的制度建设,增强责任心,真正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

3.继续坚持八年级和九年级两个年级的月考制度,严格出题程序和阅卷分工,真正突出月考的实效性。4.加大教研组的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研组自培

上一篇:送干部到任讲话下一篇:易经名句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