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良吏传·王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024-08-25

《元史·良吏传·王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精选6篇)

1.《元史·良吏传·王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

《元史·刘好礼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父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辟为参议。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赤。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五年,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或言榷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日,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传至昌州。入见,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路总管。十九年,入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未几,象惊,几伤从者。二十一年,出为北京路总管。再入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译文:

刘好礼(1226~1288)字敬之,是汴梁祥符(今开封市祥符区)人。父亲刘仲泽,担任过金国的大理评事、许州同知(遥授: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金元之际)搬家到保定的完州(治今顺平)。刘好礼少年时就心有追求,喜欢读书,能熟练使用蒙古语。元宪宗时被廉访府征招担任参议。宪宗五年(1255),改到永兴府(治今河北涿鹿)达鲁花赤任职。至元元年(1264),凭着担任侍仪廉希逸的推荐而被世祖召见,他在多件事上举荐人材,合乎皇帝的心意(得到世祖的嘉许)。至元五年(1268),回应皇帝的诏问提建议说:“凡是有关部门奏请的文书,要先呈送给太子看,使太子能够阅读研究民情政理,(我们要)把这作为国家和人民的福分。陕西是重要之地,应该封给皇子诸王来镇守。新修城市时,要按市值出钱收购老百姓的田地。选拔人才不应该把中统三年作为时限,而不录用在此在之后的人。”皇帝赞同他的意见,下令中书省施行。至元七年(1271),他改任益兰州(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等五部的断事官,仿照古代的都护的做法,管理益兰。这地方距离京城九千多里,当地人不懂得制陶和冶炼,水上没有船舶往来。刘好礼向朝廷请求派来工匠,教导人们烧陶、冶金和造船,至今人们还享受着带来的便利。有人建议说开设市场买卖盐和酒可以增加经费,刘好礼说:“朝廷在边疆重地设立官署,希望用来安定边疆,难道官署想要侵夺边地百姓利益吗!”提建议的人惭愧地服从了。至元十年(1273),北方诸王叛乱,把好礼抓到军中,差点将其处死,叛王的`大将因为刘好礼善于应对,释放了他。至元十六年春天,叛王把刘好礼叫到欠欠州,说:“皇帝猜疑我,才导致今天的局面。”刘好礼说:“皇帝对你没有猜疑,如果真的猜疑,皇帝召唤您到了京城,还会让你回来吗?”至元十七年(1280)春,刘好礼率众逃至别部,固守要塞等待援兵到来。又遇叛军,逼迫刘好礼向西翻越雪峨岭,刘好礼内心估料,感觉翻过雪峨岭就没有希望回来,就用衣物买通叛王手下的千户长,才得到机会向东从铁壁山口逃出,沿小路向南跑了好多天,跟从者陆续达近千人。路上粮食断绝,只得靠捕猎获得食物。到七月,到达菊海,才终于见到元朝戍边的军队,得以乘坐传车到达昌州。入京拜见皇帝,皇帝赐给他钱粮。至元十八年(1281),刘好礼被授与嘉议大夫、澧州路(治今湖南澧县)总管。至元十九年(1282),入京担任刑部尚书,不久改任礼部尚书,又改任吏部尚书。刘好礼向中书建言:“大象的力量最为巨大,皇帝往返于两都之间,乘坐的车驾由大象来拉,万一有什么变故,跟随的人员即使多,但大象的力量谁能比得上呢?”不久,果然出现大象受惊,差点伤了随从人员的事。至元二十一年(1284),刘好礼出任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北)总管,后来两次入朝担任户部尚书。至元二十五年六月,刘好礼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2.《元史·郭嘉传》的原文及翻译 篇二

元史 原文: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译文:

3.元史王都中传原文及翻译 篇三

原文: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三岁,从其母叶诉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之。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阙,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秩满,改郴州路总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郴民染于蛮俗,喜斗争,都中乃大治学舍,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属,使其民识先王礼乐之器,延宿儒教学其中,以义理开晓之,俗为之变。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都中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服阕,除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都中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传,所赐田宅之外,廪禄悉以给族姻之贫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师,及拜许衡,即知所趋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有诗集三卷。

译文:

4.《元史·良吏传·王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四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骂)。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 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选自《明史?循吏传》)

11.下列 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崇:崇尚、推崇

B.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白:报告、陈述

C.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易:轻视、看不起

D.良欲籍农故为兵者 籍:籍贯、名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①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①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 ②久之,举于朝

D.①今絷者众,而捕未已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履宽政爱民的一组是()( 3分 )

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②履阅狱问故,立释之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⑤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 ⑥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A.①④⑤ 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⑤

14.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吴履做南康县丞时,断案老练,使百姓惊服,不敢再做坏事,接着他改变措施,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使 百姓休养生息。

B.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之后非常气恼,抓了许多无辜的人,吴履在问清情况后把这些人释放了,并说服了周以中。

C.吴履做安化知县时,反对百姓以蛇为神的迷信活动,责罚了神汉,并把神像投入江中,这使当地盲目崇拜鬼神的活动得以禁止。

D.吴履做潍州知州时,让百姓以粮食代替牛羊输税,使百姓获得利益,他离开潍州时,百姓都哭着为他送别。

15.把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三个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3分)

②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4分)

③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3分)

参考答案

11.D(籍:登记)。

12.A(A、都是代词,译为“他的”。B、前一个是介词:用,拿;后一个是连词:因为。C、前一个是动词:到,往;后一个是音节助词;D、前一个是“而且”;后一个通“尔”,译为“你的”)。

13.B(①很显然不是;③是说他破除迷信,不能表现宽政爱民;④百姓爱戴他)

14.C(做南康县丞时的事迹,并 非做安化知县时。)

15.(1)(吴履)年轻时从名人梦吉那儿接受学业,熟读《春秋》众多史书。(“少” 1分,“闻”1分,“通”,译为“通读”、“精通”皆可, 1分)

(2)现在被拘禁的人已经很多,而且抓捕还没有停止,急 切(的.抓捕)将会发生变故,那怎么办呢?(“絷”1分,“且”1分,“奈何”1分,文句通顺1分)

(3)恰逢改州为县,朝廷召吴履回去,潍州百姓都哭泣着跑来送行。(“会” 1分,“涕泣”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很久,被推荐给朝廷,授于南康丞。南康风俗凶悍,认为县丞文人,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大家都很吃惊,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生养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原故,立即释放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多而犯人未捕住,情况紧急有些变化怎么办?”周以中怒气才消解。邑里无节制地祭祀,每次祭祀一有蛇出门,百姓认其为神明。吴履缚住巫师责备他,把神像沉到江里,淫祠于是消亡。

5.《元史·良吏传·王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五

梁曾,字贡父,燕人。梁曾字贡父,燕人。

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

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

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

曾请折输布,民便之。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

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

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

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

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

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

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

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

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

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

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

帝大悦,解衣赐之,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

右丞阿里意不然,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

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

或谗曾受安南赂者,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

帝以问曾,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

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

仍乘传之任淮安。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

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

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

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赴任。

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

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

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

6.《元史·林兴祖传》原文带翻译 篇六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选自《元史·良吏传》)

译文: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考取进士,被授于承事郎、同时主持黄岩州的事务,三次晋升而执掌铅山州的事务。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的人中的首领,远到江淮、燕蓟等地,没有不敢伪造钱币。吴友文狡诈、蛮横、凶狠,由于伪造假币而致富,于是分别派遣四五十名品行恶劣的年轻人,到有关部门去做差役,窥探(如果)有人想要告他们的状,就先役使人杀掉他,前后杀人很多,又抢夺别人的妻女十一人做妾。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兴祖到任,说:“这些祸害不铲除,何以治理百姓!”立即张榜告示禁止伪造钱币,并且立即嘉赏征求出面告发的百姓。不久就有一个告发的人到,(兴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他离去;又有人告发并抓获了两个伪造钱币的人和赃物,(兴祖)就审问他们,他们慢慢认罪了。吴友文亲自到官府来,营救他们,兴祖命令逮捕了他。不一会儿,来控诉吴友文的有一百多人,(兴祖)选择了其中罪行重的一两件事审问他,案卷立刻写出。逮捕了他的同党二百多人,全部给予法办。百姓的祸害剪除之后,(兴祖的)政治声誉借此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都投有到任。

上一篇:清明祭奠英烈的寄语下一篇:雨花茶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