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2024-09-24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8篇)

1.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篇一

文言人物传记类

1、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②①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2、寇准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后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宋史寇准传》

3、杜立德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 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

4、柳庆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父僧习,齐奉朝请。庆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治章句。时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大统十年,除庆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榜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 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5、朱修之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 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6、邓攸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 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 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7、敏求

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预苏舜钦进奏院会,出签书菜庆军判官。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持祖母丧.诏令居家修书。卒丧,同知太常礼院。石中立薨,子继死,无他子。其孙祖仁疑所服,下礼官议。敏求谓宜为服三年,当解官,斩衰。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加集贤校理。从宋庠辟,通判西京。为群牧度支判官。坠马伤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大常寺。

英宗在殡,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为大行未发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义服,服降而练,可嫁娶矣。坐前后议异,贬秩知绛州。王珪、范镇乞留之,使成实录。神宗曰:“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然敏求议初不误,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去之。是岁,即诏还。

徐国公主以夫兄为侄奏官,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因人心,如赵鞅兴晋阳之甲,以 逐君侧之恶,出之颍州。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未听。

会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还词头,遂以本官右谏议大夫奉朝请。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安石愈怒,罢文仲。人为敏求惧,帝独全护之,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羌,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乃加敏求龙田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礼部侍郎。

(《宋史·敏求列传》有删节)[注]①斩衰:丧服名,衰(cuī)通“縗”。“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礼。

8、王守仁传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 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 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9、霍光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①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②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 房中宫③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后桀党羽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注释:①鄂邑盖主:汉昭帝的大姊,即下文的“长公主”。倢伃:即婕妤,宫中女官名,汉代设置。②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③椒房中宫:皇后所居,借指皇后。

10、房玄龄传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稿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 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末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昭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乘担舆入殿,将之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

2.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篇二

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 或以核心人物为主体展现其不平凡的一生, 或以特殊事件为由头彰显人物不寻常的经历, 或人事结合, 映照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或现实事件的历史观照。总的来说, 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创作, 要在能统领全篇的主题环境下, 表现哪怕已然远逝的新闻人物与当代现实相勾连的意义。例如《世纪行过——张学良》, 以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张学良为主体, 横跨大陆、台湾两大背景线, 纵观百年历史星空, 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眼中的“民族千秋功臣”、“亲师挚友恩仇往事”“红颜相伴软禁终生”, 勾勒出张学良“引颈就戮”的大快人生。《世纪行过——张学良》第三集《西安事变》, 更是在纪念张学良诞辰一百周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六十四周年前夕推出, 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从人物当然, 在展现历史人物及其事件的过程中, 不得不正视史料的选择和史观的确定这两大难题。正视这两大问题并非一刀切地抹杀核心人物的复杂性, 也不能就此将事件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简单化, 而是懂得深入浅出, 懂得运用镜头语言来诉说作品主题, 在尊重历史事件、核心人物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 一定程度地展现作品的倾向性。

2 材料、细节处理

被誉为“成功学鼻祖”的诺曼·文森特·皮尔说过, “细节决定成败”。此话虽然言之凿凿, 不免带有“非黑即白”的意味, 但细节的关键之处倒也了然。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的细节处理, 可以是史料的运用, 访谈人物的选择, 可以是画面的呈现, 音乐的选取, 还可以是核心人物的举手投足, 一颦一笑。正如《世纪宋美龄·东方与西方》作品中, 一段配有背景音乐的旁白, 一张恬静优雅的半身照片, 一截自信沉稳的美国国会演讲, 不用主角讲述, 不用亲历者评判, 我们对宋美龄的形象气质便了然于心。

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一对一的人际交往, 以电视为媒介、以传者意图为指向、以间接材料为勾连的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 在介绍人物, 向受众娓娓道来的过程中, 本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多道屏障。如若再大段大段的长篇大论, 宏伟巨制, 就更徒增了作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这种距离不仅包含受众对作品的认知距离, 还包含对其心理上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好的作品不仅能满足受众的观赏需求, 还能上升为传授双方的情感共鸣、生活经历共享、最终促进作品的二次甚至多次传播。这就要求叙述者通过材料的运用、细节的把握, 确定立论角度、解决认识深度、控制理论高度, 深入浅出, 通过寻常而非琐碎, 情理之中而非意料之内的细节, 例如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 一句不加雕琢的话语, 使作品中的人物生动鲜活起来, 变得有血有肉, 真实可感, 无形中打动受众, 拉近双方或空间、或时间、或心里距离。在此, 值得一提的是, 慎重选择包括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在内的历史资料。正如炫彩油画作品上的一抹灰, 用的恰当, 便如中和雀跃色彩的一丝稳重, 用的不好, 违和之嫌不言而喻。这就要求传者能够走出时代束缚, 跳出人物局限, 运用材料、彰显细节, 并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风格取向, 既要以小见大, 又要大中有小。

3 基调、情感表达

如果说印刷媒介给读者带来的是视觉的抽象, 并引发他们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深思和权衡, 那么电视媒介给观众造成的则是感官的直陈, 进而引发他们对事物投以情绪的感染。如何运用媒介特点, 运用镜头语言, 在冷静客观展现人物及其生平事迹, 尊重甚至还原历史的同时, 不加好恶情绪的感性宣泄, 含蓄自然地将传者的意图融情于事、倾情于人, 进而与受众达到情感共鸣, 是考验传者作品创作能力的关键因素。基调的传递, 有赖于整体作品色调的把控、节奏的掌握、音响的运用和访谈人物及问题的选取。作品或苍凉、或悲伤、或激情昂扬、或神秘莫测, 受众纵观大概便知。基调的奠定, 是受众理解作品的软基础, 可能说不出一二三, 但似乎也能体会传者带来的那点情感积淀。而情感的表达, 则是基调统领下的感性细节彰显, 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借助意象传递的, 例如“残阳如血”、“西树凋零”、“红日东升”, 假借此情此景, 来描绘镜头语言。也有借助音响传递的, 例如典雅精致的古典乐、欢快活泼的小调、斗志昂扬的交响曲、甚至独特的声音留白, 也是描绘情感的独特方式。再有假借他人之口传递情感的, 例如核心人物的亲人、朋友甚至敌人, 都是构成作品情感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说新闻作品要做到冷静客观, 要做到超脱, 学会克制。可是以人的思维为主导的作品, 免不了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加之媒体机构政治、经济层面的权衡, 视听类新闻作品必然会借作品之口, 传传者之声, 只不过形式上看似客观中立。而要想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利用基调和情感的表达, 则是打通传授双方隔膜和障碍行之有效的途径。

4 规律、重点把握

视听类新闻作品的创作, 借助文字、图片、音响、影像的表达, 最大程度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延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范围。而以人为核心的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 更是通过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深刻性、多重身份、多面形象, 来记录历史, 映照未来。以上多种表达形式下的多维人物呈现, 决定了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的丰富多样和变幻莫测, 但深入研究, 亦会发掘多样性下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

第一, 主题事件化。主题, 就像我们中学时代语文考题里的主旨大意一样, 它不会在文章中具体体现, 却是统领全文, 提纲挈领的文眼, 在其指引下铺陈开去。处理好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做到寓观点于材料中, 寓主题于事件中, 通过事实的呈现, 体现传者意图。

第二, 事件故事化。人类思维的认识逻辑, 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感性到理性, 由表象到深刻的一般规律, 没有人会喜欢镜头前艰涩生晦的陈词滥调, 或者毫无跌宕起伏的事件呈现。将与人物息息相关的事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有情节、有转折、有冲突、有趣味的呈现, 既符合受众的认知规律, 又颇具文学趣味, 是提高受众趣味, 吸引眼球的创作形式。

第三, 故事人物化。对于事物的认识, 如若缺少关键人物, 作品必将如无目之龙, 无珠之冠, 少了生机和色彩。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要想做到生动、形象、传神, 必须处理好人物与人物的关系, 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逻辑, 处理好事件中人物的矛盾冲突, 做到人物与事件的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如上述所言, 把握好这三点规律, 就是处理好观点与材料, 传者与受者, 人物与事件, 此人与众人这四种关系。只有在此规律性认识引导下, 才能发散思维, 打造出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张军华, 王晓勇.当代电视新闻传播的新特征[J].当代传播, 2005 (4) .

[2]朱高峰.当代语境下的影视动画视听语言[J].电影评介, 2003 (8) .

3.传记类文言文人物分析题解题指要 篇三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罗兰解题时关键是要“搞清对象、吃透内涵”。所谓“搞清对象”,就是要依据题目和选择肢回到原文准确“定位”,搞清选择项陈述的对象是不是题目所限定的“某人”;所谓“吃透内涵”就是要吃准题目所指定的性格特征的具体含义,以2011年江苏考题第6题(《陈公弼传》)为例:“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严而不残”的内涵为“严厉但不残酷(残忍)”,选项“公禁之,民不敢犯”无“不残”义,“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此项说“民”与“盗”,非直接说陈公弼)是说他治理的结果良好,显然这两项都与“严而不残”的内涵相去甚远。

【典型题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蹇(毛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藏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猪);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俗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

1.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①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口不臧否人物 ④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礼俗之士疾之若仇

A. ①②⑤B. ②④⑤

C. ③④⑥D. ①③⑤

此题解答要特别注意:一是搞清对象是阮籍,且须是直接描写阮籍的,⑥写世俗礼义之士对他的态度,不仅对象搞错,也非直接表明,当属间接描写。二是要吃透“不拘礼教”的内涵,所谓“不拘礼教”即不为封建礼教所约定俗成的等级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准则(如“三纲五常”等)所束缚,此题①是说他读书的情况,③是说他不随便评论别人,显然都与“不拘礼教”的内涵大相径庭。而②写他到任后“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④写“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⑤写阮籍母亲去世“裴楷前往凭吊,他披头散发,两腿向前叉开坐在地上,醉眼直视(前方)”,这些行为显然都直接表明了阮籍不拘礼教的性格。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

申徽字世仪,北朝西魏国人也。徽少与母居,尽力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约公元532年前后)某日,文帝与语,奇之,以徽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先是,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随焉。及荣死,瓜州首望表荣子康为刺史,彦遂杀康取其位。属四方多难,朝廷不遑问罪,因授彦刺史,其后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私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大统十二年(即公元546年),瓜州刺史成庆为城人张保所杀,都督令狐延等起义逐保,启请刺史。文帝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年,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 ,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略有删改)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申徽忠孝和机智的一组是()

A. ①徽少与母居,尽力孝养 ②徽乃谴一人私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B. ①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②徽又使赞成其住计

C. ①徽在州五年,俭约率下 ②欲以权略致之

D. ①近侍之官分数者众,独徽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参考答案】

4.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篇四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四、【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五、【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六、【传记阅读方法解说】

(一)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二)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

(三)如何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

学会鉴别传记材料。传记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传记作者要通过对材料的深加工来透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并有力地表现出来。在阅读时,要注意鉴别材料是否恰当,即作者选取的材料是否能充分表现传主的特点,从这些材料里面是否能得出令人认同的推理、判断或结论。

对传记传主作出评判。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立场。读者要学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在阅读中,可以从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叙说的方式上来体会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评论,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

这类题目通常是论述题。答题应像写作一篇小的议论文,首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要结合文中的事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次表明观点。◎考纲解读: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D” 传记文本的观点和倾向:

作者的观点

传主的观点

文中其他人的观点

◎思路点拨:传记(他传)阅读分析、评价的思路: ①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

抓住成长因素 把握人生轨迹

②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

抓住议论抒情 把握褒贬爱憎

③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

感受传主人生得失 获得启示完善自我◎ 解题提示:

①紧扣文本寻找关键词,②评价文本观点要有理、有据、有序

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解题指津: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4)把握文章结构。

指点: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注意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进行分析:a、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读者陌生

详写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

读者熟悉

略写

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他人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6)探究题: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涛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考点结构图

通过传主形象而传递的主要观点及基本倾向

为表现传主而体现的文本特色

疑难点(取决于传主与社会的相关关系)

传记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影响(取决于传主的品质)

传主的形象特征

为表现传主形象采用的表现手法

文章结构(为表现传主形象服务)

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围绕传主而写的事件

附:传记阅读的一般步骤

1.根据文本,勾勒传主人生事件,有事件点勾画时间轴,将传主人身轨迹形成一维的线;

2.由传主的人生轨迹尽可能多的涵盖所体现出的专著精神品质与性格特点(注意此时是从传主身上体现的二维空间坐标);

3.由传主进入作者,(如果是自传那就直接进入下一步)找到作者的观点,或提炼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由此及彼,牵制传主。构成三维空间;

4.根据以上就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与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写作处理意图。(注意,由于人物传记个侧重分析综合以及探究能力,所以在鉴赏这个能力层级上会有所减弱,当提问时,只要有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便可迎刃而解)

5.探讨作品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观点与艺术处理提出看法,进行探究。

5.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篇五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

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名称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5)郎中:尚书属下部员。(6)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7)太尉:军事首脑。(8)三司:太尉,司徒司空。(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推算天文历法。(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的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黜(诎)

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4.表人物品行的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5.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 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 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 蛮、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 贵、尊、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 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 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 饱、饥、饿、馁、馑

18.表俸禄的 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

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

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 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 劾、讦、揭

25.表害怕的 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

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 阴、间、密

28.表诬陷的 中、谮、诬

29.表朝见的 朝、觐

30.与京城有关的 禁、阙、畿、京、京畿、31.与皇帝有关的

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33.表劝说的

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

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 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

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

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38.表刑罚的

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39.表监狱的 囹圄、狱

40.表拜访的

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 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 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

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45.表行动的

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6.表死亡的

(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二、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14)孤:幼年失去父亲。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16)狱:官司,案件,监牢。(17)白:告诉。(18)与:赞扬。

(19)多:赞扬。(20)遽:急速,就,恐惧。(21)尤:过错,指责,归罪,突出,特别。(22)给:食用丰足。(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24)按:追究,考察,调查。(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26)典:主持。(27)令:美好,县令。(28)执:捉拿。(29)延:延请。(30)省:减免。

(31)谢:道歉,推辞,告诉。(32)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考等级。(33)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34)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35)赧:因羞愧而脸红。(36)竟:结束,完。(37)坐:因……而犯罪,因为。(38)寻:不久。(39)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40)造:造访。

(41)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42)弑:子杀父,臣杀君。(43)用:财用,因为。

6.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篇六

范硕传

硕,沙圪堵人氏也。硕少善长跑,曾在田径大会得甲,常独自跑步于操场,因体格强壮,成绩优异被特招于世纪中学。

虽才高于人,而无骄尚之情。常与人谈天说地,甚是风趣,近日,因教导主任蛮横,不讲道理,无故被辱,心情甚是忧郁,情绪较为激动。

硕,善于言谈,懂得人情事故,好于人交。吾与其关系甚密,常谈各自心事,尝与其共进餐,终于义结金兰。

张慧传

张慧者,薛家湾人也,字慧慧,世人又称板慧,现于141班,其面目姣好,身材窈窕,性格十分直爽,慧善于做画,其作品皆客观。初中时与吾于准民中就读,因其美貌而名。

吾与其关系之甚好,现虽未能同班,但关系未曾改变,堪称之吾“闺蜜”,虽偶发生争执,但终能和好如初。

孙悟空传

孙悟空者,花果山人也,曾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一身本领,归去,称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一闹天宫,帝将之请于天宫,当弼马温官,悟空大喜,因仙嘴多,知宫情,大怒,再闹天宫,翻桃宴,拆大殿,帝恐,欲请如来,悟空与如来赌之,输也,被压至山下五百年,饱受磨难,受观音提点,等有缘人来救也。

7.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篇七

一、以“论赞”切入教学的意义

1. 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尽管《史记》人物传记很精彩, 但由于篇幅比较长, 而且文言语汇、句式非常丰富, 因此对高中生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心理障碍。如果在教学中选择从指导学生首先研读“论赞”部分, 提出问题, 用中心问题作阅读的线索, 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物事迹部分的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的效率。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太史公曰”引出对所记的人物史实的议论, 虽然发表的是作者的个人的见解, 是一家之言, 但言简意赅, 相对于前文对人物事迹的长篇记叙, 读者可以从简短的褒贬臧否之言中把握中心, 因此阅读短小的“论赞”部分, 可以快速了解作者所评论的对象, 也能从中了解作者本人的态度, 而且从作者的评价中可以生发出问题, 形成探究前文的教学线索。

2. 体会价值, 培养能力

《史记》“论赞”有春秋笔法之意, 在客观评价中, 显示史官秉笔直书的气度以及司马迁的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称赞《史记》“不虚美, 不隐恶”。司马迁在记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 精选典型事例式的记叙, 力求再现原貌般的描写和通过“论赞”进行客观评价, 叙议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前者以详实生动见长, 后者则简括精要。从研读“论赞”部分入手, 再深入学习叙述描写部分, 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还能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

二、以“论赞”切入教学的几种主要方法

在对《史记》的人物传记进行教学, 从“论赞”切入时, 必须结合具体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才能更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 阅读设疑式

指教学中把文末人物评价部分作为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重要依据。阅读时所设的“疑”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记叙人物生平事迹部分需要印证的问题和重点理解的内容。

下面以《李将军列传》“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 悛悛如鄙人, 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 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也。

提出问题:一代名将令天下“皆为尽哀”, 李广之死有其自身的原因吗?造成李广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所提问题在于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因素。一位战功卓著、深得士兵和百姓崇敬的忠勇之士, 会因口讷少言而死吗?阅读记叙部分可以得到印证: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其中口讷少言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根本原因在于天子嫌他命运不好, 还有统治阶级的刻薄寡恩。在读评设疑后进行读叙印证, 引发学生研读的兴趣。

2. 对比阅读式

指教学中从“论赞”中作者的某一评价入手, 与其他相关联的人物进行对比研究。

下面以研读《项羽本纪》“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 陈涉首难, 豪杰蜂起, 相与并争, 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 乘势起陇亩之中, 三年, 遂将五诸侯灭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政由羽出, 号为霸王。位虽不终,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己, 难矣。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 而不自责, 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问题:为什么一位在大的社会的变革期能够顺应历史, 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壮大起来的英雄, 却以失败告终?对比刘邦的成功, 项羽失败蕴含的深层次意义是什么?

将《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两篇文章, 两个人物联系起来学习, 既可以促进学生研读原文, 全面客观地评析, 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从历史的必然中悟出道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的发展中, 更好地塑造自我, 获得人生的成功。

3. 文学鉴赏式

指从“论赞”中获得人物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 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 得到审美享受, 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研读《魏公子列传》“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 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 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 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 不耻下交, 有以也。名冠诸侯, 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提出问题:由“论赞”评价联系正文中“公子为人, 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 皆谦而礼交之,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等内容, 人物形象顿时鲜明生动, 对这样“仁而下士”的人物, 作者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表现出人物的完美人格和对自己心目中理想人物的敬仰之情的呢?

让学生由阅读“论赞”转入对人物塑造方法的学习, 除了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体味人物仁爱的品质。更多关注作品的文学价值, 也体现了《史记》的阅读价值。

4. 读写练习式

首先从阅读“论赞”入手, 然后结合相关主题让学生写作, 由写作带动学生的阅读和人物探究, 同时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下面以研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论赞”为例。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 非死者难也, 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 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 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 威信敌国, 退而让颇, 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 可谓兼之矣!

读完“论赞”后, 布置话题作文“由强硬与谦让的蔺相如想到的……”其实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类故事情节生动、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篇章, 教师不妨用给话题作文的方式, 为学生创造自主深入阅读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既能“入乎其内”, 深层阅读, 尊重原文找依据, 又能“出乎其外”, 联系其他的事物, 进行拓展和思考。

三、以“论赞”切入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史记》作为语文教材来使用, 要重视从发挥其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三重价值上进行教学架构, 因此在运用问题线索指导全文的学习中, 无论教师是如何进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取舍, 都不能忽视在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本质特征的同时实现语文学习的意义。

1. 人物的审美意义

《史记》人物各具神韵, 在于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撼人心魄的力量, 学生从中可以汲取文学营养和挖掘文化滋养的意义。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这样既可以让高中生从人物的人格缺失中去审视, 又可以从人格的完善中看到超越。既需要选择个性的阅读方式, 更需要进行整体阅读的把握。这是由文本的文学特征和文化意义决定的, 对培养高中生深度阅读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以项羽、刘邦两个人物为例, 韩兆琦先生的解读是:“项羽、刘邦两个人, 一个在率性而为上是痛快了, 但在政治上却遭惨败;一个在政治上是成功了, 但在为人上却感到莫名的空虚和惆怅。至此, 人进入了一种尴尬境地, 这是每个个体的人面对社会时都逃脱不掉的。”

2. 文本的言文结合

《史记》作为文言文的学习, 人物的理解不能仅从事件出发, 不能忽视文言的学习, 对文中的文言现象一定要讲清楚, 让学生掌握, 言文结合起来鉴赏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 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文言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教学目标。其实文言的句式和词汇等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的。比如《屈原贾生列传》中写屈原“信而见疑”, 这个“见”字, 从词的意义上理解是被动意义, 从人物的表现上看, 诚信、忠贞而被怀疑, 人物的悲剧色彩就凸现出来了。再比如蔺相如解释自己谦让廉颇的原因是“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蔺相如说我这样做的原因, 是因为以国家大事为重, 把个人的恩怨置之于后。从用法上看“先”和“后”是名词用作状语, 从人物塑造上看, 这两个词正是非常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品格, 正是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境界感染了廉颇。

8.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南 篇八

[转变阅读观念]

一般同学们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注重复习课本]

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

[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

例题 (2016年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①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②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③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④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 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 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 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 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同学们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本题可利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答案 C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 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之,均为“到”;B项,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语气助词,加强语气;C项,果,均为“果然”;D项,以,二者均为介词,用。所以选B项。

答案 B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 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解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将“其使”的意思翻译准确。

答案 D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解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释、畋、二敌等。

答案 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 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 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从齐桓公与管子的对话内容来看,齐桓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了他善于采纳和吸取别人的意见,由此可联想到从谏如流或虚心纳谏。管子在文中的分析独具眼光,具有远见的卓识,故可联想到“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衡山之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最终丢失了整个国家,由此可联想到“鼠目寸光”或“目光短浅”。

答案 ①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②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③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上一篇:风味小吃作文400字下一篇:工作简历自我评价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