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2024-06-20

初一语文导学提纲(精选13篇)

1.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篇一

初一语文复习提纲

一、语言积累及其运用:

1、书写(注意书后附录二)

2、字词:注音、写汉字、解词(4、5、6单元)

3、课文背诵(古诗14首,现代诗1首,现代文2篇,文言文2篇)

4、改病句(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5、口语交际(劝告拒绝)

6、仿写(语意、句式、修辞)

7、综合性活动(狼专题、科技新闻发布会)

二、文言文阅读

1、篇目:《三峡》 《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2、考查重点:1)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句子翻译:①主旨句 ⑵关键句 ③有上述关键字的句子

(尤其注意注释中全句都翻译过的)

3)内容:段意、中心

4)写作特色

3、考试题型:课内外比较。原则:得益于课内

三、现代文

(一)散文:

1、内容概括(信息筛选)

2、语言赏析(注意赏析角度及方法)

3、

2.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篇二

那么, 在利用“导学提纲”的过程中, 如何真正做到以导学提纲为载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做到导和学的和谐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利用“导学提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新教材, 弥补教材不足

导学提纲的编写应弥补教材的不足。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是非零起点的,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课堂中存在“零起点”与“非零起点”学生共存的现象, 如初一下册第二章要求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平面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力争每位学生都能做出赏心悦目的作品。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从未正式学过这个软件, 课本上的例题对这些零起点的学生来说, 常常不知所云。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编写导学提纲来构建新教材, 对教材中操作实践的内容进行具体化、扩展化, 以补充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盲点。例如, 教师可把软件中一些常用的基本工具的使用、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解编写到导学提纲中,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对自己进行补缺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从讲台中解放出来, 到学生中去,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引导和鼓励,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真实”情境, 激学引欲

“真实”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 教师在编写导学提纲时应注意构建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如“数据编辑——初识EXCEL”一节, 如果直接讲解什么是工作薄、工作表等等, 学生可能毫无兴趣可言, 因此在导学提纲中, 我引入一个销售经理的故事, 通过教师示范经理利用EXCEL处理一组销售统计数据, 包括增长、比较等, 得出销售成绩, 并根据销售员不同的成绩进行奖励……这样一开始学生就被EXCEL的神奇吸引, 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真实”环境的引导下,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就得到充分的提高。

●●借助导学提纲, 自主学习

在学生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后, 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运用导学提纲, 独立自学教材。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特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助导学提纲阅读自学, 二是动手操作探究。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 所以导学提纲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构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 使他们成为直接的“发现者”和“组建者”。2.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提纲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 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3.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 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4.教师要不断巡视, 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进度, 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供活动指导, 开发探究能力

一份好的导学提纲, 应该提供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探究”和“实践”都应当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目标明确的探索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 “探究”与“实践”常常偏离了方向, 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在“导学提纲”中编写的实践活动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路清晰、步骤明确的“活动指南”。比如在EXCEL数据编辑一节中的“设计表格”活动中, 我按照设计表格的过程为学生设计了详细的活动指南, 既告诉学生从哪里寻求帮助, 又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完善设计好的表格。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

另外, 对于有难度的实践活动, 在设计导学提纲时, 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小任务, 在学生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简单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或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总结规律的过程, 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并且掌握的知识技能学生也不容易遗忘。

3.如何编写“导学提纲” 篇三

“导学互动”教学法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导学互动。”它是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导学提纲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抓住了根本就实现了“互动”。

“导学互动”这一模式,“导学提纲”的编写是前提,也是学问。“导纲”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提纲材料的依据。它主要体现三个层次:1、简要提示2、认知与探究3、反馈与梳理。导纲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导纲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诱思”原则。“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导纲”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导纲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来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目的,而“诱思”是指在导纲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景,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诱思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2、系统性原则。导学提纲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如我在编写《神奇的玻璃家族》一课的导纲时,在“感知”部分设计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玻璃家族中的那几位新成员,它们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接着我让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玻璃特点和用途来进行推销,最后启发学生“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还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成员?”对复习导纲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各节课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3、针对性和分层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导纲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宜设低台阶、高密的问题情景,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灵活性,艺术性原则。导学提纲的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设计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诱发学生思考。

4.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复习提纲 篇四

多音字:壳 ;

形近字:柿、肺 ;

同音字:协、胁、协、谐。

二、《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课文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事物)。

“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2、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

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 一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5.初一语文口技导学案案 篇五

主备人:张萍审核人:黄华 备课时间: 5月11日上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二、学习过程:

1、交流预习所得。

(1)字

(2)词:归纳一下文中表示“一会儿”的时间副词

(3)全文内容摘要:(按三个场面概括)

(4)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为口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惊叹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3、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

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在文中找出能表现以上两个方面的语句)

4、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2)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练习题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字注音

1、屏.障()

2、呓.语()

3、齁.声()

4、曳.屋许许声()()

5、几.欲先走(三、解释加点的字

1京中有善.口技者()2施.八尺屏障()3众妙.毕备()4会.宾客大宴(5众宾团坐.()6夫叱.大儿声()7宾客意.少舒()8虽.人有百手()9妇抚儿乳.()10奋.袖出臂()1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12其夫呓.语()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的含义及词性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即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2()

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妙毕备。

4(),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5()

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也”一语中的“名”字和下列词语中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的字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那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用?

八、古今异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今:()

九、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遥闻深巷中犬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十、用原文填空

1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2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惶欲逃的语句:

3总写失火声音之逼真的句子:4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超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5第二自然段写口技表演的顺序是6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7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句子是:

8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

十一、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那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

3文章第四节运用了()和()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初一上册语文第七课预习导学案 篇六

1、具体分析三件趣事,和作者一起回忆天真的童年。尤其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

重点分析课文的第二、三件趣事。完成学习目标的1、2。

让学生娓娓诉说童年生活,感受物外之趣的魅力。

学法指导。

1、童年趣事的材料也许会有许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剪裁。

2、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久远,教会学生用学现代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3、结合自绘插图让学生对知识心领神会。

学习过程

检查旧知 导入新课

(一)、在知晓朗读节奏的基础上,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有文言味道。

(二)、文章回忆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语言作详尽叙述。

学习研讨

(一)、合作探究 品位鉴赏

1、这三件趣事的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可以随意打乱吗?

2、你们对哪一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3、结合每一件事,请同学们自行画简笔画。老师也画。其中第二件事由老师重点分析。以。。。为。。。的句式。作者的观察与想象、联想。还有第三件事,老师主要抓住其中的动词来体会作者的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思想。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再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作者文章中的哪些景象或事物变得美丽而奇特了呢?

5、很多人说“眼睛是窗户”,老师说“沈复的眼睛是放大镜,是美容镜”,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请用你们的双眼仔细观察教室里的一切,看有无新的发现。

6、“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作者眼里变了,寄予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让学生质疑,做到条条有落实。

课堂训练

1、本文作者是--代的--,本文选自----

2、本文以记趣为中心,记叙了哪三件事?-- -- --

3、解释加点的字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3)神游其中----

(4)鞭数十----

4、翻译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拓展延伸

一、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特点。“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特点。

二、课内阅读

1、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文第1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2)选文第2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是-------------------

(3)底1、2段间有什么关系?

(4)作者为什么“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7.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篇七

编写导学提纲要注意突出双基,要目标明确、内容科学正确,突出课文难点、重点、知识点。在导学提纲中要把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串,在情境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在问题的设计中,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自学和探究。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差,提纲则要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先让学生温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以利唤起学生的记忆,向新知识过渡。

编写导学提纲,教师必须提出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流程,提供典型资料,提出研究角度,提升学生认识,对教学主体和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也可重新组织建构。一句话,提纲要达到统领整堂课教学内容的作用,越细越好,越有启发性越好。上课后,老师首先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导入课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后,准确清楚地向学生明示课堂导学提纲,以使学生学有所依,带着明确的任务独立参与自学过程。

导学提纲可板书,可印发给学生,也可字幕展示。提纲内容要在上课后两分钟内传达给学生,如果用板书形式,最好在课下准备好,当导语结束板书完课题后即刻整体展示给学生。

在導学提纲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动眼、动手、动脑,围绕导学提纲读书找答案,同桌边看边讨论。读书是基础,学生依据提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朗读、可阅读。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分清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些自己能懂,哪些自己不懂;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是难点;哪些自己查资料能解决,哪些不能解决。学生根据导学提纲把握主线找要点,力求自己解决,真正作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记诵要点、知识点,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能理解,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信息,使学生自始至终根据导学提纲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不断创新的状态。利用目看、耳听、口读、手写的机会,亲自感悟知识接受过程,不但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在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自学期间,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不断地巡视:辅导差生、点拨中等生,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发现自学中学生不懂和有偏差的问题,先加以梳理归类,为精讲做好准备,使点拨有针对性。在巡视时教师切忌喋喋不休,以防分散学生注意力。自学巡视中教师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应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

在学生自学15分钟后,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题可以是导学提纲上的问题,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保证竞赛题有梯度,紧扣重点。竞赛完毕,教师再把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交由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最后老师作出评定,肯定自学及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有良好表现的学生,精讲点拨学生在自学中不能完全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中的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忽略点等,拓展引伸,完善导学提纲的内容。

8.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篇八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学生用)

班级:2016级班学生:使用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3.树立理想,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 “山” “海”的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

诱()惑喧()腾一瞬()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隐秘:②诱惑:

③喧腾:④一瞬间:

3.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5.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至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⒍孩童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想(幻想、理想),相信你也不例外。请你大胆地下来,相信你的梦想一定与众不同。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见预习1。

2.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朗读指导

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根据要求练习朗读。

(4)小组朗读,组内评价。

(5)分小组竞读,小组互评。

(6)全班朗读。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5。(小组互查,暂不评分)

三、质疑探究、品味语言:

1.探究质疑,品味语言:(小组内探讨,作好笔记)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6)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8)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9)“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10)“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2.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补充纠正,教师点评。

四、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1.教师总结:

2.当堂检测:(注意答题规范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

痴()想隐mì()yîu()huî().

喧téng()一shùn()间níng()成(2)将下列相近词语依次选择填在横线上。并说说为什么。

伏 / 趴痴想 / 幻想

小时候,我常在窗口。——山那边是什么呢?

(3)诗中的“大海”“群山”“爬山”分别指什么?

答:

(4)《在山的那边》一诗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答:

(5)“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6)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3.教师公布答案,组员自改评分。

五、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文章,解答后面的问题。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答:

3.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50字左右)

答:

9.赤壁赋导学提纲 篇九

编号:YW2009 编制人:吴桂霞 审核人:张俊凤 班级: 姓名: 小组:

《赤壁赋》(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赋”的特点。

3.培养诵读能力,读准字音,读出感情。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5.积累文言现象

二、重难点

读准字音 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现象

三、教学流程

1、知识链接:根据后面的材料了解苏轼和赋的有关文学常识。(请对人物及作品边读边划。)要点摘录:

2、听范读录音,用红笔标注生字读音。

3、结合注释了解字词释义大体疏通文意。(用双色笔圈住,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

4、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5、6、7、合作学习(小组内解决以上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向全班质疑)翻译下列句子

客有吹洞箫这,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探究未知(写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歌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擅长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 并称“北宋四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苏轼一生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三人对必有我师

10.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篇十

(二)一、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预习交流:

1、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2、父亲的小院子里有什么吸人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

1、选词填空。

显现 呈现

⑴ 暴风雨过后,天空又()出碧蓝的颜色。

⑵ 雾气逐渐消失,重叠的山峦一层一层地()出来。

衰弱 软弱 虚弱 薄弱

⑶ 困难欺负()的人,碰到坚强的人,只好乖乖低头。⑷ 解应用题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环节。

安静平静 宁静 恬静

⑸ 风停了,雨住了,西湖的水面又恢复了()。⑹ 上课铃响了,校园()下来了。

亲切 亲密 亲热

⑺ 老师()的教导使我永远不忘。

⑻ 大伙儿像久别的亲人一样,()极了。

⑼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战友,他们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周密 秘密 精密

⑽ 海洋科学家正在研制可以探测海底奥秘的()仪器。⑾ 工程人员在设计中,各种数据都要经过()计算。

激烈 热烈 猛烈

⑿ 战士们的心在()地跳动,恨不得一下子飞过江去。⒀ 在我军的()攻击下,敌军再抵抗也是无用的。

改进 改正 改善 改变

⒁ 有错误,()了,就是好孩子。

⒂ 我们要不断()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⒃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

⒄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家乡落后的面貌。

坚决 坚定 坚持 坚强

⒅王老师病了,他还()给我们上课。大家劝他休息,他()不肯。

夸奖 夸耀

⒆大家都()王红的功课学得最好,但是她很谦虚,从来不()自己。

2、在下面每组词语中,用横线划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1)录音机 电视机 录像机 电话机(2)西红柿 西瓜 梨 挑子(3)大学 中学 小学 学生(4)崇高 狼狈 理想 矫健(5)球类 乒乓球 足球 排球(6)萝卜 青菜 蔬菜 包心菜

四、训练提升:

1、、把左右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1)充足的精力(2)清澈的环境

充沛的时间清脆的泉水 充裕的理由清幽的歌声(3)灵活的嗅觉(4)恶劣的语言

灵巧的动作凶残的手段 灵敏的双手恶毒的敌人(5)崇高的理想(6)宝贵的友谊

高尚的品德可贵的经验 高昂的情绪珍贵的精神(7)推卸经验(8)支援生活

推广工作支持工作 推动责任支撑前线

五、达标检测: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1:(辽阔)的大地

()的脸庞()的心情()的影子()的声音()的北风()的情节()的细雨()的大

11.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篇十一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年改革)

1、根本原因: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2、改革的目的:为了摆脱危机,巩固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3、改革实施者:。

4、内容:(1)法律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2)地主再也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买这块份地。

5、改革的实质:是一次上的重大转折点。

(2)这次改革留下了大和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6、意义:(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3)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7、性质:。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年)

1、背景:①内忧: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

②外患:美国等国家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铺平道路

3、改革实施者:

4、性质:

5、内容:(1)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即向欧美学习。

6、影响:(1)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

12.初一作文提纲 篇十二

1.把握中心思想

好的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题目一般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作问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以,审清题目,才能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才能避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编写作文提纲式时,只有确立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等等。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2.要简洁明了

13.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篇十三

预习导学

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

(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

(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

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

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

(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见二虫斗草间。

上一篇:麻醉复苏室培训考核下一篇:规建监察办公室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