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交接班制度

2024-07-12

铁路交接班制度(共9篇)

1.铁路交接班制度 篇一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交接工作,全面考核建设工作成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竣工验收交接,是指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内容建成,由验收机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验收,移交接管使用单位运营或投产,并组成固定资产的整个过程。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改建等国家铁路、国家与地方或企业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的新增固定资产项目。

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的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铁路建设项目按照本办法组织竣工验收交接后,方能正式移交接管使用单位运营或投产使用;未办理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条 凡经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接管单位应按验收机构确定的时间及时接管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章 验收的依据、条件

第六条 验收的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发布的建设标准。

(二)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含修改和调整文件)。

(三)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含变更设计)。

(四)设计时已颁布执行的规范。

(五)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含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六)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对竣工报告的签署意见。

(七)设备技术说明书,从国外引进新技术或成套设备的建设项目以及中外合资的建设项目签定的合同和外方提供的设计文件、标准等资料。

(八)合同文件。

第七条 验收条件

(一)初验应具备的条件:

1.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包括外部配套工程及设备)已按设计要求建成,具备临管运营或投产条件。新建Ⅰ级铁路正线和既有Ⅰ级铁路正线改造行车速度达到60公里/小时。

2.环境保护等设施与其主体工程同步建成实施,并经审批本项目环境保护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与其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或实施,并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3.建设征地使用核查、报审、发证工作基本完成。

4.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或以上标准。

5.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试运转合格,其中从国外引进的设备按合同约定完成。

6.竣工文件及资料编制按规定完成,达到档案验收标准。

(二)正式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1.初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遗留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2.财务决算已经编制完成,并经过审计部门审计合格。

3.建设资金应全部到位,并与建设工程合同各方已结清资金费用。

4.正式运营投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即运营生产组织管理机构、上岗人员、设备状态、物资准备以及外部配套条件等,能适应正常连续运营生产使用的需要。

5.具有保修期的工程项目,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第三章 竣工验收任务和内容

第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

(二)对建设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

(三)对建设项目能否合格交付生产或者使用作出评价。

(四)对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

第九条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内容如下:

(一)检查工程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是否按鉴定时依据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设计规范、批准的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建成;配套辅助项目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

(二)检查建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检查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发生调整概算的,是否经过审批部门批准;材料、设备购置是否合理;工程其他支出是否符合规定。

(三)检查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类设计变更,是否按规定办理设计变更审批手续。

(四)检查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五)检查工程设备配套及设备安装、调试情况;主要设备经过联动试运转及考核情况;生产项目试生产情况;从国外引进设备合同完成情况。

(六)检查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设施是否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经考核是否合格;建筑抗震设防是否符合规定。

(七)检查运营投产或投产使用准备情况,运营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岗位人员培训、物资准备、外部协作条件是否已经落实。是否满足国家运输要求和运营行车安全。

(八)检查财务决算情况,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财务决算说明书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九)检查工程竣工文件编制完成情况;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设计文件、竣工文件、监理文件等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并按规定归档。

第四章 竣工验收程序

第十条 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程序主要包括初验、正式验收、组成固定资产。

初验是指由初验委员会组织参建各方与接管使用单位共同对建设项目检查,确认建设项目具备投产使用的条件。

正式验收是指验收委员会组织建设项目有关各方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认符合验收条件的由接管单位正式运营或投产。

组成固定资产是指由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正式验收后,向接管使用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由接管使用单位根据竣工决算完成固定资产的组成工作。

第十一条 初验前,承担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的施工单位按承包合同要求工程全部竣工,并经自验达到验收条件后,向项目建设单位报送《竣工申报表》(铁验表-1)及竣工决算有关资料。

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竣工申请后,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接管使用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建设项目各专业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是否已具备初验条件。同时,对已具备初验条件的,提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准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并向负责组织初验工作的单位报送《初验申报表》(铁验表-2)。对尚未达到验收条件的工程,要求施工单位限期完成。

第十二条 已竣工的建设项目应及时进行初验,负责初验工作的单位自收到《初验申报表》(铁验表-2)之日起,应在9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初验;若在此期间组织初验确有困难,经项目审批单位批准,可适当延长期限。第十三条 负责组织初验工作的单位收到《初验申报表》(铁验表-2),经审核确认符合工程初验条件后,报请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铁道部或铁路局、项目业主)组建初验委员会(或工作组,下同);同时组成线路、桥隧、房建土地、站场设备、机辆、通号、运输信息、给水、电力、财务、档案等现场检查专业小组。

第十四条 初验工作程序:

(一)各专业小组对建设项目分专业全面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验收条件;是否存在质量和影响安全生产隐患;竣工文件是否齐备、是否与工程实物一致;填写《初验专业小组记录表》(铁验表-3)。

(二)初验委员会对各专业小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处理意见、整改期限、复检时间和方法,届时再组织复检,不得将问题遗留到正式验收阶段。

(三)初验合格的建设项目及竣工文件(不含竣工决算资料)按初验委员会确定的时间移交接管使用单位,由接管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估价入帐。接管使用单位自移交之日起,开始临管运营或投产,并负责维修保养。

(四)初验工作结束后,初验委员会应向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初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建设依据和修建意义,工程概况,修建经过和竣工的主要工程数量,工程造价和概算执行情况,有无工程临管及工程临管运营情况,初验经过、存在问题和工程评价,初验结论。

(五)自初验后移交之日起,建设单位应在6个月内编制完毕竣工决算并经过审计;审计通过后即向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报送《正式验收申报表》(铁验表-4)。

第十五条 正式验收原则上在初验一年后进行。对初验后经批准实行临管运输或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在临管或试生产期满后,应及时组织正式验收。

第十六条 负责组织正式验收的单位收到建设单位的《正式验收申报表》(铁验表-4)后,经审核,确认申报项目符合正式验收条件,报请建设项目审批部门批准,组建正式验收委员会,确定参加验收人员。

第十七条 正式验收工作主要包括:

(一)审查建设项目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根据初验报告,对竣工验收工程或初验检查遗留问题进行复验或抽查;查看竣工决算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研究解决验收中出现的问题;对建设项目作出全面评价。

(二)对达到正式验收交接条件的建设项目,应在办理正式验收手续后10日内交付正式运营或投产,6个月内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正式验收,填写《竣工验收证书》(样式附后)并签字。小型项目或单项工程的正式验收,填写《竣工验收交接记录表》(铁验表-5)。

(三)经验收委员会对《竣工验收证书》签字验收的建设项目,接管单位必须按验收委员会确定的时间正式接管、开办正式运营或投产。

第十八条 验收机构对不影响运输安全的剩余工程或设备及其类别、数量、投资、完工日期、验收手续和方式,应在验收文件中予以明确。剩余工程完工后,经验收合格即可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九条 组成固定资产

接管单位应在正式验收后6个月内根据竣工决算完成固定资产的组成工作;对原为估价入帐的固定资产,应按竣工决算调整原估价和已计提折旧。

第二十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公安消防、环保、土地、档案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的铁路建设项目,为及时发挥投资效益,满足生产急需,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分期、分段或单项组织验收。工程全部完工后,再办理整个项目的验收。

分期、分段或单项工程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监督、监理和接管使用单位等组成初验委员会进行初验。初验合格的,按初验委员会确定的时间由接管单位接管使用和维修养护,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估价入帐手续。其开办运营或生产所需的竣工文件应齐全、完整,由施工单位在初验前7日向接管单位提供;全部工程竣工后,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划分办理整个项目的正式验收手续,已接管的工程在正式验收时不再进行复检。

施工单位对于既有线改造项目中拆铺下来的剩余轨料,亦应分区段、区间、车站在初验前向接管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二条 小型和限额以下铁路建设项目,经建设项目审批单位批准可不进行初验,工程竣工后自验合格的即进行正式验收。

第二十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责令接管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并由验收机构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五章 验收权限、职责及组织机构

第二十四条 依据谁审批项目谁负责组织验收的原则,按照建设项目审批权限,验收分为三级。

(一)经国家审批的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由国家组织正式验收。其中属于新建国家铁路建设项目由铁道部组织初验或由铁道部指定建设单位组织初验,属于国家与地方或企业合资的铁路建设项目以及地方铁路建设项目由项目业主单位组织初验。

(二)经铁道部或项目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的合资铁路建设项目,由审批单位组织正式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初验。

(三)经企业或公司自行审批的铁路建设项目由审批单位组织验收。

项目审批单位可根据建设项目规模等情况,委托具备相应验收能力的单位组织验收工作。受委托的单位须将验收情况及时报送委托单位。

第二十五条 验收机构职责

铁路建设项目的验收由各级验收委员会负责主持,验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的建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二)坚持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接程序和权限划分,负责铁路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

(三)制定验收交接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四)组织审查各种竣工文件验收资料和竣工图。

(五)按竣工验收内容进行工程检查。

(六)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国家、铁道部颁发的竣工验收交接办法和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负责对验收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质量、建设工期、投资控制等综合评定。

(七)初验委员会应提出初验报告,正式验收委员会应负责填制《竣工验收证书》,组织验收委员会委员确认并签字。

《竣工验收证书》应发送审批单位、建设主管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

(八)决定对其验收工程项目的交付运营日期和办理转入固定资产日期。

第二十六条 验收机构组成

初验阶段,由初验委员会主持进行验收。初验委员会由负责组织初验工作单位任主任,由接管单位任副主任,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督、监理、接管使用单位及建设项目相关部门任委员。

正式验收阶段,组建正式验收委员会主持验收工作。

由国家、铁道部和建设项目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验收时,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人。委员单位包括: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土地、环保、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卫生、消防、档案等部门),金融机构,总后军交部,武警总部,铁道部相关部门,建设项目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建设、设计、监督、接管单位等。

其他单位组织验收的,可根据建设项目规模情况参照上述情况组建验收委员会。

参加初验和正式验收的人员要精干,名额由验收委员会严格审定。

验收委员会于《竣工验收证书》正式签字后撤销。

第六章 竣工决算及竣工文件的编制

第二十七条 竣工决算编制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办理。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组织汇总整个项目的主要材料及劳力使用情况,认真进行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清理,分析投资的使用情况及效果,在建设项目正式验收前组织编制完成经审计的竣工决算。建设项目正式验收后,竣工决算随同竣工资料一起移交接管使用单位。

第二十八条 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接管单位档案部门协助指导。竣工文件要如实反映建设项目施工的技术状况和工程竣工的现状。如发现竣工文件与实际不符者,应追究原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责任。

建设项目开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各参建单位按档案部门提出的要求做好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工作。各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在施工中随时收集整理各种检查证、试验报告、原材料和产品出厂合格证、施工日志等有关原始资料,并及时对图纸进行校验;竣工验收前,将文件图纸按专业和单项工程进行汇总整理完成,由建设单位组织各有关参建单位将竣工文件向有关单位移交。

第二十九条 竣工文件内容及份数见附件《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及移交资料目录》。其中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竣工文件应交总后军交部、军区、武警总队,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等单位的内容及份数,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后及时与上述单位联系确定。凡在大中城市范围内的铁路建设项目,其有关竣工文件还应向省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竣工文件具体编制办法及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竣工文件和国家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应严格执行《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

第三十条 正式验收前按国家《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单位会同接管单位向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书。建设项目正式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按部有关规定上报竣工统计报告。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铁道部原发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接暂行办法》(〔84〕铁鉴字180号)、《关于〈铁路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接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铁基函〔1988〕73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负责解释。

附件1:

一、竣工验收附表

1.竣工申报表(铁验表-1)

2.初验申报表(铁验表-2)

3.初验专业小组记录表(铁验表-3)

4.正式验收申报表(铁验表-4)

5.竣工验收交接记录表(铁验表-5)

二、竣工文件附表

1.概算及决算支出对照表(决算附表一)

2.主要材料及人工消耗统计表(决算附表二)

3.设计与竣工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照表(决算附表三)

4.剩余工程及投资表(决算附表四)

5.工程技术条件表(建交-1)

6.车站表(建交-2)

7.路基加固及防护工程数量表(建交-3)

8.水准点表(建交-4-1)

交-6)

3)

4)

通信、信号、电力工程竣工数量表(建交-16)9.控制桩表(建交-4-2)10.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建交-5)11.铁路建设用地、青苗及拆迁建筑物补偿清册(建12.铁路用地界桩表(建交-7)13.桥梁表(建交-8)14.钢梁挠度及振动试验表(建交-9)15.旅客天桥、地道表(建交-10)16.涵洞表(建交-11)17.隧道及明洞表(建交-12)18.正线线路上部建筑铺设材料汇总表(建交-119.站线线路上部建筑铺设材料汇总表(建交-120.平(立)交道表(建交-15)21.22.房屋总清册(建交-17)

23.机务运转整备设备表(建交-18)

24.给水排水设备数量汇总表(建交-19)

25.电气化设备表(建交-20)

26.接触网主要工程数量表(建交-21)

27.送电线路数量表(建交-22)

28.配电线路数量表(建交-23)

29.燃料设备表(建交-24)

30.标准、非标准机械设备表(建交-25)

31.消防、环保、安全、医药卫生、空调设备表(建交-26)

32.铁路建设项目用地、拆迁及各项补偿全部完结结案表(建交-27)

33.铁路建设补充耕地及交纳开垦费清册(建交-28)

34.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交接清单

2.铁路交接班制度 篇二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 小董按时来接小李的班。由于俩人是好朋友, 小董就催下大夜班的小李赶快换工衣回家, 小李对小董简单说了一句“生产一切正常”后, 就急急匆匆去赶回家的班车了。而小董听到小李说“生产一切正常”, 接班后也就没有急于进行岗位巡回检查, 而是坐在值班室内看起了岗位培训教程。过了没有多大一会儿, 值班室外面的灌区内响起了哗哗的流水声。一听到流水声小董就预感到是水灌得冒顶了。尽管她立即采取了停机措施, 注水罐内的隔氧柴油还是流出了不少, 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冒顶事故发生后, 小李和小董都受到了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经济和行政双重处罚。受到处罚后, 小李和小董俩人相互指责。小董责怪小李没有详细交待水罐的水位情况, 小李埋怨小董上班后没有及时进行巡回检查, 互相不服气, 弄得俩姐妹关系很僵。

产生这一事故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还是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造成的。实行倒班制的连续性生产企业, 职工的交接班是一项不可省略、十分重要的操作环节,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提高交接班工作质量, 不仅有利于生产工作的连续性、高效率,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上下班次人员进行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运行情况的沟通交底,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和有效防控, 保证班组的连续安全生产。

交接班前后是职工思想不够稳定的特殊时间。连续上了几个小时班的职工, 在接近下班的时候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劳累, 加之想着回家后要做的事情, 往往急于把最后的工作任务朝前赶, 以保证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不影响交班;而刚接班上岗的职工, 由于离开生产岗位时间相对较长, 有的人还处在家庭生活的情绪当中, 走上岗位以后一时思想还难以集中, 因而使得在交接班期间成了事故多发的危险时刻。据相关资料统计, 近年来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80%以上是由于违章造成的, 而矿难事故100%是由于违章违纪造成的。可以说, 违章违纪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是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加以彻底解决的最大顽症。交接班制度执行不到位, 简单化, 图省事, 走过场, 在各类安全违章违纪行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抓好交接班环节的规范化, 是基层安全工作绕不开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交班人来说, 必须重视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做好交班前的巡回检查工作。当班职工在临近交班前, 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对生产流程进行仔细地巡回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进行积极整改, 个人整改不了的要及时向班长汇报, 由班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治理, 以保证不把安全隐患带到下一个班次, 为接班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条件。对那些一时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 要主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并在交接记录上对隐患存在的部位、已经采取的防范手段和下一步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记载, 同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和领导进行及时汇报, 以保证隐患始终处于监控之中。

要做好交班前的工具、仪器、仪表及其它用具的整理工作。生产工具和仪器、仪表既是生产劳动的手段, 也是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器材。如果工具、仪表等摆放零乱, 就会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为此, 当班职工在交班前要将本岗位的所有生产工具、仪器、仪表等擦洗干净, 然后归总分类整齐摆放到相应位置, 以保证生产工具、仪器、仪表的齐全、干净、完好。

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对本岗位的生产环境和机械设备进行擦洗, 做到窗户明亮、地面干净、场面整洁、设备无油污灰尘, 同时还要打扫好本岗位责任区的卫生。

要做好报表填写工作。下班前要对当班生产报表进行工整、全面、真实地填写, 对相关数据要进行认真核对, 确保没有差错。

要做好向下一班人员的交接工作。在下一班人员来接岗时, 交班人员不能急于离开岗位, 而是要向接班人员进行认真细致地交待相关情况。不仅要交待本班次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 更要把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运行状况包括出现的设备故障、维修处理的情况、目前还存在的问题等向接班人员一一交待清楚, 要和接班人员一道进行一次岗位巡回检查, 对生产工具进行对号交待, 特别注意事项以及交接情况要在交接班记录上详细记载, 并由双方签名确认。

对于接班人员来说, 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问就是要向交班人员问清楚上一班次的岗位生产运行情况, 有无遗留的生产问题和注意事项。对交班人员交待的事情一定要弄清楚, 没有听明白的要不怕麻烦, 反复多问几遍, 直到完全搞清楚为止。

看对交班人员点交的事项不仅要听明白, 更要实地看清楚, 要让交班人员陪同自己进行一次全面岗位巡回检查:包括班报表是否填写完整, 场地和环境、设备卫生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工具、仪器、仪表等是否齐全整洁, 流程运行是否正常。特别是关键要害部门更是丝毫不能马虎, 使听到的和看到的能够一致起来, 做到对岗位设备和流程的运行情况心里有数。

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上一班交待的事情要一一记录清楚, 需要当班处理的要及时进行处理;需要当班汇报的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需要当班注意的事项, 不仅要自己注意, 而且还要向下一班人员进行交待。如果不做好书面记录, 就有可能造成遗忘, 给班组工作带来不便。不仅要记录下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于上一班遗留的问题更是要记录详细清楚, 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以此明确责任。

对于班组长来说, 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帮促。在交接班的前后, 班组长不能脱离生产岗位。既要帮助交班人员做好交班前的问题整改和卫生清理工作, 也要帮助接班人员做好上一班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保证交接班前后的生产衔接和有序运行。

二是监交。做好双方交接时的监督检查工作, 确保每一次交接班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执行, 提高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力。对交接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确认, 避免发生问题以后相互推诿扯皮, 以减少班组管理工作中的矛盾。

三是开会。一方面, 要组织交班人员召开班后会, 总结本班工作情况, 肯定好的做法, 指出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要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 要组织接班人员召开班前会, 明确本班次的生产工作任务, 强调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一些重点环节的技术要领要进行详细讲解, 使接班者都成为本班次生产工作的明白人。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每一名职工爱企业、爱岗位的主人翁精神体现。在日常的交接班工作中, 必须严格坚持六个不交接的原则, 即处理事故或一个周期性流程操作未告一段落时不交接;设备运行异常不交接;设备、流程运行状况交代不清不交接;班报表记录不全不交接;环境和设备卫生达不到要求不交接;工器具不齐、不洁不交接。

3.铁路施工融资制度创新研究 篇三

1、改革总体思路

首先要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拓宽多种筹资渠道、形成多样融资方式。在投资主体上,要逐步从中央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府投资引导,各类投资机构、境内外企业法人运作的多主体投资;在筹资渠道上,要逐步从中央财政性资金及国内贷款为主,拓宽到财政投入、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利用外资等多渠道筹资;在融资方式上,要逐步从单个银行贷款为主,扩展到多银行贷款、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多方式融资。其次是制定分类投资政策、实行分层决策制度。

2、公益性铁路施工的投资主体、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

公益性铁路的修建和运营,主要体现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铁路施工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国土开发铁路、国际通道铁路,城市运输型的铁路包括市郊、轻轨铁路。一般来说,只有中央及地方政府作为此类铁路建设的投资主体,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铁道部代表的中央投资、地方财政投入、铁道部债券收入、以及开发银行优惠贷款等。

3、经营性铁路的投资主体、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

经营商业型铁路主要是为满足新的运输需求服务的,其盈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经营性线路一般来说运量水平较大,运输企业可以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进行多元化融资,如合资修路、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利用外资、贷款等方式。通过分类建设与经营,可以理顺政府与企业及市场的关系,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二、打破垄断,建立多元化融资制度

1、在市场准入制度上引入拍卖特许经营权

特许经营权是企业获取的在一定期限内对某项业务的垄断经营权,一般是通过参与竞标被授予的一种权力。中标者往往是提出实现收入最高者或要求成本补贴最少者。特许经营在英国、阿根廷等国铁路已实施,主要是将已有的铁路授予竞标优胜者经营这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补贴,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融资角度来说,通过转让已有的存量资产的经营权来获得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投入到新的铁路施工中。从经营角度而言,这实际上是通过竞争择优进入市场,尽管优胜者进入后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但是政府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一定的特许经营期,如5年、10年等,然后又进行新的一轮准入竞争。从我国铁路来看,可以选择一些支线进行试点,区域性客货运公司也可以尝试实行特许经营权招标。

2、通过分类,吸引新的投资者参与铁路施工建设

我国线路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完全依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铁路建设迫切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建设和经营,而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投资回报。这就需要对于不同的线路,应该根据运输量、运输品质等进行分类,同时分清经营性与公益性运输,并且对公益性运输给予补贴,使得经济效益较好的线路能够有条件吸引社会及外国投资者的参与。

3、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补偿机制

鉴于铁路的特性,许多国家政府对路网建设项目给予了必要的财政投入或资助。如改革后的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对铁路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投资的90%来源于联邦政府。中国的国情和路情不同,照搬国外做法肯定不行。但无论如何,政府有责任通过财政投入或资助,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在政府资金引导下,吸引社会投资者合作建设;对有经营收入但不足以回收成本的建设项目,在价格改革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具有财政补贴性质的“补贴基金”等方式,给予投资者适当补偿,等等。

三、拓宽融资渠道,引人多元化资本

1、合资方式

合资建路将成为今后铁路建设的重要方式,不仅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资,而且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多方面投资者。对于路网干线来说,除中央政府投入并控股外,应制定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大力投资,并鼓励地方企业、外资积极参与投资。对于位于路网终端、相对独立的支线、专用线等,可以由国内社会资本或外商控股,甚至可以由他们独资建设及经营。

2、发行股票、债券融资

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效益好的铁路股份公司可以上市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其中发行优先股也是一种可行方式。广深公司、大连铁龙公司等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其他铁路企业应该积极进行股份制改制,创造条件,在国内外发行股票筹集社会资金。铁路建设债券已逐步成为铁路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但目前是由铁道部作为发行主体,实际上。可以大力促进铁路企业提高经营能力,发行多种形式的铁路企业债券,另外,还可以尝试发行可转换债券等。

3、建立铁路施工产业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稳定的投融资方式。在我国发展铁路投资基金,一方面可以随着国内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步引入各种基金;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吸引外资,特别是境外养老保险基金等。

4、施工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近年来国际上基础设施的新兴融资方式,BOT、TOT实质上属于特许经营。前者是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是政府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完全转让给某一公司法人,到期后,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政府。这种经营方式,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谈判和法律规范工作。后者是将已有资产转让经营,这种方式减少投资者的建设风险,相对易于谈判和操作。因此,我国铁路可以尝试在铁路支线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ABS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和未来收益作为支持和保证发行证券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依赖于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项目,而企业背景关系则不是至关重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较普遍,在其他亚洲国家也开始越来越多,中国远洋总公司已经开始了尝试。

5、积极引入外资

我国铁路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同时,国际资本也会进入中国铁路。铁路施工利用外资的前景是光明的,应结合国际投融资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诸如上述BOT、TOT、ABS,境外股票、境外债券等。对于收益较好、独立性较强的铁路施工项目,可以到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参考文献:

[1]王茜,《关于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4.交接班制度 篇四

一、交接班必须按时在工作岗位现场交接。

二、交接班要求按规定的项目认真进行检查。

三、交接班必须严格执行“七交”与“七不交”。

1、交接清本班岗位的设备运行情况,交待不清不接。

2、交接清本班岗位设备故障和隐患,交待不清不接。

3、交接清本班岗位应处理而未处理问题的原因,交待不清不接。

4、交接清本班岗位工具和材料配件的情况,数量不符不接。

5、交接清设备和场地卫生打扫情况,设备运行记录填写不完整或未填写不接。

6、交接清交接记录填写情况,填写不完整或未填写不接。

7、交班时,不交给无证者和精神状况不良的人,当班工作人员交待不清不接。

四、接班时,接班人认为未按规定进行交班,有权拒绝接班,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5.交接班制度 篇五

一、交班前20分钟,值班员向值长汇报设备运行状况,交班值必须对本班的工作情况作详细记录,对交接班卫生区域进行全面清扫;

二、交接班应按点交接,不得无故拖延,在未正式交接之前,交班成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三、接班人员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值班现场,按岗位进行对口交接,查阅运行记录,询问情况,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1、系统、设备运行方式;

2、设备运行状况;

3、设备检修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4、当班时间内设备故障情况及运行方式变更情况;

5、检查安全工器具、钥匙、办公设施等有无短缺或损坏,若有应及时向交班人员提出并作好记录,否则一经接班,由接班人员负全责;

6、对值班区域卫生进行检查,发现卫生不合格时,及时向交班人员提出,待清扫干净后再接班,否则一经接班,由接班人员负全责;

7、调度命令及上级指示;

8、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完成情况;

9、设备异常或异动后,必须到现场进行交接,否则因交接不清发生问题,除交班人员无交代、无记录以外,均由接班人员负全责;

四、交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详细介绍设备运行方式、设备异动、本班操作、存在问题等情况,并和接班人员到现场查看以下内容:

1、设备重大缺陷;

2、工器具、钥匙、公用办公设施、交接班卫生区等;

3、异动后的设备;

五、交接班应做到“三交”、“五不接”:

1、三交:(1)口头交接;(2)书面交接;(3)现场交接;

2、五不接:

(1)未做好交班准备不接(如记录不清、交待不明、心中无数等);(2)在事故处理或操作过程中不接;

(3)工器具、资料不完备不接(如钥匙、公用设施、日志、两票、各种记录等);

(4)交接班卫生区域未高标准清扫不接;(5)遇有明显妨碍设备安全运行的情况不接;

六、交接班程序

交接班准备——查阅记录——询问情况——检查设备——召开班前会——按时交接班——召开班后会

七、召开班前、班后会

1、接班班长在正式交接班前的五至十分钟列队召开班前会,班长清点人员,了解接班人员精神状态,安排部署本班工作;

2、交班班长在正式交接班后列队召开班后会,总结当班值班纪律、安全文明生产情况、点评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布置班后其他工作及注意事项等;

八、交、接班班长双方在运行日志中签名确认后,由接班班长发出接班令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开现场;

九、在处理事故或进行重大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交接班时发生异常,应停止交接班,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在交班值负责人的指挥下协助处理;接班负责人在运行日志内签字后即表明交接班工作结束,若此时发生异常和事故,应由接班人员处理;

十、交接班过程中,必须保证两台机组各有一名主值班员监盘;

十一、接班人员检查出的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交班人员应立即进行整改,对于不能整改的项目,由交班人员在日志或记录中注明,并向上级汇报;

6.交接班制度 篇六

一、目的

交接班是交班与接班者之间交流情况、明确双方在生产上的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连续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杜绝因交接班不清楚而造成设备异常运行或事故的发生。为了加强车间管理,严格交接班程序,全体运行岗位人员应自觉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并正确实施: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倒班运行岗位。

岗位交接班必须做到严谨、周密、上下衔接。交接形式以书面签名为准,必要的交代必须规范、清晰、明确。交接班双方应本着“相互创造条件,主动协作配合”的原则,不准推诿扯皮,建立良好的交接班秩序。

三、交接班双方的责任

(一)、交班方的责任:

1、下班前半小时,班长和各岗位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安全、消防器材、物品摆放、工器具及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本岗位检查出的问题并按规程和要求积极处理。

2、交接班应坚持各岗位对口交接,交班人员必须履行向接班人员说明情况的义务,实事求是的主动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本班运行情况、设备缺陷情况和处理情况、注意事项。设备如有变动、重大缺陷或异常情况时,交接班双方应共同到现场,待情况了解清楚后经双方班长批准方可进行交接班。

3、各岗位负责检查生产、设备、安全、消防器材、工器具及设施是否齐全,做好本岗位记录。

4、在接班人员未同意交接班记录签字之前,任何岗位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岗;对于接班人员提出的问题,交班方班长及本岗位人员必须给予积极处理,处理不完不准离岗。并虚心听取接班人员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及时进行处理及完善。没有处理或仍在处理的问题和设备故障未经接班方班长同意不得擅自离岗;交班方必须协助接班方处理完后交接离岗。

5、对于本班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设备隐患和车间及公司各部门的通知、生产任务和注意事项,一定要和接班人员讲清楚、交明白。

6、交班人员必须在交班接后才能离岗,到交接班时间,接班人员仍未到达岗位,交班人员应继续值班,直至接班人员到达时方可进行交接班。

(二)、对接班方的责任;

1、接班人员应换好劳保用品依正常上班时间提前15分钟到胶粉操作室签名参加班前会,然后进入生产现场,对本岗位的生产、设备、安全、消防器材、工器具及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一定要详细、认真。接班者与交班者按巡回检查路线和内容,在生产现场进行对口交接;接班人员在接班后方可进行有关设备的操作。

2、接班方各岗位要认真查看交班方的岗位记录,并对交班方交代的问题要听清楚,接明白。

3、接班方班长要认真清点本班人员是否全部到齐,对于迟到者按公司相关管理条例处罚。

4、接班方班长要认真点查消防器材、工器具及设施是否齐全,对于缺失的要作好记录,由交班方班长和岗位人员签字,否则由接班方负责。

5、接班方和交班方认为交接内容无问题后签字。

(三)、对交接过程的要求:

1、交接班时间 白班:5:50;中班13:50;夜班:21:50。到点按时交接。

2、严格执行“十交、五清、五不接”规定,即:“十交”:交任务,交操作,交指标,交质量,交设备,交安全环保、消防器材和卫生情况,交问题,交经验,交工具,交记录。

“五清”即:看清、讲清、问清、查清、点清。

“五不接”:设备润滑不好不接,工具不全不接,操作情况不正常不接,记录不全不接,卫生不好不接。

3、交接班时发现重大故障由各岗位交接人员共同处理;若交班人员自行离岗,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交班人员负责;同时接班者积极协助交班者进行处理,待故障告一段落,经交接班双方协商同意后,再进行交接班,要做到即讲原则又讲风格。

4、接班班组若人员未到岗,则该岗位的交班者必须得到交接班双方班长许可后方可离岗;接班班组因故缺员,由双方班长协调,必要时由上班人员连岗,确保生产岗位有足够的人员。

5、交接班签字后在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及交待中的问题,一律由接班人员负责处理。

6、交接班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由双方班长协商解决。当双方班长解决仍有困难时,应及时汇报车间主任和生产经理协调解决。

(四)、对班前会要求:

1、参加班前会的人员:由接班班长主持,参加人员:接班方全体人员,交班方班长。接班班长休班,由接班班长主持或车间指定他人主持。

2、具体内容:1)接班班长检查出勤情况;交班方班长汇报总结本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问题及事故的处理情况,生产及设备运行情况;车间及公司各部门的通知、生产任务和注意事项。

2)接班班长安排本班工作及安全生产方面注意的问题、要求和任务。

四、交接班记录的内容:

1、交接班日记应填写接班情况、本班情况及交班情况三方面内容。2、接班情况:简明扼要的记录上个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问题及事故的处理情况,生产及设备运行情况。

3、本班情况:详细记录本班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工艺指标、产品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辅料消耗和存量情况。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及管道的跑、冒、滴、漏情况。本班各种记录表是否齐全规范完好。消防、防护用具、各种仪器的使用、岗位清洁卫生等情况。车间及公司各部门的通知、生产任务和注意事项。

4、交接班日记和生产原始操作记录要做到及时、真实、准确、详细、整洁,杜绝弄虚作假。

5、交班情况:生产任务和产品交质量要求,存在的问题,车间及公司各部门的通知、生产任务和注意事项。

6、交接班记录必须有交班者、接班者签字认可。

五、注意事项

(一)、出现下列情况,不准进行交接

1、生产设备有异常但情况不清或问题严重,应先处理后交接。

2、工器具、防护器材、消防器材不齐全,岗位卫生不好,定置管理不好,不准交接。

3、原始记录不清楚、不清洁,不准交接。

4、故障未处理或接班者忙不过来时,不准交接。

5、接班者不签字不准交接。

6、接班人员精神不正常(如酒后上班),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

(二)、考核

1、交班人员未办理交接班手续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罚款10元。

2、接班人员不提前15分钟参加班前会的,罚款10元。到正常上榜时间,接班人员仍未到达岗位,按旷工处理的同时每次考核责任人30元。

3、接班班组因故缺员,由双方班长协调,安排上班人员连岗,除工资外,奖励50元。不服从的,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4、对接班人员提出的属于交班人员职责范围的问题不解决,每次考核责任人20元。

5、交接班互相扯皮,推诿,影响正常的交接班秩序,每次考核责任人和双方班长20元。

7.铁路交接班制度 篇七

[关键词] 铁路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已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很重要的工作。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开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就铁路企业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思路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铁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内控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有章不循,违章不纠,是目前铁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单位内部不可能完全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由于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方面,无法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内控制度,逾越控制,滥用职权,人控现象严重,使得控制力度层层递减,控制效果层层弱化。甚至有的单位领导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没有把它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致使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2.企业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铁路企业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大都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失效,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如: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隐瞒虚报收入和利润;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法制制约的社会大环境没有形成

由于我国目前还尚未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社会大环境。因此,在一个单位内部也很难形成有章可循,违章必纠的局面。

2.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对会计工作的热情,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对待会计工作随意拖拉,不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导致会计工作水平下降,给企业造成损失,甚至个别会计人员为了讨为领导或谋取个人利益,弄虚作假,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机制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不能产生有效的制约,令职务犯罪有可趁之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有的企业虽然有比较完善的控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敷衍了事,令铁路企业监管机制形同虚设,起不到震慑和监管的作用,令某些人心存侥幸,无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二、建立和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起到有效制约会计人员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1.以建章建制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铁路企业会计控制制度

人本身具有欲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公平性,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以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认识为突破口,提高内部监管力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个科学、严谨的体系,而企业领导对其负有重大责任。如果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理解,甚至是抵触的,那么就会造成执行不得力,使内部会计控制的效力大打折扣。如果企业领导人能够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出表率,带头执行,公正的组织、协调各种关系,就能较好的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三、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路

1.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具体应从下面三个层次考虑:

第一个层次是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

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工会、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2.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环境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失效,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都离不开制度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等客观环境,也包括人员素质、工作手段和方法、行为等主观环境。人作为主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始终贯穿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有效实施等全过程。最近,媒体不断披露某些公司做假账的丑闻,并不是说明这些公司没有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关键是企业领导及有关业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起社会那么样的作用。

(1)领导经营理念

随着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会计人员由企业领导聘任、解聘及决定报酬,尽管《会计法》从法律上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保护,但会计人员在经理负责制下对握有自己“就业权”的主管领导进行会计监督,仍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企业领导应该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自己的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为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2)会计人员操守

前国家总理在视察工作时为上海会计学院的题词中曾提到“操守”二字: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执行制度的会计人员只有依法履行职责,大公无私、坚持原则、诚实守信,才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效力。

(3)全员素质

企业要大力加强全员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时反馈有关问题和缺陷,促进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4)机构设置。作为人力资源和岗位设置的职能部门,按照人事政策科学地设置岗位编制,并在关键的岗位配备恰当的人员,使因岗位设置不当而造成会计控制失效的程度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3.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力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的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需要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法违纪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动力与压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有效和完善。

4.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效果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知识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不仅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信息沟通的重要载体。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可以使企业各部门及时掌握运营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做出正确的决策和业绩评价。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内部会计控制的大部分内容也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及时得到了反馈,不断完善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影响。

今后还要加强开发和引进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8.交接班制度 篇八

1、交班人员应提前半小时做好交班准备,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达交接班现场做好接班准备。接班人员未能按时到达,交班人员不能离开岗位。

2、当班的班长要正确、清楚、可靠地记录各种生产记录,并及时当面给下一班的班组长。接班的班组长不仅要看上一班的记录、听交班着的介绍,还要到异常的设备或作业点进行查看,为计划、布置当天的安全生产作依据。

3、交班人员在交班前,应将生产现场或者机械设备检查清理好,对机械设备要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或上报,填写好交接班记录;清点好材料、工具和备件;搞好现场卫生。

4、接班人应和交班人一起完成交接班工作。接班人员在听取了交班人员的生产情况报告后,应对生产现场或机械设备做详细检查,看是否与交班情况介绍一致,向交班人员了解安全情况。

9.铁路交接班制度 篇九

关键词:市场经济;铁路工资;制度分配

中图分类号: F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2-2

0  引言

铁路工资的分配制度作为现代化管理制度,不仅是一项相对复杂、艰巨的管理系统,而且也关系到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铁路部门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能,让他们为铁路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员工的,只有员工的薪酬制度合理,企业才能留得住人才。铁路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一定得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工资分配制度进行深刻的探讨及分析。

1  铁路工资分配的基本现状

铁路工资分配需要遵守的原则为落实铁路局安全生产主体与市场经营主体责任,将铁路工资分配的导向、激励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管理,分别为铁路局、站段、个人。国家铁路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铁路公司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还不够明确,特别是运输价格的定价权。铁路运输价格一直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运输设备不断在更新,铁路覆盖区域也越来越为广泛,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为了保证铁路企业盈利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只能降低铁路职工工资成本投入,虽然铁路企业各个部门都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铁路职工收入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增长速度要比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差很多,消减了铁路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铁路职工队伍很有可能面临断层情况,一线生产力投入不足。

1.1 基础工资的分配

铁路部门的基础工资是有铁路企业直接发给员工的最基本的薪酬。这是开始从事铁路的相关工作正常应得的报酬,当然,所担任的岗位不一样,其底薪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铁路职工的基础工资是由技能、岗位工资、各种津贴及加班工资组成。

1.2 绩效工资的分配

对铁路部门的绩效工资进行分析,绩效工资可以具体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任务指标挂钩清算的共性钩挂工资。第二部分,对单位生产经营现状、安全程度、成本投入以及工作质量进行审核的考核工资。铁路线路覆盖区域较广,单位数量众多,只有众多部门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铁路运输指标。铁路企业中的一些岗位,因为没有可以计量的考核内容,所以只能依据岗位进行工资分配。

2  铁路工资分配制度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资分配的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不明确

铁路工资的分配虽然是根据岗位和技能有所区分,但是这种分配方式没有明确的劳动力市场价位。从而缺少竞争力,一些尖端岗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岗位低于同等劳动力市场价位。这就到导致了铁路部门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团队固定人才不稳定。反而一些简单易操作的部门工资水平高于其市场经济价位的水平,并且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稳稳地持续下去。另外企业内部工资变化浮动偏小,这就使企业内部的竞争力减小,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的参考。铁路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价位机制,那必然会影响铁路行业的长期发展。2.2 工资分配不规范

基本工资,包括:技能工资和岗位工资,占工资总额58%。各种津贴及加班工资,这部分是国家明确规定发放的部分占工资总额6%,挂钩考核工资占工资总额36%。从中可以了解到铁路职工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在总工资中占有比例较小,津贴、加班等辅助工资项目繁多,这些工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审核条件,致使铁路工资分配规范性较差。在同一岗位,年龄50岁的职工与刚参加工作年轻人收入差距不到400元,没有体现累积贡献,老少收入主要差距在技能工资和在岗年限津贴,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甚微,对于年轻人没有上升的动力不足。

2.3 与铁路运输的模式不协调

随着铁路运输制度的改革,铁路部门的工资分配制度与铁路运输的模式不协调。一些劳动组织机构的不断调整,岗位职责与员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的阐述就是体力劳动人员数量减少,而技术人员与设备运行维护人员数量逐渐增多,原有的铁路工资分配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铁路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求。

3  应对铁路工资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措施

3.1 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工资分配制度

铁路工资的分配制度应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国家授予铁路企业客货运输定价权,去除计划经济因素,重点开展以市场为向导的工资分配模式。做到全面采取市场定位机制,调整岗位职责。整合分配方式,明确岗位的工资标准。其次依据劳动力市场价格标准,转型注重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的薪酬分配,让其等同或高于市场价位水平。最后降低服务性及简单操作岗位的薪资增长幅度,增大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的差别。使铁路内部工资分配与劳动力价格机制相协调,争取做到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工资分配制度。

3.2 加强岗位工资绩效的考核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企业的工资分配主要是靠绩效。加强绩效考核的力度,完善职位绩效工资的分配制度。现阶段,铁路企业技术人员与设备维护工作人员数量不断上涨。部门结构也越来越为复杂,其中包括了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众多单位。因此,在调整职工的劳动岗位责任时,要以劳动的强度、条件、性质、技能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建立更为完善的岗位工资绩效考核制度。要不断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落实,致使工资等级与职工技术水平紧密联系起来。铁路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才保障,技术型人才更是铁路企业的重要财富。只有将技术水平与铁路技术人才工资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提升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3 应进一步完善工效挂钩指标体系

“功效挂钩”设置时,不仅需要考虑挂钩指标的典型性,同时还需要使得挂钩指标具备全面性特点。挂钩指标确定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点就是要具备代表性。需要将本单位任务完成实际情况全面呈现出来,突出效益。第二点,要突出重点,指标要少而精。一个单位指标选用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三维。第三点,指标考核便于操作,透明度也较为良好,单位可以按月、季度自行计算。预测工效挂钩指标体系完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及时找寻有效措施进行调整。

3.4 进行竞争上岗机制建设,优化劳动定额管理

无论是一线生产工作人员,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需要采用竞争上岗机制,从而将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与考核,落实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塑造高素质铁路职工队伍。铁路企业要做到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的政策。提升铁路企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加铁路职工工资的总分配额度。对劳动定额管理进行优化,要根据铁路生产整体布局的调整、工艺流程的变动,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和改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优质性,更深层次挖掘劳动力的价值。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铁路工资分配的制度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为了加快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完善铁路工资的分配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就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工资分配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状发现了铁路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以下解决问题的措施:首先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工资分配制度;然后加强岗位工资绩效的考核力度;其次建立新型双模式的薪酬结构;最后转变上岗机制,采用上下自由的上岗模式。使得铁路工资的分配制度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好地促进铁路行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常辉.有关铁路企业工资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外资,2012(8):262-264.

[2] 卢颖谦.关于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7):161-163.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调研报告下一篇:震撼人心的词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