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2024-09-17

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共12篇)

1.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一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安全教育意见与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安全教育制度如下:

一、安全教育领导机构

成立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解决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组长:付银平

成员:王云菊 马桂春 及各部门负责人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意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预防触电、溺水和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安全知识教育、校外活动安全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生活中各类安全常识教育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楼道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三、安全教育主要形式

1、教师会。利用例会、教师安全专题会、暑期教师会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

2、学校集会。一般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校学生集会,总结本月安全工作,安排下月安全注意事项。

3、专题报告会。邀请有关部门来校作专题安全知识报告。

4、班会。各班利用班会,结合本班实际,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

5、板报、图片展览、安全教育光盘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

6、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理化生实验课。课前有关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教育。

四、安全教育职责

一、团队工作职责

1、利用橱窗、板报、教师会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依法执教,热爱学生,面向全体,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3、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4、学生离校及时播放安全提示。

5、每学期做一次交通安全、法制等教育报告。

6、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教育图片展览。

7、每学期举行一次交通法规、法律常识、消防知识、安全知识为内容的知识竞赛或讲座。

8、每学期组织观看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录像片。

9、定期指导或召开安全教育专题班会、团会。

二、教务处职责

1、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渗透安全教育。

2、教育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遵纪守法,依法执教,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3、教育教师注意实验课、室外课的规范操作和安全管理。

三、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要充分利用班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并详尽记录。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2、每周班会,要及时总结上周安全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今后安全注意事项提出明确要求。把安全教育作为班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3、每学期开学、放假、集会、实践活动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教育工作。

四、教职工职责

1、平时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训练安全防护技能。

2.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二

在现代学校的管理中, 管理制度建设已日趋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中2009年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一个新课题。

绩效考核是学校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更是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教师绩效考核与绩效分配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紧密相连:绩效考核不到位, 绩效工资实施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绩效考核不科学, 就难以保障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一、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应“多彩”

1.常规性劳动和创新性劳动相结合。教师的工作有其规律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因为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而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又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这更可彰显教师的劳动价值。所以学校在考核教师时, 既要考察教师落实教学基本常规的效果, 如备课、上课、作业等, 又要关注到教师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方法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做到常规性工作求突破、创新性工作求开拓。

2.显性劳动和隐性劳动相结合。“显性劳动”指教师组织驾驭课堂的一系列预设并实施的过程, 既包括在校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和必要的质量检测, 也包括策划、组织、辅导学校社团活动等需要在工作日内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隐性劳动”指教师在相关课堂之外和休息日期间进行的本职教学以外的智慧活动, 如:课外指导学生、研究教学、制作教具, 节假日进修、课题研究、教学准备工作等。相对来说, “隐性劳动”很难以准确的量化指标来评定, 但课下和工作日之外的相关活动却是教师工作能力和精神品质的最大区别, 也属于教师劳动的一部分。在一所学校尤其是城市重点学校, 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之外, 还有不少与学生生活学习和教师业务进修密切相关的教育、教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因此, 学校在考核时不能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应合理兼顾。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相结合。教师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 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案和学案属于复杂劳动;当教案最终定型, 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学、板书、练习, 就变成了相对简单的劳动。教师批阅几十本内容相同的作业属于重复简单劳动;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大量地阅读参考资料, 掌握教材背后的知识点, 从中进行整理、精选、加工, 却是教师的复杂劳动。这两种劳动形式密切存在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 相对而言, 复杂劳动更容易被“隐藏”, 在考核中也更容易被忽视。

4.短时性劳动和长期性劳动相结合。短时性劳动指教师在一节课、一个教学案例或一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这主要取决于教学业务水平;长期性劳动指教师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几年中的工作表现、业绩, 这主要取决于职业道德、信念。在考核时, 学校应当既看教师的短时效果, 重视教师的一节好课、优质案例或一篇教研论文的获奖情况, 更要考察在较长时段内教师的综合表现, 重视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及人格形成的影响和感染, 通过多种策略全面了解教师为此的用心和付出。

5.个体性劳动和整体性劳动相结合。个体性劳动指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整体性劳动是指每一个教师在整个教师群体当中除本人分内的工作之外, 还要承担学校团队整体教育教学工作, 如骨干教师在集体教研、评课议课中所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再如每人要承担的值周、卫生清扫等整体性的育人工作。这里尤其要提出的是当前在学校工作中日益凸显出的问题:团队合作。很多老师做自己工作时努力认真, 而做整体性的团队工作时, 却推三阻四, 敷衍应付。所以考核时, 要将教师的个体性劳动和为团队所付出的整体性劳动相结合, 纵向与横向结合起来综合考察。

6.教学业务和师德修养相结合。教育出好学生才是好教师, 教师的劳动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 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 更要“传道”。因此, 学校既要重视教师工作的对象化成果, 以教学效果、业绩考核教师, 又要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积累, 以教师个人的专业化进修、教科研成果、个人荣誉等认定教师的业绩———将二者结合起来, 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期望, 全面体现出教师的劳动价值和教师自身的工作荣誉感。

二、绩效考核的评价方法应“多彩”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直观体现教师业绩的内容, 如出勤量、工作量、备课、作业、教学质量检测成绩、教育教学科研等各类奖项的等级和数量等, 学校可采取量化考评的方式, 以分值记入绩效考核。对体现隐性劳动、复杂劳动、整体性劳动, 尤其是师德等方面的考核, 学校难以量化, 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以等级的方式记入绩效。例如:我校在实施绩效考核后制定了一份非常具体的实施细则, 教师讲一次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传一篇教育博客、参加一次课题研究等等, 各记几分都有详细规定, 涉及到学校各方面工作。除量化之外, 学校还对教师的敬业爱岗、遵守纪律、终身学习等师德方面, 以及个人参与学校整体性工作进行了等级评价。两方面结合评价, 教师的整体业绩有了明显提高。

2.自评与被评相结合。学校绩效考核要坚持以人为本, 即针对教师个体, 学校不仅要注重他评 (组评、学科评、校评) , 还应该注重教师自评, 给教师评价自己的权利和机会, 让教师阐述和展示别人不容易见到的隐性成绩。如, 我校在考核程序的第一项就是“个人述职”和“自我评价”, 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全体成员面前, 回顾自己一学期的工作经历, 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收获与不足, 其他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补充, 以增进团队凝聚力。

3.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考核中, 学校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 即各项考核的最终结果, 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重点考察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过程性的行为措施, 看做每项工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环节步骤, 不让教师最终不够理想的成绩埋没了为此项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如, 我校在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方面就是着重看教师课题的研究过程, 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评价细则, 重点考察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以及是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 并且把这一项的分值给的较高, 而对于有科研课题却没有研究过程和参与实践的, 学校则不予记分。

三、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应“多彩”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是整个考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确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更好地提高工作绩效, 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师劳动价值的尊重。

1.用于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和调整。这是绩效考核结果最主要的一种用途。绩效考核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师对学校绩效的贡献, 以更好地在绩效工资分配的过程中体现公平性原则。学校可以按照政策规定和考核细则, 将绩效分值和薪酬对应, 科学设置, 分层量化, 实事求是, 公正公平, 落实兑现。

2.用于教师的岗位调配。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是人员调配的重要依据。人员调配包括学校教师工作岗位的轮换、转岗、升迁或降职, 如果绩效考核的结果说明某位教师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岗位, 就需要查明原因并果断地进行职位调换, 将该教师从现有的岗位上换下来, 安排到其他能够胜任的岗位。

3.用于教师荣誉推荐和晋级。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荣誉感, 而且有的荣誉还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在上级部门和学校评选“模范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以及职称晋升等事项中, 学校优先推荐在整体工作中绩效优异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树立典型, 学校有充分的依据, 教师信服, 操作公开, 让这部分教师享有应有的专业技术声誉和实际利益, 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 并能够带动全体教师有益成长。

4.用于教师的精神激励。教师的劳动主要是精神劳动, 所以保持精神的鲜活是极为重要的。对绩效突出的教师应以校内评选、口头表扬、介绍经验、风采展示、外出培训, 以及优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赛事、选拔等形式, 给予精神激励。通过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 让教师倍感荣耀, 不断增强前进的动力。

3.高校资金安全与学校内部制度建设 篇三

【关键词】 高校 资金安全 内部控制 制度 建设

一、前言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得到迅速的发展,建校规模及学生人数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高校出现较大的变动,这些巨大的变动必然牵动到高校的财务工作,给高校的财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并逐渐暴露出高校财务工作中的诸多漏洞,高校面临着诸多资金安全风险。如何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确保资金的良好运转,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是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环节,对高校的资金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处于关键地位,它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其资金安全管理水平。

二、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现状

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挪用公款及贪污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指南。新会计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资金安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由于缺乏对高校实际情况的考虑,其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停留在理论层面,具备较强的原则性,但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因此操作性比较低,无实践意义。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误将一些涉及到财务方面的政策法规当成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而这些政策法规通常只涉及到内部控制的部分内容,未能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地指导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一些高校甚至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难以形成自我约束及自我防范的良好机制,致使高校财务管理出现诸多的漏洞,高校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进而降低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给高校中一些品德败坏之人的非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挪用公款及贪污等多种非法现象,不仅影响高校的名誉,而且影响和制约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资金安全风险,阻碍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

2、对资金的控制不到位,存在“小金库”现象

会计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截留或者侵占单位收入,单位所获得的收入未能及时地列入财务会计账本中,未能纳入单位的预算管理,出现私存私放单位资金的现象,称为“小金库”现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迅速,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涉及的资金也越来越庞大,但因为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高校的一些资金的财务报告及会计核算并未真正地纳入高校的财务报告体系,因此极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完整的现象,高校的部分预算收入出现体外循环的现象,因此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出现“小金库”现象,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资金安全风险,严重影响和制约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展,阻碍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转。

3、内部控制制度实效性不高,缺乏会计监督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都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其实效性不高,无法真正地落实到财务实践中,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即使出现问题,也总是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将大事化小,进而小事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致使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即使出现违法收支现象,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给高校留下诸多的财务漏洞,阻碍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增加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

三、提高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高校内部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高校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高校内部控制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改善其内部控制环境。首先,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其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内部控制人员的思维方式,规范内部控制人员的会计行为,使其树立起内部控制观念,形成内部控制精神,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自觉地将各项工作做好,将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处,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其次,应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人员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人员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者,其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到高校内部控制度的发展,作为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其必须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准则和要求,不断规范自身的会计行为,尽可能减少会计差错,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维护高校的资金安全。

2、完善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一个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效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高校内部控制人员的会计行为,明确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使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顺利地进行,将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降低至最低处。同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相应的会计监督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减少内部控制人员工作中的差错,避免内部控制人员出现舞弊或非法的行为,进而达到降低高校资金安全风险的目的。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是基础的内容,事中控制是核心的内容,事后控制是辅助的内容,只有通过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的健康、稳定及快速发展,为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转提供必要的财务基础。

3、提高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加强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但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依然比较低,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效性不高,无法真正地应用于财务实践中,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领导重视是高校提高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财务部门领导是其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与权威人物。其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资金安全管理,影响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高校面临的资金安全风险,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组织和领导员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效性。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的资金管理水平,规范相关的会计行为,减少或者避免挪用公款及贪污等多种非法行为的产生,确保高校的资金安全,使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即使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也能参照制度,及时地进行处理,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使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4、建立健全会计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校资金安全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合理、科学的会计内部审计制度,因此高校在加强资金安全及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内部审计制度。首先,高校应肯定内部审计在学校资金安全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同时应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职能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应区别于其他的职能部门,与被审计部门相互独立,且应高于被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突出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应备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使高校的内部审计职能能够独立的进行。再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对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高校目前存在的资金安全隐患及时、客观地反馈给主要的负责人,同时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使主要负责人能够更好地整理出修改的方案,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

四、结语

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不仅仅存在以上几个问题,提高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财务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地改进,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新农等: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郑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基于某省36所普通高校内部控制状况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5).

[3] 陈爱东、唐静:论高校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财务风险的管理——基于内部治理的视角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4).

4.学校安全培训制度 篇四

1、学校党政一把手必须时刻绷紧“安全重于泰山”这根弦,认真贯彻关于“安全防范”的有关文件精神。部署落实有关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制订好有关工作计划,排好行事历,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2、对在校师生员工每学期集中培训两次,使安全防范工作在全校人人清楚要点,个个明白职责。

3、安全保卫领导小组成员,每月培训一次,以作报告、看图片录像、外出参观、实际操作演练、请专家开讲座等形式,使所有成员既是安全工作战斗员又是技术员。

4、各班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安全校本课程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灌输。

5、每学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一次安全防范模拟演练。

6、认真总结经验,写好自己的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一份上交。

7、实行奖惩,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失职者按制度给予严肃处罚。

5.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制度 篇五

学校安全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础。安全工作无小事,为了强化全校和各部门负责人的安全责任,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考核原则:

1、突出预防,消除隐患

2、重视过程,讲究实效

3、尊重事实,落实责任

4、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结合二、学校安全考评具体内容:

(1)班级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好。

(2)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好。(3)消防设施、器材配备齐全,效能完成好。(4)建筑物和设施等硬件安全质量状况和安全使用好。(5)全体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知识,安全自救、安全救灾的能力好。

(6)安全事故上报、处理、责任追究落实好。

三、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和责任追究

1、学校建立安全考核工作考核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学校校委会全体成员任考核组成员。明确各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消

除隐患,确保校园不出安全事故。

2、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忽视安全工作和发生较大事故或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个人,进行责任追究,给与处理。

四、责任追究范围

1、因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

2、因工作失职、渎职、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

3、因组织师生大型活动,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而发生较严重安全责任事故的;

4、因不按照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造成学校安全责任事故;

5、事故发生后,未采取有效措施以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或谎报、漏报、瞒报的;

6、虽未造成安全事故,但安全意识薄弱,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履行安全职责,或记录不全,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的。

7、其它需要追究的责任事故。

五、学校安全奖励、处罚:

(一)在安全工作中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学校、班级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1、安全意识强,学校安全工作精细、规范、科学推进,无重特大安全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或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后能科学、规范处置,未造成影响。

2、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措施落实,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消防器材、设备及用电设备完好,无火灾事故,工作成绩突出。

3、模范遵守各种安全法规,制止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事迹突出。

4、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安全险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5、积极扑救火灾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工作,对抢救师生生命、财产,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有显著贡献者。

6、对查明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原因有突出贡献。

(二)对于违反安全法规、上级安全要求、学校安全制度的学校、班级或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和安全事故的损失情况,给予警告或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造成人员伤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6.培训学校安全保卫制度 篇六

二、政教处及班主任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上、下楼时应靠右慢行,严禁拥挤、推搡、打闹现象的发生,应教育学生不能沿扶手滑下。

三、班主任、任课教师应认真组织好升旗、间操、学校重大集会、放学时的学生上、下楼安全,每层楼南北楼梯的左手、右手班级和正对面班级的当堂任课教师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班原则上应由正副班主任负责整队下楼进入操场,结束后整队有秩序的回班。

四、每节课后,由每层楼南北楼梯的左手、右手班级和正对面班级的当堂任课教师负责该节课后的学生安全疏导工作,对拥挤、推搡、打闹的学生应及时制止,对偶发事件应妥善处理。

五、东教楼学生上、下楼的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美术班的辅导教师,特别是要关注特长学生晚上上课前后的安全工作。

六、冬夏两季,各教室、办公室要时刻注意空调等安全用电,以免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

七、校风纠察队的值周教师要认真巡查晚自习下课时学生的下楼安全,督察记录楼梯安全有关责任人的到岗情况。

八、对在疏导、督察工作中脱离岗位、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教师,追究相应责任。

九、对在楼梯上追逐打闹的学生将从严处理,并于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挂钩。

7.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七

2001年,霍华德政府确定的学校拨款制度一直为此后的陆克文政府和现在的吉拉德政府所沿用,联邦政府为私立学校分配资金拨款时,主要遵循的标准是学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过,由于联合政府承诺不减少任何一所学校的拨款资助,于是又有上千所学校保留着前拨款体系留下的特权。澳大利亚全国半数以上的天主教学校和1 7%的私立学校都按这种特权方式接受政府资助。

以这种特权方式进行资助和走正常途径进行拨款存在很大的差异,两种拨款每年的拨款数额就相差7亿澳元。加勒特部长表示,这种拨款制度安排缺乏政策基础,并且会带来相当严重的不平等现象,造成学校之间拨款数额的巨大差距。根据“我的学校”网站(My School)的数据,加勒特部长举例说明两所非政府学校之间的差异。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数量很相近,不过得到的拨款却不同,其中一所学校的生均经费为每年13,000澳元,另一所则仅为8,000澳元。如果这一这数字与学生人数相乘,其差异就非常大。

8.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八

顺利就业乃至适应职业是当前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为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何持本、专科文凭到社会培训机构“补课”后,却被各类企业争相聘用?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原本,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就是教育机制与就业需求的突出矛盾使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决不仅仅意味着高等学历的普及,求学就是为了就业。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了社会培训机构咄咄逼人的优势,没有疾呼政策支持,也没有指责体制诟病,而是从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培训机构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启发。其中,对“体验式培训”的初步探究,可以说开始触及了现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弊端。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适应社会、适应就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无论是明确目标、创新内容。还是课程改革、教法探索,概莫能出其外。

[摘要]本文从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这几个角度来论述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给予学校职业教育的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学校职业教育启发借鉴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尤其是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800万人。初步实现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06年招生达293万人,在校生796万人,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已占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与此相适应。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几年来也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推动了这几年初中毕业生上“高中职”热潮继续发展下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坚持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的发展之路是正确而有效的。

在欣喜之余,也要看到随着职业教育大好形势的到来。一些负面现象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职教类毕业生在较高的初次就业率光环下,岗位与职业转换率过快、过高;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层次低;发展的后劲潜力不足,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很容易因为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而被替换或淘汰。据调查,目前,职教毕业生在工资收入、岗位的稳定性、专业对口和满意度方面不满意。同时,一些有生命力的社会培训机构却如火如荼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培养出来的学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反过来又推动这些培训机构的大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硬件实力、教学师资相比,社会培训机构占不到优势,但却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如今,在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限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而是更上一层。“使有志者创业”。“创业、创新、创优”的理念正在引导着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对学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职业教育能“以人为本”,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关注学生的发展空间。而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与借鉴。

一、目前学校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造就一大批“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直接能够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的毕业生。但就现状来看,不尽如人意。学校的职业教育在课程实施与培养方案中,确实存在影响毕业生竞争力培养效果的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逻辑性强,对学业基础不好的学生造成很大学习压力。课程内容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一味讲授纯技术的操作而不关心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分析、推理和结论验证,缺乏应用性与灵活性。缺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运用知识能力的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研究”性质浓厚,“实践”与“应用”特点体现不足。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却忽视了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作用。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能看见这样一些现象:授课时,要么学生看书,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忙自己的事情;要么学生三五成群地讨论问题或做其它事,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却不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只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作用。虽然表面上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互相合作的一种氛围,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氛围却没有深入与持久下去。学生最终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形成最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

3、教学方式依然以知识传输型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多。继续呈现被动的学习和模仿。实习车间成了实验室。只是为了验证和模仿教师上课的操作流程而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中值得学校职业教育借鉴与学习的方面

目前,我国的社会培训体系包括就业前培训、岗位培训、转业培训、创业培训、远程培训等各种类型,涵盖了初、中、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和其他适应性培训等层次,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和壮大。与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相比,社会培训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与学习:

1、培训目标制定的具体化,效果评价的绩效性。社会培训课程是一个直接用于为企业、为社会、为社会成员服务的课程体系。因此,“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是最基本的目标制定原则之一。社会培训机构在针对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制定教学目标时都比较直观、简单明了。告知学员和培训师在这门课结束的时候学员应该、必须掌握哪些技巧、技能;需要通过哪些项目的考核与考评、考证,一目了然。让培训教师和学员从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做到学有所求。在效果评价上,注重学员掌握多少知识的教学实绩。比较教学效率与成本的高低。把学员的学习绩效当做一种产品的交付与验收的考核标准,把教师的教学过程看成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讲究时间、成本的效率高低。一期培训项目结束就进行评价,既评价学员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从中分析不足,加以改进,促进培训过程的优化,争取更大的回报。

学校职业教育需要从中借鉴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了解用人单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具有针对性、社会适应性、可操作性、直观明了。切忌教学目标表述的过于抽象,概念化,形同虚设。同时,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在满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前提下,重点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这个“质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考核考证或产品设计、制造等可以具体展现的成果质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能力、思维观念的转变、质量的提高。这两点缺一不可。尤其是在目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为中心,充分

激发学生的潜能”的职教课程模式开发新理念氛围下。无形的“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开发与实施显得更为紧迫与现实。

2、培训课程内容开发“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态度为核心”,这是社会培训机构在培养方案中最应该值得学校职业教育所借鉴的地方。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从1983年至1989年,连续组织了两项国际研究课题。他们列出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培训师)必须具备四种能力:技术能力、经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与智力。而且从1983年到1989年的研究主旨看,他们的理论也在“与时俱进”。1983年ASTD主要强调的是培训对人的“技能”的开发,而1989年更多强调的是对“素质”的开发。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对个人的、群体的、组织的能力、特别是潜在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激活。如今,更注重改变学员的态度。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压力,员工不仅需要有知识、技能,更需要灵魂、人格、健全的心理机制,正确的观念态度。价值观,包括职业态度等基本素质。

学校职业教育需要从中借鉴的是培训机构课程内容开发的“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的影响下,职业教育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了显著的地位,这也是职教类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基本保证和贡献。但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其他能力的不满也在随之上升。普遍反映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不佳,职业道德欠缺,好高骛远等,归结到一点,就是“职业态度”的能力欠佳。“职业态度”也就是“职业素质”。而在学校职业教育中,就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价值观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关注价值观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完善、更正确的认识,这是进行职业教育的前提。培训机构把“职业态度”。也即“职业素质”作为课程内容开发和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核心”。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能使学员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对用人单位的“忠诚度”。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等。作为有系列化价值观教育优势的学校课程教育,面对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要求,要比以前更加重视。

对于学校职业教育而言,重视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就要加强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这三种素质集中体现、构成了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能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社会培训机构为什么吸引人?除了灵活的办学机制、短平快的教学周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外,他们在培训时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致力于使学员掌握既定目标,致力于培训机构不断扩大其社会效应和经济回报。因而培训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多样化就成了社会培训机构的一大法宝。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培训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目前,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下“体验式培训”的广泛采用。所谓体验式培训,是个人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具体来说,体验式培训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事,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在这种培训方式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体会、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地是可以改变学员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行为。体验式学习方式与培训方法服从于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施目标。体验式学习的形式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有拓展训练、行动学习法等。

学校职业教育值得借鉴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必须的主客观氛围。让他们独立地参与团队合作,参与技能学习。在合作中验证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合作中进发创新的火花并亲身试验,在合作中享受成果的喜悦。教师在进行一些必要的目标确定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解后,成为一名技术点拔者和合作共事的指导者。他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师生互动、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推动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

9.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九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教职员工的安全责任,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办发(2007)9号《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一、奖惩范围:

全镇各小学、幼儿(园)校全体干部及教职工

二、考核奖惩规定:

1、学校对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制,全体教职工考核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指标中,并作为学期考核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

2、对在安全和消防安全全年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市、区级肯定或奖项的根据目标责任奖励办法进行一次性奖励。

3、对在校严重违反安全制度和职责且造成不良后果的学校及教职工要按照事故等级追究其责任,并在考核中实行安全责任管理工作一票否决制。

三、考核流程:

各校教职员工由各校委会进行考核,各校委会成员由总校负责进行考核。

四、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和责任追究

1、学校实行以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全员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消除隐患,确保校园不出安全事故。

2、根据“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忽视安全工作和发生较大事故或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学校及个人,进行责任追究,给予处理。

五、责任追究范围

1.因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 2.因工作失职、渎职、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 3.因组织师生大型活动,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而发生较严重安全责任事故的;

4.因不按照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造成学校安全责任事故;

5.事故发生后,未采取有效措施以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或谎报、瞒报、漏报的;

6.虽未造成安全事故,但安全意识薄弱,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履行安全职责,或记录不全,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的。

7.其它需要追究的责任事故。

六、学校安全考核奖励及事故责任追究标准

1.无安全责任事故、检查无不合格项,发当月全额安全奖 100元。

2.每月或季度安全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履行安全职责,或记录不全,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的。第一次发现口头警告提示,当月没有整改上报的或发现第二次此类问题的扣发安全经费5%。

3.因违反以上<责任追究范围>而发生安全突发事故,造成学生显见伤害但还不需要赴医院处理的,除需及时和家长联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原谅外,扣发安全经费8%。

4.一般安全责任事故;因违反以上<责任追究范围>而发生安全突发事故,造成师生伤害,造成家长不满的;或造成学校经济损失的。除需及时进行善后处理外,扣发安全经费10%。

5.较大安全责任事故;因违反以上<责任追究范围>而发生安全突发事故,造成师生较严重伤害,需要住院治疗,造成家长师生强烈不满,对学校造成一定恶劣影响(如教师上访、家长投诉、信访等)的;或造成学校10000元以下经济损失的,在全镇内通报批评;总校视情节轻重酌情向学校相关责任人追偿经济损失,同时给予学校校长警告或免职处理。

6、重大安全事故;因违反以上<责任追究范围>而发生安全突发事故,造成学校师生重伤、或食物中毒3人,或财产损失1万元以上的安全责任事故。学校及时向总校上报,由总校视情节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罚。受处理人员,当年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情节恶劣的,依据相关政策法规从重处理。该校校长立即免职。

七、责任追究办法

1.一般以下责任事故,由学校根据事发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定。

2.一般以上责任事故,由总校安全领导小组检查审核确定,并向教育局做相应报送。

八、本制度自教代会通过发文之日起执行。

XXX校“一票否决”暂行规定

(讨论稿)

为加强师德建设和安全管理,特制定天义镇总校“一票否决”暂行规定,请各校(园)遵照认真执行。

师德工作否决规定

1有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情节严重,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的。

2参与社会传销,邪教、吸毒、赌博活动的。

3从事第二职业,热衷有偿家教,经查实、教育仍不悔改的。4在教研工作、职称评聘、考核评优中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情节严重的。

5无正当理由,未经允许擅自停课、缺课,严重影响教育秩序和教学进程的。

6无故不执行课程计划,导致课堂出现混乱或教学内容出现原则性错误的。

7有其他重大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安全工作否决规定

1.因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 2.因工作失职、渎职、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 3.因组织师生大型活动,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而发生较严重安全责任事故的;

4.因不按照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造成学校安全责任事故;

5.事故发生后,未采取有效措施以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或谎报、瞒报、漏报的;

6.虽未造成安全事故,但安全意识薄弱,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履行安全职责,或记录不全,安全管理一直存在隐患,且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

7.在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中排名靠后,处于全县后三位的。凡是违反以上规定之一的教师,在师德考核中定为不合格。在评优、评先、评模、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出现上述情况的单位不得参与先进集体的评选,校长、分管领导不得评优、评先、不得提拔,造成恶劣影响的按上级规定处理。

XXXX校

10.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十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及“分级分组条块管理”的原则,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事件发生,特制订《西河中心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考核与奖惩制度》如下:。

一、各级负责人:

1.各班级组织活动时,事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时落实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措施,并上报,一项未落实的扣5分。

2.年级组长组织师生活动时发生无责任安全事故,处理不及时的,扣5分。

二、班主任:

1.认真组织每日学生安全教育,学生行为检查督促工作,每班安全总结,在《班主任日志》上有记录。少一次扣1分。

2.及时调查、处理并化解学生纠纷等安全事件并记录,学生中意外事件处理,伤害事件及时救助并上报学校。一次未及时处理、记录、上报扣2分.3.发现学生①攀爬学校围墙;②用篮球架倒立;③站在课桌椅上把头伸出窗外;④打架;⑤在教室过道狂奔追逐;⑥带管制刀具;⑦玩爆竹、火药枪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为。发现一人次扣1分。

4.参加并完成学校布置的安全方面工作(如特异学生管理记录),及时上交相关材料。少一次扣5分。

5.组织活动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发

生一次扣5分。

6.对班级学生活动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学校以消除隐患。同时教育好学生,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未做到以上一项的一次扣5分。

四、学科教师:

1.值班巡视到位,并将安全情况记录总结在《值日记录》本上。对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无责任事件及时了解。巡视检查学生活动行为,记录不安全行为学生名字,上报综治办,并与相关班主任沟通的。任一项未做到扣5分。

2.课内教学安全教育、管理到位,排除安全隐患,组织有序不发生安全事件、事故。一项未做到扣5分。

3.及时处理课内外意外安全事件,以救助学生为第一的原则。未做到的或处理不到位的扣5分。

4.跟班时,工作到位,协助管理认真,无安全事件、事故发生。不到岗、不作为的扣5分。

5.学生发生安全事件时,在场或得知情况,应及时救助、处理,否则应负相应安全责任。发生一起扣5分。

6.参加并完成学校布置的安全管理、学习任务,及时上交相关材料。少一次扣5分。

五、生活教师、后勤人员及其他工勤人员:

1.参加学校组织安全学习工作,上交相关材料。少一次扣5分。

2.完成本岗位的安全责任工作,因工作不到位而出现安全问题,则要追究相应的安全责任。发生一起扣5分。

3.开展每月一次岗位安全自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学校,并及时处理。一项未做到的扣5分。

4.配合完成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学校布置的安全工作任务。少一次未完成扣5分。

5.上级有关部门对相关部门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因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原因引起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查到一次扣5分。未及时整改的扣5分。

六、重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指标

有以下情况的任何一项,学期中各项荣誉评比,考核评优、评先等实行一票否决,当年安全考核不合格。

1.发生外来人员进入学校,伤害师生或劫持学生案件;

2.师生违法犯罪受到处罚事件;

3.发生1人以上责任事故或3人以上非责任事故事件;

4.有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经查实的。

11.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家校协同;教育

一、在我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大势所趋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重新认识学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采取措施改进学校组织、构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现代学校制度,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校历史中家长情况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动因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地处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功能区的亦庄新城,在2011年以前,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家长主要由驻区企业的职工及移居到亦庄地区的人群组成。家长一般是以“局外人”或是“对立者”的角色,对学校的管理进行审视;家庭和学校只是两种各负其责的教育力量,即家长负责家庭教育,学校负责学校教育。因此,当家长遇到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或是对学校某些工作措施有质疑时,往往转变成“批评者”或“抨击者”的角色,并采取不正当甚是极端的方式向学校提出条件,造成负面影响,将学校推向被动局面。在2011年9月,学校转制成公办学校,面对家长的问题,新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亟需采取有效的举措,转变家长的“角色”,让家长逐步深入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层面,由“局外人”、“批评者”转变为“参与者”、“支持者”、“建设者”,形成民主开放型的家校合作的教育管理文化。

(三)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依靠

北京二中亦庄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年轻”的含义解读为:一是校史很短,只有15年的历史,而转制成公办学校仅有两年时间;二是教师干部队伍年轻,我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只有43.5岁,78%干部在45岁以下,26%的干部在40岁以下;我校编内专任教师149人,平均年龄32.4岁。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113人,占编内专任教师总数的75.3%;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6人,超过全校编内教师总数的50%。我校编外专任教师90人,平均年龄41.4岁,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39人,占编外专任教师总数的43.3%;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7人,达到全校编外教师总数的30%。三是学校充满青春的活力,干部和教师的年龄偏轻但学历较高,博士(后)4人,占1.3%;硕士72人,占24%;本科139人,占46.3%;本科以下85人,占28.3%。他们乐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善于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勇于大胆推行教育教学的改革。

在转制后,学校力争办成北京南城名校。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向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管理水平不断迈进,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学校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干部和教师也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办学观念、教育理念及学校管理模式逐渐深刻影响着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现有的教育制度与学校实际及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之间的不适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我们要不断满足大众对学校的新要求,促进学校的发展,真正实现“南城名校”的办学目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势在必行。

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初步尝试

我校为了使现行学校教育制度走出困境,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尝试从学校自身及家长两方面采取措施,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基础工作: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专家教育需求的调查

搭建现代学校制度可以从密切学校与家庭联系、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营造合作互动的家校教育共同体三个层面进行着手。2013年10月,学校开展了“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课题研究,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与胡咏梅教授进行指导,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的人员对我校家长的教育需求进行调研及数据分析,研究将以国际PISA测试研究、青少年素养测试研究等为参考,工作将历时3个月。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为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家校协同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实践“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

(二)组织变革:干部职责调整与垂直管理

学校构建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其关键因素是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并设计制度。可见,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是一个学校治理不断走向规范、科学的过程。因此,我校进行组织变革,提高组织效能,支持现代学校制度的运行。我校建立“能者上、庸者让”的干部选拔机制。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力选拔上来,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发整体活力。

(三)队伍建设:家长委员会的重建,家长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服务具有公共性,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获得学校提供教育服务过程中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对学校教育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等权利。现代学校制度要求通过公民参与这一重要路径,使公民本应依法享有的公共教育事務管理的权利实现归位。据此,我校重现组建家长委员会,着力建设家长队伍。我校建立学校——班级两级“家委会”,两级家委会都内设若干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关岗位职责。

(四)平台建设:家长服务中心

公民参与学校管理要求政府和学校转变以往主要基于系统内部、追求内部效率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公共教育管理更加开放透明,更加贴近公民需求。这也顺应了当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要求拓展教育服务评价主体,以更好地满足对公民需求进行回应的要求。学校力求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和家长得到更便捷、更专业、更热情的服务。

(五)初步尝试:食堂管理、志愿者服务、教师评价、服务评价

我校在具体工作中开始尝试:①引导家长参与食堂管理工作。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外,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午餐。为此,我校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广大家长参与食堂管理,成立了食堂管理家长监督组。家长监督组的职责是对食堂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监督食堂的饭菜质量,实地查看学生的就餐情况等。②引导家长参加志愿者活动。引导家长参加学校公共安全、交通疏导、卫生防疫、维修维护、文化建设、节假日护校、引进资金支持等各项工作。

三、下一步构想

组建家长委员会常委会,参与学校规划、计划制定、课程的编制、教材的选择以及其他各种事务的决策等。这样,就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组织依托和保证,使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变得有组织、有计划。同时,可以让家长委员会常委会的成员参与并监督学校决策的执行过程,更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家长和学校应建立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其行为重心转向怎样与学校合作办好教育,家长的参与不再仅是为了配合学校教育,而是为了管理好学校教育,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积极承担管理责任、履行服务义务,自觉自愿地参与学校工作的执行过程,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进一步将家校合作的理念扩展至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要探索切实可行的程序、方法、手段,通过有效的实践使家长对为何参与、如何参与等获得科学认识,形成以公共性优先和规范性程序为基础的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桂涌祥.浅析新形势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教育理论研究.2012.06

[2]骈茂林.公民参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路径探讨.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11.09

12.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十二

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的涵义

绩效工资(performance related pay), 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Appraisal relate Pay),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事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2]。

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占70%)和奖励性(占30%)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相联系,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只要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教师就可以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可见,无论基础性绩效工资还是奖励性绩效工资都是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因此,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分配是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是一种以岗定薪的分配模式。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实绩进行检验和评定[3]。绩效考核包括组织绩效考核、个人绩效考核。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指的是针对员工的个人绩效考核。

学校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等环节的复杂的综合体系。它是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使员工完成个人的绩效目标,并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跟踪、反馈、改进和激励,提高教职工的能力与绩效,进而实现学校的组织绩效目标,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它必须为本质上致力于对绩效的改进和提高的学校绩效管理服务上,并在此前提下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

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的现状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重点是切实做好学校绩效考核,这不仅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绩效工资激励功能的体现。但是,在已经推行绩效考核的义务教育学校,广大教师对其效果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许多学校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观念问题

从领导认识层面看,一是绩效考核本来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普遍性难题,而教师绩效考核因受职业特点限制具体操作难度更大,多数学校不想改变原有的分配机制,倾向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似乎这样比较公平,便于操作,也不易产生矛盾。但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完全背离了绩效工资改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打压了有积极创造性教师的工作热情,丧失了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甚至起了反作用;二是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认为学校绩效管理就是“量化评分”,以传统的“得分”作为最终结果来评判教师的工作业绩,发放绩效工资。这种做法孤立了教师个人绩效考核,不能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效能,即通过帮助教师提升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当组织价值提升的绩效管理目的被忽视,绩效考核会反其道而行之,阻碍学校教师团队凝聚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从教师认识层面看,仍有部分教师固守铁饭碗、大锅饭的思想认识,简单地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理解为“涨工资”,认为岗位聘任已经形成了教师因聘任职称不同而造成的工资差距,希望学校能够把奖励性绩效工资“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位教师,不要再拉大收入差距;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也会抱怨现有的学校管理效率低下,但是真正实行绩效考核,真正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管理上时,他们又觉得不适应,认为绩效考核浪费时间、走形式,甚至担心增加工作负担,担心既得利益受到不公正、不科学的损害,往往采取抵制和应付这两种应对方式。

(二)实务操作问题

1.考核标准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做人的“社会化”工作。教育效果的延迟性、劳动成果的不完全可计量性、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复杂多样性以及群体合作的集体性工作方式,都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考核教师绩效时如何将个体绩效从组织绩效中离析出来成为一个难题。现在的学校绩效考核指标大都囊括“德、能、勤、绩、廉”,这些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很大。如何将这些主观性较强的指标进行质的量化考核,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性等,确实存在着一定难度。许多学校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不同的岗位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不能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与贡献大小;还有的学校仅是简单地将考核指标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划分过于宽泛,不能体现出教师之间的实际绩效差别。

2.考核指标缺失,不能有效评价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有的是显性可以量化的,如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学生成绩、发表文章数量等,有的是隐性不可以量化的,如师德修养、对教育教学的精力投入、对学生的日常品德教育和心灵陶冶等。面对这些隐性的、难以计量的因素,许多学校在绩效考核实践中“避而不考”或“轻描淡写”,往往只是将一些比较容易量化、可测性较强的硬指标列入考核或作为考核重点。如果仅以这些指标来考核教师绩效,难以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长此以往,教师必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升学率、学业排名等易于量化的考核重点上,所以,因评估指标偏颇而造成的机会主义倾向必然会将教育推向功利与狭隘,素质教育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3.考核主体缺失,不能全面评价教师

不同的评价主体,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同一评判对象作出的评价往往是会有差异的。[4]因此,要全面、真实、准确地考核教师绩效,参与的考核主体应是多方面的,而且因为教学是一种充满个性特色的活动,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所以尤其不能将教师个人主体排除在外,应给教师评判自己的机会。虽然,各地在实施绩效考核时,都强调“多个评价主体参与”“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义务教育学校的考核主体还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其他教师仅以“民主评议”的形式参与,所占份额很小,与教师接触最多的学生,往往因年龄小、缺乏判断力而被排除在外。本应作为绩效考核主体同时也是考核对象的教师,仅以考核对象的身份被动接受。其他考核主体的评价固然能够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但是毕竟是外在刺激,不如教师发自内心的反思、评价更能激起自我改善、自我提高的动机,使绩效考核结果更能如实反映教师的状况,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4.考核反馈和应用机制不健全

目前,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做到向教师本人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并把其作为职称聘任、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但是绩效考核反馈和应用的意义并不仅局限于此。学校把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时,必须注重与教师的沟通,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了解自己与他人相比有哪些不足和长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对教师进行适当、明确的指导,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实现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此外,考核结果的应用不能单纯地与奖励挂钩,更应该将其应用于指导教师发现下一阶段工作的改进点,应用于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点,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这才是绩效考核的本质。

三、教师绩效考核的对策分析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教育人事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宣传等形式,对校长、教师进行政策宣讲,引导校长和教师统一思想,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主要政策,包括教育部的意见和相关的宣传提纲及本地的实施办法,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让所有校长和教师都能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彻底打破原有的平均主义观念,自觉地理解、支持、参与和实施改革,为实施绩效改革奠定基础。

2.引入增值评估,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绩效工资的实施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受广大教师普遍认可的绩效评价体系,它可以提供切实的绩效成绩以及有助于判断教师绩效情况的信息。目前,在美国各地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模式大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或借鉴了“增值评估”(value-added assessment, VAA)的做法。“增值评估”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由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威廉·桑德斯博士最先倡导的,是一种用来确定学生在某一年进步程度的统计模式。VAA不仅可以使领导与教师都能看到教师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的客观证据,而且也为奖励那些成绩突出的教师提供了根据,同时,知道自己教学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还能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5]正因为VAA能够区分哪些教师在提升学生的成绩方面卓有成效,所以它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师绩效考核隐性工作不易量化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目前我国因义务教育尚未实现均衡发展而造成的校际教师绩效考核差异的问题。

3.做好三个结合,提高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一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法将定量与定性有机融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工作的质量。学校要注重通过面谈、课堂观察、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准确把握并记录分析教师日常工作的节点,对教师进行鼓励或提醒,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业绩。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教师工作结果的优劣与其工作过程的好坏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结果并不是其工作过程的真实反映。例如同样是教学成绩优异,有的教师是通过改革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得来的,而有的则是通过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换得的。绩效工资发放是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的,因此,学校要采取月考核的持续考核与学期末或学年末的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克服终结性考核的“近因效因”,更准确地评估教师的工作成绩。三是反馈与改进相结合。对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及时反馈给教师。绩效考核中的日常沟通反馈也被称为绩效辅导,它可以帮助教师制订绩效改进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和提高个人绩效,进而使学校的组织绩效不断得到提升。

4.构建发展性的教师考评指标体系,增强绩效考核的激励性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既要重约束,更要重激励,以正面激励为主,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成长作为重要导向,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上,不能仅局限于绩效考核的奖惩性功能,仅以教师过去和当前的表现作为奖惩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而应注重绩效考核形成性功能的发挥以及教师长期的发展。根据绩效考核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目标、绩效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和多维性的评价指标,按照新课程改革在教师的伦理规范、专业理论知识和自主权等方面的要求,发展性的、激励性的指标体系不再以淘汰后进老师为目的,而是旨在促进每一位教师获得新发展;不再面向过去教师已有的工作表现,而是面向未来,更关注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激发;不再是单向度的“判决”式评价,而是吸纳管理者、同事、学生、教师本人、学生家长和社区等评价主体参与的交互式的评价,以评价过程中更注重双向的交流和沟通,真正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全面、综合、多元地教师考评体系,激发教师对个人素质提升、教育绩效提升的执著追求。

5.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现学校民主管理

绩效考核事关广大教师的切实利益,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和支持。一是民主制订考核方案。没有教师参与设计的改革方案,无论其形式多么完美,事实上是难以行得通的。[6]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学校应建立开放式的交流方式,全面满足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管理者与教师共同讨论、协商。只有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考核方案,才能合理地把握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联,制订出教师认可的符合学校长远发展利益的绩效考核目标,才能既帮助教师建立与学校发展一致的方向感,又增强了方案的可信度、可行性。二是考核过程采取考核组织进行考核的方式。学校绩效考核的考核小组成员应包含校内各个层面和群体的代表,充分体现民意,同时组织考核人员业务培训,掌握正确的考核方法。组成人员的多元化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建立考核申诉机会和程序。畅通教师反映意见的渠道,给予对考核不满意或认为不合理的人员申诉的机会和程序,这不仅是对考核工作民主化的要求,也是绩效考核发挥作用的必要措施。建立这种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绩效考核中的各种失误并予以纠正,维护绩效考核的准确性,而且在与教师的沟通、探讨中,进一步统一认识,加深教师对绩效考核的信任度,提高绩效考核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绩效工资改革加速.评估体系至为关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9-4.

[2]MBA智库百科.什么是绩效工资[EB/OL].http://wiki.mbalib.com

[3]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

[4]吴志宏主编.《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52.

[5]贾建国.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 (.9) .

上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下一篇:2023综治宣传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