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队伍调研报告(通用7篇)
1.宣传队伍调研报告 篇一
基层监察队伍应加强环境宣传
陈学永 董 奇
2013-3-25 11:42:00来源:《中国环境报》2013年03月20日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监察部门在履行好主要工作职责的同时,应开展好环境宣传工作。这样,有利于发动公众参与,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监察更好地开展。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体会,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加强组织领导,纳入部门重点工作体系。环境宣传工作是一项引领性工作,有利于推动环保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环境监察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纳入部门重点工作体系中。要建立健全环境宣传工作体制机制,成立环境宣传小组,健全环境宣传责任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形成环境宣传目标任务。基层环境监察队伍往往存在人员较少、资源有限的状况,但必要时每位工作人员都应成为环境宣传的义务主体。
提高观念认识,增强环保工作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环境宣传工作,首先要对环保政策有深刻理解。基层环境监察部门要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为指导,熟悉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掌握相关环保专业知识,了解我国环保发展状况及其趋势。通过采取自我学习、讨论学习、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环保工作水平;通过采取集中考试、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人员学习积极性;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总结体会等方式,提升人员领悟能力和认知水平。
深入监察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基层环境监察队伍要采取多种途径,做好针对企业的环境宣传工作。要利用正面典型事迹,针对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要通过告知企业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三同时”制度要义、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生态文明创建理念等内容,让企业对于环保发展形势有清醒认识,促进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推动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升级。对于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要严格执法、秉公处理。
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公众环境理念成长。群众是环境宣传的受众主体。基层环境监察队伍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环境宣传,让环境理念在群众中扎根。要增加环保部门与公众的交流渠道,让群众感知环保、参与环保;要借助生态创建、绿色社区创建、村庄环境整治等活动,进行环保下乡宣传;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进行多方位宣传。通过采取各种宣传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认识环保、支持环保。
(作者: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环保局)
2.宣传队伍调研报告 篇二
一、立足钢结构技术创新的新起点
我国钢结构技术应用并不是今天才起步的。建国以后,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 钢结构建筑有了很大发展, 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企业。2012年我国钢材产量已达7.65亿吨, 建筑钢结构生产规模约5000万吨左右, 占到钢铁产量的7.8%, 钢铁产能的利用率仅为72%。到2012年底, 国内从事钢结构加工、生产和安装的企业约1.08万家, 钢结构行业前30强企业的生产规模, 占全国建筑钢结构总量的近20%。具有一级钢结构专业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达740余家, 这些企业将是我们行业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正是如此, 我们钢结构行业的创新也不是从零开始, 在世界上, 如迪拜、俄罗斯、匈牙利的一些大型钢结构项目都有中国的钢结构企业参与, 所以我们的创新发展应立足于新的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落幕, 这次会议也是对中央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贯彻落实, 我们搞经济工作的, 不能空谈政治, 要干实事, 把行业壮大、把企业做强是我们协会、在座的企业家、专家的使命。前不久我刚刚参加了中建钢构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 邀请各方面专家研究了钢结构发展的前沿技术;又到厦门参加了全国14个省市钢结构协会的联席会议, 14个省市的钢结构协会一起研究如何助推当前钢结构的科技进步。作为协会来讲, 明年的重点要放在钢结构的科技进步上。
今天我们召开的钢结构专家全体会议, 专家队伍就是钢结构技术发展的宝贵财富。研究创新发展, 行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企业也要站在新的起点上, 研究如何使我们行业壮大、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体措施,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和学习平台, 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研究, 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与推广, 引导企业的技术改造, 推广更加高效、环保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二、总结技术进步的新成果
近些年来钢结构的科技新成果很多, 但我觉得过于分散, 企业间各自为政、自我封闭。技术需要保密, 这是企业的商业机密, 但也不能完全保密, 核心技术企业要保密, 而一般性先进技术, 国外的新技术, 我们需要普及, 要学习, 不能互不来往。我们需要总结, 我们总结得还不够, 我们很多科技成果没有被总结出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我国超高层、大跨度和特构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到2012年, 年生产加工规模超50万吨、产值超过50亿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已有4、5家, 年生产加工规模在3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技术实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今年, 浙江杭萧钢构在绿色建筑领域迈出自主创新的步伐, 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合作, 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中建钢构、浙江精工钢构、东南钢构、湖南金海钢构这些企业, 都通过建立工程院院士、博士工作站的方式, 直接与大学科研机构挂钩, 开展技术课题攻关, 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从我国钢结构发展的地区而言, 浙江是中国钢结构的强省, 值得各省学习, 接下来便是江苏省。浙江省的钢结构由来已久, 上世纪90年代我任建设部总工程师时, 就专门调研过浙江萧山地区的钢结构发展情况, 当时江泽民总书记还到浙江大地钢结构有限公司 (原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 考察过。
从市一级的城市讲, 钢结构发展好的有福建厦门市, 厦门市对于钢结构高度重视, 厦门市政府提出将用钢结构建设一部分保障性住房, 他们的建设局长对钢结构特别钟爱, 推动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在厦门发展钢结构, 这个我也很支持, 厦门与台湾遥相呼应, 发展钢结构对今后台湾的回归, 海西经济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企业来讲, 我比较欣赏的有很多。一是中建钢构, 中建钢构是国企, 他在全国有5大基地, 分别在天津、湖北、江苏、重庆、深圳, 中建钢构将基地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来发展钢结构。二是沪宁钢机, 沪宁钢机以江苏为大本营, 一直参与全国大型钢结构的施工, 著名钢结构的施工。三是杭萧钢构, 10余年专注钢结构住宅的研发, 很有眼光。四是福建十八重工, 从一个国企转变成一个大型民企, 我个人更欣赏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更能做大做强。前面所说到的除了中建钢构, 其它都是民营企业, 福建十八重工成立了钢结构学院, 现在好几家企业要联办这个钢结构学院, 我们要培养钢结构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钢结构人才非常重要。当然还有许多企业, 如宝钢钢构、大地钢构、东南钢构、精工钢构、恒达钢构、江南钢构等企业, 发展的非常不错。其中江南钢构80%出口, 工程应接不暇。
我们钢结构金奖项目的评选到今天为止, 连续开展了10届, 我们评选出钢结构金奖的项目有861项, 这861项金奖工程应该是中国钢结构的代表。今后, 要通过评选钢结构金奖项目, 做到好中选优、优中推精, 进一步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水平。
从钢结构技术进步来说, 在座都是钢结构专家。但我看到不少好东西, 可能这些东西你们也都研究过。如澳大利亚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博思格在西安建立了一个钢结构工厂, 采用了一种新型导光管。导电、导水管很常见, 但导光管是一种新材料, 它通过反复折射将屋顶日光导入到室内, 经过传导的光线丝毫不比室外弱;另外还有通过室内外温差推动的呼吸机, 使得室内外空气自行交换, 大大降低能耗。还有山东华兴的波浪腹板梁, 波浪腹板梁节约钢材30%, 企业以开始研制波浪腹板梁的数控生产线, 如果生产线研发完成, 批量生产进入市场后将达到1000亿的产值。钢结构的新技术还有很多, 去年为研究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我去了日本, 日本在钢结构住宅结构上应用中国古代木结构连接技术, 减少焊接推广钢结构的榫接、卯接, 值得我们重视, 今天焊接协会也来了, 现在推广机器人焊接, 钢结构焊接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我曾经处理过的彩虹桥垮桥事故, 就是因为焊接问题导致的, 这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三、凝聚行业技术进步的新力量
我将钢结构专家的力量分成两大块:一块力量是来自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计院所的钢结构技术学者、博士、院士, 他们从事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 同时结合中国钢结构的实践和应用科学研究, 这是很大一块力量, 不只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 还有很多分布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之中;第二块力量是企业的技术力量, 以钢结构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为主, 从事实用技术创新和加工、制作, 产品工艺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与研发, 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数模生产工艺, 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
对于我们专家来说, 我想讲6个字:专业、专家、专利。我讲的专业, 是指专家以专业为生命的, 终身从事钢结构这个专业研究的, 学科分类叫专业, 经济分类叫行业, 要为壮大行业献出我们的聪明才智, 要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国际行业发展的差距, 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要妄自尊大, 我们承认日本、德国有些加工技术确实比我们先进, 协会今年组织了一些企业总工、总经理到德国考察, 回来之后向我反映, 在德国看到了很多好东西, 有的企业感觉得那些先进的技术学不了, 也投入不起, 希望国家给以支持。这种想法是消极的, 世界上哪有学不了、买不到的技术, 企业还要自身努力。
对于专家, 我们要充分认识专家的力量、专家的智慧。党中央一再强调,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财富是什么?是专家, 专家是我们的资源, 专家是我们的财富, 专家是我们的力量。要高度尊重专家, 尊重知识, 尊重不能用在嘴上, 要把专家的智慧开发出来, 使之有用武之地, 才叫真正的尊重。尊重一个人是要将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尊重一个人是要给这个人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要搭建好专家活动的舞台。作为协会来讲, 专家要为行业服务, 协会要为专家服务, 要为专家搭台。比如培训、知识的再教育, 需要专家;某一个企业某个项目科技攻关, 需要专家;技术论文研讨、成果总结, 需要专家, 发挥每一位专家的作用, 为专家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 才是真正的尊重专家。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黑龙江任省建委主任, 到前苏联国家科研院考察, 科研院的院长对我讲, 我们苏联和你们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都有一个问题, 我们交流论文、发表论文, 目的都是为了得奖, 苏联最高奖是列宁勋章, 得完奖便完成任务了。而日本人最聪明, 我们的论文发表在杂志后, 日本人不出一个月便变成了工厂的产品, 变成了生产力, 转化为经济效益。我们也要如此, 要学会把科技成果及时变成工厂的产品。
说到专利。钢结构也有很多专利, 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专利, 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 这方面我们还重视不够。我在中建钢构的科技大会上得知, 他们已经有了120多项专利。我们其他企业的专利也不少, 希望我们建筑钢结构分会向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学习, 他们每年都编撰一本很厚的散热器专利汇编。专利是专家的研究成果, 是我们前沿技术变成生产力的标志, 是我们的知识产权, 还有工法的总结, 先进的工法也是我们一种发明创造。
四、开创以科技促进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初,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 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实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 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是建筑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整个行业先进的生产方式, 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工业化, 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化, 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工业化。最近, 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13]41号文,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三大项任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1.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稳步扩大钢材、水泥、铝型材、平板玻璃等市场需求。
2.实施绿色建材工程, 发展绿色安全节能建筑, 制订、修订相关标准规范。推动节能、节材和轻量化, 促进高品质钢材、铝材的应用。加快培养海洋工程装备、海上工程设施市场。
3.逐步提高热轧带肋钢筋、电工用钢、船舶用钢等钢材产品标准, 修订完善钢材使用设计规范, 在建筑结构纵向受力钢筋中全面推广应用400兆帕及以上强度高强钢筋, 替代335兆帕热轧带肋钢筋等低品质钢材。加快推动高强钢筋产品的分类认证和标识管理等。
早在本世纪初, 当时的冶金部和建设部共同组成了建筑用钢领导小组, 我当时是建设部的总工程师, 是这个小组的副组长, 但是工作开展不久冶金部变成冶金局, 后来又变成了钢铁协会, 推广建筑用钢的工作受到了影响。今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要和我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紧密的联合, 更有成效地制定鼓励建筑用钢的技术经济政策, 更大规模地推进建筑用钢量。
这次会议要归纳和提炼钢结构10大新技术, 我任建设部总工的时候, 大约在1993年我便提出中国建筑业发展的10大新技术,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0大新技术的示范项目评奖, 技术要推广, 不能光在一个项目、一家企业里, 要在行业里推广使用, 淘汰陈旧技术, 采用新技术, 社会才能进步。所以我们要搞新技术的示范奖, 同时在钢结构金奖评定中必须要有新技术的示范项目, 作为钢结构金奖的评奖条件之一。
3.宣传队伍调研报告 篇三
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机制改革浪潮中,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日益推进。与此同时,职业枯竭现象也随之悄无声息地逼近了这支最基层的广电新闻宣传队伍,越来越多的县级台采、编、播人员纷纷陷入“疲乏、冷漠、丧失成就感”等不良状态,队伍健康受到威胁。
人是干事的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当今社会已成共识。职业枯竭疫病的袭来,给缺乏足够的人员、设备和资金支撑而艰难运作的县级广电新闻媒体又平添了诸多不安定因素。所以,“警惕职业枯竭,防治职业枯竭,确保队伍健康发展”已成为摆在许多县级广播电视台眼前的当务之急。
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职业枯竭”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导致其陷人身心耗竭状态。到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对于职业枯竭的研究范围从服务性质的行业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职业枯竭被看作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
新闻宣传本是一份包含压力与风险的职业。2002年,上海10家新闻媒体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新闻工作者死亡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年龄段,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
尽管如此,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仍以其“宣传的权威性、表现形式的直观鲜活性、涉猎空间的自由广阔性、成果展示的快速性”等优势,吸引并激励着广大从业人员源源不断地释放着自己的才智和热情,在工作中奋勉力耕,推陈出新。然而,在广电新闻宣传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职业枯竭这一现代职业病还是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其受害最严重的目前当数各县级广播电视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节目定位不清。因其影响面不同,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台级别越低,自主权越小,工作越难干。走出门去,个个领导都是衣食父母,家家单位都丝丝相连,做起节目来瞻前顾后,四处受制。今天这位领导指示一番,明天那位领导又授意一通,似乎只要是为了干工作,只要是不反党、不反社会主义、不反人民,领导的所有意图都能代替新闻原则。于是,节目定位不清,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新闻报道方式一直改而不变,“三贴近”只贴不近。加之设备落后,采、编、播效果较差,广大县级台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上级台的节目质量日新月异,而自己却举步维艰,反复地做着一些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节目。久而久之,他们渐渐丧失了一名广电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自豪感与成就感。无形中,新闻工作所特有的压力及其他诸多不如意在感受上被放大,这自然便容易使其对工作产生厌倦之情。
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从环境因素上看,新闻从业人员责任重、工作负荷量大,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这让他们从心底渴望能得到相应的薪酬。然而,与上级台相比,县级广播电视台人员编制较少,且普遍家底较薄,政府支持力度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就目前楚雄州各县级台的情况来看,虽然工作负荷量较大,但其奖惩机制多限于考核在上级台上稿任务的完成情况。于是,一种“上传新闻重复挖,本台新闻草草了事凑条数”的不良风气便在人少事多的县级广播电视台中蔓延开来,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久而久之,各县级广电新闻宣传人员的工作信念日益扭曲,职业精神渐渐丧失。失去了精神支撑,自然也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动力,同时失去了对职业枯竭症的免疫力。
据心理研究资料显示,染上职业枯竭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他们有明显的空虚感,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他们减少了心理上的投入,不再付出积极努力,离职倾向加剧,渴望转行。
或许有人认为: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尤其是就业形势无比严峻的今天,只要离开一个,立即就会涌来一群。然而问题在于,相继交替而来的一批批新人中,其产生职业枯竭的时间越来越短。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价值取向的不清及软硬性工作条件的制约等因素,使许多比较熟悉业务正待发挥创造力的骨干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热情,有的甚至才从业7、8个月便产生职业枯竭征兆。就解决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本身来说,一味地以启用新人自慰无疑是隔鞋瘙痒。更何况,出现职业枯竭的人能转行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会在情绪低落中继续应付着他们的工作。这对其所在的队伍来说,所潜在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试想一下,一支人心动荡的队伍又怎么能够指望它创作出什么优秀的作品,打拼出让人有口皆碑的栏目,继而使其所办的广电新闻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始终牢不可破地保持住自己的王牌节目地位呢?更何况,职业枯竭症状的危害远不仅此。庄庄事例表明,患上职业枯竭还会使其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其他人或自伤与自杀行为。
职业枯竭症可能带来的危害,足以让人对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队伍的健康成长担忧。要想确保这支队伍的健康与稳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警惕职业枯竭,防治职业枯竭”已成为各县级新闻宣传媒体的明智之举。
要想有效防治职业枯竭,确保基层广电新闻宣传队伍的健康、稳定,首先就必须提高认识,明确了解职业枯竭症的存在及其危害与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深处切实提高警惕,主动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减少职业枯竭对基层广电新闻宣传事业的危害。
一、就媒体本身来说,应抓住中央《关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相继出台改进新闻报道实施办法的大好机遇,及时汇报,加强沟通,最大限度地取得当地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加大新闻节目改版、改进力度,正确定位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宣传方向和宣传重点,在减少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数量和篇幅的同时,将其报道重点从过去重视报道规格和形式转为重视报道这些会议和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一项政策措施的宣传、一条措施的执行、一个项目的推进、一项业务的创新等等,真正把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做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节目,让广大观众想听爱看。从而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激发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永葆争先创优意识。
二、就媒体领导班子来说,应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单位里。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鞭策每位从业人员,培养他们源源不绝的斗志,让他们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好。同时,还要注意关心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加以疏导,让他们在抗击外来压力时,有坚强的后盾可以依靠。
三、就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如果已经为职业枯竭所困扰,那想要改变现状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寻找一份新工作,重新再来;二是改变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正确看待目前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重新找回工作激情与自身价值。前者且不说能否顺利实现,就算已然成真,但若不从心理建设上下功夫,恐怕不久后又该再次患上职业枯竭症了。所以,只有第二点勇于改变自己才是重要的。改变自己,使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视工作倦怠倾向,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认识,要坦然接受并及时自我调适,使自己始终成为工作的主人。碰到问题要克服消极对抗情绪,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尽可能地解决问题、适应环境。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刺激与挑战,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来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催化剂,从而使自己的身心保持良好状态,免受职业枯竭侵害。
4.东塔镇村干部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四
近日来,我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镇组织人事工作实际,对全镇村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走访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镇村干部队伍的现状
目前,东塔镇13个行政村,人口18317人,现有村干部88名,其中大学生村干部5名。现对在职的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分析如下:一是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比例达到1:3:1,平均年龄45岁左右,而且每个村都有老、中、青年干部。二是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在现有村干部中,中专以上文化26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到一半以上,个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都是从事农村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并能在班子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干部职数配备比较合理。13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村都配备了6名以上村干部,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四是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产生的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四强”党组织、“两强”党员创建活动,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目前,大部分村干部事业心、责任感较强,能热心农村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带头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勤劳致富,为加快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东塔镇党委针对村级干部选拔难、待遇低等情况,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建立激励关怀机制,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定期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考核把政治上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1的大学生村干部作为招录公务员、发展党员和村后备干部的重要对象,定期对村主要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外出参观,积极参加县上培训;重大节日镇党委政府领导对村干部给予慰问,对生病住院的村干部,镇领导亲自看望。
二是建立待遇保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根据政策规定,合理确定了村干部工资待遇结构及标准,并为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落实了办公经费,保证了村级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对照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要求,对照农民群众的期望,我镇村干部队伍还存在以下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滞后,整体素质不高。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定势,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科学发展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有的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对外地、外村、外乡镇的科学发展新经验、新做法漠然视之。有的工作被动,精神状态不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善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整体素质偏低也是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目前,虽然村干部的文化程度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全镇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仍然是低层次文化结构占据着村干部队伍的主体地位,村干部岗位需要的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科学发展知识较少。
2、领导方式和方法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部分村干部对本村经济发展走势心中无数,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模棱两可,仍沿袭着发号施令、催收催种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不懂得运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发展;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会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不善于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问题,在组织活动上,机械单调的活动多,生动活泼的活动少,致使有的干群、党群关系不够融洽,有的党员组织观念淡化,纪律性差,支部威信下降。
3、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科学发展观很难落到实处。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高高在上,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有的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时充满激情,许下承诺,但当选上任后就安于现状;有的村干部间相互比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不讲风格,讲资格。在发展经济上有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的违背规律、盲目蛮干,有的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有的好大喜功,脱离实际。所有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科学发展的目标不相符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村干部心难稳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较大的影响。
4、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没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的财力幅度减少,村干部服务手段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并成为影响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应该去办的事没法去办,一些该办好的事很难办好,一些群众发生困难靠不了集体,因而,有的村两会和村干部失去了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虽然我们注意到发展村级经济这个问题,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困难多,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仍然十分缓慢。村级集体经济的弱化以及无钱办事的现状,必然影响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村级干部积极性的发挥。
5、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较窄。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村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较少,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乏活力和战斗力。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贤任能,拓宽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在选用村干部时,坚持“鲜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鲜明公道正派、五湖四海,鲜明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硬性约束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教
育相结合的方法,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新形势下的村级班子建设工作新机制,加强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廉洁自律的村级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村级班子储备充足合格的后续力量。
2、整合资源,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整合组织设置,理顺农村党员管理体系,整合教育手段,加大培训,参观学习力度,增强村干部科学发展意识,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整合村通广播、远程教育等载体建设,为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通过学习、培训、管理、教育,让干部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增长才是硬指标,稳定才是硬责任,民生才是大事情”;引导村干部带领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3、增强后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党支部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的外力推动,“双带”推动,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政策倾斜,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开源节流,加快村级集体经验发展的实力积累。
4、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监督特殊党费重建村活动室使用情况,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村活动室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切实构建村级组织活动的有效载体,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落实待遇,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按上级政策,落实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体检,积极做好养老保险等工作,对损害村干部正当权益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充分保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他们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东塔镇 王清华
5.保安队伍科学发展 调研 篇五
科学发展新制度新机制的思考
新世纪新阶段,保安企业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奋发有为地把保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加速转变和社会对保安服务需求和要求日益提高,保安队伍建设中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却日益凸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为保安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一、创新适应当前发展的制度机制,对于实现保安队伍科学发展意义深远
制度建设是实现发展理念到发展实践转换的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保安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难题,构建保安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说要依靠不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机制创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有科学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而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制度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要通过制度这一中介环节,把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具体单个的行为。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
性”。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机制具有导向鲜明、规范有力、监督有效的重要作用。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很多是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解决队伍现实问题和完善与队伍当前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队伍发展的体制机制根源,努力从制度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及时将能解决队伍发展矛盾和问题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并以此为契机,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新时期保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实现保安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必须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队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般情况下,保安企业的组织体制是建立在人防、物防和技防等基础上的,尽管有的企业经过多次多元化纵横发展的调整改革尝试,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企业之本“人防”与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员的组织体制和保障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治队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这些制约保安队伍建设发展的制度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成为影响保安企业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快着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的步伐,为保安企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着力构建有利于保安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
实现保安队伍建设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机制作基础。按照建设高素质队伍、打得赢的队伍的发展趋向,必须着眼当前国内保安行业整体发展大势,立足社会需求和要求,将制度机制创新贯穿在保安队伍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逐步形成一整套既科学化、规范化又符合现代保安队伍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一)建立健全有利于保安与当前社会融合的体制机制。近年来,保安队伍在正规化建设上有了很大进步,加之宣传力度的加强,保安这支“正规化队伍”渐渐被社会接纳和认知。保安队伍已然作为一支正规化辅警队伍推向社会,那也就意味着,保安队伍必须要接受百姓群众拿“正规化”的标准和要求去衡量这支队伍,比如,直观的与公安队伍、武警队伍相比较、相衡量。然而,随着新时代人民群众素质水平和生活质量及需求的提高,人们对衡量保安这支队伍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保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百姓群众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要想使保安队伍真正融入社会,保安企业必须加快保安队伍推进和提高的步伐,建立健全有利于保安与当前社会融合的体制机制。坚持保安民众结合互动、寓保于民,把保安队伍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是保安队伍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保安队伍发展建设不断深入,虽对保民结合、寓保于民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利用民众资源加快推动保安队伍快速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实现保民结合、寓保于民,必须完善保安队伍建设与社会大势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民融合的体制机制。保安队伍在这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发挥推动作用。当前尤其需在队伍人才培养和队伍职能发挥等领域建立起“保安深入民众,民众支持保安”的体系,走出一条加快保安队伍与社会融合式发展的路子。
(二)逐步建立起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加速发展的新型体制编制。体制编制是联结保安队伍与创新发展的纽带。创新的高科技保安器材、高素质的保安人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才能转换成保安快速发展的实力和动力。虽然长期以来,一些保安企业在队伍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上作了不懈努力,从原来的保安大队编制改制保安项目部等企业式管理模式,但无论怎么转换,保安队伍体制编制的实质没有改变。随着新时期保安服务行业发展的竞争愈演愈烈,辅警保安队伍体制编制上与社会不适应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保安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瓶颈”。
(三)改进和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发展决策的制度。决策水平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集中体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保安队伍建设中靠经验决策、“拍脑袋”决策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适应程度,需要相应的制度机制作保障。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克服决策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确保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着眼防止决策偏向带来的损失。
(四)注重从制度上解决好涉及广大保安员切身利益的问
题。保安队伍现行的一些涉及广大保安员切身利益的制度是保安企业起步发展的产物,有许多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前保安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如吸引保留人才难、老保安后顾之忧和一些基层干部生活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保安队伍建设的一些机制制度滞后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因此,必须着力从规章制度重建改革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和办法。着眼进一步集聚人才、凝聚人心和保持队伍稳定,要根据保安职业特点,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队伍建设实际、照顾保安员实际利益的新路子,加强保安新老不一样待遇制度、保安后期保障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调整改革,切实解决关系保安队伍长远发展、关系广大保安员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保安工作考评标准和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正确的政绩观又与科学的考核标准、正确的用人导向密切相关。全面、客观、公正地考评保安人员的工作成绩,把能管理科学、带队科学、能带动队伍发展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使符合要求的人得到褒奖,违背要求的人受到惩戒;使善于领导队伍发展的人上,不会领导队伍发展的人让,阻碍队伍发展的人下。要按照有利于保安队伍建设发展进步、有利于保安队伍工作质量提高、有利于解决队员实际问题的要求,建立完善保安管理干部政绩考评体系,通过衡量发展效益和工作政绩,促使各项工作进一步往深里抓、往实里做。同时,继续深入推进各级保安管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工
作,逐步建立起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干部考评、使用、监督机制。
(六)积极探索快速促进保安企业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于降低保安队伍建设成本、提高保安企业运行效率、增强队伍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保安工作科技化、信息化、多元化发展的日益推进,保安队伍编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费投入不断增加,保安管理内涵大大拓展,如何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保安企业新时期发展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首要的应要强化以科学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提高求效益观念,强化科学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机制是科学管理的枢纽,必须真正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在保安队伍建设各个环节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现代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保安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积极稳妥推进保安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创新 创新保安队伍建设的制度机制牵动全局、影响长远,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把提高保安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战斗力作为根本目的。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服务质量是队伍发展壮大的直接决定性因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核心。必须把提高保安服务质量作为企业发展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保安队伍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创新制度机制,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安
服务标准,着力在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积极创新促进保安服务质量提高的鼓励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把注重企业创新和尊重保安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创新制度机制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既要大胆探索,又要严谨求实。必须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保安队伍建设的阶段性特点,真正把保安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现状、影响和制约队伍建设的重难点问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搞清楚,在此基础上科学论证,搞好企业发展设计。同时,广大保安员是保安队伍建设的主体,创新制度机制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广大保安员的创新实践,问计于广大保安。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广大保安员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制度机制创新才能保证科学;保安队伍才能充满活力,不断增强战斗力。
(三)把创新制度机制与有效贯彻执行衔接起来。在保安队伍建设中融入科学发展,要在注重探索创新、健全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上狠下功夫,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及时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努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保证。同时,制度创新的成效最终得靠有效的贯彻落实来体现。必须完善落实制度的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的协调衔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6.城管执法队伍教育自查报告 篇六
今年我在局、大队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认真做好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狠抓队伍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两大任务,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奋勇争先、勇于拼搏,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理念,克服怕苦畏难思想,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各级领导与广大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是注重自身的执法者形象。一支队伍的风气,从队员的自身形象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换句话说队员的形象,就代表了队伍的形象,因此,做一个整洁、礼貌的执法队员,可以使老百姓对城管执法队员有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首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上,努力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实践者,做到“八个要”,也就是要学习政治,坚定信念;要钻研法律,娴熟业务;要关心集体,珍惜荣誉;要积极主动,多做贡献;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依法办事,礼貌待人;要洁身自好,廉正廉洁.其次,要求队员认真学习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执法队伍内部管理规定,并熟练掌握和运用,以提高自己的执法技能和水平,做到依法行政。再次,要求队员把上级的精神,城管的法规同执法工作实践相结合,针对执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认真思考分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弄清主客观原因,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创造性地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廉洁奉公。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十个不准”,要廉洁奉公、公私分明、洁身自好,坚持杜绝权钱交易,在内心筑起法纪的防腐墙,要经得住考验,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服务于张家港市的城市建设而努力奋斗。
杨舍中队 孙俭
7.基层交警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篇七
2010行政管理马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公安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大力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保障有力的公安交通管理队伍,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之要求,是做好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之根本。笔者系一名普通民警,长年扎根基层交警工作一线,根据多年心得,现就基层交警队伍的现状浅作分析。
一、当前交警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目前而言,我国基层交警队伍中,与其他警种相比,人员文化素质低是一种普遍现象,经过正规院校培训,高层次、高学历的人员相对较少,在一线道路工作的民警,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培训,执法能力、办案能力与其他警种相比还比较弱,水平偏低,特别是在执法工作中,民警存在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卷宗意识低的现象,执法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开单据不规范,代码填写不准确等等,存在执法偏差和“说不过”的现象,说到底是执法水平低的表现。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一是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随意性大,执法中定性不准,处罚不当,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后果。二是执法质量不高,执法效率不强,易引起警民关系紧张,造成群众不满意乃至上访,影响了警察形象。
2、民警身心压力过重。随着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交通管理行动和战役一个接一个,基层民警往往是还没完成这个行动任务,又参加了那个战役行动,身体得不到休息,精神得不到缓解,超负荷的工作,导致民警身心长期疲乏,压力过重,久而久之,厌战情绪就在民警心中产生,工作措施必然得不到充分的落实,工作棚架现象自然难免。再则,由于外部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执法环境的相对较差,民警执法权威得不到尊重,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民警心中时时存在畏惧心理,怕工作方式不当引起群众纠缠,怕群众上访,怕群众投诉,怕被上级训斥,于是出现了民警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正常执法得不到有效执行,从而也出现了基层民警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对交通违法“马虎”处理,甚至听之任之,这些均是由于民警身心压力过重而导致的后果。
3、一线警力严重不足。警力不足在我国是普遍问题,造成这方面的问题有多种原因,一是体制问题,管理机制同国外相比存在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警力分配呈“水桶状”,机构设置重复,机关警力过多,基层警力较少。二是资金问题,财政投入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我国基层交警队伍警力长期得不到充实的一个原因。三是城市发展与公路建设迅速扩张,而警力投入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管理上出现空白点。由于警力少,道路长,管理根不上,基层民警长期在一线超负荷工作,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许多民警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心中压力非常大。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少,许多任务履行不到位,造成交通违法普遍,甚至出现部分袭警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管理跟不上,对危险路段的监控就相对薄弱,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也相应减小,交通事故高发事成必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4、政治思想教育薄弱。由于基层交管任务重、警力少,工作压力大,基层交警队伍中对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就相应减少,有的甚至是流于形式,民警思想灵魂得不到真正冲击和洗礼,突出表现在:一是干部与职工谈心谈话少,思想交流少,基层民警心中的真实想法得不
到重视,领导干部与基层民警的心中易产生隔阂。二是政治教育活动得不到落实,有时甚至流于形式,民警思想得不到凝聚,消极思想乘虚而入,形成放任自流的状态,体现在工作上,就出现了工作作风不踏实,责任心不强,战斗力弱化的情形。三是业务学习活动不经常,上级政策得不到及时的贯彻执行,学业务、学文化、学先进的氛围不浓厚,也直接影响了民警素质,队伍向心力得不到提高与加强,导致了队伍一盘散沙,工作不出成效。
二、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把好进人关,畅通出口关。进一步建立健全招警体制和人员进出机制,严把公安交警队伍人员进出渠道,凡进入公安队伍的人员一律实行正规的严格的考试,要以《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为准则招录人员,进入人员必须经过基础业务培训,坚持杜绝走后门,降格录用,这样才能真正把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员充实到基层交警队伍中,进一步提高基层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在工作中知法犯法,连续违纪,屡教不改的坚决清理出公安队伍,不留害群之马,以影响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同时还要进一步精减机关警力,充实一线警力,严格按照公安部有关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要求,调整内设机构,精减机关人员,真正把85%以上的警力充实到基层,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在基层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扩充警备配置,提高执法科技含量和执法效率,保证队伍随时处在最精良的状态,随时能够拉得出、打得赢。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事“双聘”。对基层交警队伍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激活民警潜力,努力实现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科学设岗,不养闲人,变对民警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以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约束民警行为,以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调节工作效率,在基层交警队伍中建立一个“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发队伍潜力,提高工作效能。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奖惩措施,做到奖罚分明,真正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工作考核中,要坚持以民警的德、能、勤、绩为主,重点考核民警的工作实绩,使队伍中出现“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以充分调动起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3、深入开展民警执法培训。要以岗位大练兵活动切入点,在基层交警队伍中深入开展民警执法培训活动,要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民警扎实学习,苦练内功,向法律、向科技要警力,要加强对民警培训活动的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将学习、培训、教育纳入等级化管理,使执法培训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使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体能素质和执法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强化,交管工作不断上台阶,取得新成效。
4、保障民警执法权益。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切实加强公安检察干警执法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为契机,在对民警执法行为加强督察检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对干扰和抗拒民警正常执法,妨碍公务活动开展,恶意污辱挑衅民警执法的,要明确专门机构快速调查取证,严格处罚挑战执法权威的违法分子,为民警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同时还要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一线民警,关心一线民警的身心健康,要科学调整民警作息时间,适时举办娱乐活动,保证民警在身体上、精神上得到充分休养。
5、加强民警政治思想教育。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艺术、决策水平和驾驭能力,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做工作发展的带头人。二是抓好民警的政策理论学习,要在队伍中深入开展人生理想、职业道德、反腐倡廉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使民警防微杜渐,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三是定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随时掌握民警的思想脉膊,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教育、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有关“荣辱
观”方面的讲话精神,使民警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宣传队伍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汇报材料07-29
宣传思想调研报告11-11
平安宣传总结报告06-28
民生政策宣传调研报告09-13
党的宣传实践报告07-24
藏龙岛宣传理论调研07-03
宣传学习贯彻情况报告07-10
普法宣传活动总结报告09-04
品牌宣传市场调研计划10-16
街道关于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