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精选8篇)
1.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 篇一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征,因而容易满足于城郊之间在同一时间点,一定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和客流较集中性的出行要求,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能良好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国家政策指导的作用,因此根据相关机构政府,研究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对城市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现在的生活很方便,因为目前我国所发展的城市轨道系统,有着许多的优越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居民出行需求增长快,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也在变强,收入水平、以及个人素质也不断提高,因而居民对高质量的交通服务的要求开始提高,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变强。从这些我们可以猜想,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城市比其他国家会涌现出更多适合城市轨道发展的高密度交通网络。在项目实施上,我国现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杂、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我国也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但随着乘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处理和对待这一问题,以满足乘客需求为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指导思想。
我国在政策、人口与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仅靠这些优势,不足以保证巨大的轨道交通投资会实现其目标,成为重要的交通网络。也不能保证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能妥善的衔接、协调、和高效的运作。因此,我国城市不仅要能成功地建设高效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而且还要努力使轨道交通真正起到满足出行需求、改变城市面貌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缓解道路拥堵、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投资和运营成本过大导致政府压力巨大
①城市轨道交通有以下特点:建设规模大, 技术含量高, 项目投资大, 建设进程缓慢, 当地政府对于前期巨额的投入,通常会有很大的财政负担和压力。②运营过程收支不易平衡,资金回收慢,贷款压力大
目前世界上除香港地铁外,绝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运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和赤字。其收入来源主要通过物业开发等多种经营收入,仅靠运营收入还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2、根据客流量调整车数和间隔时间
有些轨道线路的部分站点周边还没有被很好开发,客流量明显匮乏,因此造成资源浪费;相反被开发的站点,有客流而运营车辆不足,同样是一种资源浪费。大多数城市的地铁站都十分拥挤,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其原因是缺少足够的运营车辆,致使行车间隔时间长、大量乘客滞在。解决轨道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是按照闲忙时间段增加和减少车辆数和时间间隔,进而从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浪费,获得最大利益。
3、土地利用不合理
目前一些城市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不重视与城市土地控制的衔接,造成两者互脱节、缺乏联系,甚至互相抵触。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规划建设时,沿线土地已经规划他用,或已经批出,致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直接给了土地开发商。
4、安全防范系统应加以提高
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轨道交通高速式发展地铁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从发生在纽约的第一例地铁重大伤亡事故起,世界各地的地铁伤亡事故,以及人身事故和自杀行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大事件从日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韩国地铁纵火事件,到近期北京的扶手电梯伤亡事件、列车相撞等事件不难看出,威胁地铁安全,危及人的安全的恐怖袭击及火灾、技术故障、治安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不断涌现出。无论是恐怖袭击、设备故障还是安全防范管理经验缺乏等原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都要必须予以注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铁安全防范系统的实际需求也将进一步的提高。为乘客提供安全,安心,愉快的交通运输服务是最基本的理念。
5、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方式都是以“政府出资+贷款”为主,其意思是基本是政府以注册资金的形式投资,沿线各区以建设项目的动拆迁工程折算出资,资金缺口则由银行贷款解决。这种资金筹措方式限于政府财政的能力。除上海的地铁1号线、2号线以外,项目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股权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一般为4∶6,如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项目、M7线项目,实际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上。这一资本结构形成我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高负债经营的现状。
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
1、从科学的角度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规划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至今约有4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到较快发展的时期,中间也出现了起起落落的情况,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在技术进步、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许的多成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正如81号文件所指出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不顾自身财力,盲目要求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现象。有的盲目攀比,建设标准偏高,造成投资浪费;有的项目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最后造成运营后亏损严重。”等问题。因此,如何保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健康、有序和持续的发展,首先就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设规划要按“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确保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的要求,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依据交通需求,着重进行经济承受能力的分析。规划中,要深入研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循环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轨道交通在城乡协调发展和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以促进城市均衡发展;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建设改造的影响,以保护好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最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和基础建设工作
在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设计漏洞、施工力量不足、生产供应滞后、基础理论研究和各项建设规范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各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尽快建立轨道交通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建立与轨道交通发展相配套的完备的科研能力、设计、生产体系,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轨道交通运输项目是城市发展中的重大基础设
施,也是一种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牵制的作用。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加强,而且要做扎实,特别是需要结合城市未来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进行充分论证,使项目建设更具合理性和发挥更大的投资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服务。
3、积极探讨多渠道和多元化投资方式
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和盈利水平第等特点,资金不足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制定投资政策对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可在一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① 建立专项基金
为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国家可设立专项资金,为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便于国家在宏观上能有所调控。
② 制定法规,适当扩大外资渠道
除利用国外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外,为进一步扩大外资渠道,可以利用项目融资、融资租凭、资产融资等歌种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虽然这些方式有一定复杂性和风险性,但是只要有相应的法规保证还是可以实现的。③积极鼓励项目业主多渠道筹资
大量的固定资产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地铁或轻轨公司筹借资金的最好保证。项目业主应有较强的融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条件下,通过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也是可以筹借资金的。应鼓励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不仅要吸引大的投资者及国外资本,而且还应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抓紧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根据对目前1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告的统计,15个城市在近期规划建设65条线路,线路里程达到1700km,投资规模约6000亿元。如果这些线路在10~15年左右建设完成,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态势将令世人瞩目。因此,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来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已十分必要和迫切。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将影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轨道交通项目巨大的投资,将提供大量需求,对拉动城市内需有积极意
义。项目建设能够带动沿线土地和房产价格大幅增长,极大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速度,有明显的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同时,在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种技术系统模式,对促进装备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升级都有重大意义。抓紧研究制定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5、继续加强宏观协调
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实现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还有大量的工作和问题需要研究协调。比如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标准规范、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协调市场、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等,都是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81号文件中,国家在轨道交通审批程序、建设标准、安全保障、建设经营管理体制和推进国产化政策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当前,严格审批程序,按建设规划要求进行项目建设,是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今后要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可以把轨道交通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在公共财政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在宏观指导和协调方面,国家应根据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加强项目建设总量、建设进度、投融资还贷能力、资金平衡等方面的管理,建立经济预警、安全预警机制,并制定相应措施。
6、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相关技术的发展
自轨道交通国产化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新建项目中基本达到了70%的国产化率要求,国内企业开发生产并提供了大部分产品,工程造价也得到了有比较效控制。随着今后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各种系统方式的轨道交通包括直线电机等也将实现国产。围绕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发展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因此,要进一步落实轨道交通国产化政策,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加速技术升级,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要提高国内产品关键技术的竞争力,制定具体措施,规范市场,保证有效竞争。同时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与轨道交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体系及安全认证和质量监督体系等,从而逐步形成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化轨道交通技术装备体系,并使其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地位。
总体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项新兴事业。要形成比较理想的、具有高服务水平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每个城市都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做好近远期的客运量预测工作,并结合城市道路等级的布局,规划出适当而完善的、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骨架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网络。更好的满足乘客需求,引导城市化发展进程,创造更大利益。
2.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 篇二
一、煤矿无轨运输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煤矿中无轨运输设备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 我国煤矿无轨运输设备的研制水平正在直线上升, 在无轨运输设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 煤矿企业无轨胶轮辅助运输现状分析。
我国的一些大型煤矿去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引进一些成套的无轨胶轮辅运输设备, 例如神东、晋城等大型矿区, 成套的无轨胶轮辅运输设备成功的引进, 使得我国这些矿区的运输效率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同时, 我国与1999年研发出了20多种的柴油机无轨胶轮辅煤炭运输车辆, 这些车辆的使用同样大大提升了煤炭运输的效率, 使得煤炭行业的经济收入空前增长。最具代表性的运输设备有载重量在8t以下的运人以及材料的具有防爆功能的, 同时污染较低的胶轮车;另外还有10t以下的具有较多功能的胶轮运输车等, 这些运输设备在国内的使用大大提升煤炭的生产效率, 并且与国家的先进水平的要求相符合。如今, 有很多的煤炭生产企业也在探索在生产中能够使用无轨胶轮辅助运输设备, 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机动灵活性等。但是, 从当前我国无轨辅助运输设备使用情况看, 总体使用水平还需要提高, 在重型车辆使用水平方面与国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1) 研究力量薄弱。从目前我国在煤炭无轨辅助运输设备研究力量上看, 其力量依旧比较薄弱, 在我国也属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直到现在没有建立起一个成套的, 拥有科学依据的、完整的无轨运输辅助设备的防爆体系。 (2) 核心技术掌握不全面。由于煤矿无轨运输辅助设备在我国的研究还属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 在设备核心技术方面掌握的还不够全面。 (3) 与国外相比我国无轨辅助运输设备发展有待提高。目前, 与国外相比我国无轨辅助运输设备发展还有待提高, 从无轨辅助运输设备可靠性能方面、发动机以及桥变等关键部件的可靠性方面看, 其可靠性还比较低, 无轨辅助运输设备的发展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滞后。
(二) 浅析煤矿企业无轨胶轮辅助运输设备未来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 煤矿企业工作当中, 无轨胶轮辅助运输设备的使用需要在一定特定的条件下进行, 通常在水平与倾角12度以下的煤层中更适合其使用。这样一来, 我国35%以上的大中型的煤矿都可以使用无轨胶轮辅助运输设备, 所以在我国无轨胶轮辅助运输设备需量很大, 其发展前景也是无限量大的。
二、煤矿带式输送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目前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设备发展现状浅析。
由于带式输送机具有运输距离较长、运输量大以及可实现连续运送等优点, 同时, 使用带式输送机的过程中, 带式输送机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控制, 为此, 在我国煤炭生产企业中带式输送机成为了关键的一个使用设备。随着近年来带式输送机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的带式输送机机型比较多, 在技术性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其研究在近几年表现的尤为明显, 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等充分的考虑了带式输送机的动态运行时的状态, 并且运用了动态的分析方法对带式输送机进行全面研究, 同时也应用了智能化控制技术对带式输送机的键设备进行了开发,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不仅该变了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的启动性能,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自动化的功能, 提升了工作运输的效率。
(二) 带式输送机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 我国煤矿在运用带式输送机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如果我国的带式输送机与国外的带式输送机相比, 那么差距显而易见。因为我国的带式输送机机型较小, 带速也比较缓慢, 通常都在4m/s以下, 同时, 在带式输送机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仅仅采取了带式输送机静态的设计方法, 并且在设计方面, 普遍都会采用静态的设计方法, 在动态运行情况方面欠缺考虑, 这导致了带式输送机的成本高、可靠性与安全性低等。为了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煤矿企业的发展要求,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1) 大力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能力。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全面考虑, 打破静态设计的方法, 对动态运输方式做出充分的考虑。 (2) 开发带式输送机不同机型。由于我国存在着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的特点, 为此, 在开发带式输送机机型的过程中, 要与地质条件实际情况相结合, 开发出特殊的、不同的、适合该煤矿地质条件的带式输送机。 (3) 提高设计质量。我们都知道, 煤矿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那么在设计与制造带式输送机的过程中就要把好质量观, 提高质量, 减少带式输送机正常工作中出现故障的频率, 以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近年来, 随着社会对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加大, 煤炭生产企业在市场中的数量也正在逐渐的增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 煤炭井下的运输设备也快速的发展起来, 在无轨辅助运输设备方面取得的成果更是显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煤炭生产在运输设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运输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水平在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我国现代社会在发展中的需求, 使得我国的煤矿企业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摘要:现阶段, 伴随科技与社会的进步, 我国在煤矿机械化水平方面, 其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为此, 我国国内各种全新的煤矿运输装备涌现出来。例如, 在煤矿井下使用的无轨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以及刮板输送等全新的装备, 这些装备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煤矿生产运输的工作效率, 使得煤矿经济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这对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我国煤矿无轨及输送机运输设备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为未来的煤矿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无轨输送机,煤矿,运输设备,发展趋势,现状
参考文献
3.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 篇三
据《中国铁道年鉴2008》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居亚洲第1位。2007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含行包) ,占全国货运总量(不含远洋运输)221.55亿t的14.2%。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集装箱运输是全球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各种运输方式的集装化程度逐年提高。由于受到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体制不顺和价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水平较低。2007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仅占全国铁路货运总量的2.3%。随着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向现代物流融入和拓展成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必由之路。
1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简史
1955年3月,铁道部成立集装箱运输营业所,使用铁木合制的(后增载为)集装箱(已于1981年之前全部淘汰)开办集装箱运输业务。由于认识不足,1958年集装箱运输管理机构被撤销。1978年6月,铁道部成立集装箱运输营业所(筹备组),后更名为运输局集装箱运输管理处,同时在10个铁路局货运(运输)处成立集装箱科,在50个车站货运车间成立集装箱办公室。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自此得到较大发展。1995年铁道部进行运输改革,撤销集装箱处,成立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实现由管理型向经营型的转变。2003年组建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装箱公司)。目前中铁集装箱公司下设18个分公司及中铁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和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434个通用箱办理站和6个直属办理站,集装箱运输里程达3万km。
2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
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在我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前些年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曾采购相当数量的国际标准集装箱,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集装箱保有量不足、箱况差、箱型不全等问题,加上管理落后、周转时间长,铁路集装箱在数量和箱型上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
2.1铁路集装箱保有量
根据我国铁道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按国际标准箱计,2007年我国铁路集装箱保有量为,比2006年的下降21.3%;按自然箱计,2007年箱有箱,比2006年的190 691箱下降45.9%,20英尺箱有103 208箱,比2006年的120 549箱下降14.4%,40英尺及其以上集装箱合计5 986箱,比2006年的7 939箱下降24.6%。铁路集装箱保有量呈大幅下降趋势,主要原因:(1)铁路物流部门缺乏采购新集装箱的动力;(2)铁路物流部门下属的集装箱管理站缺乏必要的集装箱维护和修理能力,导致大量集装箱提前报废;(3)集装箱管理中心或车站调运集装箱设备技术落后,粗暴装卸导致集装箱大量损坏。
从铁路集装箱的类型来看,2007年国际标准箱(20英尺箱和40英尺箱)仅占总量的48.8%,其余仍然是自然箱。小型的箱占铁路集装箱运输总量的46%以上。当然,由于小型集装箱使用灵活,它在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从周转频率来看,国际标准箱的使用效率大大高于自然箱(见图1)。尤其是40英尺箱,年周转次数达25次,反映出良好的运营效率。随着国际间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国际标准箱替代自然箱是历史的必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应该重新调整箱型结构和增加集装箱保有量,以适应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需要。
2.2铁路集装箱运量
尽管我国铁路集装箱保有量呈下降趋势,但可喜的是,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却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并且这种需求符合国际物流发展的方向——低成本运输。
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1990年我国集装箱运量为万t,1995年为万t,2000年为万t,集装箱运量大约每翻1番。从2000年开始,通过采取开行“五定”班列、改善运输组织、推行“一口价”、组建中铁集装箱公司等一系列措施,2002年、2004年和2006年集装箱运量分别突破万、万和万t。2006年完成集装箱运量万t,比上年增长16.7%,而2007年完成集装箱运量,是1990年运量的近6.5倍。
2.3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
尽管近年来铁路集装箱运输得到一定的发展,运量也有较大提升,但在铁路货运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十五”期间,铁路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低于全国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铁路集装箱市场占有率呈现下滑态势。
2006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占整体货运量的比例为2.5%左右。铁路集装箱货源不断增加,除了煤、石油、木材等大宗货物外,小机械、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等也成为铁路集装箱货源。铁路运输的货物中,适箱货源达到20%左右。可见,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或者说潜在需求非常庞大,但由于铁路部门不能提供足够的服务,使得该类需求被极大地抑制。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集装箱运输处境尴尬。有关统计显示,2000—2008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年均增长率为15%,而公路的这一数字高达32%,海运则为20%。同一时期,公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占有率从44.7%增至58%,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占有率却从16.6%跌至12%。我国每年的铁路集装箱运量不到(标准箱设计载荷约),不到货运总量的2.5%,这一比例明显偏低,与铁路在我国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目前,全球铁路集装箱运量已占铁路货运总量的20%~40%。美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9%,法国为40%,英国为30%,德国为20%。日本基本上把所有适箱货物都纳入铁路运输系统,集装箱运量占货运总量的33%。
按照我国铁道部2006年颁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0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达,约合万t。2008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含行包)为万t,比2007年增长5.03%。按照该比例推算,2010年我国铁路货运量约万t,届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比例约为6%,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供需矛盾相当突出,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供需严重不平衡外,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还存在如下特点:
(1)分布不均衡。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地区分布不均衡,运量相对集中,运距较长。
(2)适箱货物集装箱化率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及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运价差距的影响,绝大部分适箱货物在港口拆装箱,以散货形式在港口与内陆之间进行集疏运。
(3)箱型结构单一。铁路集装箱运输主要偏重于国内箱,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参与度较低。
(4)集装箱周转时间长,箱源不足。
(5)集装箱专用平车数量不足。全路集装箱运输专用平板车辆仅辆,而全路每天集装箱装车超过辆,适合集装箱运输的专用车辆数量较少,使用一般敞车运输集装箱的现象很普遍。双层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目前只开行北京——上海1条线路。
(6)集装箱办理站分布不合理,技术水平较低,专用办理站过少。中铁集装箱公司直属集装箱办理站共6个,通用箱办理站434个,且多为综合性货运站,多数与散杂货共用场地,缺乏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集装箱专用办理站,难以组织集装箱整列到发。装卸效率较低,短途运输和仓储能力不配套,导致集装箱周转时间过长,不适应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3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改进建议
(1)增加集装箱,尤其是国际标准箱的保有量,逐步减少自然箱数量,改善铁路保有集装箱箱型结构。
(2)增加铁路集装箱运输专用设备的投资,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
(3)完善运价机制。运价是影响货主选择运输方式的关键因素。集装箱运输一般批量较大,因此,运价对集装箱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相当大。一方面,改革铁路运价结构,促进货物由整车运输向集装箱运输转移;另一方面,改革铁路运价调整机制,授予中铁集装箱公司更大的运价调整权,使其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运价,与其他运输方式展开竞争。
(4)完善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现有的集装箱追踪系统(TMIS)和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CSRIMIS)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信息枢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铁路集装箱的信息基础。在集装箱运输业务中,信息管理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可直接为客户服务,对集装箱运输进行全程追踪;另一方面又可对铁路箱进行全程管理,监控每个铁路箱的运行轨迹,提高集装箱周转率。
除此之外,促进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措施还有很多,如改进现有的铁路集装箱管理制度,确保集装箱的合理使用和检查维护;在各个铁路箱堆场配备专职铁路箱管理员、验箱师,负责铁路箱日常管理及租赁工作;利用现有集装箱追踪系统和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全路联网的优势进行铁路集装箱管理等。
4.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 篇四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论我国司法会计专业的现状与未来
论我国司法会计专业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于 朝 目 录
一、我国司法会计专业的发展与应用
二、我国司法会计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解决司法会计专业面临问题的主要对策
四、我国司法会计专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我国司法会计专业的发展与应用
1-1 司法会计一词中,“司法”二字是指诉讼,用来界定司法会计的社会属性是一种诉讼活动;“会计”二字是指会计检查和会计鉴定,用于明确司法会计活动的内容。
1-2 司法会计,是对司法机关在法律诉讼中,为了查明案情所进行的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等诉讼活动的总称。
1-2-1 司法会计检查,是指司法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资产进行的司法检查。是一种司法勘验检查的手段。其检查的对象是案件所涉及的财务资料、会计资料和有关财产物资(数量)。诉讼主体主要是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和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司法会计技术人员。诉讼目的是发现、收集案件线索和相关证据。诉讼结果是查明案情,取得财务会计资料证据和司法会计检查笔录。
1-2-1 司法会计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司法会计知识的人员,通过检验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证据,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的司法鉴定。其鉴定的对象的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诉讼主体是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司法会计技术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及其他具备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技术人员(由于律师诉讼权利的扩大,在实际处理案件时往往也通过会计检查或会计鉴定收集证据)。诉讼的目的是解决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以查明相关的财务会计事实。诉讼结果是查明案情,取得司法会计鉴定结论。
1-3 司法会计作为一种诉讼活动,无论对司法会计专业而言,还是就具体案件而讲,都是产生于侦查审理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的需要。所谓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案件,是指案件本身包含财务会计事实的案件和案件本身虽不包含财务会计事实但需要通过检查财务会计业务查明有关事实的案件。
1-3-1 从司法会计专业而言,目前已接触到的文献中,尚未发现建国前有关司法会计活动的具体记载。但我国唐朝将管理百官俸料、赃赎的比部司置于刑部管辖,宋朝有过延续。这一做法与刑部处理官吏职务犯罪案件需要比部司协助查帐有关尚不得所知。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公有制经济的建立,财务会计技术的应用得到普及,司法机关在查处贪污、投机倒把、偷税等案件中开始出现会计检查和会计鉴定等司法会计活动。特别是在侦查审理贪污案件中,为了确认被告人是否贪污公款,往往聘请会计专业人员协助查帐,或将案卷交与会计鉴定人进行审查,就被告人是否贪污公款及贪污数额进行司法会计鉴定。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其中,鉴定人确认贪污数额的做法对后来的司法会计鉴定理论的研究产生过重大的不利影响。1985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部门提议,基层检察机关开始配备专职司法会计技术人员,逐步建立了司法会计专业技术门类。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专业目前开始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全国检察机关已配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逾千人,每年检案数千件,在提供查帐技术协助和司法会计检验鉴定结论,保障了诉讼的依法进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后期,法院在审理一些民事、行政案件时,也开始委托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进行相关的司法会计鉴定活动。去年(97年)以来,为了便于开展司法会计活动,审判机关、公安机关也开始酝酿配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开展司法会计技术工作。
1-3-2 从具体案件讲,凡是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案件都有进行相关司法会计活动需要。在刑事案件中,仅案件事实本身就包含着财务会计行为或内容的案件就有110多种。如资敌案;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案,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案,违规制造、销售枪支案,非法出租枪支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走私案,2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案,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案,金融诈骗案,危害税收征管案,侵犯知识产权案,扰乱市场秩序案;职务侵占案,挪用资金案,挪用特定款物案;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案,非法向外国人出售文物藏品案,倒卖文物案,擅自进口固体废料案,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案,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制造、贩卖淫秽物品案;贪污案,挪用公款案,单位受贿案,对单位行贿案,单位行贿案,私分国有资产案,私分罚没财物案;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案,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案,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案,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案等。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法人或经营单位的,也都会涉及财务会计业务。
1-4 司法会计,在英美法系中多称法庭会计。我国司法会计理论最先是从前苏联引进的。50年代在引进的前苏联法学理论中,有一分支学科称为《会计核算与司法会计鉴定原理》。当时的政法院系主管部门高等教育部将其列为法律专业课。但由于受司法实践需要的制约,至70年代末,我国没有人对该学科进行专门的研究。1981年7月,司法部在制定法学教学方案时,将司法会计列为选修课。因课程开设的需要,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的个别同志开始涉足司法会计学的研究,并于80年代中期开设了《司法会计鉴定学》或《司法会计》课程。之后,又有一批政法院系的法学教学人员、财经院校的会计教学人员和检察干部介入司法会计理论的研究。90年至92年期间,司法会计专业发表出版物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1-4-1 我国进行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的路线大都是借鉴前苏联的理论体系和直观的归纳司法实践可行的做法。这种研究路线导致司法会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两大失误:一是受前苏联理论的影响,认为司法会计即指司法会计鉴定,将司法会计鉴定归纳为查帐、查物和写鉴定书,这一观念不仅严重制约了司法会计鉴定理论的发展,且对立法、司法实践也造成的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是,受司法实践中具体做法的误导,将财务会计错误行为的法律定性问题列入司法会计鉴定的范围,造成司法实践出现鉴定人超出技术范围出具鉴定结论、相当一部分鉴定结论本应当是有罪证据但出具为无罪证据。例如:我国法学词书中最早对司法会计的词义进行解释的是84年出版的《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司法会计鉴定“即运用会计学专业知识,对国家或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中怀疑有贪污行为的财务人员经管的财务帐目进行的一种鉴定。主要解决对财物收支出纳是否平衡,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在财物流转 3
中是否舞弊以及如何舞弊等。”。有些司法会计学或司法鉴定学教科书中,直接将财务会计行为是否系贪污、挪用、偷税、抗税等列为司法会计鉴定解决的问题。
1-4-2 我个人认为,建立司法会计学科体系应当考虑科学性、合法性和可发展性三个方面。在司法会计理论研究中,采用了以诉讼立法精神和刑事侦查学原理为指导,借鉴法医学等学科的立科方法,先进行基本原理的研究后建立实务操作理论的研究路线。通过十一年的业余研究,完成了“司法会计理论体系研究”课题。提出了将司法会计从理论上和实务中均分为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两大分支的“二元”立科思想。在理论体系方面,建立了以司法会计学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学和司法会计鉴定学为基本结构的“二元论”理论模式,将司法会计检查与司法会计鉴定分别进行研究的理论研究思路。在理论方面,从学科原理、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实务理论等方面解决了将司法会计检查与司法会计鉴定分科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推行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由案件承办部门和技术部门分别主持,以及司法会计鉴定结论只回答财务会计问题的做法。
1-4-3 从近几年的司法会计专业出版物看,将司法会计检查与司法会计鉴定分别进行研究的理论研究思路已日趋于成熟,司法会计鉴定专用技术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二、我国司法会计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从我国司法机关诉讼技术专业整体看,司法会计专业目前与法医专业、物证专业已形成鼎立之势,并在诉讼中分别提供着相关技术证据。但从发展角度讲,司法会计专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司法会计专业或司法会计方向的本科教育,仅在94年和97年培养出两名司法会计方向的硕士(其中一位的硕士论文主要是在我指导完成)。目前几乎没有专门从事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人员,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同志在兼职进行司法会计理论的研究,许多政法院系无法开设司法会计课。从诉讼业务的需要讲,全国至少需配备一万人左右司法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全国现有在岗的司法会计技术人员仅千余人。人才缺乏问题,不仅对司法会计理论研究、教学工作带来被动;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未建立司法会计专业地方,司法机关的证据收集活动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有些已配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司法机关,也出现了因技术力量不足而不便进行司法会计检案或草率检案的情形。
2-2 现有司法会计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司法机关已配备的司法会计技术人员,主要是从会计、审 4
计等工作岗位选调来的,其专业技术水平大多还处在应付诉讼的阶段。许多技术人员尚缺乏开展司法会计业务所需的法学、司法会计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因而导致司法会计实践中出现违法检案和技术性错检情形。2-3 司法会计专业技术活动缺少必要的客观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司法会计专业技术的应用缺乏必要基础。由于大多数警官、检察官、法官和律师缺乏对司法会计专业一无所知,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对需要进行司法会计鉴定的不送检,或提出不适当的问题要求鉴定人解决,或不会收集检材至使鉴定无法进行等情形。第二,司法会计专业活动缺乏必需的技术标准。从我们集中查阅的一百多份司法会计技术文书所透视出的针对财务会计资料证据便作出鉴定结论、应当验证技术事项出现重要疏漏、结论的论证不严谨等不当做法,足以说明由于检案无章可循,已使一些司法会计检案带有明显的随意性。
2-4 专业技术交流渠道不畅。司法会计学是边缘学科,除最高人民检察院及部分地方检察机关不定期进行一些司法会计学术会议外,目前国内唯检察专业刊物和其他少数报刊可接受和发表一些专业性不强的司法会计文章。这与司法会计学科研究的发展需要是极不适应的。一方面,一些司法会计技术人员急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无处可觅;另一方面,许多司法会计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却难以发表和交流。
三、解决司法会计专业面临问题的主要对策
3.我个人认为,解决司法会计专业面临的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重视司法会计技术理论的研究
由于我国开展司法会计技术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技术对策等方面的研究都与司法实践还有很大的差距。司法会计专业的发展明显已受到技术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因此,加强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首先,应当加强注意基本理论的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司法会计理论体系,借以指导具体技术理论的研究。其次,具体技术理论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对检查技术、鉴定技术进行开发性研究方面,不能仅限于对已有经验的总结。3-2 改进司法会计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
应当改进目前司法会计技术人员的培训模式。一方面,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将培训分为上岗培训、技术资格培训和强化培训等不同档次;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将培训分为专业技术培训和相关专业培训等不同类型。为了适应各类培训的需要,建议中央司法机关与有关机构协调,筹建专门的司法会计培训机构,使 5
司法会计专业培训逐步走上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3-3 开展司法会计技术推广和应用活动
司法会计技术包括帐物检查技术、帐务验证技术、鉴别判定技术和证据审查技术等。在法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部门和司法机关、律师机构推广司法会计技术是诉讼改革和司法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办理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应用的司法会计技术,因而所有的警官、检察官、法官和律师都应当掌握一定的司法会计技术,才能适应办案。其次,通过司法会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为司法会计专业的发展的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政法院系、司法机关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司法会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活动。按照实际应用司法会计技术层次不同,可以将推广对象分为三级:①专业级:即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和司法会计方向的在校生(本科生和研究生);②业务级:即主管、办理涉及经济案件司法人员和侦查专业的在校生;③普及级:即主管、办理其他诉讼业务的司法人员和法学专业的在校生。3-4 积极推进司法会计标准化的进程
司法会计标准化,是指司法会计技术标准化组织,针对司法会计活动中具有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和技术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而进行的一项专门性社会活动。我们认为,为了适应司法会计标准化研究与操作的需要,当前应主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尽快建立司法会计标准化组织,这是进行标准化活动的前提条件。第二,组织人力、物力尽快编纂司法会计引用技术标准,以解燃眉之急。3-5 建立司法会计学术组织
目前我国的司法会计专业,无论是专业人员数量还是专业技术的应用广度都已初具规模。从加强司法会计技术交流和技术推广的角度看,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司法会计学术组织,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个人认为,在建立司法会计学术组织的过程中可考虑采用两条路并行方式进行:一方面,积极与有关学会、协会联络,直接筹建司法会计学会和协会;另一方面,也可先成立司法会计学研究会之类的相对独立学术组织,待时机成熟后再成立学会或协会。
四、我国司法会计专业发展前景展望
4.随着我国诉讼科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司法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未来的法律诉讼中,司法会计活 6
动将会越来越多,司法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将会在诉讼中普及,司法会计活动也将会置于相关技术标准下统一实施,司法会计专业的建立与发展也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可以相信,司法会计专业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4-1 从刑事诉讼看,97年1月1日起,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开始生效。强调以证据定罪、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益的保护,是修正后诉讼法律的一大特色。这在客观上为司法会计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动力。例如,获取有罪证据已被规定为预审的前提条件,在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的侦查中,那种先录口供后取财务会计资料证据的做法已被否定,取而代之的将是先进行司法会计检查收集线索和财务会计资料证据并对财务会计问题进行司法会计鉴定后,查明有犯罪事实方可进行预审。
4-2 随着经济刑法的不断补充,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类型已成倍增长。这一新的形势给以经济犯罪侦查技术对策为研究对象的司法会计检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领域。例如,根据原刑法,案件本身包含财务会计事实的案件仅有二十余种,而根据修改后的刑法,此类案件已有一百多种。由于不同的犯罪类型在犯罪手段、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就需要理论上不断地提供新的司法会计检查方法和对策。
4-3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和全新的财务会计事项。因此,未来涉及经济的各类诉讼案件中也会出现更多的财务会计问题需要通过司法会计鉴定解决。例如,证券、期货问题的鉴定是在90年代初才被提出的;而目前的企业产权重组中所出现的财务会计事项便是以往经济案件所不可能涉及的。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五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1.1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5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4.3%。货物发送量完成33.2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1.9%;总换算周转量33118.06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3.17亿吨公里,增长0.7%。
1.2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
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7.3%,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1.3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3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0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9.5%;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8631公里,占总里程的7.0%;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23659公里,占总里程的19.2%。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24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34个,比上年净增90个。
1.3.2客、货运输
2008年,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16.2亿人次和187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6.2%;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水路运输货运量分别为12.9亿吨和
2.1亿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和增长11.5%。
1.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可以适应人们在长距离旅行时对时间、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货物运输需求,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全国开通民航航线的城市达150个,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重要经济城市及边远地区不易通行其他运输方式城市均开通了民航班线。2007年中国民航运输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行业全年运送旅客约1.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0%,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约3.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6%。展望2007-2010年,相信中国民航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民用机场业将得到同步发展。
1.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输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比2002年增长62%,年均增长12.8%。其中输油管 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61.3%和62.7%。2006年底,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比2002年增长 68.4%,年均增长13.9%。其中输油能力57530万吨/年,输气能力9418 千万立方米/年,分别比
2002年增长59.3%和158.9%。管道输送所涉及货物品类较少且较单一,因此,其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影响力小一些。但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较高,输送成本较低,而且占用土地较少,对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因此,是今后许多输送量较大的气体、液体物的较佳输送方式,煤等亦可转换成液体——煤浆进行输送。2交通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现代化步伐,从被动适应逐步转向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促进作用。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它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地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4结论
在现代社会中,运输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水平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同时,交通运输推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担负着社会产品的流通任务以及在国防建设与防务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对人民生活、政治和国防建设以及国际的经济发展和合作都有着重要作用。
6.论我国养蜂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蜂业也在不断地壮大。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就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做出了一定地思考
关键词:养蜂业;现状;发展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它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行业。但现状是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些蜂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养蜂对农作物增产应有的功效远未发挥,与世界养蜂业发达国家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阐述了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养蜂业的现状
(一)众多困难阻碍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1、近年来,假冒伪劣蜂产品对优质蜂产品的冲击很大。蜂蜜市场假劣泛滥,养蜂人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事实上,假蜂产品不仅对蜂农的利益带来影响,假蜂产品中色素、香精、防腐剂的含量超标,更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2、国家法律对蜜蜂的保护不够。养蜂生产实践中许多具体事项缺乏法规支持很难开展,使养蜂人经济利益受损,遇到涉蜂纠纷司法部门难以依法界定,没有专业的法规供采用。蜜蜂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等多个行业,在当前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各行业间无法协调,严重制约着蜜蜂产业的发展。对养蜂业的重视不够,对蜂农没有直接的经济补助。
3、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
4、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3、蜂产品的价格太低,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数量。本来要进入国际市场的蜂产品,却大量涌入国内市场,造成外需小,内需压力过大,所以价格偏低。由于蜂产品的价格问题,蜂农为了降低成本不生产成熟封盖蜜,蜂产品质量降低。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5、蜜蜂疾病的传播。蜜蜂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全国大量流动放蜂,使用不洁蜂花粉作蜜蜂饲料容易感染疾病,造成蜜蜂之间交叉感染。
(二)发展养蜂业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 5%,棉花增产 12%,油菜增产 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将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蜜蜂授粉是一项很好的农业增产提质措施,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 500 亿元。按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到 30%测算,全国新增经济效益可达160 多亿元,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
(三)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08 年全国蜂群数量 820 万群,蜂蜜产量超过 40万吨,养蜂业总产值达 40 多亿元。发展养蜂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 100 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 300 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 3 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养蜂业的自身优势,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有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发展养蜂业是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
2008 年全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仅 0.3 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推动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生产监管力度,才能稳步增加蜂产品产量,丰富蜂产品花色品种,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市 场消费需求。
(五)发展养蜂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蜜蜂授粉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上已知有 16 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籽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
环境。受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自然界中野生授粉昆虫数量大量减少,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二、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一)提高国民对养蜂业的认识水平
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蜂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极少数人知道养蜂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授粉。发达国家把蜜蜂授粉放在第一位,获取蜂产品放在第二位,因此他们把养蜂业视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都分,冠以养蜂业为“农业之翼”的美誉。比如在美国,租用蜜蜂授粉已成为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需手段,现己在100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正是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差别,造成我国养蜂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提高人们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水平。
(二).实行适度的养蜂规模化生产
发达国家专业养蜂的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均饲养量大、人均产值高。集规模化和机械化为一体,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养蜂发展,以规模化带动机械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养蜂的模式。而在我国,往往是专以饲养蜜蜂为目的皆被称为养蜂专业户,饲养蜂群数量一般为几十群,少数上百群以上。按现代经济学观点,只有适度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出最好的经济效益。显然实行适度养蜂规模化生产,是增强我国蜂业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有效措施。
(三)大力开发国内潜力巨大的蜂产品市场
目前养蜂生产在国内,而蜂产品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国外。由生产至流通,流通至消费,再由消费来促进生产的经济规律可知,中国养蜂生产发展肯定会受到国外消费水平控制,一旦蜂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养蜂生产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多次蜂产品出口不畅,造成中国养蜂生产停滞或下降的事实,已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条经济规律在中国养蜂业中应用的正确性。由此可见,要促进养蜂生产,就必须开拓蜂产品国内消费市场。要打开国内巨大的潜在蜂产品消费市场,有二点工作必须做:一要加强蜂产品科普知识宣传,慢慢转变国内许多小城镇和农村消费者把蜂产品作药品和补品的观念;二要狠抓蜂产品质量,让假蜂产品不能立足市场。作为主管蜂业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制订政策和标准时,应多站在消费者角度,不要因生产厂家压力,降低蜂产品质量指标要求,从而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人均蜂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呈增长趋势,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按照2000年至2009年蜂产
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千克,届时蜂产品生产量至少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参考文献
[1]田学军.论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J].养蜂科技,2002,(03)
[2]曾志将.对中国养蜂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养蜂科技,2006,(01)
[3]王莉,于世宁.为何如今饲养蜜蜂越来越难.[J].蜜蜂杂志,2011,(02)
[4]农昕.我国养蜂业发展潜力巨大.[J].致富天地,2011,(02)
[5] 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蜂业,2010,(05)
Discussion on Apicultural Current Situationand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
Wang mou-mou
7.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 篇七
1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1.1 公交运行方式单一
城市公交客运方式一般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以及城市高速铁路、地铁和轻轨等快速轨道系统。目前, 我国城市公交结构除极少数城市有地铁和有轨电车外, 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都依靠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单一结构组成的平面公交体系使大多数城市居民平均出行时间在50 min以上。
1.2 公交出行速度低, 服务水平差
20世纪50年代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的出行速度为25 km/h, 60年代徘徊在20 km/h左右, 90年代已下降至10 km/h~13 km/h, 个别城市在高峰期甚至只有5 km/h左右。出行速度下降直接影响公交车辆的准点率, 公交需求的时效性得不到保证, 于是部分公交乘客开始转向自行车、步行等其他交通方式, 公交吸引力弱化。目前, 我国城市平均2 700人才有一辆公共汽电车, 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平均每辆公交车服务4 000人, 车厢内高峰时间每平方米要站立9人~13人, 而国外每1 000人就有一辆公交车辆, 车厢内高峰时间每平方米载客仅6人。由此可见, 在这样的公交环境中, 其服务水平自然会受到影响, 也影响了人们乘坐公交的积极性。
1.3 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主要街道上, 公交线路及站点布置过分集中, 这样不仅人为地造成车流和客流的拥挤, 而且不利换乘, 从而严重削弱了道路通行能力。同时, 我国城市公交线路网密度低, 车辆运行不均衡, 乘客候车时间长, 换乘次数多, 步行距离大等严重影响了公交的发展, 使公交吸引力减弱。
1.4 城市公交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技术设备落后
长期以来, 城市公交一直服从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大局, 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 从而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福利性。虽然各公交企业也采取多种经营方式, 但无力改变亏损局面。而且, 我国公交车辆不是用公共交通专用车辆底盘改装而成的, 大量车辆运行都在60万km~80万km, 车辆使用率高、损耗快、老化程度严重, 不少车辆经常“带病”作业, 由于得不到及时维修, 营运途中抛锚事件屡屡发生, 严重影响公交的服务质量。
2 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它依赖于城市内外的流动,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质量和体制这几个方面。其中包括的问题有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人口出生率、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人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引导城市走向稳定、协调的发展之路, 对城市进一步优化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可持续的交通系统是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 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所产生的交通需求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该系统应该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安全、畅通、舒适、环保、节能、高效率、高选择性、高可达性。
3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按照城市交通持续性的本质特征及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自身特点, 城市公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3.1 树立“公交优先”
“公交优先”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巴黎, 之后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城市所仿效, 现已被证实这是一项很有成效的城市交通基本原则。所谓“公交优先”, 就是城市内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 “公交优先”能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 缓解道路压力, 减少城市交通拥挤。据统计, 1辆中型公交车所占的道路面积分别相当于10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2辆出租车所占面积。而其载客容量却是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十几倍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 公交车与小汽车相比, 分别节省土地资源3/4, 投资5/6, 空气污染却不到小汽车的1/10。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系统相结合之后会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 使人们出行方便、快捷。最主要的还是它的污染比较小, 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提升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
增加公共交通的科技含量, 开发智能型公共交通系统, 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处理等技术, 开发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 提高公共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 使公共交通真正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力求在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 努力减少居民出行时间及换乘次数, 合理的设置公交路线, 改变现在高峰期挤、平时空的现状, 改善公交车内的环境, 尽可能做到“便捷”“安全”“舒适”。未来城市的“绿色”交通结构将是以大运量、快捷、低污染、低能源消耗的轨道交通和电气化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综合运输体系, 轨道交通系统与道路交通工具、步行、自行车等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共存于一体, 因此, 要注重换乘系统, 做好交通衔接, 从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
城市公交要实现其发展的持续性, 必须走大运量、低消耗、高效益、方便快捷的发展方向, 确立以地面常规汽电车客运为主导, 以快速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 以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及个体交通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公交发展战略。
3.3 加强城市公交的科学化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城市公交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对城市公交而言, 其包括公交系统的内部管理、交通组织管理及信息化管理。强化内部管理可以从减员增效、健全竞争性公交营运机制等方面突破。交通组织管理应以公交优先中的通道优先为核心, 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及公交优先通行标志, 在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公交优先通行指令, 在主要十字路口及集中换乘点设置公交专用站场或枢纽等。信息化管理指采用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通讯等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公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 打破政府独家经营, 逐步实现公交投资的社会化, 公交发展的产业化, 公交经营的市场化是城市公交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城市公交的竞争力则是适应上述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要求相应政策法规的保障, 更需要城市公交的决策者和经营者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公交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充分认识公交的独特优势, 大力吸引全社会来支持城市公交发展, 从而使公交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得以加强, 为城市公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给予公共交通更多的政策倾斜与扶植, 改革公共交通经营体制, 激发公共交通的活力。深化公共交通企业的改革, 理顺政府、企业的关系, 给予公共交通经营自主权, 改变目前靠政府补助的现状, 刺激公交的竞争活力, 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形成竞争格局, 促使经营业主想方设法节约能源、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进而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乘坐公交的人多了, 公交的经营者也能从中收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此, 这种刺激是相互的, 受益也是相互的。
3.4 重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实施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是公交发展政策调控体系的具体落实。在具体的城市交通规划中, 首先, 要充分考虑城市公交线路规划, 给城市公交留有足够的空间, 这也是体现“公交优先”的一方面。其次, 要考虑城市公交运行的合理性, 注意公交线路与其他线路的衔接, 方便人们换乘。再次, 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其得以保障和加强。
试想一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有舒适的乘车环境, 方便快速的运行方式, 经济的运行费用, 人们是否还会更多的选择自行车、步行、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城市公交的吸引力增强了, 在一定程度上, 就解决了城市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 继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虽然能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但从整个城市规划的系统性来看, 也只是在解决“点”上的问题, 要从系统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求规划者从规划的目标、具体方案、实施情况、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反思, 在各个环节都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否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摘要:结合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及一些相应的实施措施, 最后指出规划者应从规划的目标、具体方案、实施情况、管理等方面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灵周, 李成, 张建平.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构想[J].人文地理, 1999 (1) :54-57.
[2]王刚, 沈建武.城市“绿色”交通规划[J].规划师, 2004 (7) :63-65.
[3]张伟.“公交优先”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四川建筑, 2006 (6) :34-38.
[4]陆化普.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J].清华大学学报, 2006 (9) :1499-1504.
[5]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 篇八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目前,我国仍处于全面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领域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所以,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现代人的生活等各方面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想使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更加蓬勃向上,就要及时发现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得以妥善解决,交通运输的发展才能更加健康、稳定。
一、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现状
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开始逐渐重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投入了更多的力度,使我国目前交通运输发展有了很大进步。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领域所呈现的态势是:城乡之间的运输能力仍有差距,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交通运输道路矛盾仍然存在,交通设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仍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乃至我国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加快我国的社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科技影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
当前社会,科技尚处于主导地位,在交通运输领域也不例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等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体系也不断发达,运输手段日益先进,运输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得城乡之间的运输也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科技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将高科技手段运用于交通运输的各项设施中,使得交通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的更加高效,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有效地满足了当代人对交通运输提出的新要求。可以说,没有科技力量的支撑,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局限,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可见,科技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环境影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
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内需拉动问题更需值得关注。在货物交通运输中,资金链的循环则不仅仅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无形之间拉动了交通运输经济的大规模循环,也增大了相关产业链的收益。
三.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作量快速提高。近三十年来,我国政府对交通运输体系的投资力度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快速增长,交通网络覆盖面继续扩大,通达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体系,综合运 输能力显著增强。这预示着我国交通运输已进入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的新阶段。
(二).交通运输设施明显改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我围交通运输设施进一步改善和优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前景通过加快发展与改革。大幅度提高 运输能力,推进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提高运输质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体 系发展的目标。基础支撑和服务支撑。根据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 的需求、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将更加完善化、现代化、综合化、智能化。次合理的机场布局;管道,逐步形成与油气资源开发地、进口点至加工地、消费地 相适应的具有较好调配功能的输送管道网。
(三).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 划与建设,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步伐。 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与发展。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社会性;同时综 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全程“无缝”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的关键,凶此整体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动,要在政策、规划、经营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和宏观调控,从发展战略上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继续以发展 为主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进行结构优化 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是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市场扩张等极其重要的手段。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交紧抓机遇。接受挑战,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我国的交通运输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发展过程,具有后发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跨越,不断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允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互补和促进作用,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优化,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实现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现代化高效能的综合运输体系。
结束语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运输是人和货物之间的桥梁,所以,无论是在经济,生活还是政治活動中,交通运输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道路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许乐华.许鹏山黄河玛曲段高原水运建设可行性探讨 -水电能源科学 2010,28(7)
2.学位论文 徐燕 咸宁市公路网规划的综合评价研究 2009
3学位论文 张素梅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研究 2008
【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推荐阅读:
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09-01
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09-19
我国酒店业发展现状11-09
试论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略07-17
论我国电子化政府的发展趋08-06
2.论怎样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08-21
我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现状10-05
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09-16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8-20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