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2024-09-30

小学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精选6篇)

1.小学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篇一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一)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教学案、每天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特别是我校推行的学习小组,则大有用武之地。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原因是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此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从我校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四人组可能最为实用),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推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有这三个梯度,交流基本实现了“网状”式的覆盖,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学习,又保证了这种交流学习的效果。因而在备课中,教师一要在分工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上精心安排,还要在激励每一个学生完成分工的任务、在倾听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第二层次的交流上下功夫。

四、提前预习课文与按要求、按步骤备课

每位教师应提前利用各方面力量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精选检测试题,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课文,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案,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好,形成“教学案”正稿,请备课组长审阅后,送交分管领导签字付印。

(二)上课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传统教学,总是要紧扣文本,深挖出文本中的微言大义。这种授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知晓文本的作者说了什么。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作者的观点,并把作者的观点融注到自身的思想中,使自身、文本和作者三者间,形成思维的一致性。

然而,这种模式的荒谬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学习,要解决的总应该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大问题,而不应该是“是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仅仅是作者的思想,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思维方式的产物。对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的组织,让学生了解它们。但这永远不能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更不能成为唯一内容。

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新课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指向思考的多元思维。这种允许怀疑,允许个性化解读课文的思维模式,把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进行独到的分析判断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要求,它所建构而成的,是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的课堂新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要率先确立好培养思维能力的观念,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

其次,我们的教师,还必须明白如何才能够落实新课程目标。依照已经为多数人实践所验证的话题教学模式理论,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特别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的“话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来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传统的课堂,老师也会设置一定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的。但“问题”和“话题”不同,“问题”出现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是有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了的,其目的也常常只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文本,为了把思维更大范围地引向答案。而“话题”则明显不同,教学中的“话题”,有且仅有部分属于备课时预设,其余则多源自课堂的生成,属于那种“无法预约的精彩”。再者,“话题”的指向性也很明确,它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就是说,“话题”并不需要一个精彩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话题”的内容,可能一段时间后才有个明确的答案,也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产生确定的答案。

再次,我们的教师,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传统教学中,文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视做了例文。教师和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文本的思想,必须从文本中获取到或是人文、或是工具性的知识。而新课程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文本不在只被当作拥有唯一解读方式的“范文”,师生都拥有了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权利。同时,文本还可以仅仅被作为一种“引文”,作为借以引出教师教学目标的桥梁。这种文本本身身份的变化,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中的灵活多样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当他面对了一篇新的课文时,他就应该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本的内在思想核心是什么;文本中是否包含着作者本人尚且未能发掘出的更深层的人文思想;文本的价值该如何体现;文本是用来做“例读”用还是做“引读”用;如果是“引读”,那么,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拓展来深化思想。

教师的思考不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正因为这种决定性,所以,它才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听课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四)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心。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7、当面不语,背后不断。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http://

语文教学]:网

2.新课改,教师应如何备课 篇二

课前备课

1课前备课要做好“四备”

一要备教材。教材是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是落实、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教材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及主要的学习活动机会。教师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科书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重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怎样安排等,还需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为此,在备课时,应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①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②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④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⑤在设计练习时应做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注意设计弹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应从教材的控制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用好教材,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资源再开发、再创造的过程。

二要备学生。做好学情分析,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这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至关重要。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在进行学习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原始状况不同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侧重做出分析和判断。如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即将学习的知识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除此之外,要从教育心理学的层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状况了解学生;从学生课前预习和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正确地估计未来的课堂。正确地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

三要备问题。要对课堂上的提问进行预设。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要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相信学生的头脑中不是一张白纸,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要求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学习主体。要让设置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层次性。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准确把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安排“学习任务”;要预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那些疑难问题;预设课堂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认知冲突;预设学生“没有问题”时怎么引导学生产生问题。

四要备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

2课前备课要做好“三个预设”

教学方案作为教学准备,需要理性思考和精心预设,但任何一种预设都无法完全预料课堂上即将发生什么与课堂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因此,预设方案必须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及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能在富有弹性的空间中张扬个性,在留白处创造精彩。

一是预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借助实物和图像、动作、语言、新旧知识与观念的关系和矛盾、问题等创设基于生活、注重形象、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情境。

二是预设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编排教学方案的关键环节。每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流程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层面上,即在“学”字上下功夫。把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教师的“导学”应努力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之中,真正起到启发、点拨、调控的作用。教学流程设置要注意尽可能保持教学环节的贯通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教学流程的编排必须呈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境一引导自主探究一反馈学习情况一巩固应用与拓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流程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索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凸显了学生共同建构知识,交流互动的过程,反映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要求教学预设做到两点,一是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节奏美,能够表现教师思维的流畅美;二是思路要简明,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既便于操作,又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组合的层次美,层与层之间的教学预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是预设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题要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对比练,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后备课

尽管课前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有时的课堂也不是教师能够把握的。教师往往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但是自以为很完美的设计,到了课堂上却根本无法实施或是效果并不太好,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方法,提问方式、删减或增补教学环节,一节课下来常常感叹:讲的和备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教师要逐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上完课后,再重新将课备一遍。准确地说,是将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再写下来。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帮助教师避免以后教这节课时犯同样的错误,少走些弯路;二是在重新整理的过程中,会让自己对教材和教学策略多一些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三是为自己今后写教学论文积累一些素材。那么,课后备课要备些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面进行反思。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昧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或多或少地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处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处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段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句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

3.教师备课上课要求 篇三

1.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全面熟悉课程内容。2.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会什么,能干什么。3.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4.设计“前置小研究”,体现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5.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课堂练习。6.精心挑选,分层布置作业。7.写好课后反思。

三堆中学生本课堂模式及要求

1.“前置小研究”的检查及评价打分。(根据学科、课型,前置小研究可在课前或当堂完成)

2.小组交流。要求学生起立、聚首,讨论声音不能太大,本组能听见即可。每组讨论形成的结果要书写下来,以便展示交流。教师对讨论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3.全班展示。展示学生声音洪亮,描述清楚。其余学生质疑交流。此时评价由学生完成,教师收集课堂生成的资源,以便总结归纳。4.练习反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采用“独立完成——组内检查——组内质疑、讲解”的模式。教师对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4.《如何备课、上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就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备课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而备课时上课的准备,事实表明,一堂课的成败与备课是否充分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只有把教材理解得透彻,对学生情况了解的清楚,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步骤,才能有效地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老师又讲了怎样备课?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谈的:首先是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做到了解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融会贯通,也就是把教材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产生共鸣,然后再把教材通过恰当的形式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接下来就是要了解学生。“知人才能善教”,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负担等情况,做出准确的估计,而且要了解学生对听好这一课的准备如何,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又怎么样?难点、疑点在什么地方,对教师所涉及的方案能否接受,还要估计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就会见成效。

还有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就有学期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及要求、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措施、考试考查安排。

怎样编写教案?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好好学一学了。教案的格式严格的可以分为十二中,其中最重要的六种是: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我先来谈谈教学目标,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用了解、懂得、明白、学会、掌握这些词汇来表述,表述必须用结果的词汇,不能使用过程的词汇。而能力目标是针对于本节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以外的知识而来的。要注意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教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自学指导法。那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来选,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选,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其中讲授法是传递教授式,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来弥补它。

5.小学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篇五

一、教学计划、总结要求 ①基本要求

第一、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在开学前根据教学任务、课程标准,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经教研组长审查同意并报教导处备案后执行。

第二、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得随意变更。若任课教师需对教学进度计划进行变更,应提交书面报告,经教研组长审查、教导处批准,方可实施。

第三、按教学进度计划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教学总结要符合学科特点,如实总结一学期来的闪光点和主要成绩,找出不足。

②评分标准

第一、计划、总结的编写和执行符合基本要求,学期初和学期末各计5分。

第二、计划、总结编写不符合要求,每缺一项内容减1分。

第三、未经批准而自行变更教学进度计划,或无正当理由未按教学进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减3分。计划、总结从网上下载,该项不得分。

二 备课要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准不备课上课,各科一律实行超周备课。

2、各课要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在三备到位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

3、教研组长在周四晚上召集同年级教师,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双边,研究教法,学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量,统一测试内容。

4、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在备课时应先做一遍,理化生应做的实验,备课时老师要亲自操作一次,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

5、要写详教案,不准只写程序语言。每一单元要有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教具准备。每节课都要写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过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作业内容。

三 上课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处老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 2

调课,代课。

2.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岗,不得迟到,旷课或中途离开课堂,不得提前下课,不准拖堂。

3.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在课堂上不准抽烟不准坐讲,不挖苦讽刺学生。教师不得穿拖鞋,背心,不得化浓装,披长发。

4.讲授运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滿堂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讲究教学艺术。语言清晰,准确易懂。富有趣味性的感染力,提倡使用普通话。板书要精心设计。书写规范。

5.要做到教书育人,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的谐地统一起来,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6.物理化学生物学要做好演示实验,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综合能力。

7、加强练习,课堂练习一般应十五分钟左右,练习题要精心设计,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当巡视,掌握典型错误当堂讲解。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内容服从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作文两周一次,每期八篇,数学每周五次,英语每周四次,物理每周三次,化学每周两次。

2、对学生的作业,要有规范化的要求。要严格进行训练,书写要规范、整洁,格式要正确,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 3

作业。

3、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全批全改。眉批、段批、总批,不经学校同意不准让学生批改。每次作文要给于评分。各科作业批改后都要写明日期,要保证在下节课之前把作业发给学生。

4、作业错误之处要让学生自己订正,改正后的作业,老师要从新批改。

5、教师批改作业时要做好记录,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五、辅导要求

1、教师辅导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做在讲台上远离学生,要在教室中间来回走动。

2、辅导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生辅导的内容要有专题,以促使其出类拔萃,对差生要补充“双基”内容。

六、考试、考查

1、考试、考查时间差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考查要有课堂提问,随堂测验,作业检查、单元测验等。考试有期中、期末、会考、模拟考试等。随堂测验不超过20 分钟,单元测验不超过一课时。

2、期中、期末考试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它的内容包括:(1)、试题分析;(2)、试卷得分统计;(3)学生得分统计;(4)、错误情况及产生错误原因;(5)、应采取的措施。

3、考试题应依据大纲,紧扣教材、难易适当,对教学起到检查总结和积极促进作用。

6.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备课之我见 篇六

关键词:小学体育;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38-01

体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体育只不过是学生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和玩的课程,中考中也不是必考的科目。但是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体育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通过体育教育和锻炼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体魄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内容,各地的中考中也将体育作为了必考的科目。作为小学生来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何上好体育课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成了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深入钻研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体育,备好体育课是关键,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整理出一套备好体育课的流程和方法。

一、备课程标准和教材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切忌体育课的随意性,很多的体育老师上课前根本就不备课,课上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放羊式的体育课是要不得的,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体魄,增长学生的相关知识;还极容易出现学生被摔伤等事故。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小学体育课的课程标准,弄清楚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程的理念,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分布情况。另外还要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的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

二、备课中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做了科学的规定,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学体育课中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备课中时刻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备好小学体育课的前提。

三、备教学环境

具体的教学环境是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所谓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门课程往往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要备教学环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设备情况,教学场地情况等等,这在备课中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备出符合具体教学实际的课来。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发挥集体备课优势,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目前中学教育中备受推崇的一种备课形式,对于体育课来说,体育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可以各抒己见,发挥集体的智慧,就能够取长补短,备出好课来。

上一篇:拾荒者口中的尊严初一作文下一篇:七年级班级德育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