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学习反思

2024-08-28

送教下乡学习反思(共10篇)

1.送教下乡学习反思 篇一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在我自己读小学时就已经认识了这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内容生动有趣,很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第一课时,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的目标是:

1以朗读感悟作为本节阅读课的重点,以“喝水”为线索,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朗读训练要做到扎实到位。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课时在识字教学力求简单高效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

上课开始,我就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随文识字:

识字对于一年级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我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自己学习生字就不那么困难了。仔细研究教材后,发现这课要认的生字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我为什么不随文识字呢?课堂上渗透识字方法,这样做孩子们既认识了生字,又把课文学懂了。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1)比一比识字,“喝”和“渴”是形近字,很难记。于是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些字里,有两个字长得可像了,谁先找到他们?(喝、渴)。然后让孩子们去发现他们哪里一样,哪里不同?怎么记住?后来我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通过卡片的不断出示,让他们一遍遍加强记忆。

(2)拆分法识字:水车千斤重。渐。以及“办”用尽力气想,急得汗都出来了。

(3)看动作猜字。“同学们,我们一起帮乌鸦找找水,一起做动作演示,猜它是什么字好不好?”左看看又看看,让学生明白看就是把手遮在眼睛上方。学生会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积累都不一样。游戏活动的设置,师生全员参与互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朗读课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先请小朋友读两遍课文,整体感悟整个故事,说说这只乌鸦为什么找水喝?为了解决困难,先出示句子——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引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

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左看看又看看前看看后看看,学生在活动中感觉了乌鸦飞到东来,飞到西,把“看”这个词落实于实处,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乌鸦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这时的乌鸦心情怎样?该怎么读?学生都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可是,乌鸦喝不着,知道为什么吗?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读读第3、4句,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学生通过读,感觉到乌鸦找水的艰辛,同时学生在表演、观看中也体会乌鸦口渴时的难受,见到水时的惊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个过程。这样设计是把学生变成课文中的主人,把文中句子变成了生活中的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朗读第二自然段中,许多同学会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带着瓶子做实验,让学生观看乌鸦喝着水的过程。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子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 1 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理解了渐渐、叼起、一颗一颗词语。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设计意图:识字与阅读的结合: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巩固了字词的识记效果,也巧妙地与课文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喝不着、一个一个地、渐渐),通过朗读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名师送教下乡听课反思 篇二

今天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收获颇多。现就此次听课,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1.教师具有较高的基本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能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文本。邓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许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准备。教师的板书都很规范。

2.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能力都非常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来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研究活动。这些课内容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好了课本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吃透教材是根本。这位老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较高的教学素养,能深入研读教材、分析教材,较好的将知识融于教学之中。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她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3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学”,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3.英语七组送教下乡听课反思 篇三

总之,语言源于生活,学习语言必须走进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语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语言。生活化教学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生活化教学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让英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在上每堂课之前,教师应该努力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注意创设各种师生互动的情景和形式,力求课堂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符合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虽然每一个互动环节的设计对教师都是挑战,但我认为只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自我超越和突破。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有针对性,更好地达到互动的目的,我还经常深入课堂,在听别的英语教师的教学中,让自己进入学生的角色,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在感爱,观察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喜爱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喜欢的`英语教师的教学特点,向学生学习,汲取他们的思想和体验他们的感受,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加贴近他们。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互动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促进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获取知识。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选择适当的媒体,通过视频、图片、文本设置问题情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再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并不断得到深化,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能力。

4.送教下乡 学习感悟 篇四

2017年 4 月20、21日,市教育局举行了 2016“国培计划”

—— “送教下乡”活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培训,内容全面,精彩纷呈,有麻城的两位骨干老师的精彩展示课,有讲学团老师的名师示范课,有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经验分享,更有教科院专家的中肯点评课和专业专题讲座。整个的培训过程,我认真地聆听,细心地感受,真心地体会,收益匪浅,也收获多多。此次活动来自武汉市崇仁路小学黄老师的示范课让我感触很深,她的课堂非常精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她在课堂上采用了全英教学,运用的非常贴切自然,也富有感情,她在设计活动时考虑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把一些难记的内容以一些自编歌曲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学生不仅接受的快,又很好地营造了一个英语的学习情趣,深深吸引了学生,这是我所应该学习的。

另外,她能将态势语很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以自己的照片,借助自己的头发等等来让课堂更加清晰易懂,使得态势语成为课堂的又一亮点。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怕学生听不懂英语指令,多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态势语使用也很少。听了黄老师的课后,自己感到很惭愧,今后我应尽量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组织教学,适当使用态势语,让态势语服务于课堂。

纵观这些示范课,老师们的常规教学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她们的课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落实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如二小周老师的课上,她由单词到句型逐渐深入,一步一步练习,让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去表达。一小袁老师的课堂语简洁、准确,却能很好地引领学生,通过反复训练两种相反句型的表达,从而让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够做到简单的表达自己的爱好,这些无不取决于她较高的英语文化素养。而黄老师的课程内容应该是最难理解的,涉及到语法知识的运用,但是在黄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下,学生居然也能很快的掌握其用法,这样的教学手段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杨老师的课注重了整体,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把所学的单词连贯的表达出来,这既是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又是对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提高。

而教科院的专家朱老师提出了在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渗透也是一个好的出发点,她的点评也是博而精,讲座内容具体实用,切实中肯,认真的聆听后,我如雷灌耳,哦,原来英语的教学还可以这样啊。

5.送教下乡活动学习心得 篇五

关注教学对象,方能“因材施教”

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 执教:白水县东风小学 王娟

第一节是白水县东风小学王娟老师指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整个设计从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拔高,层层深入,方法灵活多变(看图片做动作从形象上认读——逐个拼读——通过多种活动反复读——上黑板贴词语归类读——猜谜语填词语读——放在儿歌中读)、回环反复。既学习了新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认识含有提手旁的“拍、打、拔”和足字旁的“跳、跑、踢”,老师先出示了下课了孩子们在操场活动时的情景图,在图上相机出示该活动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在这一环节当中,识字从含有生字的词语开始,而词语的学习又从图片开始,将识字的目标和识字方法放在具体的词语和语境当中,符合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认知特点。认读词语时,先让学生做动作,从动作中感受汉字偏旁的表意功能,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从而能根据偏旁更加轻松的归类识字,提高了识字效率。

巧抓教学内容 借文本教方法

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授课:南塘小学 雷亚宁

这篇课文很长,但就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来说,无非就是两个词“理解”和“表达”.放在这篇课文当中,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所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了解他表达的精妙。所以,授课教师仅仅抓住了文本当中“荷塘美”、和“旧事乐”当中的两件事进行教学,再简单一点说,就是抓住了“荷塘美”当中有唯美画面的个别句子,和“旧事乐”中的“哈哈大笑”“闹得欢”、“铁链般的”、“排成一队”体会小伙伴们憨直淳朴的人性美。仅此而已,但却留给了学生许多阅读的方法和弥漫心灵的美的享受,抓住教学内容,课堂便会轻松而高效!

中国经典 积累为先

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授课:澄城 李娜

李老师的课堂中,诗一样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语调与那节古色古韵的《伯牙绝弦》的课堂风格和谐统一。整个教学过程,从读正确、流利、读出韵味;到从“知音”突破,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先是“找知音”,默读,从哪些句子中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得出“知音乃知心”.接着,走进伯牙的内心,体会他如江河般宽广的胸怀和如高山般的凌云壮志;再接着,想象伯牙的内心除了高山流水还有什么?再次感受伯牙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只有钟子期懂得,从而体会钟子期这一“知己”的难得;最后,升华情感,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以!伯牙欣喜若狂,带着这样的情感升华再读;最后,峰回路转,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破琴绝弦,引导学生用低沉伤感的语调读最后一句,从而教育学生要珍视“知己”,重视“友谊”.

整个过程似乎完美,但翻阅课标,对于优秀诗文和经典的教学,只要求“大体把握意思,想象情景,体会情感,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忽而我们恍然大悟,面对课标,我们渐行渐远,于生于师,都身心疲惫。反思之余,只因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课标常放案头,它是我们教学中的引航标,其实,对于中国经典,还是积累为先。

贴近日常生活 激活写作素材

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教学《父母之爱》 指教:澄城 张利宁

从张老师的课堂中,我学到了“一教三激发”的作文辅导方法,作文教学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引发他们表达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送教下乡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10月12日上午,突然接到学校领导安排我去送教的通知,心里倍感诧异。这领导怎么想的?怎么不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呢?我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想着在自己“家”怎么上都行,出去送教,这不是给一小抹黑吗?心里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推掉呢?但我知道领导每安排一项工作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深知领导的用意。回到家,葛老师也说这是好事啊!怎么不上?好好准备吧!于是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认真准备送教的任务。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们教研组所有成员的鼎力相助与支持,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付校长,在学校工作这么忙的情况下,还能挤出时间听了我两遍的试教课,并悉心的指导、点拨,着实让我感动。我觉得,这不是他所说的对我的不放心,而是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学习的机会。一遍遍的磨课,让我体会深刻,同时也受益匪浅。

首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试教时,我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是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分数。我觉得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短一分钟,也不是很浪费时间。但付校长说的很好,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要把时间用在关键点。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这个环节的意义不大。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应仅仅考虑这个环节是不是新奇,学生是不是感兴趣,而是要看这个教学环节能不能为达成教学目的服务。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样的课才会更加简洁、有效。于是“猜谜语”环节,果断摒弃。这才有了这样直入主题、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简洁而有效的导入。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数学教学应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教学活动二,根据图形1/4(部分),画出整幅图(整体)这个环节,试教时,我是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并指名学生说出原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然后才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原图形。我觉得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还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无误的画出原图形。但是付校长提议,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图形1/4(部分),画出整幅图(整体)。教师不要引导学生作过多的解释,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理解一个图形的1/4是两个小正方形,这个图形就是4份,即8个小正方形。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样就可以给每个学生留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亲历探究感悟的机会。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更大,对整体与部分的体验也更充分。如果不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数学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自己想的少,动手少,总是被动地去学习。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懒惰的心理,而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就不会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探究的过程,即使花费的时间有点长,有个别学生在画图时还会出现错误(画了4个小正方形),但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再经历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后,能通过及时反馈明白错的原因,及时更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以探代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数学教学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探索。

在处理练习第二题和第四题时,一开始我总是觉得题目比较简单,直接通过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再让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样很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付校长一语点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会的教不会的。即便学生都会的,每个学生的想法也不一样。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要变单相交流为双向或多向交流,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而且说的时候也有了“小老师”的倾听和相互之间交流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在大家充分的参与下,将所学知识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

四、教师问题设计要体现开放性,学会适当的追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数量要少而精,提问的难易要适中,提问要切中要害,还要学会适时的追问,同时更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在处理练习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圈出的都是这些草莓的2/3,有的圈出2个,有的圈出6个,还有的圈出8个,这是为什么?”。付校长指出“为什么”这一问题,问的一步到根,桎梏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而要是把“这是为什么”改为像“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方式去问,会怎么样呢?我顿时茅塞顿开,这两个问题的背后承载着太多的不同,后者它的思域更宽广,学生有话可说,把学生带入激流勇进的“思维场”,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要学会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追问。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我们应多“蹲下来”,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五、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教学中要注意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意一题多用,巧用错题资源,激发思维的深度空间。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数学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为学生培养数学知识能力的过程,同时它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延伸。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得到性格、品质、道德等方面的共同提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的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处理练习第四题“有专家指出,取消塑料袋无偿供应,全国塑料袋使用量可减少2/3。”时,可适时追问“现在的全国塑料袋使用量只有几分之几?”(生:1/3。)教师总结,我们平时购物时,也要随身携带购物袋,注意节能环保。这样一题多用,既复习巩固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练习第五题:“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这是一个拓展性练习,在学生能清晰说明理由的同时(整体不清楚时,不能比较部分的大小),可以适当的拓展。追问:

1、如果两人的零花钱一样多呢?

2、在什么情况下她俩捐的钱一样多?

(第二问,有点难度留作课后思考,讲明道理。提醒学生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假设一定的数来推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量也不同;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量就相同”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这里出现了妙想和奇思的零花钱一样(整体相同),他们捐的钱(部分量)反而不一样,是因为相同的整体,对应的分数不一样,部分量也就不一样。如果妙想和奇思的零花钱不一样(整体不同),对应的分数不一样,他们捐的钱(部分量)就无法确定。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思维的发散性,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可以把握这题中隐藏的德育内容,借此来对学生进行要有慈善、博爱之心的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并借助此题增强学生合理支配零花钱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

7.送教下乡国培学习总结 篇七

落水镇初级中学:徐兴弦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名师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本次培训安排了名师范讲、同课异构、同伴交流等多种形式的项目,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多,受益匪浅,特别是情境教学环节,对比自己平时作文教学情况,寻找差距,学习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迎头赶上。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通过情境教学专题学习,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非常适用,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恰当选择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游戏情境、真实情境、虚拟情境、故事情境、模拟情境、协作情境等情境教学法应结合学生和教材有机使用。通过学习我还明白了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3、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语文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文化大餐”!

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做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教学方法,体现语文课的灵魂,使语文课上出“文化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8.送教下乡英语课程学习总结 篇八

以教促学可以说是教师的天职,但往往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并不能收到学生良好的“学”的效果;教学相长也是我们老生常谈但仍孜孜追求的成长境界。“国培教育,送教下乡”活动的启动。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系统聆听了多位英语教学专家的优质课,对这两句话有了更直观也更更深刻的感悟。现简单的将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运用于实际。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课堂角色,一改以往课堂主人的身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两位专家的课程各有特色。来自水果湖第二中学的专家上的对话课和来自硚口中学的专家上的阅读课,都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她们都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对话课中,互动形式多样,教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也能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虽然刚开始因为师生间不熟悉,学生对老师的语音语调不太习惯,学起来没那么轻松。还好老师非常的有智慧,运用自己漂亮的简笔画,有趣的实物,贴纸和动态的图片,以及趣味性的游戏,非常有激情的投入于课堂,最终融于课堂,使得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阅读课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讲的深了,学生感觉困难,讲的浅了,学生觉得的没多大意义。而硚口中学的专家,在这一点上把握的特别好。虽然没有先前对话课精致的课件,但老师的课件更注重对内容的解读和剖析。每个环节的提问也是恰到好处。本来一向很枯燥的阅读写作课,变得趣味盎然。到最后汇报文章时,有不少学生都能写出很正确的句子。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教师始终要明确设置的每个环节对孩子的作用。只有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才能做好这件事。设置的太难,孩子会逃避和厌倦,设置的太简单,又会让其觉得意义不大。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期待,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位老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专家的口语清晰流利,基本上是全英文教学。这样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地道的语言也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其次,专家们运用精致的课件,展开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专家的课件都包括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电脑,创编一些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同时也充分利用到了课堂的每一分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真正的做到了当堂课程全部完成,让人不得不赞叹老师高效的教学能力。

再次,课堂上设置的互动都是非常切合整个课堂教学的。说的更直接些,就是没有丝毫的无用功。专家紧紧围绕语言交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学习和运用语言,注意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专家善于设置一些恰当的情景,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的语言。而不像平时,虽然学生也在互动,但始终不能独立运用所学。让互动成了愉悦课堂气氛的空架子。而专家们切实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培养学生

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寓情于教,情感交流不容忽视

上课时,教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上找回了自信,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9.参加送教下乡学习心得与体会 篇九

雍熙一小

唐晓梅

昨天跟随学校到勺窝中心小学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我信心满满地备了一节课,打算挑战一下自己的教学能力与课堂调控能力,坐了20多分钟的车,一路的好风景及好,但好像都与我无关,心里想着的是怎样上好课,到了那所学校,早早的就去找要上课的教室试课件,发放给学生准备的教具,害怕其中出现一点点错误。上课预玲响了,由于没有上过这种课,心里还是没有底气,为了缓和自己紧张的心里,我课的一开始做了一个小游戏,(找朋友)一方面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为了要上的课做了铺垫,幸好这个班的学生很配合我,可的一开始回答问题的学生虽然不多,但在我的鼓励下,积极性越来越好,也很会思考问题,最后我轻松的就把这节课上下来了,这堂课我还存在许多不足,我的教学理念很清楚,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合作者。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地方还是不由自主的说得过多,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太少。如在教学找36的因数这一环节时,由于担心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对于因数的概念不够了解,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引导的过多讲解的过细,因此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太小了,没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虽然是新理念但却沿用了旧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这堂课我的个人语言过于随意,数学是严谨的,随意性的语言会对学生的学习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长期的教学习惯和自身的性格特点造成了我的语言在某些时候不够严谨。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改正,但这节课有的地方还是没有注意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多问。把握好各种学习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多反思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反思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10.送教下乡活动学习心得 篇十

苏木乡靛池学校

程威

今天有幸和许多老师坐在一起,聆听王芳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王芳老师是市教学标兵,她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如何创新性实施,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听了王老师的分享,使我认识到只有认真研读掌握课程标准,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科学实施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短暂的休息后,王老师又上了一堂观摩课《去年的树》,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感情自然代入,得出了“珍惜友情,信守诺言”的中心。她的课堂,对学生是不吝啬表扬的,也许是坐姿也许是声音或者学习态度方面,学生们都是自信满满。教育就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一堂课关注一两个学生甚至一个学生,让他感觉到你的重视,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会有存在感。一堂课花在学生身上五六分钟,也许会影响他五六十年。

我们都知道,语文的教学重在写字,阅读与写作,平时的教学中,我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忽视孩子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而王芳老师却能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引导孩子一遍遍地读,由开始的生疏,到最后的声情并茂!我深深地体会到课文无需老师过多的解剖分析,孩子自己都能有所感悟。

上一篇:我的古怪老弟作文600字下一篇:公司信贷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