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

2024-10-10

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共12篇)

1.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 篇一

【精】《夜晚的实验》评课稿

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时老师执教的一堂《夜晚的实验》展示课,时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在以往的展示课或外出听课时,我们基本上听的都是第二课时,展示的都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分析品读文章的字词句,感悟文章的中心与内涵。今天,时老师的展示课,为我们如何执教第一课时,做出了示范引领。另外,在我校目前十分注重写字教学的前提下,如何在第一课时中安排有效的写字教学,安排一定的练字时间,如何更好的用好《硬笔习字册》,时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听了时老师这堂课,我的总体感觉是过程朴实、训练扎实、学习有效。整堂课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感悟与体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兴趣盎然的,是津津有味的`,更是积极投入的。具体感受如下:

1.课时的内容安排取舍恰当,教学节奏简洁明快。

本课按照“导入—初读正音—把握大意—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的环节展开。按第一课时的常规过程,由课题质疑导入新课后,安排了自读全文,展示朗读,抽读词语,关注字音等初读环节,有效的检查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商榷“矿藏”的读音)在初读环节中,时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与对多音字的把握,基础抓得特别牢。

2.注重学生兴趣激发,课堂学习轻松愉快。

时老师很注意将一些学习方法巧妙地渗透到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并根据课文特点,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进行角色体验。将斯帕拉捷的实验,当成是自己的实验来做。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老师说:“下面我们一起和斯帕拉捷来做实验吧!”在角色转换中学生兴致勃勃地学起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去朗读去体会,感受着斯帕拉捷起初的意料,和实验后的惊讶。

3.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课题研究,在时老师的课中也有这方面的体现。如学习第一次实验时的学生自主体验;如在了解课文大意时,出示的表格。特别是表格的出现,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较好地把握了四次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最终揭秘。时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读文概括,从而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能力。另外老师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能力等。

4.关注写字教学,注重方法指导。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早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缺少的是书写不够美观大方。写好字是我们眼前每个老师的教学重任,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要着力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写好间架结构。本课中,时老师教学“碍、敏”两字,注重用口诀引导,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结构的方法,扎实而有效,课上给了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认真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2.《伴性遗传》评课稿 篇二

关键词:红绿色盲;问题引导;创设情境;启发式教育

本节课是一节新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实例。陈老师全面阅读教材、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设计多次、环环相扣的学生讨论活动,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线清晰

陈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以学生接触过的色盲检测图片导入,介绍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症两种病,得出两种病与性别相关,再通过资料由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红绿色盲为线索一一解决学生的疑惑。最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利用遗传图解的形式来研究人类伴性遗传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学问题,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目标突出

新课程倡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并不排斥知识目标,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在本节课中,陈老师运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学生接受信息,巩固知识,提高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度,突出了伴X隐性遗传规律的重点;而对知识运用环节的处理上,陈老师介绍并示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联系其他,总结归纳,突破了伴性遗传的遗传图解书写这一难点,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分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本节课陈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讨论,有过程,有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例如,课本中的红绿色盲家系图中只有男性患者,学生思考色盲基因的位置时很容易判断为“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通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患者的所有儿子应该都患病,但是家系图中并非如此。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同时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自己可能没有的一些能力,體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注重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起来费劲,效果也差强人意,陈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把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甚至在要求学生写遗传图解的时候,只是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书写方式解释清楚之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来写,如此一来,对学生自己来说,提高了动手的机会与自己联系已学内容并对知识的组合能力。

五、教学启示

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公开课,教学思路较清晰,逻辑思维较强,能利用例子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实施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特别是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我们多多学习。

六、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本节课以红绿色盲症为主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对于遗传病,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轻视的态度,甚至有些歧视遗传病患者,因此可以考虑从色盲的发现者也就是首位被发现的色盲患者道尔顿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道尔顿作为一名色盲患者,在物理和化学中还能取得卓越成就,甚至在生物学史上都能留下一些可供后人研究的内容,所以,色盲患者并不会低人一等,甚至他们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俞慧.新课程期待老腔出新调:对高中生物评课的几点建议.中学生物学,2012(9).

[2]金树培.新课改背景下一个简易的评课标准及其解读.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评课稿 篇三

语文组

11月7日下午第七节课,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柴老师执教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课。整节课教师条理清晰,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我组一致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高效课堂示范课,下面就我组对这一节的评议做一简单汇报。

1、教师准备充分,参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学基本功扎实,能驾驭课堂,使整个课堂有收有放。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柴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讲解中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

4、教师复习式导入,提出化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方式。切中主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5、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然而教学时一门缺憾的艺术,略感不足的是:

1、柴老师在讲解中不断总结经验,但由于是幻灯片,很多基础一般和较弱的同学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就一闪而过,应把这些经验板书在黑板上,一方面使学生明白这是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也是有些基础较弱的同学有消化的时间。

2、板书应和教学过程同步。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结的经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出的,应在每个经验后再做些巩固性练习。

4、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应适当接触一些中考题,比如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一个“点击中考”环节,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瑕不掩瑜,柴老师教态庄重,大方,态度热情,富有感染力,热爱学生。他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教学目标上来看,学生学会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也是高效的。

4.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 篇四

他是分小组进行的探究实验,给出这节课的学案,学生以学案为主线,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学生们在实验中提出的新问题、发现的新现象,“导演”随时倾听,同时解决。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无论优差生都全程参与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彼此交流,也不乏独立思考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老师也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引导解决。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时,有的同提出与物体的大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虽然和这两个因素无关,老师丝毫没有表现出不满。而是及时关注,同时用实例来引导排除了这两个见解,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在这堂课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积极主动地跟进,和同学、老师共鸣,投入新的思维与创造中,使他们求知欲增强,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王老师在整节课中,始终紧扣教学目标,按要求进行教学。在探究活动结束后,以flash动画形式把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课堂小结,使目标更突出、更到位,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完成的很好,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维、勇于提问的`优秀品质。在教学内容方面,王老师讲述和解答问题正确清楚,重视教学内容的培养性、发展性,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内容安排适当,就是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用时间太长,导致随堂练习没有完成。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注重过程体验,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王老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和蔼、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方面,给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交流活动时间,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但课堂上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适当的训练时间进行反馈矫正,可能由于探究实验过长导致,但整体效果不错。

5.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评课稿 篇五

英语教研组

结合本次学习,谈谈英语教研组本节课的一些看法: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原有知识上让学生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整节课柴老师通过一系列题目的练习不断巩固该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师大概安排了30分钟的时间来训练学生掌握配平的技巧和方法,分别从四种配平方法来强化和突破这个难点。

2、课堂结构设计严谨有序

(1)本节课教学设计结构可谓有板有眼,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是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再引出重点是要掌握配平方法,接着针对这个回顾原有配平方法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然后再教授新方法③奇数化偶法④代数法。

(2)教学过渡自然:例如回顾完原有配平方法①②后,提出一个题目(乙醇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先尝试着用方法①②练一下,等学生发现配平困难时自然而然地介绍第③简便配平方法。

3、教学方法得当,主要以讲练结合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也符合我校初三学生学习不主动的特点。这样操作可以让大部分同学当场掌握某一种配平方法。

4、教学注重过程,详细讲解结果的获取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这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过程的获得途径以及所表示的价值,每一次回答正确就可感受到一次微小的成功,从而加深了对配平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更好达到教学的目的。

5、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练习活动量,部分学生还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这节课中有这么几题是,教师让全体学生台下思考,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这样的机会是难得可贵的,往往我们平时教学中个别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忽略了这一环节,殊不知这样的同伴教育比我们教师教学更来得直接明显。而柴老师恰恰是抓住了这个一个让学生暴露问题和纠正错误的机会,来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教师素质

本节课充分反映出该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教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尤其是那洪亮的富有激情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很容易感染了每位学生,也感染了我,这样的表达就更能调动课堂气氛。这 以上是本节课的优点。但在这节课中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课堂最初引入部分还需技巧:本节课刚开始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时,老师就平铺直叙地展现出“书写口诀”,这稍有不妥。设想一下,能不能教师不直接讲,而是让学生慢慢回忆起或在教师帮忙下学生共同回顾下书写步骤,这样是不是更好呢?即可以看上一节课的落实怎样,又可以给学生一个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很好的铺垫。

2、教学设计中能不能再增加第一个书写原则的教学,让整个教学更完整: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第二个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原则)在本节课配平中很好的体现了,但是第一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却只字不提,我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忽略或遗忘,所以教学中再出几道题强调下。

3、匆忙的总结

6.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 篇六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主渠道,更是彰显教学水平、教学机智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短短40分钟的课堂,既要贯穿预设的教学目标,并随着学情的即时变化突破重难点等,又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年轻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面对年龄各异的学生,执教老师如何构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如何创设浓郁的课堂艺术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突破难点、知识板块的衔接、进行知识拓展和探究,切实体验科学驾驭课堂的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年轻音乐教师急需交流、解决的话题。

二、评析中汲取亮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小学音乐课程审美性强。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据此设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引领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思路开阔,语言生动富有磁力,关键环节和学生互动,在互动中渗透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悉心为学生充分展示风采搭建平台,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主阵地。具体表现为:

1.导入新课形式新颖

A教师播放一段电影《聂耳》中的精彩视频片段,并以欣赏视频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带着问题欣赏;接着师生对话交流,简洁明了地揭示新课题《卖报歌》,并从其代表作品、生平事迹的共同回顾开始新课的教学。

B教师教苏教版《跳吧!跳吧!》,以赏析《波兰舞曲》活动开始,歌曲播放后让学生欣赏,然后让他们判断歌曲源自何地?流行地区?作曲家是谁?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相继谈起浪漫乐派的著名作曲家肖邦的不平凡经历以及创作《波兰舞曲》的话题,从而板书新课题——《跳吧!跳吧!》,紧扣学生的心弦。

2.春风化雨般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注重艺术氛围创设、学科知识渗透与人格教育

教师的课例中引导学生胸怀要向大海一样宽广,要学会包容,融入人格教育。在深化体验的环节,能鼓励学生即兴编创舞蹈动作载歌载舞;体现了音乐学科知识传授的专业性,精雕细琢,环环紧扣;并能够鼓励学生登台演练,用打击乐即兴创编伴奏行,配合教师合奏乐曲《金蛇狂舞》,深入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一个教师通过实际课例,巧妙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追星现象,用正确的价值观确立心中的榜样,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成才。

三、探究问题症结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途径

涉入教坛不久的年轻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磨砺,虽然课堂上有不少闪光点,但与新课改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相比,尚存差距,亟待调整:

1.教学视野不是很开阔

部分教师导入新课的切入点选择的很好,但是缺乏画龙点睛,不能让揭示新内容的氛围迅速升温,缺少推波助澜的效果,降低了拓展教学视野的基础。

2.教学中全局意识相对匮乏

课堂上看似容量较大,涵盖内容较多,但却呈现头大尾小的态势,某个版块教学很精彩,而随后环节教学却比较松散,教学重点不太突出。

3.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情感短缺

小学音乐学科倡导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器重情感体验,注重人格教育。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中,有的教师总是一味站在讲台前,神色慌张,不能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堂课平铺直叙式推进,有的学生昏昏欲睡。

4.新课内容的拓展,不够细致、深入

有的内容不能体现、深化主题,缺乏思索、创意。只是知识的累加,不能进行有效提升。

5.教学中缺乏灵活多变的机智

教师提问学生没能及时回答,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没能进行及时调控,启迪性不足。有的教学中出现了满堂问的现象;问题设计缺乏主问题的斟酌与提炼。

四、改进建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药

1.切实实施青蓝结队工程

新教师新授的每一课时备课稿都要与师傅共同商榷、修改后再进班上课,以免少走弯路,课堂上避重就轻。

2.尽快完善音乐教室配置

音乐教室里配齐钢琴、多媒体等一套完备的设施,足以为小学生提供开放的艺术体验空间,让其随时有登台演练、展示自我的机会。

3.定期开展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微课制作、教学反思评比活动;多听推门课、常态课,听后即评,驱动青年教师自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加大开设评优课、示范课的力度,增加音乐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和培训的机会,多听多看,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学素养

5.改善教学评价机智,驱动每个学生萌发成就感

新时代的小学音乐课,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教师何以引领?是音乐教师长期探究的话题。教师在教程中应注重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给表演和展示的机会,及时肯定主体参与的感受,让他们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期萌生源源不断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7.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评课稿 篇七

听了张老师的“三公开”研讨课-《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我收获很大。

张老师的.课思路非常清晰,过渡的非常巧妙,印象最深的就是过渡语:1、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过渡到可燃性的过渡语: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那么我们也知道碳能够在氧气中燃烧,这两点有没有矛盾?这样的过渡语可以让学生直接从中找到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性质较活泼条件的不同之处,又能很巧妙地过渡到碳的另一种性质。2、从碳的可燃性到碳的还原性的过渡语: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理解实质上是一个碳原子结合两个氧原子,碳和氧气不充分反应的微观理解实质上是一个碳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碳不仅能结合氧气中的氧原子,还能结合其他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即碳与氧化铜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非常巧妙地过渡到碳的还原性。

8.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 篇八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宇红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9.小学语文评课稿:《荷花》评课 篇九

《荷花》第一课时

一、书写荷的笔顺。

二、描写荷花的诗句

三、跟着清香追寻,学习第二段。

1、范读前三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段。找出描写荷花美丽的词语、句子。

A 挨挨挤挤。联想生活中的场景,公交车、节假日的景点。

B 碧绿的大圆盘。简笔画。

C 冒。替换

四、小结

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生字,所以要突出生字教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不理解的词语,所以中年级要特别重视词义的教学。这篇文章值得玩味的词语比较多:挨挨挤挤、冒等等,不仅要明白字面意思,还要领会用词的妙处,所以词义教学的任务很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的。执教老师使用联系实际、勾勒形象画面、替换等方法理解词语,这是非常好的,但要注意不能孤立地学习词语,也不能完全脱离课文的语境,在理解之后要返回到课文里,可以促进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词义。理解词语之后再把词语放回文本中,进行朗读指导。也就是:教学指向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要在语境中完成。

还有对理解词语方法的提炼和指导,最好能提供情境,鼓励学生把好的词语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在表达时能积极主动用到新学到的词语。词语教学经历:理解-----积累-------运用-------提升情感的环节。

《荷花》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二、范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己读第四自然段

2、朗读指导:轻重,理解“翩翩起舞”

3、男女分读,蜻蜓、小鱼

4、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引入,想象蜻蜓干什么,小鱼干什么?

5、句式练习:——告诉我——

6、把自己想象成菊花——告诉我——

7、体会“忘记了”

四、如果你是小动物……

能有意识地体现“阅读与表达并重”,这个基础应该是“理解与运用并重”,这指向了语文教学的两大目的:一是语言的理解,二是语言的运用。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运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理解和运用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是融合的、互动的,即理解中有运用,运用中有理解。或者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然而运用应该是使孩子的“言语运用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呈现一个授课前后“获得”的梯度。而且句式训练应该与作文训练有机融合,或者说每个环节的设计之间都应该前后呼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琐碎与不明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原创:杨美云

公众号:益起学堂和孩子一起出发

10.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 篇十

老师以玩一个游戏开头作为引课的开端,这个很好,“玩是每个人的天性”,确实,处于高中生的他们,认知水平还处于对事物的主体认识,玩一个游戏可以很好的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的体会到力和运动,体会到物理,这一点很好。但是我有看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最前面的一组对试验只做了三次,而且试验失败的是两次,应为对于人来说,这个实验还要考虑到人自己控制平衡的原因,所以,书可能是从前面掉下去,那么这个游戏可以改一下,让一个的手上放一本书,另一个去拍拿书人的.手臂,这样,是不是要好一点点啊。

之后,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实验现象,而是由同学回答的,这样的效果是要好一点的,之后才解释学生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出课题。之后提出疑问,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更近一步的分析和学习。

以比较客观的推,拉,踢开始课程,也以最大家所熟知的那些中外古今的各种好玩的例子来进行解说,提到神话可以照进现实,同样也提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讲到了古老的物理之路,让人升起了一种敬畏,一种对物理学道路的敬畏,这一点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学修养,我们在课堂中也要这样,将物理和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

以两个现象的提出,引出了所有物体的本性是静止的,然后也提出了力是物体运动的维持。这个老师讲话很风趣,喜欢引精据典,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同样,这个老师也用了伽利略斜面实验,也用了控制变量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这一点也很好,然后也一直以疑问的方式提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思考,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点,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

之后开始把试验从等高转换到减小倾斜角来进行教学,也在这样进行试验,来验证,语言风趣幽默,跟讲故事一样的,作为观看者,应该不会感到疲惫,很可爱。之后做试验的时候有用到夹子,这一点试验的素养很重要,让学生真的能够看到变化,同样,自己做了试验也验证到理想试验时不能够完全复制下来,再一次提到了摩擦不能够忽略,提到理想试验与现实的差异。同样老师的大动作也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

然后又是一个试验,拿出仪器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开始试验了,是先介绍了试验的原理和试验器材室什么怎么工作的,之后在试验开始和结尾的时候也讲求了试验的素养,这一点对实验很重要,同样,对物理也是很重要的。这一部分,老师也是很会用一些物理学史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物理的高度,对物理产生一种敬畏和崇敬,老师语言风趣,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不觉得枯燥。之后从实验回到了生活,讲到车的运动,从生活中又提到了物理的重要。

11.化学实验探究评课稿 篇十一

评课稿

应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改革趋势,我设计了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1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课,现在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以下的评述和自我剖析、反思,有不足之处希望指正。

本节课课题是《法律为我们护航》,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学目标:

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堂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视频《少女两个月为网络主播“打赏”25万》的播放,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为背景穿插整节课,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你对小女孩的做法怎么看”“你会为她提出什么好的办法”等环节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难点是“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对于重难点的处理,我是以视频、案例为主要穿引点,设计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还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类似侵犯个人安全的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探究,教师的点拨,加上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中把合作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视频、情景分析、情景剧表演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先创设情境,采用视频《少女两个月为网络主播“打赏”25万》,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一视频也是本节课突破重难点教学目标的主要线索视频,一个视频不同的设问角度,不同的挖掘点,有利于让学生在一个背景材料下完成教学目标的探究。

2.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因此在新课开始前围绕学习目标,教师出示了设计的四个问题。其次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限制多少时间,使用怎样的自学方法等。第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研讨做好准备。

3.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且能适时精讲,注意到了讲练结合,完成了相应的达标检测。

5.最后一环节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认为是本节课程中所呈现的闪光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现做以下的反思:

1.部分问题的涉及还不够开放,开放性强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热情。需要日后多研读教材及相应选择的辅助教学的案例、视频的实效性,以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更加的精细,多突出学生自学,教师起辅助引导即可。

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评析和自我反思,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1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评课稿 篇十二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是学生实验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对常见化学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分析整合,获取信息。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学生从中也体会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也增强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意识。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是学生实验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对常见化学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分析整合,获取信息。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学生从中也体会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也增强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意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通过对古代字画的长期保存和一颗钻石永流传,引申出单质碳的稳定性,再由生活中的燃料使用,引出单质碳的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进一步提出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即碳能否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呢,这就引入了碳的还原性的实验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得十分的准确到位,这样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教师准备实验相当充分,并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足可说明教师在钻研教材上是下了功夫的。

我认为,本节课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实验的操作有一定的错误,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课堂氛围宽松有余,而有序不足。

(2) 整课,以提问作为全课贯穿的主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但提问太多,从而显得课堂平铺直叙,没有高潮的出现。

上一篇:book6unit1重点句子下一篇:公司安全愿景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