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2024-10-09

第六单元知识要点(精选10篇)

1.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篇一

第六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捶(chuí)背

甚(shèn)至

拳(quán)头

胸(xiōng)口

胳膊(bo)

掐(qiā)算

黄昏(hūn)

摔(shuāi)打

凭(píng)借

囊(náng)括

羡(xiàn)慕

砸(zá)开

殷(yīn)切

豁(huò)虎跳

撇(piě)嘴

笨拙(zhuō)

钉(dīng)子

兵(bīnɡ)器

彻(chè)底

丑(chǒu)小鸭

旋(xuán)转

可恨(hèn)

帅(shuài)气

况(kuàng)且

二、易写错的字

甚:最后一笔竖折不与第二笔竖相连。

捶:右边“垂”的四横,长短一定要注意。

顽:第四笔是竖提。

练:右边不是“东”。

裤: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逃:右上部分是“兆”,不是“北”。

预:左边是“予”。

三、会写词语

摸索

甚至

跪下

捶背

顽皮

脖子

逃脱

大概

招惹

昏乱

握手

摔倒

凭借

掐住

故意

扑打

忙乱

助威

结实

汉子

可笑

无缘无故

平白

段落

兄妹俩

排练

连衣裤

逃跑

头罩

多亏

挖开

撤换

哄堂大笑

砸锅

文艺

表演

角色

期待

事到临头

危机

通情达理

充分

自信

提示

紧张

至今

否则

旋转

况且

士兵

溃败

仍然

尤其

恨不得

帅气

预料

品尝

丑小鸭

自豪

冰天雪地

奋勇

重整旗鼓

得心应手

手舞足蹈

摇头晃脑

不动声色

顽强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实在—确实

害怕—胆怯

恐怖—恐惧

大概—大约

惹怒—激怒

神气—得意

结实—壮实

顽皮—淘气

窝囊—无能

机灵—聪明

羡慕—钦慕

殷切—恳切

期待—期望

注意—关注

危机—危险

连忙—赶紧

充分—充足

提示—提醒

笨拙—愚笨

砸锅—失败

在意—在乎

责骂—责问

懊恼—懊丧

英武—威武

预料—预计

挑衅—挑战

溃败—败北

无缘无故—平白无故

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唉声叹气—长吁短叹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七、反义词

故意—无意

神气—丧气

张开—合拢

消失—出现

相信—怀疑

飞快—缓慢

结实—虚弱

顽皮—乖巧

机灵—笨拙

羡慕—讨厌

期待—失望

危机—安全

充分—缺乏

紧张—轻松

光滑—粗糙

漂亮—丑陋

嘲笑—赞扬

寂寞—热闹

傲慢—谦虚

顽强—怯弱

溃败—凯旋

唉声叹气—喜笑颜开

通情达理—蛮不讲理

不伦不类—中规中矩

八、词语搭配

(扳)牛角

(捶)牛背

(吭吭)地叫着

(啪嗒啪嗒)地跑来

(吁哩哩哩)地叫着

(安全)的地方

(窝囊)的大老虎

(机灵)的小朋友

(殷切期待)的目光

(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充分)的自信

(不断)地提示

(笨拙)的表演

(紧张)地等候

(唉声叹气)地说

(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

(羡慕)得要死

九、词语归类

1.AAB

式词语:

眨眨眼

捶捶背

摸摸头

揉揉肩

握握手

露露脸

摆摆手

唱唱歌

2.ABAC

式词语:

不伦不类

古色古香

敢作敢为

活灵活现

绘声绘色

忽明忽暗

3.ABCC

式词语:

兴致勃勃

意气扬扬

白发苍苍

风尘仆仆

小心翼翼

千里迢迢

4.拟声词:

吭吭

啪啪啪

啪嗒啪嗒

吁哩哩哩

淅淅沥沥

哗啦啦

十、句子积累

1.动词连用:(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2.拟声词:(1)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3.对比: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4.拟人句:(1)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2)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5.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6.引用: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十一、考点提示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

3.结合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4.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2.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篇二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眸善睐: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

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急不暇择: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飞花碎玉:形容花被风吹落和玉摔碎时的情景。

三、文学常识

1.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2.陆蠡,原名陆圣泉,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3.艾青,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4.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龟虽寿》是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5.岑参,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其代表作。

四、主要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

2.列数字:从数量上更加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3.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5.下定义: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指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6.作诠释: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

7.分类别: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多角度说明事物。

五、主要的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

六、景物描写方法

3.七(上)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篇三

缥缈piāo miǎo 干涸hé 焦渴jiāo 绊倒bàn 咽下yàn

清澈chè 宛似wǎnsì 闪烁shuò 金鳞lín 和煦xù

酬唱chóu 颤栗zhàn lì 长翼yì 船舷xián 潺潺chán

咫尺zhǐ 显耀yào 愚蠢chǔn 称职chèn 滑稽jī

陛下bì 随声附和hè 爵士jué 缝补féng 御聘pìn

纤纤xiān 擢zhuó 札札zhá 机杼zhù 脉脉mò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

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很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七颗钻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本文是一篇童话,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3.《蔚蓝的王国》的作者是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本文是一篇散文诗,作者主要用了想象与象征手法,描写了梦中的海上场景,大海成了一切美的象征,它可以指美的事物、美的生活、美的青春、美的爱情等。

4.《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选集》。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本文通过讲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5.《迢迢牵牛星》节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4.第六单元知识点 篇四

(一)知识点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结构图如下:两位数加整十数

加法不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100进位(个位满十)两位数减整十数

减法不退位(个位够减)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个位不够减)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就是求两个数的相差数,用减法计算。(注意算式中减数所表示的意思)

大数—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多几或少几

如:圆形有5个,三角形有8个,圆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算式是:8-5=3,注意:5表示三角形中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并不是表示圆形的个数。实际就是把8个三角形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多的部分。求多的部分就是用总数减去同样多的部分,得出另一部分。

3、计算方法举例指导:(可以渗透竖式方法,以简便为主)

(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相同数位相加减

34+20=十位数字相加3+2=5,个位数字4不变。69-50=十位数字相减6-5=1,个位数字9不变。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45+8=先算5+8=13,再算13+40=43(进位)

或者,先算个位5+8=13,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4+1=5 62-7=

先算个位,2减7不够减,向十位借(退)1,变成12-7=5,十位6退1是5.(退位)

5.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篇五

总结

2015年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复习要点总结

》》》人教版新目标初二上册英语知识点整理:Unit 6 》》》必备的初二上册英语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Unit6 》》》2015-2016学期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

》》》2015最新初二上册英语短语词组知识点: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6.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篇六

1.姐姐常(埋怨)弟弟多管闲事。(埋怨 抱怨)

2.她绷着脸,向大家(抱怨)说:“他们怎么这样?”(埋怨 抱怨)

3.园丁经过多次改良,又(培植)出了不少菊花新品种。(培植 培育)

4.教师担负着(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培植 培育)

六、词语解释

1.不辞而别:辞,告别。别,分离。 2.慕名而来:慕,羡慕,仰慕。

3.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 4.不毛之地:不毛,不生长庄稼。

7.第六单元自测题 篇七

一、基础练兵场(25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0 分)

编zhuàn()mí()猴áo()游吮()吸病入膏huāng()

kǎi()甲胚()胎濒()临华yì()梦mèi()以求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 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报君黄金台上意,。

3,今日又南冠。

4,灵旗空际看。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援助灾区,人们连夜送去了棉衣、毛毯、药品、食物、与大量建材。

B.看着窗外的电闪雷鸣,我不禁犹豫了,是去,还是不去呢?

C.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D.中央电视台以《2014我的一本课外书》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自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B.日本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一意孤行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中国人民。

C.如火如荼的盛夏转入硕果累累的金秋,实在是令人愉悦。

D.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科技的发展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生产成本减低了2倍。

B.在本届青奥会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C.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MV展现的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 ,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D. 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15 字以内)(2 分)

9月13日下午, 扬州泰州机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乘客 ,60名新兵乘坐飞机前往昆明。机场方面高度重视,从安检、检票到登机,安排专人引导。据了解,如果按照以往用火车运兵的方式,到昆明需要两天的时间,而坐飞机从扬州到昆明只需5个小时。

概括内容:

7.探究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3 分)

【材料一】《中国成语大会》 第一季在央视一套落下帷幕,7月13日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接档,将在晚间黄金时段首播。作为这两档节目的总导演,关正文告诉记者,这两个节目其实殊途同归,都指向对经典、对母语的价值传承。

【材料二】为促进青少年阅读,在孩子中 倡导读书 的风气 ,中央电视 台科教频 道倾力策划实施了暑期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最终选出的35名“中国读书少年”来京参加三轮晋级比赛,“秀出阅读经历,分享阅读感受”,围绕他们最喜爱的课外书,一决高下。在选手展示阅读才华的同时,评委会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选手思考,多方位探测选手的真实阅读体验,使节目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你的探究结果:

二、阅读精品屋(35 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 8~9 题。 (6 分)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1。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2。

【注】1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诗中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2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8. 诗 题是 “观猎 ”,请指出诗中用哪些细节表现出猎的场面 , 并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3 分)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 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5 分)

雷斧雷楔

沈括

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尝亲见。元丰中,予居随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传。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按《图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然高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选自《梦溪笔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 分)

(1)信如所传(2)按《图经》

(3)雷水贯城下(4)遂以名州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其间多雷斧、雷楔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C. 多于震雷之下得之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D. 似斧而无孔学而时习之(《论语》)

12.翻译句子。 (6 分)

(1)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 (2分)

(2)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 (2分)

(3)然高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 (2分)

13.从文中可以看出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14 分)

走向生活中的纳米技术

佚名

继互联网、基因之后,纳米现象成为世人关注的又一个“焦点”。20世纪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了极大关注。纳米技术看似神秘,其实,它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会给日常生活、医药、能源、交通、环保、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日常生活方面,有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做成的衣服,人们就不用洗衣服了,而且这种衣服穿着很舒服;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茶杯等餐饮器具将不易摔碎。若将抗菌物质进行纳米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加进去就能制成抗菌的日常用品,如现在市场上已出现的抗菌内衣和抗菌茶杯等。另外,在医疗方面,纳米级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加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有了通过血管进入人体的纳米级医疗机器人,将大大减轻病人手术的痛苦。有科学家设想,把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组合起来运用,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么,纳米究竟是什么东西? 纳米(nm)实际上是一种计量单位, 1米等于100万微米,而1微米等于1000纳米。纳米描述了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尺寸及其距离,1纳米仅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纳米。纳米小得可爱,却威力无比,它可以对材料性质产生影响,并发生变化,使材料呈现出极强的活跃性。

也许你觉得纳米技术离你很远,但它已经悄悄地、确确实实地来到了生活中。纳米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日本的8mm摄像机、抗菌除臭冰箱、洗衣机、高性能彩打墨粉等产品,都采用了纳米技术。从全球角度看,在纳米技术的应用上,目前日本远远强于欧美国家,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搞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将纳米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

现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正向诸多领域渗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在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后,会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又一次工业革命。

(选自新浪博客,本刊有删改)

14.请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 分)

15. 文章第 3 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 分)

16. “有科学家设想,把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组合起来运用,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4分)

17.请你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纳米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惊喜? (不能重复文中出现的设想)(80~100字,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 分)

朝夕相伴的家乡,你留心观察过吗? 你发现它的美丽了吗? 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用你的真心去感受,用你生花的妙笔记录下你与家乡的故事,展现家乡的美丽。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8.第六单元自测题 篇八

一、基础练兵场(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0分)

编zhuàn( ) mí( )猴 áo( )游 吮( )吸 病入膏huāng( )

kǎi( )甲 胚( )胎 濒( )临 华yì( ) 梦mèi( )以求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

③ ,今日又南冠。

④ ,灵旗空际看。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援助灾区,人们连夜送去了棉衣、毛毯、药品、食物、与大量建材。

B.看着窗外的电闪雷鸣,我不禁犹豫了,是去,还是不去呢?

C.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D.中央电视台以《2014我的一本课外书》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自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B.日本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一意孤行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中国人民。

C.如火如荼的盛夏转入硕果累累的金秋,实在是令人愉悦。

D.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科技的发展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生产成本减低了2倍。

B.在本届青奥会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C.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MV展现的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D.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2分)

9月13日下午,扬州泰州机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乘客,60名新兵乘坐飞机前往昆明。机场方面高度重视,从安检、检票到登机,安排专人引导。据了解,如果按照以往用火车运兵的方式,到昆明需要两天的时间,而坐飞机从扬州到昆明只需5个小时。

概括内容:

7.探究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在央视一套落下帷幕,7月13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接档,将在晚间黄金时段首播。作为这两档节目的总导演,关正文告诉记者,这两个节目其实殊途同归,都指向对经典、对母语的价值传承。

【材料二】为促进青少年阅读,在孩子中倡导读书的风气,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倾力策划实施了暑期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最终选出的35名“中国读书少年”来京参加三轮晋级比赛,“秀出阅读经历,分享阅读感受”,围绕他们最喜爱的课外书,一决高下。在选手展示阅读才华的同时,评委会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选手思考,多方位探测选手的真实阅读体验,使节目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你的探究结果:

二、阅读精品屋(3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8~9题。(6分)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①。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②。

【注】①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诗中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②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8. 诗题是“观猎”,请指出诗中用哪些细节表现出猎的场面,并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3分)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雷斧 雷楔

沈 括

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尝亲见。元丰中,予居随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传。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按《图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然高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 (选自《梦溪笔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信如所传 (2)按《图经》

(3)雷水贯城下 (4)遂以名州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 其间多雷斧、雷楔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C. 多于震雷之下得之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D. 似斧而无孔 学而时习之(《论语》)

12.翻译句子。(6分)

(1)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2分)

(2)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2分)

(3)然高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2分)

13.从文中可以看出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4分)

走向生活中的纳米技术

佚 名

继互联网、基因之后,纳米现象成为世人关注的又一个“焦点”。 20世纪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了极大关注。纳米技术看似神秘,其实,它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会给日常生活、医药、能源、交通、环保、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日常生活方面,有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做成的衣服,人们就不用洗衣服了,而且这种衣服穿着很舒服;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茶杯等餐饮器具将不易摔碎。若将抗菌物质进行纳米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加进去就能制成抗菌的日常用品,如现在市场上已出现的抗菌内衣和抗菌茶杯等。另外,在医疗方面,纳米级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加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有了通过血管进入人体的纳米级医疗机器人,将大大减轻病人手术的痛苦。有科学家设想,把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组合起来运用,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么,纳米究竟是什么东西?纳米(nm)实际上是一种计量单位, 1米等于100万微米,而1微米等于1000纳米。纳米描述了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尺寸及其距离,1纳米仅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纳米。纳米小得可爱,却威力无比,它可以对材料性质产生影响,并发生变化,使材料呈现出极强的活跃性。

也许你觉得纳米技术离你很远,但它已经悄悄地、确确实实地来到了生活中。纳米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日本的8mm摄像机、抗菌除臭冰箱、洗衣机、高性能彩打墨粉等产品,都采用了纳米技术。从全球角度看,在纳米技术的应用上,目前日本远远强于欧美国家,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搞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将纳米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

现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正向诸多领域渗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在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后,会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又一次工业革命。

(选自新浪博客,本刊有删改)

14.请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3分)

15. 文章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 “有科学家设想,把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组合起来运用,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17.请你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纳米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惊喜?(不能重复文中出现的设想)(80~100字,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朝夕相伴的家乡,你留心观察过吗?你发现它的美丽了吗?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用你的真心去感受,用你生花的妙笔记录下你与家乡的故事,展现家乡的美丽。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9.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篇九

1、信息传递方式

远古时代:口耳相传、漂流瓶、烽火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邮政系统。现代:电话(贝尔)、电报(莫尔斯)。先发明了电报,再发明了电话。当代:多媒体电脑、计算机网络。

2.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比较 A 速度上更快; B 准确度更高; C 信息量更大

3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做什么?

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网聊天;开设微博;网上购物;看视频、听音乐、阅读小说等等。

4.如何正确的看待互联网?

现在信息传递方式不断改进,造福了人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我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互联网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里面诸多不健康内容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自觉接受健康信息,抵制不良诱惑。

5.如果你的身边有同学沉溺于互联网络,你会如何劝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他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不健康网站、网络游戏等。在上网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被这些娱乐性强、有害无益的东西吸引,从而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不走出网吧,继续沉迷于网络黑洞,那么我们将会走向无底深渊,到铸成大错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6.或许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调查访问;电话或者短信;报刊或书籍;广播或者电视;网络;其他等

7.调查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重点);结论

8.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利大于弊:网络资源全世界共享,它就像是一个聚宝盆,你可以从中快速的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更多知识;可以用来娱乐放松;时间很自由,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教育,获得相关信息;

弊大于利:小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安全问题,如网络欺诈、黑客入侵等没有得到解决;网络也传播色情暴力和不良信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无法避免,玩游戏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和经历,眼睛容易近视等等。

通过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你有什么收获?

我了解了网络的作用,开始学习合理地运用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享受更好的生活。同时也了解了从古至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着激励我更努力的学习,争取为科技发展作贡献。

9.信封的写法

左上角:收件人的右边

中间靠上的位置: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 收 中间靠下的文职:寄件人的地址和姓名 寄 右下角:寄件人的右边

10.成语故事:

A程门立雪:宋朝杨时和游酢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不忍心打扰,就站在门外等候,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的精神。

B入木三分:东进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工匠们发现墨迹已渗透木板有三分深的故事。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11.趣味语文

A手表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B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想起来敲门声…… C交通安全的广告:阁下,驾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可以欣赏本市的美丽风景;超过60英里,请到法院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观临本市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清君安息吧。

D 关于乞讨:春天到了,而我依然什么也看不见。

12.名句

A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篇十

《伟大的悲剧》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带上她的眼睛》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的核心。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二、单元字词汇总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拉。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

战栗lì: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tú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kuàng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jié: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mèn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扬扬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lǚ行:实践。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姗shān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chōng忡:忧愁的样子。

吞噬shì:吞食。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羸léi弱:瘦弱。(赢yínɡ)

角逐:动词,这里指竞争。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厄,灾难、困苦。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孀,指寡妇。

冰凌:凌,(多指块状或锥状的)冰。

海市蜃shèn楼

22.太空一日

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

负fù荷hè:承受的重量。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俯fǔ瞰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无虞:不用忧虑。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

23.带上她的眼睛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闲暇:闲空

凸现:清楚地显现。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

①临:靠近。②河干:河岸。③山门:佛寺的外门。④圮:倒塌。⑤于:到。⑥并:一起。⑦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①阅十②余③岁,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兽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为顺流⑧下矣。

①阅:经过,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金:募集资金。⑤求:寻找。⑥竟:终了,最后。⑦以为:认为。⑧下:动词,流到下游。

①棹(zhào)数小舟,②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③迹。

①棹:划(船)。②曳:拖。③迹:踪迹。

一①讲学家②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③尔辈不能④究⑤物理。⑥是非木杮(fèi),

①讲学家:讲学的人。②设帐:设馆教书。③尔辈:你们这些人。④究:研究、探求。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⑥是非:这不是。

①岂能②为③暴涨④携之⑤去?乃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⑦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①岂:怎么,哪里。②为:被。③暴涨:暴涨的大水。④携:带。⑤去:离开。⑥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⑦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众②服③为④确论。

①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②服:信服。③为:认为。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①河兵闻之,又笑曰:“②凡河中失石,当求之③于上流。④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①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②凡:表示范围,所有的。③于:到。④盖:表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水不能冲石,其①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②啮(niè)沙为③坎穴。渐④激渐深,至石之半,

①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②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③坎穴:坑洞。④激:冲。

石必①倒掷坎穴中。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

①倒掷:倾倒掉入。②如是:像这样。③已:停止。④遂:于是。⑤反:反而。⑥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①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如其言,③果得于数里外。

①固:本来。②如:按照。③果:果然。

①然则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一,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据理⑥臆(yì)断⑦欤(yú)?

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但:只。③其一:表面现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据理:根据某个道理。⑥臆断:主观地判断。⑦欤: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即下游)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

5.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文分析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人物

寻找的位置

理由

结果

寺僧

求之下流

以为顺流下矣

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

求之地中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众服为确论,

但没找到

老河兵

求之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2.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5.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6.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实践经验,联系水流、泥沙与石兽三者关系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四、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导读

(一)内容简介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船长尼摩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

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掉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水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尼摩船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他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他们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层砸薄,用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逃到大海;在大西洋,“诺第留斯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诺第留斯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这艘驱逐舰的国籍在原文中并未说明,在《神秘岛》中才说明是英国的)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个个义愤填膺,用“诺第留斯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航行线路: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二)片段赏析

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在漫长的旅行中,险恶的环境不时袭来。

大海呀,流动的水面呀,这时在我们眼前看来完全不像了。对着“诺第留斯号”的冲角,展开一片崎岖不平的广大平原,夹杂了混乱不清的大冰群,再加上那种乱七八糟、凌乱无序的景象,就像在解冻前不久的时候,河面所显出来的一样,不过面积是十分巨大罢了。到处都有峭削的尖峰,像直升到二百英尺高的细针,远一点,削成尖峰的一连串悬崖,带着灰白的色泽,像一面一面的大镜,反映出一些半浸在云雾中的阳光。其次,在这凄绝荒凉的自然界中,是那野得可怕的寂静,就是那海燕和海鸭的振翅声也没有能把它打破。一切都冰冻了,连声音也冰冻了。所以,“诺第留斯号”就在冰场中间停止了它的冒险行动。

(选自下部第十三章《冰山》)

赏析:“诺第留斯号”沿着西经55度行驶,在南极海域地区遇到了冰山的阻隔。“混乱不清的大冰群”“峭削的尖峰”“连声音也冰冻了”,对所有以前的航海家来说,冰山是不可超越的障碍。尼摩船长经过观察决定从海底潜行,到达南极后再利用“诺第留斯号”厉害的冲角,沿对角线的方向向冰层直冲上去从而脱险,并登上南极大陆。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曲折紧张,瞬息万变即可改变人物的命运。其他诸如海底狩猎,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同样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丰富的海洋知识

林间空地寸草不生;丛生的灌木枝条既不攀缘匍匐,也不弯腰下垂。所有植物的枝叶全都垂直向上。每一根细茎,每一条叶带,无论多细多薄,都像铁杆一样挺拔向上。墨角藻和藤本植物,受其生长环境——海水密度的影响,都好像是沿着挺拔的垂线蓬勃向上地生长。而且,它们矗立在那里纹丝不动,我用手将它们扳开;过后,它们又迅速恢复原状。这里是垂直王国。

…………

我注意到,这里植物界的所有产物与土壤只有很肤浅的联系。它们没有根系,只要是固体,不管是沙、贝壳、介壳或卵石,都可以支撑它们。它们不需要它们提供营养,只求有个支撑点。这些植物自生自灭,其生命的源泉就是那支撑和滋养它们的海水。它们大都不长叶子,而是奇形怪状的叶带,色彩也不丰富,只有玫瑰红、胭脂红、青绿、暗绿、浅黄、灰褐等颜色。

(选自上部第十七章《海底森林》)

赏析:在描绘海底森林的自然景观时,作者着力表现其“最美丽”和奇异的特点。那里是“垂直”王国,“所有植物的枝叶全都垂直向上”“没有根系”“不长叶子”,完全不同于人们所见到的陆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另外,海底还有千奇百怪的生物,同样引人入胜。比如“蝇鱼”“囊虫鱼”等众多鱼类,还有文中其他部分描绘的“漂亮的海獭”“美丽的信天翁”、令人毛骨悚然的“角鲨”等等。作者描绘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令人感到好奇和新鲜。小说所描绘的海底世界是世人完全陌生的世界,作者丰富的海洋知识可见一斑。

《基地》导读

阿西莫夫一生总共写了七大册的基地故事,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当然是核心部分的“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以及《第二基地》。不过阿西莫夫生前常常偷笑,说当初虽有明确的故事架构,却并未刻意写成什么三部曲,而是以连载方式一篇篇发表在科幻杂志上。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正式出书,三部曲的架构才首度出现。

“基地三部曲”篇幅巨大,可能除了三十年代早期的E.E.史密斯外,在阿西莫夫之前尚无人敢问津这样的鸿篇巨著。刊登在三十年代流行杂志上的史密斯的“水晶体人”系列也是以短篇小说形式创作的,但阿西莫夫的这部作品远超过了它。

俄裔美籍犹太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是本世纪科幻文坛的超级大师,也是举世闻名的全能通俗作家。著作逾身的阿西莫夫无所不写,但不论他自己或全世界的忠实读者,衷心挚爱的仍是他的科幻小说,尤其是他经营了半个世纪的科幻史诗“基地”。

长达七巨册的“基地”系列包括四五十年代的“基地三部曲”,以及阿西莫夫晚年撰写的两本前传与两本续集。依照故事的先后顺序,完整的书目如下:前传《基地前奏》《迈向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续集《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其中三部曲由九个中、短篇组成,《迈向基地》包括四个中篇(由于阿西莫夫遽然辞世,计划中的第五篇成了短短数页的跋),其他三册则是真正的长篇巨著。

“基地”系列的灵感最初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因此在故事架构中,气数已尽的银河帝国占有很重的分量。这一类的时空背景,如今早已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原型。

“心理史学”是这部史诗的中心奇幻因素,而贯穿其间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自然就是“心理史学”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在三部曲中,谢顿已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因此作者晚年特地以他为主角,用两本前传详尽刻画谢顿的一生,以及“心理史学”与“基地”的创建经过。耐人寻味的是,阿西莫夫晚年似乎愈来愈认同这个笔下人物,而他也的确与谢顿一样,对人类文明有着高瞻远瞩、悲天悯人的关怀。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正是大师胸怀的最佳写照。

博学多闻、博览群书的阿西莫夫博士从不闭门造车,笔下的科学幻想多少都有原型。例如“心理史学”便是“气体运动论”(物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历史决定论”与“群体动力论”(历史学)的综合体;而刺激“基地”不断茁壮成长的“谢顿危机”,则取材自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挑战与回应”理论。

由于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过于复杂,人类又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个人行为绝对无法预测。然而当众多个体集合成群时,却又会显现某些规律,正如同在巨观尺度下,气体必定遵循统计方法所导出的定律。阿西莫夫将这些事实推广,借着笔下不世出的天才谢顿,让“心理史学”发展到出神入化之境,成为一门探索未来世界巨观动向的深奥科学。

透过“心理史学”的灵视,谢顿预见了人类悲惨的未来:国势如日中天的银河帝国正一步步走向灭亡,整个银河将要经历三万年蛮荒、悲惨的无政府状态,另一个大一统的“第二帝国”才会出现。

倘若上述发展丝毫无法改变,既然一切皆已注定,也就没什么戏剧性可言。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谢顿进一步发现,虽然阻止帝国崩溃为时已晚,但若想要缩短这段漫长的过渡期,在当时则尚有可为。于是谢顿开始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努力,试图将三万年的动荡岁月缩减为一千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穷尽后半生的精力,设立了两个科学家的据点:第一基地(简称“基地”,由物理科学家组成)与第二基地(隐身在银河舞台幕后,由“心理史学”家组成)。

两个基地的位置经过特别计算,分别设在“银河中两个遥相对峙的端点”(光是这句语带玄机的话,便衍生出《第二基地》这本书)。此后一千年间,许多预设的历史事件将一环扣一环发生,以促使一个更强大、更稳固、更良善的第二帝国早日实现。“基地”系列的主线,便是第一基地如何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周期性危机,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力;第二基地又如何暗中相助,以逐步实现为期千年的谢顿计划。

不过,“奇正相生”正是大师的拿手好戏。在既定的情节中,他总有办法再写出变奏,令读者忍不住感叹人算不如天算。三部曲的变奏之一,是无端出现一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异种人“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整个银河;变奏之二,则是在“骡乱”成为历史之后,两个基地间竟发生了阋墙之战!

三部曲结束于第二变奏告一段落之处,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结局。三十年后,在全世界科幻迷的千呼万唤之下,阿西莫夫重拾“基地”系列,所写的续集便是第三变奏。

这一变奏令人拍案叫绝,甚至连谢顿计划都为之颠覆!却也唯有经由这最后变奏,“基地”与“机器人”(阿西莫夫另一重要科幻系列,包括四个长篇与三十几个短篇)才得以遥相呼应,两大系列方能融铸成浑然一体,化为一部俯仰两万载、纵横十万光年的银河未来史。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导读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Hallows)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本,也是系列的最后一本。

小说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利本应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业,但为了完成已故魔法学校前任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消灭伏地魔的任务,哈利和好友面对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围追堵截,隐形遁迹、历经艰险,最终销毁多个魂器并战胜伏地魔,取得魔法世界伟大胜利的故事。

故事从还有四天,哈利就要迎来自己十七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开始。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 4号,永远离开这个他曾经生活了将近十七年的地方。

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袭击。然而,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形势急转直下。

哈利在罗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隐形遁迹。为了完成校长邓布利多的遗命,一直在暗中寻机销毁伏地魔魂器的哈利,意外地获悉如果他们能够拥有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将必死无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开始了寻找长老魔杖的行动,并派出众多食死徒,布下天罗地网追捕哈利。

哈利与伏地魔在魔法学校的禁林中相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抢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圣器之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愿以偿,魂器不可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赢得了这场殊死较量的最终胜利。

哈利·波特虽然差点身亡,但最后神奇地死而复生,还和好朋友罗恩的妹妹金妮结婚生子,而之前传出最可能会死亡的罗恩和赫敏也逃过一劫,还幸福地走上红毯。所有的秘密都已揭晓。后,哈利和金妮有三个孩子,赫敏和罗恩也结婚生子。两家人重聚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孩子们去霍格沃茨。

整部书中哈利都在奋力完成他的朋友和导师邓布利多临终前交付给他的使命。哈利一直在竭尽全力按照邓布利多的要求去做,但是完成这项使命的最大困难不是它的危险或神秘性,而是哈利疑惑于邓布利多是否真正关心过他。当哈利得知,邓布利多的母亲和妹妹与他的父母埋葬在同一个地方,他奇怪为什么邓布利多没有告诉过他。当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的时候,他不明白邓布利多为什么没有将他完成使命所需要的信息告诉他。当哈利不断面对丽塔·斯基特所写的居心叵测的传记时,他甚至开始怀疑邓布利多是否值得他爱戴和尊重。在整个故事中,哈利是否应该信任邓布利多的内心斗争与寻找并摧毁剩下魂器的战斗一样重要。

哈利的故事表明,对死者的爱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很难相信他们是爱你的。他们不能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也不能再表达他们的爱,所以很容易陷入他们就这样离去了,不再关心或者爱护任何人的想法之中。哈利在去探望自己父母墓地的路上就被这种感觉所占据。

他来到高锥克山谷是因为他想要找到一些与自己的父母及邓布利多相关的线索,但是整个行程只让他觉得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不能再听他倾诉,给他答复了。

然而这本书里传达的关于离世的亲友的启示是非常乐观的。摘自威廉·佩恩的那段引语说,“朋友是不会被死亡分隔的”,尽管哈利直到故事结尾处才理解了这个真谛。当哈利最后平复了对于邓布利多不关爱他的担忧时,他在心里收获了一个邓布利多——他头脑中想象的邓布利多——他如此生动真实,几乎就是真的。直到那时,哈利才重新体味到自己对于邓布利多的爱。

唯一有能力设计筹谋打败伏地魔的只有邓布利多,因为只有他拥有可以推断出伏地魔的所作所为并且找到解决办法的智慧和知识。但是,邓布利多知道这项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他死后才能完成。不仅是哈利、罗恩和赫敏,斯内普、卢平、穆迪还有凤凰社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在邓布利多死后仍然忠于自己的职守,实践他的设想。在邓布利多死后仍然坚守他交代的使命对于哈利来说并不容易,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如此。

然而,邓布利多不是唯一一个需要生者的忠诚和爱的死者。斯内普是邓布利多忠实的追随者,但是他的忠诚和勇敢却真实体现在他对莉莉·波特忠诚的信念上——在他所爱的女人死后仍然忠于她。家养小精灵多比为了把哈利和他的朋友们从马尔福庄园救出而牺牲了,埋葬多比的过程帮助哈利更好地认清了自己的使命。多比的死毫无疑问:它是因为帮助哈利而被贝拉特里克斯杀害,死在哈利的怀中的,哈利所能做的只有怀着对它的崇敬和追思,并且努力延续这份思念。这段经历使哈利迅速理清对于邓布利多的矛盾情感,使他想起曾经对死去的朋友许下的承诺,他必须兑现这个承诺。

该书多次涉及“主宰死亡”这一主题。哈利父母墓碑上写着“最后需要战胜的敌人就是死亡”,暗示哈利:伏地魔和食死徒的最大野心就是要主宰死亡。通常认为,死亡圣器是指能使人拥有主宰死亡之力的东西。这个词用意含糊,且根据上下文的不同也有所改变。伏地魔真正想要的,也就是圣物集合在一起所赐予的,即长生不老——永远都不会死。可以杀死他人是主宰死亡的另一种方式,就像长老魔杖和阿瓦达索命咒的绿光所展示的那样。还有另外一种战胜死亡的方式就是使所爱的死者复生,就像死亡圣器故事中的二哥所做的那样,就像邓布利多试图要做的那样,就像哈利自己渴望做的那样。事实上,唯一真正主宰死亡的办法是永远敬爱、信任那些死去的人。

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首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清冷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两句由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诗人深夜泊舟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故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沙(纱)

(二)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的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汉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纯粹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法,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蓄,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汉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可怜”与“虚”连用,增强语气,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汉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诗人引而不发,并未点出其原因,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浑然无迹。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心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的“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反跌手法)。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赏析: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拦(栏)

(四)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诗人(赵师秀)无聊地轻敲棋子,震落了点油灯的灯芯结出的灯花。

赏析: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耳边响。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诗人耐心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只好“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诗人所处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上一篇:监狱警察执法现状下一篇:校园暴力的演讲稿优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