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与我们作文

2024-07-04

雪与我们作文(精选6篇)

1.雪与我们作文 篇一

雪与爱作文

当然知道,太阳出来时,雪人就会融化。心里还是会忍不住难过,我,要赶在雪化之前,热情地拥抱你,大声告诉你: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梦,载着我悄悄飞翔……

夜,悄悄地降临了,晶莹的雪花早已撒满了大地,月亮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雪在月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白得耀眼。小兔子帆帆裹着厚厚的红大衣,走出可爱的蘑菇小屋,小心翼翼地托起一把雪,看了看,她用小手轻轻的揉着,一个小小的雪球做好了。哎呀!没有拿稳,雪球滑进了软绵绵的雪里,顺着斜坡滚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突然,停住了,大雪球停到了平地上。帆帆急忙跑了过去,仔细的打量了雪球一番,呵!有了!帆帆连忙堆起了一座小小的雪山,于是,她使足了力气,嘿…终于,一个雪人做好了!帆帆急忙拿起小石子,点上了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纽扣。又用小树枝做出了雪人的双手,嗯,好像还差些什么?帆帆想着。突然,雪人摇晃了起来,一道粉色的光把雪人包住了,强光刺的帆帆睁不开眼睛。一会儿的功夫,光消失了,帆帆睁开眼睛一看,雪人,雪人竟在向她微笑!这时,雪人一步步地走向帆帆:“嘿!你好,我是雪人,是你创造了有生命的我,谢谢你,我们能成为朋友吗?”帆帆惊喜地眨了眨眼睛:“我叫帆帆,我十分乐意成为你的朋友!”帆帆拉住雪人的手说:“哦,你真漂亮,我就叫你雪儿吧!”,“哦,雪儿,多好听的名字呀!我喜欢!”,“那我们一起去玩吧!”,“好呀!”。于是,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向远处走去,夜,已经深了……

好朋友,在一起滑雪,风掠过耳边,很冷,那是刺骨的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很暖,滑雪的感觉真好,很惬意,两个人那爽朗的`笑声,在树林里回荡,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她们的天地,快乐、逍遥……

时间,像离弦的箭一样,在快乐中飞翔,天边露出了微微白光,雪开始融化,气温开始回升,雪儿和帆帆停在了那可爱的蘑菇房前。帆帆流着泪的说:“你的生命,真的很短暂吗?”,雪儿幸福得笑着:“你创造了我,我就必然会离开,但是快乐的时光,永远都会刻在心上,只要有情、有爱,即便离去,也会用意志去重逢,你知道吗?”,帆帆望着雪儿大声说。“当然知道,太阳出来时,雪人就会融化。心里还是忍不住的难过,我要赶在雪化之前,热情的拥抱你,大声的告诉你: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帆帆紧紧抱着雪儿,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树林时,雪儿开始融化了……帆帆哭了……

又是一个夜晚,又是一场大雪,帆帆坚定地走出可爱的蘑菇房子,她,看到雪儿在向她微笑……

2.雪与我们作文 篇二

这里所说的传统是我们的文化和语言的传统, 背景是指学生面对的当代社会生活背景, 失去了这两者, 所谓的作文教学不过是“空中楼阁”。可喜的是, 近日来我仔细研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梁启超《作文入门》和夏丏尊《文章作法》两本书;觉得这是我们找回自信的机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如果没有读过这两本书, 绝对是遗憾的事情, 尽管我读得也很晚, 但毕竟遇到了, 这是值得庆幸的。

《作文入门》是一本很薄的书, 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叫做“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后一部分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从内容上看, 二者相互呼应, 前者讲的是散体文章的写法, 后者讲的是韵文的阅读和写法。或许有人觉得, 我们现在又不写韵文了, 讲韵文的写法对我们有什么用。其实, 汉语写作的经验都积累在古文中, 从古文中了解和学习汉语是我们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和起点。比如对于情感的表达,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 表现在写作上, 就对应

着不同的表现方法, 这些方法是我们写文章需要把握和运用的。

书中的精彩之处是重点讲了如何阅读文章和写文章,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老师的如何去教学生写文章。这看似简单, 却是我们许多中学教9币的“致命伤”———我们不会阅读和写文章, 但这却是教学生写文章的一个基础。在书的前一部分中, 梁启超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 结合中学生的写作实际, 把记叙文、记静态之文、记动态之文、记事文、论辩之文、教授法等相关内容简洁地写了出来。虽然文字很简洁, 但论述充分, 例子充实, 真正做到了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例如, 他讲到记动态之文时总结说, 无论记何种状态, 总要有两方面都记到, 一是外表的状态, 二是内含的状态。他认为无论动、静、单纯、复杂状态, 皆有外表及内含的精神。随后他举例分析说:“风景———记风景专记它的状态是外表;观者的心情是内含。同是一个月:清高的人看月, 一面写月的妙处, 一面写心境的清洁;生离死别的人看月, 一面写月, 一面写生离死别之情, 这便是内含的状态。”这样简洁的分析, 把这类文章写作的核心归纳了出来:把状态的“内”“外”表达清楚才是一篇好文章。比如上面关于风景的论述, 我们的作文辅导教参一般会说“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这话固然不假, 但显然是很空泛的, 仅仅是理论的分析, 比起梁启超的总结显然缺乏实用性, 更何况从理论上来说也低了几个档次。所以当我们根据辅导教参来告诉学生写景要抓住主要特征时, 学生依然是不知所措, 不明白该如何下笔。

这样精彩的分析书中比比皆是。例如阅读教学上主张“令学生阅读 (分组比较) ”、“用讨论式的讲授”等;在作文的教学上, 主张修改时应注意他的思想清不清, 组织对不对, 字句不妥当不大要紧 (因为这是末节) , 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写作的频率是每学期少则两篇, 多则三篇, 每一篇要让他充分地预备??这些观点对我们当前的教学有很好的启发。

全书都是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原创, 出自他写作的实践, 他对自己的写作也很自信。在书中, 他在讲记静态之文时讲到几种方法, 其中一种是“凸聚”, 这种方法讲究拿别的事物当陪衬, 如绘画时以人为主, 那四周的木石便是附属品, 以树木为主, 那树旁的人物便成为点缀品了。在讲到这类文章的范文时, 他说:“如黄宗羲所做的《明儒学案》中《姚江学案》, 精神专注在姚江之学, 其余的都是陪衬。《明儒学案》这部书做得好, 《姚江学案》更做得好, 但是还不如我的《墨子学案》?”我们虽然无法达到他的写作高度, 但同样需要培养面对写作的自信, 培养自己写作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把写作作为一种人格启蒙传递给学生。

梁启超在学术上是大师, 按理说他是无暇顾及中学生写作文这些小事情的, 但他做了一次“热心肠”的人, 这近乎一种奇观, 在梁启超的学术编年史中, 《作文入门》就显得十分醒目了。这其实饱含着他的一种期待:通过写文章而培养学生做人。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 中学生写作文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在书中他强调对于学生来说, 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 反对空谈的论辩之文。因为通过记叙文的写作, 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从而培养其健康的人格。脱离实际的空谈的议论文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但却无形中损坏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当然, 仅仅把《作文入门》当成是写文章的启蒙之书固然可以, 《作文入门》的读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 无论是把它当作“作文教辅”还是作文的教学参考书来说, 它都是胜任的, 但它并不仅仅限于此。《作文入门》中涉及的例子基本来自古代经典文本, 比如经典散文和诗歌, 这既是书中的分析对象也是我们欣赏的对象, 《作文入门》不仅是“人”作文之门, 更是进人中国文化之门。

梁实秋在回忆文章中曾写道:“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堕河而死, 将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 经他一朗诵, 再经他一解释, 活画出一出悲剧, 其中有起承转合, 有情节, 有背景, 有人物, 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年, 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 黄流滚滚, 景象苍茫, 不禁哀从中来, 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这就是《作文入门》的魅力, 经由它, 我们得以窥见进入中国文化的门径。

3.雪与元宵的双重奏600字作文 篇三

雪精灵从天空飞舞下来,在风中为我们送来元宵的祝福,空气中弥漫着元宵的清香。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雪精灵向我们道了祝福后,静静地走了。雪花的美,让我们有了干劲,从米粉上撕下一块,望着窗外,继续搓起了元宵。我们的战功显赫,一个个站立在桌子上,排列的整整齐齐,宛如一阵方队,正在操练;又好似一个个卫兵守卫着领土。咦,那一颗元宵如气球一般鼓着它的大肚子,正在炫耀他自己有多么伟大呢!

“扑通,扑通”元宵们一颗颗跳进了锅里,正在水中欢快、自由的游戏呢!它们在水中比赛游泳:自由泳,蛙泳,蝶泳……美极了!玩累了,它们就潜在水中休息,随着水花儿一阵又一阵的翻腾,元宵们都探出了脑袋,随即又被勺子盛进了碗里。此时此刻的元宵们,一个个晶莹透亮,雪白亮莹,比珍珠还要圆润,比陶瓷还要光滑。

轻轻挖出一个,小小的,把勺子放入口中,让元宵慢慢的滚落进口中。我小心的咬了一口,啊,一股被压制的清香瞬间爆发出来,回荡在口腔中,那是一种桂花和水果交织在一起的香味。再咬一口,嗯,咬到了包在其中的水果,仔细品味,哦,是梨块,裹在外边的米粉甜甜的,糯糯的,口感十分顺滑浓稠,到嘴里就像化了一样。再咬最后一口,剩下的.米粉全含在嘴巴里,吃到了米酒的香甜浓郁,米粉的淡香,这实在让我回味无穷!

4.雪与月光散文 篇四

刚到家,就是一场雪的恭迎。雪下得不大,但确实让人欣喜。洗去了半年的尘埃,总算能轻松的待一待。捡起了久违的笔,有些生疏,磨磨蹭蹭,纸上留下一排的杂乱无章。

乡村的夜晚来的总是格外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城市生活像是被定制好的一样,居住的环境,春夏秋冬是空调带来的恒温。每天的朝九晚五,总觉得缺少一些原始纯粹的东西。浓重的雾霾,遮住了我的`眼睛,于是看不到夜晚的满天星星。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了本应有的自然生活。

乡村的夜晚很静,下了雪的夜晚很净。偏偏这时,月亮又爬了出来,一轮皎洁的光辉从东山上缓缓升起,像是在炫耀自己的一袭白衣,让世人来瞻仰。它照着这山,映衬着那旷野,整片乡村亮堂堂的。雪与月光宛如一对恋人,在悄悄的情话中,星星都要刻意回避一下。迈着轻盈的步伐,生怕惊扰了此刻的安宁。月光照着雪,雪映衬着月光,便不懂世上为何有如此然人怜爱的精灵,诗也好,画也罢,区区笔墨也无法将此描绘淋漓尽致。

大寒刚过,已经很冷了。清冷的月光铺了一地,远远望去,不知是雪,还是月光。墨色勾勒出一条连绵的线条,那是月光下起伏的山岭。一种深邃的黑直钻心底,远处传来一阵狗吠,不禁让人心生恐畏。沉默是无声的呼唤,群山不言,偏懂我心。

晚上气温已经很低了,地上的一层雪被冻住,从上面踩过,咯吱咯吱作响。这时候,适合找人聊聊那些或长或短的心事,剪烛西窗,就像,雪与月的对话。

雪中望月,月下赏雪,仿佛是前世的呼唤才让你我沉浸其中。细细数着过往的云朵,不经意间,发现月亮又爬了老高。天上的星星若隐若现,好像是害了羞,不敢露出脸,生怕打扰到难得的美妙。神秘的太空,那里可是有天上的街市?那我必是要过去,去看一看那儿世上没有的稀奇。

雪地里,任由天马行空地想象着,也许是心情许久都未有过此时的舒畅。散不尽的阴霾让冬天显得格外漫长,但一些返璞归真的美好让人为之欢欣。可能是夹杂了太多的感情在里面,所以才把冬天看的太无趣。今晚月光如水,月华如练,白雪似玉,倒也给人一种由衷的希望。良辰美景,只愿尽兴而归。

还是那么爱幻想,幻想一些美好却又不切实际的东西。所谓的理想主义,总是在一点点的落空中成了空想,渐渐明白了现实在何处,要面对的究竟是什么。不知道这个年龄离成熟还有多远,也不知道将来的责任有多重,总有一天你我都将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生活的压力总是要扛在自己的肩上。到时候,愿你我潇洒如故,依旧用文字点缀前行道路上的两岸芬芳。

久久徘徊着,回想起流逝的时光。那些快乐或美好,痛苦或忧伤,早已被深埋在这冬雪中。有些美好总是触不可及,任凭那些感动流淌在月光下,渐渐消失在沉沉的夜色中。下雪的时候,企图去抓住一片雪花,然而掌心的温度总是即刻将它融化。直到在一片冰莹中看到自己清澈的眼神,那是在寻找留不住的美好。

如果 你是今生的雪花

我 便是前世的月光

千百年的等待

只为把你照在心上

如果 你是前世的月光

我 便是今生的雪花

痴痴地落下

5.雪与一种精神散文 篇五

今年北京和东北等地都下了大雪,唯独西安还没有下雪。别的地方下雪那天,这里只下了一场雨,带着阵阵的雷声。

这几天大家口干舌燥,我更渴望一场雪的来临!

记忆里的雪,将生命覆盖的那么殷实与美丽、、、、、、

雪,千里冰封,银装素裹,带有南国的花香。她飘飘洒洒无声地降落大地。

连绵起伏的秦岭披上洁白的纱衣,像一位含羞待嫁的新娘。

风吹过,她又像少女袒露着圣洁的胸怀。

山为屏障,人为画。这是大地移动的水墨,白的自然,俏的亮丽。远远地,秦岭科考站飘荡的红旗,在四周白雪的映衬下,那么鲜红,那么美韵。

我爱家乡的雪。

她在午夜轻轻地,“沙沙”、“啦啦”地弹奏着,落在陇上红彬松树的枝条上,像盛开了的樱花。

她,落在每一处,每一处都是一片诗意与圣洁。

故乡落雪的`日子,不仅是透明的童话,她又是旋舞的情蝶。

啊!美丽的雪。

看着她的美丽,听者她“沙沙”、“啦啦|”地歌唱,空气也被过滤的没有一点纤尘,眼前的世界是洁白无瑕的世界。

生命也跟着圣洁起来,心理没有一点杂尘和悬浮。

雪波千魂浮阁秀

融泥暗香冷葬魂

我爱雪,爱她的高贵,爱她的圣洁,更爱她的无私与美丽。

谚语“雪盖三尺厚,来年枕着馒头睡”

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可更应该发扬雪的精神,高贵的精神,圣洁的精神。

说到这里有句题外话:我们网站最近,赵兴华先生的原创《小站情怀》被两家公司分别拍成影视剧,我虽然不是他本人,但我的确很气愤。剽窃他作品的两家公司,缺少雪的精神,一种高贵与圣洁的精神。如此龌龊的一群人,早不配在文化影视圈工作!

我想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更多如雪一样的人,站在冬季雪的氛围里来呼吁这件事!让剽窃公司得到法律的严惩!

我爱雪。

6.雪与我们作文 篇六

然而,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写作活动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即通过写作向人们传达“审美信息”。写作教学中的审美信息包括: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按真善美的价值标准, 在多元文化的价值环境中, 通过写作活动反映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写作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 应该是阅读、思维、情感表达、语言书写的结合, 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技能, 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写作能力造成影响。但是, 从小学阶段开始的基础教育就对这种综合能力缺乏重视, 应试教育将写作局限于应付考试, 简单地说, 就是考试考什么内容和文体, 教师就着重引导学生训练写什么, 一切以应试分数为目的, 忽略了写作的情感表达需要。这种粗暴对待作文教学的方法, 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极大的, 甚至影响到了中学作文教学。

从教十年, 本人发现, 作文教学对于中学语文来说是一个难点, 它越来越陷入某种困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现的困境

1.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试的写作训练扼杀了学生情感表达的热忱, 他们普遍认为:高中作文就是一种八股文, 没有他们想自由表达的东西。从观点到框架结构, 都必须服务于高考阅卷教师的审美标准, 长期的模式化训练让他们对写作充满厌恶, 同时, 思路和表达也日益机械化, 失去灵气。

生活体验的缺失, 也让学生在这个议论文“横行”的时代面对许多问题无话可说。这是一个看似无稽的矛盾, 我们身处的时代, 是一个资讯相当发达的时代,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当信息铺天盖地而来, 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感知、正确的价值观去判断它们的真伪, 否则, 极易被误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对许多问题还无法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 加之生活经验较少, 就无法完整、深入地论述。很多学生反映, 现行的作文题体现出来的观点和写作内容是脱离他们的日常生活的, 是“空”的, 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作文缺乏兴趣, 因为这种写作形式很难传达他们内心真正的声音。

2.应试的艰难

抛开写作的审美功能, 单纯从应试角度来看, 中学的作文教学也是举步维艰。现今的高考作文试题大多以写议论文为主, 通过议论文写作, 可以看到学生的理性精神、逻辑思维、批判意识, 这种文体讲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也看重结构条理、遣词造句。但从平时的教学乃至高考的作文评卷中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太多的问题, 远远达不到考查的要求。以2013年的福建高考作文题为例, 评卷的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考生无法理清题目所选的顾城的诗歌指向的中心蕴义, 提炼的中心论点并不切题;观点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文章的论证过程, 导致论述的不合理, 部分学生甚至不知论述为何物, 全文就靠几个事例来支撑;没有开阔辩证的思维和一定的素材积累, 全文的结构条理就无法架构, 一些学生还出现了拼凑字数的现象, 更不必说作文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常识性错误, 以及小部分还无法完成“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3.教师的尴尬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承担者, 面对中学生写作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是有责任的。许多优秀的一线教师都力图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其中也不乏一些较为成功的尝试, 如, 2011年厦门普教室俞发亮老师编写的《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 该教程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 把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加以分解, 分布展开, 形成了一个“序列化”。从理论的角度来说, 这是一个极具实用性的想法, 但实践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 写作是私人化的空间, 它要求一个人要多思、多写, 把学习转化成能力, 传达内心情感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光靠机械化的训练, 还是无法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 他们希望可以立竿见影地在考试分数上看到成效, 急于用一个现成的模式来提高成绩。套路是可以教给学生的, 但缺乏阅读的积累, 没有相应的语言训练, 文章仍然是空洞的。从功利角度看, 仍然拿不到理想的分数。而阅读、思维, 包括语言表达的能力, 都不完全是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的。时间长了, 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语文老师是最没用的, 语文读与不读 (学与不学) , 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种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热切, 和教师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的理想效果, 造成了教师的尴尬。

目前很多中学的作文教学都瞄准中高考, 采用的方法大多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 也就是“仿写”。这是一种初级写作教学的办法, 通过系统上课和反复练习, 让学生熟悉和练习写作的基本技能。但“仿写”容易沦为“套路”, 会走向反面, 束缚学生个性, 形成空话、大话、假话连篇的“八股”。还有,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教师往往会教学生如何把文字写得漂亮, 时间长了造成过分注重“文笔”的现象, 学生的作文都往抒情、修辞、文学的方面走。于是, 那种缺少思想内涵与智性分析, 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辞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 在中小学生中就不少见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当然不全是教师的责任, 但由于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当问题出现时, 首当其冲受到责难的一定是一线教师, 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无奈。

二、解决的办法

怎么办?这是全体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尽管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全面解决, 但许多教师以及关注高中写作的学者们都在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 我们认为, 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多读书”

阅读, 应该是人一辈子的事。没有广泛的阅读基础, 空谈写作技巧也是“纸上谈兵”。北大温儒敏教授2009年在北大本科一年级新生中做过一次调查, 发现两点: (1) 凡是喜欢语文, 形成了阅读习惯的, 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 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 整体素质也高; (2) 没有阅读习惯, 只熟习教材和教辅的学生, 转入大学的学习方式难, 视野窄, 思路难以展开。而恰恰是第二类学生占了相当比例。除了应试, 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 让学生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 如果人文素质高了, 对提高考试成绩也是有利的。

个人观点认为, 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就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功, “我读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至于读什么书, 完全可以凭借学生自身的兴趣, 因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 才能在头脑中转化成自己的内容, 在写作中才能融会贯通。在保护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 再对他们阅读的内容加以引导, 让他们分辨哪些书该读, 并且读得有价值。这一点, 在实践中不难找到成功的例子。比如, 热爱篮球的学生经常关注NBA的比赛和各球队的球星, 在议论文写作中就懂得将这些内容相互结合, 使用起来, 比那些生搬硬套的材料生动得多。

2.引导学生“勤练笔”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 以文章的方式呈现写作主体对生命、对社会、对环境的认识成果及其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的一种“精神劳动”。没有提起笔来训练, 就不会有写作的灵感和成熟的作品。多写多思, 是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的根本。除了写作课的训练之外, 平时的阅读课和选修课等也应适当安排写作练习。让学生及时把阅读的印象、体验和感悟写下来, 一边读, 一边写, 其中有思路的整理, 有分析概括, 是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的好办法, 还可以把写作训练分散到阅读课中, 真正做到读写结合。除此之外, 引导学生写周记 (写日记的可行性不大) 或者读书笔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再鼓励他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 如, 微博、QQ空间、博客、微信等, 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展现、表达出来。兴趣和表达的结合, 对写作也能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

广泛阅读, 读写结合, 适当训练, 这就是作文教学的正路。

3.情感态度上以赏识和认同为主, 改变学生对写作的厌烦和逆反情绪

赏识教育是教育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 在鼓励和认同中成长的学生, 做人做事是最具自信的。学生写作文, 实际上就是在认识生活、思考生活, 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加强与生活的关系, 这一过程, 同时也是他们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扩大自己的心灵空间, 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的过程。从美学角度看, 写作文就是从生活中同时也是在自身的心灵中发现美、开掘美、创造美。作文是促使学生“自我形成的过程得以深刻进行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灵打开的一扇面向生活的窗户。对于自己苦心写出的文章, 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 所以无论面对学生何种形式的写作练笔, 教师都应该以赏识鼓励为主, 不打击他们写作的信心, 引导他们畅所欲言, 愿意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其次才是关注他们所写的东西是否符合应试的要求。

通过情感态度上的赏识和认同, 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写作文的厌烦情绪, 在保护他们表达欲望、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 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慢慢将写作当成一种表达自由言说的、快乐的事。

上一篇:四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下一篇:林业合作工作2014总结和2015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