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古诗词阅读

2024-07-25

冬至古诗词阅读(精选13篇)

1.冬至古诗词阅读 篇一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夜喜逢徐七》

【明】高启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满江红》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宋】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冬至》

【现代】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2.冬至古诗词阅读 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段话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学习古诗词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二是学习古诗词的方式在于“积累、感悟和运用”。

【考点透视】

落实到考查,主要知识点有: (1) 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注意诗体及作家作品的风格;概括诗词的大意;体味诗词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 会品析诗词的语言: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品味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备考指要】

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谓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典例精析】

综合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常见题型有:

1.选择题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选出对诗词句义的理解,对作品意境、对作者情感和态度的分析,对作品主题的评论和鉴赏等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例1 (2007江苏镇江)对李商隐《无题》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B.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相思的凄恻之情。

C.诗中尾联运用了典故,这是诗人借以安慰自己,表达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D.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解析:解答此类型题目应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否曲解原意,是否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二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是否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三看是否以假乱真,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四看是否无中生有,是否能找到佐证备选项表述结论的材料;五看是否以偏概全,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

2.炼字析句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对诗词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从哪一句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例2 (2009江苏宿迁) 结合全诗, 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这类题目,首先,不能就字论字,应将该字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第二,要特别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第三,要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该字在诗词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

3.语言特色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结合诗中语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3 (2008江苏常州)请分析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解析:作答这类题目,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首先,要了解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第二,要把握著名诗人独特的诗风,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陆游的悲壮爱国等。第三,要准确使用评价诗歌语言特色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整”等等。第四,要理解诗歌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情。

4.表达技巧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例4 (2007江苏淮安)杜牧《江南春》一诗中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能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第二,要善于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第三,要准确说明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古典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有:从抒情方式看,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从表现手法看,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动静结合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5.情境描述题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或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图景描绘出来;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展开想像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例5 (2009江苏镇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杜牧的诗《江南春》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解析: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握准题干信息,切不可将题意中描述画面错误地理解为字面上翻译。描述比翻译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其次,要反复诵读,品味语言,读懂诗句,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和表达的画意。第三,要结合语境中的内容进行合理想像,体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尽可能再现和重塑当时的情境氛围。

6.整体赏析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解释某一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解释诗词的含义,指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就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例6 (2007江苏连云港)杜甫《登岳阳楼》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首先,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的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抓住诗词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重点展开评价。其次,要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来进行合理想像,防止片面答题、主观臆断。第三,题干中若无分析角度,则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什么表达效果”这一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的提示,则按题目要求作答。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分析诗中“争”的妙处。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早春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g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_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3.古诗词阅读训练 篇三

鹧鸪天

□苏 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③,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歌妓等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词。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出 栈

□张问陶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

送险亭①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②。

[注]①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②陈仓: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

(1)“万峰飞舞下陈仓”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诗在布局上有何特点?你从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怎样的人生道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半闻横管

□程 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①。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委:落下。②金谷:即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此处代指金人占领下的北方失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笛声?请简要分析。

答: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2)“把酒送春春不語,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答: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4.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 篇四

近代 虚云

七十峰高隐翠微,暗云疑雨任翻飞。

雪消晓嶂开天色,拨尽胸中是与非。

寒云懒鹤作生涯,为厌钟鸣鼎食家。

自有天真无限乐,莲收菊放又梅花。

《拨尽胸中是与非》

赏析:颜如

说到具有佛理禅意的诗词,最著名的莫过于六祖慧能的证道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诗情诗意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特别是到我国唐宋时期,受社会诗歌繁荣风气的影响,禅僧们在开悟、示法以及一般商量问答时都常用诗偈。以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为代表的诗人们也常常和僧人密切交往,开拓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新天地,将心中的感悟融入诗的情境之中,意蕴远超物象之外。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一段话,用来说明禅诗的诗味十分恰当。严羽说:“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他还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作者虚云大师乃近代杰出高僧,出身福建官府人家,120岁的传奇人生,历经沧桑,老和尚曾自书一联,记述其生平,联曰: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大师的诗字句浅白、对仗工整而又意蕴无穷,山峰重重如世道人心不平,疑云暗雨比比皆是。一旦冬去雪消,云开雾散之时,依然天色晴朗,胸中片尘不生。作者不贪恋人间富贵,不挂碍是非对错,只悠然赏析山中花开花谢的自然景观,好一个豁达自然的心境。

5.小学语文古诗词拓展阅读研究 篇五

一、以诗歌类型为分类的拓展阅读

中国诗词自《诗经》开始, 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不同类型的诗词, 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山水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刺诗、记行诗、咏史诗、咏怀诗, 不同类型的诗词在中国诗坛上各领风骚数百年, 每一首都有一些风格相近的诗词, 把这些归纳到一起, 便于统一记忆。例如, 四年级上苏轼的一首《题西林壁》有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由此推荐学生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其中有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题西林壁》的那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根据诗词作者做延伸阅读

中国的骚人墨客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每一名诗人的诗都有其典型的特点, 我们按照诗人的写作特点、写作风格去拓展阅读, 自然事半功倍。例如, 五年级下《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作品, 辛弃疾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词人, 他的词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 我们根据辛弃疾这样的写作风格, 去拓展阅读他的一些其他著名作品, 例如《南乡·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多么英雄豪迈, 而其末尾一句“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更是被很多影视作品所借用, 五年级的学生也有很多听过。再比如《青玉案·元夕》, 用“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来形容烟花的景象, 这在今天依旧适用, 而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千古名句, 学生提前阅读这些, 学习这些, 能不但增加文化底蕴与文化知识, 更提升自己的做人涵养。

总之, 通过同一类别诗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两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古诗词诗歌阅读, 不仅学习效果好, 更增加了学生相应的诗词流派知识与作者背景知识。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对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教学资源。

6.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 篇六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渔村夕照

□沈明臣

洲前洲后尽垂杨,村尾村头满夕阳。

换酒醉眠高晒网,远山修竹正苍苍。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夕阳”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的内涵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傘中。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答:

2.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7.冬至诗句古诗 篇七

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

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乔金龙《冬至到》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杜甫《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冬至祭》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张志真《冬至祭》

《燕京岁时记》

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

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燕京岁时记》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8.古诗词阅读训练(四) 篇八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按原文填空。

(1)诗中描写战争形势危急的诗句是: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 。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指( )

A.人名 B.玉做的龙

C.玉色的龙 D.宝剑

3.“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和比喻 B.夸张和借代

C.比喻和夸张 D.夸张和双关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这首词多处运用对比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3.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情又似乎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2.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

3.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5.请对这“雨脚如麻未断绝” 进行简要赏析。

6.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

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3.本诗艺术特色突出:诗情起伏跌宕,于

中见 ;语言精练,“闻笛赋”“烂柯人” 贴切,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代表,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首、颔、颈、尾四联内容层层递进,不仅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也给友人以 。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 ,成语的含义是

5.“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五月榴花照眼明”这句诗的艺术效果。

2.诗歌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石榴花“丹葩结秀”曾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激情,留下了许多咏石榴花的佳句,请你试写出一句。

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有人说诗中的“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9.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 篇九

一.有意识地用中华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 打好思想、道德、文化的底子。

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诗词中蕴含深厚的文化, 做人的道理, 高尚的情操, 审美的趣味, 应有尽有, 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 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习、背诵这些优秀诗篇, 打好做人的底子, 打好文化的底子, 底色亮丽, 在人生旅途中将受用不尽。

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观、价值观, 在诵读时, 可告诉学生, 读书在于明理, 明做人之理, 明报效国家之理。要抓住其中的思想精华, 要有感情地朗读, 要达到荡气回肠的诵读效果。又如杜甫的《望岳》, 读到“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时, 可结合该诗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立志奋勇攀登高峰的精神, 告诉学生“只有站得高, 才能望得远”的深刻哲理, 启发大家要奋发图强, 不断挑战自己, 不断步入新境界。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 举不胜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 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 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 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 教出气氛, 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 受到启迪, 往往刻骨铭心, 终生难忘。

二.欣赏古诗词的诗情画意, 培养学生想象力, 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 感情的倾诉。诗歌是灵动的, 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 因此, 教学生阅读诗歌, 千万不能肢解, 不可嚼烂, 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 教呆板了, 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 朗读吟诵, 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 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 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 引导学生步入诗境。

诗歌极具形象性, 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 让他们展开想象。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 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 可采用斯特劳斯的轻音乐《春天圆舞曲》为学生朗读配乐, 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读, 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学生们对诗中景、诗中情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理解, 展现了作者笔下和他心中美好的春天。然后鼓励他们用美丽的色彩画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景。当我让他们讨论“全诗的景物描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时, 此时答案已水到渠成, 学生们脱口而出:表达了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和开阔的胸襟。

把握诗歌的形象, 联系学生实际, 启发学生读出画意,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意, 学生的想象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 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 导入学习主题, 激发学生兴趣, 在感知内容部分, 配乐朗读《流浪歌》, 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引起学生联想, 让他们联想起远在异地的亲人和流浪天涯的羁旅之人没有什么两样, 从而产生共鸣, 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 并启发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心境如何, 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出结果:本诗表现了流落天涯的游子孤独、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也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 理解感悟在那时局艰难的战争年代, 作者疾病缠身、身世坎坷的处境和苍凉萧瑟的感情。为了拓宽教学资源, 让学生收集背诵思念家乡亲人的古代诗词, 看谁收集背诵的多, 学生们兴趣盎然, 收集了《静夜思》《泊船瓜洲》《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月夜》等名篇, 此举增加了积累, 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将《登高》改写成叙事文章,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把握古诗词内涵, 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要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 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认真加以体会、感悟, 并与学生交流。如在教学李绅的《悯农》一诗时, 针对一些同学浪费、攀比的行为, 我结合诗中的语句, 讲解了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艰辛、艰难情景, 两相映衬,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然后动员学生向全校发出了“节约从我做起”的倡议, 让“以勤俭节约为荣, 以铺张浪费为耻”的观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小结课文时, 教师把握诗歌意境, 因势利导, 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是母亲, 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 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念母亲的恩德, 我们就应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 让我们永远敬重母亲, 以此来报答神圣无私的母爱。”学生听后, 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然后我向学生推介了一篇散文《悠悠寸草心》, 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母亲洗一次脚”。通过反馈, 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 家长反响强烈, 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

在教学郑燮的《竹石》时, 诱导学生要学习竹石的坚韧和坚定的精神, 并向学生印发了《说“吃苦”》这篇文章, 告诫他们“苦, 可以折磨人, 也可以锻炼人;蜜, 可以养人, 也可以害人”的道理, 列举了经过艰苦磨练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外名人的事迹, 渗透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最后归结出“逆境造就人才”的哲理, 启发他们要为振兴中华自觉接受磨练。在实践中感受到: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沟通心灵的对话、实现人文精神积淀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是生命实践的新方式。

四.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 让学生自主诵读, 发挥学生积极性, 积累语言, 增添学生文化积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学习诗词对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优美、形象, 言简意赅, 言简意深, 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闹”字, 一个“绿”字, 境界全出, 成为千古佳话。

古诗词讲究韵律, 乐感极强, 平声仄声交错组合, 跌宕起伏, 节奏鲜明, 具有悦耳的音乐美, 因而, 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学生是有个性的, 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 要解放思想, 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 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身临其境, 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 可以读得慷慨激昂, 可以读得委婉含蓄, 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 读出语言的味道, 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10.冬至古诗 篇十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轻昼永,佳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西江月》

宋·吴文英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

五更箫鼓贵人家,

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

小帘沽酒看梅花,

梦到林逋山下。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至日登乐游园》

唐·裴度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冬至后招于秀才》

唐·王建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代: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庚午冬至夜》

宋代:郑刚中

旋寻村酒不须浓,饮少愁多酒易供。

灯下一身家万里,今年恰好是三冬。

《冬至后雪夜》

宋代:朱翌

腊前梅蕊未斜横,至后醅香试满觥。

过眼文书开数叶,打窗风雨又三更。

闭门高卧直差易,拥鼻微吟何似生。

稍取湿薪供热弄,住山如此不多争。

《丙子冬至夜酒醒》

宋代:李覯

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

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

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

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己未冬至分宜道阻雨今岁冬至新喻道中亦雨》

宋代:彭汝砺

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亲泪亦垂。

11.赞美冬至的诗词 篇十一

1.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5.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6.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7.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 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8.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9.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10.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11.铜仪

(唐)韦庄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

已喜汉宫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

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12.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13.冬至夜作

(五代)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14.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15.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16.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17.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18.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19.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20.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21.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22.冬至吟二首

(宋)邵 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23.今日交冬至

(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

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24.冬至相催

(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

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

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

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25.冬至一阳初动

(宋)张抡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

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

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

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26.冬至一阳来服

(宋)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27.冬日

(元)朱德润

卷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28.杂咏

(元)杨允孚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29.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

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30.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元)赵孟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孙列前荣。

再拜称上寿,所愿百福并。

人生属明时,四海方太平。

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群情。

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

愿言兴学校,庶几教化成。

31.丙子冬至

(明)李梦阳

奉天门下玉阑桥,此日催班早侍朝。

占史奏云欢万国,大官传宴散层霄。

苑梅迎律春先动,宫柳临风色欲摇。

一出忽惊今十载,百年勋业有渔樵。

32.长安冬至

(明)董其昌

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长安。

12.冬至古诗词阅读 篇十二

一、古诗词阅读的趣味性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一诗的前几句会让你感到似曾相识, 但接下去几乎每首都会出现的生字和大部分没有韵脚的句子, 以及《颂》一味的歌功颂德, 应该会使你感到沉闷。注释和赏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名家的解读延伸出社会发展对人性影响的观点, 可能会让你耳目一新。于是, 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 征夫思妇的怨和愁, 小公务员等下层人士的牢骚满腹, 相见欢, 离别苦, 母子亲情, 纷至沓来。字里行间, 相似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 是不是也让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呢?

读《离骚》, 忆屈原。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 县诗社老先生两句一“兮”的抑扬顿挫, 曾一度成为我们这帮年轻人的笑柄。读完《离骚》你会发现, 那些“兮”字可不简单!它们倾注了屈原太多的忧愤之情, 非如此不能抒发内心的感受。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人, 每一个正直不阿的人, 相信都能从诗句中寻觅到自身的情感脉络。屈原的死是一种选择, 任何人都有选择生死的权利。我们需要做的, 是在创痛中坚持自我, 完善自我。

《古诗十九首》注解:“组诗名, 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 追求的幻灭与沉沦, 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这十九首读起来, 生僻字较少, 五言句式颇为工整, 偶句压韵一韵到底, 感觉比《诗经》容易理解, 也通顺得多。可是, 不看赏析, 还真不知道诗里的那些道道儿:有通篇看似劝导实则反讽的《今日良宴会》, 有正笔反用的《客从远方来》, 有多重主人翁相互悬想的《涉江采芙蓉》等,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以前学过的语文课本好象没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大概因其基调偏于消极, 不利于引导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其实在我看来, 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 小的挫折可能会让你灰心丧气几天, 大的挫折甚至会让你颓废好一阵子。人在纠结的时候会思考, 思考是痛苦的, 但却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所必须经历的。

《唐诗三百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五、七言的律诗绝句自不必说, 李白的乐府《蜀道难》、七言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居易的七言古诗《琵琶行》, 哪个不让人感到酣畅淋漓、大快朵颐呢?读唐诗不能不关注李白和杜甫。我曾拿律诗的要求对照李白, 生性浪漫的人应该不太愿意受形式的束缚吧, 他写律诗相对较少, 且在平仄上有不少出入。杜甫就严谨多了。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 虽仕途不甚得意, 但毕竟生逢盛世。杜甫小李白11岁, 正赶上国事衰落、安史之乱, 忧国忧民的他无法洒脱, 字里行间多是民生疾苦。这大概就是诗仙和诗圣的区别吧!仙人乐, 圣人苦。他们的目光一个在天, 一个在地。有谁不向往神仙般的生活呢?人生际遇各不同, 但不影响我们用手中的笔, 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界。

提起《宋词》, 最先想到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首俏皮一首愁。这一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从唐五代流到了北宋。是不是皇帝的词里做得好个愁情, 后世的文人就争相效仿呢?也罢, 谁没有个愁的时候, 那就把愁情发掘它个淋漓尽致。要学学人家柳永、晏几道, 虽说是和下层的歌妓打交道, 但毕竟是真实的内心感受, 愁得贴人心, 愁得接地气。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还不如那几首佚名词, 管你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我只关注我的生活, 反而来得清新、自然。《蝶恋花》《鹊踏枝》, 《雨霖铃》《长相思》;《忆秦娥》《浣溪沙》, 《相见欢》《女冠子》。单看看这些词牌, 怎不叫人“花间”, 怎不令人“婉约”?苏轼不简单, 他硬是用儿女情长的《念奴娇》, 做出了豪情壮志的《赤壁怀古》。中秋诗文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可以观止。能得苏轼这样的朋友把酒当歌, 不枉此生。南宋偏安的小朝廷, 最终也没能摆脱亡国的命运, 这是爱国志士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这段时期, 词人们的儿女情长、春愁春恨只能暂放到一边, 内容也以慷慨激昂, 呼吁朝廷重用主战派收复失地的豪放派词作为多。当然, 在大势所趋下, 也有无奈消极引退, 回归田园生活的词作。文学作品可以承载人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 不管它们能否影响到他人, 但至少可以释放一下自己的心情。

二、关于创作的一点心得

诗词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四言, 到五言, 到七言, 到长短句;从格式严格的律诗、绝句, 到灵活的词牌、曲牌。在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颠峰后, 又走向另一种形式。前人的成就无法望其项背, “带着镣铐的舞蹈”也没那么容易跳得好。因为我是由一名理工科毕业生转到从事艺术创作, 一开始不懂从哪里着手, 被领导逼得急了, 再加上当时正在学习《唐诗》和格律要求, 就做了《催文有感》这首诗:“额旁筋一根, 动笔费千神。应笑无知我, 空空岂作文!”平仄是符合要求的, 韵脚也压上了, 但对仗就兼顾不上了。又因为半夜起床听到隔壁的母亲骂夜哭的婴儿, 想到为自己女儿两年间的夜夜充奶粉经历, 做了《夜思》这首诗:“深更白炽光, 闻斥夜哭郎。起夜思难睡, 养儿几度忙。”好象在哪首歌里听过“炽”这个字可读第四声, 结果一查字典发现不对, 又想不到合适的字来替代, 首句的平仄肯定是不符合规则了, 对仗同样也没有兼顾。依我看来, 诗词创作首先得有强烈的情感诉求, 但又不能仅凭一时冲动, 要把冲动沉淀下来, 积累到不得不说的时候, 文字自然而然地就从脑子里蹦出来了。这个时候, 有已成的合适的形式可供表达当然最好, 如果找不到, 让它自由地从心中流出, 也未尝不可。

三、结语

13.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实践 篇十三

【关键词】:小学 古诗词 阅读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54-01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情趣

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诗词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应有尽有,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习、背诵,用这些优秀诗篇打做人的底子,打文化的底子,底色亮丽,在人生旅途中将受用不尽。

例如杜甫的《望岳》,读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可结合该诗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立志奋勇攀登高峰的精神,告诉学生“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深刻哲理,启发大家要奋发图强,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步入新境界。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教出气氛,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往往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二、把握诗情画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

诗歌极具形象性,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展开想象。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可采用斯特劳斯的轻音乐《春天圆舞曲》为学生朗读配乐,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讀,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学生们对诗中景、诗中情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理解,展现了作者笔下和他们心中美好的春天。然后鼓励他们用美丽的色彩画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景,之后我让他们讨论“全诗的景物描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此时答案已水到渠成,学生们脱口而出:表达了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和开阔的胸襟。

把握诗歌的形象,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学生读出画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意,学生的想象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导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在感知内容部分,配乐朗读《流浪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引起学生联想,让他们联想起远在异地的亲人和流浪天涯的羁旅之人没有什么两样,从而产生共鸣,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并启发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心境如何,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出结果:本诗表现了流落天涯的游子孤独、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也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悟在那时局艰难的战争年代,作者疾病缠身、身世坎坷的处境和苍凉萧瑟的感情。

三、把握诗歌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师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认真加以体会、感悟,并与学生交流。如在教学李绅的《悯农》一诗时,针对一些同学浪费、攀比的行为,我结合诗中的语句,讲解了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艰辛、艰难情景,两相映衬,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然后动员学生向全校发出了“节约从我做起”的倡议书,让“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观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小结课文时,教师把握诗歌意境,因势利导,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永远敬重母亲,以此来报答神圣无私的母爱。”学生听后,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然后我向学生推介了一篇散文《悠悠寸草心》,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母亲洗一次脚”。通过反馈,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家长反响强烈,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

四、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积累语言,增添文化积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词对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优美、形象,言简意赅,言简意深,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闹”字,一个“绿”字,境界全出,成为千古佳话。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而,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学生是有个性的,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上一篇: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下一篇:计算机专业应届生求职简历封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