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指导: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精选3篇)
1.202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指导: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 篇一
201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辅导资料:屠宰检疫
一、宰前检疫
1)宰前检疫的概念和意义
⑴宰前检疫的概念宰前检疫是指对宰前畜禽进行的检疫。是屠宰检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畜禽生前最后的一次检疫。
⑵宰前检疫的意义可对及时发现的病畜禽,实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减少肉品污染,提高肉品卫生质量,防止疫病扩散,保护人体健康。它能检出宰后检验难以检出的疫病。如破伤风、狂犬病、李氏杆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口蹄疫和某些中毒性疾病等。有的因宰后一般无特殊病理变化,有的因解剖部位关系宰后检验常有被忽略或漏检,而其临诊症状明显典型,不难作出生前诊断。同时,通过宰前验证,促进动物产地检疫。防止无证收购、无证宰杀。因此,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宰前检疫。
2)宰前检疫的要求
⑴宰前必须检疫凡屠宰加工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规定,对动物进行宰前检疫。
⑵应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监督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可以和向厂方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或处理意见,制止不符合检疫要求的动物产品出厂。有自检权的屠宰厂和肉类联合加工厂的检疫工作,一般由厂方负责,但应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其他单位、个人屠宰的动物,必须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委托单位进行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胴体加盖验讫印章。
⑶宰前检疫的组织组织宰前检疫需要根据宰前检疫的任务进行。宰前检疫的任务有二:一是查验有关证明。来自本县的动物查验产地检疫证明,来自外县的动物查验运输检疫证明;二是临诊检查健康。宰前检疫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待检群中迅速检出患病动物,这就要求动物检疫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而且必须做好宰前检疫的组织工作。宰前检疫的组织工作,大致可分为三步进行。
①预检:预检是防止疫病混入的重要环节。应认真做好如下工作:
验讫证件,了解疫情:检疫人员首先向押运人员索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了解产地有无疫情和途中病、死情况,并亲临车、船,仔细观察畜群,核对屠畜的种类和数量。若屠畜数目有出入,或有病死现象,产地有严重疫情流行,有可疑疫情时,应将该批屠畜立即转入隔离栏圈,进行详细临诊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诊断,待疫病性质确定后,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视检家畜,病健分群:经过初步视检和调查了解,认为合格的畜群允许卸下,并赶入预检圈。此时,检疫人员要认真观察每头屠畜的外貌、运动姿势、精神状况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涂刷一定标记并赶入隔离圈,待验收后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赶入预检圈的屠畜,必须按产地、批次,分圈饲养,不可混杂。
逐头测温,剔出病畜:进入预检圈的牲畜,要给足饮水,待休息4h后,再进行详细的临诊检查,逐头测温。经检查确认健康的牲畜,可以赶入饲养圈。病畜或疑似病畜则赶入隔离圈。
个别诊断,按章处理:被隔离的病畜或可疑病畜,经适当休息后,进行详细的临诊检查,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确诊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②住检:经过预检的健畜,允许进入饲养圈(场)饲养2d以上。在住场饲养期间,检疫人员应经常深入畜群查圈查食,发现病畜或可疑畜应及时挑出。
③送检:在送宰前进行的一次详细的外貌检查和体温测量,应最大限度地检出病畜。送检认为合格的家畜,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送侯宰圈等候屠宰。
3)宰前检疫后的处理宰前检疫后对合格动物,即通过宰前检疫健康,符合卫生质量要求和商品规格的动物,均准予屠宰。对患病的动物,根据疫病的性质进行如下处理:
⑴禁宰
对宰前检出十大恶性传染病的动物,患一类检疫对象的动物以及患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兔病毒性出血症等动物禁止屠宰,采取不放血方法扑杀后销毁尸体。其同群其他动物按疫病种类不同进行妥善处理。
①炭疽反刍兽与马属动物:同群的动物立即全部测温,体温正常的急宰,体温不正常的予以隔离,并注射有效药物观察3d,待无高温和临床症状时方可屠宰;如不能注射有效药物,必须隔离观察14d,待无高温和临床症状时方可屠宰。
在猪群中发现炭疽时,同群的猪应立即全部进行测温,体温正常的应在指定地点屠宰,认真检验,不正常者予以隔离观察,确诊为非炭疽时方可屠宰。
凡经炭疽芽孢苗预防注射的动物,经过14d方可屠宰。曾用于制造炭疽血清的动物,不准作为肉用。
②恶性水肿和气肿疽同群动物经体温检测,正常的急宰;体温不正常的须隔离观察,待确诊为非恶性水肿或气肿疽时方可屠宰。
③牛瘟同群牛予以隔离,并注射牛瘟血清观察7d;不能注射血清时应观察14d,待无疫点和临床症状的方可屠宰。
④狂犬病被患狂犬病或疑似狂犬病咬伤的动物,咬伤后未超过8d且未发现狂犬病症状的动物准予屠宰,其肉尸、内脏经高温处理后供食用;超过8d的按狂犬病处理。
⑵急宰
①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肠道传染病、乳房炎和其他非传染病的患病动物,均应急宰。如无急宰间应在指定地点或等宰完健康动物、运出所有产品后,在屠宰间进行急宰。宰后的一切用具、场地及工作服等应彻底消毒。
②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假性结核病、坏死杆菌病、球虫病的患病动物应急宰。
③确诊为患鸡马立克氏病、鸡白血病、鸡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鹦鹉热、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等疫病的家禽,应急宰。
④患一般疾病、物理性原因致伤有死亡危险、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动物,应急宰。
⑶冷宰
确认为物理性原因致死的动物可冷宰。
宰后经检验认为肉质良好,经无害化处理后可以出场。
对病死(患传染病或一般性疾病)、毒死以及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不得冷宰。
二、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是指动物在放血解体的情况下,直接检查肉尸、内脏,对肉尸、内脏所呈现的病理变化和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判断,得出检验结论。宰后检验包括对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以外的疾病的检查,对有害腺体摘除情况的检查,对屠宰加工质量的检查,对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检查,对有害物质的检查以及检查是否是种公、母畜或晚阉畜肉。
1)宰后检疫的概念和意义
宰后检疫是指在屠宰解体的状态下,通过感官检查和剖检,必要时辅以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和理化学等实验室检查,剔除宰前检疫漏检的病畜(禽)的肉品及副产品,并依照有关规定对这些肉品及副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予以销毁。
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宰前检疫只能剔除一些具有体温反应或症状比较明显的病畜,对于处于潜伏期或症状不明显的病畜则难以发现,往往随同健畜一起进入屠宰加工过程。这些病畜只有经过宰后检验,在解体状态下,直接观察胴体、脏器所呈现的病理变化和异常现象,才能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例如猪慢性咽炭疽、猪旋毛虫病、猪囊虫病等。所以宰后检疫对于检出和控制疫病、保证肉品卫生质量、防止传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宰后检疫的方法宰后检疫以感官检疫为主,必要时辅之实验室检疫。
⑴感官检疫动物检疫人员,通过一般的观察,即可大体判断胴体、肉尸和内脏的好坏以及屠宰动物所患的疫病范围。具体方法如下:
①视检即观察肉尸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骼、关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外部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状等是否正常。例如,上下颌骨膨大(特别是牛、羊),注意检查放线菌病;如喉颈部肿胀,应注意检查炭疽和巴氏杆菌病。
②剖检是用器械切开并观察肉尸或脏器的隐蔽部分或深层组织的变化。这对淋巴结、肌肉、脂肪、脏器疾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③触检用手直接触摸,以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有无变化。这对发现深部组织或器官内的硬结性病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肺叶内的病灶只有通过触摸才能发现。
④嗅检对某些无明显病变的疾病或肉品开始腐败时,必须依靠嗅觉来判断。如屠宰动物生前串有尿毒症,肉中带有尿味;药物中毒时,肉中则带有特殊的药味;腐败变质的肉,则散发出腐臭味等。
⑵化验检疫凡在感官检疫中对某些疫病发生怀疑时,如已判定有腐败变质的肉品是否还有其利用价值,可用化验作辅助性检疫,然后作出综合性判断。
①病原检疫采取有病变的器官、血液、组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镜检,必要时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动物接种以及生化反应来加以判定。
②理化检疫肉的腐败程度完全依靠细菌学检疫是不够的,还需进行理化检疫。可用氨反应、联苯胺反应、硫化氢试验、球蛋白沉淀试验、PH的测定等综合判断其新鲜程度。
③血清学检疫针对某种疫病的特殊需要,采取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凝集试验和血液检查等方法,来鉴定疫病的性质。
3)宰后检疫的要求宰后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对宰后检疫有严格的要求。
⑴对检疫环节的要求检疫环节应密切配合屠宰加工工艺流程,不能与生产的流水作业相冲突,所以宰后检验常被分作若干环节安插在屠宰加工过程中。
⑵对检疫内容的要求应检内容必须检查。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检疫内容、检查部位进行。不能人为地减少检疫内容或漏检。每一动物的肉尸、内脏、头、皮在分离时编记同一号码,以便查对。
⑶对剖检的要求为保证肉品的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剖检时只能在一定的部位,按一定的方向剖检,下刀快而准,切口小而齐,深浅适度。不能乱切和拉锯式的切割,以免造成切口过多过大或切面模糊不清,造成组织人为变化,给检验带来困难。肌肉应顺肌纤维方向切开。
⑷对保护环境的要求为防止肉品污染和环境污染,当切开脏器或组织的病变部位时,应采取措施,不沾染周围肉尸、不掉地。当发现恶性传染病和一类检疫对象时,应立即停宰,封锁现场,采取防疫措施。
⑸对检疫人员的要求检疫员每人应携带两套检疫工具,以便在检疫工具受到污染时能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工具要彻底消毒后方能使用。检疫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4)宰后检疫的程序动物宰后检疫的一般程序是:头部检疫→内脏检疫→肉尸检疫三大基本环节;在猪增加皮肤和旋毛虫检验两个环节,猪的宰后检验程序,即头部检验→皮肤检验→内脏检验→旋毛虫检验→肉尸检验五个检验环节。家禽、家兔一般只进行内脏和肉尸两个环节的检疫。
2.202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指导: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 篇二
检验检疫证书
1.含义
检验检疫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是由政府机构或公证机构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或鉴定后,根据不同的检验结果或鉴定项目出具并且签署的书面声明,证明货物已检验达标并评述检验结果的书面单证。
2.种类
根据进出境货物不同的检验检疫要求、鉴定项目和不同作用,我国检验检疫机构签发不同的检验检疫证书、凭单、监管类证单、报告单和记录报告,共有八十五种以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出入境检验检疫品质证书(Quality Certificate),证明进出口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成分、性能等产品质量实际情况。
(2)出入境检验检疫数量检验证书(Quantity Certificate),证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重量如毛重、净重等。
(3)出入境检验检疫植物检疫证书(Phytosanitary Certificate),证明植物基本不带有其他的有害物,因而符合输入国或地区的植物要求。
(4)出入境检验检疫动物检疫证书(Animal Health Certificate),证明出口动物产品经过检疫合格的书面证件,适用于冻畜肉、冻禽、皮张、肠衣等商品,且必须由主任兽医签署。
(5)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Sanitary Certificate),证明可供食用的出口动物产品、食品等经过卫生检疫或检验合格的证件,例如肠衣、罐头食品、乳制品等。
(6)熏蒸/消毒证书(Fumigation/Disinfection Certificate),证明出口动植物产品、木制品等已经过消毒或熏蒸处理,保证安全卫生,例如猪鬃、针叶木、马尾、羽毛、山羊毛、羽绒制品等。
(7)出境货物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适用于经检验合格的出境货物包装性能检验。
(8)残损鉴定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n Damaged Cargo),证明进口商品残损情况的证书,供索赔时使用。
(9)包装检验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Packing),用于证明进出口商品包装情况的证书。
(10)温度检验证书(Certificate of Temperature),证明出口冷冻商品温度的证书。
(11)船舶检验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n Tank /Hold),证明出口商品的船舶清洁、牢固、冷藏效能及其他装运条件是否符合保护承载商品的质量和数量完整与安全要求的证书。
3.202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指导: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 篇三
内脏器官的变化
⑴肺脏的变化
宰后检验肺脏的变化较多。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能在肺脏引起特定的病变,像兔病毒性出血症时全肺出血和气管出血,猪、牛、羊肺丝虫寄生时堵塞气管,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肺水肿、肺气肿,严重肺瘀血等,还有呛水、呛血、呛食等异常现象。
①肺水肿与肺呛水的区别(猪)。肺水肿常由左心衰竭、坠积性充血、肺炎、农药中毒引起。肺肿大,重量增加,表面色变淡、有光泽,间质增宽透明。切开肺脏,流出多量白色泡沫样液体。伴有充血时肺则暗红,切面暗红,按压流出血样泡沫液体。
肺呛水发生在猪。屠宰加工带皮猪,猪进烫池前未死,挣扎呼吸时将水吸入肺。肺呛水多见于尖叶和心叶,呛水部肿大湿润,呈污灰色。肺间质无变化。切开后流出污水或带毛、带血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无任何变化。
②肺炎与肺呛血的区别(牛、羊)。许多致病因素都能引起肺炎,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如牛出败、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肺脏病变因炎症过程不同而不同,常见肺肿大,表面、切面暗红,肺组织较坚实,失去弹性。
肺呛血由切断三管法放血造成,由于气管、血管、食管同时切断,血液易从气管断端进入气管进而到肺。瘤胃内容物也易进入肺。肺呛血多发生在膈叶背缘,呛血部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颜色鲜红。肺组织有弹性,切开肺脏见到条索状游离的凝血块或流出血液。
⑵肝脏的变化
①肝脂肪变性。外观肿大,呈黄褐色、灰黄色或黏土色。切面色变淡,触摸有油腻感。传染病、中毒性疾病、过度疲劳都能引起肝脂肪变性。
②饥饿肝。肝脏不肿大,呈黄褐色或黄色、泥土色。由长途运输、饥饿、惊恐等应激因素引起。
③肝硬变。肝脏体积缩小,坚实,表面粗糙不平呈细颗粒状或有结节、凹陷,呈灰红色、黄色或暗黄。由肝功能失常或疫病引起。
④肝坏死。肝表面或实质散在大小不一的灰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巴氏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猪弓形虫病都能引起肝坏死。
除上述病变外,牛宰后见到因肝毛细血管扩张所造成的“富脉斑”:肝表面和实质存在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稍凹陷的病灶。
⑶脾脏的变化
脾脏是动物体外周免疫器官,在动物发生传染病时多出现病变,宰后特别注意急性炎性脾肿和梗死。
①急性炎性脾肿大。见于炭疽、急性猪丹毒、马传贫等传染病。脾肿大达原来的3~5倍,呈暗红色,触摸柔软。切面脾髓界限不清呈黑红色如煤焦油,刀刮软如泥。
②脾脏出血性梗死。见于猪瘟。脾不肿大或略肿大,脾脏边缘有暗红色稍凸起的楔状梗死部,数量、大小不等。脾脏的这种变化是猪瘟定性的重要依据。
⑷肾脏的变化
【2022年报检员考试综合指导: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推荐阅读:
2009年报关员资格考试模拟试题07-28
2019江西法检考试行测理科题备考指导07-09
年报审计工作底稿10-12
世界十大涂料品牌2010年报告全面解析07-30
2022年卫生监督执法考试题08-08
2022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说课指导06-26
法检考试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