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2024-07-24

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精选8篇)

1.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篇一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主要目的。为了规范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程序、测产方法和信息发布工作,推动高产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第三条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突出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遵循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程序,统一标准,逐级把关,阳光操作,确保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顺利开展。

第四条 工作原则。全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省为主。县、省、部三级分时间、分层次进行测产,由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本地测产验收工作,并对测产结果负责。

(二)科学选点。县、省、部三级测产选择万亩示范点有代表性的区域、有代表性的地块和有代表性样点进行测产,确保选点科学有效。

(三)统一标准。实行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相结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

第三章 测产程序

第五条 县级自测。水稻、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在成熟前15~20天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测产,马铃薯示范点在收获前15~20天进行产量预估,并将测产和预估结果及时上报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报送万亩示范点基本情况,包括:(1)示范点所在乡(镇)、村、组、农户及村组分布简图;(2)高产创建示范点技术实施方案;(3)高产创建示范点工作总结。

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在作物收获前,均要按照本办法对示范点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

第六条 省级复测。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高产创建示范点自测和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排序,组织专家对产量水平较高的示范点进行复测,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同时,在示范点作物收获前10天推荐1~3个示范点申请部级抽测。第七条 部级抽测。根据各地推荐,农业部组织专家采取实收测产的办法抽测省(区、市)1~2个示范点。

第八条 结果认定。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进行最终评估认定。

第九条 信息发布。各地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由农业部统一对外发布。

第四章 专家组成和测产步骤

第十条 专家组成

(一)专家条件。测产验收专家组由7名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从事相关作物科研、教学、推广的专家组成,专家成员实行回避制。

(二)责任分工。专家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组长由农业部粮食作物专家指导组成员担任,测产验收实行组长负责制。

(三)工作要求。专家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独立开展测产验收工作。

第十一条 测产步骤

(一)前期准备。专家组首先听取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农业部门汇报高产创建、测产组织、自测结果等方面情况,然后查阅高产创建有关档案。

(二)制定方案。根据汇报情况和档案记载,专家组制定测产验收工作方案,确认取样方法、测产程序和人员分工。

(三)实地测产。根据专家组制定的测产验收工作方案,专家组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并计算结果。

(四)汇总评估。专家组对测产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评估认定。

(五)出具报告。测产结束后,专家组向农业部提交测产验收报告。

第五章 水稻测产方法

第十二条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50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直播和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二)计算公式。

亩产(公斤)=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85%

-6第十三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重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

(三)计算公式。

Y=(666.7÷S)×W×(1-I)×(1-E)×[(1-M)÷(1-Mo)] ;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第六章 小麦测产方法

第十四条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将万亩示范点平均划分为5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并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二)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第十五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省级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取3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用联合收割机实收3亩以上连片田块,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实收面积内不去除田间灌溉沟面积,但去除坟地、灌溉主渠道面积;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每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含水量(%)]÷[1-13%]。

第七章 玉米测产方法

第十六条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 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

(二)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85%。

第十七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S,单位:米)≥67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数果穗数目后,称取鲜果穗重Y1(公斤),按平均穗重法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计算公式。

每亩鲜果穗重Y(公斤/亩)=(Y1/S)×666.7; 出籽率L(%)=X2(样品鲜籽粒重)/X1(样品鲜果穗重);

22籽粒含水率M(%):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M)。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

实测产量(公斤/亩)=鲜穗重(公斤/亩)×出籽率(%)×[1-籽粒含水率(%)]÷(1-14%)。

第八章 马铃薯测产方法

第十八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万亩示范点平均分为1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30个点。每个点取长方形小区,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不小于45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

(二)田间实收。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公斤,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

平均亩产量(公斤)=(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1-杂质率); 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含量)/该取样点面积;

非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取样点面积

万亩示范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

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

薯块平均亩产量=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

第九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归口管理。本办法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2.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篇二

1 技术措施

(1) 选好示范基地及品种, 水稻高产创建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高, 没有超高产的地力基础, 很难实现超高产的产量目标[1]。哨冲镇水稻高产创建百亩示范基地———莫测甸村的示范田, 土层深厚肥沃, 疏松透气, 富含有机质, 有灌溉保障, 抗旱抗涝能力强。

品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主要因素, 要因地选种,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在当地种植抗病性强、产量性状表现优的品种。哨冲镇根据近2年对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分析, 大胆地选用了滇杂33为主栽品种, 楚粳27、楚粳28为配合品种。

(2) 统一播种期和育秧方式, 示范片统一播种期, 有利于水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统一管理。哨冲镇根据气候特点及农时节令, 要求在3月5—10日播种。统一育秧方式, 有利于培育出整齐一致的壮苗。育秧方式采用薄膜育秧。

(3) 统一栽培时间和种植规格, 抓住水稻丰产节令, 示范区水稻栽插节令比常规节令提早5~10 d, 于4月21日至5月1日移栽, 秧龄45~50 d。统一种植规格, 拉线双行条栽, 东西行向, 做到稀植、浅插, 合理密植。栽培规格为12 cm× (14+23) cm, 插45万丛/hm2, 基本苗90万株/hm2左右。

(4) 统一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施足底肥, 科学追肥。充分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肥料需求是获取水稻高产的关键。对项目内各水稻生产区提前取土进行化验, 根据化验结果, 制定各区施肥种类及施肥量。百亩核心区配方纯氮、磷、钾比例为14.4∶8∶6, 实际肥料为24∶6∶10测土配方控释BB肥 (水稻专用) 900 kg/hm2、过磷酸钙420 kg/hm2。肥料运筹为控释BB肥80%用作底肥, 20%用于穗肥追施;过磷酸钙全部用作底肥。根据肥力情况, 部分较瘦的农田施用农家肥。

(5) 统一科学节水灌溉方式,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需水特点进行灌溉。掌握浅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晒田、浅水孕穗、湿润灌浆为原则。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开始排水烤田。烤至田现裂, 不陷脚, 再润水。进入穗分化期应及时复水, 孕穗开花期灌寸水, 防止颖花退化。抽穗时保持水层6 cm, 灌浆结实时以湿润灌溉为主, 随后保持干干湿湿, 时露时灌, 收获前7~10 d断水。追肥施药时田间保持3~5 cm水层5~7 d, 可提高肥效、药效[2]。

(6) 统一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在水稻高产创建中应注意观察长势, 发现病虫害要细心观察, 正确诊断, 对症下药。在整个种植期间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 青苔防治。在水稻移栽20 d后, 部分稻田开始起青苔, 青苔的生长吸收了水里的营养, 并遮光, 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 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用硫酸铜3 750 g/hm2用纱布包好固定在进水口随水流入稻田防治, 严重的稻田防治2次, 效果很好, 防治后青苔全部得以控制。 (2) 水稻相对缺钾性赤枯病, 由于稻田氮肥充足, 而钾肥施用量相对不足, 在水稻移栽后逾50 d, 出现了相对缺钾性赤枯病。指导农户于6月19、26日连续2次防治, 用75%三环唑750 g/hm2、植病灵2号乙蒜素900 m L/hm2、20%啶虫脒180 g/hm2、硫酸钾6 kg/hm2喷防。

2 成效

(1) 调整和优化了当地水稻种植品种, 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石屏县哨冲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种植品种大胆地采用了经过试种成功但还没有广泛被农户接受的品种滇杂33, 经过技术员的技术指导和示范农户的精心管理, 最终取得了百亩核心区平均产量达10 980 kg/hm2的好成绩, 从而让全镇农户放心地接受了滇杂33, 丰富了哨冲镇水稻品种。

(2) 科技人员业务素质稳步提高[3]。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县种子站和镇农科站的技术员实行全程监管, 从制定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到育苗、播种、大田管理、收割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真正掌握了水稻的生长规律和管理技术。

(3) 积极开展配套技术试验研究应用。在项目中开展了新品种引种试种试验和测土配方精确定量栽培试验。引进5个新品种进行试种, 3个品种获得试种成功。

(4)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013年哨冲镇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获得了圆满成功, 完成示范面积669.1 hm2, 完成任务数 (666.7 hm2) 的100.36%。平均单产9 787.5 kg/hm2, 总产稻谷6 548.49 t。与项目实施前3年平均单产8 850 kg/hm2相比, 增产937.5 kg/hm2, 增幅10.6%。通过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哨冲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农民种田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4]。

(5)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 集成先进实用技术推广, 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 直接和间接地为当地农民群众创造接受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机会, 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在促进当地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的科技水平。

(6) 生态效益。通过高产创建项目实施, 合理开发利用土、肥、水等农业资源, 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减少了污染源, 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有效地保护了项目区的环境、耕地和水资源, 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传学, 罗龙学.平塘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成效与经验[J].贵州农业科学, 2011 (10) :77.

[2]张宏.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3) :271-272.

[3]许起荣, 严明强, 刘建华, 等.固城县水稻高产创建的成效及做法[J].汉中科技, 2012 (1) :7.

3.2010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三

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

2010年,我场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战胜了早春低温多雪、极端高温与稻瘟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将各项新技术综合组装,实现高产创建从过去的投入型向调控型的转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9月12日,经省农垦总局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测产验收,25作业站孙明江300亩核心区平均单产948.6公斤,再次获得垦区第一名,万亩示范片产量762.5公斤,名列垦区第四。通过高产创建,全面带动了七星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落实区域,明确创建核心

七星农场2010年采取小面积高产攻关重演和大面积高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水稻“331”攻关及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在39个作业站落实了水稻高产攻关项目,确立重点核心攻关区7个,总面积2047亩;辐射区18个,总面积5.4万亩;示范区2个,落实面积为4万亩。

二、系统档建,理清创建思路

针对2010年高产创建活动需求,农场出台了《七星农场高产创建实施方案》与《七星农场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制作了高产创建核心区、示范区及展示区 “高产创建分布图”。对核心区示范户、示范地号及地号设计均建立了祥实的档案。七星农场高度重视高产创建活动,对高产创建活动全程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求,从清雪扣棚的起步阶段至后四片功能叶管理等各环节均制定了高产创建活动明白卡。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最终实现水稻高产创建目标,农场根据农业部、农垦司、农垦总局及建三江分局的 1

要求,结合上级高产创建要求及技术方案指导路线,制定了符合场情的高产创建活动手册。

三、明确责任,保障创建实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权利。农场高度重视高产攻关项目的实施,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水稻、农业副场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水稻办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各单位主管领导作为攻关第一责任人,同时农场把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实施单位阶段及全年工作主要考核内容。

2、严格奖惩,发挥能动性。农场在备耕、插秧、夏管、秋收及明年生产准备等阶段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对先进或落后单位实施奖惩措施。对能够创新技术、有新思路,超过攻关指标、获总局第一名的的单位给予奖励10000元;对攻关技术到位率低、项目实施差的单位罚款5000元。管理区、作业站对攻关户增加投入部分给予适当补贴,根据完成攻关指标情况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营造出了争先进、夺高产、创高效的良好氛围,突出了攻关项目在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3、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新技术转化率。为推进高产攻关项目,提高水稻单产,对农场研发部门多年试验成功的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同时给予资金补贴,从而提高科技贡献率。

四、集成模式,突出创建重点

七星农场水稻高传创建活动以“三化一管”为主要栽培模式,主推十二项技术:

1、“三化一管”技术:

2、旱育壮秧技术;

3、液施苗床肥技术;

4、钵体毯状育秧技术;

5、高性能插秧机应用技术;

6、测土配肥技术;

7、氮肥后移技术;

8、浅湿灌溉技术;

9、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10、叶龄

诊断技术;

11、植保综合技术;

12、航化健身技术。

五、总结经验,稳步创建发展

在过去的5年中,我场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取得的4个第一名和一个第3名的好成绩,总结我场在高产创建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实现水稻高产的根本途径在于以要素管控为核心,以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增密足肥为手段、以抗倒防病为保障,找好切入点,在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

1、要素管控是核心。今年我们在水稻生产上创造性的提出了要素管控理论,并作为全年水稻生产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即针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这四大要素,量化要素指标,在形成产量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的采取最佳措施,保证四要素数量上始终保持最优合理状态,从基础上搭建高产架子,实现群体增产。通过一年的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优良品种是前提。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优良品种、再次是高标准的管理。气候因素是不可控制的,而随着标准化农业的不断推进,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创新栽培方法上寻求突破难度极高,因此,今年我们把品种选择作为突破口,着眼于选择高产多抗的大穗型12叶品种,通过考察确定了5个核心攻关品种,在核心区试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培育壮苗是基础。在秧田温度管理上,我们根据本地区育苗前期气温低,后期升温快的气候特点,在秧苗各生长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前期采取上限温度控制,适当提高温度,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后期采取下限温度控制,提早通风,降低棚温,防治秧苗徒长。播种全部采用电动播种机播种,严格控制播量,保证匀度。这些在培育壮苗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为了培育出标准壮苗,今年我们在保证常规育苗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尝试应用大钵育苗,增加秧苗营

养空间,延长秧田生长时间,培育5叶龄标准大苗,确保秧苗移栽时带两个分蘖。并且采用人工摆栽,减轻植伤。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4、增密足肥是手段。实现水稻高产必须有足够大的生长群体,今年我们按照要素管控计划指标要求,根据水稻不同品种特性,适当增加了插秧株数,确保每穴插秧不少于5-7株,保证田间有足够的基本苗数,后期根据田间长势,采取适时晾田控蘖,尽量依靠主穗增产。攻关田在施肥上有别于生产田,必须根据产量指标和品种需肥特性科学的确定施肥总量、种类、比例和时期,做到足量、分期、平衡施肥,特别要注意和重视穗肥的使用,根据田间长势随时调整穗肥的用量和次数,同时增施钾肥和含磷钾的叶面肥,既要尽可能的增加穗重,又要防止水稻后期倒伏。

5、抗倒防病是保障。要想实现高产创建的计划产量指标,必然要增加施肥量和密度,带来的后果就是水稻易倒伏、易感病,因此,做好抗倒防病工作才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我们认为在防倒伏方面一是要选择杆强品种进行攻关。二是要做到适时适度晾田,到了晾田时期要立即排水晾田,切忌等靠,并要增加晾田次数,以气壮根。三是要增加钾肥和硅肥的用量,增加植株茎杆强度。防病上要坚持“提早防治、足量用药、狠防穗瘟、多病兼防”的原则,现在的防病药剂多以保护剂为主,因此要在病菌侵入植株之前提前施药,并且要采取药剂的上限用量进行防治,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效,防病时要重点防治穗茎瘟,同时要重视其他病害的防治,褐变穗、纹枯病、胡麻斑病等病害虽不及稻瘟病对产量的影响严重,但是潜在的损失也会影响的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攻关田一定要做到各种病害零发生。

4.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篇四

枝江市农业局

枝江市是水稻生产大市,现有耕地面积6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4万亩,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9万人,辖8镇1个街道办事处,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2万亩左右,总产23万吨以上。2010年初,枝江市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湖北省粮棉油作物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县)市,按省农业厅安排我市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个(部级2个,省级2个)。一年来,我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在省农业厅和枝江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枝江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方案》顺利实施。在今年的高产创建活动中,我们突出抓了集中力量,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等环节,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和促进平衡增产,保持水稻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粮食生产水平稳步增长,全面提升我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今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今年的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效果

1、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水稻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力争万亩集中连片中稻(单季稻)亩产700公斤。

2、实施地点和规模

部级中稻万亩示范片2个,实施地点:一是问安镇方家畈村、万水桥村、袁码头村,中稻种植面积10038亩,种植农户1119户;二是安福寺镇桑树河村、书院坝村、灵芝山村,中稻种植面积10093亩,种植农户1719户。两个部级中稻万亩示范片计6个村,中稻面积20131亩,农户2838户。

省级中稻万亩示范片2个,实施地点:一是仙女镇周场村、仙女村、桃花垱、金山村、施岗村、施店村,中稻种植面积10142亩,农户1878户;二是问安镇郑家井村、关庙山村,中稻种植面积10066亩,种植农户1124户。两个省级中稻万亩示范片计6个村,中稻种植面积20208亩,农户3002户。

部级、省级4个万亩示范片面积共计40339亩,农户5840户。

3、实施效果

产量情况:部级示范片:问安镇方家畈等村万亩示范片随机测

新两优6380为8980亩。高产优质品种在示范片中占90%以上,种植的品种均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穗大、熟期适中的特点,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2、着力狠抓适期早播,培育壮秧,规范化栽培。万亩示范片采用旱育秧和适当稀播,培育多蘖壮秧。万亩示范片内旱育秧和湿润秧播种期为4月20日-5月15日,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插(抛)秧时单株平均有2-2.5个分蘖。问安镇、安福寺镇、仙女镇中稻万亩示范片内各村中稻栽插按宽行密株开厢条插,株行距为16.7cm-20cm×26.6cm-30cm,亩栽1.3-1.5万穴,每穴栽2粒谷苗,亩栽(抛)基本苗6-7万苗。

科学管水,适时晒田。万亩示范片中稻在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田间持一定水层,其它阶段均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在亩苗数达到18—20万时、主茎12叶以内,及时排水晒田,最高苗控在25万以内,成穗数达到18万左右。万亩示范片中稻在收获前7天左右田间断水。

从田间测产调查情况看,亩平有效穗16-18万,穗平总粒数190-209粒,穗平实粒数155-170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6--28克,亩平理论产量达到650--700公斤。

3、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统一开展了测土、取样、检测土壤养分情况,4个万亩片取土样400多个,根据检测土壤养分状况,统一进行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配方施肥面积达40339亩。

万亩示范片施肥按有机肥、无机肥结合的原则,氮、磷、钾、微肥配合的原则,前控后促、平衡施肥,做到了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酌施穗肥。移栽时亩施复合肥30-40公斤,或者50公斤碳铵,3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作底肥;移栽后5-7天亩施8公斤尿素促分蘖肥;因田因苗施穗肥,在幼穗分化3-4期,亩追尿素3公斤,钾肥5-8公斤,或复合肥5-10公斤作保花肥,提高结实率;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磷酸二氢钾,防早衰,提高千粒重。积极示范推广施用生物菌肥,万亩片用生物菌肥5吨。

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中稻万亩示范片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41万亩次,其中机防面积达35万余亩次。在秧田期重点防治了稻蓟马,拔秧前2—3天喷施一次农药,插秧时带药下田;大田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田块

市农业局为抓好今年粮棉油作物万亩高产创建工作,从3月份起,每月都召开了局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的高产创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督办创建工作,促进了高产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2、强化宣传引导,营造高产创建良好氛围

为了搞好我市的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我市水稻生产优势,引导农民植稻增收,市政府、市农业局和涉农有关部门十分关注水稻市场信息,加强对水稻市场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布,正确引导农民应用、推广水稻新成果、新技术,年初市农业局组织农技干部培训团直接深入种植水稻村组,宣讲水稻价格上涨信息、宣讲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宣讲种稻技术;农业信息中心组织有关信息在“枝江农业信息网”进行了发布;枝江电视台在“农业天地”栏目组织了多次水稻专题信息讲座;市委市政府在年初的三级干部会上大力宣传惠农扶农政策以及水稻市场信息,调动了全市稻农的种稻积极性,确保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自觉参加水稻高产创建的积极性,为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5月份在4个万亩片树立了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大标牌四块。

3、强化政策扶持,增强高产创建工作力度

我局年初就制定出了《2010年枝江市水稻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同时,根据工作方案落实了创建资金,具体是:

良种补贴10000亩,标准为10元/亩,计10万元;配方施肥补贴2000亩,标准为15元/亩,共计3万元;机防队、农药补贴2000亩,标准为18元/亩,共计3.6万元;其他补贴2.4万元包括:①标牌制作0.5万元;②专家授课0.5万元;③测产验收0.4万元;④培训及资料1.0万元;⑤观摩交流及高产表彰1.0万元,计20万元,全市4个水稻万亩示范片共投入资金80万元。高产创建资金的到位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户参与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针对今年灾害性天气频发的状况,枝江市农业局积极争取抗灾救灾资金,先后争取到了高产创建等项目扶持资金114万元、中稻促弱转壮施肥补助资金42万元、救灾种子补助资金30万元、价值100万元的太阳能杀虫灯30盏用于全市的中稻生产和4个万亩示范片的高产创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高产创建工作。

实施仍有不到位的情况,如要求水稻合理密植,有的农户种植密度偏稀,仍未达到高产的要求标准;三是经费不足,水稻高产创建涉及千家万户,推广高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投入。目前,市财政虽然对高产创建给予了一定资金扶持,但与资金需求相比显得太少。

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加强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重大意义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在对示范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让广大干群进一步提高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的认识。让他们主动参与高产创建活动,形成把高产创建工作当作发展经济、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促进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营造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2、充分运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成果,组织干部、群众总结交流,对高产创建示范片及典型户进行验收总结,并对示范片负责人、技术干部和高产户进行总结表彰奖励,为明年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打好基础。

3、为明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做准备。2010年我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按省农业厅安排,早动手,早准备,扎实安排好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

5.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篇五

一、水稻高产创建单产突破800kg

2011年, 成都市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13个、面积13.52万亩, 辐射面积115万亩。经专家现场验收, 百亩攻关平均亩产达797.19kg, 其中8个高产创建示范片亩产达800kg以上, 比全市平均亩产高48%, 最高亩产达835.2kg (郫县古城镇花牌村) ;千亩展示平均亩产达718.52kg, 比全市平均亩产高33%;万亩示范平均亩产达667.3kg, 比全市平均亩产高24%。水稻高产创建有力地带动了全市水稻生产。

二、粮经高效创建亩产值上万元

成都市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建示范基地27个、面积8.33万亩, 推广“水稻——秋 (冬) 菜——春菜”、“水稻——大棚菜”、“水稻——食用菌”、“水稻——草莓”、“水稻——大蒜”等12种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基地2011年水稻平均亩产544kg, 粮经平均亩产值达1.37万元。

三、杂交水稻制种创汇达1200万美元

6.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篇六

1 主要工作措施

1.1 强化行政领导, 确保责任落实

成立桑植县2013年春季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 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粮食局、县农业局为领导小组成员, 负责协调有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县农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主持开展日常工作。农业局成立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工作技术指导服务小组, 由农业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任组长, 粮油站、土肥站、植保站、科教站、推广中心及项目乡镇农技推广站共抽调专业技术骨干16人, 负责该项目的全程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项目乡镇成立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领导小组, 负责宣传发动, 面积落实, 示范片乡镇农技站具体负责实施。

1.2 广泛开展培训指导, 确保技术到位

县农业局成立的技术指导服务组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活动范围内, 扎实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 将高产创建技术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培训技术方案, 发放栽培技术手册1.5万份, 书写技术简介样板标示牌8处, 办墙报宣传期刊16期;二是广泛开展培训, 采取现场培训和田间指导等方式, 共举办培训22次, 培训农户1 721人次;三是加强指导, 县农业局组织4名高级农艺师, 经常深入示范片一线, 在水稻生产各个重要时期到村、组、田间地头指导生产27次, 8名农艺师、4名助理农艺师在水稻生育期内长期蹲守在示范区内, 重点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 及时指导和采取合适的田间管理措施, 确保水稻生长良好, 做到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

1.3 创新激励机制, 完善考评制度

高产创建示范能否取得成效, 关键在于技术推广是否到位。为了确保各项技术到位, 实行专家组落实到万亩示范片, 基层农技人员联村包片, 定点服务, 做到万亩有技术专家, 千亩有技术骨干, 百亩有农技人员。为了使项目顺利实施, 县政府出台了一套水稻高产创建评价和考核奖励体系。把高产创建纳入县、乡镇、村经济发展目标考核, 层层落实创建责任。对于达到预期目标并且有高产攻关示范片的乡镇, 县政府给予奖励;村级超过预期目标, 并且有高产攻关示范片的村, 乡镇政府给予奖励。农业局对包片包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 对工作认真负责, 蹲点时间多, 勤恳务实, 落实情况好, 示范效果明显的技术人员奖励500元, 在年度考核中评优;对工作不认真, 敷衍塞责, 蹲点时间少, 措施不到位, 示范效果不明显的技术人员, 要求做书面检查, 调整工作岗位。在每个示范片中, 对于配合好的农户, 措施到位, 长势好[2], 具有带头影响作用, 经测产验收后单产水平高的前3名, 给予奖励7 500元/hm2, 鼓励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创高产创建活动中来, 提高水稻产量。

1.4 加强宣传发动, 扩大社会影响

成立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 制定桑植县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方案, 召开全县水稻生产协调会, 确定好水稻主推品种, 抓好良种供应和宣传发动, 落实乡镇、村组到农户的种植计划。编制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明确示范片地名、范围、面积、任务、关键技术配套与培训指标, 做到各项工作与措施落实到位。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高产创建的重大意义, 先进典型。项目乡镇在显眼位置竖立标示牌, 标明示范片区域范围、面积规模、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实施单位、工作责任人、示范片编号等内容, 方便农民学习, 接受社会监督。

1.5 强化项目管理,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规范高产创建建设与管理:一是设计一张水稻高产技术模式图;二是建立一本工作记录;三是编印一套技术资料;四是建立一个数据库;五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专款专用。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3月县分别召开专题会议, 部署2013年高产创建工作, 举办县级技术培训班, 印发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明白纸;4月开好春播现场会, 抓好大面积播种育秧及秧田管理, 实现科技入户率达100%;5月抓好寄插秧田培管, 搞好大田移栽准备, 开始大田移栽, 预防倒春寒, 确保壮苗移栽;6月抓好大田移栽及大田苗期肥水管理;7月抓好大田肥水培管和病虫草害防治, 促平衡生长;8月做好测产准备, 搞好自测;9月配合省厅水稻验收专家组对高产创建田间测产验收和现场经验交流;10月做好年度高产创建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汇总, 写好高产创建实施总结, 并上报省、市农业部门。

1.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正常开展, 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一是积极申请县财政配套资金;二是省级支持经费;三是农民自筹。项目乡镇、村及广大农户也相应加大物力、人力投入。示范片范围内全部采取集中育秧, 种子免费供应, 对集中育秧农户给予300元/hm2的农膜补贴, 专业化统防统治费补助750元/hm2, 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解决。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选用良种

示范片统一选用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的超级稻品种深两优5814。

2.2 统一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等特点, 要求4月5—10日统一时间播种。大田用种量18.75 kg/hm2, 播前要求用强氯精浸种消毒。

2.3 培育壮苗

要求全部采用两段育秧 (双两大) , 实行集中育秧, 严禁“水秧田”。苗床期严防泥土发白和高温烧苗。寄插前3 d揭膜炼苗, 提高秧苗素质。2叶1心时双株寄插, 每蔸寄插苗确保2粒谷以上。

2.4 寄插田管理

秧田与大田比1∶6, 一是及时施提苗肥, 寄插后5~7 d, 秧田追施尿素45~75 kg/hm2提苗, 促苗返青, 同时用“僵苗灵”等复合叶面肥喷施1次, 促使秧苗早生快发, 防止僵苗。二是浅水促分蘖, 厢面保持浅水促其分蘖, 保证每株分蘖苗3~4个, 寄插田秧龄30 d左右。移栽前5 d左右再施1次“送嫁肥”, 施尿素、氯化钾各90 kg/hm2。秧田重点防治稻蓟马、卷叶虫、二化螟和苗稻瘟等, 在移栽前2~3 d喷施1次农药, 做到带药下田。

2.5 合理密植

确保大田栽插密度, 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大田移栽统一实行宽窄行拉线栽插, 规格为宽行33 cm, 窄行17 cm, 株距20~23 cm, 栽植密度达到18.0万~19.5万蔸/hm2, 保证基本苗105万~135万株/hm2。

2.6 大田肥水管理

在施肥上采取“前稳、中攻、后补”的方法, 有利于达到前期不疯、后期不衰、早生稳长的要求。施足基肥, 早施追肥。基肥要求以有机肥为主, 中等肥力的田块, 施腐熟的人畜粪18.0~22.5 t/hm2, 或45%测土配方专用复合肥75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5~7、15~20 d, 分2次追施肥尿素、氯化钾各75 kg/hm2, 促返青, 提高分蘖率和成穗率。巧施穗粒肥, 施用时期和施用量根据禾苗长势而定, 长势弱、穗数不足的, 在幼穗分化始期施用, 一般追肥尿素、氯化钾各60 kg/hm2;长势旺, 苗数较足的, 在晒田覆水后, 追施氯化钾75 kg/hm2;长势过旺, 后期慎施, 以免造成倒伏。

2.7 大田管理

要求浅水原蔸移栽, 并确保栽插密度和栽插质量。浅水管理, 促使大田分蘖, 保证每蔸达到16~18个有效穗, 当有效穗足够时, 水源条件好的稻田要及时落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晒田标准:旺苗重晒, 长势弱的轻晒。后期采用湿润灌溉, 严防后期过早脱水。抽穗灌浆期用“谷粒饱”叶面喷施, 提高结实率, 增加千粒重。加强大田病虫防治工作, 大田的病虫防治要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和特点及时用药剂防治。主要防治对象是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卷叶虫及稻飞虱, 尤其要加强抽穗期前后对稻瘟病等病虫的防治, 确保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3 取得的成效

3.1 增产效果明显, 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省农业厅委托组织专家对示范区现场测产验收, 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9 709.5 kg/hm2, 比桑植县统计年鉴2013年记载的全县水稻平均单产5 036.0 kg/hm2, 增产4 673.5 kg/hm2, 增幅92.8%, 万亩示范片增产3 583.17 t, 按照国家粮食保护价2.7元/kg计算, 增收967.5万元。同时带动附近乡镇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群众中赢得极好的口碑, 表现在集市上项目区出产的大米比常规区价格高0.2~0.4元/kg。

3.2 打造核心技术展示区, 发挥样板辐射作用

建立高标准的核心技术展示区, 以点带面、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是实现高产创建活动的重要突破口, 也是体现良种良法增产叠加效应的集中展示[3]。示范片实行“整万千百”梯级示范, 即县级创办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乡 (镇) 级创办千亩高产示范片、村级创建百亩高产示范片。集中力量, 突出抓好重点时期的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乡镇突出抓好陈家坪村、东旺坪村、火盆峪村3个千亩示范片, 村级突出抓好甘溪、虎形、庙峪、广文台、咸池峪、碾子堡、竹叶坪、柳树塔、浸峪9个村级示范片, 带动辐射周边乡镇。

3.3 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 降低生产劳动成本

高产创建要求成块连片, 通过项目实施, 把农户组织起来, 积极引进“帅乡农业专业合作社”, 发挥合作社的专业机械化作用, 由专业合作社承担耕田、防治病虫到收割全程服务, 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由于项目区密度大, 施肥量也大, 病虫害防治显得特别重要, 由合作社联同县植保局在各个示范片建立监测点, 根据预测预报进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比非项目区用药少1~2次[2], 减少了环境污染。而农户只需给合作社缴纳1 200元/hm2统防统治费, 比农户以前自己用药节省1 050~1 500元/hm2。

3.4 提高了技术干部业务水平

高产创建首先是对农技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使农技人员掌握高产高效栽培、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 丰富了知识, 提升了业务水平。在项目实施中, 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 从理论到实践, 既转变了工作作风, 又改善了干群关系, 自身素质得到了增强, 形成了一支懂理论、会操作、能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队伍, 大大提升了农技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3]。

3.5 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素质

通过项目实施, 农民接受和使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增强, 改变了传统的栽培习惯, 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增加用种量, 从以前的7.50~11.25 kg/hm2, 增加到目前的18.75 kg/hm2, 解决了大田生产上基本苗不足的问题;二是改稀植为密植, 农民奉行“稀秧得大谷”的观念, 密度9.0万~12.0万蔸/hm2, 导致产量上不去, 现在增加到18.2万蔸/hm2, 保证了密度, 增加了基本苗, 为高产打下了基础;三是改盲目偏施氮肥为配方施肥, 平衡施肥, 增施磷、钾肥;四是改变了晒田习惯, 由以前的不晒田、晒田偏迟, 改变适时提早晒田和够苗晒田, 减少了无效分蘖发生, 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4]。

摘要:桑植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赢得群众良好的口碑,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高产创建所采取的工作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 为今后该县水稻生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关键词:水稻,高产创建,措施,成效,湖南桑植,2013年

参考文献

[1]陈云, 陈梅.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0) :69-71.

[2]晏才刚, 罗善庆, 汪逸萍, 等.铜鼓县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显著[J].中国农技推广, 2011 (4) :11-12.

[3]严明强, 曾彦华, 张树森.城固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农技推广, 2011 (5) :12-13.

7.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篇七

一、重推三大技术

一是强化栽培与半旱式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实行1.6m开厢, 厢宽1.3m, 每厢栽种4行水稻, 采取40cm×40cm和40cm×35cm三围强化栽培。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 氮、磷、钾肥和微肥的配合施用, 攻关片的底肥亩用数量为腐植酸有机肥50kg、碳铵15kg、过钙40kg、45%硫酸钾复合肥30kg、锌肥2.0kg, 分蘖肥、穗肥、粒肥计划亩施尿素15kg左右。三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重点抓好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和大田杂草的化学防治。

二、狠抓六个统一

8.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篇八

1 八步区水稻高产创建概况

1.1 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情况

八步区属传统双季稻作区。在水稻土中, 潴育性水稻土占57.7%, 淹育性水稻土占29.4%, 潜育性水稻土占5.1%, 其它占7.8%。潴育性水稻土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良好, 种植水稻易获丰收。201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66万hm2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3.40%) , 总产量18.99万t, 其中谷类播种面积3.01万hm2 (占粮食面积的82.24%) , 总产量16.84万t (占粮食总产量的88.55%) 。谷类中水稻播种面积2.92万hm2 (占谷类面积的97.22%) , 总产量16.51万t (占谷类总产量的98.16%) [1]。

多年来, 八步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的工作思路, 扎扎实实做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工作。2013年该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面积为2000 hm2, 实施了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广西水稻高产创建、水稻良种补贴、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项目。通过对多个项目、多项技术的有机整合, 各示范样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中在信都和铺门镇创建了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 在贺街镇和莲塘镇创建广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 建立了水稻高产创建核心样板, 在每个百亩核心区实施了0.3 hm2以上的高产攻关田。

1.2 创建成效

1.2.1 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

2013年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增产效果见表1。从表1可见, 实施水稻高产创建后, 推广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 每季水稻可增产50 kg/667 m2以上, 增收148.8元, 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高产又增效。

注:稻谷单价为2.9元/kg。

1.2.2 社会效益凸显

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 推广水稻抛秧和少耕免耕技术, 农机农艺结合, 使水稻生产变得简便、轻松, 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节省劳动时间, 把农民从过去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务农劳力短缺的问题。

1.2.3 生态效益显著

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应用, 使水稻生产各种投入精确使用, 避免肥害、药害的发生, 将稻米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严格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实现水稻的清洁生产, 产品绿色化。同时, 减少化肥农药对外界的排放, 土壤得到改良, 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生态效益显著。

1.2.4 发展后劲增强

一是通过开展超级稻“看禾选种”品种展示等试验, 带动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为水稻生产奠定了较强的技术和品种资源储备。二是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 带来了一些新的栽培理念, 如水稻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水气平衡、病虫综合防治等科学种田观念已经形成[3]。

2 八步区水稻高产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天气影响水稻高产创建的实施效果

倒春寒、寒露风, 干旱、洪涝对水稻生产时有影响。遇到干旱严重时, 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 难以实施免耕抛秧、水气平衡栽培等技术。2013年, 该区早稻抽穗扬花期间遇到雨水偏多, 不利于水稻授粉和灌浆, 造成结实率偏低, 千粒重下降。

2.2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

主要表现为水稻生产管理较粗放, 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应用不到位, 还有部分农户沿袭传统种田习惯, 贪图方便, 仍然采取露地半水育秧技术;插 (抛) 秧密度不够, 基本苗不足;水稻全生育期进行深水漫灌;对超级稻施肥不足, 管理不到位等等, 使超级稻的产量潜力不能得到充分表现。

2.3 适合该区种植的当家品种不多

目前适合八步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超级稻品种较少, 尤其是早、中熟品种更少, 不利于超级稻品种的全面普及。如2013年莲塘镇和信都镇2个高产创建示范点选用的是“Y两优2号”, 该品种抗病能力较弱, 尤其是在信都样板够苗后就出现严重的叶瘟, 虽经认真防治得到较好控制, 但对禾苗长势和后期施肥管理上一定影响, 中后期不敢大胆施肥。

2.4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该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尚处在起步阶段, 对于许多农民来说还是新鲜事物, 接受应用需要一定时间;二是当前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的模式, 并且有一些田地位于丘陵地带, 不利于插秧机集中连片作业, 影响机械效能发挥;三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对机械化集中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仅仅局限于补贴机具及数额有限的资金补助, 对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环节缺少必要的资金补助。

2.5 水稻种植效益偏低, 影响水稻种植和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与蔬菜、马蹄等经济作物相比, 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 部分地方水稻生产“只种够吃”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等现象进一步抬头, 造成水稻播种面积不稳定, 部分农民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热情不够高涨。

3 八步区水稻高产创建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领导

切实加强对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增强责任感, 协调各方力量, 确保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开展。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 细化工作要求, 确保目标任务、主要技术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3.2 增加投入

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全面及时落实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 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等措施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投入的同时,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配套支持, 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3.3 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3.3.1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在生产上提倡“良种+良法+良田”方式, 全面普及各项实用技术, 大力推广使用高产优质、抗病、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 推广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灾害防控等技术。

3.3.2 加强对高产创建活动的技术服务

通过科普赶集、现场会、手机短信, 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村开展培训, 利用电视、网络讲座等形式开展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宣传和培训、指导。

3.3.3 配备技术专家组

高产创建的实施乡镇要有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各示范片要配备有技术专家组;农技人员要深入创建示范点, 开展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害情况调查, 分区域、季节、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 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3.3.4 做好监管工作, 为水稻高产创建保驾护航

做好种子管理、农业执法检查、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工作, 保证稻谷的质量安全。

3.3.5 宣传推广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成效

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4 选用适宜的超级稻品种, 晚造慎用两系超级稻

继续开展“看禾选种助农增收”等水稻新品种试验展示试验示范, 对各参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抗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并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农民增收、产量和售价等各种因素, 选取最适合的水稻品种 (组合) 在本地推广, 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3.5 进一步扩大工厂化育秧插秧机械化实施面积

在广西科利亚金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信都集约化育秧工厂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 巩固发展集约化育秧示范基地, 2014年将在贺街镇和北部片的桂岭镇各建立1个年育插秧面积300 hm2以上的标准化育秧工厂, 进一步加大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并针对务农劳力短缺问题, 探索出一套代整田、代育秧、代插秧、代收割、代烘干和统一田间管理的现代农业新型服务模式。

3.6 处理好水稻与其他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

在稳定水稻播种面积的基础上, 推广稻—稻—菜—菜、菜—稻—菜—菜、稻—稻—马铃薯、水稻—马蹄—蘑菇等一年多熟的种植模式, 水旱轮作。结合使用频振式诱虫灯灭虫技术, 采取“稻+灯+鱼”、“稻+灯+鸭”、“稻+灯+蛙”等多种生态高效模式, 既能增加收入, 又能达到除草、防虫、施肥的效果, 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多措并举, 调动水稻高产创建积极性,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贺州市八步区统计局.贺州市八步区统计年鉴 (2011) [M].贺州:贺州市八步区统计局, 2011:35, 56.

[2]贺州市八步区农业种植志编纂委员会.八步区农业种植志[M].贺州:贺州市八步区农业局, 2011:65, 77, 85-86.

【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推荐阅读:

水稻08-30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07-26

上一篇:大拇指和它的四个兄弟作文450字下一篇: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