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

2024-08-26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共7篇)

1.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 篇一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之我见

深圳育才二中

宋道绪

为了改变班级授课制步调统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以致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生吃不了的状况,探讨和寻求在当前班级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格局下,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可能满足好、中差各层次学生不同需要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开展了分层教学专题研究的实验,基本做法如下:

1、分层教学设想的由来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集体教学,每节课教学教师要面对的是一个约50人左右的班集体。这些学生由于受先天遗传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内心情感、意志力、性格特征等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教师只能用相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一刀切”“齐步走”式的同步教学,特别是在章节分类复习课以及形成性评价课中,若照顾了中差生,则一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品质都较好的一些的学生,即所谓的“优生”则“吃不饱”、“吃不好”,其成绩不能再进一步的提高,出现“高原现象”;若照顾了中上等成绩的学生,则一些智力商数不高、非智力品质又较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差生”则又“吃不了”、“嚼不烂,跟不上”,越学成绩越差,出现两极分化。这一结果背离了中学教学的目的和方向,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分层教学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就是借鉴复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把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因能分类编组”(一般按差、中、优分为A、B、C三个组或按中差、优分为A、B两个组),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因材分层施教”,“因需分类指导”,即“单班复式教”。在教学观念上实现由“齐步走”教学过程观向分层分类“起步走”的教学过程观转变,而在教学行为上则由只关心少数优生的偏爱性行为向因材施教、分层推进的有效性行为改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帮助,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学习成绩个个提高。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绝对的。由于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影响,造成了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差别。皮亚杰也曾说过“思维是有阶段性的”,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的速度又是不同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差别的存在,正视这些差别,“因能分类编组,因需分类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需要进行指导,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实施“异步教学”,实现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使教学成为教师的指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高效统一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差别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坏,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如果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所有的学生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正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要求,改变教学中的“齐步走”。

将学生分成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的因素。优生组的学生可能会因此受到鞭策,而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中生组的学生会受榜样的激励,学有目标,奋力追赶;差生组的学生认识到差距,知耻奋进,扎实学习,努力争取改变现状。但也可能出现优生自满自傲;中生不求上进;差生“破罐破摔”等现象。只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信任、关爱、尊重、理解的关系氛围,大力宣传分层的意图,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肯定各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进步,让学生尽早体验跳一跳即可摘桃子的成功,即可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提高。

总之,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实施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各人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做法,通过我们的实践与探索,已经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3、分层教学的基本做法 分层教学的根本体现在一个“分”字上,只有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分组,对教学目标实施分层要求,教师对各组学生分类指导,设计难度适宜的习题,在教学中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运用目标评价,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分组是前提

学生在智力、非智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是对学生分组的依据,我们综合这些情况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组,三组分别取名为提高组(优生组)、拚搏组(中生组)和跃进组(差生组)。并做到:①编组要时常变动。对学生的编组不能一成不变,每隔一定的时间和教学阶段要及时重新编组,要根据学习成绩动态变更,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②编位搭配合理。优中差生三组以及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合理编位,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把优中差三组学生分别按中左右编位,每个组内又依据学生的性格合理搭配,使学生的性格互补,学习互助;③不歧视差生,给学生讲清实施“双分”教学的意义,克服学生因分组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2)目标分层是根本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教学评价标准化、教学控制科学化、信息反馈准确化、教学管理目标化、补偿教学适时化等功能,这就决定了目标分层的根本性。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该组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例如在教授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容时,对三组学生的不同要求为:

跃进组:①识记完全平方公式;②掌握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完全平方公式; 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两项式平方的计算。

拚搏组:①识记完全平方公式;②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两项式平方计算的基础上计算三项式的平方。

提高组:①理解几何图形说明完全平方公式的方法②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两项式平方计算的基础上计算三项式的平方。③综合运用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跃进组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识记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对拚搏组和提高组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和发展他们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能力。

(3)指导分类是关键 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它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边”活动。面对全班几十位成绩各异的学生,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不可能达到“个别化”,只有分类进行。分类指导主要体现在课堂讲授中,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教师转”的教学模式,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对提高组的学生主要是引导探究,讨论解惑,巩固提高;对拚搏组的学生重在自学辅导,解难答疑,落实“双基”;对跃进组的学生讲授辅导,授之以法,理解巩固,并辅之以“个别帮助”。

(4)习题分度是要求

作业练习也要根据三类学生的实际而有难易程度的不同,对差生组的学生而言,只要完成A组的习题,争取完成部分B组的习题练习即双基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而中生组的学生则需完成A、B两组的习题,并争取完成部分C组习题练习,即在能正确识记和理解双基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优生组的学生需完成A、B、C三组的习题练习,即除能对知识点正确理解外,还要学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但也不是绝对的,因有的学生的学能被激发出来,想做难题,应大加鼓励。

(5)动静分配要合理

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即动与学生的自动作业即静的关系,要合理安排好,做到讲练结合,动静搭配,方能取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巩固知识的效果。

一、分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1、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原则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特别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的要求。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学生能力不同,学习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根据这个原则所确定的教学环节是:第一步:“因能分类编组,因层制定目标”。即在每一次复习或形成性评价课之前,根据学生在前一段时间的知识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差、中、优三个层次组,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运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和目标分类学原理,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制定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生组制定的教学目标可略高于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对于能力、基础较差的差生组,制定的教学目标只要达到大纲的最低要求。使制定的教学目标都位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这样即不降低教学要求,又能促进有潜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第二步:“因材分层施教、因需分类指导”,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在这一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其形式各种各样,可以是四人(或五人)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班内集体讨论辨析(四人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也可以是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归类,两人一组互查互问,巩固再现基础知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形式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使每个人都得提高,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为根本目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基本要求。

2、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学生自制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自制力是人们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注意力则是人们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良好的自制力和注意力是优良的意志品质之一。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借鉴了“复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既有教师对全班或小组的直接教学,又有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帮助和指导,既有学生的自动作业和练习,也有学生的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而对于不同层次的优、中、差三个小组而言,一个小组在自动作业时(静态),另一个小组可能在分组讨论(动态),还有一个小组则可能围绕导引提纲在默读教材,独立思考(静态)。在一堂课中每个小组都有几个轮回的“动-----静”或“动-----静”转换,且每一组的动(静)都是与其他小组的静(动)共存。在这动-----静共存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静态”都会受到其他小组的“动态”声音的干扰,但是因为各个小组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且又有教师的指导迫使学生必须克服这种干扰,控制自己思想集中在完成自己当前任务的工作上,这就需要处于“静态”学习的学生“注意力”要有高度的“集中性”且还需要有高度的“稳定性”,因为这种动态干扰是一直伴随着“静态”学习在进行。另外,对于处于“动态”学习的学生而言,也需要其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讨论的问题或进行的其他活动之上,而不要左顾右盼,注意其他处于“静态”学习的学生。总之,使学生“一心只想自己事,两耳不闻身边声”。经常性的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反而会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控制、支配自我的自制能力。培养学生选择、贯注和坚持指定事物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能力,即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3、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

与传统的班集体教学相比较,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分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便学生感到求知的乐趣,能更多的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和内驱力。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布置各个层次组在各个过程的学习任务时,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水平能力,设计的问题、目标、要求都位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梯度,但又不是高深莫测的“天书”,使人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即可摘桃子”,这样就又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活动之中,并在各个环节中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在四人小组中,每个人的讨论发言一般都是无序的,小组内有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同学们无压欲感,这样的环境气氛中,同学们可以更高水平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论辨时逻辑更严密,说理更充分;帮助别人时解释更透彻,道理更浅显易懂;而在别人的帮助指导下的学习,提问更大胆,更主动,学习钻研更努力,更有劲;总之,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能恢复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能不但地增强其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其搞好学习乃至走向社会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另外,长期的小组互助学习,也逐步提高了同学间协作学习效率和团结互助精神。

4、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班集体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教学法,教师对学生是“一刀切”,学生是“齐步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重教轻学”、“满堂灌”、“一言堂”也就是教师一人讲学生统一听,教师布置一样的作业,学生统一做,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贮存器,他们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能主动地学习和发展,不能够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学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而在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有不完全相同的教学目标,而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在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复习时,对于A组(差生组)多用师生之间的问答,教师问的问题较直接、问题的梯度、难度也较小,或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法,这些学生较多的是处于动态活动之中;而对于B组(中等生组)学生则采用挤压法,就象挤牙膏一样,慢慢往外挤;而对于C组学生(优生组),则是默看回忆法,并且不要求用太多的时间来复习,其重点是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学习教学目标层次较高的综合性知识,而中差生组在学习目标层较高的综合性知识的主要形式则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的共同讨论。这样的教学过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帮助和学习方法指导,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能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经常性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较快的复习巩固其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会逐步养成自己积极思考,在复习课乃至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动脑、动手、动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总之,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目前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自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注意力、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2.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 篇二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概要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浪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观念和思想发生了转变, 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语言是在实践中习得的, 而不是单靠教师的传授, 所以英语教师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 转而注重在课堂中创设情景, 启发学生勇于开口, 增加学生口头交际的机会。二是英语教材的改革, 从以往的“一纲一本”变为了现在的“一纲多本”, 教师需要抓住“纲”, 充分体现其中心思想。初中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化语言功能和交际的运用。

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当前的考试内容、形式与目标之间不相协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往往重记忆而轻能力, 只注重笔头作业, 而忽略听说作业, 由此造成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欠缺, 以至于学了这么多年英语, 但倒头来还是开不了口。这种现象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师最痛心的。新教材中特别关注了语言的实际交际作用, 但是却没有有效的评价手段与之相配套。我国英语教学测验过分强调了语法功能,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将语法规则看成了终极目标, 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作用。

(二) 学生差异过大

教学中提倡抓中间促两头, 但实际上教师已经在忽视后面的学困生了。好学生吃不饱, 可以说现行教材的信息量以及知识面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教师看重的只是学生的应试成绩, 久而久之, 学困生对待英语的态度就会逐步恶化, 最终导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信心, 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一) 教学目标要有挑战性

我们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运用语言的环境, 所以, 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境,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实物道具来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语言运用的氛围, 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 调整好教学内容

在一个班级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 针对一样的教材, 制定不一样的进度, 采取不一样的要求。教材一样并不等于教学内容一样, 可以对内容作适当的改变,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口味和要求, 使所有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强化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使他们最起码要达到最低要求。而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 我们可以给他们加一些拓展性比较强的内容, 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三)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课堂上的内容不仅只有听和思, 而且还应通过经验和感情来获得知识, 获得态度和价值。师生关系如果不和谐、缺乏基本的交流, 就很难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反之, 如果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许, 那么就能不断活跃思维, 唤起真挚的情感。

(四) 评价和反馈要及时有效

要想照顾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 进行因材施教, 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反馈、矫正应该是三位一体的,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要及时、广泛, 每个学生都是有效评价的对象。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重在鼓励、强化与及时, 对学困生更应该是这样。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 让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也能努力克服过去那种自卑的心理, 重新燃起要努力学好英语的激情, 使课堂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好学生既能吃得好又能吃得饱;让稍有困难的学生能够觉得学有所得, 尝到学好英语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以前是“要我学”, 现在是“我要学”, 多数学生表现出了主动学习的倾向, 大大减少了生源的流失。

实施分层教学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燃起了他们学习的希望,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两年来, 我一直坚持使用分层教学, 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不仅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而且还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3.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篇三

分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英语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把素质教育改革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重点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将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英语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英语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以班级为基础,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施教。在教学中,全面性和分层教学是一个统一体,前者是指导,后者是实践,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2.保底性原则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相同的目标要求每位学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目标,以便更好地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表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也有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分层教学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4.主体性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质,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英语分层教学的基本途径

1.认识差异,分类建组

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一定的标准把学生区分开,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要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习惯和个性特点以及心理素质等情况,根据这些数据把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优等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后进生。当然,在不同的课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致,所以学生的分层也不尽相同。正如恩格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学生的分层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并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地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遵循自愿、均衡的原则,使各小组基本一致:有同等数量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总人数相等,并由组员推荐一位有责任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本组的组长。一方面,有利于本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各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相互激励。

2.针对差异,分类要求

做好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把层次意识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第一,学法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基础好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第二,落实知识点。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落实单一的知识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则要拓宽教学内容,深入分析问题。

第三,布置练习和作业。作业和练习一般分为两层,即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三个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的;提高性作业是优等生全做,中等生和学困生选做。

五、结语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有其存在的强大生命力,它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能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并有效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

4.数学课的分层教学之我见 篇四

一、确保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 是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的出发点, 它决定着整体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大纲, 并在处理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时,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 如:初二几何讲解“角平分线定理”时, 教学目的可以制定共同要求和不同要求:

共同要求:会用角平分线定理来证明几何题。

不同要求:A组:能推导出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过程。

B组:能理解角平分线定理证明过程。

C组:能了解角平分线定理证明过程。

二、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堂课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基础知识、容易问题, 先让C或B组回答, 对于逻辑性较强、概念程度较高的问题可让A组学生回答, 也可以分解成识记、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 让A、B、C三个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 针对性, 又能提高C组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A组学生能达到提高的水平, 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

三、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 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应精心安排, 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其中基本要求一致, 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 分别与A、B、C三组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教师对A组学生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重点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应适当点拨, 使他们奋发进取, 充分发挥, 对C组学生则应多辅导、多鼓励, 并创设一些机会, 让他们多练习、多板演,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从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在讲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1 (SAS) 后, 出示下面五道题,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 (如图1) AB=AC, AE=AF;求证:△ABF≌△ACE

2 (如图2) AB=CD, ∠ABC=∠DCB;求证△ABC≌△DCB

这一层为容易题。有已知条件和图中的公共条件, 直接可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求C组学生先做, 并由C组二名同学板演。

第二层:3 (如图3) AB=DE, BF=CE, ∠B=∠E, 求证:AC=FD

4 (如图4) ∠1=∠2, AC=AB, AD=AE, 求证:∠B=∠C

这一层次为基础题。由已知条件稍加推导, 就能得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要求B组学生先做, 并由二名学生板演。

第三层:5 (如图5) 已知AB=AE, ∠B=∠E, BC=ED, 求证:∠C=∠D

这一题要添加辅助线, 而且有几种不同证法。对于初学几何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适当点拨) , 要求A组学生先做, 并由一名A组学生板演。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不能等所有学生都做完才评讲。在一般情况下, 板演的大部分学生完成了, 就开始评讲。教师要重在分析、启发、诱导, 同时要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习惯, 对C组学生中所做的要加以表扬、鼓励, 使其树立信心, 对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要及时纠正, 且作为反面教材, 讲深讲透, 直到学生真正理解, 掌握为止。

四、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

教师讲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之后, 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多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饱, 而C组学生吃不消, 为此,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完成的基础题, 选做题只是A组学生或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布置课后作业要精心安排 (数学的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他们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 。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 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可分化为X2+ (a+b) X+ab型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的教学中, 课后作业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1) X2+9X+8; (2) X2-10X+24; (3) X2+3X-10; (4) X2-3X-28

这一层次为基础题,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

第二层次: (5) Ax2+7aX-8; (6) X4-X2-2; (7) a2-9ab=14b2; (8) X2Y2-5X2Y-6X2

这一层次为选做题, 要求A、B组同学完成。

第三层次: (9) (m+n) 2- (m-n) -30; (10) (X2+2X) 2+7 (X2+2X) -8; (11) (X+Y) 4+ (X+Y) 2-20; (12) (X+1) (X+2) (X+3) (X+4) -8

这一层次为选做题, 要求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由于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C组学生没有强压力, 抄袭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 C组有学生还尝试着去做第二、第三层次的题目,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拟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验题

5.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 篇五

【关键词】分层异步高中数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5-01

引言: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学在亟需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实现就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然而分层异步教学正是一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优良教学模式,改模式即主要是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分层异步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施策略做了以下探究。

一、分层异步教学的含义

分层异步教学即通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个性特点差异的分析,将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这样教学的优点显然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因此这样的教学策略也更容易缩小学生间的差异从而促进素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并且分层异步教学也可以结合教学资源最优化理论、发展区理论等优秀的教学理论全面提升高中数学的实效性。

二、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1.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分层异步教学最常态的教学模式,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需要通力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又可以促进学习间的交流以此就可以取长补短。由此可见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交流互助促进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但是在实施此教学模式是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1)科学分组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前提,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将个性迥异的同学牵强的杂糅在一起,难免会在学生中发生一些分歧,从而破坏了学习小组整体的和谐。因此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尽可能的将爱好相近或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除此之外,分组时也应该注意小组成员的成绩要呈现一定的梯度,不能造成优秀学聚集一起“群雄逐鹿”,也不能让成绩差强人意的学生组成“乌合之众”。

(2)角色分配

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不能让好成绩的学生鹤立鸡群,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因此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譬如:成绩优异的同学应该担任组长,掌控大局;而口雌伶俐的就可以是小组的答辩人;心思缜密的学生可以是小组的记录者以此思路展开就可以很好的进行角色分配工作了。

2.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引导为辅助;在分层异步教学中,教师也不应该过于干涉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营造出一定的“问题情境”,即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在掌握中创新。例如:在讲解《空间与图形》一章内容时,我们都知道《空间与图形》教学有这样三个主题,即空间观念、图形的运动变化、推理及证明,而推理及证明是其中的难点所在,譬如在证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较有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既要着眼于基本的理论,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加以比较,如果dR,直线和圆相离。与此同时也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并提出适当的问题,诸如(1)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其他的判定方式么?(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否也可以这样判定?通过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根据成绩分层教学

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为了保证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通过充分的交流促进学生查漏补缺。并且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再通过充分的交流促进彼此的进步。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而且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引导其他组员进行思考,而其他的成员也可以提出其他的解决思路。学习小组通过一定的交流学习,不仅可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从而促使彼此的进步,不仅如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培养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言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教学法是全面提高学生成绩,缩小个体差异的有效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的分组、以及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师生交流充分性等问题,全面落实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虎.浅析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

[2]蔡梅钦.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5.

[3]梁范.谈高中英语分层异步教学[J].《高考》,2015.

[4]陈媛.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J].《考试周刊》,2015.

6.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 篇六

一、划分不同的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第一,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结合学生智力的不同,对其进行个别指导,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在做题时表现出了不同的认知风格。第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不同要加以注意,还要对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差异多加注意等。

掌握所有学生的基本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划分,主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接受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第二层次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化,学习相对自觉,具有上进心,成绩平平。第三层次是基础和智力比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的积极性差,成绩较差。对学生分层前,我们先进行了了解、测试以及座谈等,将其当作划分学生层次的依据。分层前,先向家长和学生进行说明;分层是为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收获,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以得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及支持。分层也是动态化的,根据学生出现层次的变化,对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学生,要对其层次加以调整,促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实施分层教学。

二、钻研教材,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目标加以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保障,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对大纲及教材的重难点做到准确地把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在把握所讲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有基础教学目标和提高性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能够看懂线段图,能结合线段图进行列式;对第一层次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这样对保持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是有利的,避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所导致的“差生”没收获、优生没进步的状况。

三、教学要求多样化

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在练习时,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慢,解题思路窄。优等生则是反应快,解题的速度也快,在完成本节内容后无事可干,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针对以上情况,运用多种解决方法解题,以使学生具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开阔的思维能力。

1.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让其自学和小组讨论,在学生的自学、质疑和讨论中,教师只是加以点拨,完成分层教学所规定的任务。分层教学中主要是指导自学,在老师指导时,主要是以引导为主,放开为辅的方法。通过分层教学实现主动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另外,在课堂提问时,对于基础性较强的知识、相对简单的问题,要留给第三层次的学生;对于难度大,相对抽象的问题,要让优等生讲解,以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2.作业设计分层次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时,一般说来,可以是三个层次的习题。对第一层次的练习主要是过好“课本关”,人人都掌握。对第二层次的练习题,也就是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要求中等组完成。对于第三层次的练习题,主要在思考性和创造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主要让优等生加以思考和练习。

四、实施分层评价,不断调整层次

好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而在分层教学中不断地、及时地对学生的层次加以调整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当学生的层次固定时,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不求上进的惰性。因此,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层次加以调整,而学生也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性,还

要采取不同的做法。比如,教学过程中,当第一层次中的学生出现成绩下降时,当他们的成绩不如第二层次中的几个学生时,则把第一层次中的成绩下降的学生与第二层次中的学生加以调换;同样地,第三层次中有些学生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进步时,也可以与第二层次的学生加以调换,第二层次的学生,在成绩退步时,也可以调换到第三组。这样的总体评价,使学习成绩有进步能够上到较高的层次,使成绩出现退步的学生降低一个层次,从而形成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总之,分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从实际出发,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发展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行事,以发展为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林立峰.数学教学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8).

7.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 篇七

分层教学是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生本化教育理念的具体性实践,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性呈现,是对教学相长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一、建立档案,为分层教学打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和主要对象。因此,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分层教学活动的客观性依据。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经常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把他们划分为以下几类层次的学习小组: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并常感到“吃不饱”的优秀生群体分为“特别引导、创造学习A组”,正常完成学习任务且能力较强的中等生群体分为“间接主导、自主互动B组”,学习困难并常感到“吃不下”的潜能生群体分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C组”。值得一提的是,分组情况只是在学生档案中详细记载,教师自己心中有数,对外不予公开,以免挫伤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发展。再有,这种分组是相对性的,而档案是动态性的,必须随学情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二、坚守阵地,开展分层教学实践

虽说分层目标可以体现在教学活动的任何环节,但课堂才是教学实践的主战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环节,教师应当把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作为一项发展性课题加以常态化认真实践,以逐步扭转并有效消除优等生“一言堂”、中等生“门前冷落鞍马稀”和潜能生“长期陪读”的不良局势。具体说来,就是要通过分层学习形式,一方面让优等生群体在“以放为主、适当扶持”中充分地展示自己,如扮演“小老师”角色,形成自觉主动、热烈持久的内驱力,不断求知、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促使中等生和潜能生群体逐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笔者就提问做出了分层设置:对C类学生只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课文内容,对B类学生要求自行概述主要内容,而对A类学生则要求用准确简炼的语言予以概括。再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分层要求:C类学生回答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B类学生回答文中写出的景物特点是什么,而A类学生则有感情朗读并回答文中写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分层教学既处于“最近发展区”范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要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成功地摘取“桃子”,因而对每一类学生群体都具有可学性和驱动力。

三、促进互动,放大教学实践效应

新课程理念在确立“以生为主、以学为本”新型教学关系的同时,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是对新课程活动的作战总动员和实践总部署。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摒弃“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扮演好“导师”角色,发挥好“导学”作用,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善于合作的前沿阵地。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并提出系列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步解决,或者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从旁激励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笔者按照“合理穿插、优化配置”的原则,事先对三类学生编排了多个学习小组,课堂上组织他们分组讨论: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每次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描述了哪一次背影?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了相应的梯次性。在集体讨论的最后环节,按照难度大小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代表做出回答,让各类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感。

四、注重分层作业,巩固教学成果

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情况是反馈课堂信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分层教学也同样如此。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布置“清一色”作业并统一要求,必然会造成“A类学生吃不饱,B类学生一般饱,C类学生受不了”的不同结果,长期以往,只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现象:前者感到学习简单,容易滋生骄傲情绪;中间生满足于现状,自甘一般、不思进取;而后者经常留下作业尾巴,逐步产生厌而不学的心态。分层布置作业、落实梯度训练目标,能够有效延续分层教学活动,积极巩固课堂实践成果。

关于课内外作业布置,可从数量和内容上采取分类减少或者部分选择的方法。例如,背诵古诗词,对C类学生仅要求完成课内背诵任务,对B类和A类学生则适量补充一些名篇背诵要求。再如,对待作文写作,笔者对于C类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扣住主题、语句通顺,尽量减少错别字。对于B类学生的要求是主题鲜明、材料安排合理,力求语言优美生动,且错别字很少。而对A类学生的要求则是主题需有新意,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而且材料安排恰当,无错别字。正常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写作情况普遍好转。

五、实施分层评价,用激励促成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新课程下的学校教育是一项情感艺术性实践工程,作为“教父教母”的科任教师,应当经常释放相应的赏识和鼓励,通过各种形式有效传递积极性情绪体验,让学生们在春风中享受惬意,在夏季中感觉凉爽,在秋收中获取喜悦,在冬日中沐浴暖阳,从中收获令人振奋、催人进取的“罗森塔尔效应”。

在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弱化个性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始终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习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尤其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性格心理脆弱的潜能生群体,更要把关爱、激励、宽容和温暖等情感性元素做出适度的倾斜,以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成功信念。

例如,在实施分层评价过程中,可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从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阅读水平、问题思维能力、语文综合实践、作业完成和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促使不同层面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使之能够在创先争优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之,分层教学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学”,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将其丰富好、完善好和发展好。

上一篇:Unit 4 My home第四课时下一篇:招商引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