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写作偏至论

2024-09-25

中国美学史写作偏至论(共2篇)

1.中国美学史写作偏至论 篇一

毕业论文-爱的压抑与偏至―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及其现代启示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1个不朽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分析安娜的爱情悲剧以及揭示其对现代的启示意义。安娜的爱情悲剧经历了爱的压抑与爱的偏至的两极。爱的压抑是没有自我的`爱,既被她的丈夫所压抑,又被当时所处的社会所压抑。而爱的偏至是丧失了自我的爱,压抑的爱被情人激发了之后,安娜将它作为自己唯1的追求。爱的压抑与爱的偏至是安娜爱情的两极误区,表现出她在爱情上没有真正地寻归自我。现代女性在对待爱情上,应该要求建立两性之间的平等自由,在爱情面前保持独立和完整的自我,避免安娜式的爱情误区,寻找到真正的爱情。

关键词:爱的压抑;爱的偏至;现代启示

ABSTRACT

Ana Kalenina is a secular tragic character in Toesita ’s works. This article analysis Anna’s love tragedy and reveals its apocalyptic meaning to modern society in particularly.

Ana’s love endures the inhibition and prejudice. While the inhibition is about person without thinking about herself, she is inhibited both by her husband and the society. As to the prejudice is a person who has lost herself. After her inhibited love wakened by her lover, Anna view it to be her only pursuing. The inhibition and the prejudice to love are the dead corner to Anna’s love, which is revealed by she does not have the character throughout her love.

So, when treating love, the modern women should set up a equal and free between the men; keep a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character when in love; avoid the dilemma situation as Anna, and find the true love.

Key words: inhibition of love; prejudice of love; apocalyptic meaning in modern society

2.中国美学史写作偏至论 篇二

(一) 电视写作的新特点

1. 表达方式个性化。尽管有的时候电视新闻的写作会要求口语化, 但是这种口语化始终是有尺度的, 书面用语“正统性”和“矜持性”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媒介融合带来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个体的口语化表达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推广, 为了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电视写作抛下了“偶像包袱”, 也向观众喜爱的习惯用语靠拢。例如, 央视特别推出的“一带一路”系列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第六集的题目《丝路, 走起》——“走起”一词很接地气, 符合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用语习惯;第七集的题目《中国制造, 您选啥?》——“您选啥”在礼貌用语之中夹杂了方言, 亦庄亦谐。

2. 叙事精简化、快速化。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报刊的融合使得稀缺的不再是信息量, 而是信息筛选的能力。大多数人难以保持长时间专注阅读的能力, 不喜欢在繁复的信息海洋中搜寻信息, 而希望媒介直接提供简洁明了的内容, 他们更倾向于包含足够信息量和亮眼信息点的碎片化阅读方式。这就使得电视写作在进行布局谋篇的时候要考虑到叙事的节奏和内容的选取。《数说命运共同体》每一集都由三个次级故事段落构成。段落的独立性强, 剪辑节奏快, 就算是中途换台到这个节目进行观看, 也不会产生看不懂的困惑。这样的结构和节奏就使得整个节目具备了在其他平台传播的优势。

(二) 古典美学的可取之处

1. 文化和美学底蕴深厚, 可塑性强。古典美学被传承至今,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包容性很强, 能够不断吸纳新的思维和内涵, 求同存异。事实上, 古典美学中本身包含的许多思想内涵和电视写作在今天的新特点是相吻合的。在中国古典美学中, “简”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先秦时期, 墨家主张“去饰致用”、“尚质尚用”;在山水、人物、花鸟的绘画技法中, 也要求省去无用的笔墨。这恰恰和上文提到的电视写作要求简明扼要、突出简洁明了的有效信息互相吻合。

2. 容易唤起认同, 形成本土特色。正如上文所说, 电视写作越来越看重观众的需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电视写作如果想要创新, 光有技法上的认识和形式上的改变是不够的, 内容和题材的选取也很重要。《甄嬛传》的创作团队就抓住了这一点, 尽管他们的台词表述是半白话文的, 但这依然不妨碍甄嬛那句“逆风如解意, 容易莫摧残”被诸多网友转发并传诵。究其原因, 是因为这部剧很好地利用和展现了古典美学。如果电视写作在进行剧本和解说词创作的时候能够贴合画面, 满足这种期待, 观众是不会吝啬他们的关注和肯定的。

二、大背景下的新化用——以央视人文纪录片《园林》为例

(一) 化繁为简, 用精简化叙事表现古典美学

央视2015年播出的纪录片《园林》在前期宣传时曾制作了一条时长为1分15秒左右的播出倒计时特集, 展示了园林的二十四节气。为了使《园林》这个片子在其他传播渠道中更好地被接纳, 电视写作选择了化繁为简的方法, 以节气这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概念入手, 用简洁明了的字幕做注解, 使得《园林》的播出倒计时特集在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上很快引起了热议。正是这种以简洁明了的电视写作方法来呈现中国古典美学的手段, 帮助纪录片《园林》在前期造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 以受众为本位, 从受众的需要入手展现古典美学

1. 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园林》在播出前曾有三支“网络先行版预告片”, 这三支预告片每一支的时长都在15~40秒之间。其次, 这三支预告片都是以古代话本的方式命名的——《碗莲记》、《等茶记》和《香炉记》。“等茶记”这个名称显然会比“等茶”更吸引人。这三支预告片都选取了古典园林美学的一个小方面, 镜头经过精美雕琢, 只有字幕解说, 没有同期声音解说, 其文本甚至更像微小说。全片的开头先由一声琴声引入, 用声音造势, 营造一种古典宁静的氛围, 吸引观众的兴趣。全片只有三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浮现的字幕是“南窗下”, 第二个画面的字幕是“煮一壶好水”, 第三个画面的字幕是“等茶来”。这正是古典美学中短句的应用, 将几个短句打碎, 分插进各自独立的段落里。全片最后出现“园林”二字, 有一种揭示谜底的恍然感, 也会引起观众对这部纪录片的期待。

2. 使用修辞, 产生余韵。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质量要求降低, 但网络的出现事实上给许多粗制滥造的内容生产商和低俗浅陋的文化提供了成长的温床。这时候, 电视写作的美学价值也就凸显出来了, 要让观众获得美的体验和鉴赏美的满足感, 修辞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而古典美学, 正是各种修辞用法的典范和源泉。在《园林》的第五集《汴京艮岳梦》中, 有一句“我们, 终于进入古老的花园看到今花竞放”。“今花竞放”也好, “朝花夕拾”也好, 这种古典的表述方式运用比喻, 带来传情达意的效果, 有一种值得反复赏玩的余韵。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 电视写作发生的新变化和呈现的新特点不可逆转。电视写作在面临其他媒介形态冲击的情况下, 积极地作出了适应发展的调整和改变, 同时, 它也在化用和再造着中国古典美学。它巧妙地利用新形态和古典美学之间的共通点, 在素材选取上挖掘古典美学这块沃土, 在布局谋篇上用新环境受众更需要的简明扼要的方式解构古典美学, 从观众的角度进行了规划和利用。这既是对古典美学的化用和再造, 也是在多传播渠道和媒介形态的今天, 利用古典美学丰富电视写作本身的内涵, 探索和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写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变化, 电视写作在积极改造自身形态的同时, 也在化用和再造着中国古典美学。本文从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写作的新要求与古典美学的共通之处入手, 试着从化繁为简的精简化叙事和以受众为本位这两个角度, 探析电视写作如何再造和化用古典美学, 以创作出更多具有影响力和更能引起认同的电视作品。

关键词:媒介融合,古典美学

参考文献

[1]黄靓.电视文本的特性与写作规律探讨[J].影视剧写作, 2012 (5) :11-15.

上一篇:药理学护理专业下一篇:政治生活意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