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机构

2024-08-07

中国慈善机构(精选8篇)

1.中国慈善机构 篇一

专访基督教慈善机构爱德基金会丘仲辉秘书长:服务社会促进中国基督教健康发展-福音时报-go...专访基督教慈善机构爱德基金会丘仲辉秘书长:服务社会 促进中国基督教健康发展

核心提示:“作为基督教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宗教生活,宗教生活跟社会生活只有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我相信中国基督教通过社会服务,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发展当中更积极的参与进去,中国基督教就一定能够健康的发展。”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老师如是说。

(福音时报)编者按:爱德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4月,是一个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民间团体,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25年间,爱德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惠及31个省、市区1亿多人口。2010年8月16-18日,福音时报同工到访了爱德基金会南京总部,并有幸采访了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老师。

爱德在贵州省开展综合发展项目,丘仲辉老师在地方农民中了解需求(图:爱德基金会提供)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向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右)颁发中国消除贫困奖机构奖荣誉证书(图:爱德基金会提供)丘仲辉秘书长曾荣获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等称号。他是位忠心爱主,乐于奉献的人,他强调作为一名基督徒要作光作盐,践行主爱。在他的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爱德基金会自2005年以来年均募集资金超亿元,跻身全国13家年筹款额超亿元的慈善公益机构行列。

通过兴办爱德面包坊,为残障人士提供了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通过建立儿童发展中心,为脑瘫儿童提供了早期康复场所等等。而且,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爆发时,他领导的爱德团队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展开救援行动,并坚守灾区,帮助灾区进行重建。福音时报:丘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您作为一名基督徒是如何看待基督徒在社会中的责任?

丘仲辉老师:做一名好基督徒,首先要做一名好公民。记得我出任秘书长前后不到一年时间里,丁光训主教曾先后三次给我题词,而且,三次都是引用圣经中相同的一句话,就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这句话正体现了基督教的服务精神和我们基督徒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教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有人类开始就有宗教,只不过在原始社会中宗教还处于萌芽阶段。历史告诉我们,基督徒离不开社会,不可能与世俗社会隔离。教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考虑如何跟我们的社会、跟我们的文化、跟我们的人民群众建立紧密的联系。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我们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脱离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基督教怎么能在中国发展?

那么,教会应该如何与社会相联系呢?这就需要教会能够深刻的了解社会和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教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基督教历来讲服务的精神,没有行动的信念是死的,这种精神需要用行动来见证和彰显。基督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宗教,基督教的处境化决定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未来,唯有为中国人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服务,才能体现中国基督徒博爱和服务的精神,也只有做好了服务,才能够很好的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作为基督教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宗教生活,宗教生活跟社会生活不能够完全的隔离开来,只有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我相信中国基督教通过社会服务,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发展当中更积极的参与进去,中国基督教就一定能够健康的发展。佛教实际上也是外来宗教,但老百姓很多人愿意接受它,甚至把它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有很多融合点。基督教同样如此,假如能把这个课题做好,把基督教的处境化做好了,基督教就必然会在中国健康和长期的发展,成为中国的基督教。事实上无论是哪里的基督徒,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主内的弟兄姊妹,彼此相爱。但只有跟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老百姓紧密联系,教会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才会为本国社会和本国人民所欢迎和喜爱。

福音时报:您能否介绍一下爱德基金会的缘起?

丘仲辉老师:爱德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是由中国基督教徒发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组成的民间公益机构,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成立的NGO之一。爱德的建立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首先,我国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形成了思想解放热潮,为民间公益组织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其次,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存在着较多的贫困人口,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而中央和江苏省一些党政领导非常开明,希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第三,中国教会领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博爱的胸怀,同时,国际上一些友好教会和组织愿意提供公益资源开展民间合作,所有这些因素最终促成爱德基金会的顺利诞生。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也不会得到真正落实,更谈不上由教会领袖发起成立爱德基金会这样的一个民间公益机构。正是改革开放为爱德的孕育和产生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同时,中国教会领袖的历史前瞻性为爱德的建立提供了主观条件。这种历史前瞻性源自于他们宽广的胸怀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正因为这样的博爱心,具有“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所以中国教会领袖十分重视社会服务事工,并试图通过社会服务事工,努力恢复与国际教会的关系,加强与国际教会的沟通与交流。爱德基金会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成立的。

福音时报:您能否谈谈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整体状况? 丘仲辉老师:客观来讲,中国慈善事业还处于一个成长阶段,尽管前面已经有二、三十年的铺垫,但从整体上看,大多数慈善机构刚刚起步,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特点。

当然,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这种状况并不意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经济领域曾有大量的公司出现,同时,也有大量的公司倒闭,这就是市场机制发挥了优胜劣汰的作用。所以,我相信社会组织的发展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最近一个时期,中央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任务。其中社会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社会建设方兴未艾,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育和扶持,而如何确保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更是当务之急。

社会建设涉及到很多利益群体,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需要我们更加谨慎的推动。但是,若能把社会建设搞好,把公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蕴藏在民间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公民社会真正得以发展,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福音时报:中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期,那么在这个期间还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的NGO主要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从而更好的发展?

丘仲辉老师:最大的挑战可能还是来自于社会组织自身和三部门的协同。

以市场经济为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企业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正从过去的经济建设主体,慢慢的抽身而出,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制定游戏规则,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但是,在社会发展中政府几乎仍然包揽一切,政府如何让渡空间给社会组织,培育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建设领域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转型期,一方面,政府要在社会建设中给社会组织让渡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还要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管。如果只是退出没有培育发展和管理,社会就会出现真空,政府管理也会缺位。

在社会建设中,我觉得应该特别强调社会组织、政府和企业“三部门”加强联动、互相协同。因为第二部门是提供经济基础和资源的,如果没有资源支持,第三部门何以开展工作呢?当然,第三部门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倡导、法律的保障以及对购买服务资金的支持。在三个部门的互动过程中,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社会组织自身工作做不好,既不能取得政府的信任,也不能争取到企业的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就会迟滞,社会建设的速度就会放缓。

爱德基金会作为一家有着25年历史的公益组织,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坚持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和精细管理,努力做到用好捐赠人的每一分钱。我们在基金会内部建立了严格的监控制度,只要违反了捐赠人意愿,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意见,都可以制止,任何一个负责人都不能自己说了算。例如,今年教会捐给玉树灾区的130万项目款,我们充分征求了教会的意见,并各各个教会说明这笔善款的具体用途,不仅是主动接受捐赠人的监督,同时也是加强与捐赠人的沟通、交流与互动。

上海市在去年提出 “社会建设的主体应该是社会组织”,那么社会组织发展的优劣就决定了社会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爱德认识到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与其它社会组织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

福音时报:您觉得如何能够发挥媒体在推动慈善事业中的作用?

丘仲辉老师:毫无疑问,媒体在推动慈善事业中有其特殊作用。

第一,舆论监督作用。无论是对政府,对企业,还是对第三部门,媒体都具有特殊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在慈善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不规范的慈善行为时有发生,各种慈善组织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如果媒体能够发挥监督作用的话,就会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下,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组织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第二,弘扬倡导作用。慈善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媒体自己也搞筹款做慈善。其实媒体直接做慈善本身存在一个很大误区。因为从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来看,媒体不具有直接做慈善的主体资格。我认为,媒体在慈善事业中的重要性并不体现在直接去做慈善,而是体现在弘扬慈善文化上,通过政策的倡导,理念的倡导,价值观的倡导,形成良好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公众提高慈善意识,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如果媒体确有参与慈善事业的意愿,则可以选择与公益组织合作的方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第三,推动促进作用。媒体在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作用十分巨大。一个机构,一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微不足道,仅是沧海一粟。然而,媒体的正确引导,却可以动员起千千万万个机构或个人,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爱德基金会仅有60多名员工,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但却感到非常充实,因为我们对慈善事业都有一份热爱和追求,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着共同的理解,但是,一个机构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我们希望媒体能够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多角度的发掘和宣传,一方面要宣传公益慈善事业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倡导一种热爱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风气。我相信,不论是何种宗教信仰,不论有无宗教信仰,如果大家都有博爱在心中,定会感觉到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充分的享受生命的过程。基督教讲生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我们不是完备的人,是半成品,所以,需要通过灵修和服务人群使自己一点点的向完备去努力,这样,才会有很丰盛的生命。我始终认为,公益事业是公众的事业,只有在广大公众的广泛参与之下,公益慈善事业才能真正大踏步的发展起来,因而需要媒体坚持不懈的宣传和推动。

福音时报:是的,媒体在推动慈善事业中发挥着舆论监督、弘扬倡导和推动促进的作用,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那么您认为NGO如何通过跟政府之间加强合作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丘仲辉老师:任何一个国家NGO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爱德基金会在25年的发展中也十分注重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合作。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对爱德的评价应该说是相当积极和肯定的。我们于1999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很多不太了解中国国情的海外朋友对中国NGO和政府的关系常常不能理解。他们认为,中国政府非常强大,很多慈善机构、社会组织都是官办,NGO在中国的发展相当困难。加上爱德基金会还有一个标签,是由基督教发起,具有基督教背景,发展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爱德基金会由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不仅加强自身自律,增强综合能力,而且十分注重与政府的沟通和协同,通过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这也是爱德基金会能够走到今天的成功经验之一。NGO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一要把握大局,二要主动沟通,三要讲究诚信。

把握大局,就是要明确合作的方向。社会组织所从事的公益慈善工作是政府做不好或包办不了的工作,所以,作为社会组织就要研究和把握政府工作重点。1993年,爱德基金会就已经开始把项目的重点放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正因为站在了全局的高度,满足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当地政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争取了大量海外资源,而且爱德本身也获得了发展。

主动沟通强调的是合作技巧。政府工作千头万绪,社会组织只有主动沟通,才能让政府知道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唯有通过沟通才能产生合作,经过合作才能增进理解,才会有更多的支持。爱德形成的“三心三力”机构文化,其中“三力”是指沟通力、合作力、创新力,沟通在前,合作在后,充分说明了沟通的重要。诚然,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NGO也要保持作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具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否则完全依附于政府,就无法实现机构本身的使命和目标了。

讲究诚信是NGO与政府合作的前提和原则。爱德的使命、目标都是公开的,这些我们都与政府主动沟通,取得理解,绝不说一套做一套。另一方面,诚信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诚信是社会组织公信力的保证。爱德人把诚信看成是自己的生命,把用好捐赠人的每一分钱作为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我们实施所有的项目都坚持到现场的项目管理要求,靠我们的腿和眼睛,确保项目质量和项目进度,靠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不发生任何问题,正因如此,不仅赢得海外合作伙伴的尊重,也获得各级政府的信任。这次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爱德经过主动沟通获得到了甘肃省民政厅特许,成功的将七批救灾物资直接运进灾区,发放给受灾群众。福音时报:您认为中国的NGO之间又应当如何加强合作? 丘仲辉老师:一是要加强行业合作自律。目前,中国NGO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身发展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推动,也曾与全国一些有影响力的基金会共同发起了NGO行业自律行动,试图联合不同类型的机构,营造NGO发展的健康环境,塑造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做到信息共享。最近NGO出现了一个新发展,就是建立了基金会中心网。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把本机构的一些财务和项目拿到网上晒一晒,在中心网上向公众披露,让大家在选择慈善机构时能够有一个比较,挑选合适的机构做合适的事情。

此外,我们也提倡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倡开展不同方式的合作,以便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福音时报:您能否结合国外NGO的发展经验,以及结合中国的国情谈一谈中国的NGO如何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丘仲辉老师:前些年我参加NGO的会议时,大家坐下来就谈哪里去找钱,没钱怎么发展呢?但是,我认为,NGO不能光看有没有钱,更重要的是要看哪里有需要。

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社会组织的出现不是谁想让他出现就出现的,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为什么我们先是经济改革再来社会建设,因为经济的多元化,社会也出现了多元化,不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有管道、有机构代表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其次,因为有不同的社会需要,需要有不同的机构为它呼吁,为他提供服务。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适当、合理的满足,社会矛盾才能缓解,社会才会和谐稳定。使用行政手段遏止不同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需求,只能在短时间奏效,不可能长期产生作用。

可见,满足不同社会需求,服务社会不同群体是NGO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爱德25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任何一家民间组织只有不断的发现社会需求,并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爱德基金会来说,可持续发展也将是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重大而复杂的课题。近些年来,爱德在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是公益资源的多元发展。爱德最早的资源百分之百来自海外,后来降至百分之九十多。近年,我们努力拓展香港特区和内地的资源,去年已将国外资源的比例降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下。通过国内资源的挖掘,不但年筹款总额提高了,而且规避了机构发展过分倚重海外资源的风险。去年,我会在中国大陆的筹款额第一次过千万,虽然跟很多官办的基金会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这1000万的捐款却来自于众多爱心人士,是众人拾柴的结果。我们算了一下网络捐款,大约平均每人十块钱,最少的只有几毛钱。其它来自企业的捐款也不多,中小企业几万块钱的捐款还有些,最多的捐款有一两百万。所以,能有这1000万捐款,我们的内心非常感动,充满了希望。因为这些捐赠者的捐赠不是来自于某种压力或受某种利益的驱使,完全是自觉的行为,这些捐赠者必将成为我们国内资源的可靠提供者。

二是注重项目的开拓创新。根据国际经验,一般公益机构的企业捐款和个人捐款的比例基本上是四六开或三七开,个人捐款比例往往高于机构捐款。总体来看,个人捐款相对稳定,也是公益机构筹款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年国内筹款的摸索,我们深深感到,国内爱心人士数量巨大,要想争取他们的个人捐款,关键是需要公益机构进行项目创新,推出社会确实需要,又能让爱心人士感兴趣、有意义、效果好的项目。比如,前些年推出的重返校园项目,近年推出的孤儿助养项目,项目采取了一对一资助的方式,并在项目管理中吸引捐助人的全程参与,不仅向捐助人提供受助者的详细情况,让其自由选择,而且在捐助人和受助人之间搭起正常联系的桥梁,更定期组织捐助人对受助人进行探访,在网上公开探访结果,使项目完全公开和透明化,始终置于捐助人的严格监督下。尽管项目管理工作要求很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但却在捐助者中间赢得了好口碑,吸引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的参与。

福音时报: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有的学者提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必须形成公益慈善的正面社会压力,这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压力,在香港的公益日要买旗做公益,当满城买旗做公益标志的时候,那些不买旗的少数人就会觉得很尴尬,通过形成正面的社会压力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您对这个观点是如何看待的?

丘仲辉老师:我觉得形成公益慈善社会压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提法似乎不很恰当。因为通过第三部门实现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其本质应该是发自内心、完全出于自愿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是爱心的释放,善意的表达。对于整个社会环境来说,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积极倡导,而不应该是社会压力。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最柔软的一部分,那就是爱,我们应该多从正面去引导。虽然我也能理解这种观点的成因和目的,其本意是想要形成一种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但我个人还是更希望多提、多用倡导的方法。其实,公益旗在香港的购买也是完全自愿的,买的时候花钱不同会给你不同的标签,这仅是公益慈善的一种形式。总体上我的理解还是刚才讲到的,就是通过公益文化的推动,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大公益的概念。为什么我更多的用公益这个词呢?因为慈善这个词有很多的理解,慈善有传统慈善和现代慈善之分。传统慈善是施舍型和给予性的,施者居高临下,受者被动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现代慈善提倡的是平等、参与和分享,强调助人自助,助人发展,把弱势群体看作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发展的主体,也视其为参与者。这跟基督教提倡的精神完全吻合。

我们在社会发展当中要坚持这一原则,在服务人群时要考虑让受益人群在服务过程中参与进来,能够有表达权、有选择权,有自主权,使其在项目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爱德的很多项目都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爱德要开展某一个项目,所在地老百姓都可以参与其中,讨论项目的可行性,项目是否为群众所需要,项目到底应该如何来做。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了解项目从可行性调查、项目决策,到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评估的全过程,在完成了一个项目后,不仅使他们物质上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力也得到提高,精神得到满足。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在老百姓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老百姓朴实的秉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看到老百姓得到一点资助就会心怀感恩,我们也为能够参与到服务人群的工作中去而感恩,正如基督教说的“施比受更有福”。我们大家只有一起合力推动整个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才会真正实现和谐。只有在现代慈善所提倡的平等理念之下,公益事业才会健康的发展。上一篇: 泉州工商基督徒培灵会 郑国治牧师分享福音遍传的使命

下一篇: 杭州基督教崇一堂举办“80后青年团契”一周年庆祝会 相关新闻

专访基督教慈善机构爱德基金会公共卫生与艾滋病防治项目 2010-09-14 09:50:31

专访基督教慈善机构爱德基金会社会服务中心项目 2010-09-13 10:36:45

专访基督教慈善机构爱德基金会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项目 2010-09-07 11:16:16

带着“星星的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首届爱德孤独症国际研 2010-10-20 09:58:20

爱德面包坊——智障人士自己的面包坊 2010-08-24 11:13:51 爱德面包坊邝振中访谈:“智障儿”也是上帝的最爱 2010-08-24 10:46:54

基金会中心网正式启动 基督教慈善机构爱德基金会参与 2010-07-

2.中国慈善机构 篇二

截至芦山地震当天晚上7点, 中国红十字会收到捐款14.28万元, 而民间公益组织壹基金却收到捐款2240万元。4月20日上午, 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 称其正赶赴雅安灾区“考察”, 措辞的误用又引起了网友如波涛般的批评。早年作为红十字会下属机构的壹基金也站出来为其独立的地位发表声明。在考验面前, 各界慈善机构争先恐后与红会撇清关系, 让作为官方慈善代言人的中国红十字会显得格外孤立无援。一场由红会引发的慈善信任危机正悄然而至。截至4月29日, 仅在谷歌输入“慈善丑闻”, 就有183万条结果;输入“慈善危机”, 有947万条结果;输入“中国慈善系统丑闻”, 得到了190万条结果;而输入“红十字会+郭美美”, 则能得到1.4万多条结果。

一、“郭美美事件”掀起红会信任危机

2011年6月21日, 新浪网上一条名为“今天小白限行把小MINI开出遛遛~开着有点不习惯”的微博备受网友关注。发布者是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90后女孩儿, 其身份备注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尽管当天晚上博主“郭美美Baby”再次发布博文澄清身份, 称自己所在的公司与中国红十字会只是有合作关系, 但她还是点燃了公众质疑红十字会的导火索。据民政部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和2011年同期相比, 2012年上半年红会来自社会各地的捐款数额大幅减少:2011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捐款为100.5亿元, 2012年则减少了74亿元, 降幅达73.6%。同时, “郭美美事件”也激起了慈善丑闻的涟漪。在湖北网台所列举的近年中国十大慈善丑闻中, 红十字会就占了60% (表1) 。

“郭美美事件”已经变成红会重拾公信力道路上的一道坎儿, 如果不彻底查清, 红会就只能在慈善的道路上与人民渐行渐远。虽然红会内部已经对“郭美美事件”进行了调查, 可监察部和红会等单位联合所作的调查报告并没有正面回应公众的质疑, 公众对郭美美是否真的跟红会有关系或者跟红会有什么样的关系也不清楚。因此, 红会仍旧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因“郭美美事件”引起的信任危机。

二、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瓶颈

第一, 管理混乱。红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会组织与国家体制相同, 都实行科层制。从中央到县, 一共有四个级别。但各级红会的人力调配和经费保障都和总会没有关系, 这就造成了红会管理机制的失序和混乱。比如, 当需要募集捐款时, 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才会站出来, 但其日常的具体业务、财政收入以及人事任免等红会总会都毫不知情。中国的慈善资金是由捐赠人出, 但对红会人事的任免则是由政府部门来决定。这种负责人的任免与捐款人毫无关系的现状, 致使政府部门无法了解捐赠人最内在的具体要求。模糊化管理, 让大家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可以遵循, 凡事都等发生了再说。一旦出现问题, 大家都手足无措, 也就没人能真正负责。

第二, 信息不透明。因为捐款项目等信息的模糊, 公众缺乏对红会的了解, 恐慌的情绪便从网络这个切口爆发, 进而导致了更加深重的信念崩溃[2]。在中国, 捐款人在红会官网的查询系统上往往只能查到善款是否到账, 而对捐款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根本无从知晓。审计署每年会对红会的政府拨款进行审计, 而针对红会所募集来的善款和物资却没有进行过多的审核。同时, 根据红十字会法, 红会也没有义务向公众公示财务收支情况和项目支出情况。

根据《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中对信息披露障碍比例的调查, 红会缺乏专门的信息披露管理措施, 其中“从未进行过信息披露的评估”占到64%、“缺乏信息披露所需的人力、财力”占到披露障碍的58%, 55%的信息没有合适的披露标准 (图1) 。

网络中, 人们对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不避讳, 而且非常乐意让大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追求什么、厌弃什么, 能接受什么、希望接受什么。从2010至2012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 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业务活动信息和财务活动信息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 (图2) :2010年公众对慈善机构业务活动信息的关注度达到79%。而在2011年和2012年, 人们则更倾向于关注财务活动信息, 关注度达到84%和76%。这说明人们改变了以往过多关注捐款人和捐款数的局面, 将着眼点转移到了捐款的使用项目上。无论是业务活动信息还是财务活动信息、基本信息和内部治理信息, 公众的关注度都在2011年达到顶峰。

第三, 垄断体制。中国慈善组织的审批制导致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垄断局面。一方面, 由于红会掌握了大量的政府资源, 又垄断了公益慈善的牌照, 所以旗下二级基金所募捐到的款项都会托管于红会的账户上, 导致红会没有主动募款的动力;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行业竞争压力, 红会没有高效地使用善款, 或让善款保值增值的动力。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民众向红十字会捐款成为表象。政府代替红会管理和调配善款与物资, 但又没有对账目作出清晰的标注。长此以往, 人们便感受不到红会的责任心。

对捐款人透明、遵从捐款人的意志, 是公益慈善业的基石。红会只有做到对公众透明, 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红会解决信任危机、重拾公信力的诚意。据《2012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显示 (图3) , 公众对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评价并不乐观。只有2%的人认为慈善组织在信息公开上有很大进步, 而认为慈善信息公开工作没有进步和倒退了的人占44%。

三、网络舆情在危机事件中的体现

社会中的人和事都存在于以大众文化为依托的公共领域里。在哈贝马斯眼中, 公共领域是多元的。随着传媒的出现和发展, 公共领域的基本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众传媒运用公共性原则的中立特征, 使公共领域发展成为一个失去了权力的竞技场, 通过讨论各种主题和文集赢得影响, 也以尽可能隐秘的策略性意图, 控制着各种交往渠道。[3]

由于互联网具有参与性强、实时交互性强、匿名性高、开放程度高的特点, 公众更愿意上网参与公共领域活动,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当某一具体事件发生时, 网民通常会利用网络发表意见, 个体意见随后也便迅速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讨论中, 网民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场面, 有利于各种观点汇聚和意见迸发, 使讨论变得更加深入、社会问题揭示得更加尖锐。因此, 网络舆情变成了公共领域中最常见的舆情方式。

根据《2011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显示, 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网络来关注慈善信息。仅2011年, 公众通过网络了解慈善信息的比例就达到89%, 比2010年增长31%。

(一) 网络舆情的定义。

在学界, 人们通常把网络舆情定义为由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 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4]。它以网络为载体, 以事件为核心, 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和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 其信息主要来自新闻评论、BBS、博客、微博等, 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突发性的特点。[4]

(二) 三大舆情频道。

目前, 在初步建立的舆情系统中, 有三大舆情频道备受人们青睐:天涯舆情、新华舆情和军犬舆情。

天涯舆情是国内舆情监测行业重要的新兴力量, 该平台以倾听网络民声、汇聚民间智慧、提供决策参考和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 依托国内最大的网络论坛——天涯社区, 通过专业化的舆情分析队伍, 对发生在网络上的最为原生态的网络舆情进行定量和定性专业分析, 建立起符合网络生态环境的网络舆情研究分析体系。

新华舆情在线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的服务机构之一, 从2003年开始一直为中央有关部门专供舆情报告。

军犬舆情成立于2007年, 由中科院搜索引擎专家, 社科院社会问题专家, 军队、国安与公安部门网络实战专家, 新华社与人民日报等资深媒体专家, 网络舆情监测与导控专家和网络攻击与对抗专家等6个行业的精英人士共同发起组成, 专门负责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攻击对抗等高科技工作, 并为各大机构提供权威性高、数据精准、更新速度快的舆情信息。

(三) 三大频道的危机舆情实况。

以话题热度和网民参与度为选择依据, 本文抽取芦山地震后一周内的全国舆情信息为样本, 观察三大频道的舆情实况。

天涯舆情调查情况:在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周, 天涯频道选择“民间救助遭遇‘让路’尴尬”作为一周的舆情综述。根据该频道调查, 全国范围内关于地震的第一个帖子发表于4月20日8时06分, 仅晚于地震发生4分钟。截至21日24时, 关于芦山地震的话题全国总点击量达到400万, 回复达到5万条, 帖子总计3000多个。同时, 与红会相关话题的舆情热度也迅速升温, 截至4月24日24时, 相关新浪微博就已超过33万条, 网络新闻也达8万多篇。其中, 天涯社区共有640多个帖子及博文对此参与了讨论。此外, 天涯舆情对网友一周的言论倾向也进行了统计:有36%的网友拒绝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 22%的网友认为要捐只捐壹基金 (图4) 。

新华舆情在线调查情况:4月22日的全国舆情热点是“坚强有你, 温暖有我, 祈福雅安”;23日的舆情热点是“阳光是慈善公信力最好的救赎”;24日的舆情热点是“爱心没有排行榜莫让捐款成负担”;25日的舆情热点是“官员醉死警示舌尖反腐任重道远”;26日的舆情热点是“通稿典范遭热捧呼唤信息公开亮底牌”。在5天的全国舆情热点调查中, 与“信任”有关的话题就有2个。

除此之外, 新华舆情还对一周内的微博、博客、论坛参与量做了统计:无论是论坛还是博客, 从每天的网民参与度看, 微博都拥有最庞大的参与量。其中腾讯微博更是成为网民首选发表自己感想和交流思想的平台 (表2) 。

表2:新华舆情全国热点微博排行榜

军犬舆情频道则对这一周内全国的舆情信息进行了排名,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4月22日“国务院:各单位和团体未经批准暂不要前往灾区”;23日“天全县灾区救援冷清数千灾民获8顶帐篷”;24日“新疆巴楚发生暴力恐怖案15人遇害, 6暴徒被击毙”;25日“国务院:救灾要排查盲点不留死角”;26日“中方:美就新疆巴楚恐怖事件表态‘无同情心’”。

同时, 军犬舆情也对一周内红会舆情信息进行了排名 (表3) 。从表中显示的信息不难看出, 虽然全国对红十字会的舆情热度有所浮动, 但整体上没有超出前十位的范畴。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公众对红会在芦山地震中的表现保持高度观望。

四、慈善监管的新契机

任何一次危机都可能成为一种转机, 任何一次疏漏都可能成为健全机制的良机, 关键是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 对公众有责任感。面对质疑和声讨, 红会与其遮遮掩掩, 还不如坦坦荡荡, 积极寻找补救措施, 因为自曝家丑, 也是最好的危机管理方式。[5]

加强政府监管, 建立反馈与问责制度。在处理红会信任危机的时候, 我们不妨参照世界红十字会的通行做法:一审, 每年都由国际专业评审人员对红十字会一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审计结果在年报中详细呈现, 确保专款专用;二晒, 将年报向公众晒一晒, 使任何人都能查到所有善款的去向;三说, 即有个说法, 红会要对每一笔善款的来源、去向做出说明;四管, 审批及监督机构对筹款活动进行实时有效监管, 并调查管理不善或行政失当的个案, 问题严重者, 将撤销其牌照。中国政府可以参照上述做法, 通过专业的评审委员会定期对红会的财务状况和使用项目做出审计, 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建立起反馈和问责制度。只有这样, 政府才能在管理红会上发挥其独一无二的作用。

改善管理机制, 实现“透明化运作”。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过: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公众是否给慈善机构捐钱, 捐多少,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口袋”的透明度。红会可以根据人员配比和项目策划来确定今年所需要做的事情和筹款数, 筹到一定数额便可停止。并对每一笔募捐得来的款项、数量、支出项目、时间等在官网上晒出。

健全监督机制, 善用第三方机构评估。衡量一个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不是看它所拥有的大型捐赠有多少, 而是看来自公众的个人捐款有多少。公众的小额捐款占的比例越大, 说明这个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越高。红会只有充分利用社监委的4个权力, 配合社监委的监督工作, 才能彻底实现改变:第一, 社监委的委员可以列席红会的所有会议;第二, 社监委可以直接与红会的任何一个人直接沟通;第三, 社监委拥有调阅红会所有资料和档案的权力;第四, 红会出台的所有重要文件、重要政策方针都需要通过社监委的批准。

强化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在心理层面, 拯救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公众参与到危机管理的进程中。在危机中, 不确定性是最影响人们心理的因素, 而减少不确定性和流言蜚语, 就必须增强透明度, 让媒体充分发挥作用。红会应该有效利用媒体, 尤其是网络的易接近性, 及时传播红会的政策和法规, 让公众参与到重建公信力的过程中, 培养公众对慈善机构的好感, 这样才能在重塑信任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五、结语

信任是一场赢在清晰, 输在模糊的战斗。很多时候, 我们很难阻止危机的发生, 更难完全操控形势的变化, 但事先的预防和直面危机的勇气, 却是度过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靠自身制度的反省和完善, 红会才能在重拾信任的道路上顺利走下去。

参考文献

[1]湖北网台:http://www.hbtv.com.cn/news/2012/0803/78475.shtml.[1]湖北网台:http://www.hbtv.com.cn/news/2012/0803/78475.shtml.

[2]周昂.信任危机折射发展之痛[J].中国周刊, 2011 (11) .[2]周昂.信任危机折射发展之痛[J].中国周刊, 2011 (11) .

[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 等, 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15.[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 等, 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15.

[4]曾瑞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18) .[4]曾瑞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18) .

3.中国慈善机构 篇三

【关键词】民间;慈善;资金

一、我国民间慈善资金来源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民间慈善机构尴尬的身份地位限制了民间慈善资金的来源及其发展

中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定位尚不清晰,是民间事业还是政府管理的事业,迄今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共识,建议政府通过立法明确慈善事业的定位,打破垄断,推进民间慈善力量发展,让更多热衷慈善事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进来。民间要申请成立公募基金会,首先需要找到业务主管部门。如果是自上而下举办的话,可控性会比较强。因此,我国现有的公募基金会大多都是有官方背景的,是业务部门自己自上而下举办的基金会。造成了现有的民间慈善机构或背着“黑孩子”的身份,或从事着“衙门官僚化”的事情。

(1)民间慈善资金的市场化程度低

因为法律环境问题,民间慈善没有办法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地位进行市场运作,慈善资金对政府依赖性较强。虽然我国很多企业都有捐赠行为,但正如前民政部慈善司司长、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亦证实,许多慈善机构因为找不到“婆家”,不得不长期处于地下运作状态。能找到的,也不能独立运作,难以真正走市场化的路子,就难以筹集大规模的慈善资金。

(2)影响慈善资金发展的政策限制较多

按照我国慈善基金管理规定,要求“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即存入银行的现金要到帐才行,由于这一条规定,几位热心公益的商人——曹德旺、陈发树和陈光标们试图用“股权和有价证券等”的行善之路被堵。再如李连杰曾提到的:“中国公募基金非常少,而且规定,公募的金额每年70%必须放出,只有10%允许投资,而且一定要赚钱,否则法人要自掏腰包。只有20%留存增值。”大大限制了公募基金的善款增长方式。

2. 资金筹集使用效率较低而且不透明

(1)慈善资金缺乏专业管理

慈善机构其重点应该是将慈善资金通过一定的管理和运作而达到远比慈善资金本身价值还要多的目的。在我国民间慈善机构运行的过程中,却基本上都做不到透明,缺少政府以外的监管规定,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民间慈善机构的法律监管制度不健全,而另一方面则是民间慈善机构的资金本身内部缺乏专业的管理,从而导致所筹集的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下,达不到慈善机构本应该达到的效果。

(2)资金使用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民间慈善机构的成立与发展一般都是有公众参与的,虽然注重公众的普及性,但是恰恰是因为这个问题,导致了专业性的缺失。所以,要想加强慈善资金的管理,首先就要加强慈善机构资金管理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民间慈善机构资金使用的效率。

二、促进民间慈善资金管理发展壮大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民间慈善机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应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民间慈善机构的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参考。

1.开放性举措是拯救民间慈善资金发展的契机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不断崛起。2008年汶川地震,民间慈善组织初露锋芒,随后的玉树地震、映秀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处处可以看到民间慈善组织的身影。只是由于政策的限制,民间慈善组织很少有能够获得合法身份的机会。民政部应该放开民间慈善组织注册,民间慈善组织不再需要挂靠单位,这将给中国慈善开放更大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拯救危机中的中国慈善。

现有民间慈善组织身份的困境源于政府与民间角色的错位,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垄断了民间社会的职能,也增加了慈善的成本。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清晰界定自己的角色,不要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而慈善回归民间无疑会给慈善事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慈善事业也将渐渐淡化“官办”的色彩,迎来一个真正的破茧成蝶的机会。

2.完善立法、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是民间慈善资金健康发展的保证

中国自古就不缺乏慈善行为,倾囊相助者备受尊敬。但近几年来,从“万元餐费”、“郭美美”事件,“壹基金”身份尴尬,再到对陈光标善举的质疑,一次次的将中国慈善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的民间慈善陷入了民众的非议,因此加大、开放民众对民间慈善机构的资金的监管是应对危机必然之举。只有对慈善事业进行立法,对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慈善机构进行体制改革,使其成为健全、公开、透明的社会组织,才能够摆脱信任危机。

民间慈善机构作为民间组织,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财务公开、财务收支报告、资质等级评定等制度,否则会招致被公开违规行为、被评不良等级、不予年审甚至丧失资格等法律后果。政府只需完善慈善法律,并通过登记、备案、年审等手段即可对其监督。

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由具有合法资质、公信度好的中立第三方,对慈善机构定期进行资质、财务状况、信用等级评估并予以公布,使各慈善机构对捐款的使用去向保持高度透明。

3.培育民众的宽容和理解环境是民间慈善资金筹集发展的不竭源泉

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建设的标志和体现。当前,我们还要对一种针对慈善的苛刻文化环境加以警惕。倘若将当下民间慈善资金发展不畅乃至中国慈善事业的停滞不前全部归因于政府不能“与时俱进”,则难免失于片面。所以,王振耀认为,要解决民间慈善机构的生存困境,除借鉴财税杠杆、放宽准入等国外成功模式外,关键在于尽快在社会中“达成共识”,即对慈善者捐资的宽容,对“超常”捐资行为的善意,创造一个对富人这一慈善主力群体产生“善意压力”的社会环境,才能健康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

三、结语

4.慈善机构的宣传口号 篇四

1、济怀天下,仁爱众生。

2、国济万家,玉泽天下。

3、济济众生,仁德天下。

4、诚载未来,德善天下。

5、济危扶贫,仁义为先。

6、济世爱民,仁慈行善。

7、仁济天下,幸福大家。

8、济世扶贫,博爱天下。

9、扶危济困,施仁布德。

10、济寒赈贫,大仁大义。

11、仁者爱仁,同舟共济。

12、以爱立本,用爱济世。

13、悬壶济世,扶贫助残。

14、茫茫天下,济世为大。

15、扶弱济困,上善至诚。

16、助人脱困,人亦助我。

17、济仁济事,慈善万世。

18、把慈善真正做到实处。

19、济世情怀,上善若水。

20、关爱生命,庇佑苍生。

21、救困济危,造福社会。

22、同舟共济,仁播天下。

23、济世仁心,佑世关怀。

24、扶危济困,至善筑仁。

25、真情济世,仁爱备至。

26、扶贫济危,仁者生辉。

27、博施济众,仁善相融。

28、扶倾济弱,仁爱广博。

29、和衷共济,同铸仁义。

30、行善济世,仁心乐施。

31、济寒赈贫,爱洒仁心。

32、仁爱天下,济泽万家。

33、振贫济乏,仁德万家。

34、济善济德,仁心仁爱。

35、仁恤弱困,济世荣任。

36、诚集善心,济贫仁爱。

37、仁泽弱残,惠济人间。

38、风雨共济,阳光仁享。

39、济世行仁,善行天下。

40、诚集爱心,济仁甘霖。

41、诚集爱心,善行中国。

42、仁济天下,诚集你我他。

43、普济天下,广施仁爱。

44、诚济天下,仁施四方。

45、善者济世,仁者无敌。

46、上善若水,仁泽四方。

47、善举济万家,仁心奉天下。

48、仁爱凝真情,点滴暖人心。

49、诚集您的仁爱,救济伤残之困。

50、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颗荒凉的心。

51、济仁承古今,慈善为天下。

52、善谱大爱,仁济众生。

53、以诚立身,以善济民。

54、济仁慈善,爱洒人间。

55、诚集爱心,善念天下。

56、用心交流,让爱放飞。

57、广施援手,让爱传承。

58、兼济天下,关爱众生。

59、爱吾所爱,爱泽苍生。

60、经邦纬国,济世助人。

61、关爱无限,构建和协社会。

5.四级作文:慈善机构公信力 篇五

Charity brings the society power, arouses people’s enthusiasm for life, and help other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However, after several scandals, it has become a trend for the public to criticize and doubt charity organizations or individuals. A case in point is China Red Cross, whose fame was spoiled by Guo Meimei.

It is evident that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diverse. In the first place, the disordered charity management is the root cause of criticism. Why? Charity organizations in mounting/ large numbers have not come to realize the problems in their management, budget and raising money. In the second place, the lack of public’s trust constitutes another major cause. Based on a survey on the Internet, because of some negative cases, a majority of people admit that they are unwilling to donate or help others through charitable activities or organizations.

6.中国慈善机构 篇六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呈现管理模式社会化、出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形成了国家、集体、社会团体、个人(国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兴办和管理的格局,一些慈善组织经常出现善款使用效率低下、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等现象。而且目前我国各种慈善机构执行不同的会计规范,向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差别很大,并且慈善机构的财务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这将造成慈善组织之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

本文通过针对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比如慈善组织会计理论不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政府管制力度不够、匮乏竞争和生存意识、对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忽视等方面的缺陷,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相关会计理论、慈善组织完善相关的制度要求、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强化第三方审计、改进会计信息发布渠道等。

7.中国慈善事业的立法现状 篇七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 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从其实质上讲, 中国的慈善事业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具体而言, 慈善事业是在政府的倡导、帮助或者扶持下, 由民间的团体或者个人自愿组织和开展的活动, 通过合法的程序, 不求回报地向社会中遇到灾难或者不幸的人实施救助, 是一种无私的支持和奉献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于慈善做出了这样的解释:社会分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竞争为动力的分配, 即根据能力大小决定收入多寡;第二层次是以公平为原则的分配, 即通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第三层次是以道德为动力的分配, 即有钱人自愿把钱分给穷人, 也就是慈善事业。由此可见, 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 以社会成员自愿捐献的款物为经济基础, 对社会的物质财富进行第三次分配。慈善事业具有深远的传统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与社会性。既有利于安老助孤、扶贫济困, 又有利于疏理社会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是社会一定利益的调节器, 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中国慈善事业的立法体制与慈善事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显

目前, 我国仅有一部《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一部《红十字会法》, 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在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国家来说, 是远远不够的, 也根本无法满足我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缺少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和制约, 就意味缺少了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立法上的支持, 在缺少完善的立法体系和法律保障的情况下, 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 立法体系不完善, 致使我国慈善事业没有具体的可行相关法律可遵守, 这会给一些组织或者个人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法律上的空白更是使得一些组织或者个人以慈善或者募捐为名而非法牟利, 从而使我国的慈善活动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局面陷入混乱和被动之中。急需出台一部专门调整慈善活动规制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律, 为慈善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也为慈善事业提供法律保障。

2、中国慈善事业的立法层级和效力与慈善事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显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我国慈善活动的规定和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数量较少, 首先, 从在层级上看都在法律之下;其次, 从效力上看也都低于法律的效力, 因此, 在我国的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仅仅依靠这些法规或者规章规范我国的慈善活动和慈善事业是远远不够的。而且, 这些规定往往只适用于某一方面的内容, 地域性特点突出, 约束力度不大, 可操作性不强, 甚至在不同部门颁布的规章中缺少协调, 出现一些带有冲突性的条文, 导致关于慈善活动和慈善事业的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因此, 这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也很难对整个慈善事业和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调整, 也很难形成整体性的约束力, 从而制约了慈善行业社会环境的整体改善。

3、中国慈善事业立法的滞后性与慈善事业的发展之间矛盾明显

现行的法律已经无法制约和规范我国当前的慈善事业, 更无力于规制我国慈善事业未来的发展。对于一项快速发展的事业而言, 法律的保障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法律的规定严重的滞后于事业的发展要求, 这样的法律不仅不会促进该项事业的发展, 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现今我国的慈善事业与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法律规定就处于这样一种局面,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 其对于法律所提供的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 这将直接导致快速发展的慈善事业和严重滞后的法律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 这将会阻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4、中国慈善事业立法内容的可操作性与慈善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显

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则属于缺少具体性规范的情形。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 关于慈善事业和慈善活动的规定是比较少的, 仅有的几部法律法规一般都是对慈善事业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从整体上和原则上规制我国的慈善活动和慈善事业。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 慈善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新颖, 一些人就借机利用了法律法规规定上的这种不足, 钻法律的空子, 并逐渐地使我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陷入被动, 甚至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关于建立健全的中国慈善事业立法的相关建议

1、在充分认识慈善实质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立法思想

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已经逐步被我国政府和民众所接受, 并且在政府大力扶持与倡导的新契机下, 谋求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群众主导、全民参与, 第三次分配的效用将更好地体现。与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慈善立法思想落后,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我国的慈善事业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 但是, 我国的慈善立法尚存在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特别是对于慈善组织、立法思想上往往采取极度不信任的态度, 使慈善组织和政府之间难以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 从而合理进行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 在立法的过程中, 首先就要转变的就是关于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的立法思想, 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基础上, 使其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 顺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并且与我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体制的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本着这样的“与时俱进”的立法思想, 才能制定出真正的“良法”, 才能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不断建立健全我国慈善事业的立法体制

由于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立法的严重不足, 导致我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一度陷入比较被动和混乱的局面, 为了及时扭转这种局面, 就必须要加快进行慈善事业的立法, 这里的立法主要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国家基本法律。根据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必须尽快制定一部具有原则性规定、又有具体规定, 并且可操作性强的, 能够包容、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这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能够起支架作用的并且能够系统规范中国慈善事业的法律, 对于解决慈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立法又并非单单指法律, 主要是因为在我国慈善事业的立法体系中, 缺少的不仅仅只有法律规定, 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等也是必不可少, 我国虽然有不少这方面的法律规范, 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且不同法律规范之间还存在一些冲突, 这些法律规范在整体上仍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 与正在蓬勃发展的慈善事业新形势不相适应。这就需要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还有各个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要根据基本法律及时制定或者修改其制定的法律规范, 从而与法律保持一致, 也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法律体系, 使我国慈善事业的立法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相一致。

结论

我国慈善事业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而且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与我国慈善事业的激烈发展相比, 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立法却呈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 并且可能会阻碍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必须积极完善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立法, 及时出台一部专门性的慈善法律, 加快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律体系, 使慈善机构运行更加规范, 捐赠款物的流向更加透明, 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厉以宁:《第三次社会分配》, 《国际先驱导报》, 2004 (3) 。

[2]朱力:《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 《南京社会科学》, 2000 (12) 。

[3]葛道顺:《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年。

[4]孙喆:《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2007 (4) 。

[5]王云斌:《建构慈善事业法律体系》, 《社会福利》, 2010 (6) 。

[6]阿斗:《慈善立法》, 《商业社会》, 2007 (19) 。

[7]黄丹、姚俭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探讨》, 《社会科学》, 2003 (8) 。

8.我国古代的慈善机构 篇八

南北朝时期朝廷开始着手和主持慈善救济事业,建立了收救残疾人和流浪者的“六疾馆”、“孤独园”。

唐代,武宗废天下僧寺,济贫工作由宗教团体转到政府手上,由政府机构直接实行。

宋代经济非常发达,在慈善事业方面承袭唐代旧制,扩大了官办慈善机构的规模,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宋代专门设有“居养安济院”、“慈幼局”、“慈幼庄”、“婴儿局”、“举子包”、“举子田”等慈善机构和慈善资产。

到明清时期,民间慈善事业逐渐兴起。明末清初,在江南的武进、无锡、嘉善、太仓、昆山等地先后出现了“同善会”、“广仁会”、“同仁会”等民间慈善团体。这样的团体既不同于国家组建的慈善机构,也有异于宗教寺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志愿性质的慈善组织,是现代慈善事业的萌芽。

今年全球10亿人挨饿

近日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表明,贫困、冲突和政治不稳定意味着今年约有10亿人挨饿。报告收录的122个国家中,有25个国家饥饿状况达到“惊人”水平,而非洲有4个国家达到“极度惊人”水平。它们是刚果(金)、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和乍得。计算“全球饥饿指数”的3个指标是:一国营养不良人口的比例,儿童体重普遍不达标的比例以及儿童的死亡率。该指数以100点制给各国打分,零为最佳得分,意味着不存在饥饿现象;100点为最糟糕的得分。得分超过20点的国家意味着饥饿状况达到“惊人”水平,超过30点的为“极度惊人”。刚果(金)是4个饥饿状况“极度惊人”的国家之一,是今年统计的指数中唯一超过40点的国家。在这个辽阔的中非国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营养不良,是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海关的由来

我国海关的历史远在两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开始了。《礼记》记载:“是月也,易关市,束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起初,边境关只是检查违禁商品,而不征关税。自东周开始征收关锐,并将征收关税的机关称“司关”。这是我国原始的、也是最早的海关机构。

全球五大移民城市

第一名:阿联酋迪拜(移民人口:71%)。迪拜140万人口中有100万移民,占71%。该城的移民主要来源于亚洲,包括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名:美国迈阿密(移民人口:59.5%)。在该市220万人口中,超过110万是移民,其中大部分来自那些讲西班牙语的国家,例如尼加拉瓜、古巴等。

第三名:加拿大多伦多(移民人口:49.9%)。120万的外国人定居在多伦多,几乎占到城市人口的一半。

第四名:荷兰阿姆斯特丹(移民人口:47.28%)。阿姆斯特丹有人口75万,外来人口达35万,其中,许多移民来自前殖民地。

第五名:加拿大温哥华(移民人口:45.6%)。根据2006年加拿大的人口普查,有将近50%的温哥华居民是移民,其中许多已具有加拿大国籍。大多数移民来自欧洲和亚洲。

“白色恐怖”为什么要与“白

色”联系在一起?

一般认为,“白色恐怖”这种说法源自法国,最初它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而到了波旁复辟王朝时期,它的意义更加明确,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并被欧洲其他语言所吸收。波旁王室的旗帜是缀有百合花的白旗,故波旁王室施行的恐怖事件,即在白旗飘扬的情况下发生的恐怖行为一开始就被称为“白色恐怖”。

清朝皇后拿多少工资?

皇家作为天下第一家,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销,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必须引入“工资”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资,叫宫份。宫份是多少呢?分不同等级,据档案记载,皇太后年金二十两、银两千两,皇后年银一千两。除了现金,还有实物工资,比如皇后每年可得大卷江绸2匹、妆缎4匹、倭缎4匹等等布料,此外还有棉花40斤、里貂皮40张、乌拉貂皮50张等等,非常具体。最神奇的是,皇后每日发猪肉16斤、羊肉一盘、小牲口2只,连萝卜、白菜给多少,都有明文规定。皇后一天能吃这么多东西?其实不是她一个人吃,所有服侍她的人都在吃。清宫御膳房多达百余处,各宫分头开伙,皇后食堂每天配给的食物就这么多,如果不够吃,就算贵为皇后,也只能减少侍从。

“先喝为敬”的由来

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的“先喝为敬”。

秦兵马俑考古荣获阿斯图里亚

斯王子奖

上一篇:关于学院团委工作总结下一篇:双江中学计划生育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