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精选8篇)
1.中国佛教发展历程 篇一
《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为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弟子法海集录。中国佛教着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由此可见《坛经》在中国佛教典籍中的特殊地位。《坛经》作为记述慧能一生得法传宗事迹和启导门徒言教的着述,由于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特别是提出了许多新的佛教理论,因而受到僧徒们的重视与欢迎,对后来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也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坛经?行由第一》)。在慧能看来,世人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由于执着外界的境物,受妄念的覆盖,才不得明朗。这就像日月本来是明亮的一样,只是由于浮云的遮障,才上明下暗,无法得到充分的显露。一旦风吹云散,森罗万象,一时皆现。为此,《坛经》提出了“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坛经?定慧第四》)的修行法门。《坛经》又主张“顿悟”说,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又说:“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慧能在《坛经》中还以自己得法的经历来加以证明:“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坛经?般若第二》)
《坛经》还发挥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坛经》又进一步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坛经?疑问第三》)
《坛经》的这些思想,为佛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后来禅宗的一切思想,可以说都是从《坛经》的这些思想引申扩充而来。关于这一点,几乎是近代以来所有的佛教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但是,《坛经》中还有一种人间佛教思想,它突出地体现在“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般若?第二》)这四句偈语中。这四句偈语,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佛法与世间的关系。它告诉人们,佛陀是在人世间出生的,也是在人世间觉悟成佛,又在人世间说法渡生,最后在人世间寂灭的。因此,佛法来源于人世间,服务于人世间,人们要想学佛、成佛,必须在人世间去追求,如果离开人世间去追求菩提、涅〖FJF〗?NB231?〖FJJ〗,要想证得佛果,那必将一事无成。
《坛经》中的这种人间佛教思想,不仅影响到后来禅宗南宗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到整个佛教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近代佛教乃至当代佛教的发展。本文仅就《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历代佛教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对禅宗南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坛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对其后禅宗南宗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这表现在慧能以来的一些禅师,特别强调在世俗生活中求觉悟。他们继承了道信、弘忍所创立的坐(坐禅)作(劳作)并重的禅风,并加以发挥。认为修行者不一定一天到晚在寺院中坐禅才是修行,而是在禅学理论指导下的全部日常?生活,包?括行、住、卧,以及全部活动,包括身、口、意种种?活动都可看?作是修禅。这种把禅贯穿于日常的全部活动的禅?风,到了慧?能弟子神会时,又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神会追随慧能的数十年中,都是一面劳动,一面学习佛教经论。所谓“苦行供养,?密添众瓶,?斫冰济众,负薪担水,神转巨石”,是他将修禅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写照。同时,神会也与当时的官僚们过往甚?密,上至张?锐、官〖FJF〗?NB152?〖FJJ〗等宰相,下至无名的司马县吏,他都有所?交往。在南阳有?大守王弼,请其入洛阳的有兵部侍郎宋鼎。特?别是与侍御?史王维,交谊深厚。慧能圆寂后,神会曾托王维?为慧能树碑立?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慧能在禅宗中的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神会还曾在“安史之乱”中,帮助郭子仪设坛?度僧,向被度?者收取香油钱以充年饷,从而对唐帝室立了功,?赢得了唐肃?宗,特别是代宗的好感与信赖,由此获得了唐王朝?对于禅宗?南宗的支持,使得后来禅宗南宗有了很大的发?展。 ?
其后,禅宗南宗的势力日益强盛,远远超过佛教其他各?宗派,同?时又发展成为五家七宗。这五家七宗的禅学思想,后?来各向一?方面发展,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但是,《坛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却一直为禅宗各派所继承和发扬。例如,历?代禅师,?无论是哪一家、哪一派的,一方面都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践行百丈禅师开创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风,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造桥修路、保护文物以及救济贫病等?慈善事业。?另一方面,又都主动靠拢宫廷、官府,为他们出谋?献策,维护?社会的安定。历史上有许多禅师出入宫廷,成为?“帝师”,也有许?多禅师生前获得殊荣,死后得到帝王的赐谥。?所有这些,?可以说都是践行《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的结?果。 ?
二、《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近代佛教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界十分重视对《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的践行和弘扬。
1929年4月于上海成立的中国佛教会,是全国性的佛教组织。从它成立那天起,就以人间佛教思想作指导,规定其宗旨是“联合全国佛教徒,实现大乘救世精神,弘宣佛教,利益群众”。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佛教会在理事长圆瑛法师的领导下,号召全国佛教徒,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同时成立中国佛教灾区救护团,组织了有青年僧侣百余人参加的第一京沪僧侣救护队,开展救护伤员和救济难民的工作。这个救护队在“?八?一?三”沪战期间,奉令驰往前线救护伤员和难民,先后达一万余人。此外,中国佛教会还先后在武汉、宁波等地分别组织了僧侣救护队。如以海镜法师为首的由湖北四众弟子组织的僧侣救护队,共有120余人,编为4个大队、12个小分队,在武汉一带救护了大批伤员和难民。与此同时,中国佛教会还在上海等地,分别建立了一批难民收容所和佛教医院,救济难民,救护抗日战士。1938年春,中国佛教会运动员上海各寺庙的僧侣约200余人,组织了僧侣掩埋队,专事掩埋上海郊区战场上的尸体。曾先后两次在大场、江湾、蕴藻浜、吴淞、宝山、罗店、广福等地战区,掩埋尸体6000余县。其后又奔赴沪宁线昆山、常熟、苏州、无锡等地战区,掩埋尸体4000余具。
在此期间,理事长圆瑛法师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僧侣救护队,特地偕其弟子明旸法师于1937年10月和1938年冬两次赴南洋各地筹募经费,取得巨大成功。为此,圆瑛法师于1939年10月在圆明讲堂被日本宪兵逮捕,解送南京宪兵司令部拷讯,约一月,始释放回沪。
由此可见,圆瑛法师领导的中国佛教会,以人间佛教思想作指导,为抗日救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代上海佛教界人士,在人间佛教思想的熏陶下,还举办了不少慈善事业,包括对孤儿的教养,为贫病者治病,对贫民、难民的救济等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佛教慈幼院、上海佛化医院、佛教医院、佛光疗养院、慈善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上海佛教同仁会、上海佛教火葬场、上海佛教公墓等。其中仅上海佛教同仁会,历年所办的慈善事业就有;办理施粥票、赈济灾区难民、对市内火灾居民临时临济、收容外地来沪难民、对日军封锁区难民进行救济、冬季施送棉衣、设立施诊所为贫病者施医给药等。其他各佛教寺院和团体所办类似这样的.慈善事业,为数亦不少。
以上这些慈善事业的创办,可以说都是推行人间佛教思想的体现。
除了上面提到的圆瑛法师外,在中国近代还有许多佛教高僧大德,以人间佛教思想作指导,发扬爱国爱教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主要有:
爱国诗僧敬安老和尚,曾撰有“我虽学佛未忘世”,“国仇未报老僧羞”的爱国诗句,启发佛教四众弟子,弘法利生,爱国爱教。
爱国高僧宗仰法师,当年曾在日本以巨款资助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平时又常在报刊上发表诗作,宣传爱国反帝,启迪民心。
弘一法师出家后,把弘扬佛教和抗日救国结合起来,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口号,启发僧徒积极投入抗日救国的斗争。
应慈老法师一生爱国爱教,认为佛教徒“当国家清平之时,自应隐逸清修,一旦有事,仍当作狮子奋迅以赴”。其爱国救民之心,为世称颂。
近代高僧中明确地将《坛经》中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两句偈语,概括为人间佛教思想的,是太虚法师。
太虚法师在他的《佛教与人生》一文中,号召人们要“将佛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上去”。他告诉人们:“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金刚经》说:‘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故从来高僧大德,几莫不有勖勉众生,要向应缘接物的日用生活上去觅佛法利益的。”(《太虚大师全书》第十三编《真现实论?宗用论》,第953页)这里,太虚法师对《坛经》中的两句偈语作出了通俗的解说,要求学佛者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求佛法、学习佛法。
太虚法师一生撰着了不少有关提倡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论文,如《佛教与人生》、《人生佛教》、《建设人间净土论》,等等。但明确地提出“人间佛教”这个概念并对之作详尽解释的,则是他于1933年在汉口市商会所作的题为《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的一篇讲演。他在这篇讲演中,对什么是人间佛教?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都作了清楚的阐述。他在讲演的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因此,他主张今后的佛教,应多注意现生的问题,不要专门去进行死后问题的探讨。应该着重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以指导世界人类向上发达而进步。至于怎样建设人间佛教,他认为首先要“从普通一般人的思想中建设起来”。因为中国人民历来把佛教看做是“神异的”、“闲隐的”、“朽弃的”,这样就把佛教的真相蒙蔽起来了。因此,“若要佛教真精神表现出来,须将神怪等等的烟幕揭破,然后才可见到发达人生的佛教真相。”他特别指出:“佛、菩萨不是鬼神,普通人信佛、菩萨,以为是同鬼神一样的,这是大大错误的!”他还进一步指出,“佛”是“觉者”的意思,“故佛非宇宙万有的创造者,亦非宇宙万有的主宰者,乃是宇宙万有实事真理的觉悟者;将佛亲自所觉悟的道理,如实说出来,而使人也依之去行,便是佛教。”“菩萨”也不是普通人所认为的“偶像”,而是“求觉的有情众生,即随佛修学,立志成佛的佛弟子”。所以,“佛是使人觉悟而趋向光明的指导者”。(《太虚大师全书》第十四编《支论》,第431—435页)在这里,太虚法师把人间佛教思想阐释得最清楚不过了。它启导人们: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这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太虚法师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发挥人间佛教思想的义理,其根据就是《坛经》中的两句偈语。所以他在这篇讲演中总结性地说:“佛法不离世间法。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若能如此学佛,方称为真正学佛。”(同上书,第437页)
太虚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在40年代曾风行一时。1934年,他在自己创办的《海潮音》月刊上,特地刊出“人间佛教号”专辑,发表了有关人间佛教的论文18篇,把当时佛教界开展的人间佛教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
正是由于人间佛教思想在近代曾风行一时,因此佛教在近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新兴寺庙众多,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佛教组织和团体,如佛教会、居士林、净业社、佛教青年会、佛经流通处和佛学书局等。
(二)佛教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表现在大藏经的印刷和佛学辞书的编纂,佛教着作的大量出版,佛学刊物的发行,佛学院的创办,佛教出版机构的设立,讲经弘法活动的流行等等。
(三)佛教资生福利事业获得了空前繁盛,表现在一些佛教团体和寺院举办了种种慈善事业,如佛教医院、难民收容所、佛教慈幼院等等。
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佛教在近代中国已经出现了一片复兴的景象。当然,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有其多种多样的原因。但是,《坛经》中有关人间佛教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当代佛教的影响
当代中国佛教界,对于《坛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更是大力提倡,积极弘扬。“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已成为当代广大佛教的共识。
早在1938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就在回顾总结中国佛教二千年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坛经》中的四句偈语,重新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并丰富其内容。在中国佛教协会召开的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赵朴初居士作了《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把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提高到“在当今的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去”的问题上来看待。他在谈到中国佛教协会今后的任务时,依据《坛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认为“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一种思想,发扬三个传统”。他说:“中国佛教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当今的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去?什么是需要我们发扬的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正确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以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原。《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阐明了佛法与世间的关系。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以为应当发扬中国佛教的三个优良传统。”“第一是农禅并重的传统”,“第二是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第三是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最后还特别强调:“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以利于我们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法音》1983年第6期)
十多年来,全国各地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佛教徒,在赵朴初会长的号召下,根据人间佛教的思想,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在奉行五戒、十善和广修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广大佛教徒,发扬了佛教固有的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和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服务工作。一些名刹大寺,先后成立了素斋部、法物流通处、上客堂等,以方便香客、游人,增强自养能力。特别是有些位于风景区的名刹大寺,配合国家旅游部门,搞好特色旅游,将一座座装点我国锦绣河山的庄严、美观的寺宇,开放供海内外游人瞻仰、游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累了资金,争取了外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些著名高僧和大德居士,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注重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勤于着述,出版了大量的佛教学术着作,发表了许多佛教学术论文。他们到处讲经说法,编写了众多的佛经解说和佛学讲义。他们创办佛学院校,编写教材,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所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了添瓦加砖的作用。
一些著名的高僧大德,还继承了中国佛教开展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应邀到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弘法访问。他们帮助海外佛教界人士共同举行重大的佛事活动,广交了朋友,宣传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和佛教的现状,促进了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外佛教之间和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维护了世界和平事业。
全国佛教界在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时,热心佛教资生福利事业。他们对社会福利机构、慈善事业和灾区人民、希望工程等,捐赠巨款,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有难共当,有苦共担的良好风尚,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社会,变得更文明、更美好。
当代佛教界人士在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方面是不遗余力的,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它在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对上海佛教界在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方面的一些情况作些简要的介绍。
十多年来,上海佛教界在明旸、真禅两位法师的身体力行下,努力践行《坛经》中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把“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教教义,作为弘法活动的指针,在促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成绩显着,贡献巨大,引起整个佛教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注目,博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一)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
以明旸法师和真禅法师为首的上海市佛教界,一贯重视发扬农神并重的优良传统。他们带领全体佛教徒,在坚持自身修持、树立良好道风的同时,积极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和服务性劳动。近年来,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办了上海佛学书局,创立了上海佛教实业社,组建了上海十方实业公司和上海佛教朝山国际旅行社。各大寺庙则都办起了素斋部、上客堂和法物流通处等。广大僧众在管理寺庙、接待香客和游人以及开展各种佛事活动中,都以“净化自己”、“利益人群”的精神,群策群力,各负其责,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广大在家佛教徒,除了正信正行、爱国爱教外,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每年都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人物和生产能手。所有这些,都是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所结出的丰硕之果。
(二)发扬注重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
十多年来,上海佛教界在发扬注重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方面,成绩突出,贡献巨大。明旸法师和真禅法师在弘法活动之余,撰着了大量的佛教着作。其中明旸法师撰着了《佛法概要》、《海外弘法参访记》正续篇和《明旸诗选》等,共发行十几万册。真禅法师撰着了《玉佛丈室集》十集、《上海玉佛寺丛书》二十七种以及《佛法?社会?人生》、《禅与人间佛教》、《真禅禅藻集》等,共发行数十万册。他的《禅与人间佛教》一书,收录了《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一文,对人间佛教思想作了通俗而又精辟的论述。而他的《佛法?社会?人生》一书,所收录的《佛法与人生》、《佛法与做人》、《佛法与社会道德》以及《谈谈佛教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等文,均以人间佛教思想作指导,深刻地阐述了佛法与世间人生的关系,大力宣扬佛教必须而且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理,可说是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力作。
此外,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在上海先后召开了圆瑛、持松、应慈三位法师的“佛学思想研讨会”;创办了《上海佛教》、《上海佛学院院刊》等佛学刊物;与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召开了二届中国梵乐音乐会;编写了《上海宗教志?佛教篇》;资助有关单位拍摄明旸、真禅两位法师的《传记资料片》和六集电视剧《佛门春秋》等。
(三)发扬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
十多年来,上海佛教界大力发扬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各大寺庙先后共接待了国际友人、台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近600万人次,其中有不少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与此同时,明旸法师和真禅法师等先后65次访问了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协助海外佛教团体、寺院前往主持大型水陆法会的;有应邀前往讲经弘法、参观访问的;也有应邀前往参加各种国际宗教会议的。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广交了朋友,促进了海内外佛教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佛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努力。
(四)热心佛教资生福利事业
上海佛教界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中最突出的贡献是热心佛教资生福利事业。十多年来,在明旸法师和真禅法师的带动下,上海佛教界先后向各慈善团体、社会福利机构、灾区人民及希望工程等,捐赠了人民币近千万元。其中单是1991年夏季全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上海佛教界即捐赠人民币100余万元、棉被1000条,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1995年冬,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将四众弟子为他祝贺八十寿辰的寿礼、香金全部捐赠给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其中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50万元,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真禅学校50万元,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中心小学50万元,其他希望工程和福利事业50万元。现在,上海佛教界热心佛教资生福利事业已形成一种风气。广大佛教徒都把这些善举看做是遵循佛教救世济民、利乐有情的基本教义和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的体现。
(五)倡导“文明敬香”活动
近年来,上海佛教界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的又一举措是倡导“文明敬香”活动。他们本着“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的精神,为了防止火灾,保护寺庙建筑,净化上海城市,特地倡导“文明敬香”,劝导香客进庙不点蜡烛,不大把大把烧香,而是只燃点一支或三支香,插在天井的香炉内,以保持殿堂清净,空气清新,香气宜人,使人们身心安宁和心灵净化。
多少年来,佛教寺庙总是希望香火越旺越好,而上海佛教界竟然倡导“文明敬香”,这无疑是对佛教传统习惯的一个挑战。但上海佛教界从大局出发,从大处着眼,下定决心,提倡“文明敬香”。这一举措,影响巨大,它不仅震动了整个佛教界,而且也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社会各界对于上海佛教界的这一举措,纷纷给予好评。广大佛教信徒也由怀疑逐渐转向理解,最后积极予以支持。中国佛教协会特地发函给上海市佛教协会予以表扬,中外报刊纷纷为之发表评论,赞扬上海佛教界做了一件既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佛教界的大好事。现在,上海的各大寺庙,每逢香期都随门票免费赠送给每位香客三支清香,受到广大佛教信徒的欢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坛经》中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影响之深远。它不仅影响到禅宗南宗的形成和发展乃至整个佛教的发展,而且影响到近代直至当代佛教的发展。目前,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台、港、澳地区乃至全世界,凡是弘传中国大乘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无一不推行人间佛教思想。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这些情况就从略了。
2.中国佛教发展历程 篇二
60多年间,我国管理会计走过了计划经济时代,以经济责任为基础的执行性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期;走过了市场经济模式确立之后,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决策性管理会计体系发展期;直至现在面对世界性的经济放缓和信息技术的扑面而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无可避免地来到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发展期。
60多年间,每一次管理会计的变革,始终都是由经济环境的每一次巨大变化所推动。从计划经济下的责任会计至上,市场经济下的计划决策会计,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价值创造会计——环境进化不断带动学科进步,这是结论,也是规律。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以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为脉络,全面回顾和记录60多年来中国管理会计的变迁和发展,以期反思历史,更好地奔向未来。
1950 - 1991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期
这个阶段,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明确和建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结合我国经济政策的变迁史,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半阶段从1950 ~1978年,这个阶段是我国单一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是一个巨型企业,国营企业只是这个巨型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确定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企业充其量是一个“成本中心”,最多也就是一个“人为利润中心”。因此,成本及其考核是这个时代唯一可作为的事情。也是国家必然要重视的事情。这种对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这个阶段涌现出大量对管理会计的探索性应用,包括班组核算、经济活动分析和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
后半阶段从1979 ~ 1991年,这个阶段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的经济建设思维从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向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举,且市场经济的成分逐渐加强。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国家开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同时,结合经济责任制的贯彻和深化,厂内经济核算纳入到了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如责任会计制度等;另一方面,一批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有一定活力的国有企业涌现出来,并把目光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掀起了责任会计应用的高潮。
1951年
我国学习苏联的经济管理经验,开始实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但是,当时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内容还仅限于企业与车间两级核算,在车间核算的基础上,班组核算开始获得应用。班组核算将核算、控制、分析、考核融为一体,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实现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统一一体,解决了西方责任会计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是我国责任会计的萌芽。
《大众会计》创刊号发表了汪慕恒先生的一篇比较详细介绍成本性态及其与利润关系的文章 ——《固定支出与变动支出》。这是我国学术界首个有文献记载的对成本性态及其与利润的研究。 遗憾的是,该文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过了将近30年之后,这个问题才被作为一件新鲜事物引入我国。
1953年
开始推广“经济活动分析”。“经济活动分析”沿于前苏联,它是在计划与实际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经济活动的分析方法。“经济活动分析”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经营活动,与 “班组核算”一起并列为当时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两大法宝。
1960年
6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的内容也不断深化,责任会计实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班组核算的基础上,实现了资金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的办法。引入市场机制、设置厂内银行、实行内部价格、开展内部结算,使责任会计落到实处。
在这个时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应用是大冶钢厂推行的“五好”小指标竞赛,体现了“平衡计分卡” 的精髓,是我国企业早期对业绩评价应用的萌芽。
1978年~ 1979年
十年动乱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已经开始起步的责任会计实践完全停滞,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开始逐渐恢复。在这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就出自大庆油田。上世纪70年代末,大庆油田率先实行了“两统”、“五定”的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在我国企业中首家设立了内部结算中心,采用了内部支票结算方式,将二级、三级核算与油田财务处的一级核算紧密联系起来,将我国的责任会计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1980年
在当年的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已故的会计学家杨纪琬、阎达五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对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管理活动论在本质上强调会计的控制和监督职能,后经会计学界深入讨论,逐渐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概念,并将这种管理活动延伸到反映、决策、 预测等方面。
国家经委发布《全面经济核算暂行条例》,以整顿企业的内部管理,同年,成立了中国成本研究会。
1984年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学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企业,并在全国推行18种现代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决策技术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发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从局部方法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
同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对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成本管理责任制、 监督与制裁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
1986年
当年12月,财政部发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对成本核算的任务与要求、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生产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产品销售成本、成本核算的组织等做出规定。
1980年代后期
在这个时期,吉林省的工业企业在大庆油田内部结算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内部银行,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是我国责任会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
同时,首钢率先实行了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将承包上缴利润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一级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此举很快为其他企业所纷纷效仿,许多企业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了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是责任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又一重大突破。
总体来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高潮,同时,西方的作业成本法开始引入中国,在制造业企业中获得应用。
1992 ~ 2008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决策性管理会计体系发展期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建设成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那之前,管理会计应用仅侧重于企业内部,内涵也仅局限于责任会计基础下的成本管理,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竞争的兴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管理会计的内涵不再仅仅表现为成本管理,而是进一步改变为成本管理与资金管理结合,这个时期的管理会计开始由与市场杜绝的执行性管理会计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决策性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开始进入中国,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开始广泛开展, 信息系统在管理会计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在这一阶段开始萌芽和发展。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突破。在这一阶段的前期,出现了“邯钢模式”这一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典型案例;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出现了“海尔管理模式” 这一引起西方管理界关注和赞誉的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创新经典案例。
在这一阶段,以财政部、国资委为主的企业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办法,推动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
1993年
当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 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则”既对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做出了新的规定,尤其是明确了期间费用的概念, 也使得成本报表转变为企业内部报表。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由国家交由企业根据相关法规自行确定。“两则”的发布,标志着企业从此开始转变观念, 以市场为导向来构建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
宝钢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 在1993年至1994年初步形成了宝钢的预算体系, 设置了精英预算管理部门,并编制了第一本年度预算。1996年1月1日,宝钢正式实行标准成本制度。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本方法,以标准成本管理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全面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在宝钢获得逐步创立和实行。宝钢实践不仅是我国企业早期对全面预算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的探索应用,也是信息系统早期在管理会计领域中获得成功应用的典型案例。在同一时间,标准成本管理被国内许多企业所采纳,而全面预算管理也逐渐开始在一些企业得到应用。
1996年
当年,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模式,自那时起,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行业中有14 000多个企、事业单位,共10万余人前往邯钢参观学习。邯钢模式自1991年开始全面推行,在实践中大获成功。 它的可贵之处在于首次跳出了中国企业责任会计体系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了“以成本为核心的、 以市场为基础的、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综合企业管理系统”,作为上世纪末期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有评论甚至认为,“邯钢模式”表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6年被誉为上世纪90年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最为重要的发展之一的平衡计分卡开始引入中国,引起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体现战略导向的超越财务的绩效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自此开始了在中国企业进行推广、改良和应用的艰难探索之旅。
1997年
《会计研究》杂志开展“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有奖征文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
1999年
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推行 “全面预算管理”。自此以后,我国监管层对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重点由成本管理转变为预算管理。
同年,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在当年举办了全国性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在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
当年9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开始探索年薪、期股、期权等新型的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推动了全面预算管理以及新兴的业绩评价工具在我国的应用发展。
2001年
经济增加值(EVA)这一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在我国开始获得推介、研究和应用。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应用EVA评价上市公司,并以此作为进行投资的参考,随后,大鹏证券也在EVA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名为“创值”的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五粮液、托普软件开发公司等也开始尝试性的应用EVA指标衡量企业业绩。
2001年~ 2002年
财政部相继下发《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企业试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企业应试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
2003年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并于当年提出,将从2004年起,对直接管理的189户中央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此举拉开了国资委此后10余年间循序渐进推动国企从实行财务预算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系列举措的序幕。
第一本在国内著作并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平衡计分卡管理书籍《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在北京出版。同年,华润集团将平衡计分卡与原6S集团管控体系联接,成功建立了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工具的集团新6S管控体系,成就了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的经典成功案例。同一时期,有关平衡计分卡的研究、探讨和应用均呈现繁荣之势,本世纪初期,平衡计分卡在中国迎来了一次研究和应用的热潮。
2003年11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和会计学院联合主办了首届“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50多所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管理会计的国际性学术盛会,会议不仅就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等理论问题展开了探讨,还直入实践,就作业成本法、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做了深入探讨,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2004年
用友、金蝶、金算盘、浪潮、东软等国内软件厂商纷纷在同一时间发布集团财务管理软件或开展以集团财务管理为主题的活动,与此同时,国内IT传媒巨头计世资讯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财务软件正迎来第三次浪潮——集团财务管理软件。集团财务管理软件市场骤然升温,“集团财务”、“战略”、 “统筹规划”、“全面控制”以及“预算”等词汇闪现率大增。集团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自此开始加速,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始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应用深化。
2006年
全球最大的管理会计组织——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管理会计师组织。随后,其他国际管理会计组织也开始进入中国,开展资格认证考试及培训。国际管理会计组织的进入为中国管理会计人了解国际先进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另一个通道,进一步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2007年
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率先实施。“通则”对成本费用控制做出了明确规范,并首次要求国有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效果与效率。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应美国会计学会之邀参加其年会,并作了海尔管理会计创新的主题发言。这是我国企业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来自中国的管理会计创新实践。海尔独创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被欧美学者誉为是“未来管理会计的新出路”,赢得了包括管理大师加里·默尔、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内的西方学者的一致赞誉。《德鲁克的最后忠告》作者伊丽莎白·埃德沙姆在两次访问海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海尔创造了管理的标准。
2008年
作业成本法计算与管理被纳入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内容,标志着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已趋于成熟。
全面预算管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近30家中央企业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19家中央企业中,100% 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绩效等方面价值明显。
由北京元年诺亚舟、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办的“首届管理会计信息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我国首个汇聚官、产、学、研、媒精英群体, 共同关注和探索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的专业论坛。该论坛自2009年起更名为“中国管理会计论坛”,同时,创造性地启动了首个“中国管理会计最佳实践奖(MAP)”的评选活动。论坛的设立和举办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管理会计从此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2009 ~ 今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发展期
一场金融危机扯去了美国华尔街股东至上治理模式的华丽外衣。全球企业管理界的学者和实践者们开始反思传统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弊端,先行者们开始探讨和寻找能更好适应这个时代特征的管理模式。身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变革时代,要想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日增、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局面中谋取优势、脱颖而出,必须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战术经营向战略管理转变,即从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从简单资源整合向核心能力培养转变,从巧妙运作关系向系统管理战略转变,而管理会计正是帮助中国企业成功实现转变的一门科学。 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后呈现一派炙热繁荣之势,应用管理会计实现企业做强做优一时成为企业界的主基调。监管层频频出台政策助力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各类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与创新此起彼伏。在这个阶段,伴随着战略经营的思想在企业经营中占据主流,中国管理会计开始迈入“战略管理会计”时代,其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内容、多视角、多学科的创新时期,并将继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10年
当年1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要求从2010年1月1日起, 在所有中央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衡量指标。“办法” 的发布标志着中央企业业绩考核从此进入EVA时代。
当年12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尔集团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发起的“管理会计研究中心” 正式成立,一种由高校、企业、国际会计协会的合作方式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崭新模式。
2012年
当年3月,国资委启动为期两年的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并提出要以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管理信息化等13个方面为重点,扎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实现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是国家管理层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启动的最高规格的专项活动,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财政部起草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在会计制度中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大数据和云计算浪潮席卷至企业界和会计界, 推动管理会计进入技术云时代。当年9月,元年软件首次提出“云报销”理念,并推出国内首款基于云计算的报销系统。此后,更多软件厂商瞄准云时代的商机,一时间,管理软件行业风起“云”涌。
2013年
财政部多次在发言、发文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2013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该制度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入手,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其中,探索推进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是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先行探索,是财政部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
12月2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管理会计高层研讨会上,部长助理余蔚平进一步表示,财政部已将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2014年
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总结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草拟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于2014年1月28日印发并征求意见。
相关链接
财政部公开选聘管理会计咨询专家
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总结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计划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印发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和推动管理会计工作全面系统开展。 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共同推进。为此,财政部决定公开选聘一批管理会计咨询专家。
咨询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条件为:
1.管理会计理论界专家,应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长期从事管理会计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具有丰富研究成果和较大影响;
2.企事业单位专家,应长期从事单位的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具备丰富的管理会计经验,具有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在本单位担任分管会计工作的领导;
3.政府及监管部门专家,应长期从事管理会计及相关工作,具有研究、制定、宣传、贯彻相关会计规章制度的丰富经验,在本单位担任司(局)级以上领导职位;
3.中国佛教发展历程 篇三
石窟是展示佛教艺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佛教艺术往往通过石窟的雕刻、寺庙的塑像、壁画的彩绘,将佛教人物的各种形象以及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在展示过程中,承前启后,逐步形成完美的艺术造像群体。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一站。敦煌(莫高窟)历史长,历经朝代多,以雕刻、壁画文明于世,可称为中国石窟的历史长卷,云冈石窟是一朝之精华,以完美的石雕艺术文明于世,可称为中国石窟的佳篇,龙门石窟是继云冈石窟之后开凿的和云冈石窟是姊妹窟,可称中国石窟的继篇。这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各具特色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一)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还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
(二)云冈石窟是世界佛教雕塑艺术的博物馆。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龙门石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雕像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断。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窟龛约占10%。龙门石窟有着区别于其他两个石窟的显著特点。首先是龙门石窟形制比较简单,题材趋向简明集中,没有敦煌、云冈那种复杂的窟内构造,但却因洛阳与古今兴亡的政权中心、朝代更迭联系紧密,所以佛教文化的代表——龙门石窟也以一种雍容大度、华贵堂皇的皇家风范出现在世人面前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其次是与早期佛教艺术的神秘色彩不同,龙门石窟越来越呈现出世俗化倾向,在云冈石窟中主像大都威严、冷酷、令人望而生畏,而龙门石窟佛像大多已嘴角上翘,微笑于容,衣饰也有以前的偏袒右肩和通肩式,变成了汉化的褒衣博带式。最后是龙门石窟还荟萃了佛教个宗派的造像,还有的大量的碑刻石记。
二、佛教的传播发展与石窟的开凿
(一)敦煌莫高窟的开凿是汉地佛教的第一次繁荣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的开凿历经一千余年,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二)云冈石窟的开凿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开始
大同市在公元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封建统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公元446年,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病到,怀疑是因为灭法所导致的,非常后悔,所以就杀了崔浩。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云岗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三)龙门石窟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圆满结束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在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并组织修建僧庙、寺院,洛阳之南的伊水两岸大型龙门石窟群就始建于此。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35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大都集中在龙门西山之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开凿趋于衰落,沉寂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在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也多集中在龙门西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但到了武则天时期,开凿石窟的一部分才转移到东山。龙门唐代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龙门石窟从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到隋唐至宋等朝代,长达400余年,其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但同时,石窟、佛龛中的造像题记和碑刻,留下了多达3600多幅书法艺术珍品。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龙门二十品”便作为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作而成生魏碑体,其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龙门石窟表明了由丝绸之路传播而来的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圆满结束,他构建了中国石窟文化的总体面貌和态势。
4.中国家电发展历程 篇四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
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 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从五金电器工业局独立出来,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3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市场需求变化预测的指示精神,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这一年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万台,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厂家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从1983年起,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984年~1986年
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这是国家对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后形成了国务院以国发[1985]77号文件,批转计委、经贸委、轻工业部《关于加强电冰箱行业管理,控制盲目引进的报告》,确定了“七五”计划期间42个定点厂,引进规模为842万台。9月,电子工业部承建的23套卫星电视接收站全部开通,实收效果良好。年底,第一批采用国外技术设备生产的冰箱压缩机投放市场。
1986年,广州建成了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与此同时,北京也建成了从飞利浦设在意大利的“伊瑞”公司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这两个冰箱压缩机厂对保证发展冰箱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30日,经贸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包括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1986年10月1日起实行包修、包退、包换。10月,国家决定把彩电国产化作为重大项目列入“七五”计划。12月底,颁发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大会在上海召开,首推生产许可证制,当时共计43家企业和43个产品领取到生产资格证明。
1987年~1989年
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7月,中国彩电(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电)首次获国际金奖。同时,为表彰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家用电动洗衣机及其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励。这一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以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参展团的300多个家电制造企业参加了展览,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同年,琴岛—利勃海尔四星BCD-212升双门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双门冰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是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奖。10月,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结果揭晓,熊猫、金星、牡丹等58种型号的18英寸彩电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种型号22英寸彩电获一等奖。这次评比结果表明,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从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达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2月1日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管理,并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8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发布《彩电综合标准》,总共包括344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3个,行业标准171个,它的贯彻实施标志着中国家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1月,北京市利用外资建成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举行开工典礼,该公司是中国第一个被认证向美国出口的显像管生产企业。
1990年~1993年
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5月底,“第二届全国家电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0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最为宏大的展览会,展示了许多名优新产品,小家电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7月份,广东珠海压缩机厂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成功出口,这是中国压缩机行业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于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国“七五”期间规划的陕西咸阳、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4个项目全面投产,中国彩电生产配套能力大大提高。11月,“全国电子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杭州冰箱厂率先研制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制冷剂R500,并推出具有“除臭保鲜”功能的冰箱。截至1991年,已有23个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10月底,轻工业部召开“房间空调八五发展规划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房间空调发展规划。自此之后,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年底,企业调整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北京的白兰、白菊电器公司合并,成立兰菊电器公司;同月,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的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中国展区引人注目。4月,青岛冰箱总厂经过DNV国际专家严格审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认证。5月,“全国集成电路设计(ICCAD)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确定了集成电路定点设计单位的基本条件等。6月,青岛冰箱总厂上半年冰箱出口量达8万台,成为世界级供应商,同时成为亚洲地区出口德国市场冰箱最多的厂家;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该厂技术设备全部由天津空调公司提供,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了彩电行业生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的过程,提高了彩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这一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家电产品的开发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导作用,许多企业在开发低氟产品、加强电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万宝、海尔、长岭、华意等公司纷纷推出低氟冰箱产品。琴岛海尔集团推出变频式空调。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12月初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家用制冷CFC替代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替代总体思路和战略。1994年~1996年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小天鹅公司与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11月11日正式签约合资建立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12月5日,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同美国惠而浦电器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惠而浦雪花电器有限公司。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这一年,为保护大气臭氧环境而在冰箱行业开展的CFC替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约有30家冰箱、冷柜生产企业获得或申报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不少企业推出了无氟或低氟产品。洗衣机行业中,由济南洗衣机厂独家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局面已被打破,依靠引进技术,小天鹅、海尔、美菱和兰菊等企业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向大容量发展,容量已达5.5公斤。空调产品日渐成熟,有8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台,名牌产品正在形成。上海日立和沈阳华润两个压缩机项目在这一年投产,使空调主要配套件——空调压缩机的国产化配套能力大大增强。1995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和电子工业部联合发表公告: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大屏幕彩电已经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3月底在北京开幕的“1995北京国际家电展”集中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整体实力。1995年,中国家电制冷CFC替代工作进展迅速,全年家用制冷行业削减ODS物质比例达13.1%。5月,科龙公司宣布,容声全无氟节能冰箱技术通过国家科委鉴定。海尔、长岭、科龙、万宝等公司也已采用替代技术实现批量生产。利用微电脑技术武装家电产品成为潮流,继模糊控制技术成功运用于洗衣机中之后,华日推出了模糊控制智能冰箱。同期,第一台全塑外壳全自动洗衣机、洗衣脱水烘干三合一的滚筒洗衣机在海尔诞生。1996年1月8日,杭州西冷集团撤出“解百”和“新天龙”两大商场,在各方引起极大反响,有媒体用“专业市场和大商场叫板”来报道此事,反映出家电销售业态开始发生变化。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4月,国家“八五”重点特批建设项目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年产玻壳达到1100万只,产品质量和规模都进入国际前列。7月,TCL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成立了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TCL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和TCL(香港)电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先后与黑龙江牡丹江电视机厂、陕西西安如意电视机厂、安徽滁州电视机厂联合,组建了康佳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此后,广东惠州TCL集团与河南新乡美乐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四川长虹集团与长春电视机厂、南通三环电视机厂开展合作。其他企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势头也十分明显,科龙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先后在成都、营口建立冰箱生产基地;长岭集团和黄河机器制造厂联合组建长河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江苏黄河纽士威电器公司。
1997年~1999年
1997年2月,中国家电协会再次组团赴“德国科隆家电及用具展览会”参展,成交近5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一流家电企业首次在国外集体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实力。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会有24个省份展团、617个企业参展。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7月28日,国家计委发布了彩电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九五”发展规划目标,宣布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彩电工业体系,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名。10月,中国自主开发设计的首台超大屏幕(87cm)彩电在康佳集团通过了电子工业部主持的国家级设计生产定型。11月,16英寸彩色等离子显示屏由电子工业部55所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月,彩虹集团公司生产出中国首批40cm彩色显像管。
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月,中国第一条自主开发设计的超大屏幕背投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投产。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中国家电企业出口带来压力,但中国稳定的投资环境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许多跨国集团注资中国,第二次合资热潮再度兴起。家电业出现了向IT业注资的现象,成为股市一个新鲜话题。
1999年1月底,14个家电企业在武汉联合发表《自律宣言》,抵制近年来家电市场上出现的乱搞“排行榜”、“市场占有率”等变相评比行为,呼吁有序竞争。7月,“1999家用电器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家电业首次召开该领域的研讨。同月,国家环境护总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签订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氟利昂替代广泛商业化障碍消除项目》(GEF项目)。9月,“1999中国家用制冷工业CFC/HCFC替代及节能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家电行业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召开该专题的研讨,标志着中国冰箱、冷柜、冰箱压缩机行业的替代工作已经进入尾声。10月1日起,国家轻工业局禁止生产浴用直排式热水器。年底,“第五次维也纳公约缔约国保护臭氧层会议”以及“第十一届破坏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公约缔约国会议”在北京召开,就保护臭氧层问题签署了《北京宣言》。1999年,信息家电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彩电业密切相关的“机顶盒”产品,可上网的冰箱、微波炉等新产品话题不时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开展了农村家电市场调查,农村家电市场备受关注。
2000年
进入新千年之际,一股投资互联网的热潮在中国大地兴起,家电行业表现得甚为积极。海尔、美菱、美的、春兰、TCL、乐华、科龙、小天鹅、长虹等纷纷宣布介入互联网,进军电子商务。新千年的家电价格战如火如荼。3月,海信空调首先降价引发大战;随后,海尔、格力、科龙、美的等6家空调企业组建反价格战联盟。而刚到5月,科龙就宣布大幅下调空调价格,6大空调企业反价格战同盟瓦解,空调价格陷入混战。与此同时,彩电价格也一降再降:6月,康佳、TCL、创维、海信、熊猫等国内9家彩电企业发起首届中国彩电峰会,制定彩电最低零售限价。7月,厦华、熊猫纷纷突破最低限价,彩电联盟不攻自破。8月,规范彩电市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彩电联盟的限价行为与《价格法》相抵触。随后,康佳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大幅降价,彩电价格战愈演越烈。6月,中国9家彩电企业决定联手应诉欧盟反倾销。9月,在上海举行的“2000年中国家电技术大会”在业内引起积极反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00年有23家家电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2001年
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中列入了“数字电视标准研究制定专项”,数字电视标准制定进入实质阶段。
10月,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成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年底,信息产业部召开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会议,成立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工作组。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而且,几乎所有洋品牌开始大幅降价,抢占中国家电市场份额。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信息家电已取得明显进展。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
2002年
2002年中国的家电企业频遭专利之困。3月,以汤姆逊为代表的1C、以飞利浦为代表的3C、以东芝为代表的6C等多家DVD制造商结成联盟,向中国DVD企业索要专利费,继而欧洲汤姆逊要求中国彩电企业支付专利技术费用。3月,信息产业部召开彩电企业座谈会并出台《关于促进我国彩电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彩电行业发展指明道路。国内外彩电品牌开始将经营重心转向高端的平板电视市场。长虹继续打造自己的背投帝国,TCL、创维几乎同时宣布将PDP电视价格大幅下调,随后LG、三星也跟进;液晶电视也不断突破尺寸和价格的极限,上广电宣布制造出40英寸的液晶电视。市场和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高度关注。4月初,“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推广会”召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将原有认证制度统一为“中国强制认证”(简称CCC),进入统一目录的产品将于2003年5月1日起强制实施CCC认证。2002年,家电行业内的重组和整合趋于活跃,企业间资源共享的合作在加强,非国有资本显得非常活跃,国有资本在家用电器行业的比例在减少,外资的独资倾向在增强,民营资本的扩张在加剧。
2003年
2003年,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家电成本上升。SARS病毒肆虐,引得健康家电风行。5月1日起,根据国家规定,绝大多数家电产品开始实行CCC认证,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中国彩电在这一年遭受美国反倾销挫折。5月,美国五河电子公司与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及电子产品、家具和通讯国际工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向美国出口的彩色电视机的反倾销诉讼。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出口美国对美国彩电产业造成“实质性侵害”做出了肯定性初步裁决。11月,根据初裁结果,国内彩电企业海尔、海信、康佳、创维、长虹、SVA、TCL、厦华等企业的税率为27.94%~78.45%不等。6月,格林柯尔成功入主美菱。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下调了出口退税率。11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实施,将冰箱按能耗分为5个等级。2003年月12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浙江省、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试点省市,并且开始着手起草制定《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2004年
中国家电业在2004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并购风潮。3月,南京斯威特集团入主小天鹅集团;9月,斯威特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主业;9月,格力电器收购母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持有的下属4家子公司的股权,结束了格力集团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父子之争”;10月,陕西彩虹集团入主厦华电子,新加坡丰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接盘新飞;11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华凌;12月,美的集团收购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股权。这一年,其他方面也并不平静。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决从中国进口的特定种类彩电确实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国商务部发布行政命令,开始正式向中国有关彩电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中美反倾销诉讼以中方败诉告终。2月,格力与国美之间的对峙引发国内最大规模家电企业和连锁渠道之间的争战。5月,在“2004年中国国际家电展”上,几乎所有中国主流家电品牌及著名外资品牌同台较量,展示了最先进的家电产品和技术。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起草并公布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同时在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12月11日,WTO规定的中国零售业保护期结束,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国家对部分进口薄板征收反倾销税,令进口冷轧板价格普涨。2004年家电生产资料供应状况全面紧张,塑料、钢材、铝材、铜材价格全面上升。成本上升、能源紧缺和激烈的竞争让家电业进入微利时代,家电企业明显分化,部分无力维持的企业开始退出市场。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直接挂钩,人民币对美元约升值2%,这一政策及其日后的升值预期令利润微薄的家电企业有些担忧。8月,欧盟WEEE指令生效,对中国家电出口带来新的压力。6月,为应对即将于8月生效的欧盟WEEE指令,“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DVD标准之争愈演愈烈,2月23日,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EVD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然而仍有长虹、夏新宣布支持HD-DVD阵营。5月,蓝光阵营在东京召开第二次全体大会,蓝光阵营的索尼称正在和HD-DVD阵营东芝就新一代光盘标准进行谈判。这一年,格林柯尔系分崩离析,顾雏军受到指控。4月,科龙电器公布了亏损6000万元的2004年年报后,证监会开始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格林柯尔旗下的五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与其划清界线。科龙于9月被海信收购,美菱于11月被长虹收购。渠道方面,7月,上海永乐收购灿坤国内32家门店,成为与国美、苏宁平起平坐的全国性电器连锁企业,家电连锁企业三强鼎立格局形成。2005年被称为“平板电视年”,平板电视销售开始爆发,进入普及阶段。能效标识管理制定的实施,也让2005年的冰箱、空调市场成为“节能高效”年。前几年历经惨死竞争的空调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格力、美的、海尔等主流品牌纷纷扩大生产能力。
2006年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4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与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电子行业标准,其中包括液晶、等离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阴极射线管、阴极射线管等6项数字电视显示器类高清标准。企业成为国家标准制定的主体,5月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家电业公开征集8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此外,一系列家电相关法律法规出台。8月,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草案》并公开征集意见;同月,中国能效标识专家委员会和能效标识诚信企业联盟成立。10月,多部委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月,第二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出台,洗衣机和单元式空调等将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1日欧盟RoHS指令正式生效,要求在八类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6种有害物质,并规定了在均质材料中的最高限量。同时,行业整合继续。5月,国际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控股五星电器。7月,国美完成对永乐电器的收购。12月,无锡仲裁委员会裁决南京威斯特集团收购江苏小天鹅集团的行为无效,无锡国资委收回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年底,54款EVD新品上市,EVD产业联盟发表《北京宣言》,宣布“2008年EVD基本替代DVD”。12月20日,GEF中国节能冰箱项目在北京隆重举行总结大会。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经过该项目的实施,中国冰箱产品能效水平提升了28.7%,大大超过了原计划10%的目标。2007年
节能环保成为主题。1月,5部委联合签发的“禁氟令”7月1日正式实施。3月,洗衣机被要求粘贴能源效率标识,否则将不允许上市。同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中国家电业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发展。4月,长虹集团与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这是中国第一条本土投资的等离子屏生产线。6月,中国大幅下调家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接近50%。12月,国美电器通过独立第三方,取得了大中电器的独家管理和经营权以及对大中电器股权的独家购买权。12月1日,《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意见》实施。12月底,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为扩大内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拟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展开“家电下乡”试点。曾经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白色家电行业,2007年上演了一场翻身大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使2007年家电内需市场快速增长,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及相关产业尤其红火。2008年
1月,“家电下乡”正式启动,海尔、海信、长虹、康佳等品牌成为该计划的首批中标企业。同月,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发展。1月底,第三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发布,冷水机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五类产品6月1日开始必须粘贴能效等级标识才可以销售。3月,国美电器曲线收购三联商社。4月,《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出与之配套的46项国家标准。同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小天鹅。5月,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
中国家电发展历程及其启示(2009-09-24 09:39:14)转载 标签: 家用电器 发展历程 技术委员会 小家电 中国 杂谈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冰箱;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家用洗衣机;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国家成立家用电器工业局,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
1983年,轻工业部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
1987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1988年12月13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1992年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
1993年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
1997年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2007年,节能环保成为主题。
2008年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从中国家电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1、小家电是发展的趋势;
2、节能是发展的趋势;
3、环保是发展的趋势。
5.中国话剧发展历程 篇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样式。为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被称为话剧。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
新剧时期: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这种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舞台剧被称为新剧,后又称文明戏。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
爱美剧时期: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人对新剧启发民众觉悟的力量给予特别的关注,推崇介绍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1919年胡适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他们主张的代表。同时,陈大悲、欧阳予倩等人响亮地提出“爱美剧”——非职业戏剧的口号,先后成立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田汉),《三个叛逆的女性》(郭沫若)、《一片爱国心》(熊佛西)、《泼妇》(欧阳予倩)、《一只马蜂》(丁西林)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为中国话剧建立了重要的文学基础。1922年留美专攻戏剧的洪深回国参加戏剧协社,针对文明戏的不良习气,从剧本、舞台纪律、导演制建立等方面大胆改革,推行男女合演,从而形成完整的话剧艺术体制。1925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成立,为话剧人材的培养提供了一块阵地。田汉主持领导的南国艺术运动,最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新兴话剧的精神。1924~1930年先后上演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剧目,培养了陈凝秋、陈白尘、赵铭彝、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一批艺术骨干。1929~1931年欧阳予倩主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戏剧》刊物,组织演出《怒吼吧,中国》等几十个剧目。欧阳予倩、洪深、田汉被公认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1928年洪深创意将英文Drama译为“话剧”,区别已陈腐的“新剧”,中国话剧从此定名。
左翼戏剧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1931年1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从此中国话剧进入以左翼戏剧运动为主的发展阶段。左翼“剧联”总盟设在上海,领导北平(今北京)、南京、广州、杭州等分盟,建立50多个左翼剧团,演出《血衣》、《乱钟》、《怒吼吧,中国》、《香稻米》、《回春
之曲》等大量进步话剧,涌现出夏衍、于伶、陈白尘、宋之的等一批新剧作家以及章泯、金山、赵丹、舒绣文等舞台艺术家。1935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成立,演出《娜拉》、《钦差大臣》、《大雷雨》、《武则天》、《太平天国》,40年代剧社演出《赛金花》等大型剧目,舞台艺术水平大大提高。1934~1937年青年剧作家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问世;1933年中国第一个营业性剧团中国旅行剧团诞生并坚持14年之久;1932~1937年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在做话剧尝试;“红色戏剧”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革命根据地十分活跃,演出《二七惨案》、《八一南昌起义》、《我——红军》等几百个剧目,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士气。1935年在南京成立国立戏剧学校,以后14年中培养学生千余名,演出独幕、多幕剧近180出,活动遍及苏、湘、鄂、川等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话剧开始了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1937年“七七”事变后,戏剧工作者8月7日在上海上演《保卫卢沟桥》,并迅速组成13个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战。1937年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1938年夏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下,汇聚武汉的进步戏剧工作者组成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1个孩子剧团,分赴各战区,与各地自发组织的演剧组织及抗日根据地的话剧演出相结合,宣传演出遍及全国城镇乡村,形成空前大普及的壮阔局面。1938年10月第一届戏剧节上演曹禺、宋之的编剧的《全民总动员》,轰动一时,可谓这时期剧目的代表。1939年后话剧运动重心开始转入城市,中国万岁剧团、中电剧团、中央青年剧社等有影响的专业剧团在重庆成立,话剧演出剧场化。《一年间》(夏衍)、《国家至上》(老舍、宋之的)、《夜上海》(于伶)、《雾重庆》(宋之的)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1941年成立的中华剧艺社、1943年成立的中国艺术剧社带来营业演出的新特点。从1941年至1945年重庆各剧团连续演出《屈原》(郭沫若)、《北京人》(曹禺)、《天国春秋》(阳翰笙)、《法西斯细菌》(夏衍)、《戏剧春秋》(夏衍、于伶、宋之的)等剧目150余台。1944年2~4月,广西桂林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28个文艺团体演出话剧27台,是一次话剧艺术的大展览大检阅。在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西北战地服务团和大量的文工团、怎么,给个拒绝的理由也好呀宣传队活跃在农村、部队,《流寇队长》(王震之)、《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等)、《李国瑞》(杜烽)等剧目,突出表现了中国话剧的战斗传统。解放战争时期,话剧活动处于低潮。《清明前后》(茅盾)、《升官图》(陈白尘)、《丽人行》(田汉)的上演是这时期的重要收获。
6.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篇六
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数情况是作者心目中几个人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虚构性是它的本质,新奇是它的防腐剂,通过故事反应组综合创作思想是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几千年曲折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后来辉煌的成就,它比诗歌散文晚熟,略早于戏曲。古代小说坎坷的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终于使得它有了成就辉煌的那一天。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叙述。
一、先秦两汉时期-------萌芽期
古时,人类思想蒙昧,巫术盛行,神话鬼怪由此而生,开始了古代小说的萌芽。中国神话自成体系,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些简单的思想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了小说的基础要素。如果说神话是人们迷信思想的产品,那寓言的产生则是人类的自主创作的杰作,相对于神话,寓言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理的,用生动的故事来向人们说理,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寓言短小精悍又富有讽刺力量,他夸张的写法,讽刺的艺术,均作为后世小说发展的营养而被汲取。萌芽时期小说的高级形式,就是传记文学和野史,如《史记》,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而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其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特别是其列传部分更是纯粹以突出人物性格为主,本纪里面如项羽本纪也把书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脱出了历史的枯燥。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二、魏晋南北朝--------童年期
这个时期小说的发展走上了两条路,志怪和志人,志怪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志人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
志怪小说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传承古代神话及思想,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缓慢,战乱频繁,人们对生活充满恐惧紧张感,希望通过怪力乱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得到自己精神的寄托。而志人小说则是在当时注重清谈的风气上形成的,这种被称为笔记体小说的个人创作,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作者主观的创作因素,和志怪小说一样,两者都是单纯的搜集并记录听到的一些事,而没有自己进行再创作。
这个时期小说虽然已经被人们公认为一种文体,不再是小说家言那样的待遇,然而这个时候小说的发展却非常缓慢,童年时期的小说,只是一些文人搜集整理记录不属于自己创作的故事、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期的小说也有一定的优点,就是他搜集的故事为以后的小说家创作提供了素材。
三、唐五代时期-----成熟期
唐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它创造出的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唐诗发展到了它的辉煌时期,散文也是登峰造极,在小说方面也是焕然一新,唐人开始了有意识的创作小说。虽然粗涩然其中也不乏精品。唐代小说的成就,在唐代传奇上集中体现。《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霍小玉传》等作品,无不看出作者已经是有意识的的在创作小说了。这时候的小说,从结构上来说已经成为真正的小说了,从鬼怪奇人轶事转向了现实生活,使得小说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作者在创作时候就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内涵,小说家的创作空间得到了扩大,思想意识更加开阔。唐代传奇也有他本身的缺陷,简单列举如下。
1、文言文小说文言文苦涩难懂,下层百姓难以理解,因此流通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篇幅短小,很多小说是一人一事,只不过是详细的叙述了一个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的结合,篇幅普遍短小。
3、虽有精品然不乏许多滥作,唐传奇中很大一部分故事千篇一律,很多小说看开篇就知道了结局。
四、宋元时期---发展转折期
小说发展到宋代,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从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来看,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记体,这是唐人小说的延续;二是笔记体短篇,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代传奇多写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等。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宋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
从白话文小说发展历程看,白话小说无疑是在宋朝开始发端的,话本就是说书人的底本。最初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流传,也就是一人讲,大家听,如此自然只能是白话文了。今天我们经常听到说书的开篇就说“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当时的情况。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代话本分两类,一类是讲故事。多是短篇=,称为话本。一类是讲史,篇幅较长,称为平话。
五、明清时期---高潮期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代的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而冯梦龙更是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拟话本,两者合起来称为“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与之几乎同时期的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相比,“三言”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内涵上都比“二拍”进步的多。然“二拍”也有它的优点,一方面它是属于个人创作的拟话本,另一方面是它里面的抒情写景颇有新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明末清初,在 “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天然知叟” 《石点头》、李渔的《十二楼》等。
明代,是小说史上的伟大时代,那就是长篇小说的诞生。《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作,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把中国古代小说推向了最高潮,在短篇文言方面,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结晶。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其中最为出彩的是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爱情故事。同时书中的批判讽刺因素也占据很大比的重。
《儒林外史》的问世,把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在此以前,虽不乏有讽刺的文章,然而却都是欲说还休,没有一部称得上是讽刺小说的样板。而《儒林外史》,恰恰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它的创作,在“四大奇书”另辟了一条蹊径。它直接影响了晚期谴责小说的发展,他的艺术成就,直到今天都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与《儒林外史》不同,《红楼梦》的问世,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和成就。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与以往的小说不一样,它在民间及士大夫间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以致当时评论红楼蔚然成风。更甚的是,因为两个文人对里面人物形象的观念有偏差而几乎反目,遂相约终生不对谈红楼梦而传为佳话。可见其创作艺术性的深远宏大。“红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作品,它当之无愧。
晚清基于社会现实,小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上求变图存的社会风气,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晚清小说比起明代和清初期都显得很薄弱。
7.浅述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历程 篇七
中国现代美术的现实主义作品正是由新兴版画开拓的, 它以崭新姿态出现在艺坛上, 发挥了特殊的战斗作用。把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也是从新兴版画开始实践的,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
抗日斗争生活使艺术家成为战士, 艺术作为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版画家们到了40年代, 更多地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发挥艺术的政治作用, 在这一点上又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延安木刻是这种进步的突出代表。古元的《减租会》、彦涵的《抢粮斗争》、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胡一川的《牛犋变工》;罗工柳的《马本斋将军的母亲》, 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斗争生活, 而且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翻身作主人的劳动人民成了画面的主人, 这一点也是与过去表现劳动人民题材的美术作品的不同之处。
新兴版画在画面当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劳动人民, 首先迎来了人民美术的诞生。这种质的飞跃首先由新兴版画来实现, 与当时的战争环境、物质条件十分困难, 没有条件从事大幅的油画和国画有一定的关系。新美术到延安时期有了质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由新兴版画来完成的, 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艺术不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 版画家关注的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另外从艺术形式方面来考察, 新兴版画也是从借鉴外来形式转向了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鲁艺”木刻工作团率先向民间美术学习, 古元、彦涵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之后, 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得以突破, 他们的实践体现出深入生活的重要, 在他们投身于火热斗争生活之后, 从观察、体验当中认识了解生活, 捕捉形象, 创作了题材鲜明的好作品。
全国解放后, 客观形势起了巨大的变化, 版画家进入统一的全国美术家组织, 为工农兵服务成为创作的目标和方向,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版画成主要借鉴对象。五十年代初期的我国版画, 更是明显地打上以上诸方面影响的烙印。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新社会的新人新事以及带有鼓动宣传性的作品, 构成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的基本内容。其最大特点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对生活基础的重视以及对群众欣赏观点的适应。因而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大多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 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俗易解的表现形式, 使版画能拥有更多的观众。
十年动乱时期, 文艺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版画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 是新兴版画的转型时期。文艺事业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版画由于有三、四十年代较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对西方新潮艺术的冲击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积极的影响是促进了版画在题材主题和形式风格以及艺术语言方面的丰富多样。
新时期的版画创作, 已不是木刻的一统天下, 石版、铜版、丝网版、石膏版及其它综合版在创作中被广泛运用, 其制作技巧之精到与艺术语言的纯化, 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新的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 扩大了版画品种的范围, 各种表现手法的尝试使版画突破了以写实为唯一途径的表现模式, 出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各种表现方式的作品, 而新的制作技术和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索创新, 成为版画家刻意追求的中心。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家主观创造精神以及版画本身艺术特点的充分发挥, 是新时期版画前进的重要标志。
新时期的版画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那种疏离生活、淡化主题思想的倾向仍然是与其它文艺部门共同存在的问题。版画家缺少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雄厚的生活积累, 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是版画难得有激动人心的力作产生的重要原因。现在是文艺创作条件最好时期, 是“艺术民主”与“创作自由”畅行无阻的时期, 是“画什么”和“怎么画”不受任何约束和干涉的时期, 关键就在于版画家的主观努力。我并不对版画的现状抱消极态度, 不存在所谓“版画危机感”, 并一直认为, 近二十年来的版画基本上仍是沿着正常、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主流是好的。我们应该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行动上的急燥性, 以更冷静、更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位。更好地发扬三、四十年代版画家关注社会现实、参与革命实践的战斗传统;学习五、六十年代版画家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八、九十年代版画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 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 齐心协力使新兴版画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中国版画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是古复制版画, 直至1931年后, 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 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新兴版画不同于古复制版画, 在中国美术史上仅七十年历程。新兴创作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 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
关键词:新兴版画,延安木刻,历程
参考文献
[1]罗工柳.鲁艺木刻工作团在敌后方, 原载1960年第23期《版画》, 收《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
[2]鲁迅.“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M].
[3]陈琦.技巧只是精神的载体[J].中国版画, 2000.
8.伊斯兰金融于中国发展历程初探 篇八
关键字:伊斯兰 金融 中国
一、伊斯兰金融发展的背景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范围内多数多家经济遭受重创。中国亦不例外,很多小企业关门大吉,失业率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在此次危机中,美国有七十多家银行难逃破产厄运。但与此相对,伊斯兰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无一破产。自此之后,伊斯兰金融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伊斯兰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背景
伊斯兰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都是从伊斯兰教义中获得。伊斯兰教义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奋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才是正当的。伊斯兰金融是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条件下,金融和伊斯兰教义二者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金融模式。伊斯兰金融产品只有在伊斯兰教法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够发展。伊斯兰金融机构的业务以及产品是否符合伊斯兰教法,会由伊斯兰世界的金融监管体系对其加以判断,从而保证其符合伊斯兰教法不致于越踞。伊斯兰教义禁止靠投机行为不劳而获,所有不当的得利方式都是不被允许的的。“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伊斯兰复兴思潮涌现,利息禁令曾一度加重。
(二)政治背景
第一,宗教信仰对于增强种族的凝聚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二战之后伊斯兰复兴思潮兴起,伊斯兰文化在阿拉伯国家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各个国家纷纷将伊斯兰教运用到政治当中作为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手段,这对于伊斯兰金融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第二,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的变化促进了伊斯兰金融的产生以及发展。第三,国家政府对于伊斯兰金融发展所持有的态度将会对其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经济背景
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产油国为了维护本国在石油进出口中的利益,开始积极的发展伊斯兰金融。截止2007年底,伊斯兰国家的GDP总量约占全球GDP总量的10%左右。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伊斯兰金融机构排行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金融机构所经营控制的资产为6000多亿美元。全球的穆斯林人口在全球人口当中排名第二,伊斯兰金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伊斯兰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伊斯兰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最早于2007年出现于香港,之后约在2009年进入台湾。我国内陆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最早的地方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一)香港
伊斯兰金融在我国发展最早的地方是香港。在香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人数不多。但是为了同新加坡争夺亚洲金融中心这一位置,香港也开始着手发展伊斯兰金融。2007 年 8月, 在香港金管局的准许之下,丰隆银行在香港分行账项下,另设经营伊斯兰银行业务窗口的申请建议,已取得许可和批准,是香港首次推出伊斯兰银行窗口服务.2007年11月,丰隆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行了首只针对零售投资者的伊斯兰基金。同月,恒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一只伊斯兰基金,首月就募集到6500万美元。2008年初伊斯兰金融论坛在香港举办,其举办目的是促进伊斯兰金融平台在香港的发展。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发言时表明,香港金管局已申请加入伊斯兰金融服务委员会,决心在香港加大力度发展伊斯兰金融。为了配合伊斯兰债券的发展,将对税制进行修订。
(二)台湾
相对于香港来说,台湾起步较晚。2008年末台湾宝来投信欲与新加坡星展集团就成立一家的合资公司,旨在发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宝来投信计划2009年第一季度在新加坡通过该合资公司推出一只上市交易基金。其中不包括金融类股,原因来自金融公司运营中通常存有违背伊斯兰法律的利息支付行为。台湾证劵交易所自2009年起和英国《金融时报》合作,编制了一套《台湾伊斯兰指数》,其成份股包括中华电、远传台塑等68档重量级各股。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
2009年12月24日,宁夏银行试点开展伊斯兰银行业务在银川正式启动。在此之后,宁夏银行设立了伊斯兰金融事业部和伊斯兰金融服务窗口,还设立由熟悉伊斯兰教义和伊斯兰商法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宁夏银行伊斯兰金融咨询委员会,其职责是审核伊斯兰金融产品是否符合教义。当今开展的伊斯兰银行业务按照伊斯兰金融法则,不再收取利息,而是进行分红或收取手续费。这些目前也仅限于国内业务,还没有相关的海外业务。
阿拉伯地区是伊斯兰金融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伊斯兰金融较为活跃的区域。近年来,宁夏加强与阿拉伯地区国家的合作,力争建伊斯兰金融中心。2012年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中阿金融发展战略框架倡议》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逐渐拓展到金融领域。2012年9月10日,《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同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意味着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试验区,这是全国首个以整省域为单位的试验区。同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之后,宁夏回族自治区被批准可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13年9月,中阿博览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中阿展馆开放3天销售额突破500万。其中银川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展位,每天接待顾客超过3万人次,日平均销售额达65万元,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三、伊斯兰金融与伊斯兰教义
伊斯兰金融的发展必须符合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义认为交易目的不能以纯粹的盈利为目的,而应该是出于购买产品、修建房屋等明确的目的。股票以及期货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在伊斯兰教义中是被禁止的。
nlc202309021328
(一)基金与伊斯兰教义
伊斯兰基金有以下两方面的特性:第一,按照伊斯兰教义,在伊斯兰金融中,基金只能投资股票。伊斯兰教法认为和利息相关的投资活动都是被禁止的。像赌博、酒店、猪肉、烟草等都属于不正常的金融活动。第二,一些比较常见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债券等,在伊斯兰基金中也是被禁止的。“期货交易”在伊斯兰的教义中是被禁止的,“从事期货市场交易”这种职业在伊斯兰教义中也是不合法的。
(二)利息与伊斯兰教义
在伊斯兰教义中,明确规定利息是被禁止的。真主的使者把利息列为大罪之一,并且诅咒所有经营利息者,无论是在何种状况下经营利息。据扎比尔(愿真主喜悦之)传述:“真主的使者(愿真主福安之)诅咒吃利息者、支付利息者、写利息凭据者、为利息作证者……他们的律例都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在伊斯兰教义中,利息是不被允许存在的。
伊斯兰教义认为,利息不是劳动所得,而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不义之财,它会加重人们对钱财的贪婪。同时认为利息会疏远亲友,扩大贫富差距。伊斯兰教义认为,收取利息者会受到真主安拉的惩罚:“真主褫夺利息,增加赈物”。
(三)保险与伊斯兰教义
当今社会,保险已经作为金融产业的一部分蓬勃发展起来。缴纳保险从而获取保险赔偿在传统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金融方式。在伊斯兰社会中,对于保险是否符合伊斯兰教义有着不同的声音。
托靠是伊斯兰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真主说:“你们只应该信托真主,如果你们是信士的话。” 伊本.盖伊姆说:“仆人的灾难要么出于未获引导,要么出于不托靠真主。如果能同时具备引导和托靠,就具备了真正的信仰。”在托靠中,应该采用合法的方式,穆圣说:“你们可以服药治病,但不可采用非法的东西为药引”。在伊斯兰的教义中,倘或采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利,将会受到惩罚。采用合法的手段获利,将会免遭灾难。先知穆圣说:“一切行为,全凭举意。每个人将得到他所举意的结果。” 在伊斯兰教义中,判断“保险”是否合法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为盈利,且款项是否是由行善者捐赠而成。参与者捐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伊斯兰教义认为付出想要得到回报是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
四、伊斯兰金融体系的特点
随着伊斯兰金融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基金、债券以及保险等在伊斯兰金融活动中开始逐步萌芽并出现发展良好的态势。据恩永公司日前发布的《世界伊斯兰银行业竞争力报告2013》,全球伊斯兰银行业资产预计将由2011年的1.3万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8万亿美元。伊斯兰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遵从伊斯兰教义
在伊斯兰金融活动中,投机行为、利息都是被禁止的。另外,赌博、色情、烟草以及猪肉等产业也是违反伊斯兰教义的。专门的机构会对伊斯兰金融活动进行监督,避免他们违反伊斯兰教义。
(二)经营模式分为两种
伊斯兰金融有两种经营模式:损益分享模式与非损益分享模式。损益分享模式多采取两级损益分享模式,即负债面以及资产面。非损益分享模式对应产品包括成本加利润销售合约和租赁合约等,包括分红制、加价制等。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以有形资产为基础
按照伊斯兰教义的规定,只有按照实实在在的目的进行的金融活动才是符合伊斯兰教义的。由于受到伊斯兰教义的指引,伊斯兰金融机构多以有形资产为基础。那么在全球性的金融活动中,伊斯兰金融机构受到的市场波动相对于传统机构较小。
五、伊斯兰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一)伊斯兰银行的建立
我国目前的伊斯兰银行发展模式主要是在银行内部设有专门的伊斯兰窗口,从而向
从事伊斯兰银行交易的穆斯林提供服务。随着伊斯兰金融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各项业务的增多,交易量以及客户数量的增加,专门的伊斯兰银行的建立将是伊斯兰金融蓬勃发展的必要保证,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伊斯兰金融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伊斯兰金融目前已经不再局限于银行业,其发展模式以及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遵守伊斯兰教义的情况下,多种伊斯兰金融产品开始产生并不断衍生其他金融产品。伊斯兰债券以及伊斯兰基金等伊斯兰金融产品同传统的金融产品不同,他们是在伊斯兰教义约束下的遵守伊斯兰教法投资原则的金融产品。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要求,伊斯兰金融产品必将会更加多样化。
(三)加入国际性伊斯兰金融组织
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08申请成为伊斯兰金融服务委员会,后正式加入成为会员。伊斯兰金融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因此对于其规范性要求更加严格。随着中国伊斯兰金融和全球伊斯兰金融发展关系的日益密切,加入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伊斯兰金融组织,必将会让我国的伊斯兰金融在前进的路上走的更远。
六、对于在中国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建议
我国发展伊斯兰金融,有利于和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国家保持友好的关系,同时对于我国引进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的石油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伊斯兰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完善与国外伊斯兰国家进行金融合作机制
应该对伊斯兰金融发展的方式、特点以及伊斯兰教义进行研究,我国应同国外伊斯兰国家加强合作,深入学习国外伊斯兰金融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国伊斯兰金融在国际市场上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独立的金融系统
伊斯兰金融有其独有的特点,与现行的中国银行管理系统不能相溶。因此发展伊斯兰金融,必须在中央银行之外另设管理体制。在我国当今的传统银行体系中,银行的资金交易直接对应实体资产是不被允许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穆斯林国家的投资商将会有所顾虑。
(五)培养专业人才,弥补我国伊斯兰金融人才缺口
伊斯兰金融在我国的发展,首先需要人才的配备方面的完善。在此方面我国还需要加快步伐。只有拥有相当数量的熟知伊斯兰教义、深入了解伊斯兰金融模式以及产品的人才,伊斯兰金融在我国才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伊斯兰金融体系形成的市场基础与金融特性研究[J].金融观察,2009(6).
[2] 《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08]
[3] 《香港报摘》--信报2008年8月18日(P03版)
[4] 谢少萍、石婵雪.伊斯兰金融:危机后扩大投资亚洲[J],第一财经日报,2009.
[5]苏勇鹏.香港伊斯兰金融起步[J].金融实务,2008(3).
[6] 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布哈里辑录.康有玺译,香港基石出版有限公司, 2008年4月
【中国佛教发展历程】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献06-24
佛教图书馆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尝试07-17
藏传佛教的宗派发展09-05
隋唐佛教文化发展论文10-06
中国小品发展历程09-16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07-26
mooc在中国的发展历程07-11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