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主题活动方案(共8篇)
1.中学主题活动方案 篇一
xx中学XX年“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方案根据上级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制定《xx中学XX年“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以创建“和谐校园”为载体,切实加强对学生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避险自救能力,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二、活动主题“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三、活动时间XX年3月7日至3月31日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营造“安全教育月”环境氛围。在校门口悬挂醒目的以“安全教育月”为主题的宣传横幅标语,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教育专栏,各班出一期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学校发放一份安全告家长书,营造“安全教育月”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1、组织开展一次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演练活动要做到事前有计划、有预案,事后有评估、有总结,通过演练活动使学生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
2、进行一次专门安全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安全知识征文比赛、观看安全教育片、举办安全主题班会、出版班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组织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应急避险能力。
3、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其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学生思想行动之中。对学生提交的安全隐患排查结果进行认真核查并及时加以整改。
4、组织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排查出的各种隐患,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开展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活动。要通过“安全教育月”活动,在教职员工中间,组织开展以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防范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活动,并将培训情况记入档案。
五、具体活动安排 序 时间 活动内容形式 活动地点 参加对象 负责人 备注 1 上旬 校园安全大检查 全校 保卫管理人员 xx2 14日 国旗下讲话 校内小广场 全体师生 xx3 15日 宣传横幅标语 校门口xx4 15日 安全教育系列挂图 小广场宣传窗团总支5 15日 主题班队会 各班级 各班学生 班主任6 16日 安全隐患排查作业 全校 全体学生 班主任7 17日 观看安全教育片 一层多媒体教室 初一学生 年段长8 23日 班级板报 各班级各年段长9 24日 安全知识征文比赛 各班级 初一二学生 语文组10 28日 安全告家长书xx11 29日 应急疏散演练 教学楼 全体学生 领导小组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务求实效。要把“安全教育月”活动,作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必要措施,认真抓好,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要围绕活动主题,开足上好安全教育课,认真组织好应急疏散演练;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有效整治安全隐患。
(三)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要以活动促工作,以点带面,以月促年,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四)总结经验,深化活动。学校将积极发现和培养典型,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将进行表彰。各处室、年段、班级也要认真总结经验,3月31日前,要将活动相关资料报政教处。政教处XX.3.2
2.中学主题活动方案 篇二
一中学女生对体育训练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在体育课教学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女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并不高, 很多女生认为体育课是男孩子的事, 对于她们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就算勉强去上体育课, 也不能严格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女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测试成绩都表明中学时的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在对一些女生进行采访后, 我们发现女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 生理原因。中学女生进入了第二性征的成熟期, 很多女孩子变得喜欢安静而不爱运动。特别是来例假时, 女生们普遍认为这一时期不适合运动, 就心安理得地不上体育课了。
第二, 心理变化。高中女生的心理还不成熟, 此时她们变得内向而敏感。因为出现了女性特征, 她们变得害羞, 因而不愿意在公众面前奔跑和跳跃, 认为那样做不是传统女性的美德。同时, 这一时期的女生自尊心很强, 她们害怕在体育活动中失败而遭受同学们的嘲笑, 所以干脆就不去尝试体育运动。
第三, 单调的训练引起厌学。由于应付体育考试的需要, 很多中学体育老师把体育课变成了单纯的训练课, 跑和跳等基本项目的训练让女生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 这一点也不同程度地在男生身上有所表现。
这一期间的女生在生理和心理特征方面表示出迥异于男生的特点, 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比小学减少了许多。同时, 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单调也是促使她们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原因。
二提高中学女生体育兴趣的方案
第一, 建立良好的体育氛围。对于中学女生在学习高中体育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通过基本的锻炼, 改善过去意志力薄弱的问题, 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高中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体育氛围, 让女生认识到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展现女性的力量与美, 并且提高她们的个人气质。因为良好的体育氛围有助于女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激发女生的体育热情, 使女生融入相对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去。
第二, 加强女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师在转变教学重点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的同时, 应该让女生通过体育理论的教学, 从深层次对体育锻炼的意义进行认识和理解, 获取相对比较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在所有的这些理论知识理解基础之上, 进而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教师而言,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要将教材的基本知识, 融入学习中去。通过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 可以提高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增强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 通过竞赛的形式促进女生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对于高中体育的学习而言, 其不仅可以使女生身体得到发育, 而且使其业余生活得到丰富。此外, 高中是学生各方面认识的关键阶段。高中生正好处于其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生理上逐渐发育成熟, 心理上也趋于完善, 对于这个时候的高中生而言, 他们此时的求知欲望相对于其他年龄段较强, 对于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非常高的好奇心。在这个相对较为特殊的时期, 体育教师在刚开始应适当的开展小型竞赛活动, 通过竞赛的形式促进女生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对于竞赛的选取, 需要根据女生的基本特点和喜好进行选取和设计相应的体育活动, 通过这样的竞赛形式来提高女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此同时, 体育竞赛同样能够锻炼女生健康的体魄, 而且是锻炼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效方法。女生通过竞赛不但可以促进体育意识的培养, 还可以改善过去意志力薄弱的问题。此外, 教师在体育竞赛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需要因人而异地制定正确的活动方案, 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多鼓励那些怕苦、怕累的女生, 表扬突出、成绩优异的女生, 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女生的体育兴趣。
三结论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高中体育教学提高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不仅需要改进教学重点, 而且需要建立良好的体育氛围和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同时, 在选择训练和竞赛项目时, 一定要结合女生的爱好和特点, 尽量用她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增加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摘要:高中是学生提升各方面认识的关键阶段,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 如何贯彻落实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关键。而高中阶段的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 大多对体育缺乏兴趣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利用高中体育教学提高中学女生体育兴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景晖.终身体育观念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对立统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
[2]陈晨.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5)
3.中学主题活动方案 篇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拍脑袋”随便乱下结论,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可以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出主要原因后,再采用行动研究,对症下药,观其后效,如果效果不佳,再调整行动方案。
调查问卷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学习习惯原因(例如课前不预习),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原因(例如考试评价方式太单一),课堂管理原因(例如课堂形式单一,老师讲,学生听),情感原因(例如怕冒尖,给别人印象不好),认知原因(例如内容太难),针对不同原因,采取行动研究逐一解决问题。
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预习新课
上新课的前一天,学生须列出课文中难懂的地方,对预习的课文需提出3个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尽量覆盖全文。所提出的问题要以书面形式提前一天交给老师,老师再按照课文顺序把所有问题归类,同时增补学生未提及的重要问题。讲解课文前,老师通过PPT演示当堂涉及的所有问题以及提问人的名字。凡是提问多的学生都会得到表扬。老师还要根据问题的质量给予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讲解课文时,老师还可以邀请提出问题的学生替代老师的角色对全班发问。
以上教学程序的改动基于以下四个新理念:
预习不能变成学生自学新课。
发现难点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
只有当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时,他们的学习才有主动性。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难点所在,课堂教学时间的使用才能有效率。
二、建立高中英语课程新评价方法
学生不参与课堂,无非是参与不参与都一样,因为只要最后考试考得好就行。这是由评价方式造成的,长期以来,英语课成绩由单元测试、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这样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参与课堂与否变得不重要。所以应该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使评估真正成为实现新课标的有力保障,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新评价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学生自我汇报(15%)、学生自测(15%)、学生互评(10%)、学习成果包(15%)、教师评价(45%)。学生自我汇报包括学习收获与困难两部分。每篇课文学习结束时,每个学生须列出在本课学到的新内容。例如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然后报告学习本课的困难之处。报告的困难越具体越好。这一部分起到自我总结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薄弱环节的信息,及时弥补不足之处。学生自测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自我选择内容组织的测试。例如一课中有20个单词,教师可能要求学生从中挑选10个让教师来测试。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互评指学生对同桌自我汇报的评价。这种互评一方面推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课文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学习成果包含4篇作文和4段对话录音,其内容须与所学单元相关。通过这些成果的完成,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日常作业与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与传统测验形式相近,只是更侧重语言的运用。
上述评价方法的建立基于以下五条原则:
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该评价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测试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分组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课堂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有时候学生想参与也参与不进去,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讨论组,讨论组要注意将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弱的学生相搭配,讨论的问题要明确,讨论结果需要学生做展示。展示环节注意技巧,由哪组展示由抽签决定,避免按顺序展示时没有轮到的有些小组钻空子,讨论结果要以书面形式上交,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小组,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好习惯。例如高中英语课中的语法讲解,一般都是教师使用演绎法讲解语法,先介绍语法规则,然后练习,上讨论课时可以用归纳法进行,由学生在讨论组进行讨论,自己归纳出语法规则,然后展示给全班,教师补充不足的地方,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
【参考文献】
[1]文秋芳,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201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AnneBurns(澳).DoingActionResearchinEnglishLanguage Teaching(2011):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中学德育活动方案 篇四
九月
教育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育目的: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尊师重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教育活动:
1.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利用开学典礼举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发表以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讲话。学生代表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少先队、共青团布置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校园悬挂横幅,教育活动拉开帷幕。
2.教育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的抗日战争史是一部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教育史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子和资源。每年9月前后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节庆日、纪念日均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如“8•15”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18”是国耻日,“10•1”是国庆节等,均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让广大学生牢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与耻辱,以及浴血奋战,浴火重生后的坚强伟大,并明确“忘战必危”和强民富国是立国之根本的基本道理。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
①可通过登录“抗日战争网”等专题网站,辑录各类图文资料,在学校内各类宣传窗口中展示。《亮剑》、《功勋》、《杨靖宇》、《太行山上》等一系列反映抗战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并上挂校园网,以供各班级在休息、活动时间中随机点播学习。
②要求各中小学政治、历史、社会、德育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进行抗战史教育的有机渗透、穿插,尤其要重视对时政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如近几年屡见报端的日本政要靖国神社祭拜事件、钓鱼岛事件、篡改教科书事件、防卫厅升格事件等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系列事件。
③结合“9•18”国耻日开展纪念日活动,在学校晨操、晨会时进行宣传、动员,在下午眼保健操时段开展鸣放警铃(笛)、全体师生肃立默哀等相关教育活动。
3.各校通过开展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教师节时,在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画报、手抄报展评;搜集摘抄名人尊师的故事、尊师敬师名言警句等,出一期感恩教师的画报或手抄报,并进行展评;以“我的老师”为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们把对老师的理解、尊敬、赞颂,用文字表达出来。
5.学校在活动月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的影视片;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一次“我爱我师”的演讲比赛;各班举办一次反映建国以来成就的手抄报展评活动;学校举办一次以“祖国我爱你”为题的征文比赛。
十月
教育主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读书节活动
教育目的:
让学生了解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逐步转化为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报效祖国的具体行为。
读书节活动
教育活动:
1、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爱国主义为题材举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在歌声中前进”、“青春的旋律”为题,以革命传统歌曲和优秀传统名乐曲为主旋律,组织合唱、独唱及器乐演奏比赛,以此激发同学们的革命激情和爱国之心。
3、充分利用百部优秀影视片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形象的好教材。除了组织去影院集体观看外,学生自己在双休日也可选播一些优秀片目。观前进行指导,观后组织学生大家说,众人评可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影视片的主要精神,写出高质量的影评、观后感,进行展评。
4、组织学生重阳节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尊老爱幼的意识。
5、开展“阅读爱国主义故事,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题的读书笔记展评,并以此为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6、利用“十一”国庆之机,到家乡或自己熟悉的地方去调查,了解身边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然后以作文或画报形式进行表达。返校后组织作品展评。
7、读书征文比赛,每个班按比10%强的名额上报学校,学校组织评选。
8、读书演讲比赛,每个班推行1名学生,学校组织演讲比赛。
十一月
教育主题:科技节活动
教育目的:
1.读一本科普书籍(各班主任负责)
专题阅读:每个学生至少带1本科普类图书或杂志(报纸)带到班级图书角,也可新购科普类图书带到班级交流阅读。每人读一本科普图书或杂志,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说一说科学家的故事(各班主任负责)
以“科学家的故事”为主题,利用本周时间让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搜集等方式查找有关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所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如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等。
3.画一幅科学幻想画
作品要求:
(1)各班选送3幅科幻画交给德育处,由德育处组织评委展评。
(2)少年儿童在理解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少儿科幻画是真实反映孩子童心的一种艺术形式。
(3)科学幻想画比赛面向全校学生,画种不限,参赛作品规格为8开卡纸或铅画纸,作品要贴上标签(班级、姓名、作品名称以及创意简介50字左右)。
评奖办法:按选送人数的80%获奖,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十二月
教育主题:德育工作者风采展示月
教育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关心自己,关爱生命,在法纪的保障下平安、幸福地成长。
教育活动:
1.全面进行防灾消防演练。
2.利用媒体,观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特别节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邀请派出所警员,给全校师生作关于交通安全的报告,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4.聘请学校法制校长为全校师生作法制安全讲座,让法制走进校园,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要求学生从讲话中吸取教训,从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入手,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并要求每名学生写一篇1000字的“安全法制教育进校园”专题讲座心得体会,选出10篇优秀心得体会在宣传栏展示。在此基础上各班级举办以“遵纪守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月、二月
教育主题:感受年俗传统,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目的:
利用春节亲人大团圆的契机,让孩子体味亲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引导孩子认识和感知中华文化,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活动:
1.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寒假期间,号召全体同学参加家庭里的一次迎春大扫除,并积极做家务(如洗一次碗活动,父母做一顿饭)为主题的活动。(以照片为依据)。并送家长一张贺年卡,说说心里话。通过活动让学生不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春节文化,并学会沟通,理解父母,关爱他人。
2.“我眼中的春节、元宵节习俗”等调查活动。向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询问过春节、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或运用网络资源收集春节、元宵节的来历,春节相关的典故、“春节忌语”等资料。同时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文化积淀活动:开展春联大搜集、大诵读、春节祝福语征集等活动。通过诵读春联活动,了解传统春联的作法、写法以及张贴的讲究,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理解春联所隐含的意思,反映人们对新生活的希望。
4.讨论活动。以“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怎样过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好每一分钱,过文明新年,传承中华民族节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5.安全教育活动:春节期间要教育学生提高燃放烟花爆竹、防火、防电、防水等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护。
三月
教育主题:文明礼仪教育
读书节活动
教育目的:
1、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会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宽容的性格,不埋怨,不嫉恨,不猜疑别人。
2、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尊重妇女,感恩长辈,珍爱绿色,保护家园,教育活动:
1.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团员、队员、老师、学生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学习雷锋活动。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雷锋精神,长期形成学雷锋的氛围。开展文明礼仪标兵的评比活动。
2.以倡导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社会礼仪为重点,在全校举办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专题讲座,在校园里做文明学生;在家庭中做文明孩子;在社会上做文明使者。
3.植树节之前,开展植树活动,教育学生珍受绿色、爱护家园。以班小组为单位成立护绿小队,认养卫生区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制作护绿卡片,统一悬挂。号召全校师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一次爱树护绿行动,积极为小树浇水、施肥,除杂草,并创作爱树护绿标语,制作标语牌。形成人人参与养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4.三八节开展热爱母亲、尊重妇女活动。让学生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努力学习,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儿女。
四月
教育主题:1、革命传统教育
2、体育节活动
3、科技节活动
教育目标:
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育活动:
1.“瞻烈士丰碑,树远大志向”扫墓活动
:组织学生举行扫墓活动,了解家乡的革命先烈事迹。
2.“缅先烈,知荣辱,树新风”主题班会。介绍清明的由来,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3.开展“我崇拜的一位英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村里的老人,感受他们对先烈的感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开展以“可爱的中国、永远的丰碑”为题的手抄报制作,并在校内进行展评。
5.开展“传承民俗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时代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五月
教育主题:感恩励志教育
艺术节活动
教育目的:
1、进行热爱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开展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开展感恩教育,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教育活动:
1.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校园行”活动,坚持“正面引导,贴近学生,体现特色,便于操作”的原则,采用主题推进方式进行,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征文比赛、社会实践活动、感恩歌谣传唱、感恩美文欣赏等形式开展各项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主题教育。
2.以“五一”、“五四”为契机由团支部牵头在全校展开“争当先进”活动,开展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教育,理解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形成合理消费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热爱集体的感情。
3.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每日的一声问候做起,从每一次的家务劳动做起,从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做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积极开展“我为妈妈做好事”活动,通过为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端一次茶,帮妈妈干家务等形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以此来回报母亲的爱。
4.“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励志成才演讲比赛。
5.开展“五自”(自理、自立、自尊、自爱、自强)教育活动。
六月
教育主题: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目的:
1、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坚定勤奋学习,立志成材的人生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态度,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态度。
教育活动:
1.每人制定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格言、座右铭及奋斗目标,张贴在课桌的左上角,时刻激励自己前进。
2.组织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征文、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充分利用学校橱窗、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让同学们感悟民族精神、抒发报国之志。
3.利用“6·26国际禁毒日”在宣传橱窗中张贴毒品危害的知识,开展“关爱生命,拒绝毒品”教育。
4.开展“我阳光,我快乐”演讲活动,说说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5.开展“端午节、离骚颂、爱国心、民族情”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6.结合心理健康问题,由本校心理教师给学生做一次报告。
7.认真开展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活动,德育导师与特殊群体学生结对帮扶。
七月、八月
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教育目的:
使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参与促进其自我成长,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教育活动:
1.假期中学生在家庭、社会的实践中,积极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可以采访五老,听他们讲革命故事,进农家书屋读一本好书,参观一次革命教育基地等,学生可制作一份手抄报。
2.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进行卫生、环保、帮老、助残、文化、娱乐、科普等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体验活动;进行社区文化调查活动,了解城市的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了解当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和探究等;选取一种动物、植物或农作物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到工厂、医院等进行亲身体验,体会劳动的艰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开展“绿色上网、快乐读书”活动。
5.中学读书活动方案 篇五
导语:读书能帮你结识朋友,扩大社交圈子,通过读书,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举办读书活动有助于学生们的能力提高。下面就读书活动方案提供范文,欢迎阅读 中学读书活动方案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我校积极组织举行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
一、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引导学生书香相伴成长。
2、开辟语文学习的更广阔的天地,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构建最理想的成长文化生态。
三、活动口号:
悦读经典,润泽心田
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四、主要工作及活动内容: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21日—27日)
1、国旗下讲话——《最是书香能致远》。
2、读书节开幕致辞——校长室
3、营造氛围:挂条幅,出“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
4、建班级图书角。
5、向七八年级学生发放《中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二)、活动实施阶段:(3月28日—4月24日)
1、课前诵读经典
语文课课前改课前歌为诵读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各班主任负责落实,语文老师协助)
2、主题班会:我和我读的书
时间:第十周周二;负责人:政教处、各班主任。
3、沐浴阳光,齐诵经典
时间:第八周;负责人:杨克坦
讲故事比赛
4、时间:第八周周二;参加对象:七年级;负责人:林彬彬老师。
5、“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
时间:第十周周一;参加对象:八年级;负责人:叶友宝老师。
6、语文知识竞赛
时间:第九周周一;参加对象:九年级;负责人:付新新老师。
7、读书小报评比
时间:第十周周四;参加对象:七年级;负责人:林为庆老师。
8、经典读后感征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时间:第十一周周二;参加对象:八年级;负责人:曾丽芳老师。
9、现场作文比赛
时间:第十一周周一;参加对象:九年级;负责人:李丽娟老师。
10、书香班级评比(教务处、政教处)
(三)、评比表彰阶段:(4月25日—5月1日)
1、评比班、校两级“
读书之星”。
2、“书香班级”验收评比。
3、读书节活动成果展示(手抄报、优秀作品展)。
4、表彰奖励优秀团体。
五、注意事项:
1、要提高对本次“读书节”活动的认识,要把它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校宣传栏、广播室等宣传工具要为读书节服务,各宣传员要及时报道信息,使读书节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3、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用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读书节期间,每位老师精读名著,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教育随笔。
4、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配合工作,任课老师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班级读书活动。各班要在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班级“读书节”方案,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形式各异的班级活动。
中学读书活动方案
根据教育局教职工素质工程推进委员会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读书活动的宗旨
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学习教育名著、原著和加强自身修养的书籍。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屋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二、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努力提高我校教职工
2、通过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
3、通过活动,使教师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姚晓红
副组长:罗永祥
成 员:李金涛、俞定智、何一芳
四、读书活动的范围
活动对象主要为学校全体教职工,以班组组成各读书小组。
五、读书活动的内容
1、教师年内精读2本教育理论经典名著,可以公共教育理论类、学科类、课程改革教育心理学类相结合。
2、最好选用《推进委员会所推荐的书目》
3、可在图书馆《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报中找到邮购书目,个人和班组可进邮购,可在书店进行购买,可向图书馆借阅。
六、读书活动方法和步骤
1、采用班组每次活动及政治学习时间集中学习和课余教师自学相结合,学校定期安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心得。
2、制定
读书计划:各班组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订读书活动计划,读书书目内容、目标、措施、效果预测等,还必须有读书交流具体时间安排。每学期交一篇读书笔记,办公室按类装订成册,建立“教职工学习”文件夹,纳入各种参评检查材料。
3、研讨交流、全面反思: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小组,开展研讨,定地点、定时间、定主题,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要从研读教育名著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思想、观点与自己的认识和做法相对照,反思提高。
4、学用结合、推进工作:每位教职工期末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经验总结。把读书学到的理论思想、观点用来指导教育教学,改进学科教学、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建立读书活动信息交流。在校园网学习之窗中建立读书活动信息。图书馆对老师借阅教育理论用书提供方便。
6.中学主题教育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一方面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地方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二、组织领导
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年级政教处团委和关工委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协调、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经常深入实际,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及时了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既狠抓措施的落实,又要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等任副组长,其他职能处室和年级主任为成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主题教育
1、二月:安全教育
2、三月:思想品德教育
3、四月:理想前途教育
4、五月:爱国主义教育
5、六月:诚信教育
6、七、八月:社会实践
7、九月:安全教育
8、十月:爱国主义教育
9、十一月:文明礼仪教育
10、十二月:法制教育
11、二0一三年元月:感恩教育
12、二0一三年二月:总结表彰
四、工作要求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载体,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渗透。
2、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注意每一个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成长的小细节,注重“身教”的榜样作用,让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的成长。
3、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充分利用“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让学生了解雷锋事迹,树立“学雷锋重在见行动,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观念;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纪念日以及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集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4、政教处、团委、各年级要制定出活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主题教育之中,坚持安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长抓不懈,贯穿活动始终,注重特色,形成亮点。
5、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组织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贫困生”为主题的“爱心行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围绕青春期调适、学习压力、网络依赖、早恋等心理偏差进行心理教育咨询帮助。
7、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精心科学筹划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活动。
8、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主题活动不仅要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还要注意宣传动员、工作总结和资料整理。
7.中学主题活动方案 篇七
一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1. 学生个性的缺失
相比其他国家的学生而言, 中国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非常会考试, 不管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学生总是能在考试分数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学生, 因为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一辈子都处在考试的氛围中, 一辈子都为了拿高分而努力奋斗。教育评价体系在很多时候被“教学质量 (更准确地说是升学率) 一种因素所代替”。在学校, 老师为了迎合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而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教材规定的正确答案, 直接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对人文精神的教导也仅限于课本上的选文, 学生学习的任务从接收知识变成夺取高分, 只要考试拿到高分便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 分数低的便是差生, 这样以分数将学生分类的教学体制剥夺了学生追求自身个性和理想的权力。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期望, 也是家长和孩子的向往。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 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其承载了父母所有的理想, 几乎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 而能够证明孩子优秀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考试成绩。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从孩子出生前就开始进行胎教, 出生后便要求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只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取得到好成绩, 这是不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影响下的极端社会反映, 让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只遵从于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无视自己的内在需求, 变成了只会重复而不会创造的“机器人”。
2. 价值观念的迷失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知识, “教材与教学偏于知识灌输而非能力训练”, 老师通过反复的带读、练习和背诵, 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但是却忽视了教导他们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导致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迷失。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按照统一的教案对学生进行指导,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等, 人为地对作品中的角色进行分类,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时代意义, 这样一概而论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 那就是现实中的人都像作品中的角色一样, 好人便是好人, 坏人便是坏人。如戏剧大师曹禺的经典著作《雷雨》中的周朴园, 几乎全国的教师都千篇一律地将其归类为阴险、冷酷、自私、自利的坏人, 而忽略了人性中存在的复杂化与多元化等特点, 简单地将人性归类为善与恶, 事实上, 一个人身上不可能只存在善或只存在恶, 善恶经常是并存在人身上的, 就算是周朴园, 也有他善的一面, 如果不是深爱着侍萍, 他也不会与她生下两个孩子, 保留在柜子里绣着梅花的雨衣便是最好的证明。当前, 语文教育中教条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缺乏对真实人性的分析, 标准答案真的就是标准了么?片面理解人性不仅会造成对文学作品作者真实意图的误解, 也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扭曲, 让他们只知道书中虚拟的善恶美丑, 却学不会真实社会中的人性复杂, 这是中学语文教育中必须改革的地方。
3. 辨别是非能力的丧失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无限膨胀的社会, 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到达学生的面前, 学生一方面能获取知识, 丰富自己的阅历, 增长自己的见闻;另一方面也接收到了很多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世界里, 精神毒品对学生心理世界的毒害和扭曲, 造成了学生不辨是非不明好坏的思维误区。中学时代是一个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念最重要的时期, 学生在这一阶段接收到的信息对其之后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学业的压力、父母的敦促、老师的训导会让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的学生产生逃避的心态, 希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 结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甚至迷失自我而学习网络中的暴力与血腥, 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认字和写字, 更要让学生明白字的含义和内容, 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 还得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明白什么事是应该做的, 而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 让他们认识到人文精神的巨大作用,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不要被课堂外光怪陆离的信息蒙蔽了双眼, 真正做到先成人后成才。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案
1. 教学目标的人文化
若要将人文精神体现在教学目标上, 就必须更加关注真实的人类世界, 不要将目光集中在考试成绩上, 而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首先, 老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人文内涵, 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语文与其他科目不同, 是一个由文学作品组合而成的独立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或语法练习, 而是一种思想和意念的传播, 老师通过讲授这些文学作品, 教给学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 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从而培养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健全他们的人格, 增加生命的厚度。其次,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 不要禁锢学生的想象, 要释放他们的思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对待同一个作品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中, 老师一般会就某些人物性格、情节设计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并让学生背诵, 现在要彻底转变这一观念, 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 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倾听者。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解放他们的思想, 还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思索认识到人文精神的美好和伟大。最后, 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 不要将知识面狭窄地规定为文字教学, 而应与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联系起来,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他们发现生活之美。
2. 教学环境的人文化
在课堂上, 老师要带动和鼓励学生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提倡民主的人文氛围, 争取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集体成为可以容纳万物的海洋, 让学生成为海洋里自由自在的小鱼, 使学生在和谐而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式的学习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 让他们亲身接触到文学作品, 通过小组讨论或小组发言, 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心得,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在校园里, 要努力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学校可以分批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和阅览室里研习人文经典, 教师为学生列出学习书目, 并在学生阅读时进行同步指导。“文学的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通过培养学生爱书、敬书的好习惯, 发散他们的思维, 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加强他们的文化视野,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接收到毒害心灵的垃圾信息, 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文之路。学生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里和校园内, 还包括校外和学生家里。若想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就要带动学生家长一起, 在家庭里也让学生感受到高雅的人文气息。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 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并与老师保持紧密联系, 给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使他们明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促进人文教育的集体化和社会化。
3. 教学方式的人文化
当前的语文课堂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老师与学生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便是你问我答, 老师在问完一个问题之后, 会用各种关键词提示学生, 帮助他们联想到教材规定的正确答案, 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应该从单一的问答式教学中解放出来,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讨论、访谈或角色扮演等形式, 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教材的标准答案不同, 也不要嘲笑或批评他, 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是否有多种答案共存的可能性, 对说得通的答案应多多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让他们有勇气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了认同和理解, 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权利表达自己, 也有能力表达自己, 这样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接受人文精神, 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感召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 中学语文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在教育界地位超然。中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 不只是指导学生进行交际和思维的语言培养学科, 更是传播和发扬人文精神的主要媒介。可是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对人文精神的长期忽视, 造成了学生个性的缺失、价值观念的迷失和是非辨别能力的丧失, 导致现代中学生的迷茫和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应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行改革措施, 大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到教学的人文化、民主化和多元化, 帮助学生拨开迷雾, 走上人生幸福的康庄大道。笔者相信, 只要通过老师、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定会更加丰富和完善, 未来的中学语文教育之路也会更加平坦和开阔。
摘要:中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导学生识文解字的学科, 更是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媒介, 而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并未对其引起重视, 造成了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本文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出发, 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并就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若干方案, 以期为国内中学语文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缺失,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孙绍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对谈[J].书屋, 2005 (9) :57~61
[2]赵文汉.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125~129
[3]赵乔翔.中学语文教育问题及改革策略论纲[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3) :81~84
8.解析中学学校管理之方案 篇八
[关键词]中学教学;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人文管理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当前,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多新突破,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反思的问题,应该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这都需要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者深思,从而科学地进行学校管理,以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学校管理的意义
1. 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
2.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 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3.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
4.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
二、当前学校管理的要领
1.所谓学校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校组织系统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由学校管理者依据现代科学理论和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修身正己的“内功”修炼,用自己的示范活动与表率作用影响带动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促进有机结合,有序运行,以达成学校管理目标,取得最大化的办学效益。
2.学校管理活动是由学校管理人员开展的,这里所谓的“学校管理人员”,既非个体的“学校管理者”概念,亦非高层的“学校领导”范畴,而是涵盖着“学校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一切人员”,这就需要打破“学校管理工作只是学校少数人的事”的观念,充分调动所有管理任务承担者的工作热情,发挥整体优势,关注整体效能。
3.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过程而展开的。一切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不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的本分,也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精髓。
4.学校管理工作者逐步树立权变管理意识,做到因事设岗、因职设贤、因时处事、因势利导,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艺术。
三、提高学校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科学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学校办学章程,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法健全校内外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决策程序。并且积极完善监督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一切工作,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加大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力度,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使民主办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2.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校长在主持学校工作时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以身作则而不包办代替。既全面负责又授权分工,各司其职,层层负责。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结构严密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各尽其责,各显其能。校长要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并举,刚柔结合。形成一种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还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要坚持师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校长领导下的校务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科室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大队部的管理职责;夯实法制副校长责任,定期研究和指导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3.关心教职工,营造良好氛围。管理者除了工作上对教师的关怀、关注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的生活都幸福,引导教师热爱生活。经常与教师们探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让老师们心里都非常清楚。从而塑造给学生人生发展予以重大影响的高尚职业情操。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是一种培养人的使命管理,这一管理行为,不能仅仅立足现实的日常管理,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突破当前局限指向未来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应不满足于对当前管理的消极适应,不从“过去”来推演“现在”而是以“未来”的要求去设计、规划当前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结构,优化学校的发展潜能,使学校的教育事业和学校自身均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超前适应”的强大优势。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还未形成依法管理的体制,因而,在校长负责制下,无法避免“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种个人说了算,有的是有心把事办好,有的则是为了把个人的事办好,但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易出现违背科学管理规律,背离长远目标方向的自我功利行为,从而也导致短期现象的发展。此外,某些学校管理者素质不高、学校管理中的评价体系不合理也是导致短期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学校的吸引力来自学校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学校管理中一种有效的管理,既有制度管理的严格制约,又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体贴。制度管理是学校实行以法治校的保证,人本管理最主要的是要用爱心作纽带。只要管理者有爱心,有真心不怕凝聚不了教师。
参考文献:
[1] 刘向军. 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形成与选择[J]. 中小学管理. 2012(11) .
[2] 陈高敬.教育的功能、目标及其特性[J].教育研究,2011(10) .
【中学主题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中学主题班会实施方案07-24
中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08-11
中学生“期末复习总动员”主题班会方案07-06
中学生期末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方案设计08-03
中学生主题班会教案06-30
我要上中学了主题作文07-11
中学生成功主题征文07-28
中学生主题演讲稿10-29
端午的快乐中学生主题作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