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英雄事迹革命烈士英雄事迹资料

2024-07-11

革命先烈英雄事迹革命烈士英雄事迹资料(共9篇)

1.革命先烈英雄事迹革命烈士英雄事迹资料 篇一

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材料

——讲党史故事 学英雄事迹 强信仰力量

首先,让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毛主席的诗,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是1959年毛主席第三次回到故乡湖南韶山时所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忆逝去的革命英雄,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当前的使命任务,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今天我所讲的故事涉及我军历史上的英雄,虽然英雄逝去,但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那就是“伍中豪、寻淮洲、粟裕”,这三人可以说是师徒传承的关系。伍中豪,与林彪同是黄埔军校四期生,都出身于叶挺的部队。伍中豪参加秋收起义,担任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员、军长,伍中豪遭地主武装袭击,牺牲时年仅25岁。伍中豪带教出了寻淮洲,在军团长任职时只有22岁,牺牲时也只有23岁。寻淮洲又一手带教出了粟裕,“十大”将军之首。

话题回到毛主席的诗作。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韶山,一名韶山冲,在湖南湘潭西北90里,是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后组织人民协会。1927年1月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这次回到故乡,忙了三天三夜,向群众作了讲演,组织了几次农民运动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党支部的汇报。他特别指出要建立农民革命武装,随时准备粉碎反革命破坏农民运动的阴谋。三个月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湖南反动军阀也于5月11日在长沙突然袭击总工会、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逮捕屠杀革命党人,这就是血腥的“马日事变”。

从此,经过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终于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毛泽东才得于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抚今追昔、感而赋诗。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一共住了两天,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尽管1959年,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境,毛泽东此时忧心忡忡,但作为浪漫诗人,他在故乡、在历史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现在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呢!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这首诗,也饱含了这种激情。[3]

历史评价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及人民群众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体现了毛主席高远的思想境界。通过“为有牺牲多壮志”此句,让我回忆起我党我军历史上伍中豪、寻淮洲、粟裕三位杰出的将领,回顾他们一脉相承的奋斗历史,砥砺当前的历史使命,做好当前的事业、手中的工作。

历史不能忘却,历史同样能激起人们的回忆。让我们一起回忆党的革命奋斗历史,回忆三位杰出英才,给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出的鲜明表率。

1934年10月,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寻淮洲红七军团到达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的红十军汇合。11月上旬,中革军委发来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这支相当可观的力量,从1934年 11月中旬到 1935年1月底,却仅仅存在了两个多月。朱德后来心痛地概括成八个字:不编不散,一编就散。

说起伍中豪、寻淮洲、粟裕,不得不说一说补充第一旅及旅长王耀武。1933年冬由保定编练处的三个补充团改编,旅长王耀武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是一员悍将。该旅装备好,干部多是军校毕业生,训练有素;士兵以北方人为多,战斗力相当强。

红十军军团长刘畴西没有把王耀武放在眼里。他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时,王耀武还是上海马玉山糖果公司站柜台卖饼干的小伙计。刘畴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参加过五四运动,担任过孙中山的警卫,第一次东征在棉湖战斗中失去左臂,照样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去苏联,进了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

黄埔一期的资格,加上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历,这一切使他充满了一种不可抑制的自信。担任红十军团长兼二十师师长后,想立刻打一仗扭转局面,是他的迫切要求。但他小看了对手。

刘畴西不知道,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军,即后来整编第七十四师,就是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部队。

刘畴西对王耀武的补充旅基本情况掌握不清楚,王耀武对刘畴西的红十军团却一点不糊涂。他对手下的三个团长说:“共军第十军团政治委员会的主席是方志敏;军团长是刘畴西,副军团长是寻淮洲。该军团辖三个师,十九师师长由寻淮洲兼,二十师师长王如痴,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军团长和师长的意志很坚强,作战经验丰富,尤以寻淮洲的作战指挥能力为最强。谭家桥伏击战是红十军团第一仗,关系军团能否在皖南立足之胜败存亡。刘畴西以二十、二十一师在伏击地域右侧担任正面攻击,置十九师于左侧,待正面打响后,截敌归路。

十九师未放在主攻位置上。原红七军团军团长、现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和军团参谋长粟裕均执异议。认为十九师野战经验丰富,战斗作风顽强,而二十、二十一师组建才一年多,缺乏野战经验担任主攻存在问题。

刘畴西却很自信。二十师、二十一师都是他的老部队,他认为战斗力强于十九师。他坚持原来的部署。12月14日,补充旅出发,以第二团为前卫,其余按直属部队,第三团、第一团的秩序,经乌泥关、谭家桥向太平追击前进。

红十军团隐蔽得非常好。王耀武的前卫第二团经过乌泥关、谭家桥时,路旁百姓有的在砍柴,有的种地,有的在公路上行走,如平常一样。前卫团长周志道以为没有可疑情况,也未派部队严密搜索,部队浩浩荡荡继续前进。机会很好,但开火却提前了。敌人团指挥部还未进入伏击地域,二十师、二十一师部分干部战土过分紧张,提前开火。敌人立即警觉,马上开始抢占路边高地,整个伏击战斗被迫提前。否则待敌团指挥部进入伏击范围后,首先打掉指挥机关,那么整个战局就会大不一样了。

王耀武亲到第一线督战,令各部集中迫击炮、机关枪的火力,向冲过来的红军猛烈射击,战斗极为激烈。他回忆说:“据第二团团长周志道报称,在敌人第四次冲锋中,发现红军有十几个人冒着炮火的危险去抢救一个人,抬着向后方走去,看样子,被抬走的这个人可能是红军的高级军官。”被抢救下来的,是在猛烈的冲击中身负重伤的寻淮洲。

红十军团终遭失败。1935年1月底,军团主要指挥者方志敏、刘畴西在程家湾被俘。国民党随即将他们解往南昌,沿途召开“庆祝大会”。到达南昌后,又在市内豫章公园召开“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美联社一名记者报道了当时的情景:

豫章公园周围都排列着警察队伍,街上架着机枪……戴着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的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周围是大队兵马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默默无声,即使蒋介石参谋部的官兵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也表示无限敬佩及同情……

对蒋介石、顾祝同的劝说和纷纷前来的黄埔同学,刘畴西丝毫不为所动。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用“田寿”这个名字,记述了刘畴西在狱中的不屈斗争。1935年8月6日清晨,方志敏、刘畴西被秘密杀害于南昌。寻淮洲曾经5次负伤,谭家桥成为最后一次,因伤过重,在转移途中牺牲。

险遭歼灭的王耀武在谭家桥战斗中反败为胜,所获甚丰。他派出一个步兵连寻找寻淮洲的遗体,捉到一个参加埋葬的人,便由此人带路到茂林,把寻淮洲遗体挖出来照相,以作为寻淮洲确实被打死的证据。他们发现遗体尚完好,但上身无衣,由此认识到红军处境已极度困难。王耀武判断说“共军官兵所穿的衣服破烂不堪,难以护体,因被服奇缺,在掩埋其阵亡的官兵时,顺手将死者的衣服脱下,以供活人穿用。”

王耀武在谭家桥战斗中打死了红军十九帅师长寻淮洲,失去了与这个暗中叹服的红军将领见面的机会,但在怀玉山却捕获了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王耀武立刻利用这个机会,但第一次见面就让他呆住了。他日后一字一句回忆说“这位师长的上身穿着三件补了许多补了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磁碗,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与战士没有什么区别。”第一次见面王耀武就惊呆了。他回忆说,“这位师长的上身穿着三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磁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与战士没有什么区别。”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若不是被他人指认出来,王耀武绝对不相信面前这个人就是多次交手的红军师长胡天桃。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王耀武作为首批特赦战犯被释放,在文史资料中一笔一笔记录下当年与胡天桃那场令他震惊不已的谈话。

王: 蒋委员长对你们实行宽大及感化教育,只要你们觉悟,一样得到重用。

胡: 我认为只有革命,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军阀,中国才有办法。

王: 我们也希望国家好,也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你说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有什么根据?

胡: 国民党掌握着军队不抗日,却来打内战,还请帝国主义的军官当顾问,这不是勾结帝国主义是什么。

王: 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你们硬要在中国实行,这样必然会失败的。

胡: 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我愿为共产主义牺牲。

王: 你知道方志敏现在什么地点?

胡: 不知道。

王: 方志敏对未突入封锁线的部队有什么指示?

胡: 不知道。

王: 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可以保护你的 眷属。

胡: 我没有家,没有人,不要保护。

胡天桃后来被押解到王耀武的上司俞济时那里,也无多余的话。俞济时说: 你是红军的高级人员,不会不知道红十军团的情况。胡答: 我不知道,你把我枪毙了吧。胡天桃被枪杀了。那场谈话中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意志与决心,却令王耀武想了几十年。王耀武当年一身将校戎装,在寒冬中与衣衫褴缕、脚穿两只各异草鞋、干粮袋内只有一个破洋磁碗的红军师长胡天桃谈论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死。十几年后,王耀武还清清楚楚地记得胡天桃简简单单的回话,胡天桃的意志和为信仰而献身的大无畏,让他足足想了几十年。

红十军团三个师一万余人,最后冲出包围圈到达闽浙赣苏区的,只有粟裕率领的一个无炮弹的迫击炮连、一个无枪弹的机关枪连和二十一师第五连,以及一些轻伤病员及军团机关工作人员,共400余人。

1948年9月 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重兵合围济南城。指挥15个纵队共32万大军发起济南战役的,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当年从怀玉山冲出去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率14个旅共10万守军防守济南城的,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当年追击红十军团的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大战前夕,粟裕拟定战前动员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9月24日,济南全城解放。王耀武化装出逃,在寿光县被民兵查获。

让我们以陈毅将军的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故事,《梅岭三章》之中一首,全文如下: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济南战役的捷报是对逝去的伍中豪、寻淮洲最大的安慰,是对无数牺牲的革命英雄的安慰。正如1949年毛主席起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缩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篇二

丁麟章

丁麟章,多用于中国人名,最为知名者为革命烈士丁麟章(1907—1945),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同年参加平江县游击队;1930年7月,参加红三军团组织的第一次攻打长沙的战斗,第二年,随部编入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警卫团,任副营长,曾参加湘鄂赣苏区历次反“围剿”的战斗;1939年后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三营营长、第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团长、第六师十六旅团政委;1945年春,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同年年6月,在孝丰百步山反击国民党顽军五十二师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3.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演讲报告 篇三

2011年3月25日下午,经济系学生党员第二党支部在203教室举行了关于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演讲,演讲会议由支部书记伊伶俐老师主持,来自经济系0801班、0802班、0803班的党员代表们作了精彩的演讲报告。

“我以我血溅轩辕,去留肝胆两昆仑”。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党员们慷慨激昂,富于热情,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作了深刻的演讲。这些革命先烈们以他们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一个民族的精神在这里得到升华。革命先烈虽然已远去,但新时期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感。

弘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中国建设时期有雷锋,现在新世纪开拓时期更需要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我们世代相传。发展新中国,我们任重道远,特别是我们广大青年,广大党员。历史忘不了在汶川地震的隆隆坍塌声中,中共党员冲锋陷阵,带领着广大的人民群众日夜奋战,历史忘不了在新世纪时期,社会上的学习雷锋浪潮如火如荼。英雄并不是高不可言,其实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贡献的心。

在坐的每位听众也被他们精彩的演讲深深的感染了,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缅怀先烈,踏着先烈的足迹,我们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4.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篇四

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9岁进私塾读书。1939年冬结婚后,在蒋垛处馆教书。1940年10月,参加减租减息斗争,成为蒋垛农抗领导人之一,后任五抗会主任。

1941年加入.....,任蒋垛区委组织干事、组织科长。1942年春,以塾师身份到江村发动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建立了江村乡党支部。1943年夏,任姜南区区委书记,组织“二五”减租,开展惩奸运动。1945年8月,调任蒋垛区委书记,组织发动了对地主的清算斗争。1946年秋主力北撤,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关节炎发作,行动不便,组织上让他暂时离职休养。1947年2月,在邱西乡西后港,不幸被捕。

关押期间,敌人软硬兼施,透过其亲友诱他自首,他宁死不屈,坚持狱中斗争。2月21日,在姜堰东场上,他被绑在电线杆上,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敌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广场(现姜堰中学内),一个地主举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几个家伙一齐扑过去用刀乱戳,他昂首高呼:“...万岁!”

5.中国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简短 篇五

小宣传员——石宝芹

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

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天亮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发现了共产党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官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党军队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

6.英雄的革命事迹 篇六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7.抗战革命英雄人物主要事迹 篇七

王若飞,原名王运生,号继仁,1810月生于贵州省安顺县(现安顺市西秀区)。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开始饱含热情地追求革命真理。19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建立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1923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有关问题。

1925年王若飞回到国内,开始了他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火热而动荡的战斗生涯。曾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负责筹建中共豫陕区委,后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在河南工作期间,他领导中共豫陕区委创办军事学校,筹备并成立河南省总工会,成立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对河南党组织的建设和工农运动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26年王若飞到达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完成中共中央大量的日常工作,积极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罪行。他还参加上海工人第3次武装起义的组织和指挥工作。随后到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28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在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王若飞回国,领导开辟陕甘宁绥一带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不幸在包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当敌人要闯进他住室的紧急关头,他机警地烧掉了党的秘密文件,并将秘密名单飞快地塞进嘴里。在得知敌人掌握了自己的身份和来历后,毅然公开地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在狱中,王若飞始终严守党的秘密,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他不仅寻找机会对狱友们进行革命教育,还坚持学习和写作,写下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如《中国农民战争》《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并通过给亲人写信,抒发了一个革命者坚强的信念和崇高的胸怀,激励无数革命者奋进。他在狱中为鼓励同志而作的短文《生活在微笑》,结语有两句话:“死里逃生唯斗争,铁窗难锁钢铁心。”就是他本人的生活写照,在近6年多的铁窗生涯中,他始终威武不屈,从容镇定,团结难友,坚持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37年8月,在党组织的营救下,王若飞出狱回到延安。先后担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宣传部长、八路军延安总部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投入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参与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_的得力助手。为此,_曾多次夸赞他说:“若飞是我们的理论家。”王若飞参与起草的著名的《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及发表的《迎接伟大的抗战周年纪念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七周年纪念》的文章等,对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全民支持民族抗战、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提出和推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_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王若飞陪同_、周恩来飞抵重庆。从9月4日到10月10日,国共两党谈判代表举行了10次正式谈判,周恩来是中共代表团的首要发言人,王若飞配合周恩来作了多次发言。与此同时,还多次陪同_、周恩来同重庆各界接触,宣传中共主张,探讨国内和平对策。10月10日《政府和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字后,王若飞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商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问题和双方军队停止前进、恢复交通问题以及国民大会问题、解放区问题等。1946年1月,他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团结民主人士,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3月_决议后,他多次在政治协商会议小组会上和与国民党代表谈判中,抨击国民党背信弃义行为。

4月8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与秦邦宪、叶挺等13人乘飞机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临回延安前,他向周恩来同志道别说:“一切为人民打算”。因气候恶劣,飞机在山西兴县东南之黑茶山失事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周恩来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这篇悼念文章中写道:“若飞!你最后一夕话,是为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所受到统治者的压迫鸣不平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

8.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英雄桥 篇八

1936年和1950年,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均在桥附近与敌激战,一批指战员牺牲于此。

1936年2月9日,蒋介石深受黔西北苏区发展的震动,亲自坐镇贵阳,指挥万耀煌、郝梦龄两个纵队十四个团的兵力,经遵义进逼黔西,并抢占了有利战略地势,妄图扼杀革命根据地。当日上午,红十七师五十团一营在渭河之滨(今英雄桥一带)诱敌出击,后迂回至枷担湾阻击敌人,红六师十八团参谋长贺崇禄和一批曾跟随贺龙坚持洪湖斗争的湖南籍战士英勇牺牲于此地。枷担湾之战,红军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有效延缓了敌人对红军的追赶,保卫了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1950年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零团四连副指导员王金塝,奉命带领一个排从黔西送信去金沙,返回时,在龙洞沟遭到匪首刘俊卿、黄明志率领的数百名匪众伏击。由于解放军战士对当地的地势不熟悉,众匪又是居高临下,我解放军战士虽与众匪展开了殊死拼搏,战斗从中午一直浴血奋战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除一人生还外,其余26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其中有副指导员王金塝、副排长王仲国、战士冯吉超、孙玉、王灿新、杨兴功、王希光、周辉南、包少南、张天素、吴明森、周明新、周陈光、胡平林等。这些同志为了黔西的解放事业,在龙洞沟一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同志,当地百姓将此更名为英雄桥。

英雄桥峡谷幽深,附近有黔西古八景之地的“渭滨鱼窦”,建有小型水电站和生活服务设施,是黔西古老的一处旅游景点。1981年,黔西县人民政府将此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修建烈士纪念碑。„„渭水流长,先烈永垂!

同学们,看看现在,想想过去,你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烈士遗志,学习革命烈士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准备着,随时为祖国的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让我们对着纪念碑默哀三分钟,缅怀我们的革命先辈们。

入团誓词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的义务,严遵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1扫墓

2致辞 全体幕哀三分钟 重温入团誓词 向革命烈士献花圈 从黔西县城驱车往东北方向行27公里,就到了定新乡英雄村一个叫枷担湾的地方。这里坡高崖陡,山势险要。

这里正是著名的枷担湾之战的主战场。1936年2月9日,蒋介石深受黔西北苏区发展的震动,亲自坐镇贵阳,指挥万耀煌、郝梦龄两个纵队十四个团的兵力,经遵义进逼黔西,并抢占了有利战略地势,妄图扼杀革命根据地。当日上午,红十七师五十团一营在渭河之滨(今英雄桥一带)诱敌出击,后迂回至枷担湾阻击敌人,红六师十八团参谋长贺崇禄和一批曾跟随贺龙坚持洪湖斗争的湖南籍战士英勇牺牲于此地。枷担湾之战,红军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有效延缓了敌人对红军的追赶,保卫了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村里74岁的黄春明老人回忆说,当年红军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几个红军干部在战斗的间隙用铜锣锅煮腊肉饭,用四川话招呼他一块吃:“小娃,掐(吃)呀!掐呀!”战斗打响后,百姓都躲着不敢看。“只听到枪炮声噼噼啪啪地响,就像拍簸箕一样,一直响到天黑。”老人说,他的父亲胆子大,还跑到院子里,捡起一颗敌人扔过来的手雷又扔回去,炸死了一个敌人。他说,后来听老人们讲,当时村前村后的山上都是敌人,一开始红军吃了亏,打到傍晚,两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之后红军反败为胜,追击敌人。“肖克就率领部队从右边垭口打过来,从村前的火金山上翻过去,一直打到打鼓新场。”他所说的“打鼓新场”现属金沙县,肖克将军率部于2月10日占领打鼓新场后,截断了万、郝纵队的联系。

9.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邱少云 篇九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邱少云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众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上一篇:西方福利制度利弊分析下一篇:长沙XXX有限公司工会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