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乡村干部述职报告

2024-08-04

基层乡村干部述职报告(精选7篇)

1.基层乡村干部述职报告 篇一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4)乡村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把以前乡村干部的“饭前一支烟,饭后一溜烟,下村聊聊天,握手不沾边”转变为现在的“晴天一身汗,两天一自泥,下村讲科技,早晚在田边”的乡村干部新形象。

(5)乡村干部仅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是不移的,同时还要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当地群众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二、现阶段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哪些不适应及其主要表现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总体要求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致的服务型政府。在现阶段,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干部,其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产权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使乡村干部对机关知识了解不够,工作方向不明晰。

(2)收分配体制未理顺,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使乡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向群众明确解释机关问题。

(3)在加大基础投入,拉动经济增涨,扩大再就业上下功夫,使乡村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4)不断整合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降低耗能,使乡村干部在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

(5)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6)要制定相关的市场规划,纠正市场失灵。

(7)要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

(8)要制定相关的金属业政策和产业政策。

(9)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

(10)要建立相应的贸易谈判代表制度。

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实现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应找准突破口,进行合理定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按照政企职责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界定政府与企业职权的范围,把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还给企业;其次要按照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主要运用计划的、行政的直接控制管理方法转向通过市场运用各种经济扛杆采取经济的、法律的间接控制管理方法。最终达到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上来,把生产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的职能转变的总目标。

1、适应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全国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如轻风细雨滋润着神州大地,在全国广大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乡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逐步从模糊到比较清晰,从笼统到比较具体,从肤浅到比较深刻,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三个代表”,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乡村基层干部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乡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乡村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体察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听不进的意见和建议,思想受到了触动和震撼。

(3)乡村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自觉性增强,一大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始终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群众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清理并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不少基层干部焕发了朝气,提高了素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不少班子化解了矛盾,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2、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特别是“一免三补”等政策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乡村两级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过去长期围着税费转的乡村两级组织收税收费的基本职能已经转移或消失。乡村两级干部怎样行政,如何作为,成为摆布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免征农业税使乡村工作传统的“抓手”消失,但也使我们乡村干部从收款催税中解脱出来。然而,职能转变也要随着形势发展而改变。大多数干部能够主动适应整体形势和个人角色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出现了新气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产生了失落感,心里没底,茫然无措,打不起精神,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有的更是表现出畏难情绪,出现涣散、消极等待现象。他们认为,免征农业税对乡村的冲击非常大,管理农民的权力削弱了,可用财权萎缩了,组织动员能力下降了,加之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多,原先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的保障。从实践情况看,免税改革并非简单的“要钱不要钱”的问题,更不能一免了之。乡村基层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免征农业税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需要完备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1)要积极转换职能。过去,我们不少干部对自身职能的认识是错位的,总认为把税费收上来才是政绩,以税费额大小来论“英雄”。实际上,农村基层干部本来就不应该是“收税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保持农村稳定,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所在。

(2)要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土地热,要地、争地的现象普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因地上访案件增多。因此,要采取灵活的办法,要善于处理各种“人地矛盾”;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来钱道”少了,过去积累下来的大量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因此还要多方探索化解债务的渠道,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新的财源。

(3)要主动做事,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乡村基层干部不能坐享清闲、坐困愁城,而应该走进农家,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从农民的切实需要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要求乡村干部带头闯市场,学技术,深入村寨农户,在生产服务、技术服务方面作出新贡献,从而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从在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此,要积极探索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造成乡级财政巨大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税费改革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推进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就是推进新一轮的农村全面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执政能力。

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定位一定要明确。过去我们有过很多经验教训,一些地方政府给自己定好位,把自己看成是投资主体,面注重招商引资,为企业搞贷款作担保,负了很多俩,相反在公共服务方面却做得很少。建设新农村要靠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钱,还要教育引导农民,不能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就不再出资出劳了。我们知道,大江大河的堤岸修建等国家工程,这方面钱是国家拿的。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要引导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工作人员,要转换角色,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规划,转变职能,服务到位,循序渐进,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多渠道引导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论宛西乡村建设中的基层干部培养 篇二

关键词:宛西;干部培养;政治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088-03

“宛西”,是指位处河南南阳西部地区,包括镇平、内乡、淅川、邓县等县在内的区域。在20世纪30年代,宛西地方精英在该区域施行由地方士绅控制的区域自治运动。学界对宛西自治运动的研究颇多[1],但对乡村建设中的基层干部的培训和任用研究较少。基层干部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处于上传下达的位置,是推行地方自治的具体实践者,因此是影响宛西乡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彭禹廷等“宛西自治”领导人特别重视基层权力的构建,通过鼓励地方基层人员参与政权管理,进而控制地区民团和一般民众[2]。正如沈松侨所言,彭禹廷、别廷芳等人在推展自治工作的同时,对培养各级干部用力至勤[3]。本文以宛西自治为中心,对宛西自治时期干部的培训和任用方式作初步考察,藉以理解和认识地方政治权力的形成与湮灭。

一、宛西自治干部的技能训练

宛西自治干部主要有军事和行政方面的干部组成。军事干部包括民团和保卫团的各级干部;行政干部包括乡镇长、村长、自治指导员、联保主任、保长、教师等。对这些自治干部的培训主要通过开办训练班、演讲和学校教育等方式实现。

各种训练班在培训干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宛西的地方控制奠定基础。1927年冬,别廷芳在宛西西峡口成立培训军事干部的机构,即“学兵连”,培训民团的军事干部。从各地民团中选派一批有些文化的年轻人接受训练,同时还面向社会大众招收学员。该连学员主要进行基本军事训练,学习内容是体操、射击等军事技能。学员受训时间为五个月,学习结束后,一部分人分到民团任教习,训练普通团丁,其余的则成为别廷芳的民团干部骨干力量。通过军事训练,也让更多的地方民众参与自治,进而达到控制地方社会的目的。1932年,学兵连改称为内乡县第二军事教导团,成为专门训练民团骨干的机构。其训练内容较前期更为丰富,分学科和术科两类。学科主要讲授军事技术和军纪风纪,术科侧重实际操作训练,如野外勤务、夜间作业、挖战壕、射击、打靶等。该团在内乡县共办三期,受训学员共五六百人,训练时间约为半年,学员多为在职的营、连、排长[4]。三期教导团为宛西民团的中层军官提供了系统的军事训练,为宛西自治培养了大批基层武装干部。

除军官训练团之外,宛西自治领导人还在镇平县组织民团的营连长及各级官长组成民团教导队。教导队主要是在非战争时期,对民团的各级官长施以军事训练。训练课程涉及有军事技术科目、民团简明军律等军事课程,还有三民主义、自治、造林等课程,学科、术科并重,在军事训练同时并对官长加以政治素养的训练。训练扩充了学员的军事知识,充实了其自治的技能,鼓励学员开展村治工作,为完成地方自治积蓄力量[5]。

行政干部是推行自治政策、保证自治顺利进行的中坚力量,因此乡村建设的精英们也大力培训行政干部。1931年,别廷芳在西峡南关帝庙创办公文讲习所,主要讲授公文写作,地方自治等内容,学员毕业后分到各区任自治指导员或副区长,或分到小学校任军体管理员。刘宗阁主管军事训练。1933年春,他还在西峡忠义祠院,开办农林自治补习班一所,招收青年学员七十余名,学习时间为一年,为自治培训基层干部。除受严格军事训练外,还讲授农林自治科目。1935年2月,他又在西峡北寨开办小学教师军训班,集中内乡县小学教师受训一个月。军训班主要讲授植树造林、治河改地、时事政治、教育等相关内容。4月,内乡邀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张含清、骆一羽等教育专家到该地训练教师,有513名小学教师接受培训[6]。

镇平县也举办了各类行政人员的培训班。首先举办的是乡镇长培训班。1931年4月镇平自治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决议集中训练现任乡镇长。训练班开设的课程颇多,包括民团意义、乡镇组织、乡村教育、民众教育、息讼意义与办法、村长须知、土地调查、党义与地方自治、农业常识、造林、治蝗、筑路等。乡镇长的培训内容涉及政治组织、教育、农业经济等乡村发展的各个方面,达到做、学、教合一,培养乡镇长办理自治建设的知识及能力。训练结束前,重新成立乡镇公所、登记公民、召开乡民大会选举乡镇职员。经过训练的乡镇长选举后可从事乡镇工作。其次,1931年6月自治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议,设镇平地方自治服务人员训练班。课程包括三民主义、地方自治、乡镇组织、民团研究、社会调查、国文、地方服务人员须知、应用文等课,另外随时召集讲演会、讨论会,以增加学员的知识并锻炼其行动能力。对学员采取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再次,随时训练乡镇闾、邻长。此处是训练改选后的乡镇闾、邻长,分区加以比较长期或平日的训练,训练方式有所不同。其训练办法大致如下:分区训练;制定训练大纲;区长或区公所人员负责训练;乡镇长训练每月两次,集中训练;闾、邻长分别训练,每月一次。最后,设乡村小学教师的自治训练班。以学校为推行乡村建设的中心,为乡村建设运动各团体普遍采用。中小学教师在帮助乡村民众,及其他团体进行建设事业的作用也为宛西地方精英所重视。1932年7月自治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开办“现任教员训练班”,训练两星期,使其协助乡镇长进行自治,指导民众。教师训练的课程包括合作、养蚕、养鸡、栽桑、植棉、制草帽、民众教育、指导民众等与自治密切相关的内容[7]。总之,各级各类训练班对培养干部人才,促进地方自治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二、宛西自治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任用

宛西领导人重视对干部进行自治的合法性教育,鼓励基层人员参与政权。宛西地方进行乡村自治建设,势必会扩大地方势力,构成对中央统一政权的威胁。国民政府多次授意河南省政府对宛西施压。宛西自治建设面临合法性危机,因此对乡村基层干部进行合法性教育,以缓解国家政府施加的压力、争取民众的支持是实施自治至关重要的选择。

宛西乡村建设领导人非常注重用演讲的方式教育干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宛西地区推行自治尚属首次。彭禹廷曾指出“无论怎样忙,话是不能不讲,因为讲话比什么事都关紧……”[8],现存彭禹廷的讲演词就多达四十余篇。在这些演讲中,对民众演讲3次,对民团人员演讲15次,对乡镇长、村长等基层干部演讲10余次,对乡村小学教师演讲3次,在各种训练班上演讲10余次。自治建设之初,普通民众多有不解。宛西诸县的地方自治与省政府的建设国家政权的努力,无疑不在一个轨道上。因此,阐述和解释宛西自治行为的合法性无论是对宛西地方建设精英还是一般民众来说都是必要的。从彭禹廷的众多演讲词中可以看出,所讲的议题多是“为何实行地方自治”及“如何实行地方自治”这样的论题。如在《告宛属十三县同胞书》中讲述民团的建立是保证农村兴利的基础,“要救农民的贫弱,为农村增加生产”,“仍不能不把剿匪当作第一步的工作”,只有当各县盗匪肃清了,农村才能人人安居乐业[9]。通过讲话使普通民众了解民团,进而了解自治,以取得民众对自治的支持和信任。在对自治干部的讲话中,彭禹廷也多次阐述自治的意义及实行的办法。这些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以布告、碑文的形式保存下来,确保彭的思想传播和传承[10]。

学校教育贯穿于宛西自治始终,是其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自治实现的重要手段,为自治培养大量人才。1933年年3月,邓县、内乡、镇平、淅川四县联合,在内乡天宁寺建立宛西乡村师范学校。建校初期,教师以乡村建设派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名流学者为主体,这对学习自治,培养地方自治骨干起到重要作用。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学内容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地方自治知识三部分”[11],注重基层干部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正如沈松侨所言,宛西乡村师范学校的创立最能代表宛西自治领导人培植自治干部所进行的努力。

彭禹廷认为“三民主义”未能实现的最大原因是一般的知识分子、优秀青年多半羡慕都市生活而不愿意从事地方基层工作,“所有地方的事业,人民的疾苦,完全不闻不问”[12]。宛西需要改变这种状况,经过政权培训的人员须服务地方社会。他也严令各教师变更教育方针,改正学生好高骛远的思想,打破传统的轻农重士观念,以尊重农工,养成劳作习惯,增加农业生产为目标。1932年4月,彭禹廷曾告诫宛属保卫团干部训练所的学员,说明乡村服务的重要性,动员学员毕业后到乡村工作。宛西乡村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一般仍回所属区、乡,因才施用,担任自治指导员、联保主任、保长、教育委员、农林场长、小学教师等职务。1931年11月20日以后,地方服务人员训练班学生在将结业之前,由所长及各股主任,率领分赴各区村指导民众选举闾邻乡长,选举后,均分发各区充当指导员。

为减少自治的阻力,彭禹廷等人极力建立“三自主义”和“三民主义”的联系,以“三民主义”来阐明“三自主义”的政治合法性,增强基层干部对乡村自治事业的忠诚度。彭禹廷从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是将地方的事情,让本地方人民自己去治,政府毫不干涉”的言论衍生出,“实行地方自治,真乃中国国民应尽的义务,不容推诿的责任”[13]。他进而指出:“三民主义是随时代而推进,并非一成不变的;以时代为背景,更以环境的需要为依归……按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非努力下层工作不可;非将国民革命缩成地方革命不可!各县的‘缩小的三民主义成功,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功!”“各县都能实行缩小的三民主义,则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方能实现,中华民国方能转弱为强。”[14]受彭禹廷、杨仪山等人的影响,别廷芳也加强了政权合法性建设。

寓教于学,宛西加强受训干部自我教育和管理。1933年7月,内乡、镇平、淅川中学并入宛西乡村师范学校。乡师聘请孙伏园任校长,改进教学以适应自治的需要。实行教改后,除保留原有学科外,加授传习、组织、生计教育,充实课程内容,养成学生主动实施自治的精神[15]。乡师规定各学科组不仅担任常规的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且兼任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如语文组员兼任本队文书工作,常识组员兼任本队矿务、农业或工艺指导,算术组员兼任本队会计、思想、音乐指导,教建组员兼任本队交际、实习、国画指导。学校的教学与自治建设之间联系密切。学校工作纲领中规定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及队员的应尽职责,实行学员自主管理与监督。如规定大队长充任大队行政会议和早会主席,执行大队纪律,维持大队秩序,传达导师命令或发布命令并指挥本大队的集合与解散,监督自习与勤务等事项[16]。

按照从上级到下级,由团体至个人的办法训练,宛西地区领导人系统培训其自治所需人员,进而控制地方政权。宛西领导人通过鼓励地方人员参与政治,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寻求其自身自治的合法性。

三、宛西自治干部的任用原则和要求

宛西干部任用本土化原则。20世纪30年代复杂的生存环境,使宛西在用人方面尤其谨慎,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排外性。别廷芳认为外地人“不明了当地的实际情形,处事待人,每每感受困难。”而本地人“祖宗填墓,家室老人,俱在农村,痛痒相关,安危与共,富于终身事业的决心[17]。彭禹廷也有类似看法:“我们地方上的痛苦,一定要我们人民自身来解除;我们地方上的福利,一定要我们人民自身来谋求”;“本地人做本地事,用不着借才异地,实际上也不能借才异地。”[18]但实际上,由于宛西地处封闭,人才匮乏,自治所需的教师、教官等基层干部缺乏,也聘用外来人才协助宛西培训干部。

寓兵于农,基层干部军民两用。这主要表现在军事干部的军民两用、教师的行政化使用等方面。宛西根据本地财力不足难以支撑较大军事力量的实际,对义务民兵制加以变通,军事干部实行军民两用,强调“四化”和“三杆”意识,减少财政压力。彭禹廷指出,“四化”即战时“军人化”,平时“学生化”,“工人化”,“农民化”。别廷芳倡导的“三杆”是“拿起锄杆能生产,拿起笔杆能写书,拿起枪杆能自卫。”[19]教师的行政化使用也是宛西乡村自治运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彭禹廷认为“现在的小学教师,兼管校外的事……完全是乡镇长的顾问,完全是乡镇长的帮手;乡镇长有不明瞭的事,可以问小学教师;乡镇长有不善于讲话的,也可以请小学教师替他给民众讲”。以镇平县为例,乡村小学为村建设的中心,“故对于小学教师,极为重视”。1932年7月18日,镇平县自治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提高乡小学教师地位,使其协助乡镇长对民众进行自治指导。8月18日,第六次会议规定小学教师协助调查户口,沟通学校与社会。教师的功能已经超出教书授课之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在实施军事化管理过程中,宛西政权建立了严格的惩戒制度,规训下层军官和乡镇官员。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给予干部相对优厚的待遇。如别廷芳手下“团长可以吃空名4个,营长3个,连长2个,排长1个。后期改为薪饷制;司令、团长每月小麦500斤,营长300斤,连排长200斤,每团每月拨经费100元大洋。同时,别廷芳特规定,提高保甲长的政治地位。对于基层保甲长,应以地方首事之理相待,违者严惩;地方保甲长为下级基层干部;保甲长如有失职,不得轻易传票,如需考询,可用请帖或通知形式,不准随意侮辱和打骂。别廷芳还采纳彭禹廷“打倒官治,避免绅治”的主张[20],用宛西乡师毕业生等新兴势力抑制传统士绅阶层,解决当时势力、情面、升迁的关系弊端。镇平县在干部待遇方面的规定相对具体,队长、队副或分队长、团丁、班长、传事兵每月薪饷逐级递减。干部阵亡卹金均高于团丁。干部伤残及死亡者优卹办法分别为班长加半年、分队长加一年。另一方面,对干部的惩处非常严格甚至残酷。别廷芳“最重视整顿各县民团组织,……为了革新派别观念和庸人当政的弊端……对民团头目不称职者悉令罢免”,对不忠诚的干部“轻则撤职,重者杀头抄家”。镇平“各乡镇长如有不受小学教员之协助及正当之指导时,由区公所或办公处严惩”等规定[21]。

四、结语

宛西自治干部培养注重实效、方式多样、学制灵活,为宛西培养了大批急需、适用政治、军事和技术骨干。见微知著,宛西自治的干部培养和任用之成功可以从中窥知一斑。

“宛西自治”的干部培养和任用的缺陷突出表现在合法性建设方面过于依赖剿灭盗匪政绩和领导人个人威望。一方面,军事政绩是宛西自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宛西地方无法持续维持特定条件下的辉煌政绩,满足不了民众期望,也就逐渐丧失合法性。换言之,政绩反噬无法避免。军事活动取得辉煌战绩,社会治安状况好转,无大股盗匪可剿,“自卫”方面的口号无法提供合法性支持。另一方面,宛西自治在合法性建设中过多强调彭禹廷、别廷芳等领导人物的个人威望,缺乏对民众信仰的教育。彭禹廷在公开讲演里就多次提及个人经历,以渲染自己对民众的影响力。利用领导人物的影响进行政治宣传和动员,利于促进干部对乡建事业的忠诚,进而感召、动员更多民众,可以隐蔽而有效地强化合法性获得民意支持。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有其合理性。但强化个人权威容易出现“人亡政息”的结局。事实也正是如此,1940年别廷芳去世后,别廷芳的骨干属下出于自保等原因背叛和放弃“三自主义”,曾经名声大噪的“宛西自治”悄然湮没,成为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

〔1〕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池桢的系列论文.如“政治系统”与“军县”:宛西地方自治的政治维度[J].史林,2011(3):115-122;徐有礼.宛西自治:一场夭折的区域现代化实验[J].史学月刊,2002(10):72-77.

〔2〕〔7〕〔8〕〔9〕〔12〕〔13〕〔14〕〔18〕镇平县十区自治办公处编.镇平自治概况[M].北平:京城印书局,1933.

〔3〕沈松侨.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民国时期的宛西自治,1930-1943[J].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2(21):416-428.

〔4〕西峡县志编纂委员会.西峡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5〕镇平县地方建设促进委员会.镇平自治概况二集[M].上海:文华美术印刷公司,1936.

〔6〕内乡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内乡县志[M].北京:三联书店,1994.

〔10〕张西洛.闯宛西——宛西“地方自治”见闻[J].纵横,1994(6):45-47.

〔11〕陈景涛.别廷芳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15〕别香斋、罗卓如.内乡一年来之乡村工作报告[M].民国丛书第四编第16册.上海:上海书店,1992.

〔16〕宛西乡师学生大队各组工作人员工作纲领(石印)[Z],内乡县档案馆藏.

〔17〕别廷芳.宛西自治实行法辑要[M].郑州:宛南民报社,1940.

〔19〕张明道.听别廷芳三次演讲[M].河南文史资料.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63.

〔20〕彭禹廷.彭禹廷日记[Z].南阳市档案馆藏资料.

〔21〕秦俊.别廷芳用人思想探略[J].南都学刊,1993(1):87-91.

3.基层乡村干部述职报告 篇三

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

随着中央连续两个1号文件出台,包括我省在内全国已有25个省市宣布全部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免税时代”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基层干部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正确审视自

身工作职能,尽快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避免”。

一、思想认识要保持清醒,避免盲目乐观

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使农民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也使乡村干部从征收统筹提留款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这无疑有助于解决一些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矛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新旧体制交替中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要单纯的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现有的各种矛盾都会迎刃而解,乡镇干部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目前的现状与税费改革的要求还不很适应。就当前看,乡村负债在一些乡镇还比较突出,如何消赤减债,将是影响税费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税费配套改革中将碰到机构精简难、班子“消肿”难、人员分流难、村级干部队伍稳定难等突出矛盾。税费改革后还将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如乡镇财力减少后,教育经费和干部工资如何有效保证;“一事一议”制度后,涉及到乡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公共事业如何组织协调等,都会使不少乡镇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农村传统的格局与市场发展的要求还不很匹配。长期以来,农村沿袭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不愿甚至不敢尝试一些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所以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而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社会现实驱动和市场发展的要求下,要求广大农民彻底打破传统格局,放开手脚,开辟产业门路,参与市场竞争,发展高效农业和非农产业,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发展过程。三是乡镇干部的自身素质与群众的致富要求还不很合拍。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干部思想封闭,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还不很强,过分迷恋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工作模式,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较差,服务本领缺乏,难以解决新时期农民市场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结构调整不力、经济收入难增等问题。基于这些,所以说农村基层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既要对税费改革满怀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

二、工作思路要及时调整,避免无所作为

4.基层乡村干部述职报告 篇四

人才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更了解哪些人具有特长和技能。因此,基层一线干部要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激励本土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充分激发本土乡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挥本土乡村人才的技术技能优势,进而带强产业、带动致富,让农业更加焕发活力、农村更加富有魅力,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着眼组织振兴,构建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农村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干部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积极探索“党建+富民”的融合新路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生产力,从“创业能人”“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帮助群众拓展致富渠道、增强致富技能,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要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强基础、兴产业、谋发展、促增收的能力,通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引导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任务要求,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乡村振兴宏伟蓝图送到田间地头、送入千家万户,当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擎旗手”。

着眼人才振兴,汇聚乡村振兴的力量。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振兴农村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村党支部书记责无旁贷。要培养乡土人才,把村里政治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

5.乡村干部述职报告 篇五

乡镇干部述职报告【1】

本人副主任科员,驻xx村点长。今年以来,在县委、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邓**理论、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心参加县委、镇党委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扎实工作,深入基层了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化解基层各种矛盾,指导村党支部、村委完成好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现述职如下:

一、协助村支部抓党建工作:年初根据镇党委党建要求,制定党员学习制度和发展规划。

坚持“**一课”制度,利用“**一课”组织支部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透过抓基层党建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1、发展新党员1名,培养用心分子3名;

2、党员思想信念进一步加强。

3、支部和村委各项工作明显提高,今年杨和荣市长曾2次到xx村检查工作并给予高度赞扬。

二、协助村委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

作为xx村的点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每次政府布置工作的各项工作,我都和村委认真讨论方案,做到先谋后动。个性是从5月份以来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此项工作是史无前例,无经验可借鉴,再加上收农户的钱搞清洁工作,群众有部分不乐意,认为此刻国家富有了,就应由财政拿钱给保洁员发工资。为了统一思想,抓好此项工作,村两委成立了“美丽办”领导小组、村民理事会,召开多次会议认真商讨,制定可行措施:

1、选出能吃苦耐劳又有乐于奉献精神的4名同志担当保洁员;

2、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和不良陋习;

3、收费工作按先易后难开展,同时收费工作队边收费边做后进农户工作;

4、制定卫生公约;

5、在全村范围内请车填埋、清运陈年垃圾73处,约100吨。给群众感觉到此项工作不是走过场,实在为民办事。透过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和制定了工作措施,使得xx“清洁乡村”工作有序健行,基本到达了家园美、水源清,群众交保洁费率达75%。在抓好清洁乡村工作的同时,xx的惠民政策工作、“新农保”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卫生改厕等工作都能与其他村委齐头并进。村委建设方面:

1、全部完善好村办公楼围墙,办公室环境旧貌变新颜;

2、建成了健身小广场;

3、硬化村内巷道1000米。

三、尽力尽责抓好xx的改厕工作。

2013年县分给xx的任务是400座,也是任务最多最重的乡镇。分别落实陇村、渠盏、平田、xx、甘岭、四通、xx、大琳、眉山、石苟10个村委,我认真按照镇政府工作计划进行:一是协同县爱卫办技术员到各村开展改厕有关技术培训和政策学习;二是把改厕工作作为为民办好事实事的一项工作来抓,同时扎实深入到项目村委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改变群众旧的观念和陋习。县委要求改厕任务8月30日完成xx镇400座任务,五一前全部按要求完成,得到县领导的好评。

总之,一年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欠老当益壮的精神,怀着等退休的思想,学习欠主动性。今后努力学习十八大精神,从中获取精神粮食,多为民做事。

乡镇干部述职报告【2】

自20xx年6月6日调到xx工作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下,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求真务实,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踏实并不乏创新地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必须的成绩,现将半年来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如下:

一、不断学习,提升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

乡镇工作一向以来都是以“多、杂、乱”著称,我们又是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直接应对群众工作,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此,我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学习。

一是、向新闻媒体学习。每一天观看新闻,了解动态,同时学习人**、党**和十八大的相关精神。二是、向领导、同事和朋友学习。用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推荐,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三是、向群众学习。我们农业服务需要深入的学习、吸收先进、实用的农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四是、加强写作潜力锻炼。用心提高,透过撰写网评、简报、等文章,在提炼思想意识的同时系统化自我的知识。

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1、党政办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当好参谋和助手。做好上传下达,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时刻牢记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同事们服务。

2、生态镇建设工作。

用心完善申报市级生态镇、特色旅游乡镇相关资料。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协助小河坝居委、院星村为打造“十里花海”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3、农田水利工作。

用心参与院星村灌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新修各类蓄水池x口,预埋管道x米。协助水政执法大队联合执法、公路局桥梁安全检查、芦池水库安全检查、河道非法采砂取石大检查等活动。完成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安装雨量监测器、宣传栏、标识牌等设施设备。

4、种粮直补工作。

5、科技、科协工作。

6、其他工作。

三、主要体会

半年来,我有一些深刻体会。做基层工作,就是做具体工作,处理一些具体的矛盾。要做成一件具体的事,担当好一份具体的职责,做到群众满意、组织满意、自我满意,不太容易。

一是具体工作也需要全面思考。有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一件单纯的事,由于牵涉到群众的具体的切身的利益,就可能牵涉到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思考问题要细致周到,否则要重复做工作。

二是认真是做好工作的法宝。认真是职责心的体现。认真细致才能发现可能影响大局的细小问题,解决于萌芽细微状态。

三是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用心性。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能做具体工作,但凡事事必躬亲,既无必要,也不必须能完全干好。要在带头做事的基础上,调动大家的用心性。只有把大家的用心性调动起来了,群策群力,才可能做好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6.基层乡村干部述职报告 篇六

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按干部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科局乡镇普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党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部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部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部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部,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7.基层乡村干部述职报告 篇七

——————白***

半年以来,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关怀和悉心教导下,我个人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工作、生活中,始终坚持做一名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跑出去能干的基层干部,争做党和政府的有力助手,群众的好帮手,切实发挥好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的作用,个人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工作经验也在逐步积累。逐步养成了勤奋学习、细心请教的习惯,慢慢的使自己融入到政府这个大家庭中来。

现就对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创先争优,积极工作

基层干部应该“下得去、沉得住、谋作为”应该立足岗位作奉献。我坚持围绕“在其职,尽其力,负其责”这句话,充分发挥好基层干部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立足自身岗位,身先士卒,积极参与村两委的日常工作,以日常村务工作为中心,亲身入户了解农民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创业致富、劳动力转移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协助村“两委”一起做好创先争优、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双述双评”、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等资料的后续完善工作;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林权改革资料的整理归档等阶段性工作;做好四议两公开、双述双评、计划生育、村委日常事务、村民纠纷处置、远程教育组织学习等惯例性工作;做好省、市、县各级领导在我村的检查、督导等接待工作;做好低保户摸底、2011年农村医疗参合、参保等保证性工作;做好7.23特大暴雨重灾户的安

置工作;做好卫生厕所、沼气入户、梯田改造等民生工程的督促及协助政府做好验收等工作。尽力当好党的得利助手,与村干部一起共谋大计,团结实干,全力合作,一起为实现文明小康社会而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任职之初的诺言:上对得起领导的重托,下对得起百姓的希望”。

2、坚持学习,提高素质

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将理论知识学深、吃透,进一步指导实践。只有不时给自己充电,不时加强自身修养,不时提升综合素质,才能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平时工作中,抽时间通过党的建设建、半月谈、平凉日报、农家书屋书籍等方式学习领会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注重发挥特长,引导群众通过学习提升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并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不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得到锻炼。

半年以来,通过工作,我慢慢的学会了开展工作的各种方式方法,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员、群众服务代办员和科学技术推广员。

二、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俗话说:人无完人,更何况我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各方面都还很欠缺,现就我个人的不足之处分析总结如下:

1、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实践缺乏理论的支撑。

2、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方法经验不足,工作方式单调。

3、对农村工作调查、认识不够深。农村是一个很大的圈子,包含内容繁多,要通过长时间接触、反复了解,升入调查思考,逐步深入认识。

4、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

5、对自己要求不严。积极性还有所欠缺。

三、在以后工作中的打算

首先,要不断加大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积极的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态度保持谦虚,多向书本学习,多和老同志交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其次,加大深入调查研究的力度,真正的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抓好发展这一要务。再次,要勇于承担责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在为民造福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培养和群众的深厚感情。最后,要去哦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传播优良作风,做一名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干部。

有句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希望大家针对我个人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

谢谢大家!

上一篇:怎么写好一年级自我介绍作文下一篇:学会坚强关于坚强作文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