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

2024-08-28

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共10篇)

1.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评价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2.《暮江吟》教案 篇二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暮江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暮江吟》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习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习(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暮江吟》教案3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

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暮江吟》教案4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暮江吟》教案5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师:照图和月夜图,这两幅图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动作)

师: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学学他写的《忆江南》,出示古诗。

生齐读。

师: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生:都是写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师讲解对这首诗的评价)

师: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生齐读)

师: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成为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心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意)

1、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学研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点拨辅导 重点点拨第二道:

1、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她那水晶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机释词迷惑 不解

2、妈妈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一下,说:同他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变成中国迷了。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中国迷?又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是中国迷?(释词滔滔不绝 绘声绘色)指导朗读第18、20节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灵,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4、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质疑巩固

五、作业

1、整理解释 滔滔不绝 迷惑不解 绘声绘色潜力 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心愿

小姑娘 我家有好多中国人 去北京 当老师

父母 中国迷 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暮江吟》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教案7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教案8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具准备】: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习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暮江吟》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②能背诵,默写全诗.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 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①指名读.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③生教读.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 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 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2)见诗签

2,教师总结.3,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2)默写全诗.[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 月

→ 美

——→ 露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

《暮江吟》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教案12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13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教案14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暮江吟》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3.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 篇三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躯 躯体 躯壳 七尺之躯

妨 妨碍 无妨 不妨

碍 妨碍 碍事 碍眼

侵 侵略 侵占 侵权

伪 伪装 伪劣 伪证

谋 计谋 谋生 出谋划策

损 破损 损坏 损失

毅 毅力 坚毅 刚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本文结构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写起,说到它们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结网技能,最后说到斗敌的方式。文章头绪简单,重点突出,作者抓住了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是只说主要特点,不求详细完备。所以,全文读来清朗自然,晓畅明白。

2.教学重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3.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

(2)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4.教学突破点: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

(2)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

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

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4.从蜘蛛不同的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

板书设计:

蜘蛛

外形特点

织网

聪明 对付侵略者

对待苍蝇

对待强敌

资料索引与精华: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马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蜘蛛,体长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的蜘蛛。大的有半斤多重,有八条腿,相貌丑陋,但却是捕捉蚊虫的好手,凡敢于来犯的蚊子无一生还,具有猎人般的本领。

4.《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四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板书:唐代:白居易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5.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 篇五

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理解本课的内容,并是学生受到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的教育。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教学构思

预习中让学生找出疑难句,根据提示和要求,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尊敬普通人的教育。

教学准备

寻找值得尊敬的普通人的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围绕着“高尚”,学习了哪些人物的哪些高尚品质?(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一种品质。)

这些人物中有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尊敬,有像桑娜,看林人这样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尊敬普通人》。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3.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质疑

在预习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句子?提出来

四、学习课文

1.自学的提示要求: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简言之,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创造者美好的未来。”?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出有价值的讨论。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在书的旁边做相应的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将自己读书的感受,理解提出来,小组内共同探讨。

3.全班交流。

注意将学生中小组内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学课文。]

五、拓展:写自己尊敬的人

1、在文章中有“……”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值得尊敬。)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值得尊敬?(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你尊敬的地方,事例要合情合理。)

2、学生自由写

六、总结

作业设计:

1.练习

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1)因为从童年到老年,经过慢长的岁月,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应该尊敬普通人。( )

(2)相信有真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甚至上当受骗,也从不思诲改的人。( )

2.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尊敬普通人

6.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 篇六

1、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与情感之美,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能深情的朗读全诗,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2、感悟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历程,从而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具准备:

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生收集资料:雷锋同志日记、雷锋事迹简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查资料,互相交流,了解了雷锋的生平以及有关他的动人故事,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感动着我们。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献出了他22岁生命。(出示题词)1963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习雷锋的群众活动,他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魏刚焰写给雷锋的赞美诗—

齐读课题:《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1、师提问:“你”指谁?《出示雷锋图像》为什么说他是“浪花里的一滴水”?

板书:雷锋

学生:是因为雷锋心灵纯净、像一滴水;他是亿万人民中很平凡的一员,像海洋中的一滴水。

2、播放ppt,听录音学生小声诗歌,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师提问:请说说作者在诗歌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歌通过对雷锋平凡事迹和简朴生活的描写,既歌颂了雷锋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又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二、 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全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后,老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诗歌七个小节,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哪三部分?主要讲什么?老师板书出来。

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3小节 设疑

2、诗人歌颂的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立了“无数功勋”是个士兵,写了不“不朽诗文”是个普通人,又“年青”却渗透“亿万人的心”,这里突出了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平凡、伟大

3、你从哪里读出了雷锋的平凡和伟大?

板书:

一滴水

4、你怎样理解“渗透”一词?(比喻某种事物逐渐进入其他事物中,联系句子的意思说说。)

5、老师小结:这一部分,作者先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6、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感受雷锋的平凡与伟大。

学习第二部分:

1、 抽学生分小节又感情朗读诗歌,看谁读得

2、 分小组讨论:诗人将雷锋比喻成什么?(进行勾画,批注。)

学生回报:诗人将雷锋比喻成反映太阳光辉的:“一滴水”,向党飞的“展翅的鸟”不浪费光“点亮的灯”成雷的“敲响的鼓”。

3、 作者为什么要把雷锋比喻成“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

4、 学生:因为雷锋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战士,所以作者把雷锋比作人们熟知的“水”、“鸟”、“灯”、“鼓”,再次点明了雷锋短暂、平凡却伟大的一生。

5、 从他做的哪些事列可以说明这一些问题?(用自己手机的资料中的事列说明)

6、 师:诗里的“一滴”“刚”“才”强调了什么?

(他的年轻,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表达出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7、 老师小结:第四小节又了四句话,层层递进,气势恢弘,颂扬了雷锋的英雄事迹。

学习第五小节:

1、 读第五小节,教师指导:诗歌中第一次出现称谓,掷地有声,转换为第二人称“你”,语气要读得亲切,感情更加真挚。

2、 诗歌中“编歌曲,织罗衣,梳羽衣,流一滴泪”分别指些什么人?说明雷锋是怎样的人?

3、 学生:指那些为名为利,只想着自己的人,说明雷锋是公而忘私、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感情朗读第六小节:

1、 指导学生亲切而生动地朗读这一节。

2、 文中“一个音符,一根纤维,红花一瓣,最清的一滴”是在赞颂什么?

3、 学生:赞颂雷锋虽然平凡,但他却是党的队伍中最杰出的一员,具有秀的品质。

4、 师:这节作者再次抒怀,感叹这个名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再次证明雷锋的价值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看起来那么微小,却又那么生动。雷锋22岁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无比美丽动人光辉。

学习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7小节)咏汉,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1、 师:请用铿锵坚定、自信蓬勃的语调读最后一节。(抽学生读一读)

2、 师问:作者用“青春”“永生”“壮丽”三个词和三个叹号,在赞扬什么?

3、 学生:赞扬雷锋年轻有为,精神不朽,事业壮丽。他的足迹则暗示着我中国广大青年中,必将涌现出更多的雷锋式的英雄人物。

4、 “列兵”是指什么?(军衔,服现役第一年的新兵授予列兵军衔)。

5、 学生一起有感情育读最后一节。

三、品读赏诗

1、媒体出示画面,赏诗:增强对诗歌的理解,边听边品味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老师小结:作者以饱蘸情感的笔墨,讴歌了雷锋平凡的事迹,咏叹了雷锋为祖、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表达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遗憾,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句清新优美,含蓄精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句句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四、体会写法

1、师:诗歌写的这麽生动、感人,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分小组讨论、交流、勾画、批注。

3、反馈学习情况

(1)比喻: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

(2)设问:为什麽呵为什麽……,都念着这个二十岁士兵的姓名?

(3)排比:呵,雷锋!你不为自己编歌曲,你不为自己织罗衣;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4)反复:呵,雷锋!……呵,雷锋!

4、说说用上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

生:是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

(小黑板出示)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谈论,你能否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雷锋出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已经没有活雷锋,中国没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雷锋到外国过去了,国外有许多助人为乐的现象,有许多助人为乐的人)

2、“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每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社会上会掀起一股学雷锋的热潮,可是这种良好的风气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很快就消失了)

3、老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两个观点吗?

学生:不同意,虽然这两句话都点明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是,这只不过是极少数的现象,不能代表全国人民的观点。我们这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事列也是不胜枚举的,像“希望工程”,“5·12”地震等,就能够很有力的说明这点。

4、师:说得好,一个雷锋倒下了,千千万万个 “ 雷锋” 在成长!我们一定要向雷锋学习,向雷锋致敬!

5、师:让我们时刻牢记的话,做一个雷锋一样的人!

(小黑板出示)雷锋日记:1、2、3则,读读记记。

六、作业设计

1、看ppt试着背诵诗歌,增强记忆。

2、看ppt找一找。像下面这样的诗句,诗中还有哪几组?

3、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学生先谈,再写一写。)

4、摘录雷锋日记。(见小黑板)

七、课堂作业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2)青春!永生!壮丽!

2、 如: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1)

(2)

3、学完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

魏钢焰

平凡: 一滴水

雷锋

7.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 篇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文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内容

本课选的三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这三首诗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枫桥夜泊》

1、揭题:《枫桥夜泊》

此诗是写枫桥泊舟一夜之景,诗中除所见所闻外,是一“愁”字透露心情。

2、教师范读

月yuè 渔yú 翘舌:霜愁城山声平舌:寺

3、学生试读

4、理解诗句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 啼:啼叫。 满:到处。

句意:月亮渐渐落下去,满天霜落,只听到乌鸦啼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面对,对着。愁眠:忧愁地难以入睡。

句意:夜泊的作者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光。愁思起伏,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句意:听到寒山寺半夜钟声,阵阵传了过来。

5、讨论:

(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2)诗人听到了什么?(鸟啼、钟声)

(3)诗人在枫桥夜泊时感觉到什么?(幽静清冷)

(4)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的思想感情。

6、指导背诵

三、教学《别董大》

1、揭题《别董大》

别,告别。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本诗作于与董大告别之际。

2、学生朗读

3、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

千里:形容宽大。 黄云:黄土。曛:曛黄。

句意:黄沙弥漫如云,顿时间天地昏暗。

北风吹雁雪纷纷。

句意:北风催送了大雁,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莫悉前路无知已。

莫:不要。愁:担心。知已:知心朋友。句意:不要担心前去的路上没有知心朋友。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指董大。句意:普天下有谁不知道你的大名呢?

4、讨论:

(1)第1、2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沙、夕阳、雁群)

(2)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从诗的第3、4句,你体会出了什么?

(4)小结:诗人、高适是一个一生不会放弃自己追求的人,失望、挫折、压抑、冷落从示动摇他为实现自己这张和抱负秋极追求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教学《暮江吟》

1、板书诗题

“暮”是什么意思!交代时间,“江”交代地点。吟:吟唱。题目意思: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学生默读古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阳:夕阳。铺:照射。句意: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半江瑟瑟斗江红。瑟瑟:碧绿的颜色。句意: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中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露似真珠日似弓。

真珍:珍珠。句意:露珠如同昌莹的珍珠,月亮如同一弯弓挂在天上。

4、讨论

(1)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2)找出一句比喻句,说出用 比喻 ;把 比作 ;

(3)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季节,从暮到夜江上的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的情感。

5、背诵这首诗。

一、作业:

1、练习册19课

2、课时训练19课

8.《暮江吟》教学反思 篇八

学生是整堂课的主角,他们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方式,利用学习网站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仅自己在网页中获取知识,而且努力合作,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还不断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问题和观点。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夕阳”而用“残阳”,有的学生指出因为用“残阳”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夕阳已接近地平面,异常柔和平静。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弱化,只是更多地表现在台前幕后,收信学习资源,建设主题学习网站,教师所作的工作与原来相比较,量更大,要求也更高。

2、“如何更好地处理资源”这个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

9.暮江吟扩写 篇九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残阳柔和地把光铺进水中,大多数的水都开始变魔术了,从清蓝变成橙黄。有的小朋友脸上灿烂的笑容也变成了橙黄。江水里的鱼儿把残阳发出的.光当作灯光,在水里游来游去,跳来跳去。可欢快啦!

晚霞斜映在江上,看上去好似鲜红的红色,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着,跳着舞。江的半面是青绿色的,半面是嫩红的。小鱼们有的游到青绿色的水上休息,而有的却在嫩绿色的水面上跳舞。九月初三的晚上可真可爱呀!树上有着金黄的桂花,发出淡淡的清香。在江边,有好多人呀!有的人在说悄悄话,有的人在跳舞,有的人在玩耍……有的家飘着香美的米饭香。有的家人正大声叫着:“孩子们,吃饭了。”慢慢地,从山上传来羊的叫声,我抬头一看,哦,原来是牧羊人带着他的羊群下山了。

看哪!江的岸边一颗在草茎上闪闪发光的露珠像一颗珍珠一样。到了夜深,我看见月亮升起来了,弯弯的新月像精巧的弯弓似的。

10.小学六年级语文《暮江吟》优选教案 篇十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习本文对小荷叶心理和语言描写,体会每一天的生命都是新的。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角色的不同心理,锻炼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复述。(给出六个词语:偶然 消失 孤单 迷惑 伤心 枯萎)

三、散读、整体感悟。

散读课文,思考:小荷叶为什么一生中总是充满了伤心和失望?圈划出文中的句子。

四、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

分角色朗读,思考:小荷叶是否像它自己所想的那样“我总是原来的我”呢?

五、展开想象,锻炼说话能力。

假如你是……,当你看到小荷叶感到伤心和迷惑的时候,你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六、小结,配乐朗诵。

七、作业。

1.抄写下列词语,并任选四个写一段话。

凝结 偶然 讶异 迷惑 晶莹剔透 枯萎

2.摘抄文中精彩语段,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上一篇:关于发声亮剑发言材料下一篇:党员积分制度政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