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说课课件资料

2024-07-29

坐井观天说课课件资料(精选8篇)

1.坐井观天说课课件资料 篇一

《坐井观天》课件 创作说明

作者简介:

胡韶倩,女,1999年7月毕业于永城师范学校,现建设办事处邢庄小学任教,中小学一级教师。

本人长期从事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对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作品名称:课件《少年闰土》

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创作思路:

本课件创设了井底之蛙和小鸟的对话的情境,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在这种引发的过程中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音像图画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制作课件时,采用了恰当的音像材料、色彩鲜艳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动作设计,以及优美动听的音乐,在感官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对不熟悉的情境有较深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充满学习的激情。课件把《坐井观天》这节教学内容共分成故事导入、识字教学、游戏练习3个部分。可根据教学要求及教学流程进行各部分之间的切换,在每部分里可以按相应按键进入教学,按返回键返回主界面。课程结束后点击退出系统按钮就可以退出本课件。

素材选用:

*网上下载相关精美图片,音像材料,音乐等。*技术动作、动画设计由胡韶倩独立创意完成。

技术应用:

本课件使用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2016版wps制作完成。

2.《坐井观天》说课稿 篇二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课《坐井观天》。下面,我将就本课该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是本册寓言故事教学的开始,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故事,在读中感悟寓言的含义,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难点。扎实做好第一篇课文的教学,就是为后面几篇课文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起到引领导航的作用。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以比喻性的作品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本课也不例外,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文章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在朗读中能感悟到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新词的意思。

2、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3、能力目标:对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

(二)、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次对话,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动画演示法、角色表演法、动手实践法等方法,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写”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逐步向“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最高境界靠拢,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流程

综合上述,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认知特点直观形象,课的开始,我是这样介入:

1、大屏幕演示动画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

完毕,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设计意图:动感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孩子带进寓言故事中,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同时也让孩子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我认为这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本堂课的第一个亮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听了故事,小朋友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书了吧,现在让我们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同桌交流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青蛙井口大

天有多大?

小鸟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此环节调动学生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激发孩子朗读兴趣。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研读感悟,扎实积累

1、读第一段,理解“井沿”,(简笔画出示井的结构图,指出井沿的位置。)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图形,能帮助孩子快速理解词语意思,还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出示第一次对话图文

③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设计意图: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3、出示第二次对话图文

①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后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②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③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④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4、出示第三次对话图文

②思考:青蛙笑啥?小鸟笑啥?(让生充分发表见解)

③用“……也……”说话。

④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引导读出青蛙的自信、高傲;小鸟诚恳劝告的语气)

4、青蛙为什么自以为没有弄错呢?是不是小鸟真的“说大话”了呢?现在请小朋友们动起手来做一下实验:用作业本卷成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让生充分发言)(小孩子本身就是活泼好动的,在这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青蛙的感受,原来青蛙看到的天确实是“井口那么大”,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不听小鸟的话,自以为是。为学生理解故事寓意作下铺垫,因此这里是本堂课的第二大亮点。)

(设计意图: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思、动手操作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四、再读对话,回归整体

1、分角色读三次对话,可加上表演动作。可分小组读,也可分男女读,也可随意抽学生读。(本步骤符合儿童爱表现,爱表演的特征,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因此我认为这里是本堂课的第三大亮点。)

五、展开想象,拓宽思维。(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来,他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画面图,让生充分说,并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发挥想象,激活思维,充分运用,完成“从感悟——积累——运用”的语文教学三层次。在这里,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只能写出两三句话来,但这都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话。让他们觉得原来写话可以是轻松的,而且是快乐的。因此这是本堂课的第四大亮点。)

六、动画结语,揭示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小组内交流。

2、结语:学了课文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学固执的青蛙,要学跳出井口的青蛙,勇于认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书)。所以老师写了一首儿歌,但是需要小朋友们帮老师补充完整——(出示老师儿歌,让孩子补充后齐诵)

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说天只有(井口大)。

小青蛙,你错啦,天是(无边无际的),不信出来看看吧。

小朋友,记好啦,固执青蛙(不可学),站得(高)才看得(远)。

(设计意图:儿歌把课文内容和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孩子们在快乐的朗诵中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很好的定位。课,起于故事,结于儿歌。课到此戛然而止,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五、关于板书设计:(这是本堂课的最后一个亮点)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运用简洁的文字,清晰地箭头标志,力求简洁明了,将课文内容,课堂结构,文章寓意,清楚地展现出来。为本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青蛙井口大

天有多大?

小鸟无边无际

3.《坐井观天》说课稿 篇三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

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

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4.坐井观天说课、教案、反思 篇四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坐井观天》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真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课堂实践中我的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六十个孩子就有六十只青蛙,六十只小鸟。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

及独立性。

其次,我注重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这节课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注意了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也能在小组的帮助下区分角色的特点,先自由练读然后再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读。这不仅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小组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当我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们整体综合发展。其二,这节课我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十分单一,如:真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等。我想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判断性、鼓励性和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光要表扬学生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判断,并用

5.二年级《坐井观天》说课材料 篇五

长汀水东小学

吴发波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四组第十三课。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这则寓言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本课位于教材的第三组,这组教材围绕“怎样想问题、看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第一篇课文“识字4”与本组课文都有一定联系。而本篇课文则第一个分说了道理。它处于承上启下及过渡位置。因此,本课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二、说目标:

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而且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从父母那里、从自己的课外读物中已经听过这个小故事。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已经熟悉的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 验。”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字个字。

2、情感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入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惊醒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四、说教学流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动画(课文中的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首先是顺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生字要多读几遍。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并主动解决学习困难的意志。

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再进行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文有3个生字要求会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井沿的沿字,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生字卡片,在黑板上画一口简单的水井,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沿字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能学会读音,又能了解字意。际和信字我采用换部件和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了丰富词汇积累,我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 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我从中挑选5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容易出错的笔画,提醒学生写时注意。写完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个字,小组内展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是为生活服务。”本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犯了类似青蛙一样的错误,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比赛谁想的多,谁说的好。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兴味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设置作业: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青蛙由于身处井底,眼界受到了限制,对天的大小的理解很片面,并且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我们要引以为鉴。大家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学生。”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猜猜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以上仅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受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6.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的说课稿 篇六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说教法、学法: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如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惊醒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说教学流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动画(课文中的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首先是顺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生字要多读几遍。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并主动解决学习困难的意志。

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再进行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文有3个生字要求会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井沿的沿字,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生字卡片,在黑板上画一口简单的水井,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沿字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能学会读音,又能了解字意。际和信字我采用换部件和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了丰富词汇积累,我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我从中挑选5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容易出错的笔画,提醒学生写时注意。写完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个字,小组内展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是为生活服务。”本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犯了类似青蛙一样的错误,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比赛谁想的多,谁说的好。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兴味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设置作业: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青蛙由于身处井底,眼界受到了限制,对天的大小的理解很片面,并且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我们要引以为鉴。大家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学生。”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猜猜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叶老曾经说过:课无非是个例子。以上仅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受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多度指正。

7.台湾课件说课 篇七

宽甸三中 地理组 高阜辉

2010年5月

关于《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说课稿

宽甸三中

地理组

高阜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北京和港澳,具备一定的分析省级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过程方法: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是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在这一课中重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祖国的领土,在大量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台湾复杂的位置和范围形成具体认识,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一)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兼顾地理知识的学习,应着重采用启发式和自学指导式的教学方法。即: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当堂演练,达到理解巩固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自学指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主要体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地缘关系方面,学生没有知识储备,需要老师点拨,其他方面则没有此问题。

3、动机和兴趣上:

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1:复习提问:(1)、中国解决港澳回归后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2)、位于珠江口东侧的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侧的是()特别行政区。

(3)、香港由()岛、()半岛、()及周边200多个岛屿组成。

理由是:(2)、(3)题是复习巩固学过的内容,同时也说明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组成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1)题不仅是复习巩固,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方便学生了解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措施。

2:导入新课: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 台湾》诗朗诵视频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3:认定目标:(1)、用证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3)、分析台湾省的其它自然环境特征。

理由是:以简洁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信心,同时将情感教育和技能培养贯穿在学习目标中。4:新课教学:分两大部分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这部分教学主要以教材活动内容为主,由学生自主完成,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缘关系则由教师适当点拨。同时还加入了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进行情感教育,进一步感受台湾回归之路的坎坷和国人的期盼。最后展示一幅两岸同胞亲人相聚的感人场景,并让学生齐读“人有情,情有缘,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一衣带水华夏同根,魂牵梦绕故国河山”,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升华。

(二)台湾省的位置和组成范围: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地图完 成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后面设计了一道填图训练题,用于巩固学习。量算两岸距离既是活动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是对上一个问题的补充,有利于学生理解两岸的地缘关系。第15幅幻灯片是对本节课内容的知识拓展,即补充台湾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更大拓展,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小节里把此部分知识并入台湾自然环境特征内容。

5:课堂小结:即学习心得部分,由学生先自我总结,然后老师大屏幕展示,方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口头作业,安排学生课后收集台湾的经济发展资料。板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一、祖国的神圣领土

二、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缘关系

1、位置和组成 血缘关系

2、地形地势 历史文化渊源

3、气候

说课小结:我将本节课定位为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反思等,构建对知识的形成和运用。

8.地理说课课件 篇八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然资源更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资源紧张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而在各种资源中,水资源又是相对重要的,因为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没有水地球上将不会有 生命的存在。而当今世界,水资源的问题又十分严重,缺水、水污染和浪费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城市面临的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认识世界水问题,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知道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了解当地水资源问题,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本 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说学法:学 生已经学过了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见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 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说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出示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碗,都要请他来。

新授:

1、水是宝贵的资源:

(1)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在哪里”、“我们人类常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

(2)出示世界水体比例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并结合教材75页图

3.16,帮助学生分析世界淡水资源的状况;并出示水资源定义的材料

2、我国水资源现状

(1)多媒体出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的材料

(2)多媒体出示我国降水径流分布图

(3)多媒体出示重庆干旱的一组材料,并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材料: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4)多媒体出示哈尔滨松花江水污染和南京水污染的材料,并引领学生回忆当时哈尔滨市民的.状况

(5)多媒体出示漫画

(6)由阿城和哈尔滨的缺水状况引入,延伸到全国的有用水状况,并用醒目的“中国渴了”提醒学生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3、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农业节水:结合教材83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2)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

(3)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4)家庭节水:结合教材84页活动,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5)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

4、知识延伸:解决水资源总量少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目前世界上拓宽淡水资源的两种方法

(1)海水淡化

(2)利用大汽水

5、思维拓展性练习:多媒体出示相关习题

6、认知提升多媒体播放一组关于水的图片,提升学生情感

7、教师小结,学生质疑反思 猜谜语的同时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上的水、淡水、人类常利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

观察世界各种水体比例的饼状图,了解人类目前直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水体的0.3%,并通过讨论认识水是种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事实观察教师提供的降水径流分布图,根据图例及过去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方多,北方少。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重庆干旱的原因,并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得出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结论:夏秋多 冬春少,

认知到水污染是南北方乃至全国存在的重要现象,并再一次认知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认真观察漫画,认识现实生活中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的事实。

中国水资源问题小结: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了解缺水是我国各个城市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教师的提示的前提下,想到解决水资源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的分布特点的解决办法,并结合上图探究南水北调的意义,同时简单理解三条线路中东线调水的优势

在阅读教材81页“农业节水”的前提下,了解堤灌、喷灌、滴灌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以色列节水农业的情况了解我们当地农业用水与之的巨大差距,从而感知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

结合调查内容,反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如何节约用水

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该如何节约水资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了解目前世界开发水资源的现状,并立志将来去开发更多的水资源,寻找新的拓宽水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教材中相关的图片以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认识淡水资源状况,使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大致状况,认清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使学生能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过去所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相关的图片分析,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1)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3)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4)水污染现象严重(5)水浪费现象明显,从而在总体上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在了解我国水资源问题基础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类比让学生自行分析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空间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不均——修建水库,整治污染,节约用水。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构筑想象的空间。

通过资料的出示使学生了解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的意义和方法,并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节水标志的,把节约用水的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节水好习惯,并做宣传节水、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

用开放性的习题,培养学生思维

上一篇:关于召开主题班会的通知下一篇:工作自我评价缺点不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