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作文参考

2024-07-21

孔子的作文参考(精选15篇)

1.孔子的作文参考 篇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2.用孔子师法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 篇二

写作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孔子的师法值得运用,孔老先生的师法主要是两个,一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二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这两个教学方法对于转变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当前高中生作文水平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训练写作,经过初中到了高中却越写越怕,越写越感到无话可写。不少高中生被要求写作,提到作文心里就烦。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并不重视写作,将写作看成负担,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总是不如人意就头痛。最让人难受的是语文试卷160分,写作分数就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写作分数不高,学生语文考试人均分就上不来。而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有的时候花了精力却不见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作文教学备课量大,学生作文批改量大,教师疲惫不堪。如何能够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办法,成了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运用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个性化教学与学生为本一脉相承,个性化教学本质上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写作是语言文字书面表达的重要方式,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的表达各有特点,所以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其它形式的作文,学生表达的个性化特别明显,这是因为学生认识事物、认识自我、生活经历、储备素材、表达能力等存在个体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尊重这些差异的存在,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写作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

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做到:一是减少高中生作文的束缚,提倡开放式作文,体现学生的个性。作文题目自拟,教师提供给学生习作的话题材料,但是不要给具体的题目,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话题自定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高中生已经具有书写表达的基础和能力,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自由地表达、个性化表达,进一步达到有目标性的创意表达。围绕话题学生作文体裁自定,可以选择记叙、论述、说明、散文等体裁,但是表述的话题或者写作的方向要求一致。二是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作文水平提高的不同步骤。如语言枯燥的学生,要求他们积累丰富的词汇、欣赏散文类作品、推敲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达等,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艺术性。素材枯竭的学生,要求他们按照不同的作文类型背一点范文,多参与一些活动,多体验生活现象等。同时多写日记,把自己每天感受最深的事记录下来,把看到的优秀文章辑录下来。多看、多背能积累素材,多写、多思同样可以积累素材。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能够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为学生个性化习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运用启发式教学评价学生作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查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这里对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要求,评价态度主要看学生习作是否认真,是否用心观察生活,是否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是否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体现科学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写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否体现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评价学生习作的水平,主要看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丰富性,主要看文章主旨表达的针对性、突出性,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丰富而自如、合适。主要看习作结构合理、新颖、有创意。

教师对高中生习作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作文批改,二是作文评讲。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尊重学生习作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注意细节上的指导,无论是边批、眉批、还是总批,都要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少使用刺激性语言否定学生,要使用鼓励学生的批语。在面批时,关注学生的情态、情绪等,耐心给学生启发。

教师在评讲班级学生作文时要注意整体要求和作文示范引领。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诊断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指导学生改变习作中的不良现象;激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展示学生优秀的习作,必要时对优秀习作的语言、结构、选材等进行逐一点评。注意发挥整体评讲促进学生作文发展的功能,不要过多强调甄别和选拔,给学生搭建发展作文水平的平台,尤其是加大语文研究性学习和读书笔记的力度,为学生作文发展提供基础。教师要反思自己的作文评讲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优化作文评讲,成就学生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

3.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参考 篇三

您好!

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来自20xx年的初中生李嘉平,我很崇敬您,因为您是圣人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噢,对了,我要告诉您一件大喜事。知道吗?您的弟子还有您的再传弟子根据您和您的弟子的言行编纂一本书,叫做《论语》。至今还在几万学生中流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样的语句,我们初中学生都知道。您和您的弟子的言论是世间的道理,是阐述人与人的言行。比如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让我明白了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当老师了。再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让我思考了好久,比如信,做人要讲信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说话要言而有信。

人们说您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您的言论广为传诵。是的,您的话的确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句话为“一半论语治天下”影响可是很大的。

您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永远崇敬您。

4.写孔子的作文 篇四

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读完后,我为孔子那种对学习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震憾,联系到我自己,感到万分惭愧,记得有一次,我把老师补置的作业留到晚上做,结果到了晚上我又要看电视,差不多想睡我才想起作业没写,但已经挺不住了,然后心想:“明天早上再写吧,反正老师也不会讲。“于是,我把作业和书整理好放回书包,躺在床上睡着了。就这样,我养成了懒做家庭作业的习惯,每次都是等到晚上,晚上又等明天早上,结果没有一次完成,一次次被老师给批,我的学习成绩一段时间开始下滑,看到比我差的同学成绩都比我好,我难过得想哭,好在我有一个紧跟我学习的好妈妈,她知道我的成绩是懒造成的,为了让我及取教训,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子,你知道了成绩下滑的痛苦了吧,如果你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先把作业完成再去玩,否则往后下去你的成绩更不会好。”听了妈妈的话,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

5.孔子的家乡作文 篇五

汽车行了约四十分钟,便接近孔子的故乡曲阜了。我透过洁净的车窗,望者公路两旁星罗楳布的村庄,仿佛看到:两千多年前孔老先生带着他的学生,乘坐马车,穿行在村落中,传授儒家学说的情景。我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城墙,那古老参天的桕树,仂佛进入了两千年前的鲁国世界,如果不是城中鳞次栉比的商店,轻松愉快的现代乐曲,我简直要怀疑汽车是把我带到了两千年前的孔子故乡——曲阜。

我走下汽车,随者拥挤的入群,来到了雄伟壮观的孔庙前。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公元前四七八年将孔子故居改建为庙,历代扩建,现占地三百多亩,九进院落,南北长达两华里,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走进孔庙,穿过圣时门、大中门,便来到同文门与十三亭之间的奎文阁,简楼门面七间,飞槍三层,绿瓦朱甍;阁底砖砌平台,重立支柱,工艺奇巧,观瞄堂皇;阁内原藏历代帝王赐书迹,阁下东西两侧树立着明代记事石碑二块。整个楼阁壮观无比,是我囯著名木结构阁楼。穿过蓊郁葱茏的古柏,我无心观赏大成门的石濉须弥座台基,急切地来到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地方一杏坛,记得《庄子·渔父》有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軟。”随之,思想的野马奔驰起来,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孔老先生讲学的情景:他端坐于杏坛,周围有许多学生;他脸色严肃和巷,正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们听得是那样入神,哦!好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先生,不愧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阵欢笑声把我的视线引向前方,入们正在观赏技艺精湛的雕刻珍品~二龙戏珠,于是,我走下杏坛,来到庙内丰体建筑大成殿。大成跋在唐代称文宣王政,宋激宗赵佶专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此更名为大成殿。宫殿巍峨宏丽,气象庄严,檐下有巨形石柱二十八根,均垫以覆盆盖莲花宝座柱。两山廊檐及后檐下磨八棱石柱十八根,浅雕团龙祥云,前檐十根,深浮雕双龙戏珠,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整个画图形象逼真,气势磅礴,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

走出大成殹,已是中午时分,我急于游览孔府,便离开孔庙,向孔府走去。

孔府旧称衍圣公莳,为历代衍圣公宫署和私邸。自汉代起,历代皇朝无不尊崇孔子,对其嫡裔也眷顾备至,优渥有加。宋宝元年间另建新第,封衍圣公后始改称衍圣公府。

据说府内有重光门,建于明代。重光门只有在重大典礼和迎接圣旨时才鸣炮开启。相传,因门端悬有明世宗朱厚熄御书“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现在仍悬有此匾,为欣赏皇帝赐物,我便随人群来到门前。哦,这么多人,是在听候皇上圣旨,还是在举行重大典礼?不,都不是;那是讲解员在讲述,人们在细听。今天大门敞开是为游客观览,不是举行圣礼而鸣炮开启的。

在孔府内,我又游览了大堂、二堂、三堂。大堂在孔府二门内,门面五间,飞槍鸱吻,斗拱梁椽皆彩绘旋花。大堂正中设朱色暖阁,内置虎皮太师椅,朱红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公府大印。它是衍圣公幵读诏旨,接见政府宫员的地方丨二堂」日称后堂。堂内正中悬“钦承圣绪”、“诗书礼乐”两块大匾,下立石碑七座,其中有慈禧太后赐衍圣公孔令贻之母彭氏及妻孙氏的“寿”宇碑,松鹤碑等丨传说衍圣公在此宣示典章、礼仪、申饬族规家法。三堂是处理内务之地,孔府档案记载:孔氏族人和佃户、仆役犯法,孔府可自行审讯、行刑断结,又传明代权奸严嵩称阁老,其孙女为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之妻。严嵩被参获罪,曾来孔府求情,在这里坐侯接见。绕过内宅堂楼,就是后花园,这里游客更为熙澳。园内花厅、凉亭、假山、鱼池、荷花池、百花池等设计奇巧,盆景山石穿插其间,错落有致。那古木虬藤、奇花异草,满园清香春色,使人心旷神怡。还有那别具一格的“五君子松”,一株五干,内抱一槐树,也称“五松抱槐”。那翠如盘的山枣树和罕见的水晶树,更引人入神。整个花园真是清幽绝俗。看着这一切古老的建筑物,端详着那翠绿的古松,欣赏着那巧夺天工的珍艺品,我不仅赞叹:袓国多么美丽富饶,伟大的`祖先真是智慧无穷啊!

走出孔府,已是夜幂降眙之时。畅游了整整一天,虽然疲惫得很,但当我回头远望这幽雅壮观的古城,倦意全无。我坐上汽车,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孔子的故乡。

6.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篇六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

文章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透过课文也可窥一斑。

一、教育即生活。据载,孔子很重视对弟子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他亲自整理编辑了教材—六书。但是他对弟子的教育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他积极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近泗水河畔,让一花一草含情,一树一木开口,一山一水育理。利用生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这一教育思想同今天我们提倡的大教育观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孔子游春》一文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例如:“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当听完性格不同的子路和颜回各自的志向后,“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当颜回弹琴唱歌时,“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丝毫看不出孔子有半点“师道尊严”的架子与面孔,师生俨然是一种朋友关系。正是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弟子们才能畅所欲言,师生才能共同探讨,实现“教学相长”,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孔子积极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孔子带领弟子到泗水河畔去游玩,游玩中巧借河水诱导弟子。乍一看,孔子的这次教育活动是一种偶然,实则不然。我们不妨这样思考一下:春天到了,孔子为什么选择到泗水去游玩而不是别的地方?这是因为“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此时的泗水正是生机勃勃的时期。那么,孔子又为什么选择有水的地方呢?那是因为孔子“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由此,我們可以推断,在此之前,孔子早已有了关于“水”的宏论,这次泗水之行是孔子精心设计的一次教育活动。当孔子全神贯注地凝视泗水时,“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此时弟子们已经达到一种“愤”“悱”的状态,孔子见时机已到,便引发出一场关于“水是真君子”的讨论。弟子们听后“无不惊讶”,都没想到“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可见,弟子们所受到的教育是多么深刻!

正因为弟子们深刻地受到了“真君子”的思想教育,所以孔子又因势利导,引导子路和颜回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引导弟子在言行上做一名“真君子”。其教育可谓水到渠成。

7.我的偶像 孔子 作文 篇七

我不常打开电视机寻找我偶像的讯息,因为他绝对不会出现在哪儿。我不曾发疯似地去追捧他,为他增加人气,也不会将他的海报贴在墙上每天挂念着,因为他不需要我这么做。也许有人会问我,他真的是你的偶像吗?我会说,是的,因为我的偶像是孔子。

我的偶像离我很远。孔子生活的年代离我实在遥远,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生活对我来说根本无法触及,我没见过我的偶像的真人照,因为那时候没有照相机,据《史记》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脑袋上凹陷而前额又凸起。我的偶像显然不是用他的外貌令我着迷的。我的偶像是个圣人,他的神圣被历史所承认,同样被全球承认。而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而已,圣人离我似乎太远了。

我的偶像离我很近。孔子虽然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但是他仍然是个普通人,他曾像我一样学习着,并非“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孔子留下了《论语》,他的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他的弟子汇集编纂,后成《论语》。而每每品读《论语》的时候,我发现我离我的偶像是那么的近,我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无限靠近他的思想,他的思想闪烁在他的文字中,圣贤的道理时隐时现,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我的偶像离我其实很近。

我的偶像里偶像很远。在奇人、怪人、新人层出不穷的时代,我的偶像似乎不能被部分人定义为偶像了。追星追到疯狂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被称为“粉丝”。实际上我的偶像离偶像很远是因为他比大部分偶像有那么份担当,他知道偶像的责任而留下了让人汲取不尽的精神养料。而那些被称为大明星的偶像们,留下了些什么呢?“粉丝”们又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些什么呢?还是他们在向“粉丝”索要些什么?人气、金钱、名誉……我不曾为我的偶像付出过什么,而他留给我的东西却是难以计量的财富。

我的偶像离偶像很近。真正的偶像应该是无法定义的。我相信孔夫子肯定是离真正的偶像很近的那种人。他的名字能够流传至今,他的大部分思想在现实中仍然有意义体现了他的不朽,这种偶像才有生命力。历史上真正的偶像都会给后人留下一块地,这块地是掘不到底的,每个挖掘者因不同所以收获也各不相同,掘得愈深,得到的财富愈多。我的偶像就是那样一块神奇的地。

我的偶像——孔子所处的山峰高不可攀,因为他被定格在人世高地,愈是理解他的人愈是觉得他无穷高。偶像是一种力量,我感受到穿越千古的力量,是他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那块地去挖掘,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尊为偶像的偶像!

8.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八

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与弟子探讨最多的便是学习。他教育弟子要勤奋学习,说好学是达到仁德的必经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学是怎样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是多么重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时常温习,不也快乐吗?把学习当成人生的快乐,孔子不但好学,而且达到了乐学、善学的境界。特别是孔子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拜老子为师,认为学无止境”。

9.记着孔子,忘了《孔子》 篇九

孔子恐怕是被过度利用最严重的一个中国历史人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利益,要么把孔子尊为“大成至圣”,要么把他“打翻在地”,并且“踏上一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如今,中国强国地位初立,民族复兴指日可待,刚刚休息了一段时间的孔子又被抬了出来,接受新一轮的反复称赞或批判。相比吸引旅游的祭孔大典,卖书打广告的百家讲坛,电影《孔子》的到来倒是显得姗姗来迟。中国社会近两年的孔子热、儒学热或者国学热似乎是被电视和书籍带动起来的,在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中,电影《孔子》的出现似乎有凑热闹、赶晚集的意思。如果它在前几年出现,似乎会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现在,普通观众显然对孔子、国学之类的内容有那么一点点审美疲劳。没赶在于丹、易中天或者钱文忠之前,是电影《孔子》的一个失策。

中国的电影观众在《孔子》上映之前刚刚接受了《阿凡达》无比震撼的洗礼,很多人一时难以回过神来,甚至暂时彻底对2D电影丧失了兴趣。于是就产生了为照顾《孔子》而逼迫《阿凡达》下线的传闻。不管真实不真实,起码反映了在普通观众心中的一个衡量,那就是从电影的角度讲,《孔子》的吸引力不如《阿凡达》。事实上,首映宣传弄得热热闹闹的《孔子》看完以后让人没有太多的感触,用电影表现出来的孔子故事还没有看书听讲座来的精彩。电影《孔子》注定不会得到什么太高的评价,也不会对中国电影产生强烈的影响力。所谓的中国史诗电影,不过又留给观众一个笑柄或者是批评的理由。在《阿凡达》被载入史册的年代,在3D电影开疆拓土的时期,《孔子》和其他大部分没什么新意的2D电影一样,有些生不逢时。

尽管主创人员宣称《孔子》是一部中国的史诗电影,但是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则是导演在商业片与艺术片之间的摇摆不定,既没有成为商业史诗,也完全够不上艺术史诗。似乎影片的导演和观众一样,对于用电影来表现被中国人研究了两千年的孔子及其学说信心不足,甚至压根儿没敢有这样的奢望。首先,电影没能表现出多么深刻的文化,更不要说引发观众的哲学性思考;其次,可能是为了商业考虑,电影弄出了很多动作场面,以为这样就让电影多少有了点创意。我本人倒是觉得大部分观众对于孔子会不会武功或者那个年代的战争怎么打没有什么兴趣,究其根本,《孔子》这样的电影如果不在文化上下功夫我们看他还有什么意思?《孔子》的导演选择了骑墙,电影变成了不伦不类。

10.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十

人们往往把某一专业领域的顶尖人物称为“大”家,如大诗人、大作家、大科学家等。这里的“大家”比“名家”更要丰富和厚重。作为教育人,我们也要有做大教师的追求。我心目中的大教师首推孔子,孔丘先生。

孔子,堪称中国教师的鼻祖。他是一位纯粹的教师,终生以学为乐,以教为荣。他的杏坛筑在家乡的小屋旁,也设在“周游”的旅途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他把教育教学艺术演绎的畅快淋漓。他是一位执着的教师,虽处境落魄,但信仰坚定;虽困难重重,仍勇敢笃行。他对教学的痴迷被人喻为“孔子式的爱情”,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更成为人们永久的感动。他是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第一人,他无职无权,工作也无法律保证,但他有好学的精神,渊博的学识,有仁者的品格,智者的风范,也有真诚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喜怒形于色,哀乐动乎情。因此,虽无文凭学历相许,却常常生满“爆棚”,三千弟子中不乏兄弟齐问道,父子同门生。就连“栖栖”逃难中,铁杆的学生粉丝也是前后追随,形成了一道中国教育史上最亮丽的风景。

大教师——孔子!

11.和孔子相遇的作文 篇十一

身为学生记者团里的一员,我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拜了孔子,领了红蛋,那就只剩写“开笔石”了。来到排队队伍里,我突然听见一位一年级新生对一位家长说:“妈妈,为什么要写开笔石呢?”只听,那位家长耐心的回答:“写了开笔石,你以后就会把字写得很漂亮,工整的。”那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哦,妈妈,你放心,我上了小学,一定能把字写得很好很好的!”那位家长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心里祝福着这些学弟学妹,祝他们有着辉煌的成绩……

现在,真正的任务开始了。我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本子和一张采访辅导,开始写着我等一下要采访的问题。写完了问题,我就到处走,寻找着我的目标。终于,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小男孩的身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所以有点紧张,我不断的深呼吸,以平衡我的情绪。终于,在记者小吴姐姐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慢慢地接近那个小男孩。到那个小男孩身边了,我发声道:“请问我能采访你一下吗?”那个小男孩转过身来,轻轻地说:“嗯。”显得有些害臊。于是,我便对他进行了采访,不过他害臊,有些问题回答不出来,所以不是很成功。后来,我又找了几个对象,把几个问题都问完整了。

采访过后,我才意识到――已经很晚了,我得赶紧回家了。与小吴姐姐道别之后,我就骑着自行车,赶紧回家了。

12.孔子的智慧 篇十二

颜回爱学习,德行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两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

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了!

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鞠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王曼摘自台湾大学论坛

13.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十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文化的创造者,是我们大家印象中的圣人。

在我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严格、严厉、严谨的人。但在周国平写的《孔子的洒脱》中,看到孔子在和四个学生聊天时,有三个学生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外交家。只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若干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歌唱。孔子听罢,竟谓然叹道,他曾和曾点的理想一样。我很惊讶,在我印象中孔子是很严谨的人,没想到他也那么追求自由。不过孔子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不洒脱呢?

有人说孔子的外貌其丑无比,甚至还有人说孔子像个丧家之犬。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外貌也罢,人类最重要的不是内在吗?孔子的外貌可能不是很好,但他的内在很美,孔子他公正、有修养、有常识、知分寸、谦虚,遇到不懂的知识也会不耻下问地请教别人,就算成为了老师,有三千弟子也不会骄傲,这让我足以崇拜他了。

14.描写孔子的作文 篇十四

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疑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他们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15.孔子故里的婚礼 篇十五

在婚嫁礼俗中,婚礼一般是在白天举行的,但在曲阜却有在子夜时举行“夜婚”的习俗。现在虽然不在子夜时分举行婚礼,但其婚俗礼仪中还能看到“夜婚”的痕迹。在凌晨三四点钟男方家里就开始准备了,迎亲的鞭炮放了一响又一响,喜庆的气息弥漫了整个村庄。据了解,直至今日,不但汉族有夜婚习俗,少数民族也有夜婚习俗(居住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瑶族即盛行),国外(如俄罗斯)也有夜婚习俗。有专家认为,夜婚是掠夺婚的遗风(掠夺婚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抢婚)。等迎娶的队伍赶到新娘家,天已经蒙蒙发亮了。

新娘家热闹的气氛也是早已到了顶点。大家忙忙碌碌地为新娘更衣戴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气。打扮一新的新郎一到,窄窄的农家小院顿时闹成一团,新郎由司仪引入内室,两位新人坐在床边共同吃着象征吉祥、美好的水饺。这时女家的亲人就赶快把嫁妆绑好,并在其上放上大葱、艾、盐、麸子,其意是祝福新人将来的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夫妻二人恩爱、和睦有福气。一切准备好了,就有人说:“路怪远,多喝几杯茶免得路上渴。”意思是催抬嫁妆的走。抬嫁妆在曲阜一带也是很有讲究,此事有两个忌讳,一个是所有的嫁妆不能用车拉只能用人去抬;另一个必须上午去抬。据说上午太阳徐徐上升,以后的日子有发的势头,下午太阳缓缓下落,日子不能上升,不论去多少人抬,总是要双不要单,并要把人员配好架,有一个人扛一件,有两个人抬一件,大件四个人抬一件。娶亲的人把嫁妆收拾完毕后,新娘携新郎与父母及至亲逐一拜别。新郎在前,新娘由其兄弟用圈椅抬出闺房,送入轿内,意思是脚不沾娘家的土,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似乎都有这种习俗,也许是认为“土能生金”,带走了土,也就是带走了娘家的好运气。

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新娘入了轿,起轿之际,炮响三声、唢呐齐鸣。新郎走在前面,迎亲队伍紧随其后,一路人马浩浩荡荡,沿着不同于迎接新娘的路线往回走(往返路线不一致,意味着“不走回头路”);在行进的过程中每到过桥、转弯处皆有娘家人张贴“青龙”,同时鸣炮。

花轿到了男家的村头,先是鸣锣吹号,男方接客的出村迎接。这时花轿在村中徐徐而行,抬轿者卖弄精神,稳稳地颤动着轿子,谓之压街、晃轿、踏街。粗细乐翻着花样地吹奏,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花轿来到男家的大门口。迎亲的人首先对着花轿放一挂鞭炮,然后花轿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此时,男家的大门紧闭,要让花轿在门前停一会儿,谓之“憋性”,目的是使新娘的性格绵软,进门后服婆婆的管教。经过一番复杂的程序之后,新娘才最终进了新家门。

乡村婚礼虽然不像城市当下的婚礼那么洋派,那么奢华。但孔子故乡礼仪之邦的风俗积淀,加上现代时尚的张扬,古朴中揉杂着现代的婚礼过程还是让我大吃一惊!

婚礼的第一项,居然是新郎新娘向媒人三鞠躬。看来当地婚俗把促成新人美好因缘的媒人看的比较重。其后才是列祖列宗,然后才是父母。当婚礼主持人宣布新郎新娘向父母公婆三鞠、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候,还没等鞠躬,从左右两旁忽然冲出几个壮汉,强行给母亲戴一副黑色眼镜,一个镜片还用粉色纸给糊上了。母亲挣扎不从,他们就连推带拥,到底给戴上了一会儿;这个场面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只知道有闹媳妇的,没听说闹公婆的。事后询问打听,才知道这是此地从古延续下来的特殊婚俗,有它的特殊含义。逼婆婆戴遮了一只镜片的眼镜,是提醒婆婆日后过日子时,对媳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挑媳妇的不是。

一番“繁文缛节”过后,最重要的拜堂仪式开始了。他们感谢养育之恩的三鞠躬,被人们苛刻地认为不够诚恳,只好一再重来,于是就有和新郎年纪大小差不多的小伙子,上来摁着新娘的脖子使劲往下鞠躬,在热闹、隆重、喜庆的气氛下,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一对新人许下了爱的誓言,结为连理。

上一篇: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下一篇:注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