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精选10篇)
1.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一
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唐江平
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尤其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其社区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改革。因此,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是一个全新课题。本文拟对社区治理主体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社区治理主体
社区治理指在城市社区中政府与非政府部门、辖区单位、社区自治组织甚至包括个人等多元治理主体,以社区为平台,广泛参与管理社区的公共事务,相互博弈、合作、妥协、消除分歧,以求社区资源最大合理化配置、利用的一种过程。传统的“管理”的概念强调的是“控制”;而“治理” 的概念更强调“协调”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互动。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治理客体(社区公共事务)、治理规则(社区成员认同的社区规范)、治理过程(社区治理是实体活动,表现为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行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至少包括:
1.基层政府。通常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还有些是区级行政单位直接作为社区治理主体,如一些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社管局直接管理社区。
2.党的基层组织。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居委会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3.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城市社区中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4.社区居民。既包括拥有社区户口的户籍人口,也包括无社区户口的常住人口。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它的自治,即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社区成员要真正成为社区管理的主体,就要从参与自我管理社区、自我建设社区着手,发挥建议、议事、监督、反馈的作用,不断提高民主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5.社区中介组织。社区中介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的组织。如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组织、老年协会、妇女协会、读书会、秧歌队、摄影协会、书法协会、钓鱼协会等。
6.物业公司。物业公司是指按照合法程序成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经营物业管理业务的企业型经济实体。
二、存在问题
以上主体在社区治理中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但实践中各主体间也存在着相互冲突的问题,影响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具体体现在:
1.基层政府与居委会的权限不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街道办履行对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维护社区的公共利益。街道办和居委会之间应当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现实中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实际上形成了双向依赖的隶属关系,居委会实际上成了街道办的准下属机构,街道办在管理过程中经常越位,以指导之名行领导之实,不但过多的介入居委会的自治事务,而且也包揽了许多本应交由社区中介组织来承担的工作,如直接组织和承办社区文化活动、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这样一来,居委会就处于既要充当“政府的腿”,又要做好“居民的头”的两难境地。在居民眼里,居委会成了政府组织;而在政府看来,居委会既是群众组织,又是行政组织。
2.党组织与居民委员会的职责错位。实践中许多社区的党组织跨越了政治领导,变成了权力机构——居民委员会则实际上成了党组织的执行机构。现实中党组织直接包办了社区的自治事务,两种组织跨越了权力界限,常常交合为一体。3.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公司之间存在冲突。(1)居委会和业委会的职责存在交叉,业委会常处于居委会从属地位。(2)居委会对物业公司拥有指导和监督权,但在实践中他们之间遇到有关管理责任容易相互踢皮球。一些素质不高的物业公司不正常配合居委会的工作。
4.社区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不够。一是独立性较差。很多社区中介组织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挂靠在政府有关部门或附属于行政机关,其重大问题的决策(如人事任免)都由行政部门决定。二是大部分社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淡薄。
5.社区居民个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积极性不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但是大多数普通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愿不高。
三、建议与对策
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重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平衡各种社区治理主体间权力、权利以及权益的关系,从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文化观念等等层面入手,及时纠正不合时宜的制度、体制、观念,从宏观和微观各个方面加以统筹解决。
(一)理顺基层政府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政府与居民委员会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关系与相互合作的关系。政府和它的派出机关可以对居委会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属于社区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时,要避免把居委会作为自己的“一条腿”来使用。政府要分权于社会 ,逐步从“越位”领域退出来 ,使社区权力资源由单纯的政府控制向市场、社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分化 ,治理组织由垂直的科层结构向横向交错的网络结构转变。为此需做到:(1)政府服务重心下移,实行政务透明化、职权责任化、服务承诺化。(2)确保社区财务自主权。(3)建立社区监督机制。社区监督是扩大基层社区民主的一种有效形式,社区监督政府,有利于防止政府利用手中职权侵犯社区利益或不当干预社区自治权。
(二)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要在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基础上,理顺居委会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党组织职责,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和积极推动作用,夯实党组织在社区的群众基础,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支持和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的重要保障。改善党在基层社区的活动方式,党组织对居委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
(三)健全社区居民参与制度
社区居民参与是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和动力,应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社区居民参与机制设计,推进社区居民参与的有效进行。(1)培育社区参与意识,大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2)建立和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机制,前者是指法律法规确立的制度,主要是完善社区参与的组织机制,完善社区参与的教育机制,以及完善社区参与的投入机制;后者是我国传统守望相助、邻里关爱等文化和习俗,引导居民从私域走向公域,以保证社区居民参与规范运行,持续、稳定、有序的健康发展。
(四)理顺居委会与业委会的职权关系
居民委员会是以居民的居住权为基础形成的居民自治组织,是代表和维护社区全体居民合法权益的,负有把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和居民组织起来共同搞好社区的责任;而业主委员会则是以业主对房产物业的所有权为基础形成的业主自治组织。本文认为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同属于群众自治组织,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体,不存在相互隶属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之间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居民委员会指导和帮助业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建立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协调机制,当好住户和物业公司之间的中间人。但各主体拥有独立的职能,各行其责,相互支持。业主委员会代表广大业主的意愿,对物业管理服务进行评议、监督,维护全体业主的利益,并积极配合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能,接受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业主委员会必须履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义务,做出重大决定时,应告知居民委员会,并听取居民委员会的建议。
(五)理顺物业公司与业委会的职权关系
物业公司与业委会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双方地位和人格平等,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由双方签订的合同来确定,双方的关系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要做到:(1)坚持政企分开原则,协商确定双方的权益划分,在推行物业管理的社区,居委会一般不再从事与物业管理范围相同的公共事务和经济活动。(2)明确各自的职责。一般来说,居委会负责社区宣传教育、民事纠纷解决、拥军优属、扶贫帮困和计划生育等工作;物业公司负责对社区房屋维修、保洁、保安、车辆停放、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等实施统一管理。(3)建立由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参加的议事班子,同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在社区内形成统一的协调议事机构。
(六)培育社区中介组织
培育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力度和扶持力度等措施,做到以下四点。(1)减少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推动社区中介组织由“依赖型”逐步向“自立型”转变。社区根据自身发展服务的需要,培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社区为活动区域的公益性、事务性、中介性社区组织、中介机构,依靠它们进行社区内的管理和服务活动。(2)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和居民监督机制。社区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基础上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3)加快社区中介组织人才的培育。
我国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的培育理顺历时较短,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政府“越位”、居民委员会角色“错位”、社区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社区管理工作队伍薄弱、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关键在于社区自身的力量要发展壮大,同时政府职能转变及时跟进,在此基础上调整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之间的关系,理顺多元主体的关系,构筑和谐的社区治理主体结构,方可优化社区功能,推进社区建设科学发展。
2.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二
无名岛区块属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 在开发过程中, 油井面临着要么不受效, 液量低、含水低, 要么裂缝水淹的困扰, 造成区块低产低效井多, 采油速度低, 开发效果差等问题。
1.1 储层物性差, 油井受效差
由于无名岛区块基质渗透率仅为1.04×10-3μm2, 水井注水后, 水井虽然吸水正常, 区块注水量增加, 累积注水211.2071×104m3, 注水压力上升到15.4MPa, 而油井产液量低, 平均单井日产液0.66t, 地层压力3.2MPa, 在70m的线状注采排距下注水仍然推不过来, 造成区块累积注采比高达4.8, 而区块油井产液产油量仍然很低。
1.2 低产低效井多
由于注水受效差及注水注水压力高等原因, 区块低产低效井多, 占油井数比例66.7%, 其中注采不完善9口井, 占低产低效井比例19.6%;储层差13口井, 占28.3%;发育地层水12口井, 主要集中在东块, 占17.4%;裂缝水淹井8口, 占17.4%;另外有两口套变报废井。
1.3 区块主导裂缝走向为NE80°左右
扶余同类区块主导裂缝走向为东西向, 而该区块局部应力场发生改变, 最大主应力方向扭转近10°, 导致NE80°方向为主水淹方向。新布油井要摆开与水井夹角NE74.5°-NE91.7°之间范围, 新布水井要与原水井形成NE80°左右方向的井排。
1.4 局部井区有采无注
区块油水井数比3.2:1, 局部注采不完善。如HJ6-S2井组, 水井HJ6-S2报废后, 造成井组注采不完善, HJ6-S2周围7口油井产量下降迅速, 报废前, 井组日产油稳定在9.7t, 目前井组日产油仅2.7t。
1.5 水井问题多, 注水状况不清
1.5.1 水井作业难, 长时间不动管柱
由于无名岛特殊的地理位置, 受交通及扶余油层泄压时间长等影响, 导致水井长期不能洗井, 长时间不动管柱, 问题井不能及时处理, 井下注水状况不清楚。
20口分层井中, 18口井为不可洗管柱, 占分层井的比例为90%;大于等于五年未动管柱的井18口, 占分层井的比例为90%;5口井测试遇阻的井带病注水。
1.5.2 水井压力上升快, 注水日益困难
由于水井长期不洗井, 注水水质难以保证, 加之扶余油层地层温度较高, 注入水的硬度、碱度较高, 注水结垢严重, 多方面因素造成水井压力上升较快。
水井初期平均单井注入压力为9.49MPa, 经过11年的注水, 水井目前
平均单井注入压力为15.4MPa。如汇2-斜2井, 2004到2012年注水压力由13.2MPa增加到16.1MPa, 视吸水指数从8.0m3/MPa下降到1.5m3/MPa。
2 治理方案
对注水受效差的无名岛区块, 探索新的开采模式。将区块北部两排注水压力高的水井开展渗吸采油试验, 对低产低效井进行超短半径水平侧钻、缝网压裂等缩小排距的措施挖潜。
2.1 开展渗吸采油试验
在特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 水驱油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渗吸作用促使裂缝中的水与基质中的油置换而进行采油的。对于无名岛这种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 基质渗透性差, 在基质岩块中没形成有效的注水驱动, 有丰厚的物质基础, 而裂缝系统充满注入水, 有利于毛管力吸水排油, 实现渗吸采油。通过注水井转抽吞吐采油, 可以取得较好的渗吸采油效果。
区块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无名岛2005年水转油2口井, 有效井2口, 单井平均累积产油为9153t, 累积产油18306t。例如, 汇4-2井, 该井于2002年9月开始注水, 到2005年8月关井累积注水为44504m3。关井36个月后转抽, 初期日产液10.9t, 日产油7.3t, 含水33.2%, 目前该井累积产油11339t, 比该井区其他油井平均累积产油2664t还多8675t, 比该井区其他油井最高累积产油9482t还多1857t。
对区块北部注水压力高的两排水井转抽进行渗吸采油, 两个水井排转抽后, 结合原井网灵活调整, 通过相应的油井转注及补充水井形成NE80°左右方向的70m线状和反九点结合井网。
2.2 措施挖潜
无名岛区块在70m注采排距下, 油井仍然难以见效, 在50m排距左右, 油井受效明显, 所以对低产低效井, 开展以缩小注采排距为目的措施挖潜。
2.2.1 超短半径水平侧钻
超短半径水平侧钻能有效治理以下三类长关井、低效井, 提高措施增油效果。一是对排距过大注水不受效的低产井, 向水井排方向水平侧钻, 缩短排距;二是对高含水井, 通过对炮眼实施水泥封堵, 在避开水淹方位的剩余油富集区侧钻挖潜;三是对油层段套变难以修复的井, 通过对套变部位水泥封固后, 上部开窗侧钻水平井, 重新恢复生产。针对以上三类井选择储层发育好、采出程度低的进行超短半径水平侧钻治理。
2.2.2 缝网压裂
缝网压裂形成较大的缝网体积, 增大泄流面积, 能提高油井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能解决扶余油层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常规压裂裂缝体积较小的问题, 可取得较好增油效果
2.2.3 水井治理
借区块调整的机会, 对水井进行综合治理。其中5口水井转成抽油机井, 对5口水井进行补孔重组, 补开5个层, 补开砂岩厚度共15.8m, 有效厚度共14.1m;对3口大于5年未动管柱的井进行重配。
3 结论和认识
(1) 断层可导致局部应力场发生偏转, 无名岛区块主导裂缝走向发生扭转, 无名岛区块主导裂缝走向为NE80°左右, 而非东西向, 布扩边或加密调整时要充分考虑裂缝摆动夹角, 确定好井位。
(2) 无名岛区块70m排距下, 油井受效仍不明显, 50m排距下油井能明显受效, 但小排距下, 注水易造成油井裂缝水淹。
(3) 渗吸采油技术可作为改善特低渗透裂缝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开发模式来探讨。
摘要:针对无名岛区块注水受效差, 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的问题, 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和措施挖潜改善开发效果。
3.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 三鹿奶粉事件;公司治理;独立董事
一、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一词又被称为公司治理、公司管制、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狭义上,公司治理结构指公司内部组织管理架构上的利益和职权关系的安排,主要指公司的股东、董事会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包括公司股东会的职权、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经理层的权限与职责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广义上,公司治理结构还包括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债权人甚至客户、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以解决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受益、决策、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问题。
二、三鹿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奶源流程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奶源的生产分散,面积大,产量多,分散的产奶模式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三鹿集团股权结构图
以上只是三鹿公司的股东,旗下还包括很多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
三、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信息机制还不健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使企业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真实。这类企业的信息基本被内部人控制和操纵,外部人和企业普通职工很难获得企业的真实信息。
(二)“一把手”治理权力过大
“一把手”治理导致决策层不能集思广益,其他人都看“一把手”的脸色,形成“一把手”的“一言堂”,导致一把手决策时轻率,对一把手的监督流于形式,追究责任时出现推诿和弱化,甚至出现“企业就是一把手个人家中的金库”或者“一人兴则企业兴,一人败则企业败”的现象。三九集团的赵新先事件和中国石化的陈同海事件都深刻说明了“一把手”权力过大的弊端。
(三)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不足
三鹿集团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监督检查是其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从源头上保护产品质量意义重大。三鹿集团所提出的发展思路很多只是纸上谈兵,包括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源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站经营者的有效监督。
四、加强对公司监督的对策
(一)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制度,强化董事会的责任。董事会要对全体股东负责,对企业投资方案进行严格审议,再决定是否投资,如果经过董事会的决议导致决策失误,董事会要负决策失误的责任。
(二)强化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企业不仅要对自己的经营业绩负责,更要对国家、社会及消费者等群体利益负责,应把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建立和完善监督和问责制度
现代企业监督制度主要有:股东会对董事及董事长的监督;独立董事对其他董事的监督;监事会对董事、总经理、董事长的监督,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和业务状况进行调查和检查的权力以及要求对执行业务的董事、经理停止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并对此予以纠正的权力,以新闻媒体为代表的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牛国良.现代企业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四
(一)道路粉尘治理问题
我县长牛线、鹿塘线、104国道李家巷段、道路粉尘污染严重,车辆“抛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公路安全畅通,也影响我县生态园林型城市,虽然通过治理并加大养护力度,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二)原因分析
以粉尘污染最严重的长牛线为例,治理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矿山、水泥、码头等企业污染。长牛线沿线矿石资源丰富,从事矿山开采、矿产品加工的企业也很多,长兴境内共有矿山企业34家,水泥行业大型企业8家,广德境内依托长牛线运输的长广区域内有矿山4家,水泥行业大型企业4家。两地水泥、熟料日产量5.1万吨,加上长湖申航道离长牛线比较近,小浦境内水运码头有64处,年货物吞吐量约2千万吨。矿山、水泥厂、码头是产生粉尘的源头,在生产、装卸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
2、运输途中污染。煤山、白岘、槐坎、小浦四地在长牛线从事矿产品运输的车辆总计有1001辆,其中大型货车656辆,农用运输车345辆。除此之外,尚有外挂车辆230辆。货车以斯太尔、解放、康明等重型及中型货车为主。二轴车实际载重20-35吨,三轴车实际载重30-54吨,四轴车实际载重40-65吨,最大型载重车可达85吨。
根据交通流量测算,车辆每天平均往返运输约3趟,运输途中产生方面粉尘污染:一是从企业驶上长牛线时轮胎带泥;二是由于过量载重,途中抛、撒;三是由于覆盖不严或空车产生扬尘;四是由于车辆不固定运输同一品种矿产品,车体破坏不大密缝,途中滴、漏。
3、管辖职责不清。长牛线管辖区域涉及4个乡镇,同时也涉及到安徽广德的矿山企业,属地管理主体多,责任不明确,难于统一协调行动,形不成合力。
(三)措施
1、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治理粉尘方案,取得政府的支持。
粉尘治理涉及沿线4个乡镇及外省,责任部门涉及交通、公安、环保、国土、农机、发改委等多个部门,需要县政府统一协调,整合力量,落实责任。今年3月份,我们制定了粉尘治理方案并报县政府。一是规范装载、消除“抛、撒、滴、漏”现象;二是联合行动,落实责任。点的管理:矿山码头道路硬化,设置水冲轮胎装置,规范装载;线的管理:车辆规范装载,加大清扫力度;面的管理:广泛宣传教育,加大处罚力度。
2、成立固定治超站,严厉打击超限车辆。在长牛线从事矿产品运输的车辆都存在超限超载现象,固定治超站既能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又能保护路面完好并减少交通事故,目前已邀请省、市、县纠风办、省公路局到实地考察完成前期申报工作,目前正在审批中。
3、加强路政巡查,加大对“抛、撒、滴、漏”车辆查处力度。提高路政队员对粉尘污染治理的重视,增强路政队员的责任感,查处“抛、撒、滴、漏”车辆力度明显增强,08年1-5月是345辆,09年1-5月是769辆,增加一倍多,对粉尘污染车辆进行严厉打击。
5.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五
论文标题: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_
学号:
年级专业:__
成绩:_____________
【摘要】: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但是,居委会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较多问题。不仅仅是硬件的匮乏、软件的缺位,更重要的还在于职实的背离性等,都使之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而要解决其根本问题,应从制度保障、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居提高等方面予以改善。
【关键词 】:居委会;居民自治;工作方式
一、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问题
1.是思想观念陈旧。尽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功能大大增强,但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部门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管理方式,许多事情习惯于老套套,“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有些权力习惯于自己揽着,怕放下去下边管不好,管不了。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的发展。
2.是社区类型单一。政府作为行政核心,拥有对社区主要的管理权。也就是已成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所谓两级政府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它既是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调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枢。三级管理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三者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管理着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具体的社区事务。1982年,宪法中首次明确指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并向政府反映民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等。但除了这种政治性的社区组织之外,几乎还未形成其它成熟的社会组织。
3.是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现行社区组织除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就是指驻地单位。而驻地单位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系统被划入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政府行政指令成了这些单位的活动宗旨。条条块块的行政关系割裂了社区生活的有机联系,并且政府职能与社区组织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单位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半封闭状况,产生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一方面这些单位负担过重,它们必须承担建造、维持自己的后勤服务和福利设施的责任和经费,并且要支付给相当数量后勤服务人员的工资;另一方面重复建造同类服务设施又不对外开放造成利用率低,社会资源浪费,并导致专业的社区服务组织难以形成。由此看来,现实中社区组织的小社会是大政府直接管理下的,社区组织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实体进行活动的能力,在被动状态下,它很难关心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此外,政府插手各项社区组织的事务,如他们的成员须经过政府认可等,造成了政府管了许多管不好的事,造成了政府机构庞大、人际关系复杂等。
4.是体制方面的问题。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基层组织。从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尽管这类基层组织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管理功能,但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建制散、权力小、服务少、参与差。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逐渐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2.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认为社区居委会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把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居民自治组织来对待,漠视了社区居委会的法律地位,把给居委会发号施令、派放任务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级一级往下“批发”工作任务,一些本不该由居委会办的事情也压到了社区,使社区居委会大部分时间花在应付上级交办的任务上,大量挤占了用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时间。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再加之居委会与其他一些政府组织之间的定位模糊甚至错位,导致居民对居委会信赖度越来越低,就更没兴趣了解居委会了。
3.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还规定“不设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机构对居委会工作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协助其开展工作。”所有这些法律条文都表明,居委会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只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却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与此同时,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普遍滞后,县区级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问题远未解决,造成了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
4.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目前造成的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是社区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比较落后,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效率却很低。办公设备利用不充分或不够用,有的居委会配备了多台电脑,但是会操作使用的只有2-3人,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有的居委会由于条件所限,只配备了一两台电脑,就限制了工作的进行。
5.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社区管理和居委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有许多立法上的空白,如社区居委会的法人资格问题,由于社区居委会的法人资格模糊不清,当遇到某些企业或团体侵害自己利益时,就不能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而导致某些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地。
二、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居委会组织的制度规范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自身情况,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居委会双方的关系,规定政府对居委会授权事务的范围、限度,居委会自身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政府对居委会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等问题,将指导性的法律,变为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各种规定、条款。
(二)减轻居委会不合理工作负担如前所述,居委会承担的下派任务过重是居委会的突出问题之一。逐渐理顺政府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减轻居委会的不合理负担,是强化居委会为民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各级政府组织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居委会的工作职能,让居委会有权拒绝不合理的摊派性任务。其次,根据《居委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改变目前各职能部门直接向居委会布置任务的状况。凡是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都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同意并统一安排,而不得直接给居委会布置任务。基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向居委会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将交叉、重合的工作综合起来交由居委会协助完成。再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承担一部分政府布置的社区工作,例如人口普查等。
众多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为政府职能下移和居委会减负二者的矛盾症结找到了一条解决的途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社区中介组织的介入,权随责走、责随事转到中介组织,不让居委会负担过重。
(三)增强对居委会工作多方面的投入和帮助
1.多渠道解决居委会工作经费问题。经费问题是保证居委会独立性和群众性的前提。一方面,应该把政府资助居委会的措施制度化,即基层政府每月、每年给当地居委会多少钱的资助,应该固定下来,不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发生改变,并且不与任何条件挂钩。
另一方面,居委会的经费来源也应该多样化,政府应该考虑赋予居委会接受社会捐助的资格,并对捐助居委会的个人、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的优惠;国家和地方也可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资助居委会开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服务项目。同时,应该培育居委会的“造血”功能,兴办一些经营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当然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其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事业。这样一来,居委会的经费不但有了可靠保证,经费的来源结构将得到优化。
2.进一步加强社区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结合社区居民和实际居住人口的数量合理确定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房的使用面积。室内活动用房要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和用品,并有一处面积较大的单体空间,便于居民开展集体活动。室外活动设施要有供居民开展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地和必要的设施。
(四)改进居委会的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居委会工作的志愿者化和公益化。一方面,大量招募社区居民作为居委会工作者,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另一方面,还应该改革居委会工作的报酬机制,除了少数专业性的全职人员可以拿工资外,其他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报酬应该津贴化。
(五)突出居委会“居民自治组织”的性质居委会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居民,应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发挥居民自身的潜力,并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关注居委会的建设,调整自治与完成政府交办工作的关系,才能把居委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
1.各级政府在出台一些便民利民政策时,建议采取社区听证会制度,充分听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确保政策能切合实际,操作性强。
2.对社区的重大问题或事情,由居民自己决定,提出方法意见。例如居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应当逐渐由社区群众自己来掌握,并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进行规定。其中,居住在本社区应当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只有居住在本社区,他才具备了当选社区自治组织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他才能够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并根据本居住区的特点与居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开展社区活动。
另外,真正由居民选举的管理者应向社区居民负责,其工作应由社区居民来监督和评价。
3.强调社区内有较大利益的群体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性,让他们的利益诉求通过民主渠道进入居民自治的决策,进而进入政府的相关政策,使社区居民自治更有实效性,也有助于动员居民参加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4.改革完善居委会考评制度,要把居民会议的考评结果作为衡量居委会工作的最基本的依据。5.居委会还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扫除与居民间的沟通障碍。多组织社区活动大力培养和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认同感。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应多与群众进行联系,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6.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六
摘要:在近几十年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而环境一直面临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窘迫状态。由于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对于其重视程度较低、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财政投资少等多种原因,使得农村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垃圾围村”的现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描述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这有助于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村;垃圾治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GDP不断提高,我国农村一直在不断进步中。农村的经济、文化面貌随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的垃圾治理逐渐成为政府和村民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在2013年10月,总书记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改。而2014年党中央更是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因此,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的解决,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GDP的稳步增长,农村的经济也有着显著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人口数量激增,开发范围的扩大,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这使得农村垃圾的数量日益增长,并且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先的垃圾大多由可溶物质构成,如剩饭剩菜、果皮等生活垃圾,它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发酵得以解决,对环境的污染小;而现在,工业的不断涌入,农村垃圾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垃圾,如农药瓶、塑料等,不易自解的垃圾。其次,虽然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由于农民深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的环保意识依然缺乏,并且对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仍然存在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六边”即村边、路边、房边、河边、田边、沟边成为垃圾的堆放地。垃圾问题的日益严峻,不仅危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不益于“村容整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的一大桎梏。
随着新一代领导的上台,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并大幅提高投入力度,在一些东部发达的村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政府加大了环保宣传,农民的一些生活陋习得以改进,乡镇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多改善。
三、农村垃圾治理面临的问题
从很大程度上来看,在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农村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的一项至关重要内容,它的改善直接决定了农村环境改善的程度。但从目前来看,农村垃圾治理的状况并不乐观,垃圾在村内随意堆放,田里河内垃圾成堆的现象无处不在。而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经成为顽疾。农村垃圾治理问题不仅损害村民的身体健康,影响村容整洁,而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相差较远。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试探讨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治理的主动性不强。首先,由于长期受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传统的生活方式即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村民养成随手扔垃圾的陋习,逐渐造成村内垃圾成堆,进而形成“垃圾围村”;村民对待垃圾通常是就近处理,即焚烧,他们认为这样简单并且可以产生有机肥。其次,由于自然环境属于公共物品,不需要付费,村民普遍存在经济学中的“搭便车”心态,只使用和收益,不负责和治理,对待垃圾治理,常常处于一种观望的角度。
第二,村镇的财政资金不足,国家投入少。作为农村,经济收入有限,而农村垃圾处理的系列运作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持。原因一是由于中国长期受重工轻农思想的影响,城市垃圾处理被政府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全部承担,投资力度大,基础设施完善;原因二是因为各级政府往往关注的是那些显而易见的政治成果,如引进外资、置办工厂等,而农村垃圾治理见效慢,而且是间接的,因此政府会忽视。据国家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之前,国家对农村环境的投入基本是一片空白。
第三,政府重视不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先富带动后富”的基本原则,政府长期把重点放在城市,对于农村的发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计算国民经济的方式往往注重的只是所谓的GDP,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考察往往忽视,不把其作为考核的标准。这导致了农村垃圾治理没有专门负责的机构,因此造成职责不清,部门间相互推脱责任,最终垃圾治理的问题长期搁置,得不到解决。
第四,针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针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法律法规基本空白,现存的法律法规一般来自于80、90年代,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农村的发展;而地方制定的一些规章,法律效力不够,执行起来力度欠缺,很多政策得不到落实。因此,基层环境执法人员遇到现实情况时,难以处理。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针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办法应由地方性法律法规来制定。”但是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制定对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农村的垃圾问题长期处于没人监督、没人负责的尴尬境地。
四、农村垃圾治理的相关对策
前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现代化,不只是指经济的发展,还要包括社会正义、公平和道德的力量。”因此,对于农村而言,发展农村,并不仅仅是提高它的经济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提高农村垃圾治理的强度,改善农村环境,这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人们的期待。因此提出以下改善对策:
第一,开展村民环保宣传教育。从辩证法可知,解决事物要看清其本质,找到事情的真正内因。在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即内在原因是村民的环保意识缺乏。而要改善这一局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必须加强环保宣传。如:发放环保小册子、播放环保影片,定期开展环保宣传会,挨家挨户发放环保垃圾桶等,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环保宣传,做到从娃娃抓起,不断加强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让村民成为垃圾治理的主力军,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二,增加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投资的不足,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的一个瓶颈性问题。首先,县级以上政府必须将本地农村垃圾治理考虑到每年预算中,必须占有一定的份额,然后划出一份专项款费,通过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有效的利用资金,采取多样的方法对乡镇、村落进行补助,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其次,政府一方的力量是薄弱的,垃圾治理的一系列运作需要大笔的费用支撑,可以进一步打开垃圾治理资金投入渠道,让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国家拿一点,人民出一点,乡镇帮一点,村里给一点,社会筹资一点”等方法进行资金筹集,按照“谁投资,谁承办,谁得益”的原则,结合新型农村的规划,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到垃圾治理中,实现投资多元化与企业化,从而建立起市场化的治理体系。
第三,强化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视度。农村垃圾治理一直以来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治理的进程中,政府必须要是主导者。因此,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按照各地经济、政治、环境的实际情况,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环形互动机制。其次,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职责,工作流程通畅。最后,办事情最后的基础是人,政府制定了政策,分配了任务后,执行的是人员。要使垃圾治理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必须将垃圾治理的绩效与县、乡、村干部的考核成绩相结合,坚持重罚与高奖的基本原则,进而激励干部重视农村垃圾治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长效机制。首先,制定和完善农村垃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通过立法,得以实现政府对于垃圾治理过程的监督职能;明确各级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农村垃圾治理中的职责与义务;让基层工作者在执行政策时,有法可依;让相关政策得以落实、顺利进行,如“限塑令”。
五、结语
西方的一位哲学家John Scanlan这样解释过:垃圾―我们以为可以扫除现实的虚幻,它像一个幽灵一样的敌人;在我们治理垃圾的时候,目的都是为了想让它不再出现,但是,垃圾一直都会在一个地方告诉人们这个被压抑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就是“怪异的现代化”,即垃圾产生于人类,是不能被消除,会一直存在的。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合为一体,统筹全局,全面发展。坚持政府为主导、村民是主体、市场来投资,因地制宜尽快制定一套适用于农村垃圾治理的完备体系,对垃圾进行源头治理,从而实现“村容整洁”,解决“垃圾围村”,进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参考文献:
7.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问题,治理,对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工作, 面对我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 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执法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的新形势,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改善环境质量, 顺利实现我县“十二五”环保目标,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更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推进我县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有必要对我县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 我县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在个别地方仍很严重, 生态恶化加剧的总体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近年来, 虽然我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得到了控制, 但绝对量仍很大, 且大大超过环境容量的要求, 2010年全县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0.176万吨、0.145万吨、0.02万吨,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0.19万吨, 排在全沧州县第4位。特别是造纸、印染、化工企业治理难度大, 达标水平低, 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二) 县城环境问题突出
城区冬春两季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 城区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均未建成, 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污水四溢、垃圾围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区和周边绿化覆盖率低, 造成二次扬尘污染较重。县城噪声扰民现象十分普遍。
(三)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的现象时有发生,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水源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和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四) 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环境国情、国策教育与分级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不够深入,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力度不够, 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率尚不高,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不浓。
(五) 环保监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环保系统自身能力建设不足, 许多环节与国家和地方要求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环境监测、监察、宣教等硬件与软件配置还有不足, 环保监管的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 环境执法的手段和装备难以适应。环境保护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乡镇村不执行环境标准, 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二、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今后的主要任务及对策
(一) 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今后的主要任务
1继续加大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
工业污染防治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点源分散治理向区域集中治理转变;从单纯治理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合理化布局转变, 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 坚决防止“十五小”和“新六小”反弹, 结合小城镇建设, 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 引导乡镇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向农副产品加工转移, 向工业区内集中, 因地制宜地实施污染集中控制。
2加快改善县城环境质量
一是着力调整能源结构, 禁止销售、使用高硫份、高灰份煤, 推广使用固硫型煤或其它清洁燃料。二是大力调整县城布局和产业结构, 限制发展工艺落后、浪费能源、污染严重的企业, 推广清洁生产。三是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县城污水处理厂的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五是加大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力度。六是彻底取缔露天烧烤。七是加强对县城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的监督管理, 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3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加强农业和农村生态保护, 积极探索防治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污染的有效途径, 促进农田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 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引导群众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农业, 大力开发生产经济效益高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2-3个生态示范乡 (镇) 村, 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
(二) 完成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任务的对策
1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 合理使用排污费, 强化执法, 促使排污者履行治污法定义务, 推动排污者加大治污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环保产业, 推进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行管理市场化。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使用补偿机制, 制订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财税政策, 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2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加快推进污染应急响应系统建设, 建立重特大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重点完善饮用水源地、工业有害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 和危险化学品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 增加监测点位密度, 加密监测频次, 扩大环境监测指标与范围, 推进饮用水水质全分析能力建设, 优化完善环境空气、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全县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3加大环境监察力度
充分发挥环境监察在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着眼环境监察执法需要, 提高环境监察队伍的污染源监管、现场调查取证、排污量核定、污染纠纷调处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执法能力。按照省里的部署, 稳步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在技术人员、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逐步满足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控、预警和信息披露体系, 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 建立健全环保违法案件举报制度、环境民事和行政诉讼制度、环境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等, 构建及时、高效、公正的环保执法监督体系。
4加强环境宣教工作
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倡导绿色消费。广泛开展“6.5世界环境日”大型宣教活动等公益性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提高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维权意识, 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继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生态乡镇”“生态村”等创建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关注环境、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绍清.新时期环境保护的发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
[2]朱明先.加大对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研究[J].云南环境监察, 2005 (04) .
8.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八
社区卫生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和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直接面向人群,以健康为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及居民需求为导向,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综合性服务。本文从如下几方面分别探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是中共中央为发展卫生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重要决策,其主旨是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不仅将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而且可以通过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来增进健康、减少疾病,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与此同时,此举也有利于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很好地缓解人民群众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社会大有裨益[1]。
另外,人们随着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到医院就诊已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医疗服务,同时也都更关心与此相关的预防、保健、心理、医疗安全性等健康相关知识与技能。鉴于社区卫生服务不但方便群众,也非常节省费用,这些都决定着其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观念和认识问题:部分政府部门未能完全认识到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领导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热点还在办大医院上,更有甚者还没有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开展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社区卫生各项事业的发展。
经济补偿问题:部分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专项投入项目设置不全面,如只给予启动资金,而无后续补充资金,甚至对社区卫生根本没有专项投入。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以医疗业务收入为其主要经费来源,其他卫生防疫、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普查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等工作为无偿服务。这样的一种补偿机制也就造成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将医疗服务置于首要地位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其他服务项目的开展。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具体表现为医护人员质量和数量上。质量方面,目前社区医生多是专科毕业为主,或是退休返聘人员,学历、职称和年龄层次不协调,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2]。数量方面,按国际上每名全科医生服务5000居民的低限标准,我国5亿城市人口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国只有全科医生3000多人,尚不足4%[3]。以本社区为例,本社区属于城市居民社区,总人口88491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7名,包括医生30人,护士1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2人,医护比为2:1,护士极度缺乏;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7人,其中医生0.14人,护士0.17人;另外,本社区虽然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覆盖率达100%,但尚无具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医护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业务用房问题:目前,全国仍很多社区呈现业务用房不够的窘状[4]。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1个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未达到卫生部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要求的标准;中心面积也没有达到广州市《关于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2000平方米要求。可见,业务用房问题着实令人堪忧。
双向转诊问题:由于我国双向转诊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重形式不重实质,一体化程度低,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可以说,实现有效的双向转诊,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5]。
对 策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领导以及监督管理;同时,应不断加大各种宣传力度,使广大医务人员自身和社区群众真正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从而更自觉地投身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中去。
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应设立一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基金,保证资金投入,足额拨付各项补助资金,并将其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明确政府补助的数量。此外,应调整卫生费用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工作经费[6]。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培养全科医疗人才,一是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二是继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基层卫生机构中学历较低但经验丰富的卫生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适应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同相关部门协调,逐步解决业务用房困难问题:此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各地通过建筑规划、财政部门协作来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业务用房[4]。
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开展双向转诊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为此,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为技术支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的合理分工协作关系和双向转诊制度,制订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真正改变目前患者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仁青,孟光会.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泰山卫生,2009,33:15-16.
2 丁红娟,史健勇.浅议完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5):217-219.
3 陆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不足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6,4(3):32.
4 孙永发,杨越涵,吴华章.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35-37.
5 張宇,肖十力,张拓江,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实现途径和管理办法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2,5(2):121.
6 李长明.发展新世纪社区卫生服务应把握的指导方针[J].中国全科医学,2001,4(8):592.
9.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九
第三组
(2012年6月8日)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始终把加强社区党建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形成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内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有效推进了社区发展。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我镇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XX镇辖区内现设有1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村居合一的4个,由驻仪企业划归地方的2个。目前,街道社区共有党总支3个、下辖24个党支部,党员2228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48.9%。
多年来,我镇一直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注重以党建工作为先导,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先后下发了《关于在社区离退休老党员中开展“一人一职”活动的意见》、《关于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
意见》、《关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争当加快发展先锋、争当加强服务表率、争当创先争优标兵”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各社区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开展“创先争优”、“三争当”等主题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引导社区党员结合岗位实际和特长,开展送文化、技能、健康、温暖等志愿服务。在所有社区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得到加强,党员活动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党员活动日、“一人一职”、廉政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充分调动了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较好地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滞后。伴随着“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落户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进入社区等客观现状,迫切需要扭转部分党委负责人把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等同于组建党组织的错误认识,改变部分干部重经济、轻党建的模糊认识,矫正部分社区驻区单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偏差认识,改变部分社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认同感不同的现状。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定位不清。由于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和“两级政府、三层管理”的实施,使得社区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必须要应付长期的“中心工作”和日常事务,另一方面,还得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导致社区党务工作者应付于日常琐碎复杂事务,对社区党建密切相关的党员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以及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的建立等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要改变社区党建工作的“边缘化”不良状态,突出社区党组织在组织协调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社区党员教育活动手段单一。社区党员结构复杂,由于年龄、知识层次、从业特点不同,对组织生活的要求也不同,而目前绝大部分社区还沿用过去的形式和方法,学习教育内容以政策理论为主,理论性强而亲和力不足;形式以读报、开会、电化教育为主,纪律性强而灵活性不够,这与新形势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加以改进。
(四)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社区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社区组织结构松散。社区内各类组织仍然处于条块分割管理体系下,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社会组织间缺乏维系经常性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未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二是社区资源整合乏力。社区组织条块分割,各类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也相互封闭、相互分割,尚未实现共建共享。三是社区服务尚不完善。社区不能完善整合并利用社区内各项资源,仅仅依靠社区的活动阵地、社区内的居民党员、社区自身的有限资金,所提供的服务也就十分有限,服务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群众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的思路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健全制度,切实抓好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
1、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员队伍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制定支部学习计划,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广大党员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党性意识。
2、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按照“五个好”的总体要求,制定支部创先争优目标,定期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深入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组织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根据社区党员从业特点,按照“以党员的构成类别为主,兼顾业务特长和个人爱好”等原则,结合社区的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对社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
(二)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努力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
1、注重加强社区班子建设。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特长,让他们有为有位,增强两委班子的团结和战斗力。关心班子成员的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状况等,让他们安心投身社区工作。
2、注重调动党员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区内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为社区的各项工作出谋划策、多作贡献。同时,针对老干部、老党员的爱好、特长,成立社区活动团体,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注重发挥驻区单位作用。强化与驻区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打造技能型社区干部队伍。实施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社区干部轮训一遍,重点学习做好社区工作的必备理论、现代知识和实用服务技能。
2、建设技能型社区组织。在打造技能型社区干部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服务载体,转变工作方式,促进社区组织功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开展技能型服务活动。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各种技能服务活动,设立(兼)职民情信息员,推行党员干部家访、记民情日记、技能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制度,不断丰富为民服务的内容。
(四)真诚为民,扎实干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党建工作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始终把辖区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扎扎实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
1、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社区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要帮助解决再就业问题,将下岗失业党员、群众的再就业问题作为每年重要工作来抓。要号召党员带头转变就业观念,从思想上引导,从技能上提高,还要积极与辖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为下岗失业党员、居民争取优先的就业机会。
2、要服务好社区老人和孤独儿童。社区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建设幼托和室外学生作业等场所,让孩子们安全活动、快乐学习。建设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从心理、生活等方面关心老人和孩子,让在职的社区人员放下牵挂、安心工作。
3、要切实做好与居民息息相关工作。党组织在社区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和谐的邻里环境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安全、治安、维稳、城管等各项工作。加大落实和监督的力度,严格考核,真正体现党组织为民做实事的工作作风。
10.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十
摘 要: 社区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区居民素质教育和思想 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持久、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对社区居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 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居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 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指出了我国社区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 策。关键词:社区国防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2-055-02
社区国防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所进行的以国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活动,它是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国防教育模式将打 破传统的单纯以单位、学校为主体进行国防教育的格局,提高全民国防教育主体的广泛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探索出一条国防教育的新途径。
我国社区国防教育在过去20多年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社会主义社区国防教育制度已经基本确立,社区国防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为社区居民 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各个地区已经不同程度开始了社区国防教 育改革,国防教育的物质条件不同地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重视教育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社区,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社区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制度建设的特殊性和一般性认识不够。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 性)的统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001年4月28日公布 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作为指导我国开展国防教育的纲领性法律,它所规定 的条款在国防教育法律法规中起一般性指导作用。国防教育法的公布施行,为认真贯彻党在 国防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推动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但 是,在社区国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地方如何贯彻《国防教育法》的精神,制定出符合当地 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防教育法规和工作制度是摆在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 难题。
2.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国防教育中的作用不明显。社区建设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光靠政府的 力量是不够的。民间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为:一是对社区服务 功能的开拓、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组织、管理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二是对政府摆脱社会事 务的具体服务,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促进社区 志愿服务,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扩充社区建设资金来源,起到不可低估的能动作用。因 此,只有充分发展民间组织,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降低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只有民间组织的发展才可能为居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搭起舞台,从而给 社区自治的实现带来不竭的动力。
3.社区国防教育的载体和居民的需求不一致。社区由不同的家庭和个人组成,家庭和个人需 求的多样性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人群来说,革命英雄主义故事、听老前 辈忆艰苦奋斗的生活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观形成时期打下坚定的共产主义价值观,珍惜现在 美好生活,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青春和汗水的远大志向。而对于成年人,他们 更关心国家国防形式、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国防兵器知识等;对于社区内的领导干部,他 们对国家关于国防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国防教育的走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知晓有关 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得社区国防教育顺利开展。我国社区国防教育开展的活动尽管
也 丰富多彩,内容也涵盖了国防教育的各个方面,但是因为没有根据受教育对象的需求进行合 理的资源配置,使得国防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信息技术对社区国防教育的冲击。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它的触角已经深入了 人们日常生活的社区,数字社区的纷纷建立给国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给传统的依靠国防教育基地、国防展览室和走进军营等国防教育 的传统方式带来冲击。一方面国防教育基地和国防展览室一步步地虚拟化,原来这些基地和 展览室所包含的国防教育资料被搬到了网上,社区居民了解和学习国防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 化;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在国防教育中的运用,对接受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这就需 要社区居民自觉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给国防教育带来的挑战,提高自身素 质。
5.资金、人员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社区开展国防教育的经费,现在国内的一般做法 是 规定:社区国防教育经费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解决。随着社区居民对提高生活水平的 呼声越来越高,社区的公共服务事业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导致国防教育资金难以保证。同时,驻社区的部队、社区内的老八路、老解放军、离退休党员、退伍军人同驻地的干部、战士 构成的社区国防教育队伍具有不稳定性,很难满足社区国防教育的需要。
二、我国社区国防教育的对策
加强社区国防教育,不仅是重大的理论课题,更是紧迫的实践问题。面对我国社区国防教育 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和挑战,重要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地动起来,切实地做起来,在开 展社区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坚持与时 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推进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国防教育。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共 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于 社区国防教育的全过程,真正解决我国社区国防教育的目标、模式与途径等宏观战略问题,才能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社区国防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社区进行国防教育,实质上是进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有机统一的教育,是进 行当前利益、长远利益有机统一的教育,是进行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有机统一的教育。各级 党委、政府和社区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在抓好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真正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保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之中,作为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要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积极推进国防教育政策法规建设,深入抓好《国防教育 法》的宣传教育,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加强执法检查和法律监督,在 全社会形成履行国防教育职责和义务的良好局面。
2.科学规划,把社区国防教育纳入当地建设和发展的统一规划。我国目前社区在开展国防教 育时,忽略了国防教育与社区教育、社区总体规划的关系,在编制社区整体规划时就应该将 社区国防教育考虑进去。社区教育规划、社区文化规划、社区发展规划都在社区整体推进精 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尤其要重视社区教育中的国防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关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国防教育实施统一领导,切实把国防教育纳入本地建设和 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全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纳入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党政一把手要重 视、支持国防教育工作,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国防教育工作。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国防 教育的需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适时制定或修改完善贯彻《国防教育法》的 措施和办法,加强对国防教育的法律监督和检查。要依法把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 政预算,并保证足额到位、专款专用。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统筹 抓好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对被省以上命名的国防教育基地,各级政府要给予财政支持,同时 要落实《国防教育法》关于向学生和社会免费开放的规定,充分发挥其社会化教育功能。
3.切实形成对社区国防教育齐抓共管局面。社区国防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党委、政府的各个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只有加强领导,做到政府统筹,部门 协作,社会参与,围绕社区国防教育的总体目标,各司其职,做到上下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形成社区国防教育建设的最大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 展。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能仅靠一两个部门,必须由党、政、军等各机关,工、青、妇等各群众团体,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依法把国防教 育纳入职责范围,认真落实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成员单位责任制,落实好国防教育工作。要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把国防教育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 神有机结合起来,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教育、“四五”普法教 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双拥共建活动、群众性体育活 动和社会各项文化事业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点、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寓国防教 育于各项生动有效的活动之中,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充分发挥自治组织在社区国防教育中的作用。随着政府改革和市场化步伐的纵深发展,政 府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从政府剥离出来交给了社会。社区内的公共事务逐步增加,社区成员包 括驻社区单位需要社区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良好的治安环境、公共卫生设施、文化娱 乐设施。在社区管理机构组织实 施的国防教育中,同样要重视社区居民这种政治需求,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另一方面它又要处理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接受上级党 委的领导,定期汇报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争取政府部门对社区发展的支持。社区居民自 治组织依法做好社区内各项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其中包括社区教育等方面工作。社区自治组 织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和提供情况等方 式协助做好社区国防教育相关工作,尽职尽责地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
在社区国防教育中,居民自治组织有担负国防教育实施的责任,组织资金和人力物力资源运 用到国防教育中,组织居民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联系驻地部队参与社区活动,带领社区居民 走进部队,增加国防教育的感性认识。同时,处理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接受上级党委的 领导,定期汇报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争取政府部门对社区发展的支持。让社区国防教育 真正成为社区居民自身学习行为,让国防教育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
5.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社区国防教育的形式。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 在社区服务中为社区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社区服务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将社区服务的各个方面包括社区居民、服务提供商以及社区服 务中心紧密结合起来,高效、快捷地传递和处理社区服务供需关系信息和业务,这样的一个 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就是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社区国防教育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在教育形式上走上信息化道路。
社区信息化在国防教育的具体运用就是整合社区已有资源和与其他社区国防教育平台相连,最大限度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打破国防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社区国防教育的虚拟
化,让国防教育活动在网下和网上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丰富社区居民获得国防教育资源的方式 和增强社区国防教育的服务功能的目的。在整合社区内资源方面,可以在社区信息化平台上 建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栏目,将原来社区内的国防教育基地和国防展览室内资料搬到网上,方 便社区居民获取、保存和传播国防教育资料,也有利于国防教育活动的记录。在与其他社区 国防教育平台相连方面,一个社区通过国防教育数字平台通过与上级市、省国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的连接,共享该社区在国防教育活动中的成果和经验;一方面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发现 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社区与社区之间通过市、省国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的连 接,整合社区之间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国防教育的整体效益。
6.加强社区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社区国防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 的摸索和实践。当前,我国在开展社区国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取得了部分成果。在社会实践 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工作制度和方式;法律法规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 法》以及地方上实施国防教育的细则等;理论研究方面就开展社区国防教育的意义、方式以 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都做出了总结。
但是,社区国防教育建设仍然需要广大社区国防教育工作者投身到社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之 中,做到边研究边实践。为推进这项工作,可以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着手进行课题研究,另 一方面动员广大社区国防教育工作者投入到研究行列,以此带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同时对 阶段性取得的成果编辑成册,形成社区国防教育理论专辑,将实践过程中的新途径、新路子 提升为理论,以理论指导社区国防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少亭.浅谈加强社区国防教育.国防,2003(1)
2.李保忠,肖宏立.国外国防教育初探.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3(1)3.马仲良.城市社区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4.赵有林.对完善全民国防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国防教育法征文 5.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6.李现森,王自佼,张保安.河南省洛宁县对国防宣传环境进行专项治理.中国国防报网络版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1-02
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07-19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06-16
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08-29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07-16
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07-23
社区治理的特征09-07
社区治理协商自治章程08-10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