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做人与读书

2024-07-20

胡适说做人与读书(10篇)

1.胡适说做人与读书 篇一

读胡适先生的《读书与治学》及感悟

三联书店出的胡适先生的这本《读书与治学》,是从其一生的论著、演讲和书信中选取了三十余篇有关青年人读书治学的文章,编者按照内容分为了六卷,分别为“怎样读书”、“漫谈教学”、“确立志趣”、“训练思想”、“治理国学”和“论学书简”。从卷名便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内容,这些文章有的讲道理,有的教方法,都是出于胡适先生的切身经历,而且语言也深入浅出,从这一篇篇的文章背后,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胡适先生对青年读书人的关心。虽然今天和那个年代已经相隔有几十年了,但现在读起来,这些话语还是很受用。书中的许多方法和道理不仅适用于现在读书的时候,在今后工作进入社会后,也都有所裨益。

首先说读书。胡适先生讲过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乐趣,还谈了许多科学实用的读书方法。其中有这样一篇小短文——《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值得珍视。胡适先生在这里面说到,“至于读书的方法,我已经讲了十多年,不过目前我觉得读书全凭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胡适先生提出,青年人读书不应太注重对方法的追求,而尤其强调要养成一个好读书的习惯。我们现在还处在校园中,读书还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必修的功课,或者说有时候还是我们外在的一个任务。但如果有朝一日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中,远离了这样一个单纯读书的环境,很可能就会和书籍渐行渐远了。所以,这也启示我,特别是在现在读书的时候,能够有意识的主动的去养成一个好读书的习惯,把读书融入到生活之中,让它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无论以后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够静下心来读两本书,从这个好读书的习惯中获取力量,也算是给生活注入了一股源流。所以从长远来说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是很必要的。

另外,胡适先生说“还有个买书的习惯也是必要的”。他说闲时多去书店书摊逛一逛,自己去亲自摸一摸各种书,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现在的图书馆很方便,但是图书馆的书不能勾勾画画,也不能做笔记批注,所以只是更适合做参考来用。而且以后毕业,图书馆也就没那么方便了。至于买书的经济问题,就像胡适先生在这里说的“无论如何,就是少买一双皮鞋,这些书是非买不可的”,而且现在不买书主要也不是经济问题,就像我自己之前在这方面做得就很不足,是缺少主动去淘书买书的意识,说到底还是在被动的接受读书,而没有主动迎接读书。以后在书店或者在图书馆看到好的书,可以买回来自己好好精读,相信会有更多收获的,也有利于好读书这一习惯的养成。再来说到治学,胡适先生对此涉及过志趣的确立、思想的训练等,其中有这样一篇1932年发表的文章《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是针对当时的大学毕业生而作,但其中提及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适用于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对以后工作和生活也有许多启发性见解。

胡适先生把步入社会后堕落的方式总结为了两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关于这两点,胡适先生在这里解释的准确明了。记得第一次听到这篇文章是在去年本科毕业典礼上,院领导直接引用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作为毕业致辞赠与我们。当时坐在台下,听着这样的一句句话传入耳朵,觉得每句都很贴切,很能说到心里去。虽然这篇文章的发表距今有已有八十余年了,但今天再看到这些话并不觉得过时,反而觉得很受用,有种历久弥新的感觉。这也让我想起了课上提到的那句话——“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作为后生之辈,对于先生们这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更应该学会去珍惜。有时候一提到过去的一些东西,就会先想到用辩证思想、批判继承的观念去对待,似乎首先就有糟粕需要警惕和剔除。这种思想固然有许多道理,但我觉得,对于这些凝聚了心血情感的经典,是不是更应该先放下辩证和警惕,而多用包容和珍视的态度,首先去认可和接纳呢?庆幸我们拥有这样的先生,在前方引导我们。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胡适先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也提出了三种防身的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带走一两个问题,即使离开了单纯做学问的环境,也能因为问题的牵引而继续保持追求学问和思考的热心。二是 “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平时谈的多是要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胡适先生在这里说要发展非职业的兴趣,以后吃饭的职业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并非能得“性之所近”,那么做工作就像做苦力,所以如果能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就可以让生活不 枯燥,精神不烦闷。听到这点就感觉很是贴心,胡适先生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寄托在里面的。第三点建议他说,“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挫折是难以避免的,越是在悲观失望的时候,越要树立信心,就像是这篇文章最后说的,“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功夫,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听到这几点建议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长者在对晚辈的叮咛嘱咐一样,每一点都觉得很贴近,感觉是站在青年人的立场给青年人忠告,没有说教没有居高临下。胡适在这里不仅想讲工作学习的方法和道理,更要告诉青年人学会更好的生活,充实的生活,感觉很贴近。

这本书中还提到许多好的方法和道理,比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批评的精神不是别的,就是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等等。在这些文字的背后,不仅能看到胡适先生自己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看到他想在方法和思想等诸多方面给青年人指导,而且也可以体会到胡适先生对青年人的特殊关切和良苦用心。这或许也是我们怀念向往那一代学人的一个理由吧,他们的学问之中是有情感和热度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先生们的真切期盼和责任之心。之前读到过胡适先生这样的一首小诗,诗名叫《希望》,七十年代配曲改编为了歌曲《兰花草》,流行一时。内容如下:“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胡适先生访友时,熊秉三夫妇送给他盆兰花草,他高兴的带回去精心照料,从夏天到秋天也不见开花,胡适先生对此有感而发就做了这样一首小诗,但对这首诗里所寄托的情感思想众说纷纭。看完这本书后我就在想,或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里的兰花草,胡适先生殷切的期盼青年人能有所成有所得,能开出自己的花朵,但“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即使这样,他对青年人还是怀有许多关心和希望,所以他更愿意去倾心教诲、给青年人切实的帮助吧。这让我感到那代先生离我们好像并不遥远,我们的背后有先生们穿越时代的关心守护,这是怎样的精神和责任之心才抵得了时间的侵蚀?无论是他们留下的知识财富,还是明亮的精神思想、期待与责任之心,都是我们应该珍视和敬仰的。而且不光要珍视和敬仰,更要去接近这样的灵魂,让这份有温度的希望期盼和思想精神能融入进我们自己意识中,成为我们自己精神源泉的一部分,带给内心滋润,然后努力开出自己那朵白色花。

2.陈寅恪的读书与做人 篇二

陈寅恪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是同学,二人曾有交往。但从陈留下的诗文中,几乎看不到他与鲁迅的交往经历,倒是鲁迅的日记中对此却有记载。陈说,因为鲁迅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盖椁,继而成为“先知先觉”和“全知全觉”的圣人;他怕言及此事,会被国人误认为自己是鲁迅所说的无聊之徒。

陈寅恪在欧洲游学期间,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别注重各史中的志书,如《史记》的《天官书》、《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新唐书·地理志》等等。即使德文原版的天文学也是他经常诵读的史书之一。他诵读了“十三经”,而且每字必求甚解,这也就奠定了他一生精考细推的治学方法。他认为,中国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他选择历史学作为终生奋斗的领域,其意也正在于此。

陈寅恪留学回来后,与当时大多数归国留学生的西装革履不同:总是一袭长衫,脚踩布履,冬春则棉布马褂;数九寒冬,就在脖间缠一条五尺围巾,头戴厚绒帽,裤脚扎一根布带。每次上课前,他对学生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读书时,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籍的书眉上。他的文章有独特的风格,总是习惯于先引上若干条史料,然后再加上一段按语的做法——给人的感觉,他的文章更像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读书札记。胡适在日记里曾经这样评价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的不高明。”

陈寅恪曾谈到他学习多种外语的经验,只强调一个“诚”字。在清华执教时,他已名满天下,但仍然坚持自学西夏文和蒙古文,并且每个星期进城两天,向德国教授钢和泰学习梵文。季羡林曾用“泛滥无涯”来形容陈寅恪懂得的语种数量。只是陈寅恪极为谦虚谨慎,从未将所学炫耀于他人。他到底懂得多少种语言文字,直到他去世都未能有定论,世间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即使是他的师友、家人、弟子。

陈寅恪说过:“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苏联学者在蒙古发掘出三件突厥碑文,但都看不懂。后来,陈寅恪以突厥文对碑文解释,各国学者都毫无异词,同声叹服。

3.读书与做人 篇三

记得从父母对我说:“是时候了,该去念书了”的那刻起,我就对“读书”一词特别兴奋。因为那时候对于一个农村的娃能念书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所以,我毫不犹豫答应了大人们的要求并怀揣着一颗天真而执着的心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了村里的一所小学堂。坑洼的教室,破旧的桌椅,粗糙的黑板„„,还有同学们那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就是我最深刻和最美好的回忆。

从进校那天起,爹妈就说“好好学习以后才会有出息,”老师也这么说。可是,一开始我学习很差还老受同学的欺负。记得有一次我没吃早餐妈妈怕我饿着给我送了一个月饼,结果被前后的同学你一块我一块全部给抢了,而我只是哭;更有一次考试因抄袭同桌的作业被同学吐唾沫在脸上不为而更糟糕的是被老师毒打一顿,回家之后我一句话都不敢和大人说。现在想起来真是天大的耻辱!但我要说的是正因为那次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读书”更加疯狂,我以后每的考试都榜上有名。我想,我绝对没有夸耀自己。只是想说明点什么罢了。

在不经意间我上了中学,学习还是那样的优秀。在同学的眼里和老师的心里我都是个好学生。我依旧重

复着自己的梦,从小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我一心只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课堂上,我讨厌那些自以为家境很好的孩子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和晃来晃去。渐渐地,我也似乎厌却了城里的学校反而更加怀念起故乡清静的教室。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我想我应该能做到。最后,想到了我所住的背后那个小山。

每个周末,清晨起来。我都习惯了伸个懒腰,然后洗把脸,手捧一本书便向着那个山顶往上爬了去。路上,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回望那我眼里渐渐低落下去的小城,还有那袅袅升起的烟雾,我感觉去了一个人间仙境。有时,蹲下来,轻轻地扒开路边的小草,细细地端详她那嫩绿的肌肤上的露珠,在阳光的映射下晶莹剔透,美丽动人,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细心的我甚至不忍心触动她的璀璨夺目外衣,生怕惊醒了她的美梦„„

时间不早了,我开始晨读。偶尔却会在不经意间被鸟儿和松鼠给打断。开始,我有点生气,可仔细听她们悦耳的声音和看那些调皮的小动作竟会给我带来无限的乐趣和遐想。她们生活在一起却是如此和谐与快乐,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再想想自己整天一个人与书呆在一起,猛然发现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离我很远了。

我的心里开始有点失落和孤独„„

回到学校,我试着和同学沟通。但是在他们的心里我就是一个“书呆子”!于是,我只能把头扎进浩瀚的书海,寻求书中的知己。但是,我发现我的想法总是太天真,我根本就无法和名家的思想对接。“我这是怎么了?”我自问自己,可没有人会给我答案。

我一直以为,在清晨,独自一人,手捧一本书,疯狂的读着那些跳动的文字,便是我最挚爱的选择。后来,直到上了大学,我女朋友(就是一直陪我读过来的同学)在和我谈心时忆起过去求学的经历时,她说:“你学习太疯了,只知道学习,还有点自傲,都忘记了你身边的朋友。连做人都不会还谈什么学习嘛,我真是倒霉了遇见你!”我笑应道:那你还和我这个“书呆子”在一起啊。但说句实在话,还真是她给了我机会让我醒悟过来。学会做人才是读书的基础。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前那么孤单了,因为有了她,也有了更多的朋友。虽然有时有点“自傲”,可是我的生活却很和谐很幸福。

确实,从小开始,老师就只是整天教我们识字和计算。我也为了奖赏和荣誉而努力着。虽然赢得了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表扬,但是我自己内心却一直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在学习与做人之间该如何权衡。我想,是我学习真的太疯了吧,我总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着。然而,在和同学朋友等人际交往方面我一直都很失败。

如今,在曾经憧憬过的美好大学的现实里。我却不怎么爱学习了,就连晨读的习惯也被抛之千里。我不敢相信这样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大学了,老师和家长对学习的要求松了,而我学习的积极性也减少了很多。可对于做人。我想,我就是俗话说的:“不做人就不做人,做起人来人打人”。

4.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四

对了,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做一个有文化、有品德的人!

古往今来,古代中国人民就一直追求“知书达理”,读书、学知识,就是明事理,解决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根本就是“做人”。

孔子可谓是读书人的鼻祖、万世师表,他也曾自称“十五而志于学”,十五,豆冠年华,不断用书籍文化熏陶自己,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正气”。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这是他做人的原则,“浩然之气”,实质就是“正气”,而有此正气的人,放眼古今,又有几人?而想要这般“正气”,“读书”是唯一途径。

读书人的风骨和气节是人生的最强音,文天祥曾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柔弱书生是中华文化的脊柱。古代的那些大文学家,大都落了个凄惨下场,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做人,而是因为他们太会做人了。面对荣华富贵,他们坦坦荡荡、两袖清风;面对威迫利用,他们从从容容,恪尽职守。

而思及宋朝恶臣秦桧,他也曾寒窗数载,高中状元,文采不输世家名人,却在不经意间,忘了如何“做人”,而导致如今的秦姓人民,心中仍是忐忑不安。

“读书”思“做人”。读书志在立身。明代的杨时,为解决读书时的疑惑,顶着风雪,立在门前等待午睡的先生。古人读书,不惟求知,重在立身,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5.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五

脚踏实地

学生时代的我们,重要的只是学业罢了,重要的知识成绩罢了!因为没有好的成绩却成了别人眼里的差等生。没有了优异成绩却没有了好的教学。老师会对你有另一种看法。但虽然我们不是很优秀,但自己终究是自己,自己也绝不能让他人瞧不起!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没有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罢了!现在苦点累点都无所谓。因为我们还年轻。因为偶我们还能奋斗!不要将自己过早地放弃,因为一旦放弃了,将会失去所有!那将是无法去弥补的遗憾!我们将要展现不同的自己,将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相信,我们会有一番收获的。我们将会成就未来!

站着做人

大千世界,繁华都市。在这个世界当中,只有我们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最独特。因为我们仅有一个,唯一的我们,其他人无法代替!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将会是平等的。不要因为其他人的高贵就堕落自己!我们都只是孩子,我们也会让人心疼。我们也需要被人呵护,我们同样是宝贝!也需要去被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初的自己!在这世间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我们是同样的!不用高手到他人的瞧不起。不是所有人都舍得花钱,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打扮自己!只是那些物质的追求真的对我们不重要!不想刻意的去伪装自己。只是没有那些习惯罢了!站着做人,体谅他人。低调做人,也许世界变得更好!

6.读书与做人阅读答案 篇六

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

我喜欢小说。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的理解人生有很大帮助。

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我很诧异。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读书一方面要读的`广,读的博,另一方面要勇于探索,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中国有种老的说法叫“读书破万卷”。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悟出许多道理。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

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鲁迅先生的小说,让你懂得当时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亮了起来。碰到了好书,就会得到一种力量。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巴金读书就读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分手了半个世纪以上。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的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悔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而对年轻的中学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

答案: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

2.画横线的句子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

3.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证明。

答:举例论证,例举中国的小说、外国的作家

4.“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

答:随便读书固然简单,但如何选择有益的书读并读得有用却不容易。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写的人”的理解。

7.读书与做人演讲稿 篇七

先说读书。学生,以学为生。书生,以书为生。坐在这里,我有很多话要说,但我又无话可说,因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已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论语》被誉为心灵的经典。生而为人,先要学做人。因为在来到人世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人,虽说佛教有前生、今生、来生之说,但我们实实在在作为人来到来到世上,此生确是第一次。所以人生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开篇,大有深意。我们都是第一次做人,所以要学会做人。我们能成为一个人不容易,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做人,唯一的一次人生。做人的过程就是学做人。《论语》开篇,对天地宏大悠久都没有说,先说怎样做人,讲做人的方法和理念,讲人生的价值观。你看,前人把他们的思想都留在典籍中了。开章第一句说做人,我们读的是前人的遗训,要把我们的心灵陶冶好。以文来化人,从而成为有学问的人。

8.《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八

季老以学者自居,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但海外求学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达,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听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季老爱书、读书、做学问、作文、做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还是做人,但求一个“真”字。

比如学外语,一切奇技淫巧、速成法门过后,最终还是靠勤学。基本语法弄懂以后,就可以拿着词典、拿着语法书读原着了。

比如做学问写文章,拒绝一切空话套话、言之有物。最好能做到每一句话都有根据。

9.胡适说过的励志名言名句 篇九

2.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3. 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

4. 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5. You can no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

6.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7. 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8. 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9. 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10.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11. 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12.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13. 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14.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10.初中优秀作文:读书与做人 篇十

我爱读各种各样的书:科技类的书、艺术类的书、动物类的书、童话书、历史书……这些书让我喜,让我忧,让我笑,让我怒。从书中我知道了真善美、假恶丑;更重要的是,书使我懂得了不少的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我爱看历史书。在书中我了解到:岳飞是一个南宋著名将领。在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犯,岳飞以多胜少,屡败金军。人民积极支援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取得大捷。在抗金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时,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向金国求和。宋高宗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这时,我越看越生气,心想宋高宗这个昏君,秦桧这个奸臣,居然把岳飞十年辛辛苦苦打败金军的业绩毁于一旦。突然,我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宋高宗的大殿之上。无能的宋高宗正在治岳飞的罪,秦桧在一边火上加油。我注意到自己已经身穿官服是宋朝的一个大臣。此时此刻,我站出来说:“皇上,请您三思。岳飞将军的功绩如此出众,连金军一听到岳飞的名字就被吓得魂飞魄散。难道皇上您想向金国称臣?想让您的百姓受苦?而且岳飞如此受百姓的拥戴,如果您杀了岳飞,那么百姓会多么不满。皇上,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啊!皇上。”经过皇上的再三考虑,同意岳飞继续与金国对抗。而秦桧被停职。我正在想入非非。突然,我回到了现代,知道改变历史是不可能的,昏君就是昏君,奸臣就是奸臣。最后岳飞被害了,我还伤心得掉泪呢!而岳飞这个英雄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目中。

我十分喜欢打篮球,当我每次抢篮板球时,都会想到樱木花道高超的篮板球。学着他的动作,也能抢到篮板球了,我会高兴地哼起小曲。这便是我看了《灌篮高手》这部漫画书的缘故。《灌篮高手》出自日本著名漫画家井上雄彦之手。《灌篮高手》主要以一个篮球初学者樱木花道加入湘北高中篮球队为中心,描述了樱木花道听到了队长赤木刚宪说:“谁能称霸篮板,谁就能称霸全潮。他听到这句话后,用三个月苦练抢篮板球,最后终于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篮板王”。

我爱看《恐龙》这本书,恐龙时代离我们十分遥远。恐龙虽然早已灭绝了,但是我幻想着克隆几个种类的恐龙,让现代人也能看到真正的恐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实现克隆出真的恐龙。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入职申请书范文下一篇:简洁的优美的早安问候语语录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