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2024-06-28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精选11篇)

1.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一

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点滴思考

后箐完小 肖叔贵

课改不是新概念新名词,但“参与式教学” 的全面推开却是全新的。一学期过去了,大家都在摸索都在实践,也都在思考,我也不例外。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想法。

一.矫枉要过正 1. 形式的变化

本学期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座位由原来的面向前面讲台秧田式整齐排列到4至6人一组按“非”字型排列,进行分组学习。而教办也下大决心:不换思想就换人。用行政的手段,强制推行“参与式教学”课堂改革。

先是走出去请进来,开眼界,洗脑筋,更新观念。上学期在饶主任亲自率领下,10几名教师到凤庆取经,回校后,后箐片区11个班不分毕业班非毕业班、不管班级大班级小,顷刻之间变成了今天的小组围坐“非型小组”。动作大,带来的震撼也很大。

2.形变的困惑

学生根据层次、性别、性格差异分成4至6人一组围坐学习,优点显然,那就是方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符合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可是它的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①学生不习惯:看黑板时要转过身子;记笔记不方便;小组讨论容易变成小组讲话;

②任课老师的课堂驾驭艺术是班级管理小组建设的重要保证。本学期有幸听了19位教师,共21节课,整体感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都不错,很少见有说话的开小差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学生紧张起来了,有事干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快乐的学习,他学习快乐,他还有心说闲话有时间做小动作吗?因此,作为科任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花点时间多动点脑筋,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要我学”“逼我学”为“我要学” “我爱学”“我会学”,真正把学生的课堂变成“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③同学的自我管理、自强自律、严格要求是班级管理小组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这需要纪律的约束,思想的内化,过程的细化等等。

二. 过程和结果

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变革思想观念,革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改革如果只是注重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成绩,没质量,那改革岂不是无源之水,用某些老师的话“一场闹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不是我们所追求所想要的结果。我们要的是形式和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统一。

我们注重形式,在乎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老师:主演→导演 经验→科研 现成→生成 师长→朋友;学生:接收知识的容器→主动探究知识的人;对考试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内向

2.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二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 重点是帮助大学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不仅要传授动态性的知识, 而且要以知识为载体, 通过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学价值

1. 有效增强课堂的活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通过“灌输理论、识记答案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1], 最终导致课堂枯燥、乏味, 教师缺乏教的兴趣, 学生没有学的乐趣。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抽象的“大道理”演绎成实在的、学生能感受到的认识, 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师的角色参与备课、讲课、组织讨论、留作业、出试题等教学过程, 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互位与互动。同时, 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 经过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争论过程, 才能让学生信服其所学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丰富的, 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 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力。

2.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3]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把教学的重点由教转向学,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最终使学生在研究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 并能将这些研究能力化为自己在大学期间 (在人际关系、活动组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和大学毕业之后的社会实践能力。

3.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

教学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 在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过分明显,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态度不好, 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不好, 最终出现师生之间情绪上的对立、思想和方法上的冲突。参与式方法能让课堂教学由以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为中心,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方面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另一方面使教学高效、低耗、速成、愉快。在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更好地尊重、理解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以及对他们无私的爱, 从而增强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 建立一种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发展价值

1. 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 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而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创新思想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可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 让大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积极引导, 启迪和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育树立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观念, 引导大学生树立信心, 自觉地将自己的创造潜能与学习和将来的事业结合起来。[4]同时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充分地“自由表达”、“自由参与”, 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与存在, 让主体性发挥到最佳程度, 从而让创造能力得以显现。

2.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关键环节, 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的成才目标。目前, 学生素质培养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承担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通过参与式发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师生互动中, 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让他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对策

(一) 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则

1. 根本原则。

在教育教学中, 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活动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 存在着让学生动脑不动手、劳心不劳力的弊端。而在今天的课程改革中, 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 即部分教师一节课不停地对学生提问, 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见解等, 过分重视外部活动却降低内部活动。因此, 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同时, 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并要给学生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能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愿意争取展示自我的机会。

2. 一般原则。

除了活动性这个根本原则外, 在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要贯彻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即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创设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民主性原则。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角色, 使自己的形象由“权威”和教学的“主宰”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示范者, 多元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 新文化的设计者、创造者和学生心理、情感发展的指导者。 (3) 合作性原则。一方面,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交往情境, 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 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的原则, 鼓励学生之间主动交往, 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也要真诚地与学生交往,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5] (4) 生活性原则。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 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同时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并能在教学中营造一个生活氛围,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使学生体验生活, 理解知识的价值, 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探究。

(二) 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素

1. 建设参与式的教学课堂。

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过程, 是师生与教材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不能完全把“参与式”贯彻到课堂的所有环节, 只能根据教学特点有层次或者分专题地使用参与式教学, 解决学生不好把握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但要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全方位参与并给予适当评价。[6]

2. 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既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学习相脱节的问题, 又能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增添鲜亮色彩。

3. 让学生参与教学改革。

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通过开放性教学或者第二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 学生不仅能参与教学的改进, 还能直接提出一些新问题、新设想, 推动教学向前发展。

4. 高素质的教师与高效率的管理。

高素质的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成功的核心。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 扎实的理论功底; (3) 过硬的业务能力。[7]学生全程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给教学管理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和劳动强度, 因此, 高效率的管理是“参与式”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 同时要求教学主管部门转变管理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 为“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提供优良的服务。

5. 参与式教学评价。

参与式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对参与式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评价应把握两条标准:一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二是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发展。其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过程、师生发展。

(三) 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形式

1. 课前参与。

课前准备参与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教师和学生课前充分、有效地参与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效果, 决定课程的实效性。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前, 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备课、计划等活动,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备课, 一起设计教学, 一起确定教学目标, 使学生做一个学习的明白人, 不再把备课当作教师的专利。学生课前的参与一般包括:备课参与、计划参与、设计参与。[8]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了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也是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此阶段的参与式教学涉及的学生多, 而且机会均等, 同时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可以发挥群体的互补性,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来讲可以采用讲授答疑方法、多向互动方法、启发式方法、角色扮演方法、情景模拟体验方法、自我设计方法、自由畅想方法、共同归纳方法等。如果将这些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 可以形成讲授—听讲—质疑模式、自学—讨论—指导模式等基本的操作模式。

3. (小组) 合作教学。

(小组) 合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合作、交流, 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协同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在班级建立参与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则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途径。如果采用这种模式, 教师就要对教材有充分了解, 然后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对课堂的每一个步骤充分预设。同时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既要保证课堂纪律, 又要放开学生, 决不能做一个袖手旁观者。最后, 有效的辅导是小组合作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4. 情景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模拟情景或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中, 也是参与式教学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1) 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2) 借助动作 (活动) 创设的教学情境; (3) 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4) 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 (5) 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6) 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5. 课后参与。

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后参与,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基于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的指点下自行开展的, 有时可能是因完成某一项作业而引发的教学活动, 主要包括作业参与、实践参与和评价参与等形式。

参考文献

[1]章文珍.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尝试[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9) .

[2]张年丰.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参与型教学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http://civil.csu.edu.cn/NetworkCourse/View.aspx?id=d3cc3a64-d540-4446-b685-ed696dda25b1.

[5]马玉芬.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参与[D].苏州大学, 2008.

[6]黄约.“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传承, 2008, (5) .

[7]刘登科, 叶利军.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下) [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 .

3.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三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应用;思考

一、将参与式教学法引进德育课程的必要性

当代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倡导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以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较少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师主导式教学。如果教师讲的太多,而学生参与的太少,这反而会带给学生一种倦怠感,注意力出现涣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课、记笔记、回答问题之外会觉得“无事可做”。因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就显得格外重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德育课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二、参与式教学的实践

参与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以《哲学与人生》这门德育课教学为例,我主要采用了学习任务驱动式、情景体验式、演讲辩论式、活动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具体做法是:

1.学习任务驱动式。这种参与形式适合那些需要讲练结合的教学内容。例如讲到《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时候,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介绍了多种科学思维的方法。第二课时,我采用学习任务驱动法号召大家来共同进行“思维训练”,共同经历“头脑风暴”,让学生明白思维不同办事效果不同,明白以后出去工作要懂得集思广益,团队协作。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我在课前制定好“德育分小组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上面有分组要求,有不同类型的思维训练题,各小组做完后进行互评和师评,然后在班级选一位“发言人”上台讲解正确答案。

2.情景体验式。这种参与形式适合具有较多人物案例的教学内容。例如讲到《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的时候,人际交往的原则之一就是真诚。我引入了人物案例:“李嘉诚的待客之道”。案例中,李嘉诚在举行晚宴时,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比如,在电梯口给每位客人发名片;在饭桌上用三种语言跟不同的客人交流;告别时与每一位客人握手等。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演绎甚至改编李嘉诚与客人之间的交往细节,他们的情感体验会更深刻。

3.演讲、辩论形式。这种参与形式适合具有鲜明讨论话题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时,可以设置辩论话题:“顺境出人才还是逆境出人才”。又如讲到《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时,可以设置演讲话题:“中学生上网利弊谈”等。这样在整个辩论或者演讲的过程之中,不仅让真理越辩越明,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对每一次的辩论或者演讲要进行客观评价,有时一句诙谐的语言,就能引导方向,控制全局。这时的课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对个别偏激观点不能直接批评,引导转移就好。

4.活动探究式。这种参与形式适合需要在课外进行探究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中,我结合本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去调查:①调查居住小区的文明状况,包括绿化带的保护、车棚车库的使用情况、室外乱堆物品情况。②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③城市“牛皮癣一乱贴小广告”情况调查。④调查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用工要求等。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各小组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同学们对自己调查的所见所闻感受都不一样,个个有话要说。

三、关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引进参与式教学法,在课前要做好精心准备。根据“三贴近”原则,备好学情很重要,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反应。有的时候,也可以“课后备课”,在一些班级上课出现了一些问题之后及时改变思路,在另外一些班级的上课中做出调整。

2.参与式教学应灵活穿插于教学之中,参与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能生搬硬套,要事先评估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意义和成效。

3.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释疑归纳总结。学生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对学生困惑的问题,教师应适当点拨,不能在学生参与之后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众所周知,中职德育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思维的开拓、胆量的提高、口才的培养等,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自己发现不足去改正,就能真正發挥德育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金晓明,叶利军.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王文娟.积极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

4.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四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林羽翔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实施,如何体现师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式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如何结合课改的背景与要求,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进行引导,是该文重点探究的内容。[关键词] 新课改 学生心理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称为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并辅以教师、家庭和社区等各种媒介的共同协作,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从而利用各种媒介实现自我知识掌握的过程,以达到各方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使学习主体能深刻领会并掌握所学知识。它起源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时,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1]。而在我国,参与式教学法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只发展了短短的一二十年,我国明确提出参与式教学法的是清华大学的过增元教授。他认为,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不同,参与式教学更注重主体参与性,核心在于一个“问”字。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高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参与式教学法除在关注较多的高校领域之外,越来越受到高中教学的重视。所以,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地理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1.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而地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情境的设计,要触及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推至主体地位参与学习,正如一个问题情境的提出。情境设计中所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不能启迪思维,难以提出值得探索的问题,不会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的问题太难,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会再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比如在教授工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提出的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举例中,如果运用到的是身边的工厂实例,则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浅显易懂,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参观家长或是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地址,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因为自身的参与和家庭的帮助而对该知识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了牢记知识的理想效果。1.2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一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效价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期望值。而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呢?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受到外界环境支配。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则来自当事者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学习活动本身,或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2]。因此,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使主体参与更为主动。正如在讲述到5种地貌形态时,该知识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高一的学生对此有初步印象,但只了解表面和概念,并不识得其中深层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观察周边的环境,让学生不再只通过课堂上的图片来了解知识,而是参与其中。告诉学生,发现最多身边地貌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进行外在激励。从而刺激学生从内心增强对地貌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进入学习状态。2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 2.1 从教材内容来看

2.1.1 以自然地理学角度来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是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以自然地理的观点来看,很多知识的学习学生没法身临其境,如何激励学生,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法,改良启发式教学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显得尤为关键。正如:在教内外力作用的时候,因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故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自然风光图片来抓住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学生无法身临其境,但是通过图片的观察也对接下来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并且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体会知识的生动性,那么这种参与式方法就算成功。2.1.2 以人文地理学角度来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要是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学生从身边地理知识入手,培养地理观,故人文地理的部分,风光图片自然少,大多是大量的文字信息。因此,在对人文地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导入,而这些案例最好是当地的乡土案例,这样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地理不仅是书本中学习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乡土案例更能让学生明白:地理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授交通运输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好功课,分成几个小组,把身边的乡土案例通过ppt等形式,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同学,这就做到了参与式教学。把消化的信息又通过自身的理解,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展示给其他同学,让学生教授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同龄人真正能够消化理解的。

2.2 从教学内容来看 2.2.1 教师如何应用

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教师的引导和从旁协助,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会知识的关键和助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来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所要掌握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从而消化所学知识,再进行反馈。例如在学习晨昏线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思考一天的昼夜变化情况,太阳的东升西落,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到晨昏线的知识中去,让知识更为灵活、鲜明。2.2.2 学生如何应对

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能把知识以各种方式呈现给他人,让学生教授学生,站在同龄人的立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心理,从而真正理解知识的涵义。比如课堂中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讨论就显得必不可少。高中学生处于自我矛盾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的引导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2.2.3 家庭和社区的配合与关注

家庭和社区虽是参与式教学法的配角,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他们为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的关注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没有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同时社区的宣传作用也能使参与式教学法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有利于各方的发展。如在讲解到地貌知识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带学生去野外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感官印象,使知识更为生动形象。而社区则可以在不同的节假日,推出针对学生参与的主题活动,例如组织登山踏青的活动,组织观测流星雨等,让学生在各方的帮助下更能突显其主体地位,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反馈。3 参与式教学法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突显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且复杂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知不觉但却极其深远。通过参与式教学法中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使得教学活动也随之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3.2 地理教学不但在理念且在教学行为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协助性 传统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和学生的被动,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随着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体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一方面,在思想上,重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机会,将教学真正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惟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辅导下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3.3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缩短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具有“距离感”,不利于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往往认为概念知识枯燥无味,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实际上,如果把概念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是亲身经历,那么这些概念就不再枯燥无味了,这就要靠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总之,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设计不同的方案实施参与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完成学生教授学生的教学任务,而教师只是起到从旁辅助的作用,再得到家庭和社区的重视,那么,这样的地理教学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依据学生的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不仅是地理学科,而是每个学科都应该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5.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五

社会组织能够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但从实践来 看, 要发挥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 何参与,解决机制的问题;二是如何持续,解决能源问题;三是如何提高,解决人才问题。这几年,上海围绕这三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主要情况如下:

一、用社会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问题

我们理解, 社会创新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 以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为主体, 以解决社会 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行为。社 会组织根植于社会、面对于群众,善于发现社会需求、创新服务方式, 是社会创新的重要主 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的要求是指导中国社会创新的理论依 据。

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 与行政机制相比, 社会组织不仅是更加有效的供给者, 同时是 更加主动的创新者。当前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 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组织的数量有限, 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二是社会组织开拓创新的能力不 强,难以激活社会建设内在活力。为此, 上海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上进行不断探索,努 力把发展社会组织与培育社会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今年 7月 5日 “上海市社会创新孵化 园”的正式开园,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姜力等领导出席开园仪式。孵化园由上海市民 政局立项, 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资金支持, 委托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 中心运作管理。其主要功能: 一是建立社会创新的支持系统。孵化园致力于创建新型政社合作机制, 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之间深入沟通的平台, 推动跨界合作, 实现社会创新。同时利用 这个平台培育和发展优秀的、具有一定自我造血功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并以创新高效的公 益项目来吸引公共资金投入, 并广泛吸收来自

企业和公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协助, 以解决 社会组织有创新能力,但缺乏创新资源的问题。

二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孵化园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每年为 30家以上社会组织提供能 力建设和咨询服务等支持, 特别是残障人帮扶类机构, 每年培训 1千人次公益创业者和社会 组织从业人员。同时还将为这些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新型公益机构提供注册、宣传和筹资等

方面的协助, 并促进他们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打造公益创业的支持体系和良好氛围, 孵 化并树立一批公益组织典范, 争取每年有 6-8个优秀的公益项目能得到成功复制, 以促进上 海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静安、杨浦等区也成立了孵化基地。下一步,上海将在区县 普及推广这种模式。

二、用公益创投和招投标形式解决社会组织的发展能源问题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必须要有稳定的资源保障, 但是沿用传统的直接拨款的 做法, 不利于培养社会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 也不利于其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此, 我们 利用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公益金,组织开展了 “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和 “社区公益服务 项目招投标”。去年我们从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 5000万元, 其中 1000万元用于公益 创投, 4000万元用于公益招投标,对于中标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按照市区 1:1的配比,给 予 20-5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通过近一年的运作,公益招投标共进行了 23批次,有 299家公益性组织和 143个项目参与了竞标, 127个项目获得资助;公益创投大赛共组织了 4期 评审,共有 124个公益性组织的 154份创意项目参与大赛,最终产生了 59个获胜项目。公 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扩大了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受益对象和服务内容。据不完全统计, 127个公益中标项目,使 59.2万人(户民政服务对象和 38.4万人次社区群众从中受益;59个公益创投项目直接受益人数达 1.2万人, 间接受益人数达 6万人, 打造了一批深受社区群 众欢迎的优质、专业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同时, 扶持了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 织。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采用 “资金投入+技术管理支持” 的运作理念, 专门出资聘请公 益导师,提供了七期能力建设培训,把资金支持与能力建设相结合。

在总结去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今年上海的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有了以下变化:一是投入 资金的量更多、更多元化。今年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量大约是去年的两倍。另外, 上海 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等公募基金会, 也将拿出资金参 与公益招投标工作。二是公益服务的受益群体有所扩大。去年项目的受益群体局限在 “安老、济困、扶幼、助残”领域,今年除了福利彩票公益金外,还将会有其他社会资金注入,不同 用途的资金,决定不同的受益群体, 各类资金注入越多, 受益群体越广泛。三是参与对象更 加明确。参与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的公益性组织必须是正式注册登记的法人组织, 参与公 益创投大赛的也可以由非法人组织创意设计, 但必须与本市注册登记的公益性组织签署合作 协议。四是操作形式更加灵活。在公益招投标项目申报和招标方式上, 将分为全市统一立项 招标、基金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委托招标、区县立项招标、上招投标与创投优秀项目推广 招标等多种形式。下一步,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要吸引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资金参与进来, 基金会募集的资金和开展的项目要拿到这个平台上运作, 促使基金会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募集 资金上,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整体功能的分化和资源整合, 努力打造一个全市公益组织 参与民生服务的开放式的公共平台和稳定的资源获取渠道。

三、用党管人才的思路解决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人才是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 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当前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兼职人员多、退休人员返聘多, 缺乏一 批有公益人格、知公益理念、精公益专业、善公益运作的职业化人才。人才缺乏问题,已经 成为制约社会组织成长发展的重要瓶颈, 成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一块短板。

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社会组织人才的成长要有一个过程,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适合的政策 环境和生长土壤。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 把社会组织人才纳入党管人才范畴, 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 形成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的合力, 加快社会组织人才培养 步伐, 加快制定社会组织人才的评价和保障政策;有利于打破身份、所有制限制, 营造平等 的竞争环境, 更好地调动社会组织人才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为全局服务;有利于加强 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保证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

6.参与式教学法应用研究的论文 篇六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研究评述;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在全国教育工作中的不断普及,大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法,自从20世纪末由西方引入中国后,很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我国会展经济的快速增长,激发了对高素质会展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会展专业教育更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更加强调教育方式上的革新。本文通过梳理其他学者关于参与式教学法内涵的研究以及参与式教学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该教学法在会展专业的应用可行性,以此丰富会展教育,培养更多会展专业人才。

二、参与式教学相关研究

尽管学生参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定义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Harris,2008)。Nystrand和Gamoran(1991)提出学生参与是一种描述学生参与教学意愿度的方法。Chapman(2003)则认为该定义应更加关注教学行为中学生参与认知、行为和情感因素。Willms(2003)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和评估学校教育成果,参与到学术或课余活动中。而Dunleavy(2008)界定了学生参与的三种类型———行为参与、学术认知参与和社会心理参与,后经过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逐渐演变为社会参与、制度参与和理智参与(Dunleavy&Milton,2009),分别从三个角度描述了校园生活的归属感、学校教学的制度和学习的认知与情感。2006年,George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学习参与模型,该模型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收获主要受学生参与度的影响,而学生参与度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行为(学习习惯、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学习动机、学习时间等)、学生背景(学业准备、入学机会、天资与入学意愿、家庭背景等)以及高校条件(新生体验课程、学术上的支持、校园环境、服务项目、教学方法等)(George.Kuh,2006)。同样,Barkley(2010)也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参与式教学是动机和主动学习的结合,动机需要三个要素:自治性(autonomy)、精通性(mastery)以及目的(purpose)(Pink,2009)。经过深入研究,西方学者总结出学生参与的三种演变形式:一是帮助弱势学生参与学校生活。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学生参与的学术概念主要突出活动时间和参与度(Smyth,1980),学生参与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二是协助课堂管理。20世纪90年代,对于逃课和扰乱课堂方向的研究不断增加,“脱离课堂是导致不正常行为、旷课和成绩差的主要原因”(Carrington,2002等)。作为日常教学管理的策略,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协助管理课堂。三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DavidMiliband(2003)提出21世纪教育的核心是为一生的学习而学习做准备,将参与式教育视为一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表现,同时塑造自我引导学习的倾向。目前,学生参与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会学习,也是帮助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的理解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成为学习各种科目的有效工具。21世纪以来,中国学者也对参与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娄祖安(2009)认为参与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参加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李森、李霞(2005)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师生处于同等层级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活动合作与知识互换,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王升(2001)提出参与式教学指学生自主参加学习活动,达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本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师生以同等的身份参加学习活动,利用不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和分享信息的教学方法。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在参与式教学领域的探索集中在课堂主体、实施方法和应用研究。其中,有很多学者提出了适用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应用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或者课程分别是经济地理学(黄琚嫦,蔚霖,张亚丽,2010)、餐饮服务与管理(马瑞,2012)、中国近代史纲要(董一冰,2013)、声乐专业(林妮,2013)、移动互联网(董文琪,2014)、酒店康乐管理(王蕾蕾,蒋露娟,2014)、思想政治理论课(董一冰,刘静,2015)。上述应用研究分析的思路一般分为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参与式教学的操作模式以及参与式教学的反馈技巧。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7.“参与式”教学的现实思考 篇七

一、课堂教学中, 学生活动占时越多, 就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吗?

“参与式”教学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组织形式, 以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因此, 我们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参与式”教学的“以学生活动为主, 平等参与”, 一堂课中, 学生的活动急剧增加, 课堂气氛活跃而热闹, 而教师的讲却越来越少。这是不是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呢?我想, 这种做法是我们对新课改中“参与式”教学的一种误解。“参与式”教学重“导”而轻“灌”, 重“学”而轻“教”, 但若该讲的也不讲, 这样的结果将是课堂教学之后, 学生既没有会学, 也没有真正学会, 留下的只是一个气氛活跃的假象。

例如:教师在教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课时, 如果只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读后谈感受, 那么学生的感受只是肤浅的认识。因为你在上课时没有交代“非典时期”这个特殊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渲染特定的教学气氛, 也没有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因此, 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 认识比较有限。当然这种讲要讲到该讲处, 当长则长, 当短则短。不是讲得越多越好, 而是越精彩越精练越好。

二、过度关注学科整合, 忽视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吗?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四个太阳》时, 为了进行学科整合, 课堂上让学生当小画家, 动手画太阳, 又让学生当小音乐家, 唱《种太阳》的歌曲, 如此反复展示, 半节课的时间已过去, 课堂热热闹闹, 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 但读书不多, 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一节课下来, 连最重要的语言学习也没有涉及, 最后测试, 学生竟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 连最基本的词语也不理解, 这样的课有效吗?因此, 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 为整合而“凑合”, 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 异化本质。

三、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 忽视了一些传统但有效的教学手段, 这样的课堂该大力提倡吗?

现在的教学示范课, 多媒体课件是课堂的一大亮点, 也是教师在备课中占时多、耗费精力大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习惯了用鼠标代替粉笔, 用大屏幕代替黑板。一上来就是背景音乐,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伴之以字正腔圆的朗读, 再接着是一个个问题, 鼠标一点, 问题的下面就又出现了答案。

多媒体的应用,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 但一节课都用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不仅教师手忙脚乱, 被课件牵着走, 学生也容易出现视觉疲劳, 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

8.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八

关键词:“20315主体参与式”;化学教学;思考

实施“20315主体参与式”教学在我校已经一年多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课堂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我们这所地处偏僻的薄弱初中跨入全区的前列。“20315主体参与式”教学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手段,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标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20”指每节课提问、板演、讨论等活动不少于20名学生;“315”指3个“15”,教师讲述不超过15分钟,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等自主活动不少于15分钟,当堂训练及检测、反馈、总结约为15分钟。“315”还取“求真”之意,意在真教、真学、真知、真求。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成才,这是“20315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实施“20315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思考和做法。

一、“20315主体参与式”教学策略

1.建构自主探究的教学核心

自主探究是实施“20315”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20325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在几乎所有的“参与式”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就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四人一小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停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仍然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所以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计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变成“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是引导者,要深入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才是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中。

3.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催化剂

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是主体参与学习的助推剂。要让全体学生乐意參与课堂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让学生体验成功,从成功中感觉到“自己能行”,感觉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感觉到参与的乐趣。这时教师激励和他人的评价就似火箭起飞的助推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20315主体参与式”教学的设计环节

1.问题的设计

一位学者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式探究的心脏,是参与式探究的发动机。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设计技巧,那就是“问题链”。从整个参与式探究活动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问题,把这一系列的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条或几条“问题链”,让参与式探究过程紧紧围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即“问题链”而展开。

2.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在学习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提出如下一系列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用什么药品?用什么实验装置?如何检验?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探究的素材。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围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和分组讨论自然而然地得出如下的结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实验装置是用固体和液体型,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这样使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效果体现。从课堂上,我们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较好方式。

通过一年多的“20315主体参与式”的教学实践,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多了,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少了,教师退出表演舞台甘当导演,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教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明显提高了。同时良好的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德,真可谓是一箭多雕。我坚信:“20315主体参与式”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自由地发挥,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定还你更多的惊喜!

9.多感官参与下音乐教学策略的思考 篇九

秭归县实验中学崔晓红

2017年12月21日下午,我参与了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艺术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在三峡工程希望小学音乐教室和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一起听了小学组宋震威,徐丹宁两位老师的音乐课。我个人自工作以来就一直任高中音乐教师,且我在任课期间从事的又主要是高中特长班应付高考的音乐课程,对于小学音乐教材,教学大纲,教程并不熟悉,所以说这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很受启迪。

课堂是音乐老师展示综合素质的最好阵地,就这两节课而言,我觉得整体是成功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可以看出二位老师是精心组织,认真备课了。同时两位年轻的老师朝气蓬勃,极富活力,使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其中尤其以宋震威老师更为突出,他的课堂语言组织,课堂环节安排,课堂教具结合,课堂示范参与都很好的促进了他的教学。徐丹宁老师教风亲切,活泼,极富感染力,我觉得二位老师在专业上、教学上都有极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在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下,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听了这两节课,我也认真思考:如果换做我来上这两节课,我会在哪些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呢?

一、宋老师的课堂是欣赏格里格的作品《海上风暴》,他带学生以航海旅行的方式开启音乐之旅,设计充满情趣化。课堂上,宋老师发挥多感官的参与,充分地、完整地、带着任务目标倾听欣赏音乐,乌云、海浪、蓝天、狂风、雷电等图片画面与音乐完美融合,可谓是一场视听盛宴。跟随音乐的变化,孩子们用动作模仿乌云时而汹涌、时而温柔,用手变化力度拍腿感受风暴靠近,画旋律线感受狂风,亲身体验镲、鼓两种乐器的音色,感受乐器与表现事物、音乐情绪的联系,随音乐拍手模仿打雷,在整个课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乐由心生,闻声起舞。学生发自内心体验了音乐,给每段音乐取名,形象而又贴切,不得不说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唱、念、做、打、说、想的有机融合,让音乐变得简单而有趣。

本节课一共欣赏了6段音乐,并且结合画面,对每一段音乐都进行了欣赏分析,我认为宋老师充分考虑了音乐欣赏的全面性,音乐结构的完整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就整堂课来说欣赏音乐的重点部分有待商榷。能否调整一下课堂结构有重点的听取其中的两到三段呢?然后对这一部分音乐的速度、力度、调性(二年级是不是还没有涉及到调性)、节奏、音乐色彩等等进行充分的分析,把音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故事环节等充分的与音乐本身结合起来,大胆发挥学生想象,让听觉和视觉融为一体,找到音、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听课老师可以展开研讨。

二、徐丹宁老师的课堂是欣赏莫扎特的嬉游曲《快乐的少年》,这首曲子是一支6/8的弦乐四重奏,速度非常之快,在课堂上徐老师反复口授学生音乐主题句,但由于速度快,旋律跳跃大,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我想在这一环节上,徐老师完全可以放慢速度用钢琴进行主题句教学,等学生对旋律有了整体印象,能记住旋律后,再回到原速上。同样的,徐老师为音乐安排了律动这一环节,让孩子两两组合,完成一组规定动作。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快速的音乐使他们的头脑反应不过来,动作跟不上音乐。那么老师在设计动作前应该充分考虑音乐的速度,降低动作的难度,可以把二人组合动作改成孩子独立完成动作,并且在讲台带领孩子完成,我觉得这样安排,学习效果应该会好一点。音乐课堂上肢体的参与应该是符合音乐要求同时又应该是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实际能力的。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可以说是在学生所学的所有课堂上最能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的课堂。但是如何调动学生,如何让多个感官有效参与课堂,是我们每个老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都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10.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十

论文关键词:主体作用 科学意识 合作 讨论 激发兴趣

论文摘要:随着学生主体作用的提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这么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认为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物理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而要使学生能自如的应用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在课堂上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加深理解,加深印象,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包括要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前提就是让学生热爱物理,自己主动参与到探究中去,因为我一直坚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虽然讲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同步推进的教与学的有机组成和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良好科学素质的养成是靠老师点滴的渗透

一位好的老师能够把科学知识完成的传授给学生,而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疑惑,引发学生思考而后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困惑。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

1.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他由“地球吸引苹果落地”猜想到星球间也存在引力,进而猜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引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所以一般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我都是采用问而不答的方法比如我在讲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就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除了书上说的质量外学生能够说出很多,像体积、密度、温度、形状等等,出现这种现象一定不能简单的去否定学生,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时的我紧接着就问:“你是如何知道的?要证明你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应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知识很自然的就被学生掌握了。

2.激开手让学生动手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应试高手,但是在动手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以前的有些学生每次考试都能考的很好,但是轮到做实验时却束手无策。现在我几乎每堂课都带实验器材进入课堂,能分组的尽量分组,并且在课后每天布置一些材料容易找到的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回家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我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这种效果是死记硬背无法达到的。在我教学的几年摸索中我感到,不让学生动手其实是我们自己不放心学生,而实际上学生本身就具备着很强的动手能力,就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不放心,滋养了学生的惰性。

3.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杨振宁在说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候说:“我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学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老师要你注意的不是最高原则,而是一种现象,进而进而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归纳总结。”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就是缺少主体性思维。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质疑,比如在讲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之后我就立即说:“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为后面学习电磁感应打下伏笔。

三、老师要把“主体参与”落到实处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主体参与不仅仅是口头上喊的口号,也不是你教师强迫学生动手,而是学生从心里,从思想上主动跟着教师后面思考,然后动手去探究。教学过程中也不要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而是要重视探究的过程,从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现象中所包含物理规律。所以我个人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为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学校制定了“以学带教”的政策,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每节新课都提前发下预习案,将课堂前移,这样更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复习铺垫要用较少的时间去复习那些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知识;强化指导预习,促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探究新知识要激励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转化为自身内部的能力提升,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学小结要是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给予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或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让学生体验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愉悦感受。

11.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D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96-01

当前,新的形势对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面临新机遇、新要求、新动力。加强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研究,找准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定位、运作载体为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提供参考。转变工作观念,创新管理理念,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完善长效机制,着力破解重点难点,教育引导高校团员青年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助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缺乏,持续发展探索不够。高校共青团在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1)参与创新水平和行动的要求有差距,高校团员学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弱;(2)参与人员素质和现实要求有差距,存在参与服务项目与民众的需求不对等;(3)参与创新规模和服务群体的要求有差距,高校共青团把参与建设管理的主要力量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对参与社会项目的宣传推广普及工作仍需加强;(4)社会支持度和参与创新的行动发展要求有差距,资金和投入较少;(5)保障机制和参与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差距,广大高校团员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管理并没有真正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而第5项是最难点。

国外高校学生参与服务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服务活动纳入常态管理,以支持和保护服务人员的工作和权益。如墨西哥政府就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6个月的社会服务活动,把之作为获得毕业文凭的先决条件之一。韩国规定其中学生每年必须参加社会服务40 h,并作为升学考核、选拔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内,东城的高校共青团创新思路、积极利用优质的高校资源,参与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推进高校共青团在社会建设领域发挥的作用。与地方团区委资源整合,共同搭建合作平台,把高校社团、团支部引进社区,共同开展文艺体育、科普兴趣、政策宣讲、志愿公益等活动,形成“五进社区”体系—— “支部进社区、干部进社区、文化进社区、科技进社区、服务进社区”。西安市新城区共青团组织大力实施“新城青年科技培训工程”,以新城区青年联合会为依托,培养青年人才队伍。衡阳市共青团组织着力打造好三大平台、办好三件实事模式,在夯实基层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外出务工团组织建设以及发挥青企协作用、打造平台建设等方面总结出了新的模式,以提高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主线,着力打造好“三大平台”、办好“三件实事”,围绕“组织显活力”纵深推进,积极探索“基层团组织格局示范片”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以衡阳市青少年宫为主阵地的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1]宁波共青团通过购买服务和政策支持,丰富惠及青少年的公共服务产品;通过引入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广州市成立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模式。它为青年自组织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让更多的青年自组织入驻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旨在“联系青年、影响青年、带动青年”,是广州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重要举措,是广州共青团介入社会管理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

高校团员学生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成为广大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实践探索,重点是打造共青团组织自身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创新平台。紧紧抓住区域发展的有利契机,以高校共青团探索共青团员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管理模式为切入点,用项目催生孵化、基地固化吸引、制度培育提升、资金扶持整合一大批高校服务社会的青年组织。通过成立公益基金联谊会、青少年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等青年社会组织。构建“团干+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募集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金,扶持初具规模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项目,打造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平台,为团员青年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2]

对高校和地方基层团组织而言,以“购买服务”形式,探索社会管理的创新方式,打造校地团组织和项目平台,有助于(1)增强高校共青团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意识,发挥其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2)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的社会合作服务项目的开展,为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项目培养;(3)在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不仅减轻了高校团组织的工作压力和服务成本,而地方基层共青团解决地方机关人手不足,人才培训少等问题,通过购买高校服务和政策支持,丰富惠及青少年的公共服务产品。该方式加强和创新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推进机制创新,探索设计更多参与面广、符合青年时代特点的新载体,体现出高校共青团自身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新价值。[3]

在高校共青团与地方共青团之间架设起对接平台,实现高校服务项目与地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有机衔接。管理模式如下:(1)地方县区团委根据该区的实际需求,作统一部署,向学院团委发布志愿服务队招募信息;(2)学院团委对各社联、各系团委、团学组织发布招募信息、项目信息;(3)学院团委对各社团组建的服务队提出的方案进行评选,对最终投标成功的服务队进行培训;(4)地方县区团委审核服务组织的组队情况和实施方案;(5)该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活动;(6)学院团委和团区委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并完成活动使用经费的发放。

通过过程控制、绩效评估、服务培训,提升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力度;借助高校资源、实践服务基地等,发挥出补充政府公共服务的作用。加大对地方政府,企业的管理对接交流,在“社会协同”寻找新的工作载体和路径,探索出了高校共青团、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循环服务的有效模式,带领和引导高校共青团员积极参与到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积极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向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曉刚.新时期市辖区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

[2]杨怡然.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2.

上一篇:青春定格下一篇:幼儿园秋冬会战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