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训练四(精选6篇)
1.课外文言文训练四 篇一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敏慧篇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即以其言应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①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奈何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祖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注释】 七步诗
持:用来。[三国·.魏]曹植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煮豆持作羹,漉(lù):过滤。
漉豉以为汁。
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萁在釜下燃,釜:锅。豆在釜中泣。
本:原本,本来。本自同根生,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 相煎何太急。
满。
何:何必。
燃:燃烧。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篇二
文言文阅读。(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子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 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 ⑤窃:偷偷地。 ⑥致:送达。 ⑦饥:饥荒,年成不好。 ⑧奉迎:迎接。奉,敬辞。 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己有饥色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武汉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endprint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6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⑧,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⑨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⑩,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的兵器。 ⑧汤镬:古代的大锅。⑨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⑩衿:衣襟。 ⑾ 决:通“诀”。
背景资料: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南京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模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诗选》)
[注]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0):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
B.向使/善工模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endprint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附近自己建造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中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华()
(2)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这几个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前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涉及的实词较多,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断句题在广东省试题、江苏南京市试题、江西省试题中都有体现。断句是否准确,取决于考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这种题考查考生对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河北省试题中的第5题“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湖南长沙市试题中的第4题?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比较典型的概括文意类试题。
广东省试题中的第3题“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江苏南京市试题中的第4题“‘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 篇三
a.窃为郡内忧之(私下) b.监试者异之(认为……奇特)
c.郎谓邵曰 (认为) d.以病去(离职,离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以其境过清
b.监试者异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试经为童子郎 若为佣耕
d.虽在军旅 虽人有百手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
②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4.课外文言文训练四 篇四
课外文言文《赵普》拓展训练(附答案)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
②读之竟日( )
③普颜色不变(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选自《宋史.赵普传》)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比较“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普》一文表现的中心是。材料中体现这一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和材料后,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熟悉;②整日;③脸色、神色;④修补。
2、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1)终于、死(去世)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
5.课外文言文训练四 篇五
课外文言文译文
一、小国寡民 P57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邻国的老百姓,听到他们鸡犬的叫声,而彼此到死也不发生战争。
二、吴起才识 P58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译文: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为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有人在鲁侯跟前谗毁吴起,说:“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为此与他断绝关系;如今,为了一个大将之职,他居然杀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吴起真是个残忍的小人啊!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有此名声,各国都要一起来对付鲁国了。”吴起知道此事,担心鲁国治他的罪。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前去投奔。
魏文侯向李克征求对吴起的看法,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就连齐国名将司马穰苴ráng jū也不如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带兵攻秦,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担任魏国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吃同样的饭食,穿同样的衣服,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乘车马,亲自捆扎行李、驮运食粮,为士卒分忧解难。有个士兵长了毒疮,吴起为他吮毒。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痛哭,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不过是个士兵,而将军却为他吸吮毒疮,你哭什么呀?”这位母亲说:“我不是为这事哭泣。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打起仗来拼命冲杀,最后没有回来。现在,吴将军又为儿子吸毒疮,不知道儿子又会战死在哪里。所以我哭泣啊!”
三、郑燮《游江》 P59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译文: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四、太史公自序 P60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译文: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 【翻译】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长,每天越来越艳丽。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情态,无风时也有轻盈柔美的风姿。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风姿娇美,晶莹欲滴,你先我后,相继开放,等到花朵凋谢,它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这些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鼻子可以享受的,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避暑,让人感到暑气消退;纳凉,使人觉得凉气随人生出。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能备作家常日用。
(八)《水经注》 P63 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翻译: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就是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的入口处。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 确实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激起万重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河水好像发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一样,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九)伤仲永 P64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比。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2]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小时候,担心自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己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等到年龄大了,(司马光)读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识渊博,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十)《公输》P64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duǎn hâ)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án tuó)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fù)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翻译: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像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像拿美食佳肴与糠糟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译文: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十一)、梁九传(王士祯)P65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者董匠作,年七十余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区,献于尚书所,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规模悉具,殆绝技也。
初,明之季,京师有工师冯巧者,董造宫殿,自万历至崇祯末,老矣。九往执役门下数载,终不得其传;而服侍左右,不懈愈恭。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冬官,代执营造之事。
译文:康熙三十四年,重新修建太和殿。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姓梁的老建筑师负责掌管建筑工程的工作。从前带到本朝的初年,皇宫大内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掌管的。有一天,他亲手只做了一个木制宫殿模型,献到尚书那里,按照以一寸代替一尺,以一尺代替一丈的比例,宫殿模型总长不超过几尺,然而(模型)内各种宫殿器具都十分具备。技艺真是绝顶了。先前,明代京城里有一个叫冯巧的匠师,掌管宫殿的建筑工作,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然而(梁九)仍然在身旁服侍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回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冯巧死后,梁九便被登记到冬宫的名册上,代替冯巧掌管营造的事情。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十二)、杞离谓熊蛰父 P65-66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贻观者笑也。”(选自《郁离子·卷六》)译文: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
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楚王听到了,更加善待熊蛰父了。
(十三)、松风阁记 P66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堰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译文: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交错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汤,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的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十四)、吕氏春秋·孙叔敖疾 P67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译文: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千世俗的原因。
(十五)《晏子春秋·景公出猎》 P67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②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⑴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⑵为⑶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译文: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十六)、冰雪文序 P68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译文: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十七)煮黑石蜜浆喻 P69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人众,悉皆嗤笑。
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蕀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翻译: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正在家里烧制黑石蜜的蜂糖。这时有一个富人来到他家中。愚人心里便想:“我应当取蜂糖来招待富人。”于是在熬的蜂糖里加上一些水,放到火上,用扇子去扇蜜糖,希望使糖很快冷却。旁边的人说:“蜜糖下面不把火熄灭,再扇又怎能使糖冷却呢?”人们听到这件事后,都觉得十分可笑。
这就好比不信佛教的其他教派,不能够消除人生欲望的火焰,只是通过修苦行,躺在荆棘丛中。还有的在烈焰中熬煎苦炼而希望得到清静凉爽的超凡脱俗境界,这是绝对做不到的。只能让得到人生真谛的人们耻笑。不仅在现在的生活中承受苦难,还会使灾难延续到未来的岁月中。
(十八)东坡志林 P69
【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③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④深了人意。余戏⑤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导人⑥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13)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⑦洗笔泉,水极甘⑧,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⑨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⑩暮雨子规(11)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2)。”是日剧饮而归。
【翻译】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十九)《孟子·梁惠王下》P70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2)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3)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二十)石涧记《永州八记》 P70-71 石渠之事既穷⑪,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⑫,民又桥⑬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⑭为底,达于两涯⑮。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⑯阃奥⑰。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⑱,响若操琴。揭⑲跣⑳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⑴十八九居之。交络⑵之流,触激⑶之音,皆在床下⑷;翠羽之木⑸,龙鳞之石⑹,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⑺,与石渠同。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⑻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翻译: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二十一)周敦颐传 P71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翻译: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二十二)《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P72 原文: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节选自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6.利用课外资源激活文言文课堂 篇六
[关键词]文言文;课外资源;教学效果
语文很有趣,但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却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教师详细的串讲和繁琐分析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不得不把记诵的任务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余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本人认为,巧用课外资源,能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用得巧,还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巧用鲜活的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古汉语,今人阅读必有较大的语言障碍,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往往感叹:万马齐喑究可哀!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充分的尊重、保护、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没能创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因此,可用些鲜活的课外资源作“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论语八则》一课时,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入《两小儿辩日》这一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是很善言辞的,在这里,受到两个小孩的责难。但孔子的很多经典的言论、思想却流传至今。今天,同学们就和这位先哲“亲密接触”一回吧!这样,鲜活的语言、鲜活的故事必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起来自然带劲了。
二、巧用熟知的课外名句,巩固课内名句名篇的记诵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实际上,这已指示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名句名篇的记诵来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意境,可借用《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既让学生体会到两句都有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情,又能品出前者略显伤感,而后者却给友人以勉励与自信,表达出一种豪迈的情怀。
三、巧用丰富的现代词语,舞动文言词语的教学
这里所说的现代词语,当然是指那些继承了或沿袭了古汉语特点的词语。
如 “名”字,现代汉语大多作名词或量词用,但现代汉语中的“莫名其妙”“无以名之”等词中,则作动词用,是文言词用法的延续。“走狗”“走马观花”中的“走”字,则不是现代常用意义“行走”意,而是“奔跑”的意思,这是古义沿用至今。
古汉语中的语序用法有的也沿用至今,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就是宾语前置现象。
现代汉语继承古汉语的现象不胜枚举,如果能很系统地加以整理,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文言词语也就不冷冰而轻盈舞动,课堂活了,那学生就不会觉得文言文枯燥难学,学而无用了。
四、巧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
制作精美的课件来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就是当前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时,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那股浓重的离愁大都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来折射的,用笔含蓄,对学生来说较难领会,若能用上这样一组课件:李清照南下前和丈夫赵明诚夫唱妇随、相亲相爱的情景图→当时人在重阳节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的情景图→重阳日,白天香烟缭绕却漫长冷清的图景→晚上室内玉枕纱橱、人单只影的情境图→室外词人独自把酒东篱的情景图→词人憔悴身形与瘦菊花特写镜头交替比照的图片。学生观看了这些画面,对词人的孤寂、离愁就不难理解了。
五、巧用精彩的名家评语,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在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魅力的过程中,巧用名家评语,必然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可在诵读、讨论、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诗中山村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情趣和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后,引用清代学者朱之荆语:“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了。设问:“朴实无华的语言用好了,也能很好的抒情,这‘就’字妙在何处?品是何味?请同学们好好琢磨一番!”通过对“就”字的品味,学生定能体会到诗人对菊花的“亦花亦酒”的充满情趣的感受,更真切地把诗人对田园生活发自内心的亲切情感,深入领会到朴实无华的诗歌语言的独特意蕴,感受到孟浩然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质。
实际上,可以巧妙运用的课外资源无处不在,数不胜数,能否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关键在一“巧”字,巧用课外资源,给文言课堂注入活水,借水行舟,必能让学生轻松惬意地扬帆文言课堂,采撷文言瑰宝。
【课外文言文训练四】推荐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07-20
初中课外文言文免费08-14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10-07
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11-12
初中课外文言文方法11-19
课外文言文短文之三08-26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08-1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学案(8)课外文言文阅读11-18
《麋鹿》课外阅读训练09-24
五年级课外阅读训练题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