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科目(精选9篇)
1.高等教育学专业科目 篇一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教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适用其基本原理、基本 方往分析当前教育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艇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掌握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概念、基丰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篇自客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数学、德育与美育、教师与学生、学校管理。
第一章
教育基本理论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含义、特点和规律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四、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层次结构和自容结构;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
五、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 教育制度。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
一、课程
课程的概念与意义,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二、教学
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教学要素;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数学原 则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数学模式的概念及选择;教学评价的概念、意义和种类数学评 价的原则和方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学设计问题。
第三章德育与美育
一、德育
德育的概念、特点、功能、任务和自客,德育过程;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二、美育
美育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及内容;美育的实施。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教师专业发展内舍: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二、学生
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师生关系的类型,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五章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棱管理的目标;学校管理的过程。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师管理的自窖和要求;学生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总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篇中国教育史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教育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要求应试者了解中国教育制度和数育思想的源流,特别是重要的教育制度和主要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掌握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教育发展的背景、特点及经验教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教青史实,为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本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史
一、原始时期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二、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形成六艺教育的内容;
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孔丘的教育思想及历史贡献。
三、战国时期的教育
百家私学,稷下学宫墨家的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况的教育思想,道家的教育思想: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四、秦汉时期的教育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措施: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汉朝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历史地位; 经学的特点,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王充的教育思想。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魏晋玄学教育思潮;傅玄的教育思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六、隋唐时期的教育
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及其历史作用,隋唐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制 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隋唐的中外教育交流,韩愈的教育思想。
七、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宋朝的文教政策.宋朝的教育制度:金朝学校教育制度及其特点.宋元时期的书院;宋 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及其经验启示,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王安石的教育思 想,朱熹的教育思想
八、明朝的教育
明朝的文教政策;明朝的官学制度及其特点;明朝的书院:明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 的影响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九、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清朝的文教政策清朝的官学制度:清朝的书院清朝的科举制度度及对教育的影响;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颜元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一、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鸦片战争后传统教育的危机,清末改革派的教育主张;近代教会学校及其性质影响,洋务学堂洋务留学教育及其历史作用“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思想;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 大学教育的演变。
二、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维新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维新教育的历史意义,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学校数学方法的改革与 实验.1922年“新学制”.收回教育权运动及其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学校及其特点;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五、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第、教育制度和管理措施;杨贤江的教育思想,晏阳初的教育思 想粱漱溟的教育思想;黄炎培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苏维埃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方针及其意义;抗日站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解 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中国人 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第三篇外国教育史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外国教育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要求应试者了解外国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理解不同国家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的进程特别是重要教育制度和重大教育事件,掌握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教育史实,为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本篇内容包括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现代教育史。
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史
一、外国古代教育概况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概况古希腊教育的概况;古罗马教育的概况,西欧中世纪教育的概况拜占廷与阿拉伯教育的概况。
二、外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三、外国古代教育述评
亚非文明古国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斯巴达教育的特点及影响雅典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古罗马教育的主要特征;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拜占廷与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第二章外国近代教育史
一、外国近代教育概况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概况.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英、法、德、俄、美)教育的概况,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英、法、德、俄、美)教育的概况:19世纪日本教育的概况。
二、外国近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台。
四、外国近代教育述评
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股特征.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 发展趋势:17-18世纪欧美教育思想对人类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19世纪欧美和日本教育发 展的共同特征。
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史
一、外国现代教育概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概况:20世纪前期主要国家(英、法、德、美、日)教育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教育概况,第二战世界大战后主要国家(英、法、德、美 日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概况。
二、外国现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蒙台援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贽可夫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瑚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人本化教育。
四、外国现代教育述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共同特征及其意义20 世纪前期各国教育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20世纪前期影响各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因素20世纪 前期现代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苏联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20世纪20-30年代苏联普通 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数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影响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及启示,发展中国家独立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发 展中国家当今教育领域中的困难与问题。
第四篇教育研究方法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教育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要求应试者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宄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 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技术和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掌握教育科学的历史研宄法、调查 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步骤要求,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 方法和技术进行课题的选定、文献检索、理论构思和研究设计。
本篇内容包括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技术、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一、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宄的要素.教育研究的领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育研究的范式
科学主义研宄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走向。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基本特征影响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论原则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研究课题的选定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选题的过程、方法及基本要求。
二、文献检索
教育科学文献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三、理论构思,形成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的含义.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教育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科学研究假设的形成过程。
四、教育研究的设计
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注的基本要求,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和基本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格式。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历史研究法 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历史研究法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教育调查研究法的含义、分类、功能及步骤,调查法、问卷及访谈法,教育观察研究的 概念、记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测验调查的概念、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范围:测验调查 的施行步骤。
三、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概念教育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种类运用教育比较研究法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四、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历史发展;教育实验研究法的性质、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教育实验 研究法的一般程序,实验研宄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功能及局限教育实验的设计。
五、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含义、特点,教育科学理论研宄的主要功能、基本过程及理论模型 的建构方式,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
第四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技术
一、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二、问卷编制
问卷的结构问卷编制的步骤问卷及答案设计技巧网络问卷调查
三、数据分析
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四、个别访谈
个别访谈的类型及特点,个别访谈的准备工作.个别访谈的技巧.个别访谈的非语言行
五、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定义及意义;抽样的相关概念与基本原理,抽样的程序与方法。
六、教育观察
教育观察的含义、主要特点及意义;教育观察的类型,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七、课题申请
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课题的申报研究课题的论证。
第五章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一、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二、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含义、主要表现形式和要求;
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功能、内容、指标体系和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及其效能
科研群体的类型及其优化组合的原则;研究者个体科研能力结构及其培养。
第五篇心理学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要求应试者理解心理学在科学上己定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心理学领域 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新成果。
本篇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一、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意识;记忆;学习,思维。
二、情绪
情绪的定义;情绪的形式与类别情绪理论情绪调节。
三、技能与能力
技能的定义;技能的动作分析:动作的控制与调节:技能的形成过程;能力的定义; 能力的分类,能力与技能和素质的关系,能力结构,智力的决定因素,智力的个体差异。
四、人格
人格的定义;气质的定义;性格的定义:气质类型及意义。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的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数学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概念及分类;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
六、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促进学习的迁移。
七、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概念,通过数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作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二、个体社会心理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态度及其转变;情绪与言语交际;社会认知
三、群体社会心理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人际喜欢与吸引;人际影响与社会影响,群体与个体。
第四章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意义与价值
二、参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特征;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自我调适方法; 心理异常的判断和克服
三、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询的原则;心理咨询方法
2.高等教育学专业科目 篇二
一、关于粮食收、销业务的核算
1. 10 月10 日, 合作社使用自有收获机收割入社水稻10 垧, 当日收获水稻装车销售, 数量82 吨, 吨价2950.00 元, 粮款转入合作社账户。 收获时使用燃料费5200.00 元现金支付。
(1) 借:银行存款—信用社241900.00
贷:经营收入—水稻241900.00
(2) 借:经营支出—水稻5200.00
贷:库存现金5200.00
2. 10 月20 日, 合作社收获剩余的4 垧地水稻存放于场院中堆放, 估测吨数为30 吨, 暂按2900 元入账核算。 安排专人看管, 择机销售。
借:产品物资—水稻87000.00
贷:经营收入--水稻87000.00
3. 11 月20 日, 合作社销售入库余粮32 吨, 3000元/吨, 粮款收现后存入账户90000.00 元。
(1) 借:库存现金96000.00
贷:经营收入—水稻9000.00
产品物资—水稻87000.00
(2) 借:银行存款--信用社90000.00
贷:库存现金90000.00
思考说明:在实际工作中, 类似业务最多, 绝大多数的粮食都是即收即售, 常不通过入库的产品物资核算, 大多是后期收获的少量粮食暂时入库保管, 适时择机销售。如果均按《制度》中产品物资和生产成本等科目核算, 上述3 笔业务将更加繁琐, 这对于合作社来说, 增加业务量的同时还容易记乱了账目。 如果不通过生产成本, 而使用产品物资和经营收入二个科目, 这样既能完成会计核算的业务要求, 又能简化手续, 提高核算效率。而且凡是收获未售的粮食, 数量和单价都是不确定的, 要入账结算, 就必须估测数值入账, 无论生产成本科目是否使用, 都需要这样估测数值来完成。
二、专项应付款的核算
1. 12 月20 日, 合作社收到扶持资金150000.00元转入合作社账户。
借:银行存款--信用社150000.00
贷:专项应付款--省级扶持150000.00
2. 12 月25 日, 根据项目申报书要求, 支付固定资产资金10 万元, 支付网站建设资金5 万元。款项转账结算。
(1) 借:固定资产100000.00
管理费用--网站50000.00
贷:银行存款--信用社150000.00
(2) 借:专项应付款--省级扶持150000.00
贷:专项基金100000.00
贷:其他收入--扶持500000.00
思考说明: 专项应付款中未形成财产的支出, 不计入专项基金,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所以建议以此分录核算非财产性支出。
三、财务报表的设置
1.农机作业支出决算表 (四) 大修提存和轮胎提存资金的核算。
(1) 12月26日, 提取两项提存资金30000.00元。
借:经营支出—农机—大修提存40000.00
轮胎提存10000.00
贷:应付款--农机提存50000.00
(2) 三年后, 更换轮胎价款12000.00元, 大修花费30000.00元, 现金结算。
借:应付款--农机提存42000.00
贷:库存现金42000.00
2.决算表 (四) 和决算表 (五) 之间, 突出的是 “提存”和“累计折旧”的关系问题。
思考说明:提存和折旧的资金属性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费用摊销;不同的是提存金额常小于折旧金额, 因为需要提存的设备是整车的一个部分。这就显示出提存和折旧资金具有重复计提的问题, 而且提存的依据尚不规范明确。实践中, 需要提存的部件的确是短期内易损的大件, 在整车折旧提完之前确需更换的, 完全可以从折旧资金中解决。 折旧资金本就是用来更新资产设备的, 而且提存资金的提取额度也不可能和实际使用额度相符, 这在资金核算上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建议仅保留折旧资金的提取和使用。
3. 2014 年12 月, 合作社成员吴某在协议年限未到时提前一年要求退社, 原账面入股拖拉机50000.00元, 入社现金5000.00 元, 2 年该资产所提折旧10000.00 元, 公积金余额为1450.00 元。
(1) 借:股金—吴某55000.00
贷:固定资产—拖拉机50000.00
库存现金5000.00
(2) 借:公积金1450.00
贷:库存现金1450.00
(3) 此时的折旧资金10000.00 元应做如下处理:
借:累计折旧10000.00
贷:其他收入10000.00
思考说明: 此时的累计折旧尚未提足, 提取的折旧资金仍然存于账户内, 退社后, 就形成了无主资产, 所以需要做以上第三步的核算, 才能对该笔资金进行下步使用。 否则该款无论使用与否, 都会形成无主资产。
3.高等教育学专业科目 篇三
关键词:农业资产;科目核算;财政补助;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11-1
1农业资产类科目核算
目前,很多合作社会计未能使用“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并且核算内容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农业资产产生费用核算
许多合作社会计没有按制度规定将幼畜及育肥畜的饲养和林木资产培育期间的费用资本化,记入 “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科目中核算,而是直接将这些费用记入了当年度的“经营支出”,从而加大了当期的经营支出。例:某专业合作社用银行存款购进苹果树幼苗500株(预计产果5年),货款10000元,运杂费1000元,用现金支付培植期间人工费3000元,水费1000元。
购入时:借:林木资产—经济林木—苹果树 11000
贷:银行存款 11000
培植期间人工费等要作为林木资产成本记入“林木资产”账户的借方:借:林木资产—经济林木—苹果树 4000
贷:现金 4000
1.2对转换后投产的农业资产核算
按照《合作社财会制度》的规定:“产役畜、经济林木投产后,应将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部分在其正常生产周期内按直线法分期摊销,预计净残值率按照产役畜、经济林木成本的5%确定,已提足折耗但未处理仍继续使用的产役畜、经济林木不再摊销。”但有些合作社没有按规定对农业资产进行摊销,而是在产役畜、经济林木不能正常生产时直接冲减农业资产,这样就造成了正常生产周期内生产成本偏低,处理农业资产时,当期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正确核算举例如下:
例:接上例,此合作社开始摊销苹果树的成本。
苹果树的成本=10000(买价)+4000(培植费用)=14000(元)
每年应摊销的金额=14000×(1—5%)÷5=2660(元)
每月应摊销的金额=2660÷12=221.67(元)
编制当月成本摊销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支出 221.67
贷:林木资产—经济林木—苹果树 221.67
1.3对出售的农业资产核算
按规定,林木资产、牲畜(禽)资产出售,按销售的实际收入记入“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借方,同时记入“经营收入”科目贷方;并按销售时的实际成本,记入“经营支出”科目借方,同时记入相关资产科目的贷方。但是很多合作社出售时总是漏记后一笔,借:营业支出,贷:林木资产或牲畜(禽)资产。这样的核算错误,会造成农业资产可能存在账面与实物不符的问题。正确核算举例如下:
例如某合作社将育成的50头仔猪出售,收入25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
出售时:借:银行存款 25000
贷:营业收入 25000
同时结转成本:
育肥畜(猪)的成本=10000(买价)+12000(饲养费用)=22000(元)
借:营业支出 22000
贷:牲畜(禽)资产-幼畜及育肥畜-育肥畜-猪 22000
2接受财政补助资金的会计核算
在《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中设置“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的资金;设置“专项基金”科目,核算合作社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转入和他人捐赠形成的专项基金。 但许多合作社收到国家的补助资金后,并没有按规定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体现不出国家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的要求。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正确核算方法是:
2.1形成资产的国家补助资金
第一步: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到账,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第二步:合作社使用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建造固定资产等,直接按照固定资产建造进行账务处理;第三步:固定资产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时,将使用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从专项应付款科目转到“专项基金”科目,借:专项应付款;贷:专项基金。例:某专业合作社收到“养猪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3万元,用于建造养猪厂房,工程款20万元,已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存入银行时:借:银行存款 130000
贷:专项应付款 130000
固定资产完工验收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同时 借:专项应付款 130000
贷:专项基金 130000
2.2不形成资产的国家补助资金
第一步: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到账,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第二步:使用国家补助资金时,借:专项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例:某专业合作社收到 “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技能培训项目”财政扶持补助资金10万元,存入银行,本年度支付技能培训等费用9万元。
收到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专项应付款 100000
支付王×培训费等:借:专项应付款 9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
作者简介:陆盛梅,女,吉林省靖宇县人,吉林省靖宇县农村经济管理总站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网络出版时间:2013-6-8 9:56
4.高等教育学专业科目 篇四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2018年西南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
西南大学设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想要报考西南大学的同学需要提前了解考研科目及考研内容,为了能够针对性进行复习以免造成复习偏差,博仁考研老师整理了西南大学2018年教育学考研科目便于同学们了解信息。
一、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
二、西南大学教育学(学硕)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100分 ③666教育学基础综合,300分
三、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西南大学教育学考研为自主命题,院校有给出参考书,博仁考研老师整理出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目,备考同学可参考:
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2.《外国教育史》,王天一
3.《教育研究方法》,朱德全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教育学原理》,叶澜著
5.《现代教育学》,靳玉乐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教育概论》,靳玉乐主编,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第1页 博仁十周年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7.《教育学概论》,朱德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德育原理》,易连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以上是博仁考研老师整理的西南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信息同学们参考复习,知道了考研科目以后就要根据相对应的考研科目整理相对应的参考书,那么参考书应该如何看?西南大学教育学考研666教育基础综合的参考书是什么?每本参考书有复习重点吗?每本书应该花多长时间学习呢?复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呢?需要制定复习计划吗?请不要让这些障碍成为你复习的拦路虎,博仁考研老师给你帮助。无论你在考研路上有任可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考研路上博仁是你不离不弃的伙伴。
5.高等教育学专业科目 篇五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2018年湖北工业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
湖北工业大学设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想要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的同学需要提前了解考研科目及考研内容,为了能够针对性进行复习以免造成复习偏差,博仁考研老师整理了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教育学考研科目便于同学们了解信息。
一、湖北工业大学教育学(学硕)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②201英语一,100分
③6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综合,300分
二、6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参考书
湖北工业大学教育学考研为自主命题,院校有给出参考书,博仁考研老师整理出湖北工业大学6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参考书目,备考同学可参考: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扈中平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伍新春,姚海林,王健敏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教学论 裴娣娜 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了解湖北工业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和参考书只是复习准备的第一步,应该如何看参考书呢?每本参考书有复习重点吗?每本书应该花多长时间学习呢?复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呢?需要制定复习计划吗?不要让这些问题成为你复习的阻碍,博仁考研老师将根据你的问题给予帮助,让考研复习事半功倍!
6.民国时期的高等外语专业教育 篇六
一、民国时期的高等外语专业教育
1. 国立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外语教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京师同文馆, 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外语教育基地, 北大的外语学科由于蔡元培校长1917年的就职有了新的局面。蔡元培先生主张“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其范围界定在“与政治无关”的学术领域, 也就是说, 政治与学术不兼容并包。辜鸿铭讲授英国文学不允许提倡复辟帝制, 反对共和。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蔡元培热情支持民主科学的新思潮、新学说、新观点。北大英语系素有一种宽松的学术环境, 就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期, 梁实秋衣着绸衣绸裤的中式服装, 逐段讲解莎士比亚, 参照各家注释深入浅出。当时北大的外文系允许收旁听生, 曹靖华1922年曾因交不起学费在北大红楼旁听, 他对外语教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有精辟的见解。主张外为中用;加强基础训练, 拓宽学生知识面;注意“两条腿走路”, 意为精通外语和母语;将翻译与研究结合起来;培养严谨求实、埋头苦干的学风。蔡元培主持北大时, 全校在1919年设立有13个系, 其中有4个外国文学系, 可见对外国文学的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特点有: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训练, 文理兼容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宽厚;重视美育教育, 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重视体育, 首创学生军;重视外国语言学习, 提倡中西文化融合, 反对简单模仿, 主张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在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的同时, 也注重派遣师生出国留学。
2. 清华大学。
1925年以前, 清华是一所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所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所以清华园内的英语学习的气氛很浓, 外语环境很好, 许多教材是英语的, 教师上课用英语, 学生之间用英语交流, 校医处的医生护士都是美国人, 要去看病得用英语交谈, 连做早操, 也是由马约翰先生带领, 他是中国人, 但用英语发口令。学校经常举办英语辩论会和演讲比赛, 还唱英语校歌———Tsing Hua College Song。清华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独特:首先, 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模式, 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间互动。清华学校不仅在课内教学, 课外活动更加精彩, 如英文演讲、英文辩论、学习英语歌曲、组建英文社团等,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 创造和谐的英语语境:因除英语课外, 其他学科也由英语讲授, 所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自然使用英语交谈。独特的英语教学方法加之前后八年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英文程度和专业基础知识甚高, 完全可以达到进入美国初级大学的要求。直到1925年, 清华从赴美留学预备学校改成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设有西洋文学系, 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学贯中西的语言文学领域的卓越的学者和外语教育界的大师赵元任、钱钟书、季羡林、闻一多、梁实秋、李斌宁、许国璋、吴景荣、王佐良等。清华一年级注重通才教育, 开设文科和理科的共同课程。国文课严格要求古汉语的基本功, 另一方面也着重训练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能力。在课程整体设置方面注重德育智育美育的结合。
3. 中央大学。
中央大学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特别受重视的一所大学。在文学院内开设外国文学系。其前身是第四中山大学和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采取学分制, 四年要求修够132学分, 只要修够学分不满四年也可以毕业。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课四学年一贯, 共达16学分, 周学时比其他课都多。可见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中央大学注重外国文学基本知识及实际训练, 以此来增强阅读及翻译能力;以外国文学标准作品来讲授, 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欣赏及批评能力, 并学习外国优美的文艺思想;注重研究各国文学和民族思想的表现, 以求激发国民的独立进展精神, 培养为中国民族宣达意志的人才。
4.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的前身是南开学校。原是天津学界耆宿严修为自己子侄办的家馆。南开从成立起就重视英语教学, 南开大学成立后, 文学院只有三个系, 政治系、哲学系、英文系, 没有设立一般的文学院必设的中文系和历史系。南开大学的英文系在校内承担着如下的任务:为全校各院、系服务, 提高学生阅读英文的能力, 以适应20世纪自西方汹涌而来的新潮流、新知识的挑战;造就以英语为专业的人才能读能讲, 可以愉快胜任从事需要英语的职业如新闻界、教育界、出版界、银行界等;培植一些研究与翻译西洋文学的学者, 以介绍外国文学为终身事业, 或更进一步, 经过中、西文学的比较而从事新中国新文学的批评与创新。南开英文系最初的五年中, 与其他高校的英文系不同的是语言与文学等量齐观, 并肩同进。系里规定每位教授必须担任一门大一或大二的英文课。据1930年统计, 76%的南开教授有留美经历。
二、民国时期高等外语专业教育的特征
1. 通才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 在民国时期,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外语教育, 都提倡通才教育, 主张加强基础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才教育既包括注重跨学科、非专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也包括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讲授知识, 而且重视教学互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教育。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专家学者云集的教师队伍。
民国时期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师可谓是专家学者云集, 教学和科研水平都相当高, 当时从事英语教学的知名专家有朱光潜、吴宓、梁实秋、王佐良、林语堂、李赋宁、许国璋等。国民政府颁布了多种法令条规意在管理和指导高校的外语教育, 然而动荡的时局使高校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去组织和管理外语教学, 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各校里的学者对自己的研究与课程设置也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 这就为专家学者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促进了当时的高校外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此外, 外籍教师也是当时外语师资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教材编写、培养外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成绩, 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
3. 欧美原版教材为主。
民国时期, 既没有统一计划和标准, 又缺乏指导机构和人员, 所以自编的教材较少。各类学校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欧美文学体系的教材。这些教材的使用为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及文学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抗战时期外文原版教材进口出现了困难, 为了解决教材问题, 教育部开始组织人员编写必修科目的大纲和参考书, 很多教师也参与了教材的编著工作。中央大学范存忠教授指导下编写英文教材《Freshman English Prose》, 这套教材选用的都是现代英美散文名家的作品, 文体包括小品文、随笔以及短篇小说等, 每篇课文都附有详细注释[2]。
4. 教师待遇和教师教育。
1927年《大学教员资格条例》中规定了大学教员的月薪, 教授600—400元, 副教授400—260元, 讲师260—160元, 助教160—100元。当时, 教授最高月薪与国民政府部长持平。到了30年代初, 大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 同期上海一般工人15元月薪。40年代, 《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 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 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 县长每月20块银洋, 普通警察每月2块银洋, 而国小老师每月40块银洋,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3]8。出国学习是民国时期外语教师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成归来的留洋教师占很大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田利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语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2]何琳.民国初年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考察[D].吉林大学, 2008.
7.电子商务专业科目 篇七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具备商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的开发、管理和策划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基础与案例、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网页设计、网络营销与策划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多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开发、管理和策划工作。电子商务师 高级电子商务师教材目录来源:中国自考网2005-10-14 10:57:00 电子商务师 高级电子商务师教材目录
书名: 电子商务师 高级电子商务师
书号: C05-3747
ISBN: 7-5045-3747-0/TP.159
作者: 韩最蛟
印次: 1-1
开本: 16
装订:平
字数: 518 千字
定价: ¥42.00
出版日期: 2003-10-2
2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电子商务师》编写,是职业技能考核与培训用书。本书从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两个方面介绍了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需掌握和了解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内容涉及电子商务师技能、高级电子商务师技能,包括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评估、电子商务的数据库建设、网络营销、网络市场调研与分析、网络促销、网络采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综述、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网络营销规划与协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管理与评价、网络安全制度的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系统案例。本书是考核鉴定前的培训和自学教材,也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必备的复习资料,还可供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第一部分 电子商务师技能
第一章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1)
第一节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概述(1)
第二节 企业与网站建设(4)
第三节 网站资金预算(8)
第四节 网站的内容与功能设计(10)
第五节 网站的硬件与软件(20)
第六节 域名申请注册和ISP商的选择(29)
第二章 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评估(34)
第一节 网站运营与管理的内容(34)
第二节 网站的故障预防与处理(38)
第三节 网站运营状况监控与评估(40)
第四节 网站的安全管理(44)
第三章 电子商务的数据库建设(53)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53)
第二节 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容(61)
第三节 开放式数据库开发(64)
第四节 数据库管理(69)
第五节 数据库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74)
第四章 网络营销(81)
第一节 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概述(81)
第二节 网络消费者/客户购买行为模式分析(85)
第三节 网络市场细分(89)
第四节 虚拟市场中的个性化定位的实现(90)
第五节 网络营销的策略(93)
第六节 网络营销的效益考评(102)
第五章 网络市场调研与分析(104)
第一节 网络调研的特点(104)
第二节 网络调研的程序(106)
第三节 网络调研资料收集与处理(109)
第四节 网络调研资料的分析与调研报告撰写(114)
第六章 网络促销(116)
第一节 网络促销概述(116)
第二节 网络促销策略与措施(121)
第三节 网络广告(123)
第四节 网站推广(127)
第七章 网络采购(131)
第一节 网络采购概述(131)
第二节 网络采购流程(134)
第三节 网上招标的程序(136)
第四节 网络采购与供应链管理(138)
第八章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142)
第一节 现代物流概述(142)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148)
第三节 现代物流技术(152)
第四节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物流作业模式(155)
第五节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解决的方案(157)
第九章 客户服务系统(166)
第一节 客户服务基础知识(166)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与客户服务(169)
第三节 客户服务工作的流程与内容(172)
第四节 网站与客户沟通(176)
第五节 客户支持与服务管理系统(183)第二部分 高级电子商务师技能
第十章 电子商务系统综述(185)
第一节 电子商务及其分类(185)
第二节 企业业务流程与电子商务的功能(186)
第三节 电子商务系统(189)
第四节 综合业务系统介绍(193)
第十一章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199)
第一节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程序(199)
第二节 电子商务系统的网络系统规划(203)
第三节 电子商务硬件和软件系统规划(207)
第四节 电子商务职能系统规划(210)
第五节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报告(216)
第六节 电子商务系统的评价(219)
第七节 系统方案的实施规划和管理制度建设(223)第十二章 网络营销规划与协调(226)
第一节 网络营销战略模式选择(226)
第二节 网络营销的规划程序和方法(230)
第三节 网络市场调研规划的程序和方法(233)
第四节 网络促销的规划程序和方法(235)
第五节 营销决策的程序和方法(239)
第十三章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规划与实施(241)
第一节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241)
第二节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规划与实施(244)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249)
第四节 呼叫中心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251)
第五节 CRM产品及解决方案(256)
第十四章 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管理与评价(259)
第一节 网站运营维护与管理(259)
第二节 网站的维护与管理(268)
第三节 网站运营的评价(272)
第四节 网站运营的监控(276)
第十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8.管理类专业考研科目 篇八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9.高等职业教育设置专业学位探究 篇九
设立高职教育学位是高职教育属性的逻辑必然和发展需要
(一) 域外学位制度的实践为我国设立高职教育学位提供了借鉴
从域外学位实践来看, 虽然名称各异, 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高职教育这一层次设立了专门的学位, 如美国的社区学院一般设文科、理科和应用科学三种准学士学位, 应用科学副学士学位课程偏重应用, 多数学生修完后直接就业。这里的应用科学副学士学位就是高职教育学位。英国于2000年2月正式公布的新高等教育资格计划, 在保持传统三年制荣誉学士学位教育规模不变的基础上, 拓展高等职业教育, 增设了两年制职业性的新学位———基础学位 (Foundation Degree) 。在日本, 职业教育机构统称为专修学校, 其中高等专修学校相当于高中层次, 高等专门学校则属高等学校范畴, 仅次于大学, 学制为1~4年, 可授专门学士学位。两年或三年制的初级学院、短期大学以及五年制的技术学院、高等专门学校授予毕业生准学士学位;两年制的专门培训学院授予毕业生技术副学士学位。
(二) 设立高职教育学位是高职教育属性的逻辑必然
笔者认为, 高职教育属性更多的体现在其职业性和高等性的复合上。高职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 它是具有职业性特点的高等教育, 也是职业教育位阶中的高等教育。从这点而言,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唯一区别就应该是职业性, 至于如何体现职业性特点则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应该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学位制度。虽然在学历层次上高职教育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层次, 但在学位制度上高职教育却被排除出去了。也就是说, 高职教育不能授予学位。如果高职是专科层次能说明高职教育仍属高等教育范畴的话, 那么不授予学位的高职教育就很难说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了。因此, 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属性出发, 应当授予顺利完成高职教育, 达到一定学术、能力水平的高职毕业生相应的学位, 以示国家对其知识能力等级的认定。
(三) 设立高职教育学位是我国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高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草创、90年代中期地位确立和90年代末的大发展三个阶段, 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都已占有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数量的递增却从另一方面反映着高职教育发展的粗放性现状。高职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成了职业教育学界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 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之一无疑是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 进而建立有特色的职业学位体系。一方面使学业选择和就业选择与学程证书关联, 有利于确立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声誉, 更广泛地吸引优秀生源;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的建立能促进高职教育学分制管理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进而全面贯彻高职教育的质量观, 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加大高职教育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
其次, 作为高职教育纵深发展的方向, 四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根据需要设置了相应的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 并实施四年制高职教育。但是, 现在却没有适合于四年制高职教育的学位制度。如果说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不授予学位是约定俗成的话, 那么四年制本科应该授予学位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如果仅以其为职业教育而不授予学位显然有失公平;而以现有的学术学位适用于四年制高职教育则不能显现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因此, 从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角度考虑, 有必要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的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位制度。
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的暗合
(一) 专业学位教育概况
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 在国外被称为职业学位, 是以某种特定职业为背景的学位,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学位制度并不是我国原生的, 而是舶来品, 而专业学位更是直接借鉴于英美等西方国家, 专业学位教育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比学术学位教育更普及。如美国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为6791个, 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 占36%, 专业性学位4353个, 占64%。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到2009年我国的专业学位种类已发展到19种, 己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 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去年3月, 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放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限制, 允许应届毕业生报考除工商管理硕士等少数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的专业学位教育集中于硕士层次, 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存在许多问题, 亟待解决。
(二) 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的暗合
首先, 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的暗合体现在两者性质上的互应性。专业学位的“专业 (profession) ”既不是学校里设置的“专业” (英文译作“specialty”或“specialization”) , 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职业” (trades或occupations) , 而是一种“专门职业”, 是一种“有学问的职业”, 它更多的是基于职业标准来设定的, 这种职业有其独特的知识领域, 有严格的入门标准和鲜明的实践性。也就是说, 专业学位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 其本质是职业性学位。职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 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1996年7月22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也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 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这说明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已经开始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如前所述,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就是其鲜明的职业性, 如果说两者的职业性有什么区别的话, 那就是现在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层次主要集中于硕士研究生层次, 但这显然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本质上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在职业性上是存在暗合的。
其次, 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存在暗合交点。2002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 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2005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 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那么, 这种立交桥应当如何建立?其切入点在那里?笔者认为, 专业学位教育正是这一立交桥的互通口。通过设立高职教育学位, 使一批优秀的高职学生能有一张进入高层次职业教育阶段的通行证, 进而逐渐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 为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另一方面, 如前所述, 现有的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最为人诟病的则是在职研究生数量过多, 培养质量堪忧的问题。其实, 在职人员也有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需求, 读研究生并没有错, 而且在职人员就读的主要是专业学位教育, 专业学位教育本来就是建立在一定的职业共同性基础上的职业学位教育。因此, 不准许在职人员就读肯定是不符合设立这一教育制度初衷的。那么, 问题在哪里呢?笔者认为, 问题恰恰就在于现在的专业学位教育集中于研究生层次, 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位体系, 因此, 人们当然会将同为研究生的专业学位习得者和学术学位习得者进行对比。平心而论, 由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的不同, 专业学位习得者和学术学位习得者在学术水平上本就存在一定差异 (1) 。如果能设立高职教育学位并将其与专业学位对接, 进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职业学位体系, 那么专业学位研究生下面就会有相应的专业学位本科和专业学位专科。这样, 一则有了纵向的对比, 就能体现上位阶专业学位习得者较之于下位阶专业学位习得者有更高的学术和实践能力水平;二则能相对减少专业学位习得者和学术学位习得者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助于共谋发展。
综上所述, 将高职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两个具有共同职业性特点的教育制度相结合, 建立有特色的高职教育学位制度, 当是两者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高职教育学位的名称及设置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高职教育学位的名称
对于高职教育学位的名称, 众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综合起来看有副学士学位说、技术专业学位说以及专业学位说。副学士学位说站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这一特点上, 力图说明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也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位制度, 其论者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也是把论据放在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上;而技术专业学位说和专业学位说实际区别并不大, 都是站在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上建议设立适应于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学位制度。鉴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 其实将上述观点折中起来也许更为合理, 即将副学士学位区别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在现有高职教育的专科层次设立专业副学士学位, 以区别于普通教育专科层次的副学士学位。而在以后的高职教育本科、研究生层次则参考现有专业学位制度, 建立相应的专业学士、专业硕士以及专业博士学位。
(二) 设置高职教育学位应当注意的问题
要做好法律准备近年来, 尽管《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实施〈职业教育法〉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相继出台, 但还没有一部法律提到如何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问题, 甚至于连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定位都不甚了了。在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中,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复合体。《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职业教育法》并未从宪法文本出发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地位加以阐释说明, 反而出现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如根据《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同法第十九条又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教育法》将高等教育归入学校教育制度中, 而职业教育则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复合体, 其地位处于相对尴尬的状态。因此, 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从立法环节入手, 尽快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制定符合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目标的新的《学位法》, 以取代现有的《学位条例》和《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 并在《学位法》中确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体系。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逐步推行逐步推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 对整个高职教育专业学位体系的建立需要首先在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设立专业副学士学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个高职教育的学位体系;另一方面, 对个体的高职院校应集中力量先在部分办学情况较好的高职院校设置和开展副学士学位试点, 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也可以选择部分经济与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先行试点。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 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的类型, 它具有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特性。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却没有相应的学位制度, 不能授予毕业生相应的学位。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特性以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借鉴专业学位发展的经验,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设置专业副学士学位, 进而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自己的专业学位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副学士学位
参考文献
[1]李进, 樊军.对我国学位体系中增设副学士学位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7) .
[2]毕家驹.外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2) :77.
[3]黄蕾, 黄焕山.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二重性”[J].北京劳动职业保障学院学报, 2009, (3) :2.
[4]苏杨, 李建德, 王立东.高等职业教育应回归职教体系发展——基于江西调研的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 2008, (1) :31.
[5]王超, 李均.在四年制高职专业设置“技术专业学位”的初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4) :99.
[6]邹碧金, 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 1999, (2) :49-52.
[7]吴镇柔,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高等教育学专业科目】推荐阅读:
高等护理专业10-16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0-1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工作报告07-23
播音主持专业科目练习11-08
关于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09-23
2024年度继续教育专业课科目作业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