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优秀观后感700字

2024-09-04

南京大屠杀优秀观后感700字(精选4篇)

1.南京大屠杀优秀观后感700字 篇一

12月15日下午班会时间,我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家公祭活动。这也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它在中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也对引导人们认识那段历史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场参加的有青少年学生、武警官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等,我虽然没在现场,但我感同身受。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有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我的脑海里跳跃着奔腾的浪花:恐惧、仇恨、屈辱、愤怒,有多少血和泪,有多少恨与痛。处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战争的伤痛正在慢慢的平复,但时间的流逝并不意味着遗忘战争。对于那30万手无寸铁的冤魂,我们实在不应该指责什么,也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他们的不反抗。我们应该感谢无数先烈抗击了侵略者,争取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正意气风发的走在复兴中华民族的道路上。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有地位”。我们不应延续仇恨,却必须要坚守和平,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的捍卫者。

作为职校生的我们同样如此,职专的学生不是差生,不是二等人,我们一样有美好的人生、前途。但是这些是建立在我们能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好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2.南京大屠杀优秀观后感700字 篇二

一走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附近,一种悲愤的情绪便会涌上心头,这时,你会发现,在通往纪念馆的路上会有许多雕塑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幅,那位母亲已经被日本侵略者杀害,而她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婴儿还趴在她的胸口上睡的正香,本该幸福的母亲就这样死在鬼子的屠刀下,她的孩子失去了她的照料,命一定不久矣了吧!

走进纪念馆内,我的眼前是一个幽暗的世界,只有各个展柜内有小灯照着,我如饥似渴地仔细看每一件展览的东西,大都是军用品?报纸?照片?罐头瓶?勺子之类的东西。而在一个展览柜里的东西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那些是田螺的壳,我看了看下面的一行小字:日本侵略者屠杀了大量中国人之后,死体遍地,因不愿用泥土掩埋,就把许多尸体扔在河流中,这些田螺壳就在在尸体上发现的。

继续向纪念馆里面走,我看见了一个大坑,里面是很多人的尸骨,显得那么恐怖,这些就是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中国人,我对他们的被害充满了同情,猛的一转身,发现旁边有一幅巨大的油画,画的是几个日本人站在尸体成堆的地方狞笑,其中一个日本人的刺刀上还挂着一个小孩的尸体,那个日本人的脸上洋溢着邪恶的笑容,把挑着尸体的屠刀高高举起,血流成河,当我看后真恨不得一拳打死那些日本侵略者。

走过一个曲折的小路,七拐八拐之后,我们来到一个较小的展馆,其中路的两旁都是厚厚的玻璃,在玻璃的后面是一堆堆的白骨,可我并不觉得阴深?害怕,因为这是我们的同胞,我们都来自中国!我们都是一家人!

3.南京大屠杀优秀观后感700字 篇三

让我们回忆历史,将这些屈辱永记于心。我们要给那些瞧不起中国的侵虐者一个华丽丽的蜕变。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们无恶不作,奸淫烧杀,犹如发狂的野兽。两眼发红,杀气逼人,他们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把南京人民当作实验的小白鼠,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把妇女抓起来当作安慰妇。他们乘虚而入,丧失人性,他们把杀人当作乐趣,他们迷上了来杀人的快感。他们的爱好是用机枪扫射进行集体屠杀,他们会觉得不杀人是一种无能,他们认为抓起中国青年的头颅拍照是一种留念。他们打心里觉得杀人,杀中国人是家常便饭。而手无缚鸡之力的中国青年只能含着泪顶着屈辱倒在洒满中国人鲜血的血泊,最让人感到愤恨的就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杀人比赛!这屈辱让人都感到愤愤不平。日军并没有把中国人当作生命,当作一个人。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就是他们手中任意玩弄的玩物。日本的报纸上称这两位杀人狂魔为勇士?一次就已经是滔天大罪了!说什么不知道是谁先杀完一百名中国人,再次约定谁先杀完一百五十名?这是让中国人多么的愤恨啊!

4.亮剑观后感优秀心得700字 篇四

《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1955年被授予将军为止。可以说,在时下观众批评军事题材创作缺失英雄的背景下,主人公李云龙身上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观众。

李云龙的性格非常鲜明,他身经百战,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计生死、要压倒一切的霸气;在“__”中面对“造反派”的挑衅,亦表现出一位将军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对“专政”铁拳的淫威,为捍卫军人的尊严,铮铮铁骨宁折不弯。但李云龙又绝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时而还流露出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例如大闹“聚仙楼”、腰缠炸药赴“鸿门”以及“__”中吃忆苦饭。

近些年来,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其成就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表现在军事题材影视剧的播出大多在央视的黄金时间,也表现在诸如石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姜必达(《历史的天空》)等一批典型形象的推出。但这样的作品,毕竟还是太少,荧屏上出现的更多的军事人物,是俊男靓女,是奶油小生;更多的场所,是别墅小楼,是奢华宾馆;更多的故事,是像“样板戏”里的正面人物一样,时时都英明神武,处处都占上风,由他们演绎的战争故事又多是程式化的表演。观众批评说,看今天的影视作品,总觉得我们的军人缺少那么一股劲,一种军人应有的阳刚之气。其实,说穿了,缺少的恰恰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生活真实。所以,与以往一脸正气的正面人物不同,当挂着一脸硝烟,穿着破旧军装,作战勇武,不拘一格,且具有逆向思维,缺少正规的文化教育,对战争却有自己的独特理解,甚或有时会耍点赖皮的李云龙向我们走来时,我们突然觉得,这个人物是那样陌生又那样熟悉,是那样触手可及,他仿佛就是我们队伍中的“这一个”,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一个指挥员形象。我们不能不说,这才是中国军人真正的英雄形象。有人说,作为军事题材的《亮剑》夸张了战争,编造了细节,甚至虚构了人物。也有人说,李云龙身上“匪气”多了些,不像我们共产党军队的指挥员。对李云龙的性格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无论怎样,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那就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只有一种姿态:明知冲上去就是血溅七步,却依旧宝剑出鞘,气势如虹,这就是所谓的“亮剑”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共鸣,那就是《亮剑》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当今社会常被一些人所遗忘的道理: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英雄气概乃中华男儿立身之本。

上一篇: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下一篇:幼儿园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