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

2024-09-19

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精选9篇)

1.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 篇一

中考思品分析探究实践题的答题方法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体现开放性和人性化的分析探究与实践题,成了思想品德试卷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主观性试题中独树一帜。分析探究与实践题的出现是为了适应中考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适应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已的见解”而产生的。

题型设计的特点是根据活动、应用文体等设计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回答。此类试题一般通过一个或几个反映实际问题的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自主探究,根据要求进行活动、写作,学以致用。它的命题宗旨主要是:能力立意,开发潜能,鼓励创新,德育功能。

不少学生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往往“跟着感觉走’,从而导致得分不高。这类试题是一种典型的开放性试题,该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联系实际、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设问灵活,解答不唯

一、强调创新。

分析探究与实践题通过对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命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命题者提供可供分析的材料或情景,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进行要求,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探究及参与社会活动与决策的能力。

答题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准设问。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明确设问的指向,并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

第二、阅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离题,并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或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第三、寻找依据。在审题的过程中,要从材材料中找出现课文的结合点,即回归教材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制和政策。

第四、组织答案。首先,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入手,揭示出题眼来回答;其次,做到开门见山、言简意骇,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详细阐述;再次,要点齐全,层次分明,围绕中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解答;最后,按层次标上序号,答案要点数最好与分值成正比。答案表述一定要用政治术语,避免口语化。

叙永县教研室吴红卫

2014年5月26日

2.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 篇二

这些都要求教师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努力创设能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地、积极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因此, 政治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科学的育人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去发现, 使教学真正起到传知、育智、育德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走出空口说教的困境, 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思考、辨析和探究,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创新设计现场教学, 特别是活动教学, 如举办周末晚会、社会问题研讨、演讲会或组织智力竞赛、观光旅游等, 利用富于教育价值的现场活动, 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人之心。这样的教学远远比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不厌其烦的讲效果要好的多。所以,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 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 可以大大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讲述“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时, 我播放了两段影视剪辑:一段是孔繁森在大雪天, 把自己的棉衣脱下给90岁的老奶奶穿上, 他又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的感人事迹, 同时还插入了歌曲《爱的奉献》, 在优美的旋律中, 同学们心潮澎湃, 对孔繁森同志肃然起敬。之后, 我提出问题:你为什么敬重他?为什么被他的行为所感动?然后, 带着这个问题观看了另一段影视剪辑:徐洪刚为保护受辱妇女, 赤手空拳同四个歹徒搏斗, 身中14刀, 用背心托住流出的肠子追赶歹徒五十多米, 最后倒在血泊中。同学们观看后, 个个义愤填膺, 深受感染, 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习热情。我又及时加以引导, 学生就自然的总结出了: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树立了要自觉维护正义, 坚持正义、并积极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的决心。整个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

三、引入“讨论型”课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说明了人多智慧广的道理。所以, 教师应努力倡导“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 使“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渠道。而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教师独霸课堂, 造成学生“课上听得头头是道, 课外表现又是另一套”的知、行脱节现象。所以, 只有注重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 注重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感悟, 我们的品德教育才不会成为空谈。“讨论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 升华道德情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 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难易要适度, 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如:在讲授《隐私和隐私权》时, 我让学生表演了情景剧《我可以不把QQ号告诉妈妈吗?》。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 容易激发同感, 引起讨论。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父母把我们养大, 应该知道我们的所有事情”;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 父母不应该问”, 有的说“觉得告诉, 有道理;不告诉, 也行”, 同学们兴趣盎然。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 表达不够准确, 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 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 拓宽了思路, 深化了认识, 这要比老师笼统地讲, 学生机械地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四、组织多形式社会实践活动, 调动学习积极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 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 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使学生通过探索社会现实、社会热点及自我成长中的问题, 不断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 并使学生形成持久提升自己道德品质的愿望, 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调查、访谈、参观、宣传、生产劳动、听报告、听法律讲座等各种形式。可以以班为单位,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具体操作应视情况而定。如调查、访谈、宣传就适合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我在分组时一般是五人一小组, 在学生自愿组合的情况下, 适当加以调整, 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需要, 又考虑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同时又不偏离教学任务。如开展节能减排的社会调查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 应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养成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习惯, 并敢于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积极性极大提高, 道德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巧借作业批语,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听了周弘老师谈到的:一个校长仅用了四块糖就轻松地教育了打人学生的事件后, 我领悟到教师以赏识的眼光、鼓励性的语言也可以催学生奋发。作为政治教师, 毕竟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少, 再加上上课时间也非常宝贵。因此, 除了课上激励学生外, 恰当的利用作业批语, 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一天, 一位同学因打篮球迟到了, 我当时没有当面批评他, 而是在作业批语中这样写到:“我深知你对篮球的钟爱胜过一切, 篮球场上, 总能见到你矫健的身影, 试想一下, 如果你对篮球的喜爱, 也分给学习上一点儿, 加上你做事的刻苦精神, 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像你打篮球一样令人佩服。”还有一次, 我布置了一篇小论文, 有位学生不动脑筋抄袭了另一个同学的作业, 我于是在作业批语中写到:“你的论文, 字迹端正, 赏心悦目, 给人以美的感受, 如果你不挪用别人的观点, 敢于发表你的独到见解, 会给老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激励而又具有鞭策性的批语, 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及时改正。

六、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班集体中, 都会存在这样一群孩子———学困生, 他们由于在学习或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产生自卑心理, 形成孤僻、冷漠等畸形性格。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认为这些学生是“差生”或是“问题学生”, 对他们总是嗤之以鼻, 不予理睬, 那么, 就会被学生永远拒之于心门之外。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泛爱”的教育理论———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 而应该“爱满天下”。教师爱学生, 就要用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不能把成绩和其他一切外在条件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爱学生, 就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 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励和期望, 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获取向上的动力。比如, 课堂请学生回答问题, 要做到经常轮换提问对象, 尽量让人人参与;不能只表扬成绩好的学生, 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肯定与表扬。教师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摘要: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社会实践、作业批语以及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改革等,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过程, 才能实现思品课做负责任的公民、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的教学目标。

3.思品课堂小组讨论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 思品课堂 小组讨论 教学策略

小组讨论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能力等,但对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学,如何让小组讨论教学发挥更好的效果,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讨论题目的设置,提高质量

讨论必须围绕题目展开。想使讨论富有成效,教者所提出的“论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另外必须引起学生:如果问题含量过小,一个人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就没有让大家共同讨论的必要;如果总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则讨论中学生热情不高,气氛很冷清,势必影响讨论效果。这就要求教者在问题设计的“质”上下工夫,最好提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真正起到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讨论题目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有两类题目选择:一是知识障碍点,包括每课的重点、难点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涵的主要障碍;二是思维的障碍点,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一般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难度的不适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因思维定势受某种旧知识或某些传统影响所致。这两个障碍点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及效率,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讨论小组的模式,提高效率

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如下现象:小组讨论开始,组里几名同学却一言不发,不知由谁先说、从何说起,于是你推我让,不肯发言,或是心不在焉,乱说一气,或是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有的甚至一直缄默,结果白白浪费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是讨论一开始,便各自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或者两个人一起随便谈谈,说的内容与讨论问题并无关联,这完全是无效讨论;其三是每次讨论总是组里优等生先说,其他同学渐渐养成依赖的习惯,而且优等生的想法绝对权威,即使其他人有想法,也不敢轻易说出,只是一味地跟在后面应和:“我同意”、“我也是这样想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所谓的优等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其他同学慢慢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失去自信。这三种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质已完全变味,课堂讨论已蜕变成了学生放松精神和拉近友谊的大好时机。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建议教师在小组讨论模式的操作上作如下调整。

1.小组成员的“异质”要求:是指小组成员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家庭状况、思想道德、纪律观念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在小组讨论中,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担任小组长;成绩好的同学担任记录员;思维活跃的同学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异质”的成员组成符合新课标“全人”发展的要求。

2.小组规模适度:即小组成员的多少要恰当。成员的多少要根据论题的难易、学生组织能力而定。成员过多,则会因受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制约而难以控制讨论的秩序,也会因时间的局限而使一部分同学不能或不能充分参与讨论,而且会使成员的召集过程浪费过多时间;成员过少,比如同桌两人一组,其优点是座位不需调换,组织时间减少,但缺陷也极明显。首先,不能体现成员的差异性;其次,不能体现集思广益的集体优势,无异于独立思考,最终使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补充成为空话。我认为小组成员以4-8人为宜。

3.小组的相对稳定性:即班级小组一旦建成,就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后每次讨论就可以迅捷展开,省却临时组建的时间,也便于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但稳定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融于某一小组,或学生已提出调换小组的请求,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

三、对学生的要求,学会交流技能

教师应专门组织学生学习一些交流的技能,明确提出一些要求,以免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七嘴八舌地随便说,影响课堂纪律,也影响讨论效率。我认为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每一位小组成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本论题无关的话。

2.控制发言的音量,保证组内成员能听清,不影响其他组学习。

3.先想好后表达,作有准备的发言,简明扼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作无效发言。

4.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倾听,努力记住别人的发言(多从汲取的角度,从积极意义上作评价),可适当做笔记。

5.听不懂别人发言时,要学会质疑,可请求对方做进一步说明、释疑,不要不懂装懂。

6.反思自己原有的思考与观点,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最终能明确并坚持正确的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交流技能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学习、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每一个学生都能长期坚持下去,对小组讨论效率的提高会大有裨益。

4.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四

贵州省独山县望城中学唐应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尺度,应当十分重视。”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忽略了作文教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远远提不高,什么时候重视了作文教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会有显著的提高,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深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是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的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是讲究科学,有目的,有计划,因人施教,方法得当,作文教学是有序可循的。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会逐渐提高上来的。

一、初中学生作文的训练,多是命题和半命题进行,以单项练习,仿写为主,以创造性综合练习为辅。具体地说,就是以课本中的单元为一小阶断,每一阶段中的练习,包括题型仿写,材料仿写,片段练习,然后有一次创造性的综合练习。如表现初中集体生活的作文训练,可以这样进行:片段如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场面描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活动-------全校活动-------“惜别”,等等,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递进式地进行。通过这样的设计来练习,学生避免了“不会写”的苦叫,即使是较差的同学,也能沿着课文的架式写成一篇有所内容的文章。这样进行训练,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注意下笔前的指导。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教育学生认识“为什么写”,启发学生明确“写什么”,指导学生懂得“怎么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鉴于以前忽视作文前的指导,只是简单地提出几点要求给学生,结果学生冥思苦想无法下笔,茫茫然不知所写,咬咬笔头一筹莫展的情况,而今注意了下笔前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如前面提到的《惜别》一文的写作,下笔前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此文,主要是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身边发生的,舍不得分别的事件(或是一个场面)进行条理以后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场面描写表达出双方依恋之情,充分调动心理、动作、场面等描写手法,表达得生动感人。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启发学生明确“写什么”--------我们生活中,难免有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的“舍不得分别”的场面,而分别时往往都会产生出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只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然后再指导学生懂得该“怎么写”-------这就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框架,注意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交待好记叙的要素,以夹叙夹议的形式来表情达意。通过这样认真的指导,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勃发了写作此文的兴趣,把内容迅速地组织起来,不用很多时间就能把文章写出来了。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批改。平常评改作文,除了用到的详细改、重点改、当面改、书面改等方式外,主要地的还是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的习惯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据此,批改的形式有老师提示后学生自改、同座位交换改、小组讨论改等;评改的内容有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指出文章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找出自己认为文理不通的句子,当然能够改正更好;就作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出看法,写眉批和总批等等,都是渐次进行,逐步提高的。一般是,改前教师根据情况,从学生中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边范读边评点,然后再选一篇文章让学生读,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进行全班性的议论评改。这样提供给学生(或小组)评改的范例,就可放手给学生去进行。例如教到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有关知识时,先让学生写完议论文习作后再自己找出哪是中心论点、论据,怎样进行论证并兼顾到其结构------引论是如何提出问题,本论如何分析问题,结论是怎样解决问题等。第二次又由小组评改;先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去眉批,总批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写作题材和生活积累,开阔了眼界,又能从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启发,学生仔细批改文章的过程,也是辨析词语、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的综合练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的过程,一方面老师也能从改作文的“苦海”中挣脱出来,减轻了负担,腾出了很多时间精心教改的问题,师生各得其所。

四、注意讲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与命题、指导、批改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必须全面考虑,统一安排,是不能把作文讲评置于无关紧要的位置的。学生批改完后,老师还要检查核分,作些必要的记录。凡习作中的通病,作些简要的记录,在讲评中提出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即可。一次讲评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集中在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我在讲评中一般都有计划做好的,讲评时按步骤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被动的听众。有时让学生进行评议;有时先让习作者介绍写作简况(包括写作目的、构思、立意、选材等),然后在进行议论;有时刻一篇优秀习作以便让学生借鉴;有时结合有关的写作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理论知识,等等。总之,讲评也要求多样化,不搞呆板形式,搞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不但懂得了为什么要那样写,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改,从而提高写作知识。

经过了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后,学生们提高了写作能力,语文水平就有了显著的提高。

5.初中英语情景教学之我见 篇五

摘要:情景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创设情景;新标准

西方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情景创设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一、Warming-up阶段:灵活激趣,培养兴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ess.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也认为,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而一堂使人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课,往往是从每节课的Warming-up环节入手。几分钟的Warming-up,运用得好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会在每节上课之前叫学生大声对自己说: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Never,Never,Never,Never give up.进行热身训练。在这环节也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进行Short play、Daily talk、Making a guess、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A chain word puzzle 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内快速集中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并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re-task阶段: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一)还原生活,创设情景。生活是语言的唯一源泉,一切语言都是彼时彼地对生活反映的产物。情景教学中往往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如教室、操场、邮局、商店、电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模拟现场”、等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如教《新目标》七年级下M8 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这一课时,模拟见面情景,用英语问答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出生日期,地点等进行情景会话练习。教《新目标》七年级下M 2 Unit 1 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时,课前准备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这个话题的内容,在课上用英语向学生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开展 “work in pair”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去。

(二)利用图画,创设情景。如教《新目标》八年级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时,挂上这一课的挂图,指导学生对这一挂图的人物进行描述,进而对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样认识,怎样建立友谊,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发挥想象,创设情景。在学习教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二十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情景给出后,兴奋的学生积极畅想着自己未来的生活,枯燥的机械认读,换成学生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想象。上台表演的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已学的句型If...It will be...介绍未来的生活,并加上已学过的一些寒暄、问候的话语,如Hello,Hi,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自主地完成了比较精彩的小对话。

(四)音乐渲染,创设情境。《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这时学生被轻松优雅的乐曲所吸引,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的哼了起来,之后我说: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有些知道的学生就说Strauss.接着教师问: Where did he come from? 知道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几首曲子,问他们是属于那种类型的音乐,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进入了新的课程的学习。

三、While-task 阶段:融入情景,交际操练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M5 Problems中的教学内容,Do you have a problem? Write to Diana at New Magazine,and ask for her advice.一些学生写下他们现在面对的烦恼和问题,一些学生或是教师自己充当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们排难解优。让他们真正融入情景中,真正的为他们面临的困惑提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感到英语的实用之处。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Post-task阶段:扩展情景,演绎对话

该环节中老师扩展交际对话情景,努力创造接近生活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演绎得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比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M6 A famous story 我们学习完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故事描述了爱丽丝在一个夏日里做的梦,在这梦的奇境里,白兔戴着白手套,毛虫吸着烟斗,疯了的冒匠和三月兔总是在喝茶,而红桃王后要砍掉每个人的头……这个故事很奇怪,可是在梦境里什么都会发生。布置学生增加一个结尾内容,还有什么离奇的事情发生?让学生按自由结合组成三小组,从网上、报纸、书籍等搜集资料。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热烈讨论,确定故事叙述的形式,表演时三组学生进行了形式不同的展示。A组是口述,B组以short play形式,C组是故事接龙形式,故事很精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相当浓厚。教师在创设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融入课外知识,自导自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教师还应运用情景,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英语要在情境中教,在情景中学。没有情景的英语教学,既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能创造的情景。而情感教学已成为人本教育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作者单位:黔西县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选编[M].新世纪出版社,2010(9)。

[2]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6.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六

蒋忠平

2014-1-8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作文快乐兴趣生活素材

【正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可能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的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我上初中的时候,刘佳佳老师教我们语文,经常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给我们念,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刘老师念的神采飞扬,陶醉其中,乐在其中,我对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我喜欢上了写作,和刘老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在棠福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棋盘山”文学社,在管道峪中学的时候,曾经和某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在某中学的时候曾经办过“关山情”文学社,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

二、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

7.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七

一、构建初中作文教学目标系列

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构建初中作文教学目标系列。

1、初中作文训练的大目标

七年级:训练记叙文的一般写作能力。

训练写作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做到中心明确、感情真挚、选材具体、细致刻画、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详略结合以及话题作文的审题、拟题等;初步训练话题作文的审题、命题等;训练学生作文形式的创新,包括:如何借用日记体写作、如何利用书信体写作,如何运用小标题式写作、如何以童话形式构思作文、如何为作文写题记等,深入训练话题作文。

八年级:深化记叙文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在语言上创新,提高表达技巧,提高文采;引导学生巧妙开头、结尾,巧妙过渡,在布局谋篇上创新。

九年级:继续深化记叙文写作的指导,培养议论文的基础写作。

训练学生在立意、选材等方面创新,力求写出超凡脱俗的记叙文;指导写作议论文。

2、具体指导学生习作,实现作文升格

(1) 诊:立意与选材 (新)、结构 (详略 )、细节、语 言 (开头、结尾)

在选材上 ,关注生活,小处着笔。

在语言上 ,修辞描写,出神入“画”。

在细节上 ,分解动作,延长过程。

在结尾上 ,曲径通幽,含蓄隽永。

(2) 改:增、删、换

(3) 新稿写作步骤

第一、审题之后,写提纲,明确每段写作内容。

第二、明确文章主次,注重几处细节。

第三、积累语言,开篇怎么优美,怎么新颖;篇末怎么扣题,怎么富有哲理和情感。

二、博采“众花”,注重语言积累

1、课前五分钟的“诗海拾贝”

学习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那“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豪迈与大气;领悟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体味辛弃疾《丑奴儿》中“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解愁。吟咏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还有张先的“云破月来花 弄影”、“ 明日落红 应满径”;更有林徽因的“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 向文本索取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的《荷花母亲》“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的《我的母亲》

(2)书海拾贝

名言、诗词、歌词、好句。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3 谁 言 寸 草 心 , 报 得 三 春 晖 ?———孟郊

4上帝不能无处不在,因此他创造了母亲。

5如果母亲是鱼,会剥下全身的鳞片,为儿女做衣裳。

三、注重作文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往今来,一蹴而就的好文章虽也不少,但大多名家仍留下了精心修改作文的佳话:欧阳修作文“挂之坐卧观”,修改到“尽善为此”;鲁迅病危仍精心修改《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达十三 次之多 ; 列夫·托尔斯 泰写《战争与和平》七易其稿……名家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在修改的环节中,重点设计了这么几个环节:

1、删———给作文瘦身

(1) 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

2、增———给作文增肥

(1) 一是让作文更有内容,更有深度;二是“言不出采不入文”,要像吹气球一样将空洞的、干瘪、缺少表现力的语言充实起来、饱满起来,使文章更有美感。 (2) 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语句和材料要增。作文行文中要有点题之语;文章的“关键句”应清晰可见;贯穿全文的画龙点睛的语句要突出;突出主题的材料不仅要有典型材料的详写,而且要有丰富人物形象的略写,使材料详略得当,多个层面地为中心服务。

3、改———给作文换器官

坚决换掉作文中那些陈旧、老掉牙的、没有新意的旧素材,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材料雷同,步人后尘的文章必须改。比如同学们笔下的爸爸妈妈太雷同:生病时的爸爸妈妈,下雨送雨伞的爸爸妈妈,半夜起来为自己盖被子的爸爸妈妈。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8.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创设;思品课;快乐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品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思品课教学,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從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因此,可借信息技术之东风,在思品课教学环节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思品课教学机制,优化思品课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灵活运用手机,搜集快乐素材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在实践中大家普遍感觉,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缺少与教材配套的视频录像和实物图片,这些素材的搜集需要教师拍摄、整理、上传。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带着摄像机、照相机,无意间遇到非常好的教学素材,白白错过机会感觉很可惜,这时手机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利用它可以拍摄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要的影像素材。如在教学“新学校,新同学”一课前,我用手机拍摄了许多班上师生在一起快乐的照片,并制作成课件,在进入“校园新鲜事”这个环节后,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自己进入新校园第一次与新同学、新老师一起游戏、打篮球、羽毛球、就餐等场景时,情绪激动,愉快之情油然而生,接着让参与学生自我介绍并谈感受。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更多新同学,并一起在学习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采集学生身边趣事,导入新课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如在“自立人生少年始”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部分学生家庭,告知家长把孩子自立的生活表现摄一段视频传给我作课件素材。课堂上当学生看见自己做饭、洗碗,洗衣拖地等熟悉画面时,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激发出浓厚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深入理解文中自立的相关内容作好了铺垫,从而高效地导入了新课。

三、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思品课的前提。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设计《我能行》一课时,我出示一组在艺术节上该班学生绘画作品的图片和学生表演文艺节目、参加运动会的视频,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熟悉图片中的美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学生我也能行的欲望,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跃跃欲试,迫不及待。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你一定说过无数次“我能行”。这样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

2.灵活运用,让突发事件成为闪光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新课程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不再被教材、教案死死地牵着鼻子走,而是注重开发教材、环境、学生等各方面的学习资源,注重生成性的资源。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突发事件,我们不仅要沉着应对,还要积极捕捉教学契机,抓住学生的热点、亮点,从心理上唤起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幽默艺术,实现思品课堂快乐教学

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漫画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

漫画欣赏法就是通过欣赏漫画来领会个中奥妙和道理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漫画直观、生动,富有幽默感,而思想政治课抽象、单调,具有平淡性。运用漫画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如“坚强的意志”教学,在理解“坚韧性”时我出示“挖水”的漫画,一个人在沙地挖水,连挖三口井都没有挖出水,最后失望而归的画面时,学生发出再挖一锄就见水了的感叹,为挖水人不能坚持而惋惜。这幅漫画说明做事情要有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否则会前功尽弃。利用这幅漫画引申讲解,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坚韧性的含义。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我们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在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思品课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雅.信息技术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7期

9.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九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体现;反过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要借助具体形象、生活经历阅历不丰富,所以对文体解读起来,飞、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采用多读的方法。

一、多读。要想把握好文本,最基础的就是多读。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读的时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诵读;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轮流读。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一拿到文章,老师便讲,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对文章也知之甚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会太高,收获也不会太大。相反,学生多读,能将所读部分的字词句保留在大脑中,达到词汇、语言的积累。以后再遇到,无形中便有迁移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抓住关键字词句。关键的字词句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阿累的《一面》中‚看一下那书背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是指很明显、醒目,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之情。‚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可以体会到我对鲁迅的无比信赖。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的认识便更加深刻。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第一段便写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因为它‚不平凡‛,抓住了这个‚不平凡‛,便抓住了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抓住‚赞美‛,又是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线索。这样借助关键字词句,便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讲求感悟。这一环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片文章,不同的学生阅读之后,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在教学时应问问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如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大多数同学都会赞成文中这对父母的做法,认为一家六口宁愿饿死也要在一起;但我们不免为这一家人今后的生活担心,所以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这对父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一个。无论哪一种看法,我们都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

四、了解时代背景。学生的感悟很重要,但是文本的时代背景和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由于学生无法设身处地,所以理解起来很难或不深。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形象,帮助学生感悟。学生通过感悟活跃了思维,拓宽了思想境界,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作品赏析专题复习教案下一篇:写字楼租赁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