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和考察学习工作报告(共7篇)
1.挂职和考察学习工作报告 篇一
赴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挂职学习考察报告
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 吴清金
为了广泛开展省际间的经验交流,切实加强林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国林场协会沈会长的提议,从2007年起,正式启动全国国有林场场长挂职考察学习活动。本人有幸作为首批挂职考察人员于2007年7月15日至2007年10月15日,挂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林朵林场副场长。挂职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场规场纪,积极参加林场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学习该场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超前的发展举措、合理的产业布局,真实感受林朵林场改革发展稳定的丰硕成果。通过挂职学习,自己收获很人,下面我就挂职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概况
林朵林场位于桂西北天峨县东部,场部距县城2公里,距龙滩水电站12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充足的光照,丰富的雨水,加上肥沃的土壤,具备了发展林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该场始建于1955年2月,全场现有职工720人,其中在职职工559人,离退休职工161人。经过50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目前全场总面积已发展到14.5万亩,有林地面积达13.7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10.9万亩,生态林面积2.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已达127.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连年增长量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林木绿化率为90.1%。在林朵林场发展过程中,尤以1995年至今的发展最为迅猛,期间森林总蓄积量增长38%;固定资产增长近5倍;林木资产增长36%。2006年实现全场经济总收入3222.5万元,与1995年同比增长了679.6万元,其中二、三产业实现经济总收入1359.3万元,同比增长53.5%,占全场经济总收入的42%,职工年人均经济收入1.4万元,与1995年同比翻了一番,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小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国有林场管理奖”等称号,被誉为广西153个国有林场中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全国地方国有林场的典范。
二、基本做法
(一)重视后备资源培育,打牢林场发展基础
林业是林场的主业。林朵林场始终把培育森林资源当作林场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实施“林业稳场”战略,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工种价格、按类划分质量标准,采取两级管理(总场、分场)、一级核算的管理模式,对营林生产项目全部实行招标承包管理,推行造、抚、管一体化,分别不同树种采取定期承包、借支投入、承包期满按合同规定及技术要求验收计酬的办法,使营林生产出现了造林成活率高、林木保存率高、林分质量高的崭新局面。同时认真实施科 1 技兴场战略,在生产、工作实践中重视科学研究,先后有“大面积杉木一、二代连栽速生丰产林技术研究”、“杉木优良种源种子园高产稳产技术研究”、“大面积杉木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研究”等3项研究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适宜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培育,使林朵林场的成熟林中大、中径材占94.4%,材质优良,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杉木用材林基地。在林种结构调整中,除稳住本土当家树种杉木、马尾松合理比例外,按适地适树适竹原则,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至今已人工种植西南桦面积7280亩,毛竹面积7800多亩,八角面积1.83万亩,水果生产基地面积达2600多亩,林场的六百水果场已经成为天峨县月月有鲜果上市的典型的绿色天然果品基地,生产的沙甜柚、金桔、橺柑等16个品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林种的布局经历了由单一商品林向商品林、经济林、生态林等多林种合理配置转变。经济收入实现了由单一木头收入向木、果、竹等多元收入的目标迈进,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如今,经过三代林朵人的艰苦奋斗,场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部实现绿化,到处是茫茫林海,一望无际,蕴藏着充足的资源储备。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林场稳定发展
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上,林朵林场坚持以“依法治林”为核心,强化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保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一是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林地林权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有效遏制了非法侵占林地现象,严格控制了非常规的资源消耗。二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推行联防群治和责任人追究制度,并实行责任连带追究制度,严格按照林场有关办法规定,采取总场分管领导、派出所干警、林政资源办工作人员分别与各分场领导、治安防火员挂钩,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以此增强责任感,切实做到一层抓一层,使林场已取得了连续27年无火灾事故发生的骄人成绩。案件查处率达100%,林区治安状况良好。三是坚持按照森林采伐限额政策的规定,认真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源头管理,全面实行伐中监督和伐后验收制度,确保了森林采伐限额的严格执行,较好地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创新木材产销模式,挖掘主业收入潜力
木材销售收入是林场重要的财政支柱。长期以来,林朵林场严格执行采伐限额政策,坚持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产品质量要效益”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木材生产及销售的管理制度。一是在木材生产中全面采取招投标办法来确定承包者,明确规定木材生产管理以分场为主,总场有关科室组成质量检查评定小组,依据木材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相应作出质量等级评定、提出整改或处罚意见,确保木材生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二是在木材销售中供销科根据合同要求,坚持执行先款先货、款到发货的原则,避免了木材赊销现象的出现,确保了木材销售收入及时归库。三是经常开展廉政教育,提高供销人员拒腐防 2 变能力。四是经常性组织人员研究木材市场发展动态,精心策划木材生产销售新举措,力求木材销售价格取得新突破。
(四)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助推林场跨越发展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12年来,该场成功地进行了四次重大的改革,先后制订、出台了“林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林朵林场生产项目管理方案”、“财务管理内部分配及保障制度方案”、“林场职工自营经济经营管理办法”、“林场二、三产业经营管理方案”、“林场治安防火员及挂钩责任人岗位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应配套方案,有力地推进了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彻底打破原来干部、工人身份,统称为林场职工,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竞聘,择优聘用”上岗机制,精简机构5个,将管理人员压缩到职工总数的15%以下,达到了精干高效的目的;在分配上打破“铁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定岗定员,易岗易薪,把工资分配同职工的岗位职责、劳动技能、贡献大小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用工上引入招投标机制,以此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成效。
该场还创造性地推行年度主要工作切块分组负责制,并签订年度各切块组目标管理责任状。特别是该场还提出“四级联管、质量挂钩、责任追究”的管理办法,人大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了一套符合场情、管理规范、责任明确、效益显著的内部管理制度,为推进林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林场发展活力
抓好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林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场在二、三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围绕优势产业,社会化服务行业、群众物质文化消费需求领域,以产业带动、市场拉动为手段,整合人才、信息、资本等各种资源,做好做强第二产业,放手发展第三产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林朵林场自身特色的二、三产业发展之路。该场已由单一的木材粗加工发展到今天的餐饮服务业、宾馆、加油站、液化气站、木材深精加工、种植养殖业等多业并举的态势。
二、三产业通过全方位改造调整,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按照“内抓管理,外抓市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激励政策,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调控,推动全场二、三产业形成工、商、贸、饮食全面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型企业。
(六)建立股份经营机制,培植林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场现有干部职工700多人,如何让这么多职工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还能共同致富奔小康,是摆在该场党政工领导面前的一大课题。场领导班子经反复论证后,认为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转换经营机制,发展优势产业。决定紧紧抓住中外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 3 根据花卉园艺业被列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的八大优势产业之一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速丰桉和园艺花卉产业,筹办了速丰桉和园艺两个股份制运营项目,以此来增加职工的经济收入。
在速丰桉生产基地营建方面,该场从长计议,科学决策,在管好林场现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又大胆提出“跳出林场办林业,内外联动促发展”的思路,陆续向场外、县外承租荒山荒坡营造速丰桉8300多亩,并规划五年内桉树营造规模要达到3万亩。
在花卉园艺项目开发方面,该场根据提高城镇品位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带来的对花卉园艺产品的旺盛需求,依托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瞄准号称中国罗汉松最适宜培植地的北海,富有远见地以租赁期20年,租金48万元向北海市林科所受让了占地面积100亩、拥有3万多株罗汉松的苗圃,建立了林朵花木场。目前已培植了罗汉松、秋枫、盆架子、发财树、玉兰、扁桃、红豆杉、澳洲火焰树等绿化园艺树种,可望取得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
通过这两大股份项目的成功动作,该场已基本形成“国有、集体、股份、自营”四轮齐动奔小康的新格局,为林场富强、职工富裕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成功之路。
(七)扶持自营经济发展,增加职工经济收入
林朵林场绝大部分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是深化林场改革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然结果,又是新形势下增加职工收入和解决国有林场经营困难的最佳选择。为此,该场坚持按照《林朵林场职工自营经济经营管理办法》,组织职工加快发展自营经济步伐,其发展模式分为工资经营型(工资地)和业余经营型两种经营模式。
对工资经营型自营经济经营中出台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即林场把经济果木林和采伐迹地分给职工经营50年,每人30亩至55亩不等,采伐迹地前6年由总场投资,收入归职工个人,并鼓励职工在自营经济地建设基础设施,林场无偿扶持建房、修公路、架电线、建水池等资金,调动了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现全场职工自营经济地总面积已达1.86万亩,其中:工资型自营经济地总面积为1.71万亩,业余型自营经济地总面积为1450亩。经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职工自营经济有了新的进步,2006年实现全场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200.98万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场总收入的6.7%,从事自营经济的职工实现年人均收入3383元(不含工资收入),比上年增长3.6%,取得了职工自营经济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好成绩,开始成为林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亮点。
(八)强化理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职工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新时期的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l、在培训理念上实行大更新。一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已在场领导层形成共识;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学习力、创造力的提升 4 作为培训职工的重要任务;三是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高自己,以造就出一大批“专家型”、“实践型”和“管理型”干部。
2、在培训方式上实行人转变。一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开展不同的培训,做到因人施教、因才施教。二是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在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业务教育培训重点放在业务知识的运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上。三是根据行业性质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培训教育的热情。2007年7月28日,该场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举办领导与干群和谐辅导班,邀请河池市党校教授授课,围绕领导者的自我和谐与干群和谐两个方面的内容来为干部职工讲述了一场生动的和谐文化知识,使该场提倡共建共享和谐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构建平安和谐新林朵的愿望日益高涨。
三、主要经验
一是场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是林场发展的重要保证.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长期以来,该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始终坚持“以林为本,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办场方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林业三大效益为出发点,以调整林种产业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为突破口,以争创一流业绩为奋斗目标,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林业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各项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创建功能复合型和产品多样化的林场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该场场长李新田同志从一名退伍军人到一家大企业的主要领导,能够把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林朵林场,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为林朵林场事业的巩固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场干部职工的衷心爱戴和热烈拥护。12年来,在李场长的引领下,该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林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职工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三个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正逐步向“生态、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的小康林场迈进。
二是以林为本,多元发展是林场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典型的“木头经济”使国有林场经济基础薄弱。在国家实施林木采伐限额,特别是在全国木材市场疲软的不利情况下,林朵林场经济曾一度陷入危机。为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以李新田为班长的领导集体痛定思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林为主,生态优先,分类指导,持续发展”的办场理念,积极围绕市场变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一一龙滩水电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大胆提出“山上面向全国林业抢市场,山下围绕龙滩电站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山上着力在“林”字做好文章,注重林业保护与发展并举,全面实施生态林、商品林、经济果木林工程建设,同时坚定不移地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之成为林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山下着 5 力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发展木材深精加工业,种植养殖业和饮食服务业,拓宽林场增收渠道,使林场逐步实现山上林子旺盛生长,山下多种经营强劲发展,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三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是林场发展的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把林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坚持以制度约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励人。2000年初,该场提出“严场纪、树场风、振场威”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把责任直接落实到人,并与经济挂钩,形成纵横交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四是注重教育,内强素质是林场发展的关键.林朵林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场领导常抓不懈,坚持树立“三不变”的观念,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的目标不变;坚持不懈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的任务不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变。切实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教育、林业形势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做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先进文化影响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以规章制度管理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创“文明分场、文明科室、文明产业单位、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活动及纪律作风整顿和警示教育活动等,引导职工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加快林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是干群一心,形成合力是林场事业发展的基础。人心齐,泰山移。多年来,该场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教育为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两大抓手,不但内强了素质,外树了形象。现在全场干部职工都能自觉地把爱国、爱场和爱岗、爱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倡导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已蔚然成风,从而使该场精心培育的蕴含着“艰苦创业、严谨治场、团结务实、敢为人先、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林朵精神,发扬光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林朵人,同时,坚持以企业文化阵地为依托,经常性举办歌咏比赛、山歌会、知识竞赛、体育比赛、职工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比赛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是实施远景规划,打造现代林场是林场发展追求的目标.为使林朵林场能够保持已有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创新发展、努力实现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目标,该场从打造现代林场战略高度,抓住大好形势,提出符合本场实际的新世纪初“439”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一是实施“四大工程”;二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三是采取“九条保障措施”。“四大工程”是指生态林工程,商品林工程、经济林工程、二三产业工程。“三步走”的目标是指第 6 一步到2010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第二步到2015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第三步到2020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九条保障措施”是“三步走”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该场实施“439”发展规划3年多来,生态林工程管理规范有序,生态效益显著;商品林工程经营效益大幅度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林工程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发展潜力巨大;
二、三产业工程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尽可能多地占领了以服务业和加工业为主的市场份额,取得了实施“439”发展规划的初步成效。
四、启示与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本人开拓了视野,震撼了心灵,思想上得到了许多启迪,真切地感受到林朵林场能够始终站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最前列,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已成功地把林场打造成全广西153个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地方国有林场的学习楷模,有其许多鲜活的经验和前瞻性的创举。下面本人想以林朵模式来比较溪口林场的发展成效,力求从中寻找发展目标,明确前进方向,落实发展举措,全力推进溪口林场实现新的跨越。
溪口林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的莆田市仙游县西北部,总经营面积67208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6232亩,商品林42055亩,生态林(地)16490亩,森林覆盖率82.9%,活立木蓄积量22万多立方米,年木材采伐量5500立方米。林场现有干部职工105人,离退休职187人,是一个人多、地瘦、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多的林场。近年来,林场积极探索调整林业结构,努力构筑以“温饱靠林场,小康靠自己”为基本框架,走自我投资、自我经营、自我受益的勤劳致富之路,鼓励职T发展自营经济。现我场职工发展以枇杷、文旦柚为主的经济林及桉树等工业原料林达2667亩,职工参与率达68%以上,职工自营经济收入年最高产值达2万多元,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场情的“以地养人、以业养人”特色之路,壮大了林场实力,增加了职工收入。但与林朵林场相比,有林地面积虽是该的l/3,但活立木蓄积却只有该场的1/6,全场经济总收入也只有该场的1/9,自营经济收入也只有5%,二三产业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
从两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溪口林场的发展思路还不够宽,发展举措还不够多,发展力度还不够大,发展成效还不够好。依照林朵发展模式,并结合溪口林场场情,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林场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就在思想解放的程度和认识提高的高度。因此,必须坚持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林场创业。不图发展、闭门自守、因循守旧的思想,努力培养敢想、敢闯、敢干以及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意识,特别是要敢闯人为设置的“禁区”,前人未涉的“盲区”和矛盾交错的“难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就要 7 敢想敢干,摒弃计划经济经营模式,解决好林场与市场对接问题,建立面向市场、盘活资产、增加效益的经营机制,增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的意识。
(二)以质为先,集约经营,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质量是林业工作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而林业又是林场的主业。因此,必须把以林为本、以质为先、集约经营、加快培育发展森林资源作为林场的根本任务,着力在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森林资源增长方式由注重外延式扩张向注重内涵式提高的转变。大力发展本土适生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树种用材林,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加大对现有低产低效林分的改造,提高林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并通过采取封育、补植、套种等措施,形成复层林分,提高森林防护效能。
(三)注重效益,调整结构,为实现林场又好叉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结构调整是林业发展的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势利导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在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上,扩大生态林比重,实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大力发展桉树、相思树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逐步改变针叶林比重过大、林分过纯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以职工增收致富和林场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争取早日实现多业并举同发展。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林场经济建设,形成“国有、集体、股份、自营”四种形式同时存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因势利导,深化改革,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林场要实现义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增强林场活力。一是体制改革。推行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机制,按照“体制稳定、机制放活”的原则,围绕“改革促发展”这条主线,结合福建省国有林场实际,应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认真研究解决事关国有林场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酝酿出台进一步加快林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应紧密围绕全省国有林场分类界定的总体设想:即根据福建全省国有林场总体纳入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并在林场内部对森林进行分类,实施森林分类管理。溪口林场应争取保住事业性质这种体制。二是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上,打破干部和职工的界线,逐步建立平等竞争、择优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在用工上,继续推行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任制;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国有林场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国有林场内部运行机制。对富余人员要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兴办二、三产业,发展自营经济、重新就业等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
(五)科教兴林,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林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遵循“拿来主义”原则,结合本场实际,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一些现有的林业科学实用技术,并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期取得应有的推广成效;二是充分发挥与省林科院长期密切协作攻关林木种苗课题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遗传品质好高世代的林木种苗,以期大大提高我场林业生产力的水平;三是加强林场干部职工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林业实用技术及基本技能等培训,提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它生产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切实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狠抓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对优秀人才要大胆启用,给位子、压担子,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保证。
(六)明确目标,加强领导,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内外环境
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营造五个环境:①要营造一个维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②要营造一个理解、支持林场事业的周边环境;⑧要营造一个对内对外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④要营造一个场内团结、奉献、和谐的工作环境。⑤要营造一个领导班子为林场图发展,为职工谋利益的服务环境。
2.挂职和考察学习工作报告 篇二
全景聚焦快速浏览——坪山基本情况
坪山新区是于2009年6月30日挂牌成立的新型功能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处于深圳市区和香港“半小时生活圈”的连接线上,辖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下辖23个社区、办事处,总人口60万,其中户籍人口3.6万。没有农业人口。
坪山新区是深圳市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型、实现以大工业区为中心的东部新区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以及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的“试验田”。新区成立3年来,作为深圳市东进战略的“桥头堡”和“中心区”,在推动新型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他们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两区一极”作为发展定位,改变了过去以经济促城市的理念,坚持以城市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新型城市化道路上推动了转型发展,并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中做出了表率,正在成为深圳城市副中心、辐射粤东及闽西地区的东部门户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深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合作示范区的启动区。
忠实践行“中特理论”——坪山发展经验
挂职学习期间,我一直在“感悟、分析、研究”特区发展的经验所在。概括起来有以下五条:一是特区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决策思路上超前新颖——不尚书本尚实践。二是特区善于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用足用活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尚守摊尚开拓。在仅相当于山阴一个乡镇大小的坪山新区就已经拥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6家。三是特区不断追求高端化,占领制高点,产业对标世界一流——不尚自满尚忧患。特区的主导产业都是信息化、智能化、生物化、高新化等特点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洁净产业。四是特区敢于打破常规、再造流程,实行大部门管理体制——不尚中庸尚领头。特区大部门管理体制的一站式、一体化、高效率、低成本,激发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力和竞争力。五是特区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干部作风与我们迥然两异——不尚务虚尚实干。
以上五条是我感受最深的特区精神之精髓实质。具体来说,坪山新区给我印象最深的工作经验有以下六个方面。
1.重规划先行,以规划的大手笔铺就发展的大空间。
规划是坪山新区最大的工作亮点。近三年他们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总目标,把构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一年谋战略、二年编规划、三年打基础”,以城市发展引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和发展方式转变,并致力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在城市规划中,他们坚持科学决策,高端站位,瞄准世界一流,聘请了国内外最著名的规划机构和规划专家反复评审论证;他们重视规划编制的民意采集和民主决策,广泛征求机关单位、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他们注重用荣誉称号提升规划层次,比如用争取到的“部市共建低碳生态示范区”称号来定位新区规划,用承办“坪山峰会”促成与新加坡邦城等知名机构的合作。目前,坪山新区已经制定完成了总体规划及专项发展规划39个。确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任务,确保了新区开发建设的有序性和未来30到50年发展的不落后。
2.重土地整备,工作的大思路造就了发展的大平台。
当前,建设用地紧缺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坪山新区是深圳市可开发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可建设用地近30平方公里。成立新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确权模式。为此,坪山新区把土地整备作为“一号工程”,提出了“单元统筹”和“整村统筹”的土地整备模式。他们在总体规划之下,把新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和子单元,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再根据建设时序安排,集中资源优先打造15到20个对形成新的城市风貌具有关键性作用、条件相对成熟的单元片区,一次性做成城市亮点;然后逐步连接各个亮点,最后实现总体规划目标。这种模式将土地整备与土地利用、土地确权有机结合,实现了土地利用从项目开发向综合性功能开发的转变,使每个单元都承担起了整个城市建设的区域功能,从而创造了在城市二次开发中实现城市产业和社会结构再造的“坪山模式”。
3.重产业布局,以项目的大建设推进产城的大融合。
城镇化与工业化如何相互融合、携手并进,是我们各地转型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按照广东省提出的“特区一体化”“深惠一体化”的要求,坪山新区的定位是“特区的特区、城市的亮点、产业的高地”,通过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他们在全面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按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设计,确立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和高端生产服务业“4+1”产业方向;规划建设了“四大产业园区”以及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留学生创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四大基地”;他们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从企业剥离出来,全部交由社区经济来配套。这样,由产业、基地和社区按照产业延伸、园区承载、服务业伴随的上下游链接、分工、合作,形成了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造就了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综合型新型市区。在具体实施层面,他们专门成立了经济服务局和招商集团,出台了产业转型升级“1+6”配套文件,建立了项目例会制度,统筹负责项目的引进、推进和落地工作。目前,新区拥有国家级出口加工企业园区和国家生物医药基地两个国家级品牌,投产企业共有135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7家,外商投资企业381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6家。正是这些大企业、大项目成为坪山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的支撑点。
4.重多方融资,以方法的灵活性支撑发展的持久性。
当前,影响各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保障问题。坪山新区“十二五”重大项目投资将达到1900亿元,除了可预期的投资渠道,还有资金缺口800多亿元。坪山的融资思路是:把一切都看作资源,把一切资源都看作融资手段。具体来说,一是成立了城投公司。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十二五”期间融资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二是引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项目建设。三是积极争取市区共建开发项目。看坪山、想自己,坪山新区多元化、多渠道、多手段融资的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
5.重创意产业,以思维的创新性开拓产业的创意性。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没有悠久的历史,缺乏丰富的文化古迹可供开发。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文化产业比我们发达多了、美妙多了,整个城市处处生发着、弥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在坪山,各层面的城市发展规划中都把文化创意产业纳人其中,引来一大批文化创意项目落户当地。去年文博会期间,“华谊兄弟文化城”项目落地;今年文博会上,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开门迎客。今年又引进了投资总额为151亿元的卡曼国际文化旅游小镇、中传文化产业(深圳)基地两大“龙头”项目。特别是落户坪山新区的国家级文博会产业园区,总建规模50万平方米。一期改造5万平方米旧厂房,将承载运营文博会艺术创意基地、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写生采访创作基地、文博会景德镇研究院创作展示交流基地,使之成为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阵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和产品交易的平台。此外,还有以“世界创意农业硅谷,中国都市田园乐土”为主题的大鹏生态创意农业园。总之,深圳、坪山,人家“玩”的就是袁书记讲的“无中生有”,他们把智慧创意开发得胜过我们煤炭资源的开发。
6.重工作效率,以机构的大部门创优发展的大环境。
坪山新区是深圳市设立的第二个政府直接管理的功能区,也是作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基层管理改革试点的又一个全新功能区。坪山新区的机构设置是大部门制,兼具行政区和开发区管委会职能,在新区范围内采用“一级政府-级管理”框架下“城市、功能区、社区机构”的运作模式。新区管委会仅有17个局、委、办,是功能区精简行政层级的试点。我所任职的发展和财政局就是把发改、财政、统计、国有资产管理以及物价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合而为一的机构,全部编制只有44人。在机构少、人员少、职能多的运行体制下,每个人都满负荷工作。在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同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倒逼各职能部门进一步下放权力、简化程序、压缩时限、联合审批、提前介入,构建“前台服务——后台支撑——其他部门提供保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形成了“链条最短、效率最高、人员最精”的高效运行体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启示与打算
深圳及坪山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和改革创新思路,令我难忘,给我启示。虽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坪山与地处内陆欠发达的山阴有着千差万别,但转型跨越的新课题确实是两地面临的共同点。坪山新区面对未知领域、面对史无前例、面对内外压力、面对风险困境,所持有的敢想敢干、先行先试、实事求是、灵活务实的智慧、胆识和作风,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效仿。
1.学习借鉴特区坪山经验,就要以更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更富远见的战略思维谋划发展、指导实践。特区及坪山新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思想观念的先进程度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和速度。学习坪山经验,我们必须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使以人为本、先行先试、立说立行、敢想敢干在全县形成浓厚的风气,以新锐的观念攻难关、破难题。特别在规划编制方面,我们不仅要有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而且要尽快完善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详细规划。要按照规划要求,高标准遴选标杆项目和确立地标性建筑,力争达到三、五十年不落后,用开放性的、最前沿的规划思路描绘出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山阴宏伟蓝图。
2.学习借鉴特区坪山经验,就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宽的眼界招商引资引智引项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当前,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山阴的本地优势,与深圳及坪山新区建立持久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我们要抓紧实施以中煤金海洋“双五百亿”循环调产项目为主的项目引进、落地和施工,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八大产业园区建设。我们必须遵循产业由农到工、到服务业依次递进的规律,紧跟世界潮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攻坚战,特别要像坪山那样把文化创意产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创意文化武装企业家头脑、凝聚企业文化、提升产业形象、提炼产品美感,用文化精神产品精心打造山阴的三色经济循环产业文化园。在当下,首先要用全新的视角加快推进桑干河湿地修复工程和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建设,让文化创意、智慧产业在山阴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山阴支柱产业的擎天一柱。
3.学习借鉴特区坪山经验,就要以更坚定的信念抓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活力。与坪山相比,山阴县的产业结构转型、城镇项目建设、生态修复治理、增加农民收入的成本代价及项目投入更高,土地需求量更多,资金缺口也更大。我们要加大对投资、财税、土地、市场、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机制活力。重点要用足用活我县作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全省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试点县、全省奶牛养殖基地、全国奶牛生产强县、全国乳品加工示范县以及“513”龙头工程等各类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和政策待遇,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将工作试点、项目试点落户到我县,最大限度地缓解资金、用地以及项目审批压力。
4.学习借鉴特区坪山经验,就要以更自觉更高超的统筹协调能力推进城乡统筹与产城融合,提升大县城综合承载力。在城乡统筹和产城融合发展上,我们要努力推进县城及周边城郊乡镇与轻工业、文化科技服务、湿地生态修复、生态观光等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推进玉井、马营、北周庄、古城、张家庄等乡镇与玉马煤炭生产园区、金海洋循环经济园区、古城种养加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园区等一体化统筹发展,全面加快“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进程,全方位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在整村大统筹方面,我们要探索全县统一规划,划分单元片区,制定项目落实标准和责任,集中推进、及时验收的新机制新办法,使大县城战略尽快见到实效。
5.学习借鉴特区坪山经验,就要以更富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促进工作落实、创优发展环境。我们要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要把深圳新时期敢想、敢干、快干、会干的“拓荒牛”精神真正学到手。同时,要继续扩大政务大厅服务范围,创造精简、高效、文明、廉洁的政务环境,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为山阴转型跨越发展创优环境、凝聚合力。
3.赴法国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篇三
本着学习和借鉴的态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刘丰艳副主任特将赴法国学习考察期间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法国在各方面工作中的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以期能够对我省农业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主要认识和收获体会
回顾这次培训考察,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感到了进步。在国外从世界的角度审视我国的发展现状,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巨大进步确实令世人瞩目。事实充分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过去的进步源于发展,我们今后的强大还必须依靠发展;二是找到了差距。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更多地表现在法制、体制、意识、观念、素质等方面。清醒地认识差距,有利于我们激发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树立加快科学发展的自觉性;三是坚定了信心。我国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综合实力较强、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大国。身处他国,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坚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做到。所以,我们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本次考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一是比较具体地了解了法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区域化、多层级的行政组织架构。对其国家行政管理层面和各大区、省、市镇几个层级的行政组织体系,以及以法律形式确定各自职能,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充分发挥政府机构依法行政的职能,注重调动地方参与建设与管理,发挥各部门积极性等管理理念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如,法国十分注重地方自治,代表国家的大区、省,在贯彻国家政策时,更多的是与代表地方的市镇进行协调、沟通、磋商,这与法国社会一直主张与认可的社会契约密切相关。国家层面的绝大数的政策或决定,基本上为地方政府所遵循。
二是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法国关于应对金融危机、加强财政预算、强化经济调控的战略举措和相关政策。通过了解其在应对危机中所采取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相结合的策略,以及欧盟国家整体协调行动,共同应对金融财政危机,加强经济运行监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些宏观思路和办法,包括对金融体系监管的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的一些措施,都对我们应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如,法国在财政预算分配上具有前瞻性,并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使其在法制的约束下运行,较好地防止了公共支出的随意性。
三是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法国法制建设的基本体系和运行过程,对其相对独立的行政司法体系为依法行政提供保障和行政法院设置司法和咨询的双重职能有了新的认识。法国的行政法院与普通司法相分离,它不仅承担行政审判职能,而且还要为政府行政提供咨询,各级行政法院均对来自相应政府的行政咨询提供建议,为政府依法行政及时提供决策参考。对地方行政法院在行政纠纷立案及审理的依据和具体程序、对一些民众信访案件的处理以及申请人在行政诉讼中可以同时启用申请程序和应急程序的规定等,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如,法国近期因政府延长退休年龄而引发的罢工问题。据考察得知,这次罢工虽然给经济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严重。这说明法国的社会基础比较稳固、法律体系比较完善、治理结构运行比较正常,社会矛盾化解和民意表达疏通的渠道比较畅通,这些对我们加强社会管控、推进矛盾化解、注重社情民意等有不少有益的启示。同时,这次罢工事件未能在短期内得到平息,进而在个别城市引发骚乱,也反映出其在社会制度、国家治理和处置公共危机事件方面的局限性,也引发了我们一些深层的思考。
四是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法国公务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设计、运作模式和管理办法。对法国在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方面实行的分类管理模式和在公务员选拔录用、职级晋升、岗位流动、绩效考核、纪律约束、鼓励个人发展选择等具体措施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办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法律形式对公务员行为规范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对公务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促使其充满活力,提高工作效能。特别是对公务员的纪律约束和监督管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廉洁从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防止和预防公务员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的一些做法很受启发。
五是比较深刻地认识到法国在城市发展战略、建设规划定位、区域合作、构建城市共同体与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注重加强各个大区、省和市镇之间协调合作的体制设置,成立多个市镇共同体,合力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配置重要公共资源、统筹解决城乡发展问题,保证其正常运行和磋商协调的一些具体规定、内容和方法,对我们来讲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此外,在解决城市流动、公共交通、文化遗产保护和加强规划立法方面的一些做法也很有借鉴意义。通过在斯特拉斯堡市的学习考察,我们对二线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发展模式、功能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该市在实施城市规划优先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化地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等方面所采取的举措理解得较为透彻。
六是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法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竞争力集群建设的空间布局、政策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法国鼓励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进行高科技研发,规定凡是申请国家资助的高科技研发项目必须是合作性项目,而且注重营造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民众进行社会参与,使科技产业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居民的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较好地促进了社会融合。大力推行竞争力集群政策,政府通过提供公共补贴的方式,鼓励在不同地区形成具有一定技术和基础设施规模的产业群,以此推动高科技研发创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联系我国高新技术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使我们在优势和劣势的比较中,深切感受到抢占人才、技术、产业高地,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轉变的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厅局级领导干部,要履行好岗位职责,推动事业的发展,需要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要强化科学发展的意识。法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30年的发展就实现了现代化。其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发展的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全局意识,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扬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差距中挖掘潜力,从压力中汲取动力,把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走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从历史上看,善于抢抓机遇是法国发展的一大法宝。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期,发展的时机非常宝贵,我们应始终贯彻“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的思想,大胆借鉴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特别在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的做法,尽快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不断增强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使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强化开放包容的意识。法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模式,呈现出外向型经济格局。当前,保持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势头,要在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人才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强开放意识,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广泛地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经济策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大潮中推进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条件。
2.引发思考的几个问题
通过培训考察和总结分析,我感到法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本着学习和借鉴的态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是加快推进政府法制建设。首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大立法力度,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特别是要加快行政立法步伐,使政府公共权力在法律的范围内运行、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其次,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民的法制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特别是强化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使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职权。再次,加快建设法制社会步伐,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切实做到违法必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各个阶层及每个公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民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基本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完善程度和保障的水平与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邁出新的步伐,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真正解除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是适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政府公共政策、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和政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和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将中央财政对地区的转移支付纳入法制化轨道,科学界定转移支付的项目、标准对象,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中央直接转移支付到县,以防止随意性支出现象的发生。逐步缩小地区、行业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以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四是完善城市规划和加强城市管理。法国的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加以学习。如,重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不搞“一任领导,一任规划”,使城市建设具有前瞻性、长期性、可持续性等。特别是我国在推进城市化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要注重加强都市圈、城市群和市镇共同体的建设,这有利于统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区域内市镇建设水平,同时要实施城市规划优先战略和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有效地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和城市流动不畅的问题。
五是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法国各级政府规划重大项目均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环节,保证了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和谐,此举值得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后发展地区借鉴。我们也应该学习其经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保立法和执行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真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4.重庆巴蜀中学挂职考察报告 篇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四支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了玉溪市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成长为一名完中校长,我有幸亲历和见证了“四支队伍”建设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推动。2011年11月,我荣幸地获得市教育局新一轮校长挂职培训机会,前往著名的重庆巴蜀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培训。
为了确保此次挂职培训收到实效,市教育局进行了充分、周密的安排和布置,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专门召开了专题动员会议,要求参训校长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求取得真经,学成归来,为本地、本校的发展取得突破。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江川县一中肖校长来到重庆,走进了名闻遐迩的巴蜀中学,开始了为期一月的挂职培训。得益于市教育局的精心协调,我们受到了巴蜀中学校方的热情接待,在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全方位参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感受名校风范、体验名校管理,学习名校经验、反思自身缺陷。通过与校领导和教师广泛交流、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活动、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感受很深,收获颇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整个挂职培训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必将对我们的专业成长取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对巴蜀中学特色的认知 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承积淀铸就了巴蜀中学鲜明的办学特色。我们惊叹于巴蜀中学优越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缜密高效的管理效率,沉醉于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羡慕于其高质量的师资和高质量的教学成绩,每时每刻、点点滴滴,巴蜀中学触动着我的神经。
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如此,学校亦如此。名校之名,名在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积累,文化建设在师生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创办于1933年的巴蜀中学坐落于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80年的办学历程镌刻下了一位位历史或文化名人的身影。创建初期,黄炎培亲荐江苏教育家周勖成由出任首任校长,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诚朴”校训。抗战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入川,为巴蜀学校题写了“成绩斐然”的匾额。周恩来总理在学校操场发表过爱国斗争的演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创作了《巴蜀学校校歌》。1950年,邓小平同志亲口对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今天的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影响重庆教育十大品牌中学,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
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80年的积淀、完善、发展、创新成就了巴蜀中学今天的教育理念,这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本”理念: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 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这几句话早已被今天的教育界广泛地引用,甚至有了泛滥之嫌,但是在巴蜀中学,我看到了这是一个基于现代学校管理的具有可操作、可观照、可创造的背景之下的教育理念,其中最好的诠释就是学校对素质教育有独特的理解,学校以发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及特点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和情商开发,张扬个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巴蜀中学“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对“三本理念”的新诠释、新延伸:善,是友善、和善、亲善,乃立人之根本;雅,是优雅、高雅、儒雅,乃处世之风骨;志,是志气、志向、志趣,乃发展之魂魄。学生具备有这三种人格元素,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甚至是英才。
责任立己,制度立校——巴蜀中学的教育管理理念简单明了,但却是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很难彻底解决的文体。“欲立人则先立己”,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巴蜀中学认为教师理应承担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校的发展负责,对社会、民族、未来负责的使命。学校打造积极有效的人文制度文化,从制度层面上落实各项工作,保证学校工作的执行力,使学校管理在制度的引领下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先进现代的办学条件。秉承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今天的巴蜀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校四区”的办学规模,分别是黄花园本部校区、鲁能巴蜀中学校区、金科巴蜀中学校区,龙湖巴蜀学校校区,总占地340亩,总建筑面积255601平方米,是全国中学 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以我挂职的的鲁能巴蜀中学校区为例,是一所硬件条件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领先的现代化殿堂级中学,占地173亩。每个教室配备有价值近4万元的等离子显示屏和电子白板,两台大功率的名牌柜式冷暖空调,在全世界中学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耗资三千万建设和装备的鲁能巴蜀大剧院,14个标准的塑胶篮球场,7个标准的羽毛球场,35张名牌木质乒乓球台,一流的现代化的计算机房和实验大楼,配有空调、卫生间的四人一间的舒适的学生公寓„„先进的教学设施,令人叹为观止。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巴蜀中学拥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高、科研型的一流师资队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名师、特级教师、正教授级研究员、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全国数、理、生、化、信息学奥赛高级教练16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等人才精英荟萃,先后有100多位教师赴美、英、澳、加、日、新等国家学习交流。
高精深广的校园文化。学校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设了巴蜀大讲坛,举办成功人生系列讲座,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培养“善雅志”的未来英才。蜚声国内外的院士、教授、文化名人被请进校园参与讲坛,以他们的成功人生经历、学术创造等,引领了学校师生精神思想,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注入了优秀的元素。
充满活力的对外交流。以全球化的眼光,培养学生成为具有 中华灵魂、世界眼光、现代观念的世界文明人,是巴蜀中学新的追求。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向世界各地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学校每年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校长、专家、外国领事馆官员来进行教学、访问和交流。短短数年时间,巴蜀中学在欧洲、北美等地区建立了近十所国际友好学校,在英、美等国开设孔子课堂,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
一流的办学成就。近80年来,巴蜀中学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为国家培养了六万多名学生,其中不乏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中考连续十六年蝉联高分段人数、优生率等多项指标全市第一,高中近十年400多名学生考人北大清华;国际和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体育比赛屡创佳绩„„巴蜀中学的跨越式迅猛发展,抢眼夺目,被社会称为“巴蜀现象”,媒体将巴蜀誉为“全市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
二、对巴蜀中学新课改的探寻和感悟
在巴蜀中学的一个月,是我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经历。作为来自边疆省份农村中学的一名校长,我只能用目不暇接来形容我的所见,巴蜀的办学条件显然不是我们能达到的,巴蜀的师资显然不是我们能拥有的,巴蜀的办学成就我们永远难以望其项背„„然而,除了惊叹和羡慕,巴蜀还是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其中我关注最多、最能给我带来直接效应的就是巴蜀对新课改的研究与实践。为了改变我所供职的那所农村中学的教育 教学低迷状态,我把课改列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突破口,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观念的转变、质量的提高,才能找到彻底改变学校现状的契机。巴蜀的所见所闻,进一步坚定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充分领略了课改绽放出来的无穷魅力。
一是巴蜀新课改坚持积极务实有序推进策略。课改进行到今天,我必须承认在我的故乡,很多教师其实仅仅停留在口头和形式,课改改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改?怎么来进行课改?巴蜀给了我进一步的启示。巴蜀认为:教育是需要传承的,教育的改革必须是渐进式的改良化运动,不可急躁冒进,更不可“走秀”。所以,新时期、现今中国社会及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以“务实”为原则,坚持“小步快走”,即改革理念要新,步伐要小,节奏要快,措施要实,在创新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实效,在实效中求发展。基于这样的改革理念,巴蜀的课改之路首先确立了科学的规划,细致到了周规划、月规划、期规划、年规划、三年规划、中长期规划,确保了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正确性、连续性、有效性。
二是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及实施。课改的精髓在哪里?当我们还在抱怨没有人告诉我们新课程背景之下怎么上课的时候,巴蜀的课改已经结出了硕果,课改之所以称之为“新”的真谛就在于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之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了教育的主题。在巴蜀,我有幸聆听了学校承担的语文、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市级培训会和现场观摩活动;旁听了学校承担的重庆市高中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的献课和理论研讨以及物理等学科的“自主命题、互动测评的学生学科评价研究”和生物、历史、英语、数学、化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方式变革的研讨。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课改没有固定的模式,课改之“新”就在于在一片充满希望的肥沃田野上我们必须自己寻找到适合于这片土地上种子萌芽和成长的东西,课改要求我们要具备“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胆识和技能。
三是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坦率地说,高中新课改进行到今天,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教育两门课程我们至今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必要的经费,更没有专职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心安理得地等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巴蜀也认为这两门课程是新课改的难度、重点、亮点,但实施起来非常不易。按照国家规定,既要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又要做好内容部署,组织好过程实施,并做好学分认定评价。为此,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前提下,巴蜀的做法是“探索、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力争以最少的课内时间、最佳的行动指南、最优的评价策略,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社会体验,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巴蜀积极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并采取整合课程内容,实施“集中式、主题型”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完成了两门课程的开设和学习。从中我感悟到,我们虽然没有巴蜀的条件和资源,但是巴蜀也没有百分之百地拥有国家规定的条件和资源,但是巴蜀为什么能顺利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蜀吃透了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而我们仅仅认识到了“课改之形”,没有感悟到“课改之意”。
四是探索实施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组织实践,巴蜀中学日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1校本课程体系,即要求每位学生在校三年,为完成国家规定“选修II”至少6学分学习任务,必须学习“校本必修课程1门,校本限定性选修3门,校本自主选修课程1门”。学校开发了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价值核心,以系列自编文本为载体,以唱读讲传为实施形式,以每天早中晚各10分钟共30分钟为时间保障,以学习过程纳入相关学科学分认定参考为引领的校本必修课程《唱读讲传》,要求学生人人必修,提升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形成学校“人文至上、德育为先”的办学特色。开发校本限定性选修课程3门:其一,人生课程。通过导师制,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名人(偶像)传记、哲学书刊、经济学读物”各一册,课外阅读、课内检查、班级交流等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理想,增长学生人生智慧,提升学生财富指数。其二,科学课程。通过专家系列科学讲座,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届的重庆市级、校级科技创新“金点子”大赛,训练学生思考 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拓展学生解决问题思路与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其三,体育锻炼课程。除每周两节体育课外,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在统一的课内时间,在老师或同学指导下,在数十项体育锻炼项目中选择一项进行训练,形成基本的锻炼技能,养成终身热爱锻炼的意识。要求学生在三类课程中,从每一类中选择一项内容学习,从而提升学生人生品格、科学精神、体育技能等综合性全面发展素质。
此外,学校还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开发了130余门选修课程,内容包括学科拓展、生活知识、生存技能、生命意义、创新实践等,要求学生从中自主选择一项内容参与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差异性个性化发展。现在,学校开发的优雅少女俱乐部、烹饪、播音主持、表演与影视、编导、击剑、生活理财面面观、财富与财商、茶道、服装设计、化学竞赛实验、舞蹈、宇宙模型创意制作、武术、三国人物品析、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等近100门课程,因受学生欢迎而开设,部分课程已编有教材,甚至如《优雅少女教程》等教学内容被正规出版社编辑出版,即将面向社会发行。
毋庸置疑,巴蜀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在羡慕之余,巴蜀的做法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当然不具备巴蜀这样的资源和师资优势,不可能开设出那么多的校本课程,但是,面对浩浩汤汤的新课改,我们农村中学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巴蜀 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校本课程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个性化课程。是 “以校为本”、为了学校的特色化建设,针对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由学校师生为主体、共同研发的特色课程。在新课程推进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只要学校在,总会有资源,只要有教师,总会开发出适合于自己校本课程,我们缺乏的归根结底是对课改精神的感知和领悟。
三、关于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巴蜀中学挂职归来之后,当我和学校的老师和同仁们介绍学校具体情况后,谈到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问题的时候,大家总是说,人家学校的条件、师资、生源在那摆着,这样的学校办不好才怪,我们这样的学校不可能和人家比,没有比较和借鉴的价值,教育现代化和我们农村学校没有关系。坦率地说,每当听到这样论调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无奈。前边说过,我们的确没有和巴蜀中学比较的资本,但是无论是身处西部教育高地的巴蜀中学还是偏居一隅的通海三中,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虽然客观上会造成教育条件、资源等方面的差距,但是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也不是无路可走,作为学校,也可在这方面作出积极地探索和努力。巴蜀之行,促使我对农村教育现代化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现代化,既是一种追求的理念,又是一个奋斗的目标,更是 不断发展着的艰苦过程。它不仅要面对教育所服务的社会作出正确定位,还要依据自身发展规律选择定位。教育不能总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必须变成先行者。
第一,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育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就必须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向现代转化,正确认识未来社会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如果过多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忽视现代教育理念的认知,必然注定现代化教育的失败。尤其是农村中学,更难走在教育的最前沿。巴蜀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任何一条与办学条件有关,但是,学校的点点滴滴却深深烙上了理念的印记。
第二,教育机制、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教育机制、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才能确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并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教学管理中。在巴蜀中学,我充分感受了办好学校,必须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有超前思维、创新思维、开放思维,遵循教育规律,以现代教育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依法执教,克服教育管理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效益化。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仍然还是沿袭传统的“统管式”管理模式,管理者不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在管理制度上缺乏健全的目标责任 制,以致职责不清,赏罚不明,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不高。所有这些管理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片面追求升学率、达标率,使学校的教育管理缺乏活力,缺乏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第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在教育现代化的资源供给中,现代化教师队伍无疑是最主要的动力资源。巴蜀之行进一步让我确认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能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家、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同时更应是一位创造者。未来教师应具有以高学历为标志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知识技能;以社会适应为目标的能力素养;以发展自身潜能和陶冶身心为目的的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目前,制约农村学校现代化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学教师层次参差不齐,思想素养良莠不等,工作能力高低差异。其实这里边根本的原因不在教师,教师身处教育的最低层,可塑性很强。关键是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材,早日实现师资队伍的现代化。
5.挂职和考察学习工作报告 篇五
8月30日至9月2日,到xx省xx区、xx县进行学习考察。通过一路看、一路问、一路交流,大家感受很深,受益匪浅。现将学习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xx区
xxx区于1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系全国仅有的x个国家级新区之一,新区区域范围涉及xx、xx两市所辖x县(市、区)x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
(一)创客联盟总部基地
1.基本情况
创客联盟总部于今年6月13日,在xx区成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高效的原则,由国内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等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自愿组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非营利性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该总部位于xx区花溪大学城xx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重点承担释放高校创业潜力、集聚高端人才创业、着力打造“xx创谷”等具体工作任务。通过积极建立众创空间合作联盟平台,联动新区“两城三园”(即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医药产业园)资源优势,以建成具有西部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先行区为目标,按照立足前沿、集聚高端、弄潮引航、共营发展的原则,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着力培育成为xx增速换挡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支点,构建创新创业要素充分聚集的生态孵化系统,将xx打造成“xx创新驱动先行区,西部创客梦想实践地”.到,有望打造孵化→加速→放大的创业生态链,集聚大学生创业者、草根创业者、连续创业者、归国创业者、国外科技创业者等各类科技创业者超过x万人,创新型孵化器超过50家,集聚基金(管理)及科技中介机构x家以上,金融资产总额超过x亿元。
目前,xx创客联盟已有理事单位x家,会员单位x家,涵盖大学城各高校、xxx区各园区及省内外企业,x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创客联盟总部基地和各分部落户,x余家初创微小企业在新区注册成立。总部开展路演及相关活动x余场次、专题演讲x余次、参与活动x余人次;组建了xx创客服务中心;引进投融资公司x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律师事务所x家、创业指导师x人;引进xx银行在大学城设立创客银行;成立了美国常青藤高校联盟。
2.几点启示
启示一:院校园区是纽带。xx创客联盟作为一个平台,一个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之所以能成立,并在短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壮大,为“xx创谷”创业培训、创业引智、创业孵化、创业融资提供服务,其一,就是利用了当地大专院校的优势,比如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等院校,就位于新区境内。其二,创客联盟作为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主要以服务企业的发展需求为目的,而新区的“三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医药产业园),为创客联盟施展才华(比如,通过创客联盟的无限创意和技术研发,推动园区企业更新换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正是院校园区成为创客联盟的有力纽带和基础,创客联盟才会有市场和生存的空间。
启示二:政策资金是保障。xx区作为新设的国家级新区,为打造“xx创谷”、积蓄能量、吸引人才,在全国首创了众创空间,开设了创客联盟总部。据介绍,在创客联盟总部开设当天,xx区就为基地配套设立了总额为1亿元的创客投资基金,出台了72条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措施。之后,xx区又出台了《关于扶持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大学生在xx区创业落户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扶持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大学生在xx区创新创业落户若干政策措施(试行)》、《xxxx创客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教育、大农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同时,为广大创业者提供落户、场地、住房、社保、融资、办证、培训、孵化等全方位服务。政策如此密集,资金保障有力,助推了创客联盟的发展和壮大。
启示三:氛围活动是动力。据xx联盟总部秘书长/首席梦想家,最青春创始人总裁xx介绍,总部基地交流学术、交流创意的氛围很浓郁,每月、每周都会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创客沙龙、创客达人秀、行业创客、演讲路演等各种活动,人气非常旺。8月31日,考察组一行看到,总部几个单元间都分别聚集了好多大学生,或演讲、或沙龙,分主题举办活动,交流不同的创意。创客联盟正是通过持续开展各类活动,营造浓郁氛围,紧紧把成员凝聚在了一起,创客联盟才有今天的发展新天地。
3.几点建议
建议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招1至2所大专院校或高等院校分校进驻xx,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更为吸引、更为优惠的政策,以此集聚xx人气,带动三产发展。比如,免费提供给愿进驻xx的高x至x亩土地等。
建议二:以经开区为平台,以干部学院或引进大专院校为纽带,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开设类似创客联盟这样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一方面以服务经开区企业发展为目的,一方面集聚各类创业者等,从而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着力培育成为经开区增速换挡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支点。
(二)xx村
1.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xx面,属xxxx区核心区,总面积x平方公里,共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少数民族占96%,主要以x族为主,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耕地面积xx亩,其中水田xx亩,旱地xx亩。20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以上,集体经济达到100万元以上,远远高于周边的人均水平。,力争人均纯收入突破x万元以上,集体经济达到x万元以上。
xx村从7月份开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四在农家”活动,实施“道路交通好、卫生环境好、居住房屋好、自然绿化好、精神风貌好、文化教育好、产业经济好、公共服务好、基础设施好、社会治安好”十好村寨建设,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民族文化浓郁、基础设施夯实、和谐宜居幸福的美丽乡村。
“四在农家”:一是富在农家。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注册成立了xx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已正常经营),完成了xx村绿道工程及部分绿化、微田园的改造。引导农户发展经济产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成立农家乐、酒吧、旅馆等产业,目前有18家已注册营业。二是学在农家。筹办了劳动技能培训学校,设置了电脑班、厨师班、电焊班、绣娘班等,目前已开展5期,培训x人次。开设了道德讲堂,用群众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激励群众积极向上。比如利用二十四孝、我的xx梦、我的乡愁等活动,增进群众的道德规范意识。聘请专业人士或大学城教师来给群众上课,内容涉及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卫生常识等等,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三是乐在农家。成立村级山歌队x支、地戏队x支、村级舞蹈队1支以及自然组文艺队x支,同时聘请专业人士队村级文艺骨干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山歌、舞蹈、拔河等群众文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四是美在农家。维修道路、兴建广场、停车场、球场、公厕,增加绿化、水改、电改、排污管网、安装路灯、体育设施及设备等公共建设,并增修2条绿色通道,增设亮化、美化亮饰工程,现x个组的改造全部完成。对民居进行了改造,改厕、改厨、改厩“三改工作”全部完成。拆除了民居附属物约x万余平方米,作为“微田园”打造。建立了卫生评比制度,增强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2.几点启示
启示一:抓示范点建设,必须确定主题。xx村的主题,就是进行了以“四在农家”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这和我们以前进行的以“五新一好”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一样,只是提法不同,而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xx村围绕“富”、“学”、“乐”、“美”四字主题,打造了一个充满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板,非常值得借鉴学习。主题是示范点建设的灵魂和导向。有什么样的主题,就会建成什么样的乡村。反之,示范点主题含糊或者缺失,这个示范点就会没有方向。
启示二:抓示范点建设,必须保证投入。大投入才能带来大变化。投入是示范点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陪同考察的xx区区委办办公室副主任梁盛平告诉我们,别光看xx村光鲜,这里投入了不少钱。比如,为了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他们出台了极为优惠的政策,如农户自筹x万元改造房屋(外墙和基础设施政府包干,农户只负责房内的装修和改造),政府就帮扶x万元,并在开店税收上减免x万元,同时帮助农户贴息贷款x万元。xx镇办公室xx主任还告诉我们,自20以来,该村累计投入了x万元,用于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正是有这样的大手笔投入,xx村才有今天的发展新貌。
启示三:抓示范点建设,必须注重人气。人气是示范点的生命。没有人气的示范点,建成后,一两年就会回到“解放前”.因此,抓示范点必须注重人气。要选择居民密集、人气旺、规划前提好的村落作为试点。没有人气的示范点要着力去营造人气,通过引导农户发展经济产业、休闲旅游业,引进农家乐、酒吧、旅馆等产业,以商贸物流带动人流,营造人气,给示范点以更持久的生命和活力。xx村就比较好的解决了人气的问题,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休闲旅游业,目前已注册营业的农家乐、酒吧、旅馆等产业就有x家。尤其是xx味道(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为xx村增添了人气和活力。
3.几点建议
建议一:打包相关涉农资金,选择x至x个毗邻市区、能凸显客家特色、过去是试点但现在还保护的比较好、人气又比较旺的示范点进行打造,比如xx乡黄沙村,xx镇xx街,cc村等,在思路上,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投入上可按照规划逐年推进。在建设上,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使用当地材料、当地工艺,保持好历史风貌、传统特色和文化风情,比如有围屋、古建筑的,既要保存下来,又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增加厚重感。
建议二:为增加人气商流,带动产业,可借鉴xx坝一条街的成功经验,在示范点引进酒吧、咖啡店、品茶、红色旅游工艺品、小旅馆等,发展农家乐,使其既是示范点,也是一条有人气的商业街,成为红色旅游的补充。同时,为撬动民资参与,可研究出台更为优惠的配套政策,比如按规划完成墙面改造的给予奖励;在示范点引进酒吧、咖啡店、茶艺等可给予一定奖励,等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关于xx县
xx县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镇x个民族乡x个村(居、社区),总人口x万。近年来,xx县紧扣“千年古县。最美田园”定位,坚持以“千亿园区”(到20一二三产业总产值x亿元)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四个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开明开放开拓的文化城市、养眼养生养心的休闲城市、守信守礼守规的法治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以“1+5+5”工作法(一个高品位规划引领,实施净化、美化、文化、产业化、精细化工程,推动环境、管理、文化、产业、便民服务升级)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智慧城市推进信息化,“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全省第4位。
(一)xx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
1.基本情况
系该县引进山东寿光市九丰集团公司进驻的重点项目。该园区分为核心区和生产示范区两部分,核心园区位于xx县xx镇xx村,规划面积300亩,按景区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分成综合管理服务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绿色果蔬栽培示范区、生态休闲体验区、现代种苗生产区5个部分。从2014年8月26日动工以来,完成投资6500万元,现已完成灌溉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有机肥处置系统等基础设施和10万平方米的大棚建设,核心园已于5月底开园参观,核心区建成达产后,年产值x亿元,常年可解决x人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蔬菜种植5万余亩,实现蔬菜种植每户均增收x元以上;年可接待游客x万人以上。
2.几点启示
启示一 要走好市场化、产业化扶贫路子。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大户、新型主体,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同发展、调结构、增收入,是各地都在探索的市场化产业化扶贫新路子。走这一条路,既可减轻政府压力,也能实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脱贫增收,是节本增效、持续发展的好路子。xx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引进寿光九丰集团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xx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当地贫困群众除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常年在园区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增长了技能,为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有成功案例,比如我们引进浙江省温岭市横箬西甜瓜生产合作社,最早在xx乡、xx坝镇种植,当地群众除土地流转外,还到园区打工,学到了技术。学到技术后的xx农民不仅在本地种植西甜瓜,现在还跑到赣州章贡区、南康区等地种植)。另外,通过xx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的订单发展、赊销种苗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蔬菜种植x万余亩,实现蔬菜种植每户均增收x元以上。可见,只要找准扶贫项目,通过产业化、市场化联接,就能够比较好的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脱贫增收。
启示二 要重视发展休闲观光业。xx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休闲观光。据介绍,园区观光门票为25元/人,并且有专门的售票室、售票人员、讲解员。每到双休日,前来观光和进行农艺体验的人很多,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当地相关服务业发展。作为观光并收取门票的农业产业园,目前xx还没有。对企业来说,观光业无污染,又能带来门票收入。对政府来说,观光业发展了,相关配套的服务业也能逐渐发展起来,给群众带来收入,何乐而不为。
3.几点建议
建议一:组成招商小分队,前往山东寿光或台湾学习考察,并想方设法,比如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引进类似九丰集团公司这样的大型农业企业进驻xx,把休闲观光业发展起来,使其成为红色旅游产业的补充。
建议二:xx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很多,对具备条件、有引领作用的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可通过发放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调动和鼓励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主动参与结对帮扶,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农户(贫困户)增收。比如,对结对帮扶十户农户(贫困户)的企业、合作社,政府可发放一定补贴,补贴发放多少视这十户农户(贫困户)每年脱贫增收的情况而定。
(二)xx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区
1.基本情况
xx村辖x个村民小组,x户xx人,有1个党支部、x名党员。以“1+5+5”模式(“1”,即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一个引领;“5”,即党员践行“五带头”,分别是忠诚于党我带头、优良作风我带头、服务人民我带头、加快发展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5”,即推动环境、管理、文化、产业、便民服务“五升级”),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围绕“三家一化”目标(凝聚群众之家、服务群众之家、教育群众之家,党建信息化),建设党员群众之家。按群众所需,优化设置功能,目前已设置图书阅览室、小超市、便民代办室等,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小额存取款、养老保险、缴纳电话费和水电费等。结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将教育培训课堂搬到党员群众家门口,使农村党员群众劳动技能进一步提升。围绕“宣传、公开、收集、质询”等内容,定期组织召开群众见面会。开通“89x43”便民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办事咨询、代订代购、种养技术、乡村旅游和投诉建议等服务,实现“群众电话一打,专家服务到家”.着力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安置“大喇叭”广播,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等。
2.几点启示
启示一:抓示范点建设,不一定要大拆大建。考察组一行感觉xx村示范点起点比较高,进行“穿衣戴帽”后的民居格调和样式比较统一,比如墙面都是一样的粉白墙,门面和窗都是一样古色的漆,给人以和谐、宜居感。考察组一行还看到,示范点的民居都是一户一栋,看不到大拆大建新建的痕迹,都是对民居统一进行“穿衣戴帽”,像新建的或赶进度的砖混水泥房几乎没有。而我们xx抓示范点建设,更多的是注重大拆大建,只要有土坯房,就要拆了。而xx村示范点对无人居住的土坯房的处理,则为其张贴了一个新的标签,叫做“乡愁。土墙”,维持原貌;对于没有硬化的小道,称之为“乡愁小道”,并写上标语: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以另一个视角,阐述土坯房的存在,给人以新居和老屋的强烈视差对比,唤醒来访客人的深深记忆。
启示二:抓示范点建设,必须凸显地方特色。xx村示范点是陶瓷之乡,其地方特色就是盛产陶瓷。所以置身其中,考察组一行处处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氛围。比如,把陶瓷砌在墙上。再如,窗子设计为陶瓷的样式。还如,有专门展现陶瓷文化的走廊、壁画,等等。示范点里也还有生产陶瓷的作坊,等等。特色是示范点的文化标签。有特色,这个示范点就有文化味,就有厚重感。
启示三:抓示范点建设,应更加注重便民服务功能和质量。如何让农村的居民享受城市化的服务,如何把城市的功能搬到农村,是城乡统筹需面对的一道难题。在xx村示范点,考察组一行看到,村里有图书阅览室、小超市、便民代办室等,也有小银行,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小额存取款、养老保险、缴纳电话费和水电费等,十分方便。与xx对比,目前我们的银行仅设于乡镇的集镇上,村点还没有设立。同时,他们还结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将教育培训课堂搬到党员群众家门口,使农村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学习和培训。我们抓示范点建设,也应注重便民服务的功能及质量。
3.几点建议
建议一:今后市里抓示范点建设,对示范点的土坯房,可以灵活进行处理,方法之一就是采取xx县xx村的这种方式,以另一种角度阐释土坯房的存在。当然,与规划不相符合的土坯房,该拆的还是要拆。
建议二:参照xx县围绕“三家一化”目标(凝聚群众之家、服务群众之家、教育群众之家,党建信息化),建设党员群众之家的经验做法,在我市选择1至2个点作为党员群众之家的试点进行打造,增加我市党建工作的看点。
建议三:选择1家银行作为合作单位,并先行在我市x至x个示范点开展小银行试点工作,开通小额存取款等功能,进一步方便群众的生活。
(三)扶贫开发工作
1.基本情况
xx县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x万人,为x个贫困乡镇“摘帽”,x个贫困村“出列”,x个空壳村“脱壳”.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政策文件上,出台了《xx县减贫摘帽。同步小康实施意见》、《xx县扶贫攻坚“531工程”实施方案》、《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结亲十帮工作方案》、《驻村工作重点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实施强基固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等,高位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在投入上,整合了县财政预算投入减贫摘帽专项资金x万元,扶贫产业资金x万元,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园区建设资金x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x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x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同时,通过三资转换、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贷款风险分担,拉动信贷资金投入,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现正着手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每年由县财政贴息x万元、上级扶贫专项资金贴息x万元,拉动信用社低息贷款x亿元(年息x%),解决x户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在基础工作上,一是扎实抓好了遍访和建档立卡。规范了贫困识别、帮扶、脱贫痕迹管理,创新制定标准样板和附表,县安排乡镇工作经费x万元(每镇x万元),x个乡镇集中力量突击一个月,完善好了贫困户台账、信息平台和档案资料,确保三者之间的真实性、完整性、逻辑性、关联性。实行遍访帮扶,要求县级领导3村6户、科级领导2户、一般干部1户,签订贫困户帮扶协议,一定三年不变。创新提出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五帮十带”工作法(党员干部、驻村工作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五带”,找准门路、搞好培训、争取项目、协调销售、改善环境、完成学业、扶助老弱、医疗救助、文明素质、强化法治“十帮”),创新拟出《遍访备案名单表》、《遍访进度统计表》,使工作公开透明、一目了然。二是改革了扶贫资金监管机制。x个乡镇设立扶贫资金专户,实现扶贫资金乡级报账制全覆盖。目前,20县财政预算投入减贫摘帽专项资金x万元和上级专项扶贫资金x万元的x%已拨付乡镇扶贫专户,确保贫困户能及时将资金用于生产发展上。
在脱贫路径上,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行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结合,发展马铃薯这一“短平快”产业,实现年亩产值近万元,2015年示范种植x亩,带动全县种植x万亩。集中连片规划种植x万亩核桃,春季已完成15541亩,冬季计划种植x亩,现全县已发展x万亩,建成示范点37个,特别是县财政今年投入x万元,强化抚育管理x亩核桃示范基地,挂果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扶贫养羊x户x只,项目效益和群众积极性、满意度提升。实行提子、刺梨产业大户带动,提子发展到现在的x亩,其中x亩已挂果、产量x万公斤,亩均产值x万元。贫困户每年在提子基地务工收入x万元。此外,建成稻鱼共生等精准扶贫示范点35个、面积x亩,亩均产值x元。发展辣椒订单种植x万亩左右,亩均产值x元。二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大户、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同发展、调结构、增收入。目前,共引进培育大户x多人,家庭农场x余家,专业合作社x余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省级农业园x个以上,流转土地x万亩,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三是实行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同步走。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为抓手,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就是一个党建示范点、一个小康示范点,一栋黔北民居就是一个产业孵化器,建乡村旅馆x家x张床位,农民文化家园、文体活动场所x个x万平方米,黔北民居改造x户,示范点x个。今年1至5月,乡村旅游接待游客x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
2.几点启示
启示一:精准扶贫不是“数据扶贫”.数据是衡量贫困情况的可视化指标,但一些地区、一些人为了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在数据注水上大费心机,表现为擅改脱贫人口数量、篡改衡量贫困的指标。这次,在xx县的座谈会上,该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就向我们考察组一行直言不讳,为了赶进度,他们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存在“数据扶贫”的现象。对此错误倾向,我们一定要警惕起来。确实,信息化时代,扶贫工作离不开准确的数据。真实准确的数据有助于决策部门掌握贫困实情,但注水虚假的数据却可能影响整体脱贫的进程。因此,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无论是“精确识别贫困人口”,还是“精确投放扶贫资金”,都要做到数据精确、真实、可信,容不得半点水分。
启示二:精准扶贫不能等同于送钱送物。交流中,xx县干部反映,当前,有些干部对精准扶贫存在错误认识,认为精准扶贫就是简单的送钱送物,只要钱和物送到位了,就算帮助贫困户脱贫了。对此错误倾向,我们必须警惕起来。毕竟,钱和物只是杯水抽薪,只能解决贫困户眼前的生计,要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真正脱贫,远不于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帮助贫困户真正脱贫,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贫困户掌握脱贫增收的方法。比如,可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入手,让有条件的贫困家庭每户都有1个以上劳动力参加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从而摆脱贫困。
启示三:精准扶贫要注重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造血”扶贫,是持续稳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根本的长远的扶贫。在这一点上,xx县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比如,他们把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突出扶贫攻坚“x”工程,大力发展核桃、刺梨、特色蔬菜、有机高粱、牛羊稻鱼等产业,推动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我们抓精准扶贫,一定要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袋子才能鼓起来,贫困户才能真正走出贫困。
3.几点建议
建议一:推进精准扶贫,要突出产业扶贫。一是要加大资金扶持。要在财政扶贫资金中直接安排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并逐步增加,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撑。要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要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发展担保公司,创新扶贫产业融资模式,积极开办各种类型的小额贷款业务,为产业扶贫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二是要坚持龙头带动。要大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形式,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要加大对贫困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贫困村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三是要加强科技扶贫。要围绕农业优势产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要建立健全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贫困户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
建议二:推进精准扶贫,要突出素质扶贫。一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继续做好“雨露计划”、省级扶持贫困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和中职教育。二是要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根据各地贫困户的实际需要,制定好培训计划,广泛开展菜单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力争通过2至3年努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土专家”、“田秀才”.三是要抓好贫困生的教育水平。要着力整合教育资源,为贫困学生进城就学创造良好条件。要大力开展济困助学活动,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6.挂职干部考察谈话提纲 篇六
一、请您简要介绍××同志挂职情况,重点介绍: 1.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情况。2.德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坚定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
3.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廉洁自律情况。
4.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履行岗位职责、真挂实干的实际成效。
5.遵守考勤、请销假等挂职工作纪律情况。
二、您认为××同志哪些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哪些方面有发展潜力,可以重点培养?哪些表现一般或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弥补和改进?
三、您对采取这种方式挂职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7.基层挂职干部如何作好工作 篇七
关键词 基层 挂职 人才工作 作好工作
干部挂职锻炼,尤其是到基层挂职锻炼,既能促进挂职单位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又能促进挂职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干部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笔者结合乡镇挂职的经历,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期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一、三个转变。一是适应角色的转变。挂职干部要从原来的岗位,适应现在岗位要求,要站在基层政府管理者的角度,为地方建言献策。二是适应工作环境的转变。学会由“城里人”向“乡下人”的转变。无论是乡镇的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与原来单位相比,都可能相对有些差距,要尽快适应。三是适应工作方式的转变。要站在服务者的角度与挂职单位人员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在工作中,不能畏头畏尾,推三却四,而是积极主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具有敢立潮头的胆略、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于改革创新的气概。
二、三个要点。一是“到位”而不“越位”。到基层挂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下马观花”;不是来“镀金”,而是来“炼金”;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潜水底”。在时间上,在思想上,在工作中要“到位”,但在有些工作中,要注意不要“越位”,超出自己协管或主管之外的,不要乱表态,乱评价,指手画脚,以“钦差大臣”自居,而要向相关领导或主要领导汇报请示,注意处理好与相关负责人的关系。二是“补位”而不“缺位”。到基层挂职,根据挂职单位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长,进行“补位”,为挂职单位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充当旁观者。不能介于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之间,处于游离状态,造成“缺位”现象。三是“补台”而不“拆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有些事情的处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尽人意,挂职干部要“补台”而不能“拆台”。不能看笑话,出风头,风言风语,进行“拆台”;而要积极努力,进行弥补,进行“补台”,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积极协调,处理妥当,要在基层工作中唱出精彩之戏。
三、“三心”服务。一是用心服务。一要思想高度重视。在挂职前要正确认知身份,做足思想准备,明确工作方向,克服“镀金”“过客”思想。二要全身心投入。挂职人员应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精益求精,做得更好,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扎根基层,熟悉情况,才会取得成效。三要全方位开展。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服务地方发展理念,以有效推动基层工作为目标,面向基层需求,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工作。
二是真心服务。一要把挂职工作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挂职干部要以实际行动,把挂职地方,挂职单位当作自己的家,勤勤恳恳地为地方、为基层服务,扎扎实实地做事。二要推进原单位与挂职单位的合作事宜。基层挂职干部虽然在地方基层工作,但拥有为地方为基层做实事的重要资源和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将派出单位与挂职单位紧密联系起来,建立通畅的合作通道,将本人的挂职工作,变为派出单位与挂职单位良性互动的渠道,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长效机制。
三是精心服务。一要立足共同点,找准结合点,强化薄弱点,破解困难点。要与地方中心工作结合,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与自己的专长结合,强化基层,服务基层,破解难题,着力补短补缺补软。二要勤思考,细谋划,抓细节,求完善。高度重视自己协管还是主管的各项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相关工作抓实做好。
基层挂职干部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以后走上领导岗位、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基层挂职干部要向社会大学学习,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向基层干部学习。端正态度,正确定位,摆正位置,不断提高自己处人处事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政策法律的水平,做到让上级组织满意,让地方政府满意,让派出单位满意,让个人满意。
【挂职和考察学习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挂职学习的总结10-12
企业挂职学习计划11-03
教师挂职学习个人总结08-16
小学挂职学习心得体会典范07-18
农村信用社业务骨干到银行挂职学习心得10-01
赴宜宾、泸州、自贡三市考察学习双拥创建工作的考察报告10-16
教育考察学习工作方案08-06
挂职锻炼报告07-23
挂职工作鉴定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