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动叫信任(精选8篇)
1.有一种感动叫信任 篇一
夕阳西下,我的影子越拉越长,天边的火烧云,也拉长了我的伤心。不知哪儿转来一阵音乐“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欲哭也无泪的我,恨不得马上睡一觉,让今天像被写错的字一样被擦掉……
时光好像倒回了几小时前,那一幕幕欲心的画面又开始重演……
“你,站起来!”电脑老师怒不可遏地走到我位子边上说:“你为什么拨了网线?”我一头雾水:“什么?我没拨网线啊?”
突然,从老师身后闪出一个人影,“还在这儿装,明明拨了网线还不承认,真恶心!”那就是班上的小地痞——林威!“装”字好像一个开关,让我陷入狂怒。“好!说我拨了网线要有证据!自己看吧!”一看,网线好端端地插在接口上。
不料,林威又恶话相向:“肯定是你用了什么黑客手段!”我又气又恼,一回头,只见班长记下了一条:陈孝轩上电脑课拨网线。
一转眼,已是第二天上课了,这堂课成了我的“批评大会”,班主任老师话语显得那么冰冷。
下课了,放学了,妈妈得知了消息,没等妈妈开口,我便先发制人,“妈,你相信我吗?”
“我相信!”妈妈盯着我。我一怔,竟有点不相信。
这三个字,好像一股荒漠甘泉,流入我早已干枯的心田,此时,再多的言语已都失去作用,我只有一句:“谢谢你信任我!”……
这后来,老师查出了事情的真相:是林威捣的鬼。但让我不再伤心的却是妈妈那短短的一句话:“我相信!”,却长久地在我的耳边萦绕。
谁能说有一种爱不叫信任呢?
2.有一种感动叫信任 篇二
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郁宝来主任出现在了我们教室前的走廊上, 让我意外的是, 他悄悄地告诉我, 与他一同来的, 是两名便衣警察。我心头一紧, 因为自己从没有和警察打过交道。我很奇怪, 发生什么事了?警察的询问更让我的心沉到了谷底, 你们班有一个叫小飞的孩子吗?他有偷窃别人手机的嫌疑。
小飞?那个瘦瘦的男孩子。他是渔民的孩子, 假日里常常和父母一起出海, 所以皮肤黝黑黝黑的。平日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 他是深知父母谋生的不容易, 所以学习格外认真, 舍得下功夫, 想着将来要让父母过上安逸的日子。所以, 我对这个懂事儿的孩子也是疼爱有加, 常常关心他的衣食住行, 留心他在学习上能否赶上班级大队伍。我迟疑了一下, 没有让小飞走出教室, 而是请警察同志调查清楚再来。小飞那么憨厚笃实的一个学生, 我怎么也不能把他和“窃贼”联系在一起啊!可是, 警察出示了确凿的证据, 失主的手机在丢失后一直关机, 唯一拨打过的电话就是小飞家里的号码。我和小飞一起来到了宿舍, 希望他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我的心里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可是, 他在证据面前低下了头。他承认错误的那一刻, 腿就软了下来, 双手扶着床框:“老师, 求求你, 不要让我的爸爸、妈妈知道, 不能让他们知道哇!”我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为什么不能告诉他们?”“因为他们一直教育我做个诚实的人, 如果知道我这样子, 会伤心的!”我愤怒地喊道:“那老师呢?我就不伤心吗?老师平时是怎么教育你的?”他的眼泪不可控制地流了下来, 泣不成声, 努力了半天, 哽咽道:“老师, 相信我, 只有这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我想, 为什么我一直信任的孩子会偷别人的东西呢?我静下心来, 和他面对面坐着。小飞的情绪很不稳定:“老师, 你帮我跟警察求求情, 不要告诉同学们和我的家人!不然我就没有面目见人了!”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哀求。我陷入了深思, 这个问题, 可大可小, 到底要不要告诉他的父母呢?好在警察只是拿走了手机, 说孩子还小, 由班主任决定怎么处理。
我知道面对学生的问题, 教师应该冷静处理, 应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三思而后行。我们谈了三节课的时间。“你, 不是一个坏孩子!”他抬起了头, 仿佛是长途跋涉后筋疲力尽的旅人浑身又有了力量, 小飞的眼睛紧紧盯着我, 我回报他以坚定的信任的眼神。我知道, 他需要从浑浑噩噩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否则有可能破罐子破摔, 真正成为一只狂风中断线的风筝, 摔得很惨。我告诉他, 靠父母的血汗钱来挥霍时间, 炫耀财富的人, 是可耻的, 也是可悲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 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才是值得大家尊重的。君子爱财, 要取之有道。我感觉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话, 犹如温度适宜的熨斗, 妥帖安抚了他躁动的心。让他心绪平缓了一些, 向我敞开了尘封的心扉。他的坦白让我明白了事情发生的原委。他说, “老师, 我的家境贫寒, 吃饭穿衣都要考虑一下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可是那个女同学却能挥金如土, 在春游的时候不穿校服, 一身名牌, 还把手机带到班上来炫耀。我是气不过, 想捉弄捉弄她。可是, 拿了之后, 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放回去。我没想到她会真的报警, 我还想着哪天找个机会放回去。可是, 现在已经晚了……”在和年级组长商量后, 我决定替他保守这个秘密, 选择相信我的学生。
于是, 我和小飞有了个约定, 今后再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一定要遵守社会法规法纪, 堂堂正正做人, 认认真真学习。他也卸下了心理包袱, 认为老师保全了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形象。经过这件事之后, 小飞仿佛经过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成熟了不少。一天, 下晚自习后, 我先去学生宿舍看了看, 才想起包还落在办公室。经过了一天的工作, 很是疲惫, 正当我面对着那五层楼梯望而生畏的时候, 我看到了站在角落里的小飞。我一惊, 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呢?他高兴地亮出手里的包:“老师, 我经过办公室, 看见你的包, 我想, 站在这里等你, 免得你还要到五楼去取。老师, 我可找到一个机会报答你了。”他的脸上, 笑容是那么纯粹, 那么灿烂。我的心里, 一阵莫名的激动。摸了摸他的头, 小飞也笑了。那一瞬间, 我有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 谁说感动一定要哭呢?我被幸福感动得笑了。
小飞, 现在已经毕业了, 进入了大学。我很庆幸当初为他保守了秘密。毕业的时候, 他在我的留言册上写道, “有这样的一个人, 让我明白了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个人虽然嘴巴不饶人, 却很温暖地存在。她只愿当我们人生里的一棵树。这个人啊, 我很爱她。老师, 再见。但不是再也不见, 而是再次见面的那一天, 要让你以我为骄傲!”
3.有一种感动叫震撼 篇三
一批又一批的杰出青年人以自己的行动站在了青春的最前沿,或许成长经历有所不同,或许教育背景有所不同,或许工作职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他们用汗水、用智慧、用信仰渲染青年人的先锋底色。
2011年5月4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5名青年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这其中,有大学期间连续四年在农民工子女学校义务支教,大学毕业后放弃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赴贵州省龙里县城开始为期一年支教工作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郎坤;有主动申请到紧邻“麻风病村”的紫云县水塘镇大关教学点,成为几十个孩子唯一的教师,与来自“麻风病村”的孩子同吃同住的代课教师孙正勇;有从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中不慎发生意外,导致截瘫,而后凭借顽强毅力重返舞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刘岩。
此外,王冬新、张广秀、马金永、王钦峰……这些名字注定书写在我们的记忆中,因为这些看似普通的青年人在不同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
她是志愿者中的典范
——她为农民工子弟扛起别样的天空
“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我就觉得挺快乐挺幸福的。”——郎坤
武汉市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的屋顶,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最普通不过的地方,似乎很难把这里和孩子们的教室联想到一起。但是,这里就是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凌智小学。因为学校在市内找不到价格低廉的教学场地,就把这家菜市场的二楼作为教室。全校6个年级10个班的孩子都挤在这里上课,楼顶的一个平台被改造成“空中操场”:孩子们每天在上面升旗, “屋顶小学”由此而来。
6年前,刚考上武汉理工大学的郎坤偶然间看到了“屋顶小学”的照片。这个善良的女孩被震撼了,“我真的没有想到在繁华的城市里居然还有这样的角落,还有这样的学生,我不知道我能为他们做多少,但是我必须去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尤其是当我第一次走进那里,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虽然在去“屋顶小学”之前,郎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学校真实地步入眼帘,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她的眼睛湿润了。
“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是退休老教师或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只教授文科课程。虽然学校有一台木琴,但是没有人会用,所以学生们从来就没上过音乐课。”回忆起与“屋顶小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郎坤的脸上有些酸楚。“我当时就想带领班里的团支部委员和学校的志愿者,对那里开展长期帮扶,每周去给孩子们上一堂课。”
或许是担心郎坤只是一时兴起,或许是怕这样短暂的教学让孩子们兴奋之后是长久的失望,或许还有别的担心……“屋顶小学”的校长委婉的拒绝了郎坤的建议。
为了让校长相信自己,郎坤奔波于大学和“屋顶小学”之间,一次次跟校长沟通,第17次的时候,看着这个外表柔弱,却意志坚定的姑娘,校长“投降”了,她相信这个女孩会给自己,会给老师们,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因为她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和力量。
获得校长许可之后,郎坤开始在武汉理工大学招募志愿者,为了建立一支20人的教师团队,郎坤通过网站发帖、在学校发传单进行招募,但是都是以个人名义发起的私下传播,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害怕得不到信任和支持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帖子发出过后没有多久,她收到了200多人的报名,这让她大受鼓舞:看来和自己有一样想法的同学还有很多。
虽然报名的人很多,但是郎坤需要的是一支专业而持久的团队。在经过严格的面试之后,一支20人的教师团队“诞生“了。因为大家并非师范类专业出身,这个团队主要负责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教授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课程,所以她希望队员们开心乐观,将幸福的阳光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从此,无论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每周去一次“屋顶小学”,成为郎坤和同学们风雨无阻的“必修课”。
为了能给学生们上好课,郎坤反复观看和琢磨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一大本。她还经常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直到嗓子疼得说不出话。“因为我既是老师,也是团队负责人,当时就告诉自己,要演什么像什么。”对着镜子讲课,收集优秀课程视频,郎坤的听课记录和心得体会短短一年就写了厚厚一本。根据成员的特长,郎坤还将20人分成了不同的教学组,并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大家一起分享着教学经验。
一周、一个月、一年……郎坤和自己的团队一直坚持着,直到她大学毕业那年,她和志愿团队还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她还牵线组织“屋顶小学”十几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和武汉理工大学不同班级结对子,为这些孩子解决了每年的学费。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她大学毕业。
对于郎坤的表现,凌智小学总校校长孙红枫说:“学生们不仅消除了自卑心理,成绩也提升很快。”
2008年,本科毕业的郎坤在本来有机会被保送读研的情况下,作出了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暂缓读研,参加学校的“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远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龙里县,郎坤走进了城关三小担任英语老师。这所学校农民工子女占90%,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基础也不太好。
“六年级的学生,英语基本从ABC重新开始,孩子们连一些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望着这些眨巴眨巴的眼睛,为了突破山里孩子学习外语的畏难心理,我一遍遍大声演练,笑着重复一遍又一遍,我要让他们学的开心,学的用心,这就是我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郎坤笑着说。
老师教的用心,学生学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经过一年的努力,郎坤所带的200多名学生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了91分,创造了当地教育史上的奇迹。
就像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一样,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上的座位空了好几个,孩子们因为贫困辍学了。与电影中的魏敏芝一样,郎坤也选择了“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来到一个学生的家里。那一刻,她惊呆了,这个所谓的家里除了床铺,没有家具,墙上“千疮百孔”,大点的缝隙能容下一个孩子的进出。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转,一个是这样,下一个还是一样,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和同伴联系民政局帮孩子父母办理社会救济,联系公益网站帮孩子们筹集学费,让他们重新走进课堂。
从这一刻起,郎坤的周末有了新的安排,她和同伴们走访了龙里县的很多乡镇,在她们的倡导下,成立了“龙里县贫困学子项目库”,在一年时间里募集了4万余元物资,发放到各乡镇的学生手里。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看到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放弃读书,放弃自己的梦!
“这一年里,我走访了很多乡镇,有一次看到一个黝黑瘦弱的小女孩,很冷的天气,只穿了两件薄薄的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光着脚跑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郎坤说,“龙里县的贫困是她无法想象的,就像龙里县哪嗙乡谷冰小学,这个大山深处的学校用的是1978年建校时配的桌椅,已经30年了,起初是200套,现在凑合能用的只剩下不到60套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极其艰苦。”
为了给学生们换上新的桌椅板凳,郎坤在一个叫做“日行一善”的网站联系到了资助人,“我在飞机场等了他好几个小时,之前从未谋面,还以为自己被忽悠了。”当郎坤带着资助人来到谷冰小学,对方看到校舍的情况后,立即拿出1万元现金递到学校校长手里,之后,对方又出资为学校捐献了一批图书,这位资助人感动于郎坤的行为,相约她次年再赴龙里,资助更多的孩子。
对于郎坤来说,孩子们不仅应该能上学,更应该上好学。于是,她主动承担起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在几所学校中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郎坤说:“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自信,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富有爱心。”
一年的指教结束之后,郎坤将自己的工作理念传递给了“接力“的志愿者,在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她回到了武汉,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直奔“屋顶小学”,因为那里的孩子同样让她牵挂。
2010年新学期开始,成才分校学生们的早餐中,多了一杯牛奶。原来,郎坤开始在一个班进行“营养早餐”的试点计划,每个孩子每天早上都可以得到一杯新鲜牛奶。
提到资金的来源,郎坤面露难色:“一方面通过义务卖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捐款,我将管理学院分了几个团支部,每两个团支部负责一个班级,现在成才分校的8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团支部具体负责。”
“过去6年,每年寒暑假,郎坤的20名队员都会上门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家教辅导,但在郎坤的影响下,现在来我们学校做志愿者的,不光是那20人,整个管理学院30多个班级都参与进来了,有上千人,甚至理工大其他学院的人也加入进来了。”校长孙红枫颇有感触。
这就是“郎坤效应”,或者也是郎坤的连锁反应,一个“80后”的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投入到这场“志愿者行动”中来。
他是教师中的典范
——独自撑起麻风村一所乡村小学
“让这帮孩子有书读。看着他们摆脱了冷眼和歧视,正常成长,再累我也高兴。”——孙正勇
紫云自治县水塘镇大关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是“禁地”。
大关村现有沙坪、大关、关刀田三个村民组,关刀田村民组正是紫云原来有名的麻风病人聚居地,直到现在仍有麻风病人居住。由于当地贫穷落后,很多人对麻风病“闻之色变”。正是因为对“麻风病”的畏惧,从大关村出来的孩子,其他乡镇的学校都不愿意收,为了让三个村组村民们的孩子有书念,特设立了大关教学点。
遗憾的是,教学点有了,代课老师却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排除“麻风村”这一因素之外,还因这里的条件艰苦,收入微薄。
2005年3月,教学点唯一的代课教师又不干了,学生们面临的是停课回家。当时已分配到紫云自治县猴场镇田坝小学工作的孙正勇知道后,心里开始“盘算”起来,想去大关教学点任教。
这个“80后”的年轻人也生活在贫困的农家,家里人是背债供他读完了师范学校,所以他知道知识对于这里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因为家里的现实状况,他必须慎重考虑,毕竟猴场镇田坝小学的待遇和条件要更好一些。
然而,当孙正勇来到大关教学点时候,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小脸和那一双双求知似渴的眼睛时,他再也没有离开。即使之后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当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和孩子们眼神交汇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走不了了,脚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了那里。”孙正勇对记者说。
现实总是残酷的,当孙正勇接受工作之后,一系列问题摆在了眼前,破旧的教室和残缺的桌凳,学校没有旗杆,没有球场,不通水,不通电……孙正勇独自一人在这里开始了他“校长兼教工,教书兼打钟”的教学工作。
语文是孙老师教,数学是孙老师教,体育、音乐也是孙老师教,因为只有他一位老师,所以他承担起所有班级的所有课程,“孙老师”这三个字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这似乎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这样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交叉教学一定很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记者的提问,孙正勇面露难色:“这也是没有办法,起初不太习惯,不过现在已经游刃有余了,孩子们对我既喜欢又害怕……”
他所教的班级,语文考试成绩曾在全镇拿过第二名。对于学生的管理他概括为:优生帮助后进生的“优困合作”,班干部带动一般学生的“干群合作”。
2006年,大关教学点的班级里来了一对关刀田组的兄弟俩,班上的其他学生听说他俩是关刀田出来的,马上就开始议论纷纷,部分学生家长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坐一起上课,孙正勇知道同龄孩子的排斥对兄弟俩的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兄弟俩也曾悄悄地对孙正勇表示他们不想念书了。于是孙正勇开始给班里的每个孩子甚至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其实这对兄弟俩没有麻风病,是爷爷奶奶患这种病,况且麻风病的传染需要同时具备几个条件,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你们还是不相信,我可以带我的孩子入住学校,证明他们没病无传染。”
孙正勇老师说到做到,他真的带着女儿一起入住学校了。这一举措,也打消了学生和家长的顾虑,学校的学生渐渐地多了起来,班上的同学也渐渐地开始接近两兄弟,大关教学点得以正常开办并顺利接收了“麻风村”适龄儿童入学。至此,也结束了“麻风村”的孩子不能上学的历史。
此外,每年孙正勇都利用假期动员全村50多户村民参与到扫盲工作中来,关刀田组的村民总是他动员宣传的重点,不仅如此,孙正勇还要说服其他村组的村民与关刀田的村民坐在教室里一起接受扫盲授课。关刀田组虽有麻风病人,但他们一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孙正勇一直坚持的思想,并且一直是这么实施的。
五年前,随着“两基”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孙正勇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他要经常要到镇中心小学去开会,一人一校的他只好让学生“放羊”了。对此,他深感忧虑:一是没人照看孩子们,他担心他们的安全;二是没人辅导,他担心孩子们的学习。孙正勇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远在广东打工的妻子,这个提议,妻子毫不犹豫就拒绝了。后来,在他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软磨硬泡下,终于将妻子“忽悠”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报酬的临时帮手。面对妻子偶尔的怨言,孙正勇总是抿嘴一笑说:“谁叫你是我的妻子呢?”
“我信奉陶行知老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名言。能得到奖励当然非常高兴,但更重要的是让这帮孩子有书读。看着他们摆脱了冷眼和歧视,正常成长,再累我也高兴。”
这就是孙正勇,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得一刻不停。
的确,在学校的一堵围墙上有一排歪歪扭扭的用小刀刻上的字:“我爱所有的小同学和我们的孙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这段话对于孙正勇来说,应该是最高的评价。
她是舞者中的典范
——人生处处是舞台
“只是提前转换角色,跳舞不是一辈子的事,很多艺术家也不是常青树,这是个特殊事件,虽然残酷,但让我有契机转换角色。”——刘岩
10年专业学舞、6年职业舞者,整整16年的积淀才把刘岩带到了奥运开幕式这扇门前。而这一切都是她“跳”出来的。2003年, “桃李杯”舞蹈大赛表演银奖、2004年全国舞蹈大赛表演金奖、2005年,第五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表演金奖,2007年,首届亚洲艺术节表演金奖……
似乎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美好。
2008年7月27日20∶25,对于刘岩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时刻,就在这一刻,命运和她开了个大玩笑,彻底转变了她的人生,命运的指针从此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原本在2008年的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她的一段独舞注定让她载入舞蹈史册。但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她退出了这次华丽的出场,换来的是与轮椅的终身相伴。
摔伤以后,她有大半年在医院里度过。
伤后的第一个月,她不时觉得胸口夹杂着麻、凉和痛。她必须完全平躺。因为久躺不动,天气太热,还长起了痱子。
这对跳舞的女孩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受伤前刘岩常去健身房,而那段日子,她只能躺在床上看看书,挑来挑去,都是关于女性的——《香奈儿的态度》《有用的聪明》……一两天就能看完一本。
而心理的困苦远远超过生理上的痛苦,时间也更长。
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三位导演来医院看望刘岩,她说:“我会坚强面对。你们给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也要为你们创造一个奇迹。”这个坚强的女孩让这三个大男人的眼睛湿润了。
对于刘岩来说,她想创造奇迹,她的受伤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不完全性损伤”,有万分之一痊愈的可能性。她曾想过自己或许就是那个创造万分之一的人。
“我对于自己恢复正常行走、重新回到舞台有着坚强的信心。我那时候特别喜欢得对别人说,‘我要走路’‘ 我一定可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每天上午要做两个小时的物理治疗,下午做功能恢复锻炼,每天晚上也要训练两个小时。这个训练的强度要远远大于康复医师给我的计划指导时间。是舞蹈对我的的诱惑,让我决定要以超强度的训练争取康复的希望。”刘岩坚定地说。
即使这样,奇迹还是离刘岩越来越远,出院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的年末。
从座上轮椅的那一刻起,刘岩就在刻意回避关于舞蹈的一切。今年初,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邀请她去观看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她咬咬牙去了。当看着20多个演员在国家大剧院里绷着足尖出场时,刘岩忍不住哭了,尤其是在三个主角相继死去的时候。
“摔下来后的一年,你说谁遇到这样的事情能不痛苦呢,但我觉得可能快乐是调试出来的。因为我这个摔伤会改变很多东西,生活会塌陷,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将心态摆好,包括状态弄好,它就会呈现另外的东西,或者至少说它会往良性的地方发展,不会往恶性一方滚动,至少我是这么觉得。”刘岩很淡定。
2009年11月8日,受伤后的刘岩创造了奇迹,她在保利剧院的舞台上,亲自表演了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张云峰编导的《最深的夜、最亮的灯》,这是她受伤后首次正式登台。一袭红艳的拖地纱裙衬托着她修长舒展的身材,唯一不同的是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性的旋转、跳跃,任身体自由的飞翔,她被牢牢地“栓”在轮椅上,但轮椅拴不住她爱舞蹈的那颗狂热的心,乘着这个“新舞鞋”,她再次翩翩起舞。
那一刻,所有人都在为她鼓掌,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再次出现在舞台上,其实一直挺犹豫的,身体的障碍是客观存在的,最主要的是心理接受不了,后来在编导张云峰和很多朋友的鼓励下才走出这一步,其实想试一下的想法就是一刹那产生的。”刘岩说,“这支舞讲的就是我受伤后的心路历程,有痛苦有挣扎,但最终表现的不是面对命运如何坚强不屈服,而是回归到简单而温暖的氛围,以一颗平和而淡然的心面对世界,这是很高级的情绪,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也许不能完全达到。”
如今,除了舞蹈,刘岩开始学油画、学水彩,开始做公益。
受伤后的第一个生日,她是和四川的孤儿一起过的,那七十个孤儿全是少数民族,她在这些孩子里面挑出了几位有舞蹈天赋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了学艺术的机会,学舞蹈的机会。并资助他们十年,直到毕业。
“我觉得这事情特别有意义,如果我没摔伤,只是一个舞蹈演员,我可能不会关注这个事情,我甚至可能没有时间关怀那些儿童。”刘岩说。
的确,比起摔伤前,刘岩关注得更多了。
以前刘岩也看书,但多是比较轻松的小说、杂志,看书就像喝水,每天一点点就可以。而这一年来,她看了很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似乎忽然之间非常口渴。看得多,也就思考更多。“我比以前理性得多了。一个乐观的性格不足以支撑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还需要命运、思维、智商、情商,需要事业、工作、价值、家庭。”
她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希望“自己要有价值”。
4.有一种温暖叫感动 篇四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没错,这就是于丹老师对两位“菩萨老师”胡忠、谢晓君的高度评价,他们为了帮助西藏的孩子们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产生了高原反应也不惜一切代价,说是老师,倒不如说是母亲,家长甚至保姆,他们是多么伟大、慈爱,正如杜玉波老师所评价:“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高原红体现了他们的坚持不懈,所做的举动更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丽。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他们就是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胡忠,谢晓君老师。
那是2001年的一天,胡忠老师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百名孤儿盼教师”的报道,是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事情。于是,他毅然放下自己的妻儿,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了这偏远的地方任教。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老师每天清晨5点多就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老师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老师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过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2003年,谢晓君老师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老师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她想:“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有一次,谢晓君老师的胃病犯了,加上背疼,她躺在医务室输了两天的液。孩子们来看她,显得欲言却止。后来她得知,前一天中午,数学老师走了,孩子们痛哭流涕。
当时,谢老师“腾”地翻身从病床上坐了起来,对孩子们说:“走!帮我提着输液瓶!我们大家进教室,没有数学老师,我来上数学。”就这样,谢老师带着输液瓶上了一个中午的课,直到血倒流到输液管,无法再继续„„
就这样,他们两个一直坚持到现在,兢兢业业,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还说要在那里呆一辈子......这就是他们的博爱,这就是他们的高尚情怀,他们的种种事迹令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震撼。感动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这花瓣就犹如两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加令人感动,往往只有这种不平凡才更加感动中国。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两位老师的感人事迹令我刻骨铭心,他们将会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盏指路“心”灯......教师点评: 文章写出了小作者心中的敬佩与感动,同时也将把他们作为自己前行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全文感情真挚流露,最后能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题 目: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
作 者: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
高安市祥符中心小学六(2)班 胡俊鸿
5.有一种感动叫坚持 篇五
我班里有一个男生,学业不好,一度极其自卑,又违反校规,差点儿被学校开除。而最后从种种挫折中找到了自信,最终进入北京大学。
有一天夜里11点,我突然接到刘彭芝校长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原来,有一个男生想转到我班。接不接这个同学?我感到有些顾虑。我知道这个学生表现之差,在年级都很有名气。他学习成绩在普通班都不够中游,如果来到我们班,不仅学习跟不上,他那些不良习气,很可能会把班级搞乱。
校长听出了我的顾虑,便把整个事情过程讲了一遍。这个男生高二时从外地转到我校,到了我校之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经常说话,让老师的课没法正常进行。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做了大量耐心的说服工作,但收效不大。到了期中考试,他居然伙同其他同学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此事发生后,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还有家长共同对该生进行了批评教育。
可以说,没有不愿意配合学校的家长,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看到孩子如此不争气,回到家后,他的家长便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听不进去,家庭战火再次点燃。学生感到痛不欲生,深夜12点离家出走,家长及亲朋好友找了一夜也没找到。
可是,第二天课间操时间,蒸发了一夜的他,突然回到了班级。这件事惊动了学校领导。考虑到他只是个借读生,毛病很多,所以校方决定劝其退学。为了慎重处理好这件事,刘校长把学生及其家长,请到了办公室谈话。从下午5点,一直谈到晚上11点。而在谈话过程中,校长发现这个学生还有一定特长,还有教育的余地,便决定再最后给他一次机会。但他在原班已没法再待下去,便考虑转到我的班里。
校长在电话中一再强调:“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只要学生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该采取极端措施。人大附中的校训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这个学生有较突出的个性,理应得到尊重。”
当时,被校长大教育家的胸怀所感动,被校长对我工作的一再肯定所迷惑,便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下来。当然我也知道,咱一个普通教师,一旦被校长盯上肯定逃脱不了,干脆痛快一点,还违心地说出“感谢校长重视,能为学校分忧是我的责任”之类的话。其实谁都知道班里进一个这样的学生,会给班级工作增添几倍的负担。
第二天下午,这个学生便转到了我班。我怎么跟班里同学说呢?利用课间时间,我先是召集班干部,后又在班里通报了该生的情况。开始,我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托马斯·杰斐逊先生(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带孙子乘马车外出。路上,他们遇上了一个陌生的奴隶,奴隶脱帽向他们行鞠躬礼,老人举起帽子还了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老人严肃地对孙子说:你不觉得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
我接着说:“这个学生确实有很多弱点,可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敏感地带。既然你知道了他的过去,就不该再提起,如果背后再议论此事,你就把你自己摆到了比你议论的人更低的位置上。这件事对咱们班团队精神是一次检验。”
后来,我还真没听到有同学对该生说三道四的。
进我们班之前,我与这位男生进行了第一次谈话。我首先要消除他对原班级老师的怨恨。我说:“你怨恨别人,但被你怨恨的人毫无感觉,你的怨恨只是让自己长期生活在心灵的阴暗中,这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更何况,因为你的诸多缺点,给原来班级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多负担。现在,学校不仅没有抛弃你,还特意把你安排在了最好的班级里。如果再没有感激,还怀有怨恨,那么人间真情何在?做人的良知又何在?”
这番话给他很大触动。之后,我又就纪律问题征求他的意见。他表示一定严于律己。我说:“别人是不允许迟到,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我允许你每周违犯两次纪律。”人是希望被尊重的。如此让步,他就感到有点儿受宠若惊,一再表示,他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报答学校。
可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进了我们班之后,这个男生发现更大挑战在等着他。由于他的基础差,虽然也挺努力,可还是跟不上。这时候,这个男生又提出回山东济南实验中学,从基础学起。
可是,他回到济南后,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和监督,不但没有恢复他期待的自信,相反,他的学业更是一塌糊涂。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这个男生又回到了北京,回到了我的班里。此时,这位学生的心态是又自卑,又痛苦,又脆弱。
落后的学生,心理负担其实是很最重的。比如每次考试都考倒数的,同学可能会瞧不起他,甚至老师也瞧不起他,回家家长再批评训斥,再唉声叹气,你说这学生的心理折磨是不是要比好同学要多得多?所以说,学习落后的同学,他们是同龄人中最痛苦的学生。你不要看他们不学习,不要看他们学习不在状态,其实他们内心很痛苦。他们也非常想学好,你说一个高三的孩子,谁不想学好呢?你以为他闲着舒服啊?在班里他老是排名落后,他内心有一种自卑,所以心理负担最重。
高三第一次考试前,这位男生说自己生病了。你看,他都不敢参加一次普通的考试了。为了鼓励他,我说:“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你还怕考倒数第二吗?你要不是倒数第一的话,其他同学能平衡吗?”
他说:“不平衡。”
我说:“这就对了,你这次要是考不了倒数第一,其他同学就会不平衡了,为了全班同学的平衡,你这次也要考倒数第一啊!”
他听了听,觉得是这么回事。
这样,他终于参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试,并以绝对优势名列班级倒数第一。可是,这个男生经过一个月发奋努力后,在10月份的月考中,他和倒数第二同学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30分。在月考的总结中,我就开始表扬他了,我说:“你们看人家这位同学,一下子差距能缩小30分,高三一共要经过八次大型考试,如果你每次都能缩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你站起来谈一谈,下一次你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学生被我表扬得晕头转向的,他就站起来说:“老师,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我说:“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要为你自己的郑重承诺负责。”
得到鼓励后,这个男生就以拼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我细心关注着他的每一点进步,很多时候,甚至是带着放大镜,来寻找他的优点,并给以表扬和肯定。在课内课外活动中,也为他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对于这样的“差生”,我认为当班主任的,有时候就要拿放大镜去寻找他的优点。当然,他的优点也必须是真实的,而他也并不以为你班主任是为表扬而表扬。实际情况是他确实有这个优点,没被别人发现,而被你发现了,被你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因为你班主任有威信,你的一句表扬话,就会让这个学生长时间热血沸腾。于是他对你更尊重,尊其师则信其道,他尊重你老师了,他就更加听你的,学生的心态就越来越好。他的心态一旦解决了,他学习效率也就上来了,于是学习成绩也就逐步提高了。
当然,这种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不可能一下子走得很高,但是他收获也很多,他如果有了自信心以后,他将来能达到的那种高度,也不会比别人低,甚至有可能比别人还要高。因为他经历了一个被人看不起、被人鄙视的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学生,只要你班主任给他一个及时的表扬,那这个学生焕发出的对老师的感激;焕发出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焕发出的学习热情真是让人感动。
进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他便将自己在年级排名提高了161个名次,这次提高,让他看到了自身的潜能,对以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奋不顾身了。现在,他已达到非北京大学不考的地步,但以他的基础和所剩无几的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考虑到他的艺术特长,我便鼓励他参加艺术特长的测试。专家测试后,说有希望。他便突击进行了一个月的准备,最后在北大艺术测试中,取得第三名成绩,并与北大签订了合同。合同中有一条,已被认定为艺术特长生的学生,可加50分。而这位男生经过顽强奋战,最终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高考完后的第一天,这位男生家长请我吃饭。席间,男生说:“我想唱首歌给老师听。”他就开始唱,唱得很投入。我感觉他是用心在唱,含着眼泪在唱。在场的家人也流下泪水。
这个男生说:“王老师,有了在咱们班的一年经历,我觉得我可以应付今后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和困难。我原来没有想到能考进北大。但我打算好了,如果我今年考不上北大,我哪也不去,明年我会再拼!”从那个男孩儿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待困境、对待挫折的一种气概。
有个日本学生,上小学时,他是班里的“差生”,学习成绩不好,无论他做什么也总是半途而废。然而,面对失败,他总是反省自己,并不断改进。他说:“正是因为当时的失败,才培养了我顽强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的能力”。这个日本学生后来创办了本田公司,以生产汽车、摩托车闻名于世。他就是本田宗一郎。
6.有一种感动叫幸福作文 篇六
当你口渴时,他人给你递来一杯清凉的水,你会感动;
当你悲伤时,他人给你送来一句温暖的鼓励,你会感动;
当你跌倒时,他人给你伸出一双宽大的手,你会感动……
所有的这些你都会感动,但对于家人给你的关心,你感动了吗?
曾经我看过这样一篇报导:一位在烈日炎炎下的母亲,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冒出豆大的汗珠。母亲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等待着自己的孩子,从考场里出来……
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那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在阳光底下曝晒,我想等到她的孩子考完试后,肯定会对母亲为他所做的而感动,也肯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报答母亲的恩情,会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自豪……
看完后,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她善良、淳朴、踏实勤劳,她既没有城市人那样时髦,也没有城市人那样高贵,她有一点黑,但她始终是我最爱的母亲,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独立自主,不能什么都依赖别人,也不可能有人会让你依赖一辈子,这样等到将住进学校,亦或是步入社会,才会有能力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从小我就比别人更独立,更坚强。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我真的像跟别的小孩一样能躺在父母的怀里撒撒娇,吵吵闹闹地跟父母顶嘴,但是那些对于我来说根本就是一种奢望……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母亲是为了让我更坚强,更独立……
这是母亲的爱,我的幸福,一生的感动!
母亲也教育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郁郁寡欢,也不要因为暂时的快乐而沾沾自喜,母亲她从不限制我的自由,她愿意放手让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她相信我,但是那一次我却辜负了她的信任……
初二的时候,一次期中考试,听说考完试后要开家长会,同学们都怕会让自己的家长没面子,所以都在紧张地复习,我也不例外。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望着上面到处都是红的“十字架”,像是重重地给我判了刑,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回到家,不知该怎样跟母亲讲开家长会的事,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终于开口跟妈妈讲了,出乎意料地,妈妈只说了句:“什么时候,我去!”从她的语气里,我能看出母亲的无助,母亲的悲哀,霎那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7.有一种创新叫关爱 篇七
“不创新就会死”,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很严肃认真的说法, 如果是, 我觉得还是有些危言耸听了。根据我个人的认识, 以游戏精神著称的谷歌公司不会在吃喝问题上搞得这么紧张、白热化, 厨师们创新菜品的动力肯定不是这种过度的竞争和压力, 而是来自内心深处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否则我认为“不创新就会死”这种说法是带有一些阴影的。
我判断谷歌厨师们的创新源自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原因有二:
第一, 过度的竞争和压力对个人的未来有一种极其负面的预测, 过于强化个人的力量和胜算, 会让一个人游离出团体, 变成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的“个体户”, 进行单兵作战, 在跟他人抗衡时不择手段。但是谷歌中国公司的厨师们非常团结, 工作的环境可谓其乐融融, 即便在“菜品研发日”, 他们也喜欢凑在一起, 每人做一道新菜, 由大伙品尝和点评, 选出好的就放在下周的菜单中。他们根本不怕“机密”泄露, 并不担心他人盗走自己的拿手好菜, 减少自己竞争的筹码。他们创新的过程是透明的, 是坦诚的, 是共享的, 是深得游戏精神的, 很个性, 也很民主, 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创新仅仅是为了公司员工及其家人 (谷歌中国公司允许员工带家人和朋友过来吃饭) 的营养需求、身心健康和愉悦的口福享受, 而不是为了跟其他厨师紧张竞争, 何况过度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利于创新, 如果连厨师自己都搞得高度戒备、身心疲惫, 让大部分聪明才智牺牲在“兵不厌诈”上, 又如何能够轻松创造出“舌尖上的谷歌”?一个愉悦的人, 才能创造出愉悦的事业。
国内有很多电视台做美食节目, 其中一个主持人讲到自己的工作时, 这样介绍:今天是麻辣香锅主题, 她就吃一天麻辣香锅, 吃第一顿还觉得好, 第二顿勉强, 到第三顿时就尝不出什么了, 却堪称痛苦;情况严重时, 为做节目, 她什么都真吃 (我不知道不真吃, 主持人还能说出什么真实的话) , 都大口来, 结果躺到医院打吊瓶, 喝了一个月的粥。
做节目当然有竞争, 而且竞争很激烈, 结果就出现以上情况, 弄得主持人不堪忍受, 到了最后学乖了, 不去真吃, 不去充分尊重和关爱观众, 他们的创新动力就不足, 节目也做不长久。过度的竞争和压力会影响人的感受 (包括味觉口感) 和精神状态的, 这种人的工作效果会打折扣, 会变得不够真诚, 好在这个主持人不用真做, 也不用请观众亲自来品尝某道菜。相比之下, 谷歌中国公司的厨师们的压力应该更大, 但是他们并没有出现像主持人那样的情况, 只能说他们的创新主要不是因为竞争, 而是因为他们心里真正装有他人。
第二, 让我们来看看谷歌中国公司的厨师们是怎样拿创新来尊重和关爱员工的。他们自己不会天天吃大餐, 更不会让员工们天天吃大餐, 他们的菜谱都是经过严格的营养学搭配, 以炖、煮为主, 极少见煎、炸。这显然会缩小、约束他们创新的空间范围, 但是他们并没有私自突破, 原因无非是“上帝”的身心健康不允许他们放手去“创新”。谷歌跟哈佛大学共同研发了饮食结构的“健康金字塔”, 是独家的营养秘籍, 但又不是秘籍, 因为讲解图就张贴在食堂最显眼的位置, 金字塔从尖到底分为红、黄、绿三个层次, 提醒员工哪些“可以随便吃”, 哪些则“不要吃太多”, 哪些就只能“偶尔尝一尝”。如果没有对人的充分尊重和关爱, 只是讲竞争, 只是讲“不创新就死”, 他们就会选择“秘而不宣”, 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厨师之间和与其他公司之间的相互戒备和竞争的你死我活上, 而不是这样高度负责、体贴入微地创新饮食结构和服务, 为了他人的身心健康, 工作便没有秘密可言, 也不会出现某方面的“画地为牢”。所以谷歌厨房会有全球统一标准, 比如不放味精、严格控制炒菜的用油量等, “在外边炒一盘菜的油, 谷歌用来炒30盘菜”。他们不会用创新来讨好在吃上越来越精明挑剔的现代人, 只会用专业技艺来创新自己的责任呈现方式, 用创新来更完美地尊重和关爱他人。有些人的所谓创新很宏大, 只是让自己更好地活, 而谷歌的创新常常呈现出毛细血管的状态, 不但要求自己活得好, 而且要更负责地服务于人, 让他人活得更好。像他们在每盘菜都要贴上标签, 菜里加了酒, 就标“酒杯”, 加了奶, 就标“奶瓶”, 如果有蚝油、蛤蜊、虾等, 就标“螃蟹”, 提醒对贝壳类过敏的员工注意, 某些只是热衷于“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将创新沦落为纯技术、只依赖设备的人并不能用心做到。我不知道谷歌的这种服务方式算不算创新, 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完全的尊重和关爱, 是很难做到这样细致用心、不厌其烦和高度人性化的。
8.有一种感动叫救赎 篇八
可,平静的生活,还是在某个夜晚被打破了,彼时,她正在灯下等丈夫的电话,每每轮到丈夫开夜班出租,她的心就揪着,因为夜里街上车少人稀,什么人都能遇上,耍酒疯的醉鬼、甚至抢劫的。她和丈夫约好,只要轮到他开夜班车,晚上11点,他必要准时给她打一个电话报平安。
都11点半了,电话沉默得让她有点不安,她忐忑着拨通了丈夫的手机,传来的却是机械的提示音,她拨打的手机,暂时无法接通。
噩耗,是在12点左右传来的,她丈夫的出租车在高架桥上出事了。
她飞一样奔向医院,丈夫已经被送往了太平间,据说,他的车撞在了高架桥中间的隔离墩上,车头,都被撞烂了,当他被从车上抬下来时,就已经彻底地失去了生命体征,而那位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乘客,被撞断了双腿,正在手术抢救。
她扑向太平间,却没勇气去看丈夫支离破碎的身体,只觉得整个天空在不停地沦陷沦陷。
昏昏噩噩地办完了丈夫的丧事后,才想起那个躺在医院里的乘客,听交警说,他很年轻,双腿骨折,听口音不像本地人,更要命的是,经历了这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事故后,因为受惊过度,他只记得砰的一声巨响,其他的,什么都不记得了,而且身上没有带任何能证明他身份的东西。
她忽然地为这个年轻人难过,不过是搭了丈夫的车,却落得了独自躺在医院里,连自己是谁,家在哪里都不知道。她提了水果,去医院看他。
当她向年轻人说明自己的身份,年轻人淡漠地看了她一眼,就什么都不说了,好像她是空气,好像她的话语,是被风吹来的一些无所谓的杂音。她理解他的心情,毕竟,年轻人是付了钱搭丈夫的车,而因为丈夫的驾驶不当,害得他落到了这步田地,她理解他的抵触情绪。
她代丈夫说抱歉,说以后会经常来看他。
年轻人始终保持沉默。
然后的日子,只要她有时间,每天都会去看他,给他送一保温桶汤,帮他洗衣服,扶着他做恢复性训练,时间久了,新来的病人,都以为她是他的姐姐,而且还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好姐姐,因为年轻人从没给过她好脸。她默默地承受了,想,就算是替已在天堂的丈夫,向这个年轻人道歉吧。
一个月过去了,医院通知年轻人可以出院了,而年轻人却不知自己家在哪里,她说:要不,就到我家吧,等你想起了家在哪里,我再把你送回去。
年轻人呆呆地看了她半天,问:你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目的的?
她当时就愣了。喃喃说,我能有什么目的,我总觉得你是因为坐我老公的车才这样的,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我照顾你,是想让他在天堂能得到安息。
年轻人愣愣地看着她,突然地,就给她跪下了,声泪俱下地叫了声大姐。
原来,他的失忆是装出来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她的丈夫根本不可能发生车祸。
他从外地来这座城市打工,一连两个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身上带的钱花完了,他又冷又饿地在街边溜达时,突然萌发了抢劫出租车的念头。
他在夜市上偷了一把水果刀,拦了她丈夫的出租车,等车上了高架桥,他拿出水果到抵在她丈夫的肋骨下,很不专业地说了声抢劫。她的丈夫一慌,车子就撞在了中间的隔离墩上,而他被这意外的一幕吓坏了,忍着剧痛,把水果刀奋力扔出了高架桥,拼命大哭着说对不起。
她的丈夫,用最后一丝力气,告诉他:年轻人,别走弯走。然后颤抖着把自己的手机递给了他,说了句:麻烦你……告诉我的老婆孩子,我爱他们。就去世了。
等交警和救护人员来了,他想过自首,可是一想到自首的后果是去坐牢,他太怕了,只好伪装失忆,他哭着说:大姐,我对你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就是想让你别来了,你一来,我就害怕,因为我做了恶,你对我越好我就越觉得自己是个混蛋。
看着泪流满面的年轻人,她泣不成声。
然后,年轻人去自首了。
后来,有人问她恨不恨年轻人,有没有后悔对他好,她沉默良久,说:恨他有什么用?再恨,我家那个也活不过来了,如果我对他的好,能把他昏睡的良知唤醒了,有什么好后悔的?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魔鬼与天使的混合体,当魔鬼的这一面占了上风时,最好的救赎,不是告诉他魔鬼有多可恶,而是,让他看见天使的淳美和温暖,天天与天使面对,再恶的魔鬼都会自行惭悔着转身离去。天下最大的善事,不是把魔鬼彻底消灭掉,而是,让魔鬼变成天使。
【有一种感动叫信任】推荐阅读:
有一种感动叫师德07-01
有一种亲情叫感动作文07-31
有一种感动叫坚强作文为650字06-21
有一种感动叫作母爱-作文06-27
有一种感动作文400字07-07
总有一种美值得感动初中作文09-19
信任的故事10-02
学会信任作文10-21
中学生国旗下有关信任讲话稿_信任讲话稿10-15
信任危机美文摘抄09-10